孩子之死(古韻三首)
任不寐
(一)
軍問汶川未有期,巴山夜雨沃殷池。敢聽鸚喉寒到骨,以目唐山夜雨時
(二)
巴山蜀水分封地,四十三年假亦真。 哭子空嚎聞國富,尋親翻似爛柯人。危樓側畔蟾余淚,斷魂前頭李常春。今日觀君圖一組,暫憑祈禱長精神。
(三)
紫陌徽班樂未回,三千歌舞愛國賊。北汶雲盡血山碧,巴蜀煙消屍骨白。行殿有基星月合,校園無語卷書開。白頭黑髮送何處,萬古磐石空綠苔。
(注1、本組詩是純粹悼亡傷感之作,勿作宗教或政治寓意解讀。只盼孩子們的靈魂按恩慈被收留,而國家早日從悲痛中被搭救出來。2、本組圖片個別來自新華網,絕大部分來自路透社記者,特此鳴謝)
任不寐:為四川大地震災民禱告
災難帶來死亡,也帶來無力感和絕望。但感謝神恩賜給我們禱告的權柄,讓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獻祭去守護我們的恐懼,又堅固災民破碎的心。
請博客裡的弟兄姐妹一起來祈禱,因為神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 12:15)。求神差遣使者去安慰受難者的家人,並賜下智慧和公義給掌權者,將相愛相扶的靈加給災區的民眾。我們祈求:讓受傷的得醫治,讓黑暗中的見光明,讓哭泣的蒙憐恤,讓無家可歸的聽見邀請,讓所有被震撼的起來彼此相愛。
我們常常在災難中將神放在被告席上並質問:上帝,你在哪裡?然而,正是上帝在藉著死亡和絕望追問我們:「你在哪裡?」這一「先驗性的追問」曾三度震撼人心。
第一次,在創世記 3:9,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死亡因罪進入世界,犯罪後的人在罪裡,而罪的工價就是死。因此,我們由此而來在恐懼和死亡中。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災難反覆印證著這句追問,這是痛失樂園之後人類生存的基本真相。沒有「價值判斷」,死亡是生命唯一的客觀事實。
第二次,在創世記4:9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在死亡中,神追討我們對弟兄的愛,神的愛在這裡向我們顯明瞭。我們或者可以說,因為神先愛了我們,所以在我們為他人的苦難所流的眼淚裡,在我們為鄰居痛苦所獻上的禱告裡,苦難中在我們彼此相愛裡,甚至在我們孤立無助,不再自以為神、任性而為的仰望中,我們回應著神的追問。
第三次,在約伯經典的「無辜受難」中,在約伯記 38:4,神追問: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這一次神將災難封鎖在奧秘之中,這不是人類的心智所能看透的。於是神藉著災難給我們留下敬畏之心。而無論人是否接受,災難已經成為現實前提。我們生存在這樣的歷史裡,在天災人禍中,我們因這追問不再是驚慌逃竄的羚羊,而成為禱告和起來重建家園的生靈。
不過如果一定要回答人的追問:上帝,你在哪裡?答案非常清楚。上帝在基督裡。更具體的回答是:當人類遭遇苦難的時候,上帝在十字架上。在第一次追問中,三位一體的神已經預定了聖子在十字架上為罪而死。第二次追問的時候,十字架上的代死以及復活被重申。第三次追問的時候,神在箴言書第8章啟示我們,神立大地根基的時候,只有基督在那裡。所以,只有基督能來拯救我們出離死亡的絕罰,因為只有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才能為新天新地重立根基。
上帝在我們的苦難裡,上帝在十字架上。在上帝的受苦中,神顯明著我們的死亡和苦難之基本處境,神承擔著我們的死亡和苦難,神最後為我們勝過了這死亡和苦難。所以我最後轉引盧雲神父的兩篇短文,他在苦難中看見了耶穌在十字架上。事實上更準確地說,我們在苦難中正被神尋見,如同火堆旁的彼得,抬頭望見耶穌那憂傷、憐憫和祝福的眼神。
2008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