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三課:撒迦利亞頌(路1:67-80)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我們先來讀路加福音1:67-80:

67 他父親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了,就預言說,68 主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眷顧他的百姓,為他們施行救贖。69 在他僕人大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拯救的角,70 (正如主藉著從創世以來,聖先知的口所說的話)71 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72 向我們列祖施憐憫,記念他的聖約。73 就是他對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所起的誓,74 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75 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他。76 孩子阿,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77 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78 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 79 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80 那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強健,住在曠野,直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

有英語閱讀能力的讀者,特別推薦下面這個譯本。在我看來,這是最好的

67 Now Zacharias his father was filled with the Holy Spirit, and prophesied, saying: 68 Blessed the Lord God of Israel, Because He has visited and made redemption for His people, 69 And has raised up a horn of salvation for us in the house of His servant David, 70 As He spoke through the mouth of His holy prophets from of old, 71 salvation from our enemies and from the hand of all who hate us, 72 to do mercy with our fathers and to remember His holy covenant, 73 an oath that He swore to Abraham our father 74 To give to us, rescued from the hand of our enemies, to serve Him without fear, 75 In holiness and righteousness in His presence all our days 76 And you, child, prophet of the Most High you will be called; For you will go before the Lord to prepare His ways,  77 To give knowledge of salvation to His people in the forgiveness of their sins, 78 Through the merciful compassion of our God, by which the Dawn will visit us from on high; 79 to shine on those sitting in darkness and the shadow of death, to direct our feet in the way of peace. 80 And the child grew and became strong in Spirit, and he was in the desert places until the days of his public presentation to Israel.

請和我一起為今天的學習禱告:親愛的天父,因我主耶穌的緣故,你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我們也不害怕。感謝主的靈再一次召聚我們在你的聖城之中。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聖所;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因為神必幫助這城。求主與我們同在。阿們!

各位弟兄姐妹,今天我們學習的主題是「撒迦利亞頌」,路加福音1:67-80。在教會歷史上,這段詩歌也被稱為Benedictus。Benedictus是這首「讚美詩」第一個詞Εὐλογητὸς(Blessed)的拉丁譯文。過去一周我收到了一些弟兄姐妹的反饋,首先感謝你們在主裡的熱心。特別是其中有些建議談到上面兩節課程的內容有些艱深。因此,這一課的內容我試圖調整一下:一方面,在信息量方面減少一些,另一方面,在解經方面考慮對希臘文註釋的理解有困難的讀者。求神來幫助我們。

撒迦利亞的頌歌是在新世紀的黎明之前唱響的,經文中談到:「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 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撒迦利亞(希伯來文字意「耶和華記念」)本人首先就是「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然而他和妻子伊麗莎白(希伯來文字意「神的誓約」)是在黑暗中禱告的人。其次,「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指路加福音第二章聖誕敘事之前整個生活在罪和死亡權勢下的人類。最後,這「黑暗」和「死蔭」的意象也覆蓋著所有未被光照的當代心靈。另一方面,這首歌曲是黑暗中感恩和讚頌之歌,在日出之前,她是對「清晨的日光」的信心的絕好見證——「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然而這信心並不是從人來的,因為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了」,才有這樣的預言。從這個角度說,這首歌的主題不僅是讚美,更是恩典——「約翰」這個名字的希伯來文字意就是「神的恩典」。

一、撒迦利亞頌的外在結構和基本概念

1、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

路加福音1:67-80可以很明顯地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讚美神在過去時代的恩典,即67節到75節;這裡談到的人物有大衛和亞伯拉罕;這裡使用的動詞都是過去時態(嚴格來說是「aorist」)。第二部分從76節到80節,這裡談到的「人物」是約翰和耶穌,這裡使用的動詞都是將來時態。但這兩部分又合二為一:讚美神從起初到末後紀念祂的永約,並在基督裡完成拯救的應許——神是中心,而神的恩典之約將舊約和新約兩個時代聯成一體(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進一步討論分享)。

2、複雜的句子——核心詞在哪裡?

閱讀中譯本和英譯本,我們都會對這段經文的邏輯結構感到茫然。中文版本雖然讀起來更方便通順,但離原文的結構相去很遠。英文則顯得雜亂無章,我們不知道作者行文的基本脈絡和語義的重心。所以我們只能求助於希臘文原文。當然,為了避免閱讀和理解上的困難,我這裡僅僅給出一些語法上的結論,供諸位參考。

在第一部分中(68-75),主要動詞是三個:visited(中譯「看顧」)、made redemption(「施行救贖」)和has raised up(「興起」)。然後在第71節,第一個詞不是動詞,而是名詞:拯救(salvation)。72節兩個不定式「to do mercy with our fathers and to remember His holy covenan」是依附於上面三個主要動詞的,表示原因,解釋神「看顧」、「救贖」和「興起」的理由,第一是神的憐憫,第二是神紀念自己的約。73節第一個詞相應的也是名詞「誓約」(oath),與74節最後一個詞covenant同意平行,構成這段經文的核心概念。74節的兩個不定式「to give to us」和「to serve Him」是修飾covenant/oath的,這「約」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立約的一方(神)給予(拯救),另一方(人)事奉(神)。這兩個不定式表達了約兩方的「責任」:神給予在前,人事奉在後。不是人靠自己能「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他」,而是因為神「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這個邏輯是很清楚的。

雖然我們說過,第一部分中的動詞是過去時態,但74節的「to serve」這個不定式已經開始轉折,因為它用的是「一般現在時」(present infinitive)。這個過度微妙而重要。我們對神的事奉不是停留在過去完成時態裡面,而是一個持續的狀態。不僅如此,這個持續狀態也預告了下文約翰的主要事工——為神預備道路首先並不是約翰自己的「決志」或「善工」,而是神的揀選,是約翰對這持續而來的事奉之責的順服。「to serve」這個從過去到現在並指向未來的轉折,最後更歸於基督——「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8)。不是我們能「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他」,而是耶穌為我們成全了這樣的事奉,使我們可以效仿他。

3、三個基本概念:「救贖」、「戰爭與和平」,「道路」

salvation,拯救。這個詞在這裡出現了三次。撒迦利亞的頌歌是向著拯救唱的。他不是讚美別的,乃是讚美「救世主」。這「救世主」不僅就是那位創造主,而且將因道成肉身與我們同在。這拯救就是以馬內利,即將成就在路加福音第二章裡面,即將完成於十字架上。這拯救並不是一般的拯救,而是救贖,是赦免,是神兒子進入世界代罪而死,是神把自己的兒子獻上。因此這salvation是開天闢地的,所以約翰的使命最重要的是「To give knowledge of salvation to His people in the forgiveness of their sins」,「the forgiveness」是這救恩的本質,但這不是無價的,神必須為這赦免和解放親自獻祭。撒迦利亞頌是關於救世主的讚歌,是代表整個人類為解放、為那獻祭獻上的感恩。在這種意義上,讓我們回頭再來思想詩人所呼告的:「願罪人從世上消滅。願惡人歸於無有。我的心哪,要稱頌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 (詩篇104:35)「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的名。耶和華的僕人站在耶和華殿中,站在我們神殿院中的,你們要讚美他」(詩篇 135:1)。

「戰爭與和平」。「拯救的角」、「脫離仇敵」,這些概念將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活化在我們眼前。人類始祖犯罪以來,生死之戰構成歷史,而死亡一直實施著絕對的統治。在災難和死亡面前,人類總是抱怨神,然而神從來沒有向人類、包括向教會保證過這世界沒有死亡和苦難。正相反,這些衝突或悲劇恰恰是神在基督裡工作的起點和背景。起初神是怎麼說的呢?神對人說:「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7)。後來神是怎麼說的呢?「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面對罪、撒但和世界的戰爭,到基督裡達到決戰的高峰。生命在基督裡贏得了唯一一場勝利,也是絕對的勝利。只有在這場勝利中成就了「永久和平」。閃語的「和平」、「平安」有著更豐富的含義,包含永世的盼望和未世的榮耀。撒迦利亞頌吹響了向死亡絕對統治的世界進軍的號角,那場即將來臨的「總攻」和衝突將從「馬槽」開始,完成於十字架上。這世界若沒有苦難,就不需要救主。這世界若沒有死亡,就不需要十字架。

「道路」。「孩子阿,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這些經文再一次將我們引回第一節課所講的「道路」主題。我們說過,路加的兩本書是關於「道路」的啟示。撒迦利亞頌在這裡重演了出埃及記裡的道路(注意他的用詞就可以把我們帶回西奈曠野) ,也預告了耶穌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的十字架道路就是新的出埃及記。更重要的是:耶穌就是道路,在約翰身上,約翰和整個人類的歷史都不過是這道路的預備。這道路同樣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先知所說的:「平安的路,他們不知道。所行的事沒有公平。他們為自己修彎曲的路。凡行此路的,都不知道平安」(以賽亞書59:8)。

二、撒迦利亞頌的內在結構和神學闡釋

最後我們來討論這段經文的核心概念,即「聖約」(covenant/oath)。路加在這裡再一次通過精緻的結構設計實現了他這一神學目標。諸位應該記得我們一直談論的「交叉結構」,在我們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使用這一模式來分析撒迦利亞頌的內在結構及其神學意義。下面是我推薦給諸位的一種分析方法,大家若仔細研究,必有所得。請特別留意同樣色彩的兩對詞,他們在這裡形成了一一對應的內部聯繫。「約」位於這一交叉結構的核心。

67 Now Zacharias his father was filled with the Holy Spirit, and prophesied, saying:

68a-b           Blessed the Lord God of Israel,

Because He has visited

68c-69        and made redemption for His people,

and has raised up a horn of salvation for us in the house of His servant David,

70 As He spoke through the mouth of His holy prophets from of old,

71 salvation from our enemies

and from the hand of all who hate us,

72a to do mercy with our fathers

72b and to remember His holy covenant,

73a an oath that He swore

73b to Abraham our father

74o give to us, rescued from the hand of our enemies……

76a And you, child, prophet of the Most High you will be called……

77 to give knowledge of salvation

to His people in the forgiveness of their sins,

78-79 Through the merciful compassion of our God,

by which the Dawn will visit us from on high;

to shine on those sitting in darkness and the shadow of death,

to direct our feet in the way of peace.

80 And the child grew and became strong in Spirit, and he was in the desert places until the days of his public presentation to Israel.

1、首先我們看67節和80節的呼應關係。「父親」和「孩子」之對應,也代表著新舊兩個世代。更重要的對應是「聖靈」。撒迦利亞和約翰都是聖靈工作的結果,正如聖經是聖靈啟示的結果一樣。神的工作從起初到末了,神是歷史之主。也許我們從這裡也可以回溯到「起初」:「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創世記1:1-4)。「淵面黑暗」是歷史的本質,但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這句啟示可以應用在路加福音1:78-79節中:「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當然,在這個結構中,我們同樣看見了「三位一體」教義的印證:聖父上帝(68、78)、聖子上帝(68、78)、聖靈上帝(67、80)統領著這個敘事結構。

2、其次,對比68a-b和78-79。He has visited和Dawn will visit。首先我們驗證了過去時態和將來時態的對比。更重要的是,神已經「看顧」就必將繼續「看顧」,神在舊約裡面,也在神的應許裡面,神賜予並保守著人類的信心。我們因此也可以對末世或主的再來同樣保守這樣的信心。另外,在多倫多的弟兄姐妹可能還記得我們學習創世記最後一章的情形。那時候約瑟在一片死亡氣氛中安慰以色列人:「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顧你們,領你們從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創世記50:24-25)。約瑟所預言的「看顧」部分地成就在摩西身上,而完全於道成肉身。中譯「看顧」並不很傳神,英文的「visit」譯得更好——神要來「造訪」我們,這就是道成肉身。這「造訪」的目的是什麼呢?「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是死而復活。

3、我們將餘下的內容歸結到約的中心概念上。首先,這約是為祂的百姓而定的,基督教的救恩論不是普救論。其次,我們看見了「爭戰」的場面,我們的仇敵將我們與恩典隔離。最後,我們看聖約以及神在基督裡成全這約的大能。

72b中,「to remember His holy covenant」,這裡的covenant將「舊約」(亞伯拉罕之約、西奈之約等)和新約聯成一體,而新約,就成就在最後的晚餐中——在路加福音22:19-20:「(耶穌)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掰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我們看到,「紀念」和「(新)約」這兩個詞在最後的晚餐中完全應驗了。這裡啟示的基督中心論是顯而易見的:兩約的中心就是基督,基督就是兩約的完成。亞伯拉罕之約是進入應許之地,而基督就是迦南美地。西奈之約起頭是神拯救以色列人逃脫埃及的奴役,而基督這「逾越節的羔羊」就是要救我們脫離罪的轄制,重返樂園。諾亞的彩虹之約又如何呢?只有在基督裡,我們不再被毀滅,因信稱義並得永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約都是圍繞獻祭的,而十字架是最後的獻祭,是所有舊約關於獻祭之律法的完成——「耶穌嘗(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約翰福音19:30)。

所以這約的中心也是十字架:耶穌代死和復活是這約得以完成的中保。我們說過,基督教的救恩論是救贖論。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施洗約翰的使命——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

最後讓我們俯首禱告:親愛的主,我們感謝你在基督裡找到我們,並感謝主在十字架為我們成就了和平,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求你把感恩的心和讚美話賜給我們。也求主帶領我們終身在神的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他。感謝主的靈保守我們學習和長進,從起初到末了,正如你在基督裡所應許的,願這樣的祈禱奉基督之名蒙主悅納,阿們!

任不寐,2008年5月22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