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月九日到十三日,我在多倫多為耶穌的復活作見證。這五天幾乎是不顧性命的五天,但因主的同在我和我們一家人前所未有地經歷了主,經歷了從主那裡來的平安和喜樂。這五天有兩場正式的崇拜,因此相應有兩場證道,就是受難節(週五)和復活節(週日)。星期六是兩場「布道會」。現在編發的是週日的證道。在這五天裡,我還有兩次探訪。第一次是探訪黃恩慈姐妹一家,在那裡與她們一起禱告,為感謝神為祂自己的產業預備了這樣好的管家,就是為那個即將到來的孩子預備了這樣順服的父母。第二次是去談訪一位剛剛從獄中出來的朋友,與他分享他在獄中所「研究」的那本聖經,並告訴他那些日子裡擁有這本書必定不是偶然的。
事實上這五天我更是一次回家之旅——我住在神在多倫多為我預備的家中。那是一家三口。弟兄是一位挪亞般勤勞的工程師,他在主耶穌裡重新設計他的樂園,而在他的方舟旁邊,聚集著已經被命名為小兔子(或者免免)的一家、黑松鼠一家、灰松鼠一家、據說還有小貆熊,也有一對知更鳥。姐妹是一位「仙女」,因為她在飲食上除了玉米就不見人間煙火了,更因為她對思想和文化不離不棄一生的動人愛情。他們有一位女兒,在她的生命裡精巧建築著一些閃光的小石頭,就是字母符號或象形文字,神給了她那樣的智慧和平安,特要她順著這些石子所建造起來的梯子上來,在世界的高處,與神同在。
這些天也在那裡與更多的弟兄姐妹同在,並藉著這樣的事奉去尋找神在我身上的旨意。四月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季節,但草長鶯飛已成定居。這是我的天路歷程一個起點,我這幾天常常想起這句讚美詩:「初信之時,既蒙恩惠,這是何等寶貴」。這歌聲常使我熱淚盈眶。我會在親友的幫助下陸續編發這些講章和錄像。你們也能看到,現場的證道和見證,與文字是不完全一致的。閱讀這些文字,可以幫助您瞭解更多的信息。求神潔淨、使用和祝福這五天的見證。願榮耀歸於神,願天父的慈愛,主耶穌的恩典和聖靈的感動,與我們同在!
——任不寐2009年4月14日
經文:以賽亞書65:17-25,哥林多前書15:1-11,路加福音24:1-12
如果說我們最大的恐懼就是死亡,我們最大的福份就是復活。聖經是在三層意義上談論復活的。第一是基督復活。指發生在過去的真實的歷史事件:即基督在十字架上蒙難、受死、被葬、下到陰間、第三日從死裡復活、升天。這是關於復活的核心信息。第二是末日復活。指將來主再來或末世說的,那時候,所有死去的人將復活,不信的被定罪進入永死,信的歸入基督的永生。第三是稱義。指現在或當下說的,即我們因恩得救,信而受洗,悔改重生,保羅在羅馬書說,「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馬書4:25)。聖經常用四個詞談論這種復活:首先就是「是」,就是「活著」,指我們舊人死去,新人出來;其次是「回歸」或者「返回」,復活意味著回家,意味著重返樂園;再次則是抬舉、高舉,升高,指我們從死亡和罪的大水中被拉上來,進入神的生命,分享基督的勝利;最後則是醒來,如亞當一樣從沉睡中甦醒。
在某種意義上,聖經就是關於死亡和復活的神聖啟示,路德神學將這樣的結構總結為律法與福音——起初神創造了永生的人,但人類犯罪後與神隔絕,就伏在律法的審判之下,罪的工價就是死;於是基督進入世界,為罪人代死,祂的復活又勝過了死亡,並將永生重新恩賜給一切信祂名的人,又將在末世與這些蒙恩的罪人分享祂的國度。這就是福音。對於基督徒來說,在亞當裡死和在基督裡生,從稱義上看,是一次完成的;但從成聖上看,要貫穿我們的餘生,一直完全得勝於主的再來。
在每個人和每一種文化裡面,復活的信息像遺傳密碼一樣廣泛存在。而舊約聖經更是將復活的福音作為特殊啟示保存給了人類。當始祖犯罪後被宣佈「必定死」(創世記2:17)的同時,神在審判中就將「第一福音」啟示給了人類——「女人的後裔要上撒但的頭」(創世記3: 15)。必死的人類竟然要有一位得勝的後裔,而這位後裔就是基督。然後關於復活的福音開始從挪亞一家被鄭重宣示出來,接下來則是亞伯拉罕從其祖先的滅亡之地起程,作為選民,開始了朝向那位後裔復活的「種族之旅」——這就是馬太福音第一章和路加福音第四章「耶穌的家譜」所要向我們顯明的;在一代一代人的死亡中,包含著生和永生的信息。
整本舊約也可以理解為關於三場復活的歷史見證。第一場復活,是亞伯拉罕一家從迦勒底的吾珥和哈蘭起程,進入應許之地迦南。第二場復活是以色列族人從埃及的蘭塞起程,經過曠野42站返回應許之地。出埃及是以色列人真正的悔改重生之旅。第三場是猶太國民被擄於巴比倫,就是重新淪陷於「迦勒底」,然後從那裡回歸到應許之地。新約實際上是第二場出埃及運動,這次以神的兒子為元帥,十字架和復活是最後的勝利。路加福音關於耶穌登山變相的見證明確啟示說: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出埃及的事」(不僅僅是「去世的事」;原文是τὴν ἔξοδον,ἔξοδος),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加福音9:30-31)。猶太國民從巴比倫回歸或復活是不完全的,就是要預備基督帶領的新出埃及事件。
我們知道上面三場復活運動都是以在應許之地建壇、建帳幕和獻殿為終點的,聖所乃是獻祭之所,並靠羔羊的血得以與神同在,擺脫與神隔絕,不見神的面(創世記3:8)的詛咒。我們也知道,耶穌就是我們的逾越節(哥林多前書5:7,τὸ πάσχα ἡμῶν ἐτύθη Χριστός,Christ our passover,不僅僅是逾越節的羔羊)。但是,我們比較猶太人從巴比倫回歸的獻殿儀式,發現一個很大的缺陷。起初,亞伯拉罕建壇向神獻祭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並和他立約(創世記15:17-18)。然後是出埃及,以色列人在曠野為耶和華建帳幕,聖靈告訴我們:「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出埃及記40:34-35)。後來返回應許之地的以色列人,特別是在所羅門時期,他們獻殿,聖靈告訴我們,「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列王記上8:10-11)。但是,當猶太人再從巴比倫回歸,他們重建聖殿,在那個獻殿儀式中,在沒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在沒有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以斯拉記6:15-17)。這個缺陷就是要留給基督去填滿,正如我們的主自己應許的:基督將以身體為殿,通過十字架受難與復活,將神完全的榮耀顯明出來(約翰福音2:19-22)。
舊約也有很多關於復活的具體啟示,一同指向主的復活。詩篇71:20說:「你是叫我們多經歷重大急難的,必使我們復活(תָּשׁוּבתחינו)。從地的深處救上來(וּמִתְּהֹמוֹתהָאָרֶץ, תָּשׁוּבתַּעֲלֵנִי)」。這裡的復活包括兩重含義,就是回歸和升高,脫離罪和死亡。以賽亞書26:19說:「死人要復活(יִחְיוּמֵתֶיךָ)。屍首要興起。睡在塵埃的阿,要醒起歌唱。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地也要交出死人來」。這裡的復活也包含雙重的含義,就是活著,與神合一,以及興起。以賽亞書同時也在「升高」的意義上預表了基督的復活,在以賽亞書11:10,「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rises)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參見羅15:12)。這方面的啟示最全面的在以賽亞書53章。然後比較集中的信息在以西結書第37章,就是「枯骨復甦」。接下來但以理書12:2-3進一步啟示了這「復醒」的末世論意指:「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不過最具體指向三天後從死裡復活的信息,一方面自然是約拿書;另一方面則在何西阿書6:1-2,「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他撕裂我們,也必醫治。他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他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這裡的「興起」一詞,就是「升高」,就是新約所說的復活。
不過在整本舊約中,最清楚的死人復活事件是通過先知以利亞與以利沙完成的。神藉以利亞復活了西頓撒勒法一個寡婦的兒子(列王記上17:9-24);神藉以利沙復活了書念婦人的兒子(列王記下4:32-36)。這裡的復活是在「使死人再活」的意義上使用的(הֶחֱיָהאֶת-הַמֵּת)。在列王記下13:21,復活的啟示更為清晰:「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見一群人,就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裡,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
但是舊約中也包含著復活的間接啟示。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最早是神讓亞當沉睡,然後神又使他醒來,而且復醒的亞當得的更多,神用他的一根骨頭創造了女人。創世記22:5在記述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時候說,「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我們就回到你們這裡來」,顯示了亞伯拉罕對以撒復活的信心,儘管他未必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羅馬書4:17)。接下來就是「燃燒的荊棘」的故事,出埃及記3:2-6節,「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然後神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我的主自己這樣解釋這句話,אָנֹכִיאֱלֹהֵיאָבִיךָ, אֱלֹהֵיאַבְרָהָםאֱלֹהֵייִצְחָק,Ἐγώ εἰμι ὁ θεὸςἈβραὰμ καὶὁ θεὸςἸσαὰκ καὶὁ θεὸςἸακώβ; οὐκ ἔστιν [ὁ] θεὸς νεκρῶν ἀλλὰ ζώντων(馬太福音22:32)。這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我們所信仰的神,是與人有關係的神;第二,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
雖然舊約充滿了死亡的審判,但是,在這死亡中一直埋葬著復活的預備。創世記最後兩章裡,雅各和約瑟死了,那裡悲悲慘慘的氣氛和創世記前兩章生機勃勃的氣氛相比形成的明顯的對照。但是,神藉著約瑟的話應許了基督的再來:「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顧你們,領你們從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約瑟死了,正一百一十歲。人用香料將他薰了,把他收殮在棺材裡,停在埃及」(創世記50:24-26)。摩西五經最後同樣以摩西之死為結尾,在一片哀哭聲中,聖經告訴我們,是耶和華親自將他收葬了,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申命記34:5-7)。歷史書和先知書中,約書亞記最後一章告訴我們,約書亞和以利亞撒也死了;但他們和約瑟的骸骨同葬;他們一起等候著復活(約書亞記24:29-33)。
四福音書是舊約預言的復活的應驗,這應驗的高潮就是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大致來說,特別是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以復活為中心編輯材料的,兩本書的基本結構也是以復活為中心的。我們以路加福音來說明。
首先,路加福音的開頭,即聖誕的信息是與結尾(包括使徒行傳第一章)的復活信息一一呼應的,告訴我們道成肉身進入世界,就是為代死和復活而來的。所以我們在這裡看見了以下的對應關係:聖殿對應聖殿;道成肉身進入世界,肉身復活離開世界;清晨對黎明;頭胎的兒子與初熟的果子的對應;馬槽與墳墓;「用布包起來」與「用細麻布包起來」的呼應;馬利亞和約瑟對應馬利亞和約瑟;天使對應天使;路加福音2:41-52在天父家中對應路加福音24:13-35以馬忤斯之路,等等。
其次,路加福音從始至終貫穿了復活的預言和見證。路加福音2:34節,在「西緬頌」裡,這位先知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rising,ἀνάστασις)」。這個「興起」原意就是新約所說的復活。然後在路加福音7:11-17耶穌在拿因城復活了寡婦的兒子,在路加福音8:41-56,耶穌又復活了睚魯的女兒。在這兩個神跡的基礎之上,在彼得認信基督之後,在路加福音9:22,耶穌第一次開始預告自己的「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然後是耶穌關於復活的教訓,由四個比喻組成。第一個比喻是好撒瑪利亞人(路加福音10:30,half dead,ἡμιθανής),第二個比喻是筵席的比喻(路加福音14:14),第三個比喻是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15:24,32,was dead and is alive again; he was lost and is found),第四個比喻是拉撒路(路加福音16:19-31)。在這四個比喻的基礎上,進入耶路撒冷之前,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的受難與復活(路加福音18:31-33)。最後是在耶路撒冷,耶穌引用「摩西的荊棘篇」教訓撒都該人復活的真理(路加福音20:27-38);而這場討論與「西緬頌」形成結構上的呼應。路加福音最後的復活信息就在路加福音24:1-12,通過使徒行傳第一章的升天結束;耶穌在復活後第三次這樣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路加福音24:46)——這句話呼應路加福音1:2,「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為了將復活的真理完全啟示出來,約翰複印21:14告訴我們,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至少有三次顯現。
十字架之後的使徒們,得了更充分的啟示,將復活置於福音的中心。保羅首先在復活裡重新總結了人類的所有歷史:「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哥林多前書15:21);這復活乃是神的大能和計劃,因此人存在的意義就是靠聖靈在信仰中歸入復活:「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馬書10:9-10)。在這樣的真理的基礎之上,門徒最大的使命就是「作耶穌復活的見證」(使徒行傳1:22; 2:32;3:15;4:33)。魔鬼和世界攻擊福音常以攻擊復活為主(使徒行傳4:2;17:32)。也正因為如此,為復活的真理而受逼迫就成了門徒要背負的十字架,所以保羅說:「我今日在你們面前受審,是為死人復活的道理」(使徒行傳24:21)。
當然,在所有的使徒書信中,復活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在哥林多書:哥林多前書15章是重點或基礎,告訴我們基督復活以及我們與他同死同活;哥林多後書4:7-5;10是補充,告訴我們基督徒復活後的生命或跟隨主的道路。事實上,整部哥林多書以哥林多前書15章為中心,前後各分佈了14章,形成一個交叉結構。我們可以簡單圖示如下:
林前1-4:神的主權,他是昔在、今在和永在的神
5-10,舊約律法之下,地上的守夜,
11-14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15:復活
16-林後2 基督徒的十字架道路,捨己,跟隨主
林後3-11新約福音裡的順服,天上的房屋,神的殿,復活後的生命,聖潔
林後12-13:復活後與我們同在的主——他仍然活著
最後我們進入今天的福音信息,就是路加福音24:1-12。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這段信息的神學結構,然後重點來討論今天我們當從其中領受的祝福和帶領;特別是,這裡面的真理如何與我們的洗禮及以後的生命息息相關。這段信息是以基督的「道」為中心,或者說以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為中心,或者說以神的計劃為中心,形成如下的「交叉結構」:
A.1 七日的頭一日,黎明的時候,那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2 看見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3 她們就進去,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4 正在猜疑之間,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
B.5a 婦女們驚怕,將臉伏地。
C.5b那兩個人就對她們說,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6 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當記念他還在加利利的時候,怎樣告訴你們,
D.7 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8 她們就想起耶穌的話來,
C`.9 便從墳墓那裡回去,把這一切事告訴十一個使徒和其餘的人。10 那告訴使徒的,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亞拿,並雅各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與她們在一處的婦女。
B`11 她們這些話,使徒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
A`12 彼得起來,跑到墳墓前,低頭往裡看,見細麻布獨在一處,就回去了,心裡希奇所成的事。
感謝主,在今天紀念和慶祝基督復活的日子,靠主的大能,我們在這裡重申我們對復活的信心,並在主裡歡迎受洗重生的弟兄姐妹,祝福你們因神的恩進入主的復活。
什麼是受洗,為什麼要受洗——受洗就是分享基督的復活。哥林多前書15:29說,「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我們所有「必定死」的人,要受洗這儀式有什麼意義呢?就是因為我們相信復活。所以羅馬書6:3-8節看明瞭我們今天所經歷的洗禮,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今天,我們更藉著路加福音24:1-12節的信息,來一起分享在基督的復活裡,我們怎樣與他聯合。
各位弟兄姐妹,今天是你一生特別重要的日子,是你在靈裡的出生日,是你新生命的第一天。不僅如此,你現在站在這新一天的破曉十分。黎明(ὄρθρου βαθέως)這個字告訴我們,我們這重生歸主的人,是從生活的暗夜「深處」出來了,我們曾經在自己的生命裡經歷了漫長的黑暗、那裡有死亡、傷痛、寒冷、孤獨和絕望。但是,今天,當你站在日出的地平線上,你終於明白,過去你所經歷的一切黑夜和哭泣不是白白的,在神關於你的生命的拯救計劃裡,你所遭遇的一切黑夜都是為這了今天這個黎明,為要叫你的罪更徹底地淹沒在水裡,為叫恩典和得救的喜樂更堅固在你的新生命中。今天,你可以讓你一生所積蓄的所有眼淚,在這裡盡情的流淌;讓你所壓抑的一切委屈,在這裡盡情釋放;讓你背負的一切重擔,在這裡放在主的身上——「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78-79)。感謝讚美主,「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5)。
新的一天的黎明,這是夢醒時分,是我們的靈魂從睡眠中被喚醒的一刻。今天你更當看見,過去你所遭遇的一切傷痛,不過是一場夢,或者因為一場白日夢。「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以弗所書4:15)。以往我們一切的生活和奮鬥不過是在睡夢中,從未真正清醒。在這種意義上,今天,你將告別「人生如夢」的歲月,進入真正的人生。所以帖撒羅尼迦前書以「睡」和「醒」來啟示我們的復活。「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帖撒羅尼迦前書4:14)。帖撒羅尼迦前書5:5節更說,「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今天,神要使你躺臥在青草地上,領你在可安歇的水邊。因為他已經使你的靈魂甦醒,他要為自己的名引導你走義路。你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沒有遭害。因為主一直與你同在。今天,神又要在你的敵人面前,為你擺設筵席。他要用油膏你的頭,使你的福杯滿溢。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你。你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這日子就是主的日子,就是早晨。今天是你的生日。各位弟兄姐妹,2009年4月12你生日這天,我受差遣給你們送來生日禮物——上帝將他的兒子賜給你,將基督的復活加給你——你當擦乾你的眼淚,來滿心喜樂地接受禮物,和你的家人一起參加神為你們預備的生日Party。這生日Party就是天將亮的時候,復活後的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為門徒擺設好的宴席。歡迎你們上岸來,看那,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約翰福音21)。拿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行的路甚遠(列王記上19)。
我們在這新的一天首先看見了什麼?「看見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這石頭就是魔鬼、肉體和世界。
這石頭首先代表律法和罪,而墳墓就是死亡。或者說,這石頭首先代表撒但,代表撒但的控告。但是,今天,那從我們出生就壓在我們身上的死亡恐懼和罪惡感今天被滾開了。因為我們的主不僅在曠野裡為我們勝過了撒但的試探,更在墳墓裡為我們贏得了對撒但的勝利。所以我們今天當靠主賜給我們的權柄,坦然無懼怕吩咐那控告我們的,「滾!」。羅馬書8:1-4節更具體地告訴我們:「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從前,我們是罪的奴僕,今天,我們是神的兒女(加拉太書4:7)。「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羅馬書8:33-34)。
其次,讓我們和舊我揮手告別,以前那個你已經死了,那個掃羅已經死了,現在活著的是保羅。那個奧古斯丁已經死了,那個路德也已經死了,那個任不寐也已經死了,那個你也已經死了,讓我們用稍微「溫柔」一點的聲音,在這分手的清晨,在可以理解的「揮手自茲去,萋萋滿別情」的清晨,在這個冬天已往、即將百花開放的早春,對那個老我說,「滾吧」。今天,在主基督的復活中,在我們的洗禮中,「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2:20)。
最後,世界也一同死了。這正如加拉太書6:14節所說的:「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從今以後,人都不要攪擾我。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印記」(加拉太書6:17)。我們在世界裡被罪捆綁又捆綁別人的奴隸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且,在沒有誰能控告我們,再沒有誰能讓我們重新作罪的奴僕。你已經被從加勒底呼召出來了,不要再迷戀大河那邊你祖宗的偶像(約書亞記24:2)。今天,你已經被埃及帶領出來了,不要再留戀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不要念念不忘那裡的黃瓜,西瓜,韭菜,蔥和蒜(民數記11:5)。今天你已經從所多瑪被分別出來了,要往山上跑,不可回頭看(創世記19:17,26)。——我拿什麼來比喻你們今天的解放呢?從前你們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卻如住在曠野一樣孤獨,從前在世界裡如同沒有家園的浪子,但今天,你們回家了。歡迎你們回家。也正如那些年東德逃往西德越過柏林牆的人,西邊的人對他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歡迎你,今天,你自由了——因為神說你們自由,你們就自由了!
但是,在這新生的一天,在這新的生命裡,我們最大的試探是什麼呢?就是雖然我們宣稱自己歸信了基督,卻不是注目看神,仍然注目看世界,看骷髏地,看那墳墓,看那必死的人,仍然在人的評介中去看自己「靈命的成長」,仍然在死人中找活人。這是今天教會裡最大的試探,是對復活真理最大的威脅——我們尋求墳墓裡的榮耀,並使用這必死的世界的方法。在這種意義上,基督「徒然死了」。
「在死人中找活人」,或者更直接的翻譯就是「在死亡中尋找生命」。當我們還在世界裡的時候,我們一切的追求就是「在死亡中尋找生命」。我們一直在死人中尋找稱義,在世界裡尋找永恆的意義,比如,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失望之後所謂的虛無、金錢、名譽、愛情、混吃等死等等,就是「在死亡中尋找生命」。而一切看人的偶像崇拜,追逐人的榮耀,名人崇拜、迎和多數意見,討好人,毀滅人,等等,就是「在死人中找活人」。但今天,在基督的復活裡,這一切都將被歸正,被「撥亂反正」。稱義是在基督裡因信被稱義;而我們以前一切的追求被宣佈為浪費時間。
從此以後,亞當死了,所有的亞當都死了。而我們只向基督活著。這就是羅馬書5:12-21亞當和耶穌的對照。以往我們都是在亞當(自我或別人)裡找生命的意義。我不再靠任何一個亞當稱義,我也不在意任何一個亞當的論斷。所以保羅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哥林多前書4:3)——因為我們在死人裡根本找不到生命。
所以我們只能矚目看基督,看那復活的主。基督在哪裡呢?他即將升天。我們這受洗重生的人,從今天起,我們在哪裡呢?我們也將遷到神愛子的國度裡。各位弟兄姐妹,我拿什麼來比喻今天的受洗儀式呢?這是一場最莊嚴的入籍宣誓儀式,因為從今天開始,你們不再是地上任何國家的公民,而是天國的居民了!所以腓立比書3:20-21節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
那麼,既然我們已經不在世界裡了,我們就應該把心放在神的國裡面。我們不要再為世界爭戰,而只為神爭戰。歌羅西書3:1-5節吩咐我們:「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
既然我們是天國的居民,我們的餘生就是天路歷程。從此我們要走天路。但我們的天路歷程就是為復活的真理作見證的道路。首先,這是一條充滿榮耀的十字架道路——我們要與世界分享基督的愛和勝利,分享基督的復活。這十字架的道路的起點或基礎就是神的道,正如路加福音24:7節所啟示的。我們要從這了黎明啟程,從墳墓起程,「把這一切事告訴」世界。你要有足夠的心理預備,世界將認為你的見證「是胡言,就不相信」;即使彼得也「心裡希奇所成的事」。你要為復活的真理遭遇逼迫。另一方面,這天路歷程一定有主同行,這使十字架的道路同樣是輕省的。首先,在以馬忤斯路上,神親自向不信的門徒顯現。而路加福音24:34節說,「主果然復活,已經現給西門看了」——在我們為復活的福音爭戰中,我們要記得,我們並不是神;就如世界其他宗教和哲學所信口開河的,彷彿歸入什麼宗教就有了特異功能或成了道德聖人一樣。不是的,我們仍然是人,性情和別人一樣,我們是神所使用的器皿,我們會在主裡漸漸更新。但無論如何,在我們天路歷程上必有復活的主與我們同在,直到地極,直到末了。
現在,我邀請諸位請起立,讓我們一起來宣告我們的「入籍誓言」(使徒信經)。阿門!
任不寐,2009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