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講章是2009年8月9日在一間教會的主日證道。「主日證道」將是本博客接下來發表的系列博文。關於編製講道錄像或有聲文件,請弟兄姐妹為此禱告,求神預備。這篇文章的前兩部分屬於「查經」;第三部分屬於「證道」,也就是我在教會裡宣講的主要內容。我在這裡也想說明,任何一場負責任的主日證道,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的查經基礎之上。這至少包括以下7項功課:1、主日證道之前,傳道者至少前6日要生活在你要傳講的話語中,每日反覆思想神的話語;2、傳道者必須能輕鬆誦讀所傳的經文,讓經文成為你的一部分,避免傳自己,並反覆研讀該信息的原文、英文、中文;3、研究傳統上教會對這段信息的解釋和宣講,甚至包括教會之外相關的學術資訊;4、每個字一定要經歷全本聖經的系統查訊(Concordance);5、探求這段信息的語境,即其在本章、本書及整本聖經結構中的位置;6、然後靠著禱告,求神帶領我們明白祂的話,禱告從預備一直到宣講完成;7、最後,瞭解教會和會眾的信仰狀態與靈命需求,據此調整已經完成的講章。願神與我們同在——任不寐2009年8月7日星期五。
22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他們就開了船。23 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甚是危險。24 門徒來叫醒了他,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25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
22And it came to pass on one of the days, and he got into a boat with his disciples, and he said to them, 「Let us cross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lake」. And they set sail.23And while they were sailing, he fell asleep. And a squall of wind came down on the lake, and they were beginning to fill up and they were in danger.24And going to him, they woke him up, saying, 「Master, Master, we are perishing!」 And waking up, he rebuked the wind and the wave of the water; and they stoped and it became calm. 25And he said to them, 「where is your faith?」 And being afaid, they marvelled, saying to one another, 「who then is this that even the winds he commands and the water, and they obey him」
22Ἐγένετο δὲἐν μιᾷ τῶν ἡμερῶν καὶ αὐτὸςἐνέβη εἰς πλοῖον καὶ οἱ μαθηταὶ αὐτοῦ, καὶ εἶπεν πρὸς αὐτούς, Διέλθωμεν εἰς τὸ πέραν τῆς λίμνης: καὶἀνήχθησαν. 23πλεόντων δὲ αὐτῶν ἀφύπνωσεν. καὶ κατέβη λαῖλαψ ἀνέμου εἰς τὴν λίμνην, καὶ συνεπληροῦντο καὶἐκινδύνευον. 24προσελθόντες δὲ διήγειραν αὐτὸν λέγοντες, Ἐπιστάτα ἐπιστάτα, ἀπολλύμεθα. ὁ δὲ διεγερθεὶςἐπετίμησεν τῷἀνέμῳ καὶ τῷ κλύδωνι τοῦὕδατος: καὶἐπαύσαντο, καὶἐγένετο γαλήνη. 25εἶπεν δὲ αὐτοῖς, Ποῦἡ πίστιςὑμῶν; φοβηθέντες δὲἐθαύμασαν, λέγοντες πρὸςἀλλήλους, Τίςἄρα οὗτόςἐστιν ὅτι καὶ τοῖςἀνέμοιςἐπιτάσσει καὶ τῷὕδατι, καὶὑπακούουσιν αὐτῷ;
路加福音8:22-25所記「耶穌平靜風和海」,需參見馬太福音8:23-27、馬可福音4:35-41。特別是馬可福音的記載提供了更充分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路加是希臘人,「海」在他這裡變成了「湖」或「水」;馬太和馬可則按猶太人的傳統,稱加利利湖為加利利海。加利利海低於海平面213米,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一個淡水湖;耶穌下在世界最低處開始救贖工作(包括死海)。加利利海也稱提比哩亞海(約翰福音6:1)、革尼撒勒湖(路加福音5:1)、基尼烈海(約書亞記12:3;13:27)或基尼烈湖(民數記34:11)
路加福音7:36-8:56有一個「交叉結構」,這個結構對應著創世記1:27節,「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以及創世記3:14-19中神對人、對撒但的審判;只是這裡講的是神在基督裡重新創造男人和女人,講的是神對人的救贖及神的兒子對魔鬼的勝利。
路加福音7:36-8:56是一個單元,路加福音8:22-25位於該結構之中。路加福音7:36-8:56首尾呼應的是女人被醫治和釋放;或者耶穌對女人的三項事工,拯救作為罪人的女人、作為妻子和女兒的女人。正如審判先臨到女人,或者女人先犯罪,這裡,女人先悔改,先被赦免和拯救。(1)路加福音7:36-50告訴我們,女人是罪人。這次聖靈帶領她進來,不再是給男人禁果的女人,她帶著香膏和眼淚。她是回歸的罪人,代表夏娃跪在神的腳前。耶穌說因為她信罪得赦免,引出了路加福音7:36-8:56 的「信心」主題;路加福音7:50將這一主題總結為:信與平安。就像創世和人的墮落都以一場盛宴為中心一樣,女人悔改歸信也發生在法利賽人家裡的宴席上;區別是,如今神的兒子進入了筵席——我們需要明白,基督赦免女人的罪,同時意味著,為滿足律法的要求,他將代替女人為她的罪上十字架。(2)路加福音8:1-3節講重生的女人和作為妻子的女人;路加福音8:41-56講復活的女人和作為女兒的女人。她們從撒但的誘惑和捆綁中解放出來,成了新造的人。不僅如此。路加福音8:19-21講到作為母親的女人,在那裡耶穌告訴我們,女人和男人的重生乃是從「聽道」(注意21節「聽了神之道而遵行」一句)開始的——道是中心,是信仰的根基。路加福音8:19-21是這個交叉結構的中心,講道成肉身進入世界,罪人(男人和女人)因道得救,罪人重新成為神的家人,「家宴」或樂園在基督裡被重新恢復。
其次是男人的重建(也包括女人,但男人在這裡承擔牧長的職分),或耶穌對男人的三項事工:講道的比喻、平靜風和海、格拉森趕鬼——同樣是解除魔鬼在男人身上的權勢,重建的根基同樣是神的道。(1)路加福音8:4-15是撒種的比喻,講人怎樣把信心建造在磐石上。特別注意這幾節經文:11節告訴我們,「種子就是神的道」;12節講到「人聽了道」與「魔鬼」的進攻;13節再一次強調「人聽道」,並告訴門徒怎樣將信心建造在「磐石」上,勝過「試煉」和「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14節);因為後者乃是信心之敵。請注意,這個比喻已經為平靜風和海作了鋪陳或預告。(2)路加福音8:16-18是點燈的比喻,講聽道之後的門徒要為基督在世界裡作見證。請特別注意18節那句話,真信心取決於「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道)」。同樣,這個比喻進一步預言了平靜風和海的事件,因為在那裡,門徒因沒有「小心怎樣聽」,未能發揮「光和鹽」的作用;只是我們的主重新將他們點燃——因為「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馬太福音12:20;以賽亞書42:3);祂愛他們,「就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13:1)。(3)路加福音8:26-40,講耶穌拯救被群鬼踐踏的男人。這段經文實際上也是對平靜風和海事件的補充解釋。這裡不僅進一步彰顯耶穌對撒但的權柄,28節實際上回答了門徒在25節中的問題:「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風和水的背後是魔鬼,魔鬼比門徒更知道耶穌是誰。所以聖靈在這裡讓魔鬼為基督作見證,來「大聲喊叫,說」:這就是「至高神的兒子耶穌」。
平靜風和海位於耶穌對男人的工作中心。在前面的比喻中,耶穌主要是講道;在後面的趕鬼中,講耶穌的得勝,將隱藏的事發明出來;在平靜風和海中,耶穌與門徒同在,目的是在實踐中造就門徒。
22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他們就開了船。
ἡμερῶν,ἡμέρα,day,白天。按馬可福音的記載,這是一個夜晚(馬可福音4:35)。這裡構成的環境是「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世記1:2)。神在基督裡重新創造,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1:3)。這裡的ἡμερῶν代表起初(創世記1:1),代表在基督裡的一個開始,一個新生命的開始(根據猶太曆法,夜晚是一天的開始)。教會傳統上都把耶穌上船解釋為基督進入教會;在這種意義上,我們當記住,這一天是我們受洗歸正的那一天,從此時此刻起,基督要帶領我們穿越世界。「時間開始了」。
新的開始不是人主動的,不是世界上任何人自己努力的結果。路德神學特別強調,我們進入神的教會,神已經在那裡,神接待我們;而不是我們接待神,神進入我們的教會。所以ἐνέβη,διέρχομαι,to go into, step into,是主動語態,表明基督主動進入世界,進入教會,進入我們的生活,進入我們的生命。πλοῖον,a ship。聖經上第一艘船是方舟。這裡可以解釋為應驗挪亞方舟的預表。καὶ,KJV 翻譯為with,很精當。耶穌帶領門徒上船。
約翰福音1:1說「太初有道」,接下來就是「道」,就是「神說」。εἶπεν,他說,他就是神。起初也是神在「神說」中創造天地,現在,又是「神說」重造新人。不過這裡要注意舊約中的相關預表。「耶和華對摩西說,你為什麼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你舉手向海伸杖,把水分開。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干地。」(出埃及記14:15-16)「你們現在要從以色列支派中揀選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華約櫃的祭司把腳站在約旦河水裡,約旦河的水,就是從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斷絕,立起成壘」(約書亞記3:10-13)。「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干地而過」(列王記下2:8);約拿書1:1-16類似。舊約裡的先知是靠神的權柄在水中開道路(杖、約櫃、外衣等);但基督的工作是通過「(神)說」完成的,因為祂就是神,一如舊約中「耶和華說」。
Διέλθωμεν,διέρχομαι,to go through, pass through。穿越,可以穿過死陰的幽谷。基督徒從歸正那一天開始,神給我們這樣一個應許:我們可以穿越世界,勝過生活裡一切的風波和死亡。「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這是神的話,這是道。πέραν,beyond, on the other side。一個非常確切的應許。我們會到達彼岸。我們會穿越死亡之海復活。福音是極為確切的信息,不能有一點含糊和彎曲。
λίμνης,λίμνη,湖。我們要穿越的是什麼呢,是「湖」,希伯來人說「海」,是水。舊約把水視為撒但統治的區域,代表仇敵、也代表世界;在那裡,有律法的審判,罪的結局就是死亡(創世記6:17;以賽亞書27:1;23:3;43:2;43:16;以西結書26:19;27:4;28:2;28:8;32:2;但以理書7:3;出埃及記14:27;14:29;15:10;撒母耳記下22:17;耶利米哀歌3:54;耶利米書51:55;51:42;詩篇24:2;29:3;69:1-2;69:15;77:19;144:7;阿摩司書5:24;約拿書2:3;哈巴谷書3:15;啟示錄20:14)。耶穌在水面上行走極為生動地告訴我們,基督腳踏眾水,基督勝過了魔鬼和死亡,並救我們脫離了律法的詛咒,如同方舟將我們帶向天國。現在,船或教會漂浮在水上,表達的是同樣的神學主題:我們行在死亡之上,在仇敵圍困中靠主安然前行。基督徒的生活絕非沒有苦難,我們實際上被眾水包圍,外有爭戰,內有懼怕(哥林多後書7:5)。但我們靠基督可以得勝。所以詩篇77:19預表說:「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你的腳蹤無人知道」。以賽亞書43:16更說,「耶和華在滄海中開道,在大水中開路」;以賽亞書43:2,「你大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趟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著在你身上」。這是神說的。
按「神說」,「他們就開了船」。ἀνήχθησαν,ἀνάγω,這個動詞也有向上的含義。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被動語態:是神帶領我們進入開始並向上進入天路歷程。在22節中,我們也看見基督徒生命中的十字架:一方面是黑夜和白日之間的張力,雖在黑暗中,我們卻奔向光明。另一方面是向上和向下之間的張力,下船下水卻是向上升高。扭轉這一局勢的軸心是神的道。依靠神的道,黑夜就成白晝,離開神的道,本來向上之路也會墜入深淵。
23 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甚是危險。
πλεόντων,πλέω,這是個動詞分詞,表明其他兩個動作或事件與此同時發生。或者說,在我們的天路歷程中,將同時出現兩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是ἀφύπνωσεν,ἀφυπνόω,to fall asleep,「耶穌睡著了」;二是κατέβη,καταβαίνω,暴風來了。是的,這是我們剛剛受洗歸主後遇到的奇事,基督信仰絕對高過我們的傳統意念和我們曾經走過的道路。
關於「耶穌睡著了」,傳統上有幾種解釋。第一代表苦難中神的沉默,通過約伯記我們知道,這個主題屬於奧秘。第二、顯示耶穌的神性,風暴不能搖動神;與後面斥責風和海等信息一起,顯示基督對自然和魔鬼的權柄,證明他就是神。第三、顯示耶穌的人性,因為此前他在各城各村奔波傳道(路加福音8:1-21),現在疲倦了。第四、是要試煉門徒的信心。第五、為要應驗舊約裡「約拿的神跡」等等預言。我認為這些觀點並不是彼此排斥的,儘管我不太同意「疲倦」一說。需要補充的是,這句話與創世記2:21-22的關聯,「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保羅說基督是末後的亞當(哥林多前書15:45);聖經也多處啟示基督和教會的關係是新郎與新娘的關係。因此聖靈藉著「耶穌睡著了」這段經文,進一步啟示三位一體的神藉此要重造那位新娘,就是教會。請注意,起初神造女人用的動詞時בנה,並不是「起初神創造天地」中的那個「創造」(ברא)。這個詞非常生動,有「建築(房屋)」、「重塑」、「雕刻」等意。於是我們看見,今天,末後的亞當睡著了;此時此刻,神要重造門徒,也包括今天我們所有聆聽這信息的弟兄姐妹。
暴風是降落到湖上。按馬可福音的記載,湖上還有許多其他的船隻(馬可福音4:36)。不僅如此,路加福音8:1-3告訴我們,很多婦女跟隨侍奉主,我願意相信,她們即使不在這條船上,也必在周圍的船上。於是,耶穌所在的這條船上的人在風暴中怎樣反應,就成為眾人關注的中心。此時此刻,這船就是宇宙的中心,就是全世界的焦點;世人矚目,魔鬼幸災樂禍四周圍聚。起初神的創造是以男人和女人為中心的創造,最後神把男人和女人放在創造的中心——樂園。後來蛇進入中心,罪從那裡蔓延全世界。今天,撒但故伎重演,但神的兒子進入中心,要把一切都更新了。如果說湖代表世界,也告訴我們,當世界刮起風暴,教會也不能倖免,我們將和世界一起承擔苦難。區別僅僅在於,基督徒面對苦難的方式不同,我們是靠信心面對風暴。門徒要在世界上,特別是當風波來臨,面向世界作光作鹽。所以路加福音8:16節才預告了點燈的比喻。但是,門徒的信心軟弱,未能「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這裡也給所有的人本主義一個深刻的教訓:沒有一個門徒,沒有一個人靠自己能在試煉中站立得住;所有英雄主義的文化的自我吹噓都現出原形來,所有教會裡在和平時期的屬靈表演也都暴出破綻。這正如路加福音8:17宣告的:「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各位弟兄姐妹,當你遭遇風暴和苦境,第一要記住,此時此刻,魔鬼和世界在看著你;第二,此時此刻,耶穌在你的船上,第三,你自己絕非像你想像的那樣屬靈。所有「玉樹臨風」的文學都是恬不知恥和自欺欺人。
真實情況是,「船將滿了水」。συνεπληροῦντο,συμπληρόω,直譯,「他們完全被水充滿」。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被動語態,或者說,教會裡已經被危險充滿。原因是水將神的話從門徒裡面擠出去了(路加福音8:14);「……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路加福音8:12)。不過緊接著是一個主動語態——教會的敗壞、信徒的失敗及人的軟弱,不能完全把責任歸給魔鬼,所有跌倒和犯罪都是人鬼合作的產物。這個主動語態是:ἐκινδύνευον,κινδυνεύω,they were in jeopardy。直譯「他們進入危境」。這既表明門徒自己進入困境,也是表明他們的確陷入危險,被魔鬼捆綁的事實(這裡與路加福音8:12,14有個對應關係)。夏娃犯罪不僅僅是因為蛇的誘惑,還因為人的自由意志。有一句名言:唯一恐懼的事是恐懼本身,當人被恐懼戰勝,必然陷入魔鬼的試探,進入危險和死亡。於是,永遠不要讓恐懼統治教會,就成為我們重要的屬靈功課。我們不能阻止撒但的攻擊,但我們可以勝過自己的恐懼;正如一位傳道者所說的,你不能阻止鳥兒從你頭上飛過,但你可以阻止鳥兒在你頭上做窩。
24 門徒來叫醒了他,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
危險中門徒的三個動作,第一和第三是分詞,伴隨第2主動詞to wake up。1、προσελθόντες,προσέρχομαι, to draw near to,to assent to。2、διήγειραν,διεγείρω。3、λέγοντες,λέγω,saying。兩個分詞是「來」和「說」。聖靈在這裡告訴我們勝過軟弱和危險的基本功課:第一是「來」,就是來到神的面前;第二就是「說」,就是禱告。目的是第三個動作,呼求神起來拯救。這三個動詞構成了教會生活的三個基本方面:信仰並敬拜神,特別是參加主日崇拜,進入神的殿(1);崇拜、禱告與讚美神(3);神的同在,包括領受神的道和聖禮(2)。不過這個場面也顯示出一些普世的教訓。人總是在苦難和風波中尋找神,親近主。無神論無法迴避這個事實。ἐπιστάτα,重複表示急促的情態。所有人被災難打擊的時候,都是這種反應,無一例外。
「我們要喪命啦」。ἐπιστάτα,ἀπόλλυμι。這個詞含義很豐富。絕望,抱怨,大恐懼,慌張。「我們完蛋了,要下地獄了」。當然,世間必有剛硬如尼采的,在這種情況下,加倍鼓吹無神論——他們垂死掙扎地質問:在苦難中,你們的神在哪裡?足見「上帝死了」。「耶穌睡了」與「上帝死了」構成當代神學紛爭不已的兩大主題。門徒靠聖靈沒有偏向絕地,他們被帶向耶穌;儘管他們還不完全明白耶穌是誰。
我們的神是聽禱告的神,於是基督醒來,神的話臨到了。「斥責」也是「神說」。馬可福音4:39告訴我們神說的具體內容是:「住了吧,靜了吧」。「斥責」首先代表耶穌的權柄;耶穌不是戰風斗浪、與天地鬥,只是斥責他們,這絕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顯然,有位格的才能斥責,因此對象是指撒但的勢力。這段信息之後緊接著是格拉森趕鬼,也是印證。耶穌的話阻止了魔鬼(ἐπαύσαντο,風浪止住了),帶來了和平(γαλήνη,平靜,和平)。耶穌並沒有「斥責」門徒,這樣寬容和憐憫的姿態和教會裡的軟弱對軟弱的「斥責」或「挑剔」形成鮮明對比。有「屬靈」者說自己「嫉惡如仇」;也許唱這樣高調的人不得不自殺才能「為主除害」;因為自己就是那「惡」。
διεγερθεὶς,διεγείρω,耶穌被叫醒。在風暴中安睡的神,因為愛,因為人的軟弱,起來通過話語和神跡進一步來堅固門徒的信心。這個被動語態顯出人的軟弱和神的憐憫。我們的信心不是一次堅固的,我們常常都需要means of grace來更新我們的生命——耶穌實實在在「被我們需要」。
25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
εἶπεν,第三次「神說」。說的內容是,「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請對比創世記3:9,「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這裡的連接很深刻——這話揭示了這段信息的主題:這問題是針對門徒,也是針對所有讀者的,又是針對我們的;神要追問我們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這個回答就是「耶穌平靜風和海」真正的神學關切了。聖靈通過這句經文要造就我們的信心,歸向基督和祂的道,「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2)。這節經文也啟示了信心的兩個基礎:「他吩咐」,「他」與「吩咐」,「基督」與「道」;這就是我們的信心所「在」。
風波之後,門徒驚魂未定。但他們的信心仍然軟弱,他們仍然需要神。這裡的功課是,每場勝利之後的教會和我們每個人自己,更需要繼續仰望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現在門徒仍然恐懼(φοβηθέντες),這個被動語態告訴我們,「他們被嚇壞了」。這恐懼很複雜:後怕、認識人的軟弱和環境的險惡,也有敬畏(ἐθαύμασαν)。但這敬畏主要是從神跡來的,並非出於信心。這也是我們的經驗,神在風暴中拯救我們,事後我們未必把神視為神。我們歸因於偶然性,或者,我們貪求更多的神跡;甚至更極端,在災難後離神遠遁。因為罪,由於恐懼,我們喪失了記憶恩典和為道作見證的能力。天路不可能因為一次平靜風和海就完成,基督徒一生都需要基督和祂的道,無論是在失敗,還是在勝利以後。
我們的教會正遭遇困難;我們個人的生活也遇到諸多波瀾;今天福音在北美正衰落;福音在中國復興中遭遇了各樣挑戰——船行在海上,起了暴風。神預先看明我們的處境,將今天的信息記在聖經裡。此時此刻我們的主就這樣與我們同在,並且問我們:「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路加福音8:22-25告訴我們,基督徒的信心在至少三個方面:認識我們所信的是誰、相信祂口裡一切的話、在十字架道路上與主團契,在試煉中造就信心。
基督徒的信心不是迷信。所謂迷信就是把被造者當創造者來信奉。不信者必是某種迷信者。因為人總是要有所相信的,人在信中存在和生活。人若不相信上帝,就只能相信被造者:自然律、人間權威或自我等等。路加福音8:22-25告訴我們,人與自我都靠不住。我們相信的「這到底是誰」?祂是基督,是神。信基督是神,這是基督徒信心的出發點和基石。因此路德神學以基督為中心,就是要把我們的信仰建造在這磐石上。我們在風波中恐慌並喪失信心,根本的原因是我們並不真正的、總知道所信的是誰,包括不相信基督是神。如果我們相信他是神,就有信心了;因為神創造萬有並掌管萬有,當然能勝過一切風浪。正因為如此,彼得保羅才能從容為主上十字架,因為他們看見並相信基督是神,看見了復活的主。否則我們無法解釋十字架下的膽小鬼成了信心英雄,迫害教會的罪犯成了外邦人的使徒,為福音不顧性命。我們在風浪中搖動只有一個原因,我們並不真的相信自己所信的神是神。我們的信心是假的。
路加福音8:22-25非常深刻地告訴我們耶穌是誰:首先,「耶穌睡著了」,這啟示耶穌的榮耀,祂是創造主;其次,斥責風和水,顯明耶穌對門徒的愛和神的權柄,祂是救贖主。門徒在危險中魂飛魄散,因為他們並不把神當神,看見了,卻不明白。
馬太福音8:24,「耶穌卻睡著了」。這個「卻」字翻譯的非常好,因為它把基督信仰從宗教與文化中分別出來。「耶穌睡著了」,這一個非常生動、非常稀奇的事件,這是一個獨特的基督教事件——只有基督教的神在風浪中安睡。祂和所有宗教裡的神、所有文化中的英雄都不同。所有宗教裡的神能呼風喚雨,但我們的神卻在那裡安睡;所有的英雄起來迎風斗浪,甚至興風作浪,我們的神卻在那裡安睡。基督就這樣勝過了所有的神、所有的英雄,和他們興起的一切風波,以及跟隨他們一起驚慌失措的世界。祂睡在那裡像一塊磐石,是真正的「定海神針」,將一切裡面和外面的搖動和翻騰都吸收、平靜了。然而他什麼也沒有做,只是在那裡安睡。因為只有他是神。
神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因為萬有都是他的。歷代志上29:11說,「耶和華阿,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國度也是你的,並且你為至高,為萬有之首」。約翰福音3:35,說,「父愛子,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歌羅西書1:16說:「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約翰福音10:29,「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所有的宗教假神和人類英雄或各種迷信偶像都奔跑,因為他們不是神;但唯有耶穌在風暴中心安睡,因為祂是神。我們可以相信神的幽默,當世界的王上躥下跳,當人在風暴中狼奔豕突,神在那裡安睡。這是怎樣的超越和勝利,這是怎樣的萬王之王?在以往人類歷史所有的大風大浪中,都是力量對力量的勝利;但今天,是上帝對力量的勝利,因為只有上帝是力量。這一幕不僅僅是對萬王的否定和蔑視,更彰顯著基督對一切力量的救贖,因為祂成就的是和平。
仰望這位風暴中安睡的神,我們所有恐慌都應當平靜了;如果我們喪失了應當的能力,就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看見安睡的主,如同空中旋轉的灰塵或失重的被拋物體,落在堅實的大地上。既然他是神,他掌控一切;既然他愛我們,他一定拯救我們——他沒有起來卻在安睡,必是因為他已經確保了我們的生命和平安,並為我們預備了更榮耀的勝利。我們的主在風暴中安睡,就沒有什麼力量能控告我們,奴役我們,踐踏我們,傷害我們;正相反,所有的控告、奴役、踐踏和傷害,所有的風暴和艱難,不過是神賜給我們的良機,要我們在它們身上得榮耀。不僅如此,我們也當學主,在風暴中分享主的安息。一方面,讓神掌權,讓神為我們爭戰,為我們伸冤,為我們工作;另一方面,改變我們生活中無意義的恐慌和忙亂,分享耶穌的安睡。
願基督的平安與我們同在。聖經告訴我們,生命在基督裡毫無危險,危險、死亡以及衣食之憂本是是假問題,因為神是創造者和供應者;但我們一生成了生活的奴隸。沒有信心的生活一定是驚慌失措、「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創世記3:19)的生活。遇到任何風波,我們都馬上起來自己回應,結果是激起更大的風波。驚慌產生謊言、怨恨、攫取和攻擊。恐懼是中國文明史的軸心。今天,願基督的平安與我們同在。今天,讓我們的生活徹底成為基督徒的生活。以前,我們像撒但一樣從不休息、日夜忙碌並四處遊行。今天,讓我們像孩子一樣大無畏地安睡主懷,因為在天國裡的,正是這樣的人(路加福音18:16)。
教會在風暴中破碎,個人在苦難中搖動,一個根本的原因是,主日不再宣講基督了,卻在那裡讓人佔據中心。沒有了在風暴中安睡的基督,風暴和恐慌就做了王,假上帝只是顫驚。怎樣恢復我們的信心呢?讓基督重新成為崇拜的中心。因為「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你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以賽亞書26:3-4。)
但是,基督徒的信心不是盲信,不是無所憑依的瞎信,我們的信心是有根有據。這根據就是道,就是神的話,就是聖經。路德說,我們信心的根基是並只能是神的話語,所有另建根基的必是異端。因此我們反對把信心完全建造在神跡、靈恩、靈修、個人見證、屬靈偉人、做夢和善工的基礎之上;我們並不反對這些見證,但他們不是根基,真正的根基在神的話語。不僅如此,教會裡的紛爭常常就因為神的真理不清楚,他們不講道,不聽道,也不把聖經當神的話去相信。離開了聖經,每個人都成了小上帝,可以任意而行,彼此論斷。教會裡道被邊緣化,也因為名利、金錢和慾望成為中心,將道排擠出去。這正如路加福音8:14所說的,教會「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牧師不再竭盡全力求神的國和義;長老終日抱怨會眾的捐獻熱情每況日下——沒有人為神的道大發熱心。
對路德教會來說,道與信緊密相連。我們本不認識神,神藉聖經將自己啟示給我們。首先,信道是從聽道來的;沒有聽道、或者聽不進去的信必是假信或者非信。其次,道創造並保守信心。最後,道就是信心的歸宿和驗證,也是我們得勝的武器。如果信心否認神的道,這一定不是真信心。
聖經啟示的神是與人有關係的神,這關係在舊約中是通過神向人說話體現的,在新約中就是道成肉身——我們信神就當信神口裡所說的一切話(路加福音4:4)。基督徒比世界上所有異教的人都幸福,因為我們確切地知道神的話,知道自己應該信什麼。這使得我們的信心並不是憑空的,有神的話語為基石和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恐懼和顫驚乃是因為我們沒有聽道,沒有道在我們的生命裡。但道作為信心的基石,和理性所需要的證明或證據是兩回事。道僅僅是應許,還不是理性所信靠的事實。所以經上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信心不依靠理性的「看見」,而是靠心裡的眼睛,是對未成為現實的話語的完全信靠。對基督徒來說,你證明我就相信,這個「科學真理」是愚昧的廢話;聖經的啟示真理是:如果能證明根本就不需要你信了。信心是奇妙的,它可以勝過一切;即使在科學失敗的地方,信心仍然得勝。
事實上,不傳道、不聽道,或者聽道卻不信道,是對神最大的不敬虔。崇拜一個人當相信他的話,不相信他的話等於羞辱他,以他為騙子和說謊的。這正是這段信息告訴們的。耶穌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但是顯然,這話對門徒來說就是「耳旁風」。聽道達到「耳旁風」的「境界」,已經毫無意義了。
起初神創造天地。第七日的安息是以前六日的創造之工為前提的。耶穌在風暴中安睡,也是因為祂在「說」中完成了創造之工。耶穌已經說了,「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所以祂才在風暴中安睡。道是整個事件的邏輯基礎。「我們」,這告訴我們基督與門徒同在;不再是你們孤單單在無神論的曠野裡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也不是你們自己經歷風浪,而是基督與我們同在。儘管主的同在很多時候完全以我們無法想像的方式,但祂必與我們同在的應許,是非常確切的。不僅如此,耶穌在這裡說得非常清楚:「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他說有就有,說成就成,因為祂是神。只是門徒根本沒有「小心怎樣聽」。無視神的話,踐踏神的道,結果「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路加福音8:13)。
有了神的道,我們才可以過得勝的生活。聖經用365次之多的頻率告訴我們,「你們不要怕」。一年365天,神每天對我們說一樣的「道」,讓我們每天有平安。正是由於道是信的基礎,魔鬼怕我們「信了得救」,因此,總是試圖「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路加福音8:12)——迴避、攻擊、彎曲道是撒但工作的中心。
首先撒但認識並恐懼神的道。門徒彼此說,「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這話包含著極大的反諷——連風和水都聽從神的話了,我們人卻仍然不相信;但是風和海何以能夠聽從耶穌的話呢,因為它們背後的魔鬼知道耶穌的話語就是神的道,那道有制服它們的權柄。其次,魔鬼敗壞的工作就是混亂神的道。祂的神學標籤是:「神豈是真說」。真理的根據是「神說」,魔鬼的武器是「神豈是真說」(創世記3:1)。耶穌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風浪上來,告訴門徒說,「耶穌豈是真說」。所有風波氾濫成災都根源於此——它要像誘惑夏娃一樣搖動教會。
我們怎樣勝過撒但呢?這就是以弗所書6:13-17告訴我們的。我們的寶劍就是真理、福音和道。耶穌在曠野怎樣擊敗魔鬼的呢,就是用神的話對付魔鬼關於道的歪曲。若我們要成為基督徒,沒有別的出路,更不需要裝神弄鬼;唯一的辦法是生活在神的道中,就是「唯獨聖經」。正如經上所記:「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住在我的道中(原意),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1-32)。首先教會要以道為中心,有道可傳,有道可聽,其次是信道和為道作見證,依靠道得勝。當風波來了,我們當起來,用神的道平靜風和海。當狂風大浪襲來,我們唯一可以靠之得勝的確據就是神的話:「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願基督的勝利與我們同在。
路加福音17:5,「使徒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馬可福音9:24,「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我們怎樣信:承認我們的軟弱,主幫助我們相信。基督徒的信不會輕信。這倒不是因為神的話不清楚,更非因為神的恩典不夠用,而是因為人的軟弱,由於魔鬼和世界的誘惑,基督徒的信心不會輕易建立起來。神因此要與我們同在,要試煉我們。由於這正反兩方面的原因,基督徒的信心之路一定是十字架的道路。這條十字架的道路上有神幫助,使我們的擔子變得輕省。神的幫助至少有三部分內容。第一,神賜信心給我們。第二,神保守、餵養我們的信心。首先藉教會生活我們與神同在,親近神,祈禱,從神那裡支取話語、靈糧活水,讓神愛我們;其次是在弟兄姐妹中間彼此造就,彼此相愛。約書亞記6章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六天每日繞城一次,第七天繞城7次;乃是教我們每天經歷神的話語,「主日」加倍地經歷神的同在。所謂十字架道路常常並非轟轟烈烈的殉難,而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教會生活。第三,神試煉、造就我們的信心。基督徒的生活一定是湖上的生活,一定要穿越狂風大浪,並靠教會生活支取的一切力量勝過爭戰。信就是在人的心裡對神的話說「是的」;即使在黑暗中,在風浪裡,神的話語仍然是「是的」。神要藉著風和海雕刻我們,使我們在歷經爭戰之後成長為基督的尖兵,成為天國裡合用的財產。此外,信心絕對是個人的經驗,別人不可能代替你,也不能勉強;你要在生命裡自己經歷神,才知道神是「我的神」。
我們可以從彼得和保羅身上學習到這樣的功課。耶穌在風暴中睡著了,耶穌平靜風和海,這船上的功課還是在教會裡播下了種子,最終改變了門徒的生命。
我們先看看彼得的見證。使徒行傳12:4-6,「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監裡,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意思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裡。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彼得被兩條鐵鏈鎖著,睡在兩個兵丁當中。看守的人也在門外看守」。此時此刻,彼得位於風暴中心,但他再也不是那個「夫子、夫子」驚恐萬狀的彼得了。他像自己的主一樣,「睡在兩個兵丁當中」,安息在風暴的中心。這不是因為彼得自己能,乃是因為他順服了神的道,又有教會的禱告伴隨著他。
保羅前往義大利的途中,也遭遇了大風狂浪。路加醫生在使徒行傳27:20-25告訴我們,當時,「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絕了。眾人多日沒有吃什麼,保羅就出來站在他們中間說,眾位,你們本該聽我的話,不離開革哩底,免得遭這樣的傷損破壞。現在我還勸你們放心。你們的性命,一個也不失喪,惟獨失喪這船。因我所屬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邊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該撒面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所以眾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我們看見,此時的門徒不再是風浪中在眾目睽睽之下「丟人現眼」的漁夫了;他像磐石一樣屹立在「他們中間」。保羅的信心包括我們這裡討論的三個主題:他「信神」、信「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也因為他經歷了神的同在——使者的顯現代表傳道者的介入,也可以說代表教會團契生活的必要性;我們從「使者」那裡認識神並領受神的道。
我們的信心都很軟弱,不要因我們的軟弱進一步失去了信心。神並非不知道我們的軟弱,所以他把我們從世界分別出來,要在教會生活裡加強我們的信心。神並不輕看軟弱的信心,他憐憫我們。也正因為我們的信心軟弱,神恰恰要藉著目前的風波和困難試煉我們。這讓我們有一顆儆醒和敏感的心,堅定地意識到,眼下的挑戰不是為了要擊敗我們,而是為我們預備了一場勝利。讓我們對所有的難處和禍患宣告,這是我們作光作鹽的榮耀時刻——我們的生命將從此徹底改變了。
各位弟兄姐妹,我們的信心在哪裡呢?我們信基督是神,我們相信他的話是真理,我們將抓住這真道坦然無懼地生活。願我們知道自己所信的是誰,讓我們將神的話語記在心裡;並求聖靈帶領我們,在新的一周裡活在這道中。那位神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我們的信心就在這裡;我們也相信經上所記:「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翰一書5:4)。現在,耶穌對我們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讓我們齊聲說:阿門!
任不寐,2009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