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 14 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 15 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借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各位弟兄姐妹,新年好!每年這個時候,教會裡慣常分享的信息是腓利比書3:13節:「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保羅這句話實際上在重新解釋了創世記41:50-52,飽經愁苦滄桑的約瑟,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命名為瑪拿西和以法蓮;瑪拿西忘記殘酷的過去,以法蓮展望燦爛的前程。由於世人都犯了罪,「新的一天」也成了人間共同的盼望:我們盼望有一個時間的界限,讓我們能從過去的罪中分別出來,由舊人變成新人。在舊約中,「正月初一日」這個詞共出現過8次。聖經第一次提到「正月初一日」是創世記8:13,「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出埃及記40:2,神說:「正月初一日,你要立起帳幕」。在以斯拉記7:9,以斯拉「正月初一日,他從巴比倫起程」。以西結書45:18,「主耶和華如此說,正月初一日,你要取無殘疾的公牛犢,潔淨聖所」。舊約裡的「正月初一日」當然不是後來的「元旦」,也不是中國人的春節;但我們知道,舊約的「正月初一日」是指向基督的。換言之,救贖的真理最後應驗在基督身上:「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
我們的難題是,靠我們自己,我們無法忘記過去努力前面的,我們不能棄舊迎新,只能在新的一天裡重複過去的生活。就像那38年的癱子,我們被過去所捆綁,靠自己無法站立起來行走。為了這樣的緣故,耶穌來了,他要親自帶領我們進入新天新地。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我們來領受今天的福音經文。馬太福音2:13-15,「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借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我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神藉著這個「神聖家族」在新年裡的逃亡,要把我們真正的從過去帶出來,在基督裡進入新的一天。只有在這段經文所啟示的那個夜晚,人類才第一次擺脫了舊事,進入了新的一天。今天,求神帶領我們看見這樣的道路、真理和生命,並賜給我們從埃及出來跟隨主的信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因為神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加福音9:62)。願神在基督裡應許給我們的美好前程,在這新的一天裡充充滿滿地成就在我們中間。阿門!
我們今天領受的福音經文對我們的聖誕文化形成一種挑戰。在全世界高唱「普世歡騰」的日子裡,在第一個聖誕節期間,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無辜的一家人在人間被追殺。聖誕的那位主角,基督耶穌,人類的救主,在他還做嬰孩的時候,在人間成了「政治流亡者」,成了世界上年齡最小的「難民」。他在人間不幸遭遇連累他在人間的父母。聖誕顯示了上帝和人類的衝突。起初人類犯罪,上帝將人類驅除出伊甸園;而今上帝進入人間,人類對上帝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拒絕和趕盡殺絕的追殺,最後人類在十字架上將神的兒子舉起來,又埋葬在墳墓裡。這就是耶穌在地上經歷的三重苦難,出生在馬槽,流亡到埃及,死在各各他。這一家三口的流亡發生在黑夜。這是人間安息的時刻,小耶穌卻在這時候奔上逃命的路程。黑夜的旅程充滿了更多的危險。不僅如此,從伯利恆到埃及,充滿了各樣的危險和艱難,生理上的飢渴與困乏、環境的惡劣,還有希律的追兵以及人間盛產的各種盜匪。孩子尚小,馬利亞的身體正在恢復,約瑟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木匠。從伯利恆到埃及,路程大約200英里,即320多公里。按我們今天的速度,開車需要4小時左右。但按當時的交通現狀,步行至少要10天。沒有加油站和麥當勞,甚至也沒有代腳的牲畜。這一幕,生動展示了神進入人間所面對的敵對局面:基督冒死而來,代死而去。
耶穌降生,「客店裡沒有地方」(路加福音2:7);這告訴我們,人類拒絕接受神的兒子進入人類的世界;人的裡面和外面沒有一個地方能容忍和接納基督。人類與上帝的關係,就是黑暗與光的關係;這也是一個真正的「數典忘祖」的故事。這就是約翰福音1章所見證的:「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翰福音1:5,9-11)。其次,就是我們今天領受的經文,當神的兒子在馬槽降落人間的以後,人對上帝的仇恨熊熊燃燒起來,希律代表了這樣的人類意志,要把耶穌消滅在搖籃狀態。我請大家注意這段經文的結構,一方面希律要除滅小孩子;另一方面,卻是希律死了。我們稍微回顧一下我們的生活,我們就能看見「一聽見基督就生氣」的那種普遍現象。有一位哲學家叫尼采,他代表這種情緒宣告:「上帝死了」。我們確切地知道,尼采先發了瘋,而且確實已經死了;而基督仍坐在天上,又活在我們裡面。罪,加上魔鬼的統治,人無緣無故地恨基督。最後,這個世界是釘死基督的世界。誰釘死了基督,我們每一個人的罪。電影《耶穌蒙難記》的導演在片中串演了一個小角色,就是釘死基督的那個士兵。他要表明,他自己的罪釘死了神的兒子,他在各各他現場,而且耶穌是為他而死。彼拉多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在十字架上寫著「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字;這表明,整個人類各大文明一致舉手釘死了基督。我們常常為這世界的敗壞悲觀絕望,只是我們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仍然是釘死基督的世界。
我們不僅要在基督裡認識人類,更要認識我們自己。我是誰?在某種意義上,我就是聖誕節裡的希律,我就是追殺耶穌的人。因為在我的裡面沒有良善,我不僅不能接受基督,而且當基督進來,我的意志不允許祂在我裡面長大。因為一方面,基督的道理是扎我的心的,讓我厭惡神的話,我拒絕認罪悔改,因此我仇恨要我重生的上帝。另一方面,我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我要自己作上帝;我不能容忍基督在我裡面長大,成為我的上帝。這裡面包含著基督教深刻的真理,人靠自己的意願不可能成為基督徒,沒有人是自己「決志」歸主的——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歸主是完全的被動事件,甚至彼得三次否認主表達的是同樣的真理。所以經上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8-10)。換句話說,靠我自己,靠人自己,我們沒有能力創造新的一天。
沒有一個故事像「神逃往埃及」這樣顛覆了我們的文明。這個故事首先帶領我們重新在基督裡認識人類和我們自己是誰。上帝藉著這個夜晚找到我們,就如當年找到亞當,「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創世記3:9)。我們在哪裡呢?我們是上帝的仇敵。一方面,全人類都是上帝的敵人,都是追殺上帝者,至少是拒絕接受上帝的悖逆之民。聖經通過聖誕節和十字架兩個高峰啟示了人類與上帝的關係。另外一方面,我們自己就是基督的仇敵。神來拯救的不是別的,乃是祂的敵人。羅馬書5:8-10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瞭。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這裡面包含著基督和他的教會的大使命。馬太福音5:44,耶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神的愛因此向我們顯明瞭。神因此也吩咐教會去愛:「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加福音6:35)。我們被愛,因此我們去愛。
上帝是怎樣把仇敵更新為光明的子女的呢?這是一個敏感的、前所未有的改造工程。是真正的重新創造。上帝來了,按著祂的信實,要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馬太福音1:21)。以往人間的一切革命都是更換罪人的統治,而今,基督的革命是要推翻罪本身。神的兒子的救贖工作必須是全新的,避免使用人間的方法而陷入人的罪中。我們今天領受的經文已經將救贖的道路啟示出來:上帝在被人類追殺中救贖人類,直到這一切成就在十字架上:基督「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8)。我這裡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上帝的救贖工作不是主持人間正義,而是要把人「從罪惡裡救出來」;因此,被人類追殺的上帝才是上帝;上帝只有在被追殺中才能拯救罪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2-25中說:「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這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看見,創造宇宙天地萬物的神,那位至高者,那位萬主之主和萬王之王,來到他自己的地方,就是人類世界,竟然被人類追殺;不僅如此,這位神竟然如此軟弱無力,在人類追殺的情況下,「狼狽地逃竄了」,竟然沒有一點還手之力。其次我們知道,上帝用希律的辦法勝過希律和人間的一切追殺與逼迫是輕而易舉的。馬太福音26:53-54,耶穌說:「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約翰福音18:36,「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現在的問題是,耶穌為什麼沒有反擊希律的追殺。總的理由是:耶穌來到世界是為死而來,這一切的順服是為十字架的預備。但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還可以藉著「逃往埃及」看見基督的得勝,這得勝的真理至少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耶穌用他的軟弱勝過了世界
創世記4:24,「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同態復仇是人間的原則,因此,用仇敵的辦法報復仇敵,是人間一切假神的共同規則。如果基督教的上帝按該隱的方法對付該隱,按希律和該撒的辦法反擊希律和該撒,這位神一定就是假神,他就是另外一位該隱、該撒和希律而已。在這種情形下,耶穌和人間的任何一位英雄沒有什麼不同。也許正因為這一點,很長時間裡,中國人很難接受釘在十字架上那位赤身裸體備受羞辱的基督是神。當傳教士把耶穌釘十字架的雕像送給清朝大臣和珅的時候,這位達官顯貴說:神怎麼可以這樣呢?和珅的觀念具有普遍性,而且實在很深刻。我們心目中的神,人自己造的假神,不過就是一位巨人而已。很多時候,人間的神僅僅是殺人英雄,偶像因為殺人而成為神。不僅如此,人間的一切更新都是用一種罪取代另外一種罪,用一個大罪人取代另外一個大罪人。這種歷史的循環從來沒有被超越。逃往埃及像一個巨大的休止符,讓這個血腥的假神事業,讓那個千秋萬代一統江湖的文化,突然中斷了。全世界面對耶穌的流亡目瞪口呆。恰恰是因為耶穌與人間的任何英雄不同,因此,只有耶穌是神。
第二、耶穌用他的軟弱勝過了魔鬼
希律對耶穌的追殺不僅僅是一場因嫉妒而發起的權力恐懼,這場暴行背後是魔鬼的試探。魔鬼認識基督,知道祂來的目的。為避免大失敗,在十字架前攔阻消滅耶穌是魔鬼處心積慮的計劃。魔鬼計劃的核心部分就是通過試探使耶穌成為歷史上的另外一位人類英雄。魔鬼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耶穌在逼迫中逃亡,最後上了十字架並復活。魔鬼激動希律追殺耶穌,就是盼望耶穌使用希律的辦法反擊希律,這樣一來,耶穌就成了魔鬼的僕從;而耶穌勝過魔鬼的計劃就落空了。我們至少能看見魔鬼的三重試探:1、魔鬼使用希律的恐怖和追殺,誘惑約瑟按人間的邏輯去祈求天使天軍阻攔和消滅希律的軍隊。直到今天,魔鬼的這種試探還影響一些信徒,使他們抱怨教會的軟弱,刺激他們在各樣逼迫中與該撒爭戰,捍衛所謂的信仰人權。2、魔鬼藉希律在伯利恆的屠嬰暴行,用「主持人間正義」的大義名分呼喊耶穌回到伯利恆制止暴行。這種試探在今天同樣嚴重,因此責備上帝縱容希律屠殺嬰兒的指控不絕於耳。與此相關,教會裡有兩種勢力,政治或反政治的基督徒從兩個相反的方向上綁架基督,要基督作世界的王。3、魔鬼用逃亡道路上的艱難困苦,或者用基督徒十字架道路上的各樣逼迫來試探我們,讓我們扔掉十字架,半途而廢,「投筆從戎」。沒有一個人,一間教會能靠自己勝過這三方面的試探。想像一下伯利恆的屠嬰悲劇和耶穌一家逃往埃及同時發生,魔鬼使用這種對比將基督教的上帝放入人類的被告席上;魔鬼讓我們看見了上帝是一個對人間苦難不負責任的、冷漠的上帝。背後是流血的天空,神的兒子卻逃亡了。魔鬼的試探就像一個詭詐兇惡的罪犯,他殺了人,卻叫上帝負責。但是,上帝藉著伯利恆屠殺和逃亡埃及的對比,不僅宣告了祂對魔鬼的勝利,而且預告了對所有罪人的救贖。
第三、耶穌用他的軟弱勝過了罪
魔鬼逼迫我們,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在激怒和怨恨之下陷入罪中。魔鬼的目的是讓我們用魔鬼的方法反擊,使我們成為魔鬼。這很像一個狡猾的軍火推銷商,它要推銷自己的「武器」,就是「以惡勝惡」;它無所不用其極地製造事端,以便讓人購買和使用它的軍火;而一切陷入「以惡勝惡」的泥潭中的人,自然就成了魔鬼的軍隊。罪就是這樣藉著人間的戰亂和各樣的紛爭絕對地統治了人類的歷史,從國家到教會,從社會到家庭。這個歷史一直到耶穌逃亡埃及這一天才被終止。基督進入世界要拯救罪人,基督要勝過的不是希律,而是罪本身。因此神的兒子以祂的順服或逃亡為我們揭開了上帝得勝的新紀元。這就是聖誕,這的的確確是人類歷史上新的一天,因為只有從那時開始,魔鬼的原則被徹底粉碎了。這就是詩人所說的:「你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詩篇8:2)。表面上希律一時勝過了上帝,但實際上,上帝借助於基督的流亡勝過了罪。耶穌放棄了報仇,為人類廢棄了罪的絕對統治『耶穌反過來去愛罪人,開始恢復上帝對人的統治,使天國降臨在我們中間。
我們現在探討一下伯利恆屠殺嬰兒的悲劇。馬太福音2:16-18,「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在拉瑪聽見號啕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這是引用耶利米書31:15;但是,我們若繼續讀耶利米書31:16-17,就看見上帝的救贖了。「耶和華如此說,你禁止聲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淚,因你所作之工必有賞賜。他們必從敵國歸回。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和華說,你末後必有指望。你的兒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一方面,我們當知伯利恆的悲劇是魔鬼殘忍,是希律殘忍,不是上帝殘忍。就如當年該隱殺了亞伯,上帝已經警告過該隱,因此殺人的罪責由人來承擔,而不是上帝。那些把人間慘案歸咎於神的人犯了一個邏輯錯誤:一方面他們濫用自由以上帝的姿態審判上帝,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看成是沒有任何責任能力和自由意志的白癡。我們一定要明白,人犯罪不是神「預定的」,是出於人自己。所以約翰福音8:44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一書3:8又說,「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另一方面,魔鬼在伯利恆為上帝設置了一個兩難的困局,但最終,神在恩典中要讓被屠殺的嬰孩回歸,就是歸入基督的國度。這一切救贖始於十字架,完全於基督的再來或末日的復活。換句話說,耶利米書那裡清楚地預言了,伯利恆那些被屠殺的嬰孩,將在基督裡,從魔鬼的國度,就是死亡中,回歸天國。
我們今天領受這樣的信息,如同領受了新的生命。這新的生命至少有三方面的特點。首先我們要有面對逼迫和苦難的平常心。基督徒對世界的罪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一方面,這世界就是釘死基督的世界。我們因為做神的兒女,世界和基督的敵對關係,一定會成為世界和我們的關係。所以經上說:「弟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約翰一書3:13)。主又說:「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或作該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約翰福音15:18)。這種平常心使我們靠神的話語有智慧、有能力面對一切的難處,不要面對一點風波就大驚小怪,甚至反應過度。總有人放大自己的不幸,彷彿自己是人間最倒霉的人,上帝如此的不公。放大苦難會讓我們反抗上帝,陷入罪中。讓我們在一切試探中記住主的應許:神說,「我們可以渡到湖的那邊去」(路加福音8:22);神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其次,我們在百般試煉中要持守感恩的心,要在逼迫中看見神的同在和祝福。抱怨已經籠罩了每個人和每個家庭,「不滿」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本質。這將我們的生活毀壞了。今天我們以馬利亞為例,看看在愁苦中過感恩的生活是如何可能的。馬利亞是被神揀選的人,被稱為「蒙大恩的女子」。但是,世界上恐怕沒有一個人像她那樣因童女懷孕蒙受人間至辱,又在十字架下仰望兒子被扎而經歷人間至苦。馬利亞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苦澀」,沒有人比她更有理由過著怨恨的生活。但是,馬利亞卻過著感恩的生活,這之所以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從根本上說,神與她同在。另一方面,馬利亞在愁苦中沒有矚目看不幸,卻矚目看基督,看基督承擔了我們的苦難並勝過了苦難,看神在基督裡給我們的祝福。只有在苦澀中看見了神的祝福,才能將苦澀的生活更改為感恩的生活。馬利亞看見的祝福是什麼呢?第一是天使。天使通報童女懷孕的消息,給馬利亞一個極大的安慰和信心去勝過對律法的恐懼,去單獨仰望神。如果不是天使臨到,馬利亞的順服和信心是不可想像的。第二是約瑟。在馬利亞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而且最能夠幫助她的人,只有「未婚夫」約瑟;神不僅為馬利亞預備了約瑟,而且預備了「義人約瑟」。如果沒有約瑟,我們可以想像馬利亞在人間的命運將會更加淒慘。在風刀霜劍的人間,神使用約瑟的愛將馬利亞庇護在自己的翅膀之下,遠離了人類的石頭和口水。第三就是馬利亞的親戚伊麗莎白;神好像知道馬利亞的軟弱與困惑,因此使用伊麗莎白的祝福來堅固馬利亞的信心;第四是東方的博士們。耶穌出生了,馬利亞夫婦可能再度面臨信心軟弱的挑戰;但借助於東方博士們的到來,神將信心臨到他們,讓他們憑藉著不可思議的印證,有能力和平安在旅程中接待基督。不僅如此,我們知道這一家三口逃亡之前,神差遣東方博士來拜耶穌。他們的禮物有黃金、乳香和沒藥。根據創世記37:25、以斯帖記2:12、以西結書27:22、耶利米書51:8、馬可福音15:23等處的印證,黃金可以直接兌換成金錢,為一家人提供物質生活的保障;乳香和沒藥都可入藥,可以在健康方面提供保障。當然,我們也能看見天使天軍的一路護送,讓聖誕節裡的流亡之路完全轉變成天路。我們從這裡得到的功課是:如果我們在基督裡歸主了,我們就成了福音計劃的一部分,神一定會對我們負責到底。無論我們在天路歷程中遭遇了怎樣的難處,神一定一路上保守我們,並最後將勝利的冠冕加給我們。神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這話一定要應驗。第五是西面,那是第八天耶穌行割禮之後,聖靈啟示西面去祝福耶穌;西面「又公義又虔誠」,來自他的祝福和關於「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的預言,為馬利亞面對耶穌的出生及後來的受死,都在心理上作了預備。第六是女先知亞拿,當時已經八十四歲了,她寡居後在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神;亞拿的見證同樣堅固了馬利亞面對未來的信心。第七位我們要說說路加,就是路加福音的作者。我們知道路加是一位醫生,他一定親自採訪了馬利亞或與馬利亞特別親近的人,才可能寫出路加福音中的耶穌誕生記。我們在這裡看看神的智慧和幽默——神特地揀選一位最不可能相信童女懷孕的醫生來見證童女懷孕的事實,路加的見證可以祝福很多後來質疑馬利亞的所有人。從神對馬利亞的保守中我們能學到感恩的功課,你受到的難處神是知道的,但神要我們知道,神在難處中與我們同在,我們應當看見神多次多方地幫助我們。當我們看見了身邊的天使和這一切的祝福,我們的生活就煥然一新了。
最後,傚法基督,過得勝的生活。神允許追殺和逼迫發生在我們身上,乃是要我們變得偉大,傚法祂兒子的模樣,勝過世界、魔鬼和罪。換句話說,每當我們落入試探,神是要藉此向我們追要一場屬天的勝利。基督徒的得勝之路是:「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21);「親愛的兄弟阿,不要傚法惡,只要傚法善。行善的屬乎神。行惡的未曾見過神」(約翰三書1:11)。耶穌自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5:44)。「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加福音6:35)。但這樣的勝利不是我們自己能做到的,我們要靠著基督,靠著聖靈和神的話語。所以詩人說:「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各書1:18)。
得勝的生活,從否定方面說,就是「不要傚法世界」,且要離開世界。魔鬼借助於風波讓我們傚法世界。神看明瞭這一點,早在出埃及的時候就吩咐自己的兒女,要從埃及出來。所以利未記18:3說:「你們從前住的埃及地,那裡人的行為,你們不可傚法,我要領你們到的迦南地,那裡人的行為也不可傚法,也不可照他們的惡俗行」。我們也不要傚法傳統的正義報復,不要傚法父母、祖宗和外邦人的原則(列王記上22:52;列王記下15:9;17:14;17:41;加拉太書2:14)。新約更說:「不要傚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12:2)。從亞伯拉罕到保羅,特別是耶穌自己,指明了我們面對巴比倫、埃及和希律的共同姿態,就是退去,離開。與此相關,我們要在任何風波中與世界分開,離開那裡。我們不是上帝,不要自己伸冤,要等候神(詩篇94:1;103:6;9:4;希伯來書10:30;羅馬書12:19;撒母耳記上24:12)。與世界糾纏你就會變成世界的一部分,與希律爭戰就你會變成希律。只有追隨神兒子的流亡,我們才可能成為「至高者的兒子」,在這世界上作光作鹽。從肯定的方面說,得勝的生活就是傚法基督的生活。「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傚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腓立比書3:10-11)。在難處中活出基督來,乃是神給我們的旨意。「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傚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馬書8:29)。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勝利呢?「現在我得以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我要在他的帳幕裡歡然獻祭。我要唱詩,歌頌耶和華」(詩篇27:6)。
各位弟兄姐妹,在某種意義上,自從我們的始祖從伊甸園因犯罪被驅趕出來,我們一直無家可歸,一直在大而可畏的曠野裡流離飄蕩(創世記3:24;4:14)。每個人都在黑夜和沙漠裡流亡。你帶著兒女掙扎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歲月的風沙將皺紋和衰老刻在我們的臉上,我們數算這日子感慨生命的虛無和人生的無意義。當我們忍無可忍的時候,魔鬼就進來,要我們起來作它的子孫或傳人。就是在這樣的時刻,神的兒子裂天而來,要帶領我們離開。因此不是神的兒子在流亡,乃是祂進入我們流亡的世界,要帶領我們回到天家。今天,耶穌一家經過我生命的曠野,此時此刻,我正在那裡流亡。這是新的一天,我們渴望一個新的開始。但我們卻不不知道怎樣開始。於是,在新年的地平線上,有一家三口進入了我們的視線。此時此刻,這個「神聖家族」從我們身邊經過,穿過我們的生活。惟願神藉著這一幕呼召你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起來,跟隨祂,進入新的一天。從此,你找到了道路,你認識了真理,你得到了生命——我們回家了。求主帶領我們從今天啟程,使我們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願基督的形像與我們同在,阿門!
任不寐,2010年0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