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證道:你要痊癒嗎(約5:1-9)

      主日證道:你要痊癒嗎(約5:1-9)無評論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的福音經文是約翰福音5:1-9 「1 這事以後,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2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3 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動4 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什麼病,就痊癒了)。5 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6 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7 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8 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9 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這是耶穌基督的福音,感謝讚美主。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和合本對這段經文的第3節最後一句和第4節,有一個註解,說「有古卷在此有」這段話。意思就是說,有的古卷沒有這段話。讀英文版本,如ESV,或者NIV,或者NASB等,都沒有這句話,但是KJV保留了這句話。事實上,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聖經抄本都沒有這句話,我理解這句話應該是後人註釋填加上去的。當然,我們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不過這段信息的重點不在括號裡這句話,而是讓我們矚目看基督。我們今天仍然按經文的順序安排我們的崇拜,願神與我們同在,阿們!

一、第一節:時間

1、這事以後——神在時間中工作

我們先看第一節,「這事以後,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這裡告訴我們故事所發生的時間。這一點對我們同樣重要。一方面,我們所信的神在時間裡面工作;另一方面,神工作有自己的時間。因此,如果我們遭遇了難處,你要學會耐心等候神。神會在最好的時間醫治你。神並不是偷懶和延擱,而是在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難處中預備我們,雕刻我們,以便讓我們能得到最好的痊癒。如果你現在婚姻或事業出現了危機,求神將耐心賜給你們。以婚姻為例,神沒有馬上將你所以為的「幸福」加給你,是因為你還不能夠面對那樣的幸福。神要你先改變,只有你的生命改變了,你才可能會愛,或者,你們兩個人才可能真正接納和祝福對方。一個教會也是如此。我們的教會現在「不配」牧養很多人,因為包括我自己在內首先要在真理上扎根建造,在生命上更新成長。這是我們堂會2010年的首要工作。我們的中心不是外在數量的增長,而是內在生命的成長。王明道弟兄的教會在很長時間就幾個人,但隨著我們自己的重生,神一定會將得救的人加給我們。所以神在我們中間一直在工作。我們總以為「復興」是神的工作,但我們裡面的重生更是。所以注意「這事以後」這句話,它不僅表明神工作有一個時間上的先後順序,而且也說明神一直在工作。正如約翰福音5:17所記,「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耶穌剛剛在約翰福音2章中更新了婚姻和教會,在第三章找了一位猶太男人,就是尼哥底母;然後在第四找到撒瑪利亞婦人。在第四章結束的時候,耶穌開始救人的工作;那是一個大臣為他兒子求醫治;在我們今天的故事裡,耶穌進入罪人中間,要醫治我們。

2、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

舊約的律法書規定了很多節期,多有讓我們覺得上帝有不厭其煩之處。但今天我們知道,就是這些節期,也是指著道成肉身和基督再來說的。基督教和世界其他哲學或宗教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她啟示說,時間是真實的,而且是有意義的。時間不是虛空,其中有節期。中國人知道過年的意義。時間有意義,時間裡有節期,意味著無論我們遭遇了什麼,我們都有希望,都有一個歡慶的日子為我們存留。因此,節期的存在一方面點燃我們的盼望,鼓起我們的勇氣;另一方面,把我們引向基督。如果你仔細讀傳道書第三章1-11,就知道神在節期中怎樣預備了一個日子,一個節期,在那裡,神的兒子與我們團契,來填滿我們一切的飢渴,擦乾我們的眼淚。節期是一個一直無法飽足的人渴望飽足的日子。於是耶穌來了,聖經說,「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按摩西律法,猶太人所有的男丁一年三次到耶路撒冷,這就是三大節期:逾越節(除酵節)、五旬節(七七節)、住棚節(申命記16:16)。這裡具體是指哪個節期,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有人說是普洱節,我認為可能性很小。有人說是逾越節,但根據約翰福音4:35,「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作發白)可以收割了」;我更願意相信是住棚節,因為五旬節就是收割大麥的時候。如果是住棚節,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主後31年10月21-28日之間。住棚節(sukkah)是為紀念以色列人在離開埃及之後在曠野中漂流期間所住的棚屋,並追念耶和華在這期間供養了所有猶太人的飲食。這一點也與後面的38年以及五個廊子相呼應。不過這裡的重點不在這是什麼節氣,而在說明,「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拉太書4:4-5)。一方面,耶穌生在律法之下並遵守律法;另一方面,「及至時候滿足」,祂來是要把罪人從律法之下解救出來。所以緊接著,聖靈就帶領我們進入現場,那裡就是罪人聚集的地方。

二、第二節:地點

1、耶路撒冷-羊門-畢士大池

第2節說:「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我們首先看到,這事發生在耶路撒冷。這本是一個節期,本是歡慶的日子,而且是在「首善之區」;但我們卻看見了一幅悲慘的畫面,就如以西結書所展示的異象:漫山遍野的枯骨,等待復甦。從舊約的背景說,耶路撒冷是迦南美地的代表;也是地球文明的地理中心。這是「提喻」,發生在耶路撒冷的事情也發生在全地,發生在中國,發生在蒙特利爾,發生在我們教會。諸位可能都記得,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那時候神常說,這裡是「流奶與蜜之地」(出埃及記3:8、申命記6:3等)。但是,在整個舊約歷史裡,這個應許沒有完全。所以約珥書3:18才指著未來說:「到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猶大溪河都有水流。必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滋潤什亭谷」(另參阿摩司書9:13)。為這樣的緣故,耶穌來了。約翰福音2章是「甜酒」的應驗,現在我們則要面對這樣的神跡:「小山要流奶子,猶大溪河都有水流。必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滋潤什亭谷」,這就是畢士大池所告訴我們的。Βηθζαθά的意思是神施憐憫的地方(house of mercy)或者「flowing water」。今天很多醫院都以「畢士大」命名。畢士大池位於聖殿北邊的小山上,隔著聖殿與南方的西羅亞池遙遙相對(約翰福音9:7)。神今天進入世界,不是因為世界配得拯救,而完全是因為神的憐憫。於是這本來因為罪只配做所多瑪的地方,卻成了畢士大。但這一切怎樣可能呢?全地滿了強暴,人終日所想的盡都是惡,這罪怎麼辦?神不僅是憐憫的神,也是聖潔公義的神,祂不以有罪為無罪。所以特別注意「羊門」(τῇ προβατικῇ)一詞。這個門位於聖殿的西北角上,是羊或獻祭的牲畜帶進來的城門(尼希米記3:1)。耶穌自己就是代罪羔羊,要作贖罪祭。所以,上帝是在耶穌的代贖中將祂的憐憫和救恩覆蓋全地,去救那個人。那個人得救,我們得救,對我們來說是白白的恩典;對神來說,祂要把自己的兒子作為代罪羔羊。

2、五個廊子

約翰福音一直在使用創世記的寫作方法。比如,從整個宇宙起首,然後把鏡頭不斷推向局部和細節。創世記第一章是講上帝創造宇宙萬物,第二章就進入伊甸園一男一女。這裡也一樣,約翰福音第一章講道成肉身,到了這裡,進入耶路撒冷,然後是羊門,然後在畢士大池,然後聚焦在五個廊子。神關注的不是建築,而是五個廊子裡的人,那是祂的兒女。最後,鏡頭集中在其中一個廊子裡的一個人。這是一幅非常感人的畫面,我們從中能看見上帝對我個人的愛;祂真是我個人的上帝。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語境中,我,作為個人,我個體的命運,我的眼淚和悲苦,我的母親,等等,都被以「極少數人」,「個別現象」給抹殺了。沒有人關切我,我自己也接受了這種處境,覺得自己微不足道,不配成為人關切的中心。更深刻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是個別現象,結果就造成了表面上關心大多數,結果沒有一個個體生命被關懷的荒誕局面。聖經將這個道理更新了,所以有耶穌與99隻羊和1隻羊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是那1隻羊,都是五個廊子裡的那一個人。全世界都可以不在乎你,但耶穌專門來找到你,你是他的注意中心。我不再像一粒灰塵,埋藏在茫茫人海,有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愛我。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好可憐,沒有人愛,今天,神的愛臨到你了。事實上我們越是自憐,越顯明你在渴望被愛。你在盼望和等候愛。這就是五個廊子所表明的神學意義:全人類都在等候神。因為廊子就是病人排隊等候醫生的門診之地。1888年的考古發現了畢士大池,和它周圍的五個廊子。原文沒有「旁邊」一詞,事實上這是五個棚子,供各地來的人在那裡遮風避雨,聚集守候。初期教會有這樣的解釋:後面那個病了38年的人代表以色列人,有38年為證,正如以色列人在曠野裡流浪的38年(申命記2:14)。而五個廊子代表摩西五經;五經是經天使賜下的律法。人自己不能下到池中,代表沒有人能行律法。所以這五個廊子的神學含義,就如加拉太書3:22和24所說的:「但聖經把眾人都圈在罪裡,使所應許的福因信耶穌基督,歸給那信的人。……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初期教會還說:水代表基督的洗禮;因此在早期基督教繪畫藝術中,常有一個人背著床的畫面。我們可以參考這些解釋,但無論如何,五個廊子是罪人或病人等候解救的地方,正如我們一生在等候著什麼來改變我們的處境,也正如我們今天聚集在神的教會裡與神相遇。

三、第三節:罪人

1、躺著許多罪人

第三節告訴我們,上帝關切的中心是人。起初神創造是以人為中心的創造,今天,神的救贖也是以人為中心的救贖。但現在的人類都是什麼人呢?「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原文「許多病人」是放在前面的。這句英譯是這樣:In these lay a great multitude of impotent folk, of blind, halt, withered, waiting for the moving of the water。首先是「許多」,πλῆθος是名詞,意思是大量的,幾乎是全部的人。這個名詞是中性名詞,包括男人和女人。在這個已經表示眾多之人的名詞之外,又加了一個形容詞πολύς,意思是很多,非常多。因此,這兩個字組成的詞組是「很多很多人」之意。這很多很多人不是告訴我們「人多力量大」,而是說,這是很多很多病人。「病人」一字是用動詞分詞τῶν ἀσθενούντων來表達的。動詞ἀσθενέω是現在持續式,表明有病的狀態是一直存在並且正在發生。不僅如此,這個「有病」在嚴格意義上超過了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所謂有病,而是說軟弱、喪失了能力、物質和精神上的貧困,以及,患有各樣疾病。這是一群病人、廢人、殘疾人和各樣軟弱無助的人。更準確地說,他們是病人,首先因為他們是罪人。這是一群被毒蛇咬過的人,中毒躺在那裡。這眾人是整個人類的代表。我們常常攻擊人「有病」;今天,神指著全地說,「都有病」。聖經把人類或這些人劃分為三類: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這三大類之間有密切的邏輯關聯。首先是τυφλῶν:blind,盲人,黑暗中的人。約翰福音第一章回應創世記,說基督是生命的光,來到黑暗的世界;因為世人都坐在死陰的幽谷之中。人類所謂的「看見了」等等宗教和哲學,不過都是「睜眼說瞎話」。其次,正由於人看不見,或者由於瞎眼領路的緣故,人類都是χωλῶν:lame,瘸腿的。看不見路就不能行走。而人類的所謂勇敢,所謂「存在的勇氣」、所謂「闖天下」,唯一的結局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一個人在世界裡的壽命,與他作為人體炸彈撞擊南牆的數目成正比。老子比孔子聰明,他不去撞了,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魂遊牆外。最後,由於人沒有走在神的道中,我們的生命就變得ξηρῶν:dry;我們成了血氣枯乾的人。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基督的生命或道在我們裡面,我們就沒有了生命、沒有了精神,成了行屍走肉,形容枯槁。不僅如此,我們會憑著血氣去爭戰,去奮鬥,結果就像落入沼澤裡,在越陷越深的掙扎中油盡燈枯,血氣耗盡。受洗後我們也會有類似的體驗,如果連續一段時間沒有聽道,我們就覺得自己血氣枯乾了,如同鹿離開了活水的源泉;而如果我們憑血氣去爭戰,結果會把事情搞得更糟。我們也可以從保羅身上看這三個過程:保羅得救,首先是眼開了,看見基督和真理。然後他起來行走,然後聖靈充滿。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重生的寫照。

2、躺倒的人類

這很多很多的人在幹什麼呢?他們「躺著」。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來說這個「躺著」意味著什麼。第一、中毒很深,病得不輕。第二、「躺著」說明人在等候別人的幫助,他們已經無法自救了。第三、「躺著」也可能意味著享受,不思改進,要與有病共存亡,「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第四、更通常的情形是,不抱希望,對疾病持有平常心。這是一種宿命狀態,對命運採取消極的態度,曾經掙扎過,追求過,現在躺在命運的安排中,聽之任之。疲憊了,不想再作無謂的努力。我們可以想像,此時魔鬼遍地遊行,看著自己腳下這些俘虜和殘兵,正趾高氣揚地說,這都是我的手下敗將。不僅如此,如果我們明白這個動詞的語法,還能知道「臥病」的原因。κατέκειτο,κατάκειμαι,Tense: Imperfect;Voice: 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Mood: Indicative——這個動詞是被動語態,同時也是關身語態。這是什麼意思呢?人躺在自己的病中,一方面確實來自魔鬼的攻擊,另一方面,自己主動參與了有病的事業。換句話說,人有病不僅是外力的作用,自己本身也有責任。起初魔鬼誘惑夏娃犯罪,夏娃自己也有責任。這個動詞將基督教的苦難觀念與所有怨天尤人的文化區別出來。聖經不相信有秦香蓮,也不承認絕對無辜的苦大仇深。聖經要每個人站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是一個能夠承擔責任的有尊嚴的人。在這裡,聖經將我們「躺著」的基本處境指給我們看,而耶穌來,就是吩咐躺著的人「起來」。基督教是一個「起來」的信仰,就是離開原地,跟主前行。換句話說,在上帝眼裡,人類已經喪失了直立行走的能力,我們爬行,或躺在那裡。我們靠自己沒有能力站起來,想像一下我們遇到的難處,我們想改變,卻無能為力。中國的國歌唱「起來」。我們都「起來」好多次了,人自己的「起來」都是幻覺,我們仍然躺在那裡。24史是說,我們起來24次,也倒下24次。求神讓我們的靈魂甦醒,起來看到自己躺在那裡。並讓我們知道,只有在基督裡,起來,不再躺下。因為「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哥林多後書4:6-10),阿們!

3、耶穌來找罪人

耶穌為什麼要到畢士大來?一方面,耶穌來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是為了順服神的旨意,就是去幫助和拯救救罪人。每個人都是經濟學家,都懂得經濟人理性,所謂「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我們做什麼事情,首先考慮對我們有利。基督徒也不能倖免——我們選擇教會,要選擇一個對我來說是好的教會,儘管他自己根本不是一個「好」的人。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去哪裡得到幫助,而不是去哪裡能給與最大的幫助。我們批評一個人哪裡是不對的,卻不考慮怎因藉著你的幫助讓他變得更對。我在想我自己,我去耶路撒冷首先要去金碧輝煌的聖殿去觀光遊覽,但不會去這些病人那裡,想起來甚至「噁心」。耶穌來,首先就是尋找我這樣令神噁心的眾人。另一方面,耶穌來找的不是人間自以為義的道德君子或各種巨人,而是來找罪人。這就如馬可福音2:17所記:「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法利賽人抗議耶穌拯救罪人。今天像法利賽人一樣的人用一個人(曾)是罪人來控告他的重生,如果不是控告弟兄的魔鬼的使者(啟示錄12:10、約伯記1:6-12、撒迦利亞書3:1-5、羅馬書8:31-34),就是連基督拯救罪人、為罪人死這起碼的真理都是無知的了。但奇怪的很,「某某曾經是個癱子,他沒有資格作為基督徒」,這樣的謬論大行其道。對不起,耶穌來拯救的就是癱子。這等人若不悔改,要遭受更大的刑罰。當然,耶穌來到許多病人中間,也是應驗了舊約的預言,即,耶穌就是預言中的彌賽亞,就是舊約中的上帝。舊約的相關預言可以參考以賽亞書35章,那裡的描述與今天的信息有緊密的呼應關係。申命記32:36也說,「耶和華見他百姓毫無能力,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沒有剩下,就必為他們伸冤,為他的僕人後悔」。詩篇72:12說:「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於是耶穌來了。但耶穌的到來,超過了猶太人傳統上對彌賽亞的預期。他不僅僅對以色列人提供有形的治癒和幫助,而是對整個人類提供屬靈的幫助。也就是在這種意義上,耶穌比所有的先知更大,他是整個人類的救主。

四、第五節:一個人

1、治一人之病拯救萬人

現在我們來到這個具體的一個人面前。第5節說,「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 有人說,耶穌既然愛世人,他卻只拯救了那一個人,卻置那麼多病人於不顧,顯示耶穌根本不愛世人。耶穌治癒我們,不僅僅是、甚至不是要我們暫時脫離生老病死勞苦愁煩;而是要我們靠信祂不至滅亡,反得永生;而且這永生是從今生,從你信祂開始,穿越死亡,直到永遠。這裡面有一個真理上的常識是要教會撥亂反正的。就是關於神跡的。靈恩派所謂「醫治大會」乃是在彎曲基督的道理。耶穌行神跡的目的不是為了無意義地延長你的壽命,也不是為求自己的榮耀和肉體的舒適;不然的話,保羅也不會吩咐提摩太喝點酒治癒胃病了。聖經所記的神跡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約翰福音2:11所說的:「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跡,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一方面,「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翰福音1:18),耶穌的神跡是為了讓世人認識神,也認識自己就是神。使徒的神跡也是為了證明使徒的權柄。另一方面,神跡是要帶領人認識基督是誰,並要人通過信基督得拯救。耶穌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只有信耶穌才可能得救。也就是說,耶穌治癒一個人,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獲得生命的得救。所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耶穌治癒了這一個人,也同時治癒了在場所有的人,除非他們自己不願意。耶穌實際上在告訴所有人,我就是生命的主,信我的得生命。耶穌過去沒有在肉體上醫治所有的病人,今天也不會。先知和使徒都有生老病死、我們也一樣。今天很多基督徒也談死色變,實在顯出信心的荒涼了。保羅怎樣說呢?「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23)。因為真正的基督徒知道死亡是什麼,而我們在基督裡早就勝過它的毒鉤了。基督徒要平安地經歷死亡,為要到達另外一邊的團聚。一些「拚命的禱告」和「人情的禱告」彷彿顯示,耶穌還沒有勝過死亡,彷彿神跡需要我們參與(記住約翰福音2:4耶穌這句話:「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彷彿信耶穌就是長生不老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所以我奉勸所有被病痛折磨的人,與其禱告不如去看醫生。這不是因為我們不相信,而是因為我們相信。死亡恐懼證明了我們更深刻的不信,我們不相信基督為我們預備了更好的住處。這樣不信的禱告也不可能蒙神的垂聽。

2、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他

但是,我這樣說,絕非反對病痛中和死亡威脅中的弟兄姐妹放棄禱告。聖經說常常禱告。但我們當按神的心意禱告。我們可以求醫治,更求面對生死的態度。我不否認即使到今天,神仍然在個人身上行神跡,就是醫治。但是,目的沒有變,不是要這個被醫治的人長生不老,而是要使用他或她做見證,帶人認識耶穌。而這被暫時醫治的人,仍然要死的。所以這涉及兩方面的功課。一方面,如果這樣的神跡臨到你身上,不要自誇,不要以為自己有什麼特別屬靈的價值。為什麼是我?因為這完全是神的恩典。這個被醫治的人在眾人中並不特別,只是神在泥土中抬舉了你。另一方面,如果這神跡臨到別人頭上,你也不要嫉妒。憑什麼是他?因為這是神的主權。有人在別人蒙福的時候更加妒火中燒,就被魔鬼利用,就起來控告得救的人。這些人控告弟兄,好像以為上帝不知道祂所救的是個罪人,還以為上帝救錯了。於是大喊大叫。我們可以想像,就在這個現場,或許有人因看見這個人痊癒而不滿,就把他38年來怎樣尿床的事揭發出來。對不起,神早知道那人是什麼人。這就如保羅所說的:「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難道神有什麼不公平嗎?斷乎沒有。因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如此看來,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這樣,你必對我說,他為什麼還指責人呢?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嗎」(羅馬書9:14-21)我們需要知道,神藉著別人被憐憫也同時憐憫了我們,不是要我們嫉妒那人,而是要我們認識基督,去仰望基督,去求那上好的福分。雖然這個人自己並沒有什麼可誇耀之處,但聖靈指著他也對我們顯明瞭很多道理。首先,我們並不知道這個人具體得了什麼病。「病人」的原意是ἐν τῇἀσθενείᾳ,就是說,這個人處於「無能」的狀態中。其次,這是一個病了38年的人。這意味著這是一個等待了太長時間的人,幾乎用他的一生在守望奇跡。我們可以想像38乘以365天那個數字,想想每一天他怎樣從希望到失望的跌宕起伏。他是我們的代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盼望與失望。他是在眾多病人中最沒有指望的,孤苦無依。其他人覺得靠自己還有一線希望,但他連一線希望也沒有了。這是一個在絕境中掙扎的人。神要揀選這樣的人,目的很清楚,用他來見證神的愛,要他的例子將更多絕境中的人,或者自以為毫無指望的人,帶領出來,歸向基督。

五、第六節:救贖

1、耶穌知道我

我就是那人,我們都是那人,就是被基督拯救的人。我們應該給控告我們的人一點善意的勸告——住嘴吧,神比你更瞭解我;用不著你整理我的材料,祂知道我是誰。祂比你更瞭解我,甚至比我自己還瞭解我。並且,這個真正瞭解我的,只有祂是想幫助我和拯救我。人間所有瞭解我的人都沒有這樣的美善,其中有人瞭解我僅僅是為了害我。所以我只在意神怎麼看我;你說什麼都沒有用,因為你不是神。我們看第6節經文:「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我們先看前面兩句話。「「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這真是深刻無比的。首先耶穌看見了我們「躺著」。我們常常以為神不知道我們的處境,所以拚命地呼喊。然而神已經看見了我們的眼淚,聽見了我們的禱告。不僅如此,神還知道我們「病了許久」。那你要問,既然如此,神為什麼現在才救我呢?我常常用以色列人在埃及400年的奴隸史來討論這個話題——神表面上的耽擱,也是為了讓我們改變。一方面,神忍耐我們的罪,另一方面,神盼望我們悔改。所以在我們躺著這些年裡,上帝就這樣憂傷地看著我們。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做父母的心腸,就是約翰福音4章大臣怎樣為他的兒子求醫治的故事。一方面我們看見,上帝憐憫我們,就像那位大臣憐憫自己的孩子。所以馬太福音7:11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另一方面,我們尚且這樣愛自己的孩子,天父是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呢?但神卻為了愛我們,將祂的愛子捨了。這就是神的愛了。我最近聽人說:我不信基督教的上帝,那個父親太殘忍了,把自己的兒子獻上了。我說,不是上帝殘忍,是你太殘忍了,正是因為你的不信和犯罪,上帝才不得已獻上自己的兒子;而在上帝為你獻上自己的兒子之後,你繼續不信,甚至嘲笑上帝。這裡有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在一次營救行動中,耶穌來營救在監獄裡的人,被釘死了;被拯救的人反過來說,我不相信你,你太殘忍了。再沒有這樣的無知更殘忍的了。

2、你要痊癒嗎

正因為神比我自己更瞭解我,所以這裡有一句看似奇怪卻深刻無比的話。「你想痊癒嗎?」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領受。第一、「你」想痊癒嗎,重點放在主語「你」上面。換句話說,耶穌在告訴我們,「你」自己就是病因之一,因此,你要痊癒首先要認識你自己,改變你自己。一方面,認識你自己是罪人。耶穌找到你,是先讓你承認自己有罪,正視自己是個罪人。如果你想得到醫治,卻不承認自己有病,就不可能痊癒。因此,基督徒的天路歷程,或傳福音,是從認罪悔改開始的。需要注意的是,耶穌這裡問的是「你」,「你」不要管別人,別人的罪是他自己的事,是他自己和上帝的關係。你先處理自己和上帝的關係。記住約翰福音21:22,「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另一方面,你要改變自己。我們認為一件事情不能改變,這件事情真的就不能改變了。態度本來是反思的結果,卻成了原因。神要我們反思自己不僅是病的受害者,也是主因或病因。我舉一個例子。你「真」的想讓你的婚姻改變嗎?那你為什麼還在這裡抱怨和爭吵呢?如果你真的願意,那情況馬上就可以改變了。所以很多時候,不能改變,乃是因為你根本不想改變,你也沒有去改變。有人說我慕道了三十八年,就是信不了,我是想信。今天神問你——你真的想信嗎?很多人總說,我有很多毛病,想改,就是改不了。問題是你真的想改嗎?「戒煙很容易,我都戒了一千多次了」。所以耶穌讓我們明白,所謂敗局已定,是你認為敗局已定,所以敗局已定。今天我們當知道,我們看似最艱難的事情,本來很簡單就可以改變。只是耶穌的話語是把複雜變為簡單唯一的樞紐。第二、你「想」痊癒嗎,重點放在「想」上面。耶穌讓人的靈魂甦醒,讓人有盼望。毀滅我們希望的有三種常見的力量,一是習慣成自然,二是不斷的失敗和挫折,三是逆反心理,就是在罪中愛上了自己的缺點,根本不想被治癒。這個人也許真的失望了,特別是等候38年之後。再沒有希望了,餘下的生命只是混吃等死。包括愛情和婚姻的絕望,我們以為自己飽經滄桑、看破紅塵,對配偶和自己都完全不抱希望了。耶穌來激發我們的希望,點燃我們的希望,並會滿足我們的希望。要我們有信心等候基督的滿足。第三、你要「痊癒」嗎,我們把重點放在「痊癒」上。這有兩方面的功課。一方面,我們信基督是為了痊癒,不是為了成為人上人或控告人;另一方面,既然想痊癒,就必須找醫生。耶穌讓我們去找真正的醫生。是耶穌在問他,問這問題的人,就是解決問題的人。人自己是病因,別人也不能幫助他。醫治他的只有神。讓我到這裡只看基督,不見一人。我們到教會是來找基督的,不是來找人的。我們不是來觀察那個人是否活出來了,來審判牧者是否完美——而人所謂完美根本不是完美,就是討自己喜歡——而是來仰望基督的完美,這句話也是對「我已經痊癒了,因此不再要基督,我要自己活出來」那種神學思潮的矯正。痊癒是一生的功課,我們一生都需要基督。一方面,這話告訴我們我們都在律法之下,都在罪中;另一方面,這話告訴我們,我們都需要基督。不僅如此,我們痊癒中的人,不要忘記把榮耀歸主。不要大病初癒就以為自己了不起,彷彿自己被治癒與自己的偉大有關。這是今天隨處可以看見的見證。這個38年的病人被治癒後是到處傳講「看,這就是神!」嗎?不是的,他去告訴人神在祂身上所作的,而且這一切是誰做的。或者可以勉強說,他是這樣活出基督來的:不是我,而是基督。

六、第七-八節:醫治

1、不見一人:人對人是狼

現在我們看第7節經文:「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我們看見,38年了,這個人穿越了「人對人是狼」的全部經驗。沒有一個人幫助他,連他的親人也不在身邊了。他在世界孤立無援。我們所謂的活出來或愛心,幾乎都是在保全自己之後才可能有的一些表現。這很像那個寓言:兩個人要到野外露宿,為避免野獸的攻擊,一個人就開始鍛煉長跑。另外一個人笑他。說你再怎麼鍛煉,也不可能跑過熊。他回答說:我並不是想跑過熊,跑過你就行了。這是人間的「愛心」了。國際歌說,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這句無神論的怨曲,在耶穌來之前是對的。所謂活出來的人,哪怕稍微有一點點無私奉獻,就會把自己感動得記在日記裡了。聖經比人類任何歷史書都誠實,藉著這個病人的見證,告訴我們人是什麼。所以,「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裡所存的」(約翰福音2:24-25)。這個病人告訴我們人是什麼,他比所有人本主義的信徒深刻得多。就是「沒有一人」。由於在人間遭遇的一切世態炎涼,這個病人有可能就進入了「被壓迫階級」的狀態。馬克思很清楚地把這種心態表達出來了。遺憾的是,整本資本論也沒有約翰福音5:7更深刻。我們都在盼望幸福,但在人間,爭搶幸福資源的過程裡,我成了弱勢群體。在爭搶過程中,沒有誰比誰更道德,我和別人一樣。但由於我失敗了,「我好苦啊」,我哭了,我就顯得有理了。就別人都對不起我了。我要起來,用更暴力的方式,剝奪剝奪者。這個回答也是對人的抱怨,說明對人仍存盼望。他在盼望另外一個新人來幫助他。丈夫控告妻子,我們的婚姻完了,都是她不認罪。但耶穌今天的問題是問你自己,你想痊癒嗎?你不能說妻子不悔改,所以我不能痊癒。這個病人把責任都歸給別人。如果我們說這個人有病,意思就應該是,這是一個善於、習慣於控告別人,推卸責任的人。另一方面,這個病人根本不認識神,也沒有求神來幫助他。這裡的「先生」,就是對普通人的尊稱。所以我們不認識神,也不瞭解神的工作。完全想不到神用話語治癒我們,讓我們靠信心行走。此外,這個病人答非所問。我們不能痊癒的理由,在神眼裡是一種借口。神問我們不是你為什麼不能痊癒,而是你是否想要痊癒。但是這個回答一半是對的,表明他仍然想痊癒,只是找不到道路。

2、只見基督——信道是從聽道來的

既然沒有人,就只有神。我們當看見,這時候所有人都消失了,只剩下耶穌和我的二人世界。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人得救只能是神跡。聖經共記載耶穌行了35個神跡。但耶穌行神跡,包括使人復活,方式獨特。耶穌是用「說」的方式行神跡,這在所有文獻中獨樹一幟。我們看第8節,「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我們這裡談談基督和祂的道。基督徒信仰的中心就是基督和祂的道。如果我們想經歷基督的神跡,就是前來傾聽並順服基督的話。神的話是帶著能力的,可以治癒我們。基督教的信仰是有聲音的信仰,一方面神對我們說,另一方面,我們傾聽。所以沒有講道和聽道的所謂靈修,沒有神的話只有人的道理的所謂培靈,不過是心理學和異教的欺騙。因為神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起初神是怎樣創造天地的呢?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在說話中創造。父怎樣作事,子也怎樣作事——基督在祂的道中創造我們,重生我們。更具體地說,我們通過領受神的話語,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命運,更新我們的生命。你的婚姻狀況無法更新和改變,我今天告訴你非常簡單的原因:第一、你沒有神的話;第二、即使有了神的話,你也不順服神的話。第三、你甚至專門與神的話作對。於是拯救的神跡不會臨到我們,相反,審判的神跡一絲不差地臨到我們——我們的罪將我們陷入愁苦和絕望之中。今天神將祂的話臨到我們,就是「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願神的旨意成就在我們身上。耶穌這句話包含三個命令。首先是「起來」。耶穌是在叫這個人做一件他自己認為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他之所以認為這事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他在靈裡是瞎眼的。而耶穌吩咐他起來,代表耶穌的權柄。耶穌是用這句話治癒了他,因為耶穌就是神。耶穌自己首先沒有懷疑祂自己的能力,因為祂是從父來的。其次,是「拿你的褥子」。所謂「褥子」,英文常常翻譯為「床」,大約相當於中文的「鋪蓋卷」。把褥子拿走可能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防止舊病復發。這是釜底抽薪的動作。避免這個病人認為萬一不行,還可以回來找回自己在眾人中的座位。基督不讓自己的信徒留後手,天路真的是不歸路。這也吩咐我們除惡務盡,改正錯誤要徹底。另一方面,也是吩咐門徒離開,正如當初上帝吩咐亞伯拉罕離開迦勒底的吾珥。我們既然痊癒了,既然被神拯救了,就當徹底離開埃及,離開罪。因為那世界再沒有我的位置了,我也不屑在那裡有自己的位置。這是要提醒半吊子信徒,無論是文化基督徒還是各種騎牆派。最後,是「走吧」。神吩咐我們不僅要起來,而且要行走。起來以後不是停在那裡,天天表演自己得救了,屬靈了,榮耀歸主了,我活出來了,等等。要往前走。當走的路甚遠。剛受洗的弟兄姐妹人有迷茫,迷茫的原因是因為站起來卻停在那裡。要改變這個狀況,就是按神的話往前走。神吩咐我們起來,一定帶我們前行。

七、第九節:重生

1、信心與順服

現在我們來到最後一節經文,就是第9節經文:「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首先我們看見,這人信了神的話,或者說,這人順服了神的話,他馬上就痊癒了。希伯來書1:11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個病人在起來行走之前,並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行走,能夠改變,但他按神的話去做了,結果是「拿起褥子來走了」。這給我們的就是信心的功課,在一切困擾中,神將他的話語臨到你,如果你不是半信半疑,或者如果你即使不理解、不明白卻全然按照去做了,你一定會進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神的道有絕處逢生的力量。請大家注意這裡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對比,就是「立刻」與「三十八年」之間的對比。瞭解馬可福音的弟兄姐妹可能知道,「立刻」在馬可福音中出現的頻率極高,用以表明耶穌在世界上馬不停蹄的傳道工作。今天,在這個故事裡,耶穌用他的話語,要帶領我們也「立刻」跟隨他,從38年漫長的癱瘓狀態中解放出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38年。換句話說,我們都有自己的難處,刻骨銘心,讓你無力自拔,拂去還來;甚至越陷越深,直到同歸於盡,至死方休。或者你一直在為別人讚美你,為在別人面前扮演道德人士或成功人士而竭盡全力,特別是為阻擊別人的攻擊和掩蓋自己的缺點和罪機關算盡、精疲力竭,卻總是慾壑難填,欲蓋彌彰,讓你勞苦愁煩,生命萎靡,「血氣枯乾」——連「血氣」都枯乾了,顯出了人靠血氣自救而不能的那種絕境。或者你一直無法饒恕一個傷害你的人,你被鎖在怨恨的精神監獄裡被判處了無期徒刑。或者你們夫妻一直爭吵,38年情人相見,分外眼紅,即使到了今天,到了晚年,仍然要分居離婚。或者,你一直在拚命尋找你的愛人,屢戰屢敗,傷痕纍纍,仍然前途渺茫,此時聽見我的話一聲歎息。或者,你「經營」一間教會,卻常常為教會的紛爭焦頭爛額,為教會人數的銳減痛不欲生,每個主日站在教會的門口如熱鍋上的螞蟻,望穿秋水,千帆過盡。或者,你信了基督以後,發現自己活不出來,那個傳道人又天天講道要你活出來,那位「名牧」又常常在你身邊表演他們的見證,怎樣活出來了,「不像你這個稅吏」,讓你自慚形穢……但是今天,神要讓這38年立刻就結束了。這怎麼可能呢?

2、神跡:不可思議的轉折

我們讀馬太福音11:30可能有些詫異,因為耶穌指著我們上述種種勞苦重擔竟然說:「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注意馬太福音27-29,耶穌說,「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我們注意,第一,耶穌說,一切所有的都出於父,這是對萬事完全交託給神掌管的心態。第二、讓我們用「柔和謙卑」的心態從重壓中解放出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這兩方面的轉變,都是從基督來的,耶穌說,「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一方面,耶穌上十字架將我們從罪中解放出來,宣告任何人對我的控告無效,另一方面,祂用靈和祂的話語充滿我,使我能夠過交託的生活,能夠過「柔和謙卑」的生活。我們以上面的例子來說明這個不可思議的轉變。既然你在基督裡被稱義了,你不需要再討好任何人;「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人的評價毫無意義;既然耶穌為你的罪死了,你不需要再過勞神費力氣急敗壞為罪辯護和掩蓋的生活;不僅如此,你要藉著每一次別人對你的控告仰望神的恩典,加倍讚美祂——這就是從適得其反毫無意義的自衛戰爭,轉為耶和華為我爭戰的神聖戰爭。既然基督饒恕了你,你也應該饒恕別人——一「絕不饒恕」,一根繩栓了兩個螞蚱,因此彼此捆綁都是精神奴隸不能自由;原因之一是不認自己的罪,只認別人的罪。如果夫妻一直爭吵,你們當看見,這爭吵只是加劇了你們的爭吵,從來沒有達到你要達到的改變對方符合自己的意思的目標,你要立刻停止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業。拚命找愛的人,當暫停你在人群中google的工作,先在基督裡改變你自己;你不能找到一份幸福,是因為你目前的生命狀況還不能管理這樣的幸福;即使勉強進入了,只會進入一場新的傷害和悲劇。先改變你的生命,神一定將屬於你的愛人加給你,正如帶領夏娃到亞當面前,將雅各帶到拉結面前;因為一切所有的,都是神給的。既然這是神的教會,你就極力的按正義分解神的道,剩下的一切事情交給神,因為是神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那些全然愛神和愛人如己的教會。既然是基督帶領我們活出來,你就當終日思想耶和華的話,矚目看基督,你就「自然而然」活出來了——一個總看自己活出來沒有的人,如真的誠實,就只有自殺了;相反,看基督,我們會活的很輕省,很自由,很平安;就是在逼迫中,也歡歡喜喜的……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朋友,這就是「傳說中的神跡」之一了。如果本來我們可以「立刻」就好了,可以「立刻」就轉變了;你今天是否覺得,過去自己沉溺在那38年裡,是不是真的很「三八」呢?那真是瞎眼的、瘸腿的和血氣枯乾的生活。但是感謝主,這一切要結束了。基督要在你的生命裡工作,將這樣的神跡加給你。今天,基督要改變我們的生命,重建我們的家庭,堅固我們的教會。神對我們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神要我們「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因為耶穌問你:「你要痊癒嗎?」阿們!

任不寐,2010年5月9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