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討論:十一奉獻、「嗡禱」、洗腳和國度

最近我一直在路上,奔波於多倫多和蒙特利爾之間,在一場主日證道和三場布道會、研討會、查經聚會之間作「狼奔豕突」狀。值得感恩的是,我最近的一篇布道引起很多關注,就像當年我發明了「愛國賊」一詞一樣,剛剛出爐的「成精神學」一詞也引起了軒然大波。事實上,我在幾場聚會中並沒有提出這個概念,引起討論是從我的博客開始的。我想在這裡對這個概念進一步加以定義,以免傷及無辜。「成精神學」涵蓋三種潮流:第一是成功神學下的商業精明;第二是司空見慣的各種高調下非人而妖的「活出來」的屬靈自義,它有道德吃人自肥的本質;第三是程度不同的迷信或精神疾病。如果與成功神學相對,成精神學的主要表現在第二種狀況中。這裡存在一種普遍的聖經誤用,就是對「成聖」不顧一切的追求。「成聖」不僅不再被視為信心「自然」結出的果子,而是成了聚會的核心和信仰的目標;其背後就是根深蒂固的人本主義傳統。如果我們仔細查考聖經,「成聖」永遠是、並僅僅是在「神使我們成聖」這個意義上使用的;在這個意義上,「成聖」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不是出於自己的,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當自誇又以他人不聖為必要條件的時候,成聖就轉向「成精」。成精神學的話題中心永遠是:基督徒的生命,那位屬靈的偉人,我的見證, 我都哭了,我怎樣禱告,我的理論,而他怎麼沒有(像別人或我)這樣屬靈……基督和祂的道不再是聚會的中心,因為「我」已經「成精」了,或者我要靠自己「成精」。和這個話題相關,最近兩天在博客裡湧起一場討論的高潮,涉及十一奉獻、洗腳、國度等熱門話題。我將這些討論編輯在這裡。為了給「成精」大潮作一個見證,我也在這裡說明一下:這些討論不代表本人的觀點。談到馮秉誠牧師「國度的觀念」,我以為,若不是在「成精」 的含義上使用和理解,而是針對地盤主義和丟特腓現象,並指向教會的地極使命,是非常有意義的。願神祝福他。考慮篇幅所限,我在編輯中也略作刪節,請諸位諒解。求神使用和潔淨這些話題,最終成為祂國度的祝福。——任不寐2010年7月29日

這座城市 [2010-07-28 07:49:27 PM] 這次「海外傳道人退修研討會」總得感覺水平很低。洪宇建仍然是老生常談,其他幾個「反政治」的牧師仍然是假冒為善,一知半解;而且囉嗦得讓人懨懨欲睡。關於十一奉獻、向90後傳福音等問題完全顛覆了真理。整個會議的內容基本是各種花色的「個人見證」。除了高雲漢牧師……以外,其他人都在講人的理論和「我認為」。奇怪的是,幾乎每個人還都抱怨「世風日下」,「北美華人教會開始走下坡路了」,「神的講道台軟弱了」、「道不再是中心了」——其實通過這些牧者就讓人知道走下坡路的原因了。然後就是冗長的、在人前沒完沒了的禱告,特別是那個所謂的「齊聲禱告」,讓人覺得基督教已經很邪了。那也不是什麼「齊聲禱告」,而是亂哄哄、亂糟糟的嗡嗡而已。是的,誰發明了這樣的傳統合唱呢?沒想到任弟兄也在場,你的神學路向與這些」主流」是不同的,覺得以後不宜參加。不僅你的講道他們不能真的明白,甚至反感,而且你自己也是浪費時間。沒有必要一定假裝謙卑忍耐在那裡,「假裝看別人比自己強」。不如用這些時間去證道造就更多的人。看見在所有的講員中,只有你把聖經舉在高處,逐句傳講,即感動,又難過。特別是,我看見「齊聲禱告」中,你站在那裡一個人讀聖經,實在心痛不已。何苦!

這座城市 [2010-07-28 07:56:27 PM] 其中一位牧師在談十一奉獻的時候說:十一奉獻是最少的,應該100%奉獻。我就想問兩個問題:第一、你個人做到了嗎?第二、你這樣說的聖經根據是什麼?(用「把身體獻上做活祭」來支持這個說法根本不成立,不然耶弗他也是「活祭」了)。

清晨的翅膀 [2010-07-28 08:05:44 PM] 關於十一奉獻,我贊同先生的一貫立場。第一、奉獻和十一奉獻是舊約的律法。第二、新約的奉獻是從聖靈來的感動,不是律法。是「應當的」,不是「必須的」。第三、新約從未有十一奉獻的要求和實例。一些猶太基督徒可能按慣例這樣執行過,但耶路撒冷大會的決議,不包括外邦基督徒應該堅守十一奉獻的內容。第四、新約關於奉獻的主張,不是100%的奉獻,而是100%的自願奉獻——不是出於「心甘樂意」的奉獻,無論是200%還是0.01%,神根本不悅納。第五、必須警惕牧者及其集團藉著大力鼓吹十一奉獻來獵取錢財,互相支持,把敬虔當成得利的門路。

這座城市 [2010-07-28 08:26:40 PM] 呵呵,我很同意,我也與任弟兄交流了。另外我在會議上還看見有幾位老人在禱告中實在站立不住了,最後就累得坐下來了。我還是反對這些「在人前假意做很長的禱告」。再有就是那位牧師,談什麼「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和「上方文化」。好像他是從火星來的,不知道西方文化畢竟比中國文化受「上方文化」影響更多些。然後就是「該撒-基督二分」之類,濫用那節經文,忘記了那句經文有具體的環境。連最無知的人也知道,該撒的也歸上帝,因為他是萬王之王。一方面,上帝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另一方面,基督站在比拉多(」該撒」)面前。而這位牧者宣稱他受托只召罪人,彷彿「政治」中沒有「罪」一樣,彷彿自己不是罪人一樣。順便說一句,我覺得會議主持者召集者王志軍牧師夫婦很不錯,但似乎沒有明確的神學異象,他好像知道目前教會出了什麼問題,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做,做什麼;而且他自己的一些做法,正是自己所反對的。比如一邊對「道」的被忽視和軟弱痛心疾首,一方面用「禱告」或鼓勵「個人見證」擠占、篡奪了最重要的「證道」時間。……教會有著巨大的惰性傳統和中國的人際關係、人際圈子傳統,就是你在改變它的時候,也難免被同化掉。這根本不是幾個王牧師,幾個任弟兄可以改變的。幾年後我們看任不寐,若不同流合污,就是上帝格外開恩了,呵呵。

清晨的翅膀 [2010-07-28 08:32:34 PM] 這個會議應該是「研討會」,所以若有很多人講自己的道理也可以理解。不過既然是基督徒的聚會,既然是奉主的名,既然比布道會有更多的「祈禱」,確實仍然應該以「道」為中心。基督徒所有的聚會都是「證道」活動。

kyrieeleison [2010-07-28 08:36:51 PM]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很多地方,「成功神學」和「成精神學」將繼續做王。而且「成精神學」會在反對「成功神學」的聲勢中作上帝。現在很多福音聚會,就是「成精神學」的舞台。

離開教會的人 [2010-07-28 08:42:59 PM] (我轉一則「外邦人的經歷」)拉回思緒,我應了梅,因事回了西安。原本不急著回寶的,卻因承諾在先,故星期三早早從西安趕了回去。第二日,提前一小時在車站等候她。她吃驚我早早的等候,拍拍我說,你心誠,主會賜福給你的。我受寵若驚,彷彿已經感受到了主熱熱的光芒。轉過街角,一個巷口內,遠遠看見一座小樓,大大的十字下有「活泉堂」的字樣。未及進院門,就聽見樓裡有現代器樂的伴奏,齊聲的唱誦傳出來,而非悠揚的鋼琴,心有失落。大門前有同工頷首致意,顯得親切而謙遜。   大廳已坐的滿當當,我好奇地張望著,緊跟著梅上了二樓。坐定打量,二樓觀台的長條椅已坐滿了人,他們滿面紅光,嘴裡齊聲唱著讚美詩,梅大聲加入到他們的行列。納悶他們唱得如此齊聲,直到瞅見了樓廳左上方大屏幕上滾動打出的詩句,才恍然。樓下主席台前站著一行男女,他們負責起唱,帶領禱告。每一句禱詞都得到全場教徒「阿門」的大聲附和,在進行到各自禱告的間段裡,眾人閉眼合掌,頓時嗡聲四起。身旁的梅拿出一張紙,不時看著,喃喃念著。看我無動於衷,扭過臉教了我幾句,諸如,主啊,賜予我力量,我會……可是,閉上眼睛,四周鼎沸的聲音讓我沉不下心來,覺得離主很遠很遠。索性睜開眼睛,坐了下來,我是一個旁觀者。看見前排的女子突然開始吸鼻流淚了,頻頻擦拭後,將面巾紙扔在地上,白色的,一團團,分外扎眼。隨著牧師的出場,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漸漸地,我如坐針氈了。未及等到禱告結束,我起身與梅告辭,匆匆離開教堂。此後,再沒去過那裡。

一根柴 [2010-07-28 08:56:23 PM] 記得先生多次講過一個經歷:有人說這些年我一直為你禱告,先生感恩不已。也說,這些年我也為你禱告,雖然不是一直。對方變色曰:難道我有那麼差嗎?哈哈。。。。

lutheran [2010-07-28 09:23:27 PM] 新約裡關於奉獻的相關經文:中心思想是「心甘樂意」(經文略)根據上面的經文,我覺得一個牧師公開鼓吹和索要十一奉獻,甚至還宣揚這是最少的,實在夠什麼什麼的了。

義工小妹 [2010-07-28 09:44:19 PM] 十一奉獻是舊約中的概念。律法規定所有以色列人把財產和收成的十分之一交到殿中(利未記27:30;民數記18:26;申命記14:24;歷代志下31:5)。有些人理解舊約中的十分獻一是一種稅法,它提供祭司和利未人的祭祀制度。新約中沒有要求,甚至沒有建議基督徒應該遵守一種法定的十一奉獻制度。保羅說信徒應該拿出收入的一部分用來支持教會(哥林多前書16:1-2)。 新約中沒有說應該拿出收入的多少,只說要「照自己的進項」(哥林多前書16:2)。基督教會採用了舊約中十分之一的依據,勸告基督徒這是「最低數額的」奉獻,但基督徒不必遵守十一奉獻的義務。他們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奉獻,「照自己的進項」。這意味著有時的奉獻超出十分之一,有時少於十分之一;取決於基督徒的個人能力和教會的需要。每一個基督徒應該殷切地禱告,尋求神的智慧是否參與十一奉獻或者應該奉獻多少(雅各書1:5)。「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7)。

lutheran [2010-07-28 09:58:55 PM] 關於十一奉獻,有人故意混淆『十一奉獻』與『全人奉獻』的界限,提出「那個更難」這個假問題。一方面,「全人奉獻」不是針對每個基督徒的,而是神特意召選的人。否則,今天在教會全職侍奉的人之外,就沒有基督徒了。另一方面,所謂「將身體獻上」,主要是指在逼迫環境之下人的信仰狀態,更指人的裡面的信心。一個即使100%傾家蕩產的人,未必就是『全人奉獻』的人。對於真有信心的基督徒,奉獻當然是祝福。誠如瑪拉基書3:10所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這裡的的「你們」首先是說以色列人。瑪拉基書1:1這樣強調:「耶和華借瑪拉基傳給以色列的默示」。3:4更明明說「猶大和耶路撒冷所獻的供物」;3:7、8也說「從你們列祖的日子以來」,「你們通國的人」,舊約在這裡宣告,以色列人根本不能遵行律法,因此需要基督來成全。 既然基督已經成全了,我們就不在律法之下了。這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奉獻,而是說,我們不需要在律法之下奉獻了。

慕道 [2010-07-28 10:10:01 PM] 我不太瞭解神學,既然說是「奉獻」,就應該不是出於勉強的。否則,奉獻就不是奉獻了。牧者與其總是強調十一奉獻,不如全力傳講那叫人產生信心的道。

用點酒 [2010-07-28 10:12:38 PM] 我覺得牧者更應該安於貧困,學主耶穌的樣式。耶穌的門徒對耶穌有十一奉獻嗎?耶穌一生貧困,無居所,那些追隨他的人,如果真的100%奉獻了,我想境況就會不同。財富是對教會和神的僕人更大的試探。有人說新約時代的基督徒應該比舊約的以色列人更有奉獻精神。但我想,新約時代的「祭司」更應該比舊約時代的祭祀有「奉獻精神」。我們更能夠安於貧困,遠離瑪門的試探。我盟們能夠更少靠瑪門,更多靠主。總而言之,長牧們喋喋不休講十一奉獻,不是會眾軟弱,而是他們自己軟弱。至於一些教會領袖為金錢互相排擠,就更是羞辱主了。

不寐之夜 [2010-07-28 10:45:50 PM] 謝謝各位的討論。我現在「在路上」。首先需要說明,我個人是按十一奉獻的,這出於我的「良心自由」;但我不認為十一奉獻是基督徒必須遵守的律法,更不認為,金錢上的奉獻可以與「獻上活祭」相提並論。這說的是兩回事。關於十一奉獻,我也碰都過很多人來問。我知道目前很多教牧人員是支持十一奉獻的,理由大致有如下:1、新約聖經沒有反對。2、「連身體都全然獻上了,還在乎金錢嗎?」這個兩個理由只能構成教會制定相應奉獻「政策」的根據,但卻不能說十一奉獻是基督教會的「律法」。我曾因傳講「寡婦的小錢」惹惱了某位牧師,那個家族企業就和我「分開」了。這個「家族」的人很多。我理解基督徒奉獻有兩個前提:第一就是「按著進項」(量力而為),第二就是「甘心樂意」。要缺少任何一項,奉獻都毫無意義。奉獻大致有三種用途:第一,建堂、傳福音。第二、工人的工價(哥林多前書9:7-14)。第三、周濟窮人。但奉獻永遠與「致富」無關。傳道者務要安於清貧。這主要還不是要我們給世人做一個道德榜樣,更重要的是,一個傳道者一旦陷入財利和虛榮的捆綁,就無心傳道了。專心傳道,自有「烏鴉」和「嗎哪」從天而降,是神僕應有的心志。另外我補充一點,樂於奉獻的人確實蒙福,無論今生還是永生。有很多見證在我自己家人身上,更在很多弟兄姐妹身上。這是神的「邏輯」,我們只能仰望祂的奧秘並讚美祂。但這話是說給相信的人,就是天父在創世之前在基督裡已經召選的人。奉獻祝福之屬天奧秘,與「勸勉」無關,乃是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

yanfang_wang [2010-07-28 11:00:41 PM] 不管怎麼說,你可以從福音大會的主題:耶穌並釘他的十字架中看到生命季刊同工們在主裡的異象,為這個我們要感謝神!另外重要的不是我們有幾個王恃軍,任不寐,重要的是我們透過神僕人的出口在神的話語裡面得造就。

最美的神學院 [2010-07-28 11:12:53 PM] 另外,我真的想請教一個問題:那個「不齊聲禱告」的亂哄哄禱告模式,到底是誰發明的呢?沒有聖經根據,聽也聽不清楚,又跌倒了很多剛進教會的人,讓人覺得基督徒連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不如。保羅說你們有話輪流講,別人講的時候你出聲干擾,太不禮貌了:)

女李逵 [2010-07-28 11:18:00 PM] 特別是,我看見「齊聲禱告」中,你站在那裡一個人讀聖經,實在心痛不已。何苦!//////////強烈抗議任不寐也站在「齊聲禱告」中「隨伙裝假」。鄙視一下,要悔改。嘿嘿。

下午的嫉妒 [2010-07-28 11:23:59 PM] 最美的神學院 [2010-07-28 11:12:53 PM] 另外,我真的想請教一個問題:那個「不齊聲禱告」的亂哄哄禱告模式,到底是誰發明的呢?沒有聖經根據,聽也聽不清楚,又跌倒了很多剛進教會的人,讓人覺得基督徒連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不如。保羅說你們有話輪流講,別人講的時候你出聲干擾,太不禮貌了:)/////我猜應該是從韓國傳來的,或者從人聲鼎沸的靈恩派傳出來的。

Bethesda [2010-07-28 11:47:40 PM] 義工小妹 [2010-07-28 11:20:38 PM] 女李逵 [2010-07-28 11:18:00 PM] 特別是,我看見「齊聲禱告」中,你站在那裡一個人讀聖經,實在心痛不已。何苦!//////////強烈抗議任不寐也站在「齊聲禱告」中「隨伙裝假」。鄙視一下,要悔改。嘿嘿。———–我也一直擔心,任不寐有一天也成了他自己所說的「木者」中的一員。成精神學的習慣性力量和勢力,畢竟非常非常的強大。

這座城市 [2010-07-29 12:14:45 AM] 聖經只有一處說到了「齊聲」:出埃及記 24:3 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lutheran [2010-07-29 12:16:35 AM] 現在那種亂糟糟的大幫哄式的禱告,即不同心,更不可能合意——因為你跟本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在求什麼。

阿德萊德之夏 [2010-07-29 12:20:34 AM] 「他好像知道目前教會出了什麼問題,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做,做什麼;而且他自己的一些做法,正是自己所反對的」。///////感謝主,這是一個很善意也很中肯的提醒。我有同感。

brothermiao [2010-07-29 12:23:38 AM] 關於十一奉獻 任弟兄的教導— 『』第一、奉獻和十一奉獻是舊約的律法。第二、新約的奉獻是從聖靈來的感動,不是律法。是「應當的」,不是「必須的」。 第三、新約從未有十一奉獻的要求和實例。一些猶太基督徒可能按慣例這樣執行過,但耶路撒冷大會的決議,不包括外邦基督徒應該堅守十一奉獻的內容。第四、新 約關於奉獻的主張,不是100%的奉獻,而是100%的自願奉獻—— 不是出於「心甘樂意」的奉獻,無論是200%還是0.01%,神根本不悅納。第五、必 須警惕牧者及其集團藉著大力鼓吹十一奉獻來獵取錢財,互相支持,把敬虔當成得利的門路。『』 基本上沒有新意,網上一查詢也就是這些,甚至還有一篇博士論文。 『』金錢奉獻『』的根本原則,新舊約都一樣, *****神的民-辦神的事-用神的錢***** 神的錢在哪裡?在神的民錢包裡!舊約有三個十一奉獻。新約有 1。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2。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 3。因此我勸提多,既然在你們中間開辦這慈惠的事,就當辦成了。。。。。。 神的民拿多少神的錢出來辦神的事?神的民在等候身體被贖的日子裡,情慾和聖靈相爭,爭出多少就拿多少, 100%不多,0。01%不少。這個問題,發揮多少錯多少!!!!!

lutheran [2010-07-29 12:26:32 AM] 樓上的miao弟兄參加討論的出發點有些問題。1、討論不是要搞出什麼「新意」,而僅僅是為了回到聖經。2、後面的話已經澄清了,真是「這個問題,發揮多少錯多少」了。

日影飛去 [2010-07-29 12:33:10 AM] lutheran [2010-07-29 12:16:35 AM] 現在那種亂糟糟的大幫哄式的禱告,即不同心,更不可能合意——因為你跟本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在求什麼。//////其實他們根本不在乎別人的「心」和「意」,只是根據主持人的要求,把自己的漂亮話,一聲令下,就向倒水一樣比賽式地潑向基督而已。

brothermiao [2010-07-29 12:37:21 AM] 關於禱告,任弟兄的教導也很好,但是,弟兄姐妹們任何形式的禱告都不應該被取笑,都不應該被-詛心-,否則,就是打稻草人,沒意義!我們內部的『黑話』 弟兄姐妹們之間交談叫『交通』 弟兄姐妹們和父交談叫『禱告』 至於和父交談好與不好,對與不對,父高興不高興,弟兄姐妹們根本不用擔心!!! 『成了』就是『成了』 意思是不足之處到那日都會補齊了!!

lutheran [2010-07-29 12:42:19 AM] Miao弟兄的提醒很好。不過我不認為對「齊聲禱告」的批評是「誅心」,這個禱告的形式,至少有兩點值得反思。第一、耶穌吩咐門徒不要學法利賽人,就是在人前假意做很長的禱告;而保羅告訴教會眾弟兄姐妹,有話輪流說。第二、教會的存在方式,會影響到慕道的人,所以保羅雖然在吃飯上有自由,為了不跌倒人,也節制自己。因此我們不能說吃不吃都沒有關係,「意思是不足之處到那日都會補齊了」。

日影飛去 [2010-07-29 12:44:09 AM] 不同意brothermiao同網的觀點。按你的說法,門徒又何必請耶穌「教導我們禱告」呢?大家任意而行不就完了嘛!

日影飛去 [2010-07-29 12:46:12 AM] 當然沒有人是耶穌,但耶穌的教導是清清楚楚的。正如博文所說,主禱文條理分明。如果混亂在一處說,就沒有必要這樣教導了。

ecclesia [2010-07-29 12:55:06 AM] 把聖經經文舉起來,逐句講解,這種布道方式肯定不會讓很多人習慣。現在教會習慣的是洪牧師那種,先有自己一套「神學理論」和「邏輯架構」,然後用引用幾節經文來證明。這種證道模式培養了大量同樣的會友,使教會將真正的「證道」看為極端和異端。或者不習慣,或者已經聽不懂了。這場改革任重道遠。

霧迷津渡 [2010-07-29 01:19:25 AM] 龔明鵬牧師在大會上講他與其他教牧同工真的端盆水互相洗腳,以此來達到彼此建造的目的。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遵行新約若到這樣的死板的地步,那真是「字句叫人死」啊!我很想問龔明鵬,你們教牧人員互相親嘴問安嗎?

allforjesus [2010-07-29 01:32:43 AM] 耶穌說你們「要彼此洗腳」的意思,乃是你們要把洗腳表演的時間節省下來,去愛那些需要洗腳(幫助)的人們,是要我們脫離形式主義,真正彼此相愛。上面提到的龔牧師,請提醒他別太浪費水,在我們老家蘭州農村,一盆洗腳水,就相當於一個新娘了。

霧迷津渡 [2010-07-29 01:34:58 AM] 參加了大會,才發現,北美基督教世界已經是荒唐得一塌糊塗了。尤其是教牧領袖,在真道的理解上一知半解,卻強作解人。尤其是我發現,牧者運用聖經的方法,基本上是讓聖經成為自己的武器,當說明自己個人的某個觀點時,就抽出聖經中相關的章節,讓聖經的教導為一己之見去衝鋒陷陣,這簡直不是在傳揚真道,而是在濫用聖經。這是北美華人基督教界的最大問題之一。

A11111A [2010-07-29 01:40:47 AM] allforjesus [2010-07-29 01:32:43 AM] 耶穌說你們「要彼此洗腳」的意思,乃是你們要把洗腳表演的時間節省下來,去愛那些需要洗腳(幫助)的人們,是要我們脫離形式主義,真正彼此相愛。上面提到的龔牧師,請提醒他別太浪費水,在我們老家蘭州農村,一盆洗腳水,就相當於一個新娘了。—–呵呵。我見到他的時候一定告訴他。不過用洗腳來操練愛心,不如給人一點點兒實際的幫助。洗腳是叫人觀看的,真正謙卑與表演無關。

本是塵土 [2010-07-29 01:43:11 AM] 炫耀洗腳的牧者,告訴我們,教會很多時候絕對比世界更愚昧,更假冒為善。他告訴我們,耶穌提醒教會警惕法利賽人的酵,是何等的有針對性。現在這些法利賽人就坐在台上,聲情並茂地告訴我們:信仰就是表演,且怎樣浪費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呼喊的石頭 [2010-07-29 02:08:12 AM] 當海外華人基督教變成「足療中心」時,那就是中華文化「肉身成道」的復現————從真理退至行為,再退至表演,最後以合夥裝假、互相吹捧、共同取利為結局。 要警惕了!當足療堂而皇之登場時!

一普通信徒 [2010-07-29 03:17:56 AM] 我很為你的學問的豐富,發現問題的敏銳所震驚。只是我有些擔心。不知如何開口表達。這裡很多都是你的粉絲,如有得罪,請多包涵。我有兩段聖經,加拉太書1:16-18、2:1-2。可以看到這兩件事:第一,保羅有信心自己的領受,他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第二,他很小心地對耶路撒冷弟兄們陳說,唯恐徒然奔跑。我的問題是,你如何看你的與眾不同?

蒙恩罪人 [2010-07-29 03:49:53 AM] 我的問題是,你如何看你的與眾不同?———– 定睛在主耶穌身上,在神的道上。誰是否與眾不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在真正傳講神的道,按正意分解真道。

不寐之夜 [2010-07-29 05:18:09 AM] 非常感謝「一普通信徒 [2010-07-29 03:17:56 AM]」。您注意到,我也常受鞭撻,常遇到「教授」——高牧師說指責我們的人就是我們的教授,是上帝差派來的,呵呵。所以遇到不同的觀點,一要有平常心,二要有感恩的心。這是「高調」(忍住沒有抄送以弗所書4和加拉太書5)。其次,我並非刻意追求「與眾不同」,只是不顧一切追求與聖經相同。這方面,我也要很小心。但如果因為極力追求與聖經相同而不斷被視為「與眾不同」,我就只能感恩了。最後,我希望自己不要太在乎自己,更不在意別人怎樣看自己。您引用加拉太書,那真是一本好書,特意談到怎樣面對「有名望的」。在另外的地方,保羅有一句話,常給我一些祝福:「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哥林多前書 4:3-4)。另外,我這次在多倫多的「研討會」上所得深刻,也受祝福,與這裡的一些朋友所見並不完全相同。 這幾天,我所經歷的堅定了我的一些異象,也剔除了我的一些模糊之處,也看見了自己的一些虧欠。願榮耀都歸給主。另外,我一直不贊成把這裡的網友都視為我的「粉絲」,這不是從基督裡來的「很小心」的作法。事實上,我還是其中幾位的粉絲。再說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所說的,是否應該極力追求「和聖經保持一致」。僅供參考。

一普通信徒 [2010-07-29 06:45:32 AM] 多謝牧師的誠懇回復。教會在每一個時期的發展,有其歷史局限性,而且很多牧師的背景也有其個人局限性。但我相信很多的牧人不論是大陸,港台,或北美,都很捨己,都很愛主。我相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如你一樣「只是不顧一切追求與聖經相同」。但是,牧者如何能堅定自己的異象,同時又能促進普世教會的合一,真是對我們普通基督徒的祝福。否則我們會非常迷茫。願神憐憫我們這樣的普通信眾。請原諒,如有任何冒犯。也願神祝福你的服事。

不寐之夜 [2010-07-29 07:55:35 AM] 再次謝謝您的勸勉。神給我們的祝福一方面在「普世教會的合一」中,另一方面在「不顧一切追求與聖經相同」的爭辯中,如保羅在安提阿與彼得的爭辯。至於當年路德和教皇的爭辯,更使教會蒙福。神將繼續繼續這樣祝福我們,正如聖經所默示的。

sibonsibon [2010-07-29 07:57:10 AM] 合一的前提是在真理上合一,在基督裡合一,否則就毫無意義。

慕道 [2010-07-29 08:05:58 AM] 但我相信很多的牧人不論是大陸,港台,或北美,都很捨己,都很愛主。我相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如你一樣「只是不顧一切追求與聖經相同」。//////既然如此,就更不需擔心為真理爭辯了。只是我見到的情況有些不同。越是偏離真理、無根基、不用功、竭力追求人際關係的牧者,越是以「合一」的高調阻擋回歸聖經的努力。「合一」已經成了「成精神學」捍衛愚昧和打人的棍子了。其實即使對人唱合一高調的人,一遇到冒犯他們利益和觀念的聲音,「合一」就不見了,比誰都更「相咬相吞」。這時候,合一就成了謊言。其實他們理解的合一,就是要凡事和他們保持一致,並且對他們一切的習慣都要視而不見。若是這樣「和諧」,聖經豈不是說謊了嗎?

Bethesda [2010-07-29 08:36:19 AM] 所以我說嘛,不摧毀木秀於林,「成精神學」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所謂合一,屬靈,有生命,活出來,這些高調想必博主已經審丑疲勞了,比我們更有抵抗力了。

一卷書 [2010-07-29 08:43:23 AM] 回「普通的基督徒」:如果對十一奉獻按著聖經,講一些不同的領受,就被上綱上線到破壞了「合一」,那你的「很多人都如你一樣只是不顧一切追求與聖經相同」,是不是太虛假了?你的合一是不是太脆弱了?你的「教會」是不是太不講理了?

一普通信徒 [2010-07-29 09:25:50 AM] 幸虧我不是牧師,也不代表任何一個教會,及教派。我只是說出一個普通信徒的「高調」,就如同孩子不希望父母吵架一樣。也許並不現實,但這是一個願望。7月1日到4日,我參加了馮秉誠牧師的在多倫多的門訓營,他提到了中國某省的多間教會,因對聖經的某個解釋不一樣,導致了大分裂。他感到很遺憾。不想在此打擾各位。多謝牧師及各位的會復,我想只有在主愛中才能有答案。

清晨的翅膀 [2010-07-29 07:44:22 PM] 主的愛,主的公義和聖潔。主對彼得說,撒旦,退我後面去吧。主因門徒攔阻小孩子,就惱怒他們。馮所謂「國度的觀念」,有些道理,有些矯情。保羅都沒有他那種國度觀念,在加拉太,在安提阿,在哥林多。國度的觀念,仍以真理合一為前提。沒有人是保羅,所以更需要真理上的爭辯和交通。

呼喊的石頭 [2010-07-29 07:59:02 PM] 困惑!在「國度觀念」與「為真道極力爭辯」之間,如何找到恰當的位置?

清晨的翅膀 [2010-07-29 08:12:09 PM] 1、只有極力為真道爭辯,才有國度的觀念。2、既然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在極力與聖經相合,國度裡有不同就更是合理的,才談得上肢體的搭配。3、教會若比社會、國度若比國家,更不能接受和容忍明明有聖經基礎的「與眾不同」,就是基督教的恥辱了。

lutheran [2010-07-29 08:23:09 PM] 「7月1日到4日,我參加了馮秉誠牧師的在多倫多的門訓營,他提到了中國某省的多間教會,因對聖經的某個解釋不一樣,導致了大分裂。他感到很遺憾。」/////我對馮秉誠先生這個「遺憾秀」感到遺憾。那裡教會的分裂,至少有三種可能。雙方都錯、一方對一方錯、雙方各有對錯。我們面對一場糾紛,首先應該去搞清楚,而不是一上來就無真理無原則地去遺憾,站在雙上身上大秀國度的觀念或合一的高姿態,這是瀆神的。實如保羅和彼得在安提阿的爭執,又如保羅和巴拿巴因爭吵而分開,面對這些事件,你還沒有資格遺憾。但現在的教會不知道怎麼了,不論遇到任何性質的紛爭,去吧次一級的善舉起來,在消滅雙方的同時,顯派自己他們都國度。這個國度不僅假冒為善,而且吃人。博主多次談到這些案例,如一起強姦案,你有什麼資格勸勉雙方相愛合一呢?這樣的國度與叫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合一有什麼區別呢?如果馮秉誠先生指的是提摩太之家一事,我就對他更遺憾了,他連基本真理都這樣無知嗎?聖經裡關於國度的經文如下(愚以為,馮先生將國度的觀念庸俗化了,而且人本化了):(經文略)

小石頭兒 [2010-07-29 08:26:56 PM] 馮牧的遺憾對那些堅守真道的人是不公義的,背後這樣去遺憾不在場的雙方是不道義的,他的「國度」本身就在分裂教會呀,他成了第三方。要知道,這種「遺憾黨人」目前卻是教會的主流。遺憾,呵呵。

呼喊的石頭 [2010-07-29 08:31:16 PM] 我不同意樓上的觀點。當是非鮮明時,堅持真理是容易的。但很多時候,人靠自己是很難分辨的。目前基督教界的一些爭議,除了一部分是為了利益之外,很多是因為對聖經真理的理解各不相同,爭議雙方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理。那些大牧者們講論不清,我們這些信徒更是莫衷一是。我想,在這種情況下,馮秉誠牧師強調求同存異是有意義的,他的「國度觀」也是有價值的。不然,豈不成了用雙方用聖經彼此攻擊了?

小石頭兒 [2010-07-29 08:38:00 PM] 呼喊的石頭 [2010-07-29 08:31:16 PM] /////你這就和馮牧一樣有點假冒為善了——你憑什麼認定什麼是「同」什麼是「異」?你這個第三方的意見,本身也不過就是一「異」而已。更重要的是,你憑什麼認定那省的爭執就一定是「雙方用聖經彼此攻擊」,而一定不是為真理爭辯?既然你根本「靠自己是很難分辨的」,你又有什麼資格上來就去遺憾,就要求人家求同存異?你根本就不知道人家「異」的是什麼嘛!你現在可以和我的不同存一下異嗎?高調!沒完沒了的高調,教會什麼時候養育著這樣一種流行病呢?我說「背後這樣去遺憾不在場的雙方是不道義的」,是因為我覺得,你在公共場合攻擊和評論那裡的「糾紛」,但當事人不在場,聽眾怎樣判斷你說的是否是真呢?而在雙方「糾紛」的時候,你是否當面去向他們「遺憾」了呢?如果沒有,就應該先對自己「遺憾」,一為自己不敢為真理爭辯遺憾,二為自己敢於背後說人遺憾。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