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第二課:主在教會中(啟1:9-20)

感謝主,我們今天進入啟示錄第二課。今天的主題是「主在教會中」。經文是啟示錄1:9-20,「9 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10 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11 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12 我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既轉過來,就看見七個金燈台。13 燈台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長衣,直垂到腳,胸間束著金帶。14 他的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15 腳好像在爐中鍛煉光明的銅。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16 他右手拿著七星。從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17 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他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18 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19 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20 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台的奧秘。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台就是七個教會」。感謝神的話語。如果說啟示錄1:1-8相當於創世記1章的宏觀創造之工的話,啟示錄1:9-20則相當於創世記2章——耶和華在伊甸園中。現在伊甸園轉為教會,今天這段信息將具體講復活的耶穌怎樣在教會中間工作,怎樣在與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同在。這12節經文也是一個交叉結構。9-11與17-20都是講教會;而12-16講教會中間的基督和祂的工作。求神幫助我們,阿門!

一、暗夜的教會(9-11)

1、牧者的位置

啟示錄和整本聖經一樣,是緊緊以教會為中心的。牧者是神在教會所設立的重要職分(以弗所書4:11)。因此,理解牧者的真理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今天藉著約翰,藉著啟示錄1:9講一講牧者或教會領袖的七個方面的基本真理。第一、牧者是神所呼召的僕人,不是人選舉出來的。也不是自告奮勇者。關於這一點,啟示錄1:1已經講明——「祂的僕人約翰」。第二、「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這裡講到牧者與教會的關係。這是今天教會必須學習的重要功課:牧者僅僅是信徒中的一員,並且與信徒是弟兄關係。這裡講到牧者也是人,性情和所有人一樣(使徒行傳10:26;14:15);也講到牧者也是罪魁(提摩太前書1:15-16)。另一方面,牧者與教會之間是弟兄之間相愛的關係;他要愛弟兄,也需要弟兄的愛。對教會領袖的崇拜和教會領袖的自戀在這裡都沒有根據;而且這種偏離不僅造就了成精的牧者,也剝奪了牧者同樣需要愛的權利。此外,聖靈儆醒所有的牧者,不要因為教導的角色而自我膨脹。我們從這裡也看見約翰的虛己。ἘγὼἸωάννης,我,約翰。約翰到第9節才自我介紹,聖經作者普遍擁有這種虛己的恩賜,若非不得已,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敢寫。在講基督和祂的道與我自己之間,這兩方面是無法比擬的。一些布道會要很多時間介紹講員實在是多此一舉。「這位著名的什麼什麼,曾經如何如何」。其實很簡單,你曾經不過就是一個罪人而已;你介紹自己越多,罪越大,越浪費布道的時間。啟示錄這裡首先要解決學習啟示錄的最大試探,對被啟示者的迷信。約翰不是什麼神人,不過就是常人而已。沒有這個道理:「我能寫下啟示錄,我是何等的了不起,我有特異功能啊」。第三、「和你們在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牧者首先要和教會一起承受苦難。這包含兩方面的信息。一方面,你不要置身在苦難之外,養尊處優的牧者不是神的僕人。另一方面,你不要誇大自己的苦難,你所受的苦難別人也在受。這兩天有人轉來一位基督徒作家的呼籲,要教會特別關注他受到的逼迫。他不僅不是為耶穌受逼迫,更可能是為罪受管教;而即使是為耶穌受逼迫,也不構成我們因此自義的條件。在耶穌基督裡的三個方面:患難,國度與忍耐。我們分享基督的患難(約翰福音16:33),才能分享基督的勝利。國度代表這種勝利,基督徒像他們的主要以善勝惡。在基督的國裡,這個國有基督為元首。所謂「國度的觀念」,不是在真理上妥協搞一個水果拼盤;而是超越地盤,完全由耶穌元帥調兵遣將。這個國度有一個基本國策,就是忍耐,ὑπομονή。沒有忍耐和盼望的人,在基督的國裡是無份的。很多人離開了,根本原因是喪失了忍耐。約翰講這方面的信息也是告訴我們,整個教會此時此刻都在患難之中。這300年的大逼迫,恰恰是基督教作為普世教會奠基的時代。第四、「在基督裡」。無論是與信徒的平等,還是弟兄之愛,還是一同受苦,有一個前提,就是這一切都在基督裡。如不是在基督裡,在真理上,那種平等不僅虛偽,而且沒有任何意義。弟兄相愛也是如此,不要濫愛,不要縱容罪,不要彼此榮耀和彼此勾結。最後,受苦要為主受苦;否則,很可能是「活該」。苦有兩個原因,在罪裡,或者,在基督裡。第五、「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怎樣為主受苦呢?兩個方面:為道,為給耶穌作見證。牧者全部的生命就是圍繞著基督和祂的道。這是牧者的生命,也是教會的根基。如果教會領袖的榮耀、以及教會的分爭,或弟兄姐妹的困境,與基督和祂的道無關,就是從罪來的。不僅如此,基督和祂的道是不可分的,是互相印證的;所謂信基督卻不重視道的屬靈教會,是一個假見證。第六、聖靈與聖經。「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對這個主日有三種解釋(略)。關於聖靈的工作。ἐγενόμην ἐν πνεύματι,我在聖靈裡。一方面,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是聖靈自由工作的器皿;另一方面,聖靈的工作是使我們明白聖經和神的道,使我們能聽見和相信神的話(約翰福音 16:13)。從這裡我們也知道聖經的三大特點:1、作者:聖靈是真正的作者;2、內容:事實而非文學(「看見」)、3、受眾:教會。第七、聖經與教會——聖靈帶領牧者服侍的對象是教會。只有在聖靈裡面領受了神的話語,牧者才可能服侍教會;而一旦在聖靈裡領受了神的道,牧者必須忠實地去向教會傳講。

2、孤島與七座城

這是一個黑雲壓城的時代。牧者和眾教會都在苦難之中。魔鬼除滅教會的首先目標是攻擊、控告和孤立牧者。「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馬可福音 14:27)。約翰幾乎是唯一倖存的使徒了,結果被流放或監禁在拔摩島上。Πάτμος,Patmos = 「my killing」,a rugged and bare island in the Aegean Sea。拔摩島的原意是「殺人」,這使人想起魔鬼起初就是殺人的。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叫骷髏地,而他的門徒被囚禁在殺人地。這魔鬼掌權的世界不可能給基督和祂的信徒一個榮耀的獎台。不過藉著這個地點,我們知道,約翰的啟示不是編造的,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拔摩島被稱為羅馬帝國用作監禁犯人的「沒有圍牆的監獄」;大約10英里長,6英里寬。非常荒涼的小島,沒有樹,也沒有河流。不過這裡更像中國的勞改營,犯人在上面被迫挖礦。約翰此時已經大約90高齡了。我們可以想像約翰這些日子裡面的軟弱和爭戰。你可以想像自己在孤島中的情景,我們常常陷入生活的孤島狀態。魔鬼很想孤立一個傳道人。顯然 ,羅馬想讓約翰閉嘴。當然,丟特腓們可能也很高興。約翰被流放到孤島上去了,耶穌最後倖存的門徒,也許這是當時世界的一個好消息。諸位知道人民怎樣看保羅嗎?使徒行傳17:6說,那些宗教精英「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裡;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約翰被囚禁,這世界太平了,也和諧了。魔鬼是否就此得勝了呢?感謝主,神沒有忘記祂的教會,在約翰和教會最需要祂的時候,祂首先向約翰顯現。基督徒是不能被監禁的,因為他可以向上與主交通。監獄對真正的基督徒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基督徒不是向「外界」呼籲,而是向天上的寶座呼求。「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絕境中的約翰最需要什麼呢?神的聲音,基督和祂的道!一個在絕境中又離開神的話語的人,就真的陷入絕境了。不僅如此,神的聲音此時此刻是「大聲音」,這代表神話語的能力,是超越一切的。大聲,在啟示錄裡多次出現。神大聲呼喊我們。另一方面,像號(σάλπιγξ),這代表勝利,而且要組織我們的身心進入反攻,「用以招聚會眾,並叫眾營起行」,「蒙拯救脫離仇敵」;「快樂的日子和節期,並月朔」即將到來(民數記10:1-10)。神的話語可以勝過一切苦難,而且將帶領我們進入屬天的勝利。願我們記得,在我們最艱難的日子裡,神一定來找我們;更具體的是,祂的話語臨到我們,使我們重新恢復生機、勇氣;並且剛強壯膽,勝了又勝。為基督和祂的道作見證的人,基督和祂的道就與他同在。不僅如此,當牧者被堅固和安慰之後,基督要差遣他去堅固眾教會。這七間教會位於教會版圖的中間,是各大文明的十字路口。魔鬼在這裡設立了最嚴酷的防線,要把基督的軍隊消滅在萌芽狀態。顯然,這七間教會是整個教會的縮影。七間教會代表所有教會。所有的教會都需要領受神的話語。沒有任何教會可以離開神的話語來宣講自己信基督,沒有任何信徒可以離開神的道宣講自己是基督徒。值得一提的是,保羅書信也是給七間教會的。這七間教會的含義如下:Ephesus = 「permitted」;Smyrna = 「myrrh」;Pergamos = 「height or elevation」;Thyatira = 「odour of affliction」;Sardis = 「red ones」;Philadelphia = 「brotherly love」;Laodicea = 「justice of the people」。我想冒著靈意解經和時代論的風險,將這七個地名引申一下。這七間教會都處於危險之中。以弗所像是三自教會的大本營(在政府和世界允許的範圍內活動); 士每拿的教會成了文明的點綴或花瓶;別迦摩是撒旦的居所,自負極高;推雅推喇以自己的苦難為資本;撒狄的教會聚集著「有生命」或「成精」的基督徒,非拉鐵非是講愛卻不講真理的教會,有點類似黑社會和宗教黑幫的性質;老底嘉是文化基督徒,信仰人民正義。如果離開神的道,教會在困境中就會變形。無論如何,是需要真理更新的教會。耶穌愛這些教會。「要寫在書上」,這個命令在啟示錄中重複出現了12次。神知道教會需要什麼,而且要他們能聽見自己的聲音。這種心情今天同樣針對所有的牧者和教會,你要記下神的話,要傳給眾位弟兄姐妹。πέμπω,Tense: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mperative。神命令我們傳遞聖經。to send。門徒是送信者。一方面,我們負責送耶穌的信,不是我們的信。另一方面,耶穌這裡給約翰一個應許,他能從拔摩島出來,獲得自由。相信神的話,這就是信心。在絕望中,只有靠神的話語站立、得勝。所以耶穌讓約翰將祂的道傳給教會。道先建立牧者,然後建立教會。

二、復活的基督(12-16)

1、七燈台中間的耶穌

「我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既轉過來,就看見七個金燈台。燈台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坦率地說,我不太知道為什麼耶穌在約翰後面說話,而不是在他面前說話。不過很有可能,約翰此時正在採礦,或者,面壁禱告、流淚。更可能的情況是,在患難中,我們找不到上帝,我們會追問:「不寐先生,你的上帝在哪裡」。而實際上,上帝就在我們的背後,是我們的避難所、山寨、高台、和從未離開的支援;而祂是得勝的主(約翰福音20:13-16,相關討論略)。無論如何,約翰是藉著神的話去尋找耶穌。耶穌仍然是說話的神,而且是與「我」說話的神。耶穌向約翰顯現的場景很獨特。不是天上寶座上的基督,也不是其他任何情形,而是「七個金燈台」中間的耶穌。這有什麼樣的道理呢?第一、耶穌把約翰帶進聖殿中,告訴約翰,祂與約翰同在。耶和華曾吩咐摩西,要他建帳幕,「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出埃及記25:22)。帳幕裡設有燈台(出埃及記25:31-37)。略有不同的是,在帳幕和聖殿裡,是一個燈台七盞燈,這是七個獨立的燈台。第二、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金燈台是發光的。這時很可能是夜間。如同耶和華向亞伯拉顯現的那個「不寐之夜」。無論是拔摩島,還是整個世界,都需要來自基督的光明。神不僅與我們同在,還將光明賜給我們。第三、教會是世界的光。金是貴重的,受難的教會在基督的眼裡看為寶貴。約翰福音12: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藉著這七盞燈,耶穌把苦難中的教會的存在意義啟示出來。如約伯在歷史中,教會在黑暗裡燃燒,為真理作見證。耶穌曾對教會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馬太福音5:14)。第四、基督是光源,耶穌與教會同在。約翰福音9:5,「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耶穌並沒有離開苦難中的教會,祂在教會中間。「燈台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ἐν μέσῳ τῶν ἑπτὰ λυχνιῶν ὅμοιον ὑιῷἀνθρώπου。原文不僅僅是在燈台中間,而是在七個燈台中間,基督在所有的教會裡面。不僅僅在洛桑和耶路撒冷。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苦難中,耶穌在場。祂不僅以十字架上的形象在場,更以復活的形象在場。前者表明神的憐憫與同在;後者表明耶穌已經勝過了苦難和死亡。我們不僅傳揚十字架上的基督,也當仰望復活和再來的基督。耶穌在教會中,即使在最黑暗最孤獨的時候。受逼迫的信徒常常在這個時候絕望,或者驕傲。如同以利亞。我們忘記了主活著,並在教會裡工作。大逼迫時期的教會,或者陷入困境中的基督徒,最常有的難處就是覺得主不在了,我們在困境中如同孤兒。主在我們裡面,讓我們作世界的光。讓我們燃燒,而不是墮落成世界的一部分。「我快受不了了」。然而,我們要在基督的患難、國度、忍耐中有份。耶穌在七燈台中間,這是整個教會真實的圖畫。慢慢的長夜,無邊的黑暗,基督和祂的教會在那裡發光。教會為什麼需要基督,因為若沒有基督,我們就會熄滅。沒有基督的教會在「自焚」。靈恩運動和成精神學是一場自焚運動,而成功神學不過是黑暗世界的一部分,他們說要有光,卻沒有光。因為他們所說的光,就是暗。第四、需要說明的是,約翰的異象不是孤立的,有先知一同做見證。但以理書7:13-14,「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

2、耶穌的形象與工作

然後我們看耶穌的樣子——主在教會裡是什麼狀態,或者,基督在做什麼?他「身穿長衣,直垂到腳,胸間束著金帶。他的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腳好像在爐中鍛煉光明的銅。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他右手拿著七星。從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領會這些信息。第一,耶穌的穿著。「身穿長衣,直垂到腳,胸間束著金帶」,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方面,祂是大祭司(出埃及記29:4-7、出埃及記39:1-5)。耶穌是大祭司,而且超過所有的大祭司。大祭司的工作首先是作我們的挽回祭(希伯來書2:16-17);其次祂愛我們,祂理解和同情我們的難處——祂知道約翰和教會所受的苦難,並能拯救我們(希伯來書2:18,4:14-16)。總而言之,基督救贖了我們,體諒我們,幫助我們。祂怎樣幫助我們呢?祂正在點燃七燈。大祭司照顧燈火不滅;基督看顧教會燃燒。另一方面,「人子」的形象代表上帝在基督裡創造的新人。這是對創世記3:21的回應:「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然而具體祂怎樣工作呢?第二方面,「他的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這裡在講神的聖潔,並讓教會在祂面前成為聖潔。首先是講基督是聖的。白代表聖潔。這聖潔包括兩個方面,如羊毛,如雪。羊毛使我們想起代罪的羔羊,他是無罪的。雪是白的,也可以遮蔽罪(以賽亞書1:18;但以理書7:9-10)。然後講基督要我們也成聖:眼目如同火焰。神愛我們,所以要潔淨我們。如果不潔淨我們,就不是愛。神要我們去掉「不願意洗澡的惡習」(希伯來書12:6-7),上帝要一個乾淨的新娘。火代表試煉,神在教會裡要熬煉我們。有火的實驗在我們身上。耶穌的眼目看著我們,我們在扎心中更新成長。不僅如此,在神面前,沒有什麼是可以隱藏的,上帝對一切瞭如指掌。一方面,神是查看一切的神,另一方面,神是嫉邪的神。上面講他要潔淨我們,這裡告訴我們,他潔淨我們的能力。第三、基督鍛煉和保護教會,審判世界。「腳好像在爐中鍛煉光明的銅。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他右手拿著七星。從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首先耶穌要教會傚法自己的樣式,就是經過火的試煉。帳幕和聖殿裡的祭壇都是銅的(出埃及記27:1-5)。耶穌要把我們建在他的根基上,成為火祭獻上。「鍛煉」,πυρόω,原意是在火中燃燒。耶穌這裡在告訴教會受苦的奧秘(詩篇57:4、撒迦利亞書13:9、路加福音8:13、雅各書1:2)。此外,這是勝過魔鬼的耶穌(創世記3:15)。「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約翰也是在用自己的處境打比方。拔摩島周圍波瀾壯闊。海浪沖擊岩石,加以風暴,轟鳴不止。耶穌的聲音超過了眾水的喧嘩。我們要在風暴中辨別主的聲音。更重要的是,眾水代表大洪水一樣的審判。這是對世界的審判。然後「他右手拿著七星」。教會一直在基督的手中,上帝一直掌權,「坐著為王」,保護祂的教會。但是,「從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我以為有形的劍,與代表道,這兩種解釋可以共存。劍最早在創世記3:24,而根據希伯來書4:12等處,神的道是審判世界的,特別包括教會裡的異端(啟示錄2:16;約翰福音12:48)。不僅如此,耶穌要我們拿起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去爭戰(以弗所書6:17)。不過神的話語是「雙刃劍」,信哉斯言!引用聖經要注意「自我指認」。第四、「面貌如同烈日放光」。這是總結,是對上帝形象的完全恢復(創世記1:26-27)。在整本聖經中,這是最詳細的人物描寫了——耶穌是神,聖經以神為中心。一方面,根據馬太福音17:2,我們知道這是復活的基督。另一方面,基督為全人類恢復了神的形象。此外,基督就是世界的光,這日光讓世界一切燈火黯然失色。祂的光是夠我們用的。祂也給我們送來生命與溫暖;並讓我們在一切患難中藉著忍耐一同發光(馬太福音 4:16),讓神國度降臨。

三、教會的盼望(17-20)

1、再說約翰的位份

我們說過,這段信息包含一個交叉結構。因此,現在我們來看最後一部分內容怎樣呼應第一部分內容。首先,這裡講約翰的位置更深刻、更飽滿地揭示出來了。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描寫約翰在耶穌面前的形象,另一方面充實了約翰在教會裡面服侍的使命。我們先看第一個方面。「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前面講約翰在弟兄面前,這裡講約翰在耶穌面前。我們與諸位分享三個方面的道理。第一、罪人不能見神。這個姿態對瞭解聖經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士師記13:22、但以理書10:4-10、以賽亞書6:1 -5、以西結書1:28、馬太福音17:6、使徒行傳9:3-9當初,前後一貫地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無論他是誰,怎樣在人間被尊崇——都無法在上帝面前站立。這對無神論者是一個極好的警告。他們常常大言不慚要看見神,宣稱「看見了我就信」。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我們常常以為只有惡人才怕見到神,其實「義人」也一樣。罪人看見神就死了一樣。這不是靈恩派的向後倒。要理解這一點,可以用水火不容來比喻。所以我多次勸勉過幻想孔子與耶穌平起平坐的文化基督徒們。第二、不僅如此,約翰在耶穌面前的姿態給我們更深刻的教導。我們以為約翰是義人,並為主的道大受逼迫。見到耶穌不僅應該哭訴一番或者領取獎賞,而且應該趁機控訴一下「土匪罪狀」。「不然,就沒有公義了」。這種「公義論」者至少犯了三個錯誤:1、把自己的公義等同於上帝的公義。前幾天有人問我,不殺該隱公義怎麼辦?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殺了該隱,公義怎麼辦?2、他們忘記了自己在上帝面前也是不義的,以為只有別人不義。在神面前,罪人根本沒有機會和興趣去控告別人的罪——在上帝面前控告弟兄的乃是魔鬼。3、這對約翰是更大的試探。受苦而驕傲了。但無論何等樣人,在神面前都是不潔的;哪怕你為主受逼迫。約翰沒有盼星星盼月亮,盼來救星共產黨,然後恨不得插翅膀直奔威虎山,要報仇、要伸冤,血債要用血償來。為基督受苦的約翰在基督面前竟然嚇得半死。聖經對人的認識實在是無與倫比的。戳穿了關於人一切的道德謊言和政治欺騙。約翰不僅在為主受苦,而且是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僕到復活的耶穌面前像死了一樣,給我們的啟示實在是很大的。所有的偶像都破碎了。也許約翰一直為自己的受苦沾沾自義。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約伯見到上帝為什麼張口結舌了呢?約伯記42:5-6,「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自己或作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第三、在神面前死,才能真的復活。每次我們在神面前死,然後才可能復活、長進。這是我們每週來到教會,來到耶穌面前真正要學習的功課。進教會不是為了潔淨別人的罪,而是為了潔淨自己的罪。然後我們看另外一個方面:「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這是約翰的使命。這裡將約翰的見證劃分為三個方面。我們因此有一個見證的義務。這是我們在地上存在的全部意義。有人譏諷我們,為什麼不上天堂。因為耶穌有任務給我們。這任務是什麼呢?不是要在地上建立天國。耶穌重申要約翰寫出來所看見的——從根本上說就是傳福音。福音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過去、現在和將來。或者說,基督在教會裡繼續傳講這三方面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將來必成的事佔絕大部分。基督徒是有盼望的族類。這是勝過過去和死亡的福音。我們擁有無限的未來。悲劇在於人沒有未來了。絕望在懷舊中自我安慰。人向死而活。秋風起,我們仍然無限歡欣。枯樹賦,永遠不可能是教會的作品,因為傳道書已經將這一切埋葬在教會的身後了。總而言之,傳道人在上帝面前有兩種姿態,第一,罪人。第二、見證。這兩方面的真理是平衡的。不能因為見證而驕傲,也不能因為是罪人而放棄見證。不僅如此,「見證」也意味著在傳道的同時,修正過去讓自己害怕的罪——從此不要再犯罪了(成聖)。

2、耶穌和祂的教會

那麼,罪人怎樣做見證了。接下來我們講兩方面的真理。一方面,基督是死裡復活的基督,他在十字架上的工作赦免了我們的罪。另一方面,基督就是永生的上帝,因此他掌握歷史的命運,並且與我們同在,與教會同在。我們先講第一個方面。「他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怕」。右手代表權能,耶穌有赦罪和安慰的權柄。在基督裡就不要怕神了。不是我們無罪,而是神赦免了我們的罪。耶穌的手不僅是權柄的手,那上面有釘痕。耶穌已經代替我們的罪接受了審判和咒詛。約翰熟悉這個動作(馬太福音17:6-7)。神觸摸我們是安慰我們,不是讓我們再一次向後倒。因為祂的血已經遮蔽了我們的罪。「不要怕」。Μὴ φοβοῦ。從上帝對亞伯拉罕說這句話開始,這句話在聖經上共出現了大約365次。人類最早害怕神乃是因為犯罪。從此,恐懼是人存在的本質,所謂「畏罪」(創世記3:10)。我們都怕神,因為我們都犯了罪,並為此編造了無數花樣。現在不要怕,因為我們有了基督,我們罪已經被赦免。這一周香港有一封來信說:「我一直對懺悔這個行為很困惑。人做了錯事,內心受到折磨,就去教堂懺悔。可是,他們內心的負疚感真的會減輕嗎?在我看來,該受多少折磨,應該還是一樣的啊」。答案在這裡,你有沒有基督,你相信不相信祂赦罪的能力。如果基督不能赦免你的罪,祂就徒然死了。這種「我還是怕」的思想,也包含著一種自義的矯情——一個罪人竟然以為自己的一生可以不傷害人。所以神要我們在基督裡對自己、對別人都寬容一些。一個不能原諒自己傷害別人的人,一定也是「一個也不饒恕」的人。從根本上說,他不承認人是罪人,而自己不過是人。這樣的心態無法接受基督的救贖。那麼,神怎樣赦免我們的罪呢?我們來看基督的三個特徵:每個特徵都覆蓋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也是我們「不要怕」的三個理由。1、I am,創造主。「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And the living One」,有生命的,行動著的神(以賽亞書 41: 4-5、48:12-15、詩篇42:2、約書亞記3:10 詩篇84:2、何西阿書1:10、馬太福音16:16、使徒行傳14:15、羅馬書9:26, 哥林多後書3:3, 6:16、貼撒羅尼迦前書1:9、提摩太前書3:15、4:10、希伯來書3:12, 9:14, 10:31)。「永生神」。生命之主,活的神。存在,在場。不僅僅是一個原因、力量,邏輯起點、假設。不是偶像和石頭。耶穌一方面宣稱自己的神性,另一方面,告訴我們,祂將神顯明出來——神在基督裡與我們同在。這個創造主是又真又活的神。2、十字架與復活,救贖主。「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復活的基督。他已經勝過了罪和死亡。3、生命之主,審判主。「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由於耶穌掌權,我們又信祂,我們就不需要進入陰間和死亡。是耶穌,而不是魔鬼掌握陰間和死亡的權柄。鑰匙代表權柄。現在很多教會只講創造和救贖,卻不講審判了。「死亡和陰間」成了敏感字,被過濾了。這樣我們也能擺脫魔鬼的控告:我所信的主掌管的死亡和陰間的鑰匙,沒有誰有能力將我們趕回埃及;叫我們下地獄。對不起,你說的不算(羅馬書8:31-39)。耶穌拿著鑰匙,沒有他的允許,你想進去也不行。我們現在來看基督對教會的關切。這三方面的真理,都要對教會傳講的。基督和祂的福音關切的中心是教會。「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台就是七個教會」。我不想陷入「使者是什麼意思」的神學爭吵中,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耶穌關切教會,和每一個人的信仰狀況。不過當我們說耶穌繼續在教會掌權的時候,不僅僅是耶穌會保護我們,也說,耶穌也要熬煉我們,並審判我們。未來是敞開的,啟示錄不僅是世界的啟示錄,更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啟示錄。(任不寐,2010年10月30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