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的家譜:路加福音與馬太福音對觀

快到聖誕了。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12月份主日證道的主題是聖誕之旅——耶穌基督的家譜。我們要分享的經文是馬太福音第一章1-17節。這是新約聖經的開端,地位至關重要,意義長闊高深。但由於可以理解的緣故,這段經文常常為人刻意忽略。不僅如此,眾所周知,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記載了兩份耶穌的家譜,而這兩份耶穌的家譜之間充滿了諸多的「矛盾」,這造成了學習和護教方面的不少難題。為了讓大家為「聖誕之旅」作好預備,我們特意編輯了一組關於耶穌基督家譜的參考文獻。我們強調,這些文獻只具有參考價值,如果你有什麼疑問,可以保留,等候我們在主日證道中進一步加以解決。如果「聖誕之旅」中有什麼新的困惑,或者你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請給我寫信,我將在以後的「問答」欄目中和你一起討論。願主與我們同在——任不寐,2010年12月7日。

馬太只以亞伯拉罕為一位祖宗,理由是亞伯拉罕是希伯來人之祖,亞伯拉罕以前的祖宗則不必敘述。馬太又把大衛特別提出來,表示耶穌基督是承繼大衛為王的一位。而且,馬太福音的目的是要描寫耶穌基督是「王」,所以他的家譜記載法是符合他寫書的目的。路加呢?他追溯人類的始祖亞當,這是因為路加福音的目的是要描寫耶穌是「人」,是「人子」,是「完全人」,所以他把家譜擴大,表示耶穌基督與全人類都有關係。要證明兩者都是約瑟的家譜,這一派人士設法將兩個家譜異同處加以處理。其處理方法如下:

1由亞伯拉罕到大衛,兩個家譜完全一樣(太一章2一6節;路三章31一32節)。

2由大衛到撒拉鐵與所羅巴伯,這兩個家譜中沒有一個人相同,因為馬太是記載以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下傳到被擄歸回的所羅巴伯;路加則由所羅巴伯追溯到大衛另一兒子拿單而非所羅門。理由是馬太所記的是王族的線索,路加所記是平民的線索。可是其中不同的名字如何處理呢?他們解決方法乃是,耶哥尼雅無子,可能其女嫁與尼利(路三章27節)而生撒拉鐵,撒拉鐵實際上是耶哥尼雅的外孫,但在承繼王位的統緒上,仍歸在那哥尼雅之後,為其名義上的兒子,所以馬太說耶哥尼雅生撒拉鐵(太一章12節)。耶哥尼雅無子承繼王位,是應驗傑裡邁亞先知的預言(耶二十二章24一30節)。

3由撒拉鐵與所羅巴伯至約瑟,這兩個家譜所記無一人相同,只有路加的瑪塔(MATTHAT,三章24節)與馬太的馬但(MATTHAN,一章15節)有可能相同。關於這兩個名字,有些主張是一個人,所以馬但的兒子雅各布與瑪塔的兒子希里是親兄弟,約瑟是雅各布的兒子,但因雅各布早死,所以過繼給他的叔伯希里,因此約瑟也是希里的兒子。

這一派人士有人引用猶大人婚姻習俗,即撒都該人因不信死人復活而質問耶穌的婚姻故事,七個弟兄曾先後娶過同一女人為妻的習俗,認為馬但與瑪塔,是約瑟的同族祖父,馬但死後,瑪塔娶其遺孀為妻生希里,在名義上也成為約瑟的祖父。這些同時推測的方法,目的要證明這兩個家譜都是約瑟的家譜。

四福音書中記載了兩個耶穌基督的家譜:一個記錄在馬太福音一章1-17節,另外一個則寫在路加福音三章23-38節。然而仔細研讀這兩個家譜時,卻發現當中似乎有著明顯的差異!──從戴維到約瑟之間的一段家譜,不但所記名字全然不同,連世代的數目也不一樣!馬太福音說:「雅各布布生約瑟,就是馬裡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裡亞生的。」(太1:16)。而路加福音卻說:「耶穌開頭傅道,年紀約有三十歲。依人看來,是約瑟的兒子,約瑟是希里的兒子。」(路3:23)「約瑟的父親到底是誰?」或許一些學者的圖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1]

這明顯的差異顯然是聖靈特別安排的,為要使我們探究、明白神是信實而精確的神!由於猶太人的王權是由父親傳下的,所以馬太福音記載的是耶穌的義父──約瑟的家譜,重點在於「約瑟是王族之後」的身份。他有意的省略了幾個名字,並把家譜分成每組14個名字,[2]這是用來技巧的提醒熟悉希伯來數學的人:耶穌是「戴維的子孫」,是那應許要來的彌賽亞。

路加福音所載的則是馬裡亞的家譜,[3]追溯到普世人類的共同祖先──亞當。路加證明耶穌基督是「完全人」,不但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戴維的子孫,更是上帝當初應許賜給世人的「女人的後裔」──全人類的救主!(創3:15)此外,路加也記錄了馬裡亞的皇室血統──從這裡可見神的細膩!由於約瑟譜系中的耶哥尼雅(太1:11)曾被上帝咒詛過,[4]因此耶穌除了是聖靈感孕、從童女馬裡亞所出,還是沒有被上帝咒詛的族類。神的信實與記性令人敬畏!

猶太人向來很謹慎的把家譜記錄保管在聖殿裡(直到主後70年聖殿被毀為止),當耶穌告訴猶太人祂是彌賽亞,是「戴維的子孫」時,他們從未質疑過祂血統的宣告──這正是最有力的反向證明。如今猶太人己無可稽考「戴維子孫的發展」,唯一還能確定的,是福音書裡記載了耶穌基督的家譜──這使屬神的人可以在時空的經緯當中,準確的認出救主基督耶穌。相信這也是聖靈將耶穌家譜存留下來的目的之一吧?哈利路亞!謝謝神細膩的愛!

[1] 本圖表出自馬有藻著,《分解真理的道》,(台北:天恩,2002),頁7。

[2] 希伯來文沒有元音,所以戴維的名字寫起來是DVD,而每一個希伯來字母都代表一個數字──因為希伯來人是用字母來計算的。以他們的計算系統來看,D=4,V=6,所以戴維這名字數學上的意義是14。參閱Dr. J. Dwight Pentecost著,《耶穌基督的言語行》,(台北:天恩,2006),頁3。

[3] 約瑟是希里之女婿,路加所記家譜是馬裡亞的──因猶太人沒有習慣將女子的名字直接記在家譜上。但根據民數記27:8的規定,繼承權還是可以從馬裡亞傳到「她的」兒子耶穌。

[4] 在傑裡邁亞書22章30節提到:「耶和華如此說:要寫明這人算為無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為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戴維的寶座上治理猶大。」這「哥尼雅」又稱「耶哥尼雅」,就是約雅敬的兒子約雅斤(代上3:16,列王記下24:8)

耶穌的家譜記載在《新約聖經》的2個段落:《馬太福音》第1章第2-16節和《路加福音》第3章第23-38節,是關於耶穌經由其俗世的父母(瑪利亞和約瑟)一支或兩支的譜系。這2份耶穌的家譜都向上追溯到大衛乃至亞伯拉罕;而《路加福音》中的家譜還繼續向上,一直追溯到亞當。這2份耶穌的家譜在亞伯拉罕和大衛之間的部分是一致的,但是在大衛以後的部分則有極大的差異。關於這個差異,有兩派說法,其一為馬太所述為約瑟之族譜,路加所述為瑪利亞之族譜,另一說法為馬太所述為約瑟的繼承父雅各布布伯的族譜,路加所述為約瑟的生父赫裡的族譜。《路加福音》中耶穌的家譜,大約800年前後凱爾特修道士抄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記載的兩份耶穌的家譜有明顯的差異。兩份家譜都將耶穌的祖先追溯到亞伯拉罕,但是在戴維之後,就分別接入戴維的兩個兒子——所羅門和拿單--的譜系。因此,分歧發生在從大衛到約瑟的父親這一段。

馬太福音中的耶穌家譜記載了耶穌的稱號為「基督」,意思是「受膏的」王。「受膏的」王開始於所羅門,然後包括了猶大王國的列王;不過猶大諸王中有少數幾位被遺漏。例如:亞撒利雅(烏西亞)被稱為約蘭的兒子,如此就跳過了三代(亞哈謝、約阿施、亞瑪謝)。因此耶穌被確定為以色列王國王位合法的繼承者。在耶哥尼雅時,由於以色列被巴比倫征服,王室的血統中斷。家譜中繼續記載了耶哥尼雅的兒子和孫子,他的孫子所羅巴伯是以斯拉記中的著名人物。在所羅巴伯與約瑟之間的人物名稱,除了少數例外,均未見記載於舊約聖經或其它任何文獻。最後的結論是,耶穌被確定為一位新的王,稱為「基督」。

路加福音所記載的家譜是大衛王另一個較少為人所知的兒子拿單的譜系,拿單只在希伯來聖經中提到過一次,僅間接他提到是大衛的王位繼承人之一。路加福音中的家譜在大衛與約瑟之間列出了40代人,以每一代人平均大約25年來算,實際上大約跨越了1000年。相較之下,馬太福音中的耶穌家譜只列出了25代人,顯然代數太少。

路加福音中的耶穌家譜提到耶穌的稱號「神的兒子」,這裡的意義是因為他是亞當的後裔。而亞當是神所創造的。路加的家譜之前,提到當耶穌受浸時,天上的聲音說到,「你是我的兒子」,於是將耶穌的祖先從亞伯拉罕向上繼續追溯到更早的祖先亞當,他被稱為 「神的兒子」。

為了解釋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中兩份家譜之間存在的差異,已經提出了幾種理論:

1.最古老的一種解釋,是由北非人游留(Julius Africanus)在3世紀提出,他利用了利未婚的觀念,認為馬但(馬太福音中約瑟的祖父)和瑪塔(路加福音中約瑟的祖父)是兩兄弟,先後迎娶了同一名女子 –這意味著馬但的兒子雅各布布,可能是約瑟的生身父親,而瑪塔的兒子希里,則是他法律上的父親。

2.路加福音的家譜是馬利亞的家譜,希里其實是馬利亞的父親;而馬太福音是記載約瑟的家譜。

3.Barbara Thiering在她的書《那人耶穌》(Jesus the man)中,認為雅各布布和希里是同一個人。希里使用「雅各布布」作為族長的稱號。路加福音中的家譜是真實的家譜,而在馬太福音的家譜被嫁接到所羅門後裔的王室血統。(她的理論無論在世俗或宗教的學術界都只獲得了很少人支持)。

4.至少一份家譜是虛構的,或者兩份家譜都是虛構的,以此來解釋產生差異的原因。

5.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分別記載木匠約瑟和亞利馬太的約瑟的血統,他們都被認為擔任耶穌父親的角色。

基督教傳統中,對這些矛盾記載最早的解釋是猶太人的利未婚風俗。聖奧古斯丁得知非洲人游留(Julius Africanus)的這種解釋,就加以接受,並且定為權威。基督教傳統中,提到約瑟的祖母名叫Estha,她嫁給了大衛之子所羅門的後裔馬但,因此成為雅各布布的母親。馬但去世後,她又改嫁第二位丈夫瑪塔,瑪塔是大衛之子拿單的後裔,因此她又成為希里的母親。因此,雅各布布和希里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希里雖然結了婚,但是尚未有子女就去世了。因此他的遺孀按照古代利未婚的風俗,嫁給了他的兄弟雅各布布,生下孩子約瑟,歸到希里的名下。因此,約瑟既是雅各布布的親生兒子(所羅門的後裔),又是希里法律上的兒子(拿單的後裔)。所以,兩個譜系都得以保持。作為希里法律上的兒子,約瑟和他的母親留在雅各布布的家族中,根據風俗,約瑟擁有對雅各布布的合法繼承權。

約瑟父親的名字的混亂,鼓勵人們對這2份家譜加以解釋,使其達成一致。有人認為路加福音中耶穌的家譜是耶穌母親馬利亞的家譜,根本就不是約瑟的家譜。因此,約瑟的父親是雅各布布,而馬利亞的父親是希里。兩者並不矛盾。「兒子」一詞的用法,常常是用來表示「後裔」的意思,或者與同住在一起的戶主的關係。例如在希伯來聖經中,睚珥在民數記32章41節、申命記3章14節和列王紀上4章13節都被稱為瑪拿西的「兒子」。不過,根據歷代志上2章21-23節和7章14-15節,可以發現,實際上睚珥與瑪拿西已經相隔數代(瑪拿西的曾孫女是睚珥的祖母)。因此稱呼耶穌是「約瑟的兒子」可以解釋為,耶穌是約瑟的家庭成員之一,而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兒子。由於耶穌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其父系的家譜只能隨馬利亞的父親。(與之類似的法律情境是古代「妾」的子女不能繼承其父親的財產,卻可以繼承其外祖父的財產。)

這種意見關注路加福音的希臘語原文的語言。在路加福音3章23節,插入了一個註釋性的短語,按原文直譯為:「而耶穌本人是… 希里的一個兒子(依人看來是約瑟的)」(希臘語:και αυτος ην ιησους … υιος ως ενομιζετο ιωσηφ του ηλι)。對這段經文普通的解釋,通常理解為表達了以下想法:人們相信耶穌是約瑟的兒子,其實他是童貞女所生。但是如果嚴格照字面理解這句插入語,就會發現約瑟完全不在這份家譜之內。換言之,人們相信耶穌是約瑟的兒子,但是實際上他是馬利亞父親希里的兒子。因此約瑟與這份家譜無關。

這種提議考慮到聖經原文的精確措辭,解決了兩處經文之間的矛盾,通過追溯到遠祖大衛王,來說明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貴族淵源,並提升她的聲譽。

不過,這份家譜實際上並未提到馬利亞:因此說成是「她的」家譜是一種「大膽的」解釋。更有疑問的是,早期基督徒傳統沒有將路加福音的家譜認定為馬利亞的家譜。直到15世紀,Annius of Viterbo首先將這份家譜歸到馬利亞的譜系,到下一個世紀才流行起來。多數學者對於這份家譜屬於馬利亞的可能性表示「有把握的」不完全相信。

對約雅敬的詛咒

傑裡邁亞曾經預言猶大王約雅敬將要被敵人殺死,並且沒有後裔能夠繼承王位。「所以耶和華論到猶大王約雅敬如此說,他後裔中必沒有人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他的屍首必被拋棄,白日受炎熱,黑夜受寒霜。」(傑裡邁亞書36章30節)。因此,家譜帶來了另一個疑難的問題。不過,許多基督徒提出了這樣的解決方案:路加福音的家譜,其實是馬利亞的譜系,而不是約瑟的譜系,馬太福音中記載的家譜才是約瑟的譜系。如果這是實情,那麼耶和華的咒詛就沒有受到破壞,因為耶穌並不是約瑟的親生兒子。

撒拉鐵和所羅巴伯

撒拉鐵和他的兒子所羅巴伯都是常見的名字,但是有些解經家認為,路加福音的耶穌家譜中的撒拉鐵和所羅巴伯與馬太福音的耶穌家譜中的撒拉鐵和所羅巴伯「不是」同樣的人。馬太福音中的所羅巴伯就是那位大約在公元前520年帶領猶太人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的著名人物,他也許出生於公元前570年前後。與此相對照,如果每一代約有25或23.8年,那麼路加福音中的所羅巴伯出生於大約公元前502年(或公元前478年)。換言之,路加福音中的撒拉鐵是生活在那位著名的撒拉鐵的3代或4代人以後。他只是以那位著名的撒拉鐵命名,然後又照樣將他自己的兒子以著名的撒拉鐵的著名的兒子所羅巴伯命名。這個著名的名字此後繼續頻繁出現在希伯來聖經中,以帶領猶太人從被擄之地回歸聖地的正面人物出現。因為是不同的人物,因此出現以下情況就並不矛盾:在馬太福音中,那位著名的撒拉鐵的父親是國王耶哥尼雅,但是在路加福音中,撒拉鐵的父親是不知名的尼利,同樣,在馬太福音中,那位著名的所羅巴伯的兒子是亞比玉,而在路加福音中,所羅巴伯的兒子是利撒。

所羅巴伯的兒子

歷代志中提到了所羅巴伯為數眾多的孩子,但是無論是亞比玉還是利撒,都不在名單之列。一些學者認為這個段落顯示了在聖經抄寫中發生了錯誤。照此推論,如果能在別處找到一份倖存的家譜名單,可能提到亞比玉列在原始名單上。有人認為亞比玉可能與歷代志中所列的所羅巴伯的長子米書蘭就是同一個人。或者說他雖然是所羅巴伯的後裔,但並不是他自己的兒子,例如可能是一個孫子,即所羅巴伯某一個兒子所生的兒子。另一種解釋是,亞比玉可能不是所羅巴伯的親生子嗣,而是另外意義上的兒子,例如利未婚的情況。一位並非親生的子嗣也許就避免了對約雅敬的詛咒,這樣亞比玉就能夠列入符合資格繼承重建的大衛王位的名單(這是另一個關於約瑟由於家族血統受詛咒纏身的解決方案)。有人認為利撒可能是所羅巴伯的一個女婿,或者利撒和亞比玉都是他的女婿。還有另一種解釋說,亞比玉可能與路加福音的家譜中的約亞拿的兒子猶大是同一個人, 這就意味著這2份家譜中有幾代人是共同的。有人認為利撒可能是所羅巴伯某一個兒子(出生於波斯時期)的另外一個名字。他們指出「利撒」可能源自於一個波斯語詞彙,意為「王子」,很適合出生在擁有王室血統家庭的人。

婦女

猶大和他瑪馬太福音中的耶穌家譜一共記載了5位婦女 — 他瑪、喇合、路得、拔示巴和馬利亞 — 馬太福音中的耶穌家譜的這些記載非同尋常,因為在那個時代的家譜中根本不會將婦女載入其中;例如,路加福音中的家譜就沒有提到她們。奧爾布賴特和曼恩支持這種理論,提到這些婦女是為了突出婦女在過去曾經扮演的重要角色,意味著家譜中提到的其他婦女 — 馬利亞 — 能夠與她們相匹敵。女權主義學者,例如艾米-吉爾‧勒溫(Amy-Jill Levine)持這種觀點:婦女們在家譜中出現,充當一長列男性家長信息的破壞者。而新約學者雷蒙德‧E‧布朗(Raymond E. Brown)認為,婦女的出現是故意顯示上帝的行動並不總是與當時的道德觀保持一致。(他瑪延續了猶大支派的長子名份;喇合協助了以色列人;路得的孝道)

他瑪原來是猶大的兒媳,曾經先後嫁給猶大的長子珥和次子俄南,在孀居期間,由於公公未能遵守諾言,讓她嫁給第三個兒子,於是他瑪通過欺騙的手法,假扮成妓女,與公公發生了亂倫的性關係。喇合是一名職業妓女,並且其居住地耶利哥城被列為耶和華永遠咒詛之地。路得是一名摩押人女子,而摩押人因起源於父女亂倫而在摩西五經中是受到耶和華咒詛的對象,「十代也不可入耶和華的會」。拔示巴曾經被引誘與大衛進行婚外通姦。在那個時代,上述四位婦女不是受到輕視的對象,就是因不符合社會道德預期而受到譴責的對象。在猶太律法的觀點來看,她們的背景都並不榮耀。同時,那些道德水準較高的婦女卻未見提及,使得耶柔米提出,馬太福音記載這些婦女,是為了舉例說明何等急切地需要進行道德革新,而聖經學者羅伯特‧H‧剛鐸(Robert H. Gundry)將此看做一種嘗試:通過展示過去的偉大領袖人物也是出自於身份可疑的婦女,來將耶穌有損尊嚴的出身進行合理化。

有一些學者注意到了這幾位婦女的外邦人(非猶太人)身份。喇合是一名迦南人,路得是一名摩押人,拔示巴的丈夫是一名赫梯人,而她自己很可能也是赫梯人,至於他瑪,可能也是一名迦南人。首先對此作出評論的金口若望(君士坦丁堡牧首)表示說,家譜中包括這幾位婦女,是一種策略,用以暗示耶穌不僅是猶太人的救主,而且也是外邦人的救主。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