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證道:聖誕之旅——耶穌家譜(一)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主日證道的福音經文是馬太福音1:1-6,「1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後裔子孫原文都作兒子下同)2 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3 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侖。希斯侖生亞蘭。4 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5 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6 耶西生大衛王。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這是耶穌基督的福音。看來今年是一個白色的聖誕節,在這滿天飛雪中,聖誕樹顯得格外溫暖。我說的聖誕樹就是耶穌基督的家譜。從這個主日開始,我們要用三次的時間,來分享馬太福音中耶穌基督的家譜。很多人讀聖經常常越過家譜。2010年的聖誕節我邀請你們,特別是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的弟兄姐妹在此留步。我們要從這裡出發,這是新約的起點。家譜要幫助我們解決基督信仰兩個啟蒙性質的問題。第一、上帝存在;第二,祂與我的關係,或者,祂為你和我而存在,在場。上帝在家譜中,也意味著上帝不僅主宰歷史,而且,主宰歷史的每一個細節,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細節。沒有聖誕,上帝創造天地和我們就沒有關係;而我們也不可能認識上帝的存在。不僅如此,通過這個家譜,我們才能從歷史和現實的兩個角度,認識人是什麼,認識我們自己是誰;並從這樣的認識中,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基督,以及,上帝怎樣與我們同在,基督要為我們成就什麼。與此同時,家譜也粉碎了所有無神論者的謊言和異教的冒名頂替——道成肉身進入我們中間,祂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我這樣講你們多少會以為稀奇,因此,我們要靠著禱告求神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在聖誕這重要的歷史時刻,被神愛得更多,愛主更多;更被神所認識,因此更多認識神;因為神說,祂的話語必像「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以賽亞書55:10)。阿門!

一、馬太福音第一章的家譜

1、馬太福音=罪人福音

今天我們來到了新約的第一卷書的第一章的第一部分。馬太福音是舊約和新約的橋樑或鏈接——藉著耶穌基督的家譜,舊約中的歷史和新約歷史的開端連成一體。在我們進入馬太福音1:1-17節之前,我們對馬太福音要說幾句。首先,這卷福音書的作者叫馬太,他另外一個名字是利未,曾是羅馬帝國的稅吏,一位顯而易見的罪人。稅吏在新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幾乎是罪人的代名詞。不僅如此,藉著稅吏,上帝在基督裡的恩典臨到了猶太人,也臨到了外邦人。如果說基督是神國與世界的切點,稅吏則是猶太社會與羅馬世界的切點。馬太福音中,這兩個切點相遇。我們每個人都在馬太裡面遭遇基督——我們都是罪人,福音是罪人的福音,上帝是拯救罪人的上帝。總而言之,馬太福音,等於說,罪人福音。所有人都是罪人,因此這是所有人的福音。因此在這裡我要澄清一個傳統的觀念,就是所謂「馬太福音只是為猶太人寫的」,我們都熟悉這個人云亦云的「神學理論」。支持這個理論有兩個常見的理由:第一,馬太福音用「天國」取代神的國;因為猶太人不敢提神的名;這完全是一個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假道理。不僅舊約多處都提到神的名字,而且,馬太福音至少四次提到了神的國(馬太福音12:28; 19:24;21:43;21:31)。很奇怪的是,現在很多教會和神學院仍然這麼講,包括一些有名的神學家也不能倖免(如大衛-鮑森等)。第二、馬太福音中舊約引文最多。顯然,這個理由不充分。因為舊約也不僅僅是為猶太人寫的。最簡單的例子,亞伯拉罕之約明明是指向全人類的。不過我們承認,馬太畢竟是猶太人,因此,他的寫作風格和所參考的文獻,一定是以猶太人的典籍為基礎的。比如,馬太福音中以「五」為基本結構,應該是從「摩西五經」啟示來的。首先,馬太福音可以劃分為五大部分,就是由「耶穌五訓」,即,耶穌五次言行交替來完成的。不僅如此,馬太福音1:1-17也可以劃分為五個部分;這裡面省略了五個王,並由五個女人替代。我們感謝神揀選了猶太人,也揀選了馬太這個罪人,把這卷福音書賜給了我們。

2、馬太福音第一章的結構

現在我們來詳細說一說馬太福音第一章的結構和第一章1-17的內部結構。馬太福音第一章可以這樣劃分為互相對應的兩大部分。1-17講耶穌基督屬世的來源,這可以畫成一個橫向的坐標。18-25講耶穌基督屬天的來源,這可以畫成縱向的坐標。縱橫兩個方向形成一個十字,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耶穌是歷史的主宰、起點和目的,也是空間的主宰,從天上到地下,祂是宇宙之主。馬太福音28:18,「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這是以交叉結構的方式呼應家譜,天上——18-25,地下——1-17。不僅如此,馬太福音28:19-20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顯然,太1:1-17講從過去到聖誕,太28:19-20,講從現在到未來——從聖誕到十字架,這是人類歷史的中心。這是四福音書的重點。我們這個聖誕節主要要講論的是第一部分內容,但我們一定要知道,18-25是至關重要的,聖誕故事不可或缺、甚至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馬太福音第一章這兩部分內容。1-17在講每個人都是罪人,講人類每況愈下的悲慘狀況;這是鋪墊耶穌進入世界以及最後釘十字架的理由。而18-25正是1-17的解決和完成。我們當聽見1-17中每個罪人的呼喊、禱告,就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哀嚎了430年,於是神在18-25中來了,要帶領我們出來,這是又一個「正月14日」(出埃及記12:18)。

然後我們來分析1-17的結構。我們可以把這段經文放在交叉結構中:

1-11節大衛王朝及其衰敗是中心。王朝以前的歷史是以這個王國為理想和追求的。王國以後的歷史就是對這個王國的懷念,重建成了主題。但是,我們通過審視這個王朝衰亡的歷史,我們將有更深的歷史教訓——重建這個王朝是沒有意義的,也不可能;神要用新的方式——把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帶領我們進入天國。為此,祂要賜下一個全新的大衛王,就是耶穌基督。此外,從這個結構中,這個「N」型的軌跡中,我們也當看見它同樣是人類靈性的歷史,你我個人的歷史:創造,墮落,救贖。這是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人類的故事。我們今天要講的是第一個階段,就是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從族長時代到王國時代。這是第一個14代,時間跨度整整1000年,從主前2000到主前1000年。

3、家譜的神學及界限

家譜在聖經中很重要,猶太人由於揀選的緣故,尤其重視家譜。不過我們要超越猶太人的種族主義偏執,要從基督裡面尋找家譜更深刻、更廣博的意義。我只談兩個方面。第一、生與死。家譜濃縮了生與死的真理。家譜實際是死人的記錄,但是,也是不斷出生的記錄。所有家譜上的人都是死人。這是「死亡通知書」,是「陣亡者名單」。聖經明說,罪的工價就是死。因此,家譜是說,世人都犯了罪,都虧欠了神的榮耀;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全世界都伏在那惡者的手下,魔鬼和死亡絕對地統治了每一個人。無神論無一例外地在死亡的權柄下面。但是同時,人類不斷繁衍,似乎有一個終點要達到,有一個使命要完全;而那個終點最後能夠克服死亡。我們知道,這個終點就是耶穌。但是,在無神論世界,在中國的文化傳統裡面,「種的延續」本身獲得了宗教地位,中國人象徵性地把永生的盼望等同於子孫的存續,並因此用孝道將之固定下來。然而,這實在是一個勉為其難的幻象——一代又一代罪人出生,然後死亡。正是由於家譜涉有「生死攸關」之意義,在創世記中就有7份家譜,而馬太福音的家譜模仿了其中的敘事結構。創世記的7個家譜:宇宙的家譜2:4ff、亞當5:1ff、挪亞6:9ff、閃11:10ff、他拉11:27ff、以撒25:19ff、雅各37:2ff。這是完全的死亡記錄,這是對得生的完全的盼望。以亞當的族譜為例,「死」是統治者。而與之對應,馬太福音的統治者是「生」。這個翻轉是要把我們帶入聖誕,因為耶穌是生命之主,是勝過死亡的救主。不僅如此,創世記的家譜中,包含著「死亡一天天逼近」這種緊急狀態的信息。如,創世記第十一章繼續說閃的後代,從閃到亞伯拉罕。是「生」,但最後是死亡的統治和亞伯蘭的流亡。同時,年齡「每況愈下」,從閃600歲到亞伯蘭的爺爺拿鶴148歲。最後,亞伯蘭兄弟哈蘭的夭折和亞伯蘭父親的死亡。於是,從創世記11章最後一節開始,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啟程,離開死亡去求生,這就接上了馬太福音耶穌基督的家譜。揀選是「救亡運動」。第二、有與無。家譜中瀰漫的死亡和絕望沒有把我們引向中國哲學的虛無與印度宗教的輪迴以及東方文學的封閉性循環的時間觀念。相反,家譜告訴我們:歷史是實實在在的,並是有意義的,它有一個起點,有一個終點;歷史有目的。因為,歷史是「祂的故事」。耶穌基督就是歷史的主宰、目的和意義。時間之箭從基督出來,又指向祂,反過來說,若沒有基督,人生毫無意義,我們不過是在地上慢慢腐爛的牲畜和等待風化的石塊,出於塵土,歸於塵土。在「兩塵」之間,繁殖的所有哲學和宗教都是裝瘋賣傻、飲鴆止渴,都是自言自語與自欺欺人。

最後,我們對家譜要有一個合乎中道的看法。根據提多書3:9和提摩太前書1:4的勸誡,我們不要對家譜過於沉迷,甚至對其中的奧秘充滿了過多的好奇。我們信息的重點並非家譜本身,而是聖靈藉著這些名字要傳遞怎樣的真理。此外,與此相關,的確,基督的家譜不是「光榮榜」或「名人錄」,只是歷史的屬靈記錄而已。事實上,耶穌基督的家譜中的名字不僅僅顯示上帝對每個生命的珍視,也要帶領我們進入對人自身的絕望(這裡的每個人都是罪人,相當一部分確實罪大惡極),好叫我們從人的盡頭進到神的起頭,就是把我們帶進聖誕,遭遇基督。家譜的真正意義是馬槽與十字架。如果這個家譜真的「星光燦爛」,就不需要道成肉身,也不需要十字架了。願我們把家譜看成是一棵真正的聖誕樹,我們矚目要看的不是聖誕樹上星光點點的禮物,而是聖誕的真正禮物——上帝賜下祂的獨生子,就是耶穌基督。這是全人類的聖誕禮物。

二、導言:亞伯拉罕-大衛-耶穌基督(1)

1、書

這句話沒有定冠詞,也沒有動詞,因此是一個標題。主要名詞:亞伯拉罕、大衛、基督,與17節相呼應。Βίβλος:書,聖經。a written book, a roll, a scroll。新約聖經的第一個字就是「書面記錄」。有異端和無知的人說,上帝給使徒和先知的啟示都不是書面的。這明顯是歪曲。到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耶穌反覆對使徒約翰說,你要把我的話寫成書,傳給教會。馬可福音12:26談到摩西之書,路加福音3:4節談到先知之書,路加福音20:42節談到詩篇之書——舊約的全部內容也都是寫成的書。聖經是上帝的書,是上帝的啟示。這至少包括兩方面的真理。第一、上帝啟示的確實性與簡明性:聖經是經得起檢驗的絕對真理,聖經的基本真理對所有人是明白無誤的。另一方面,上帝啟示具有排他性和完全性。重估加爾文主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書和體系視圖等同和取代這66卷書,這種妄為就是用人的邏輯體系捆綁上帝的超越真理。同時,這個啟示因為是神的啟示一定是完全的,因此我們反對加爾文主義、極端靈恩派、文化基督徒以及摩門教等異端的經外啟示。Βίβλος,首先就是「寫完之書」、「完成之書」,絕對不是未完成的草稿;聖經本身這66卷書,也比任何體系更完全,更符合神的心意——因為她是神的道理的體系。因此,任何對聖經的增刪、編輯、補充、系統化,都當被咒詛。其根本原因乃在不信,就是不相信神有能力在聖經中完全祂的啟示。今天,在這一點上,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加爾文主義,就是反對那種實際上把基督教要義和聖經等同、甚至高於、精於聖經啟示的加爾文主義。任何神學體系都是有局限的,都是對真理的縮小和變形,同時也必然是對人的放大,滋生出一批「口含天憲」的驕傲之子。而任何補充都是對聖經啟示的懷疑與畫蛇添足,滋生出無數假先知、裝神弄鬼之輩和各種異端。前者承擔福音在歐美衰落的責任,因為越是訴諸於人的道理,教會就越是每況愈下。後者是對前者不擇手段的醫治,造成暫時的假復興。讓愛做夢的做夢去吧,你無論得了什麼啟示,都不能成為聖經。若是從神來的,只能是進一步證明聖經並指向基督。若非從神來的,若不悔改,將與你背後的靈一同毀滅。目前,魔鬼興起折中派的老奸巨猾和左右逢源,要把所謂福音派的優點和靈恩派的優點交合起來,這種「合一」,一定是福音派的理性自負和靈恩派的濫情的結合,我們看見了身邊的教會就是這種狀況:這一天彼拉多和希律就成了朋友,基督和他的道被販賣和排擠出去了;這一天希律和希羅底的女兒在宴會上,擺上了施洗約翰的頭顱,教會開始殉道。

2、家譜

γενέσεως,γένεσις,feminine noun,source, origin,used of birth, nativity;of that which follows origin, viz. existence, life。中譯「家譜」。這個字更有「源頭」、「起源」,以及「生命」等含義。聖經是書,但這卷書與所有的書不同,她是關於生命的書,而基督是生命之主,因此就是關於基督的書。在這個問題上,氾濫出更多的異端和偏離,把聖經等同於歷史書、政治書、婚姻指南、環保書、還有算命書以及石頭與匕首。我不想舉例了,因為這樣的例子豐富得令我們窒息。需要說明的是,教會傳講舊約也常常繞開基督,於是舊約就成了名人傳記和我的故事。這是特別需要避免的偏離。另外,兩約的第一個句字基本是一樣的,都在談生命或起源。創世記第一句話是「起初」。馬太福音1:18節重複使用,為講耶穌另外一個起源。而馬太福音28:20,「末了」(συντέλεια)一字與其呼應。神在基督裡呼召我們,且要愛我們到底。這個字也與創世記2:4、5:1(也與馬可福音、約翰福音的第一節意思相近),上溯到起初。這是誰的起源和生命呢?是耶穌基督的。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願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屬格」,這書是關於耶穌基督的,是屬於耶穌基督的書。一方面,這本書以及整本聖經的信息中心是耶穌基督。正因為這樣,把聖經讀成關於任何人、任何種族的書都是誤讀。這是錫安主義的偏離(以猶太人為中心),更是文化基督徒的偏離(以社會改造為中心),也是靈恩派的偏離(以我的生命、感動和成聖為中心)。這也是我為什麼反對生命神學和靈修神學的主要原因——他們把自己和人看的過於當看的,把極小的事當成了極大的事,甚至把假問題當成了真問題。結果就是捆綁和假冒——離開基督的一切生命和成聖都是法利賽主義的借屍還魂。另一方面,這是上帝的書,不能用人的理性去論斷。此外,聖經也是關於「我」的書,但一定是通過基督這個中心,聖經才與我發生關係,上帝才和我發生關係。

3、耶穌基督

最後,讓我們矚目看「耶穌基督」。「耶穌」(Ἰησοῦς,יְהוֹשׁוּעַ)更多強調的是人性,是人名;但這個名字是從神來的(馬太福音1:21,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耶穌這個名字在馬太福音出現了不少於150次。「基督」(Χριστός,מָשִׁיחַ)更多強調的是神性,祂是上帝的兒子,是角色;但這個名號與人有關——人類的救贖主。「耶穌基督」,大約相當於「某某老師」這樣的結構。但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名稱之前沒有定冠詞,因為「基督」是只屬於耶穌的,只有耶穌是基督,而任何其他「基督」都是假基督。這是完全排他性的稱謂。「耶穌」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上帝以人的形式進入人間來拯救人;「基督」則說明上帝拯救人使用的方法,就是讓祂的兒子成為「受膏者」,成為前所未有的先知、祭司和君王。祂將真理賜給我們(先知),為我們贖罪代死(祭司),勝過罪和死亡、勝過世界和魔鬼,直到永遠(萬王之王)。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這樣說,1-17講耶穌是「人子」,講「耶穌」。18-25講基督,講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耶穌是人與神之間的切點。這是基督教與所有宗教的區別,將我們的信仰與各種迷信與無神論分別出來。但是,「耶穌基督」這個名稱必然引起整個世界的抗議:你是誰?我們為什麼需要你來拯救?我們為什麼需要你以基督的方式來拯救?感謝神,耶穌基督的家譜就是對這兩個問題最經典的回答。

4、大衛與亞伯拉罕

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耶穌是誰(1:1);然後的回答為什麼要基督(1:2-17)。馬太在1-17要特別強調的是耶穌基督人性方面的來源:耶穌基督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這裡的「後裔」和「子孫」在原文中都是υἱός。耶穌是人之子。基督,兒子,這些概念在詩篇第2篇裡都有充分的預言。現在的問題是,耶穌是怎樣來到人間的呢?是通過亞伯拉罕和大衛的譜系:υἱοῦ Δαυὶδ υἱοῦἈβραάμ;the son of David, the son of Abraham。從這裡我們至少需要明白兩方面的真理。第一、整本舊約的歷史都是指向耶穌基督的。第二、大衛和亞伯拉罕是舊約兩座巔峰,大衛是王,亞伯拉罕是先知,也是祭司。耶穌有著雙重的身份,只是地位更高。耶穌基督和大衛-亞伯拉罕之間有一個交叉結構。首先是大衛,對應基督。Δαβίδ,דָּוִד,beloved,υἱοῦ Δαυὶδ就是「愛子」,基督是神的愛子,是神所愛的(馬太福音3:17;17:5;約翰福音3:35;以弗所書1:6;歌羅西書1:13;1:14;1:15)。然後是亞伯拉罕,對應耶穌。我們說過,耶穌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而אַבְרָהָם的意思則是father of a multitude,神要在基督裡拯救萬人,因為祂是愛我們的父。不僅如此,上帝因為愛祂的兒子而愛了我們,我們在基督裡稱上帝為天父。因此,「基督-愛子」是中心,罪人因「基督-愛子」的緣故得蒙天父的赦免和拯救。此外,按保羅在加拉太書裡的教導,我們因信耶穌基督,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以這也是我們的家譜。第1節的亞伯拉罕引領了第2節的經文。看來稅吏是文章編輯的高手,聖靈大大地使用了馬太這種恩賜。第2節講了四代人,基本貫穿了整本創世記。所以這節經文代表以色列的族長時代。

5、上帝的約

上帝對歷史的主宰主要表現在祂是守約的神。事實上,馬太福音之所以上溯到亞伯拉罕,乃是因為馬太強調上帝的揀選和膏立。亞伯拉罕是上帝從人群中分別出來的,為從這一族當中,興起耶穌。聖經既然是神的作品,首先服從真理的需要,而不是某一族群的閱讀偏好。或者,後面只是次一級的目的。亞伯拉罕和大衛代表兩個約,馬太福音強調的,上帝是信實的,基督是這個約的完全實現。而亞伯拉罕被稱為萬國的父,因此,這本福音書首先絕非僅僅針對猶太人的。關於大衛之約,可參見撒母耳記下7:12-16。上帝藉著先知拿單對大衛說:「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原文作你)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另外參考詩篇72;89;132;啟示錄5:5)。而亞伯拉罕之約首先出現在創世記12: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更充分的應許在創世記22:18,「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因此,大衛和亞伯拉罕「那位後裔」(加拉太書3:16)一直是人類的盼望,是給全人類的恩典之約,且是永遠的約。大衛的寶座在時間裡是永遠,亞伯拉罕的福分在空間裡是普世的。所以大衛和亞伯拉罕之約也構成一個十字架結構——基督充滿宇宙。馬太在這裡宣佈:人類的盼望在聖誕這一天要應驗了。正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們今天來到這裡,慶祝我們蒙福的節日。這是大好的消息,是關乎萬民的,是你和我的福音,直到永永遠遠。

三、迦勒底-迦南-埃及(2-3)

1、亞伯拉罕

行文緊接著上文的亞伯拉罕。2-6告訴我們,歷史怎樣從亞伯拉罕回到1節中的大衛。對基督徒來說,亞伯拉罕不僅是猶太人的祖先,更是選民歷史的開端,是因信稱義的「父」——所以保羅說,「正如,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所以你們要知道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可見那以信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受原文作成)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加拉太書3:6-7、9、13、14、29)。與這種「起源」意義相關的動詞就是「生」:ἐγέννησεν,γεννάω:這個字與「家譜」(γένεσις)源於一個字根:γίνομαι:to become, i.e. to come into existence, begin to be, receive being。總的來說,這個動詞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成為誰的父親。第二、作母親生養兒女。第三、引起另外的事情發生。此外,我們也看見,正如亞當夏娃是創造的中心,人仍然是上帝救贖歷史的中心。不僅如此,亞伯拉罕「領銜主演」的這段家譜,確實是以信心為中心的家譜;正是靠著信,以色列人從一家成長為一國,是信心帶領了以色列人「從勝利走向勝利」(注意希伯來書11章中的「信心偉人」與這一段家譜的對應關係)。

2、以撒

亞伯拉罕的死是創世記中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是對選民信心一個極大的挑戰。我這樣說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亞伯拉罕生前根本沒有得到上帝給他的祝福。答案在兩個方面。第一、希伯來書11:8-10,13-20,「8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9 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10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13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4 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15 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16 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17 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18 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19 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20 以撒因著信,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第二、約翰福音8:56,「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在以撒裡面,亞伯拉罕關於復活的盼望,關於天家的道路,繼續下來。Isaac = 「to laugh」,the son of Abraham and Sarah。關於以撒,我們至少需要記得兩件事。首先,以撒代表福音,好消息——那是無中生有的創造。創世記21:5-7,「他兒子以撒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年一百歲。撒拉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然而,第二,這好消息與救贖有關——亞伯拉罕獻以撒乃是十字架獻祭的預表。創世記22:2-3,「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摩利亞之行,更是以撒的信心見證。

3、雅各

以撒給我們的印象算是一個老好人,雖然有些嘴饞又懼內。但是,當雅各出場的時候,關於信心的真理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個卑鄙小人能否得救。上帝在雅各身上的功課實在深刻。也許,很多人誤以為,亞伯拉罕和以撒蒙召乃是因為他們「人不錯」,因為他們配得救恩;但是,上帝在雅各裡將雅各的自以為是和人的自以為義都否定掉了。一方面,這是對人間所有道德哲學的假冒的否定,另一方面,這告訴我們,「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8-10)。現在讓我們認識一下雅各。Jacob = 「heel-catcher or supplanter」;1) was the second son of Isaac;2) the father of Joseph, the husband of Mary。抓住腳跟者,排擠者,取代者。抓住一切的雅各代表了人犯罪之後那種恐懼狀態,這是垂死掙扎,不放過一棵救命稻草,為了自己一定「你死我活」的人。雅各首先要緊緊抓住他的哥哥的腳後跟。這是一場殊死搏鬥。感謝神,上帝「用力」把雅各的「臭手」給掰開了,把雅各從自己的家中分別出來。從此,雅各開始緊緊抓住上帝,從與神的使者摔跤開始,展現了雅各不依不饒、不給糖就搗亂的性情。但是,由於雅各緊緊抓住上帝不放,他的生命就開始改變了。這個緊緊抓住自己的哥哥的雅各,後來竟成了他人的祝福,從以色列的12位族長,到埃及法老。不過雅各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剛剛放下以掃的腳後跟,就開始抓住舅舅拉班的女兒和財產;另一方面的功課,則是先後遭遇了母子分離和父子分離的悲劇。總而言之,在族長中,雅各給我們的印象極為深刻。上帝要在基督裡拯救罪人,雅各實在是罪人的代表。雅各就是以色列,就是我們每一個蒙恩的基督徒。也許再沒有一個人像雅各這樣令人討厭,儘管我們每個人都是雅各。不要嫉妒雅各的蒙福,要感謝上帝拯救了你我這樣的雅各。各位,誰不是雅各呢?但誰是神呢?「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可福音2:17)。雅各夢見了天梯,如同遠遠看見了十字架上的復活。

4、猶大和他的弟兄

但是,神對罪人的救贖怎樣開始呢,乃是道成肉身。耶穌是從猶大支派出來的,這一點正如雅各臨終前對猶大的祝福。創世記49:8-12,「猶大阿,你弟兄們必讚美你。你手必掐住仇敵的頸項。你父親的兒子們必向你下拜。猶大是個小獅子。我兒阿,你抓了食便上去。你屈下身去,臥如公獅,蹲如母獅,誰敢惹你。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猶大把小驢拴在葡萄樹上,把驢駒拴在美好的葡萄樹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12 他的眼睛必因酒紅潤。他的牙齒必因奶白亮」。Judah or Judas = 「he shall be praised」。我們注意,其他11個弟兄被省略,因為耶穌是從猶大支派出來的。不僅如此,連約瑟也被省略了。猶大是雅各的第四個兒子,他被選中絕非因為他「優秀」。長子西緬等被棄,一方面因為自己的罪,另一方面,人得救出於恩典,不是出於資格或身份。此外,猶大和雅各代表人間的兩種壞人,雅各唯利是圖,猶大好色成性。當然,你也可能比他們更「優秀」,就是財色兼收。這是上帝要拯救的罪人。而上帝拯救罪人的方式乃是降卑為人,與罪犯等同(腓立比書2:5-11)。

5、他瑪、法勒斯和謝拉

然而人怎樣得救呢?人因信得救。「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這是上帝對罪人信心的呼召。傳講耶穌家譜的人都會講到耶穌家譜中四個「壞女人」或五位女性。這是普遍的誤讀之一。真理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恩典,另一方面是信心。有人說五位女性入圍耶穌家譜表明在基督裡破除了性別、種族和地位的壁壘。這不完全有道理,因為這些故事都取自於舊約;而舊約基本上對這四位女性持正面的評述。事實上,這五位女性都是信心英雄,他們是因信而被歸入基督的家譜之中的。這首先自然是神的恩典,女人也進家譜。女人也是罪人,與曹雪芹不同。女人也是人,與孔子不同。四個壞女人「入圍」,罪多的地方,彰顯上帝的恩典也多。因為她們入圍,我們也可以靠同樣的恩典進入神的國度。感謝上帝揀選的不是偉光正和正人君子流。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信心的榜樣。這是我特別要強調的。第一個「壞女人」他瑪。詳細閱讀創世記38章我們應該記住這句話:「猶大承認說,她比我更有義,因為我沒有將她給我的兒子示拉。從此猶大不再與她同寢了」(創世記38:26)。這五位女性都仰望「女人的後裔」。 新約明言第二個「壞女人」、「妓女+賣國賊」的喇合是信心英雄(約書亞記2;6;希伯來書11:31、雅各書2:25)。路得的故事最為清晰(路得記、申命記23:3)。第四個「壞女人」是「烏利亞的妻子」。12節沒有提這個女人的名字,應該不是「羞於啟齒」,而是在講大衛對這位義人的虧欠。烏利亞是對以色列王國和大衛忠心耿耿的戰士;大衛的卑鄙與烏利亞的忠義形成鮮明的對比。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的故事記載在撒母耳記下11-12,不過我個人願意相信箴言書31章所說的賢德的婦人應以她為原型。拔示巴在整個事件中很被動,也為丈夫之死哀哭。所羅門的成長與拔示巴的教養有關(王上1:11-31);而且我也相信拔示巴的悔改與重生(歷代志上3:5、啟示錄2:17;3:12)。這些女人相信不可能的事,最不可能的信心是馬利亞接受了「童女懷孕」的應許——馬利亞代表信心的巔峰。這五位女性同樣期待著「女人的後裔」。她們不是比我們更壞的人,她們是比我們更有信心的門徒。藉著這五位女性,我們看見上帝怎樣藉著人類的信心掌握和創造人類的歷史。不是國王,不是權力,不是人民,而是信心,才是人類歷史和個人歷史真正的動力。另外,雙胞胎是他瑪信心結出的果子。法勒斯:Pharez = 「a breach」;路得記4:12,「願耶和華從這少年女子賜你後裔,使你的家像他瑪,從猶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謝拉:Zara = 「a rising (as the sun)」(約書亞記22:20)。天路藉著法勒斯繼續向前延伸。

6、希斯侖

不過以色列人信心之旅或王國之路不是直線上升的。猶大一家的敗壞,特別是以色列眾子對約瑟的迫害,開始重演該隱殺害亞伯的罪。一場悲劇已經初現端倪,就是以色列人開始淪陷埃及。這場為人奴婢的歷史不是突然降臨的,也許在希斯侖身上,信仰已經開始混亂。我們對法勒斯的兒子希斯侖知之甚少。Esrom or Hezron or Hesron = 「enclosed」。馬太顯然繼承了路得記4:18-19的說法:「法勒斯的後代,記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侖。希斯侖生蘭,蘭生亞米拿達」。希斯侖這個名字另外出現在歷代志上2:9,「希斯侖所生的兒子是耶拉篾,蘭,基路拜」(另參歷代志上4:1)。這是歷代志上2:18-25的記載,「希斯侖的兒子迦勒娶阿蘇巴和耶略為妻,阿蘇巴的兒子是耶設,朔吧,押墩。阿蘇巴死了,迦勒又娶以法他,生了戶珥。戶珥生烏利。烏利生比撒列。希斯侖正六十歲娶了基列父親瑪吉的女兒,與她同房。瑪吉的女兒生了西割。西割生睚珥。睚珥在基列地有二十三個城邑。後來基述人和亞蘭人奪了睚珥的城邑,並基納和其鄉村,共六十個。這都是基列父親瑪吉之子的。希斯侖在迦勒以法他死後,他的妻亞比雅給他生了亞施戶。亞施戶是提哥亞的父親。希斯侖的長子耶拉篾生長子蘭,又生布拿,阿連,阿鮮,亞希雅」。從這裡我們似乎可以推測兩點。第一,希斯侖的時候,以色列人似乎仍在迦南地,而且已經愛上的迦南。第二、希斯侖的宗教信仰開始混亂,開始融入當地的「主流文明」。似乎這可以解釋那時候的饑荒。也許從這個時候起,以色列人開始流亡埃及(民數記26:21)。因為上帝要選民在地上做寄居的,教導我們不要貪愛世界。也許就在以色列人決志要在「沙家濱」住下來的時候,上帝用一場饑荒將以色列人從應許之地暫時驅逐出去,為造就一個更成熟的子民。神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在安逸中墮落,要自己的兒子在試煉中重生。信心不是憑空長起來的,要經歷430年的奴隸時代和40年的曠野。

7、亞蘭(蘭)

希斯侖的兒子亞蘭有兩種寫法,Aram or Ram = 「high」。路得記4:19,「希斯侖生蘭,蘭生亞米拿達」。歷代志上2:9-10再次提到他,「希斯侖所生的兒子是耶拉篾,蘭,基路拜。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作猶大人的首領」。不過希斯侖有一個孫子也叫蘭,歷代志上2:25,「希斯侖的長子耶拉篾生長子蘭,又生布拿,阿連,阿鮮,亞希雅」。我們無法判斷這裡的蘭是哪一個。另外,約伯記32:2說,「那時有布西人,蘭族巴拉迦的兒子,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為義,不以神為義」。除此之外,我們對蘭一無所知。也許這時候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及,或者,在迦南通往埃及的路中。這是第一個400年的靜默期。這個時期與兩約之間的400年靜默期形成對比。上帝沉默,如同遠望約拿逃往大海。

四、埃及-曠野-迦南(4-6)

1、亞米拿達

歷史到了亞米拿達的時候,應該是到了摩西和亞倫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了。神藉著律法教導以色列人重新認識祂。這是一個救贖時代的開端。Amminadab = 「one of the prince』s people」,這個名字使我們想起耶和華的話:「你要對法老說,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出埃及記4:22)。當然,這個名字也包含另外一種暗示,作埃及人奴僕的以色列人,也可能「認賊作父」,把自己等同於,或者追求成為埃及王的子民。他們在那裡為埃及的「綠卡」或蘭塞的暫住證而不擇手段地自我剝削,直到上帝呼喊他們出來;將他們歸入自己的名下。而根據出埃及記6:23的記載,「亞倫娶了亞米拿達的女兒,拿順的妹妹,以利沙巴為妻,她給他生了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換句話說,亞米拿達是大祭司亞倫,就是摩西的哥哥的岳父。亞米拿達生活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前夕甚至「曠野時代」。令我們多少有些震撼的是,摩西像約瑟一樣,並沒有出現在耶穌的家譜上。

2、拿順

拿順是亞米拿達的兒子,是亞倫的「大舅哥」。Nahshon = 「enchanter」;迷人的人; 施魔法的人。歷代志上2:10,「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作猶大人的首領」。拿順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進軍中大大有名。民數記2:3,「在東邊,向日出之地,照著軍隊安營的是猶大營的纛。有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作猶大人的首領」;民數記7:12,「頭一日獻供物的是猶大支派的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民數記7:17,「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亞米拿達兒子拿順的供物」。民數記10:14,「按著軍隊首先往前行的是猶大營的纛。統領軍隊的是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以色列人開始從埃及上來,向應許之地挺進。這是一個從奴隸到將軍的故事,英姿颯爽,朝氣蓬勃。但我們要記得,這種得勝的姿態根基於出埃及以及過紅海的神跡。這是逾越節之後的以色列人,這是紅海之後的以色列人。

3、撒門

但是,埃及文化或奴隸思維不是一天就能消除的。奴隸的特點之一就是抱怨。遇到任何難處首先的反應就是歸罪給別人;因為奴隸習慣於「主體地位的失喪」。於是以色列人在曠野上演了不斷抱怨上帝及其僕人的歷史,並給我們看見,以色列人蒙召絕對不是因為他們的義,他們本是硬著頸項的百姓。於是,神的管教又臨到了,接下來以色列人因為犯罪在曠野漂流了40年。拿順的兒子撒門可以視為這40年結束之後的代表。因為整整一代舊人都死了,「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希伯來書12:14)。曠野裡一片死寂,但曠野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撒門同樣應該代表悔改重生的人,這一點從他娶了妓女喇合的行動上可以看出來。我們彷彿看見從曠野歸來的基督,祂開始建造自己的教會。上帝更新了一個生命,用這新生命去祝福另外的罪人。Salmon = 「raiment: a garment」,衣物,外衣。撒門是喇合的遮蔽物,正如基督的血遮蓋了我們的罪。我從這裡的感動是,只有經過曠野的人,才能理解撒門的新婚。這是一場偉大的愛情。亞米拿達、拿順、撒門代表三個階段:在埃及、出埃及、進迦南。而離開迦南的時候是因為猶大家庭的敗壞,返回迦南,上帝以兩場婚禮加倍地祝福以色列人,一是撒門與喇合的結合,一是波阿斯與路得的婚姻。

4、波阿斯

撒門和喇合婚姻的結晶是波阿斯。這時候,以色列人已經基本勝利佔領了迦南。當然,很多人懷疑這個過程中有一段時間被略過了。但也存在著相反的可能性。這不是重點。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波阿斯和路得及他們的子孫生活在士師時代到王國時代的過度階段。撒門和喇合的婚姻「向西」覆蓋了整個迦南地;波阿斯和路得的愛情「向東」覆蓋了整個外邦人。神就是愛,這愛在路得記中感人至深。波阿斯代表了返回迦南之地以色列人靈性上的美好。Boaz = 「in him is strength」:在他裡面有力量。波阿斯和路得的愛情充滿了溫暖,我在一篇講章中將這個故事比喻成中午的陽光。波阿斯結束了士師記裡面的暴戾、怪誕、混亂與黑暗,在他和路得的家裡,在伯利恆,上帝預備著一個全新的時代——王國時代與聖殿時代。另外,波阿斯也是聖殿一根柱子的名字。所羅門建聖殿時「他將兩根柱子立在殿廊前頭,右邊立一根,起名叫雅斤。左邊立一根,起名叫波阿斯」(列王記上7:21;歷代志下3:17)。這兩者之間確實有神學上的聯繫。

5、俄備得

波阿斯和路得相愛的結果就是俄備得。Obed = 「serving」。俄備得是大衛王的爺爺,是一位混血兒。大衛王有外邦人的血統。俄備得出生的時候,路得記4:13-17描述了一個「小聖誕」的歡樂氣氛:「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她同房。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婦人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你的老,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作他的養母。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以色列的王國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了。但我們需要超越這樣的歷史觀念,去看見「女人的後裔」才是上帝真正的計劃。不僅如此,如果說喇合和路得代表外邦女子的蒙福,拿俄米則代表以色列女子的蒙福。神愛世人。

6、耶西

耶西自然是伯利恆人。熟悉舊約的人應該記得反覆出現的這個句子:「耶西的兒子」。這是指著大衛說的。Jesse = 「wealthy」。撒母耳記上17:12-13,「大衛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耶西的兒子。耶西有八個兒子。當掃羅的時候,耶西已經老邁。耶西的三個大兒子跟隨掃羅出征。這出征的三個兒子,長子名叫以利押,次子名叫亞比拿達,三子名叫沙瑪」。雖然曙光在前,但這仍然是一個戰爭年代。上帝將信心大大賜給這個世代,大衛和基督成為先知的雙重預言。以賽亞書11:10,「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以賽亞書11:1,「從耶西的本(原文作」墩」)必發一條,從他生的枝子必結果實」。在耶西的時代,以色列人與迦南殘留的外邦人發生了沒完沒了的戰爭,巴勒斯坦地區成了火藥桶。在大衛登上歷史舞台之前,以色列人錯誤地選擇了掃羅作王。這是重生之前的殘酷衝突與迷惘。沒有道理的敵人在增多,沒有道理的道理的攔阻在增多,試探也接踵而至。在這樣的時候,先知撒母耳所傳的「道」就成為我們穿越爭戰和掃羅,通往大衛寶座唯一的依靠。

7、大衛

以色列的王國時代終於到來了,以色列歷史發展到一個新的巔峰,這就是大衛王朝。這裡有一個「王」字。βασιλεύς:leader of the people, prince, commander, lord of the land, king。以色列歷史第一階段的結局或目的是大衛王。關於大衛,我們有很多話可以說:大衛和歌利亞、大衛和掃羅、大衛和約拿單、大衛和拔示巴、大衛與示每、大衛與聖城、大衛的罪、大衛詩篇、……世俗歷史學家也分享了我們的信息。大衛是以色列國第二代國王。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統一的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在位40年,與曠野40年遙相呼應。不過我今天要特別強調的是,從聖經對「民族偉人」犯罪的記錄看聖經是上帝的書。這一點,我們越是認識聖經,越是相信只有這本書是獨一無二的,是來自於神的。大衛的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他與拔示巴的姦淫罪,以及更嚴重的數點民數。大衛所犯的罪,我都不同程度地犯過,大衛沒有犯過的罪,我也犯過。保羅說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就是這個意思了。這兩天我聽見一個聲音:「有一些虧欠,我一生已經無法補償」。這句話讓我熱淚盈眶。今天,我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在心裡默念這句話。回想每個人應該想到的那些事。舊約裡有兩篇想到這些事就悲痛欲絕、日夜流淚的詩篇。第一篇是耶利米哀歌,這是在講一個民族對上帝的虧欠。第二篇就是大衛的悔罪詩——詩篇第51篇,這是講一個人對人對神的虧欠。我們怎樣看大衛的悔詩呢?一方面,不要我們總記得別人對我們的虧欠,另一方面,讓我們記得,我們對別人的虧欠,很多時候,已經無法追補。但是,感謝神是看人內心的神,憂傷痛悔的心,祂必不輕看——神的饒恕和重生我們,在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有一些虧欠,我一生已經無法補償」,因此,我們需要基督代贖或追補,因此,基督必須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復活,以便把重生賜給我,釋放我們得以自由。因為我無法補償我的虧欠,只有靠基督去補償。不僅如此,第三方面,我們當相信耶穌也為那些虧欠我們的人做了補償,這補償之一就是將救恩臨到我們。我們當像被高舉的約瑟一樣回頭去面對那些殘酷的傷害:他們的意思是害我,但神的意思是好的,以便成就今日的光景。「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我們從這句話裡看見上帝的公義(上帝紀念並管教大衛),上帝的心裡憂傷(如大洪水前的心境),和上帝的憐憫與救贖——他們被赦免,並藉著所羅門的出生,最後引向彌賽亞的降生,為大衛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詩篇51:19)。阿門!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慕道朋友,最後,讓我們從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當下意識形態背景之下,重新看耶穌基督的家譜。基督家譜中關於大衛等先祖犯罪的記載,與中國文化中祖先崇拜的迷信傳統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個族譜的人都是罪人,而「祖宗也是罪人」,這一點對中國人有特別重要的啟蒙意義。我們看聖經怎麼說吧。利未記26:40,「他們要承認自己的罪和他們祖宗的罪,就是干犯我的那罪,並且承認自己行事與我反對」;詩篇78:8,「不要像他們的祖宗,是頑梗悖逆居心不正之輩,向著神心不誠實」;詩篇78:57,「反倒退後,行詭詐,像他們的祖宗一樣。他們改變,如同翻背的弓」;詩篇95:9,「那時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詩篇106:6-7,「我們與我們的祖宗一同犯罪。我們作了孽,行了惡。我們的祖宗在埃及不明白你的奇事,不記念你豐盛的慈愛,反倒在紅海行了悖逆」;馬太福音23:32,「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路加福音6:26,「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路加福音11:47-48,「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那先知正是你們的祖宗所殺的。可見你們祖宗所作的事,你們又證明又喜歡。因為他們殺了先知,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約翰福音6:49,「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使徒行傳7:39,「我們的祖宗不肯聽從,反棄絕他,心裡歸向埃及」;使徒行傳7:51-52,「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那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他們也把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殺了」;希伯來書3:9,「在那裡,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彼得前書1:18,「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這是神說的。阿門!

任不寐,2010年12月12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