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神,這次蒙特利爾-多倫多的以瑪忤斯之旅已經順利結束了,一路恩典和祝福,更使我們深刻地經歷了神的同在。首先在這裡感謝多倫多眾教會弟兄姐妹的同工、接待和「如膠似漆」的參與,也求神使用這次見證,成為那大城的呼告和真正需要的福音。也在這裡謝謝各地弟兄姐妹的代禱,願神紀念你們的愛心,使之成為普世教會的財產。這次在多倫多的系列布道活動不僅將以瑪忤斯的信息傳講出去了,而且為向那大城「南北縱深」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並使我看見了自己所面對的真正使命是什麼。這次所謂「震撼之旅」,首先被「震撼」的是我自己——我將在下一篇博文中分享我的「震撼」。在感恩之餘,求神保守我後面的道路,讓我所能不顧性命的,都在神的旨意之中,從過去,一直到永遠。不過這裡轉發的講章並不是多倫多的講章,而是在蒙特利爾宣講的。在多倫多,整個「以瑪忤斯之旅」被分成了五個部分,內容更豐富一些。目前我的同工正在製作光碟,希望不久以後能在我們教會的網站上與各位見面。這個主日我也會在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對「以瑪忤斯之旅」這個系列做總結性的宣講,題目是「歷史中的教會:批判與改革」。其中大部分內容是多倫多的第五次講道,不過我會根據這些日子的所見所受,更清楚地闡明我們的「宗教改革宣言」。另外,關於這次多倫多之行的主要日程,可參考附件。願神祝福你們。(任不寐2011年6月1日凌晨)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首先我們一起來讀今天的證道經文,今天,我們今天將進入「以瑪忤斯之旅」的第二段行程,就是進入那個「五環結構」中的四環、三環和二環。讓我們先把相應的經文提出來。第四環:「14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32 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第三環:「15 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31b……忽然耶穌不見了。」第二環,「16 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31a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感謝神的話語。我相信,各位現在能夠更清楚地知道什麼是交叉結構了;而我們為什麼要按這樣的邏輯結構分解這段經文。上一次主日證道,我們看見出走的浪子回歸,我們到了「五環」路上。今天,我們將看見這回來的浪子在歸途中所經歷的方方面面。而他們所經歷的都是我們所經歷的,也是我個人一直在經歷的。我們要用這三部分經文,來討論我們經歷神的同在的三個方面。四環的主題是,個人的悲劇性經驗及其反省,然後信道從聽道來。這是歸來的第一堂屬靈功課。三環的主題是,歸主後你將經歷「以馬內利」的兩種方式,一方面是與基督蜜月一樣的親近;另一方面,過一段時間,在很多難處中,你發現你找不到耶穌了,神彷彿離你而去;而你的信心開始衰退或者在衰退後更加旺盛。這基督徒生命的第二段屬靈功課。二環的主題是,我們到底怎樣確保與神同在並持定新的生命,答案是,看基督與否,是否按真理看基督,將我們的新生命從舊人中分別出來——基督的成長過程,就是越少看人越多看基督的過程。那麼也許到底在哪裡呢?下一次主日證道,就是到了「一環」,我們將知道,基督確保與我們同行的兩個施恩之具(我曾翻譯為「恩乘」)——我們之所以可以矚目看基督,乃是因為基督供應了具體的「物質手段」讓我們常常看見祂。感謝神,我上一周像以往一樣,又一次經歷了我今天要為你們見證的這段聖經和這位神。這不僅使我的裡面突然凝滯的江河再度洶湧而出,而且,我所能與你們分享的,都是我用生命去深刻經歷的。唯願我的主基督親自與我們說話,使我們今天的團契有以瑪忤斯的樣式和福分,阿門!
14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32 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這是人類遭遇基督之前存在的基本方式。一方面,生命是一種個人經歷;ὡμίλουν,ὁμιλέω,13節的動詞「行路」是分詞,用來修飾這個主要動詞,來修飾他們在路上奔走的同時,繼續在討論。而且,這個動詞用的是imperfect式,用來說明這個討論一直不斷地再進行。另一方面,人是群體的存在,彼此談論各自的經歷和思想,就形成所謂的文化。這個對話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的,ἀλλήλους,one another, reciprocally, mutually。這是人的研討會,是柏拉圖和孔子的學園。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經驗和領受,因此形成不同的文明。上學學習,就是去傾聽「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他們」並不比我高明多少,他們彼此談論的成果,能夠給我什麼真正的教益呢?真因為如此,隨著你知識和經驗的增長,浸淫於文化思想界和世界名著的過程,一定是一個從興奮、驕傲、失望到絕望的過程。我在很長的時間裡,特別是離開大學之後,發瘋一樣將中國三聯書店和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名著都收閱歸己,然後去讀國學大師的著作以及二十四史,我高山仰止地傾聽「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後來覺得自己也算他們中的一員,有資格和他們一起彼此談論所遇見的事,同時盼望有一群人將來能對我的談論或專著也「高山仰止」(這確是有人對《災變論》的恭維)。我曾經那樣著迷希臘思想和現代自由主義,但是,大約15年之後,我開始知道蘇格拉底的絕望了,他看見的只是「無知」。就在蘇格拉底自殺不久,耶穌的使徒到了那裡。就在我要自殺的時候,福音臨到了我。使徒行傳17:16-31告訴我們,保羅怎樣站在雅典的亞略巴古當中,保羅說:「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人間有三種知識,哲學、儒學和玄學(禪、佛、禪)一方面是福音的攔阻;但另一方面,也是福音的預備——他們追求道路(玄)、真理(哲學)和生命(儒學),只是不何為。我們當向保羅一樣站在「孔子學院」、柏拉圖學院和菩提樹下:「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
不過,基督的兩位門徒所談論的事件有特殊性。兩位門徒彼此所談論的是什麼事呢?就是他們怎樣遇到了耶穌和祂釘十字架。這是一場災難或悲劇。悲劇使人開始反省生命、自我和世界,並轉去追問神。正因為這樣,幾乎所有的基慕道友,都是在一場十字架事件中進入教會的。換句話說,上帝會使用苦難找到我們。這個苦難未必就是血淋淋或撕心裂肺的,也可能是難以忍受的無聊和厭倦。但是,雖然人開始思想存在的困境,卻無法明白其中的神學意義,或者說,無法理解上帝在其中的旨意。就像起初人類都從伊甸園中出來,或者都從巴別塔下面分開之後,不同民族仍然在討論上帝一樣;但是,人類已經不能認識神了。在這個意義上,我說中國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的老照片。因為這是中國人在先秦時代「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到了「今文」時代,情況仍然如此。中國思想歷史之子學、經學、玄學、禪學、理學、心學、樸學,都是在彼此談論神,卻從未望其項背。因為人類對話有兩種局限。第一、主體的局限。由於沒有第三者即神的介入,這個討論總的來說沒有什麼真理的價值,因為雙方都是有局限性的人。最有代表性的的研討會就是「夫妻吵架」,絕對沒有結果。所謂各種討論會又如何呢?我們有知識,但我們並不明白自己所「知道」的是什麼意思。由於無神論,人常常自以為神,文人相輕,因為只有我是神。第二、內容的局限。他們討論的內容是什麼呢?περὶ πάντων τῶν συμβεβηκότων τούτων,這是一個表面上無所不談的討論,of all these things which had happened。我們所討論和看見的事件,我們和別人分享我們的不幸,但祥林嫂所傾倒的一切,不過都是歷史的表象,她只是羅列他們,把他們放在那裡,卻不知所云。這個傾倒的過程不僅敗壞聽到的人,也反過來敗壞自己——由於更加自憐而可能起來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限的犯罪報復之中。人開始反省,卻沒有能力藉著自己的經驗和理性看見神的旨意。以中國文化為例,我們看中國思想史的兩個特點。第一、其精神特質是憂患,而憂患的根源在於移民(鄉愁)和災民(理性),在於我們離開神,在於我們在責罰中硬著頸項。但我們只有靠聖經才能真正知道我們所經歷的這一切到底意味著什麼。第二是造假。人與人彼此談論將會不知不覺地、或者有意地重新編輯材料,時間的錯落、表情的裝飾、事件的變形等等,於是他們彼此談論的一切人和神,都是假神與假人;或者說,由於不認識神,也不認識人。「人為」為「偽」。中國文本裡的所有的神都是偶像,而所未有的人物都是「假人」。這種習慣使我們假冒為善到自體中毒的程度,以至於無法接受聖經啟示的神和真實的人了。
這就是道成肉身的背景。於是基督來了,找到了我們。就在門徒議論紛紛,越發困擾的時候,耶穌出現了,給他們解釋所經歷的事。基督的解釋是以聖經為基礎的。正是這樣的教導,讓門徒心裡火熱,靈魂甦醒。請大家注意的是,我們被神尋見有四個特徵;或者說,根據這四個方面,我們能確信我們被基督找到了。第一、「他們彼此說……他」。一個新的話語時代到來了,我們談論的中心再不是人的事,更不是蜚短流長,人怎麼樣等等極小的事,而是談論「他」。我們怎樣看一個生命是否成熟,一個教會是否是基督的教會呢?就是更少議論人,更多談論基督。第二、「他和我們說話」。耶穌和我們「說話」(ἐλάλει)和「講解」(διήνοιγεν)聖經,兩個動詞用的都是imperfect,主的教導是連續不斷的。這與「不要停止聚會」的真理是一致的。他者進入,參與到我們的對話之中。我們所信仰的神是說話的神,而且是對我們說話的神(兩個「ἡμῖν」)。我們再一次強調,主日證道你感覺傳道人在說你,感謝主,這是對的。中國文化的可憐之處是,一直是人和人彼此談論,一直沒有「他和我們說話」。而是「我們和他說話」——冗長的禱告和誇誇其談的個人見證;或者,最普遍的情形是:「我們彼此說話」。我們不斷地說,仁義禮智信,好像我們懂得什麼是仁義禮智信,而且能夠仁義禮智信一樣。我們從未把發言的機會留給神,儘管「耶穌同學一直在那舉手」。這個傳統影響到今天中國的教會,那是人聲鼎沸、見證如雲的主日崇拜,人在那裡喋喋不休,卻沒有道臨到我們。這樣的教會可以稱為「馬大俱樂部」。第三、「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神對我們說話,但是,神對我們說話並不離開聖經,神本著聖經對我們的說話。有人常常說不明白神的旨意,其實對我們來說,神的旨意很清楚,符合聖經的就是神的旨意。因此常常不是我們不明白神的旨意,而是我們不願意順服神的旨意,因為聖經讓我們不愉快,阻攔我們犯罪。而由於我們偽善,我們就說,神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另外,我們要警惕一種神學,就是打著「字句叫人死,精意讓人活」的招牌,在主日講道的時候根本不講道,全是軼聞故事和文學歷史等等。我見過這樣的「講道」,完全沒有「道」可講。我們也剛剛領受了對啟示錄胡說八道的天方夜譚和百花齊放,原因很簡單,他們根本不講聖經。這樣的講道永遠不會有這樣的效果,就是,「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關於第四點,允許我多說幾句:「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ἡ καρδία ἡμῶν καιομένη ἦν ἐν ἡμῖν,our heart burn within us,我們的心火熱,我們的心被點燃。這不是一個人的個別見證,這是「我們」共有的經驗。這不是表面的火熱,這是內心真正的感動。而動詞「火熱」,即,καίω,意思是著火,點燃,Tense: Present;Voice: Passive;Mood: Participle。這一方面說明燃燒與聽道是同時發生的動作,而若沒有到臨到,我裡面的生命之火就會熄滅;另一方面說明,這個過程是被動的;不是我自己能燃燒,而是我靠神的道燃燒。關於為何火熱,首先是扎心,就是認罪、悔改與重生。耶穌的講道,彼得五旬節的講道,都會造成這種後果。所以我們一定要記得,聽道扎心是最基本的反應,這是由於人的本質和神的本質之對立決定的。不過,經常的情況是,不是第一次聽道的時候就扎心,往往是在不斷聽道之後,終於有一天,扎心和重生的火熱撲面而來。這兩位門徒也許已經跟隨基督3年了,他們從來沒有扎心的感覺。他們從未覺得自己有罪,因此當遇到難處和危機的時候,就覺得命運多舛,或者是別人傷害了自己。我見過這樣的「基督徒」,我開始的時候和他們一起感到他們遭遇這樣的命運簡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真正接觸時間長了,你才會看見他們身上讓人非常反感的、致命的缺陷。但是,人自己是不知自己有多可恥和荒涼的,我們完全喪失了認識自己罪的能力。這更是我自己的經歷,我一直覺得自己實在是無辜,但在道的光照下,我越來越看見為什麼說我是個罪魁。所以那些總不承認他自己是罪人的「基督徒」也不用太焦慮,會有那麼一天,你心如火燒。所以我再一次強調,從未有扎心經驗的重生,必定是假的,或者剛剛走了天路的起點上。不僅如此,這種扎心的感受以後也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會經常經歷聖靈的責備,對罪越來越敏感,被羞恥感折磨得常常夜不能寐,焦慮不安。但這只是帶領我們去順服神的話語,然後再一次經歷復活的喜樂平安與長進。這是基督徒波浪式前行的一生。不過我有一份特別的感動:基督徒因聽道而內心點燃,有刺在背,乃是將末世的火湖提前——我們在真理的烈火中重生,從此開始脫離末日的絕罰。其次是恍然大悟造成的熱血沸騰。你會不斷感慨,「一直在尋找的,原來是祂」。你會越來越明白,聖經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他裡面居住。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26 這道理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但如今向他的聖徒顯明瞭」(歌羅西書1:19-20,26)。最後就是被賦予了起來行動、為主做見證的意志和能力,你會為主大發熱心,不顧性命,視萬物如糞土;即使為主殉道也是心甘樂意。而這份火熱,成了愛的源泉,是我們向人也大發熱心,我們漸漸發現自己獲得了饒恕人的能力,而竟然在赦免和愛的行動中,得嘗前所未有的甘甜。
15 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31b……忽然耶穌不見了。
一個經歷重生的基督徒,將切切實實地經歷神的同在。人們可能會說,你常說神存在,神來了,祂來主動找我們,你告訴我們,祂在哪裡?祂怎樣來找我們,我們就相信。現在讓我們來靠著下面這段經文來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要介紹給大家一個希臘詞,這也是聖經、特別是路加福音常用的一個詞組,就是καὶ ἐγένετο,英文常翻譯為,and it came to pass,而這句英語短語,意思大約是event or things that happened。我一直在想怎樣將這句話翻譯成中文,仍未找到合適的詞(「從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短語。第一、它表示接下來有事情要發生,而所要發生的事情是真實的。聖經不是虛構,不是文學作品,而是歷史敘事和人的真實見證。換句話說,耶穌道成肉身和十字架,都是真實的。神存在,神來找我們,因為我相信給耶穌做見證的就是這經。第二、這個歷史是整個救恩歷史的一部分,是神整個計劃的一部分。καὶ ἐγένετο這個短語與Καὶ ἰδοὺ並用,從舊約到新約,一直表示事情發生的連續性。而在這裡,καὶ ἐγένετο正是引出了Καὶ ἰδοὺ的目標,神呼喊我們看祂所要成就給我們的重要事實。也就是說,耶穌來了,一定有人要看見,為祂的存在做見證。第三、這個重要事實乃是上帝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動詞γίνομαι有to become、appear in history之意,這使我想起「神說有,就有」這樣的經文。換句話說,見證人所遭遇的事件,被神來使用,使他們能夠經歷基督。常常是人的生活經歷及其反省,加上基督的話語,使我們被帶進神愛子的國度裡。其次,讓我們注意我們是怎樣遇見神的。請注意當耶穌走進的時候,兩個門徒正在一起討論和相問。這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所謂「討論」,就是ὁμιλεῖν,與上文的「討論」重複,就是彼此對說。這一點我們已經講過了,只是我提醒正在和剛剛遭遇不幸的人,不要讓所經歷的白白失去其中的祝福,馬上起來去重蹈覆轍。面對過去的苦難有四種姿態,第一,無動於衷,彷彿沒發生一樣,這是「無恥就是生產力」的適應策略。第二、在苦難中不能自拔。第三、一笑置之,擦乾眼淚,奔向下一場同樣的或類似的災難。第四,基督徒的方式,向罪死,向基督活著。而「相問」則更進一步,συζητέω,就是一起尋找答案。這正如馬太福音7:7-8所說的,「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我們要注意兩個方面的道理。一方面,神用話語呼召他們,是他們有了問題意識的前提;另一方面,他們因此而有的經歷,疑惑和盼望,成為基督進一步進入他們生命的耶利哥城牆之破口。對苦難不難用笑與忘置之不理,因為由於神掌權,我們的歷史不是無意義的,其中包含著神的呼喊。願聽道的我們,不斷成為一個「相問」的基督徒,因為神藉著問題向你顯現。
現在我們來看上帝向我們顯現的方式。「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首先,上帝在耶穌裡向我們顯現,除了耶穌,我們看不見神,也不能到神那裡去。這將所有的異教排除在外。關於這一點,我們以前已經討論很多了。其次,當我們講「與神同行」,首先是指,神在基督裡先與我們同行。所謂神尋找人,就是這個道理。第三、神與我們同在,是「耶穌親自」與我們同在。αὐτὸς Ἰησοῦς,即耶穌祂自己,這就排除了任何中介的可能性。正式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告別了各種形式的教皇制和宗派主義的僭越。不是耶穌差遣保羅與我們同行,不是上帝差遣喬達摩悉達多或穆罕默德與我們同行,是三位一體上上帝親自與我們同行。第四、這種同行是漸進式的同行。在ἐγγίσας συνεπορεύετο αὐτοῖς這個短語中,ἐγγίσας的意思是「接近」,神並不總在遠處,或高高在上;祂走進我們。但是,這個走進的過程是逐漸接近我們。當然,具體的原因可能是耶穌擔心嚇著他們,「活見鬼了」。這是復活的耶穌第一次向他們顯現。當他們已經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後,耶穌再度親自顯現就不是漸進式的了。注意路加福音24:36,「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不過我先用這個「漸進」的真理講一點兒「宣道學」。我們傳福音的人,要有耐心。而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生命的成長,也要有耐心。我想到這樣一幕:耶穌突然惡作劇式地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會嚇到了。這一點對剛剛信主的弟兄姐妹,包括我自己都是特別寶貴的功課。初信之時,一方面,我們會指責別人沒有生命,初入教的人喜歡做監督,不能容忍耶穌漸漸走近別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我們充滿了傳福音的熱情,特別是對自己的家人,我們恨不得他一天就成為基督徒。但是我們常常遇到一種大煞風景或極度沮喪的處境,就是當我們把耶穌突然傾倒給父母或家人的時候,他們嚇壞了,他們的城牆緊閉,逃之夭夭。不過我們也不要太自責,因為無論如何,神的話語已經成了種子,在耶利哥城牆上正養育著「喇合」,她總有一天會長大的,去打開城門。第五、這個同行是不斷的同行。動詞συνεπορεύετο(to go or journey together)就是「一路同行」的意思了,而這個復合動詞用的是imperfect式,表明主的同在是一個已經開始並將不斷重複的動作。這也告訴我們,傳福音要在漸進的原則之下,不斷地將神的話語澆灌下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動詞詞根中的πορεύω也有「帶領」的含義。無論是重生還是成聖,並不是「人神合作化運動」,而是神的帶領。換句話說,與神同行是以神為主,而不是以人為主。很多時候我們走不下去了,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想「取而代之矣」。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為什麼常常抱怨呢?不想順服神的領導。而在我們生活裡,驕傲常常絆倒我們,原因就是,同行的關係被顛覆了,
但是,耶穌走進我們,並不是總是這樣清清楚楚地站在我們面前。我們經歷神的同在,更經常的方式,是「忽然耶穌不見了」。我們要認識「隱蔽的上帝」。第一、我們不能與上帝同在。我們信仰的上帝是隱藏的上帝。而以賽亞書45:15說得更清楚,「救主以色列的神阿,你實在是自隱的神」。 罪人無法與榮耀的神同在,因此,上帝隱藏了自己。我們或許可以打一個比方,你能否想像和一個完美的人生活在一起呢?是的,你會逃走的。但是,上帝也在萬物中,在那無與倫比的「看著是好的」被造物中,向我們啟示祂自己,使我們沒有理由成為無神論者。聖經上有一段非常「奇怪」的經文。請讀出埃及記4:24-26,「摩西在路上住宿的地方,耶和華遇見他,想要殺他。西坡拉就拿一塊火石,割下他兒子的陽皮,丟在摩西腳前,說,你真是我的血郎了。這樣,耶和華才放了他。西坡拉說,你因割禮就是血郎了」。這段經文至少顯明瞭如下真理,罪人與神之間或暗與光之間不能並存的絕對緊張關係——「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7);摩西像法老的長子一樣,在上帝面前都是該死的罪人,這絕對地將偶像思想排除(出埃及記4:22-23;申命記9:4-6);摩西被赦免和使用,乃是因為那流血的記號(救贖),並因這次重生,摩西個人的生命和全家都被重建,使他們過了埃及「海關」可以成為基督的精兵(成聖)——這都指向十字架。第二、十字架神學與隱蔽的上帝。我們要知道,當我們說有神存在或上帝同在的時候,我們常常是指我們在成功和榮耀中,而當我們說耶穌忽然不見了,就是指我們落入了苦難裡面。而當我們在苦難中的時候,我們會質問:上帝在哪裡?這涉及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我們靠自己尋找的上帝與通過道啟示給我們的上帝懸殊巨大。這就是出埃及記33:18-13節和羅馬書1:20所告訴我們的。上帝在耶穌裡顯示祂自己,特別是在耶穌的受難中顯示祂自己。更進一步說,上帝在苦難中而不是在榮耀中顯現。因此路德用十字架神學取代了榮耀神學。我們常常以為成功代表上帝同在,但是,聖經卻啟示上帝在苦難中顯現,上帝希望人們在苦難中認識祂。而這苦難的巔峰就是十字架上的受死和羞辱(約翰福音14:8)。榮耀神學在上帝的事工中找到上帝,十字架神學在上帝的受難中找到上帝。苦難消滅了假上帝。十字架是上帝的隱蔽,我們看見的不是無所不能的上帝而是無助而卑微的上帝。上帝的現實與這個世界的標準是對立的。對人來說,上帝的真理像是謊言,而人的謊言卻是真理。十字架上的上帝讓人冷嘲和不信,上帝因此躲開了世人的捆綁和人類「自造的信仰」。 我絕非說基督徒要比世人經歷更多的苦難才能找到上帝,而是,基督徒在同樣的苦難中認識上帝。苦難是所有罪人存在的常態,在這一點上,佛教是深刻的。但是,面對苦難有不同的姿態,基督徒在苦難領受上帝的救贖,不斷進入真正的平安。第三、信仰與隱蔽的上帝。正是因為上帝是隱藏的上帝,我們的生活才算得上是信仰的生活。我們必須常常在看不見耶穌的時候靠信心穿越風和海。但是感謝神,在風和海中,耶穌並未真正的缺席,祂隱藏自己乃是讓我們更深刻、更真實、更充分地經歷祂。「……忽然耶穌不見了」。原文裡並沒有「忽然」這個字。所謂耶穌不見了,原文是αὐτὸς ἄφαντος ἐγένετο ἀπ』 αὐτῶν,直譯應該是He himself became invisible from them。耶穌是自己消失的,不是「該用戶已經被管理員屏蔽」。神主動這樣做,有祂的原因和美意。耶穌突然不見了的前提,是他已經將「施恩具」賜給了我們,或者我們說,祂不是真的不見了,而是在施恩具裡與我們同在。這使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才被稱為信心的生活。信是什麼呢?「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另見約翰福音20:29)。我們已經認信了基督,祂就放手讓我們靠對基督的認識而「獨立」前行,這才能成長。父親的手鬆開了自行車,但你放心,你仍在祂的視野之內。願我們不要做那樣的小孩,當父親的手一鬆你就嚎啕成無神論者裡的憤青了。
16 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
……
31a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
我們常常覺得耶穌不見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被世界弄瞎了眼睛,眼睛模糊。換句話說,不是耶穌不見了,是我們不看祂,只看世界;我們不認識上帝存在的真理,我們只認識世界的道理。到基督向我們顯現之後,就是要把我們這種只看世界的舊生活,改變成只看基督的新生活。這就是「第二環」的主題:啟蒙。我們首先要認識人「眼睛迷糊」的存在狀態。所謂「迷糊」,動詞是ἐκρατοῦντο,這裡用作被動語態,意思是「被一種力量控制住了」。我們在神學上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讀。一方面,人因為自己的罪,或者說被罪所迷惑,不能認識神。另一方面,神將自己向一些罪人隱藏起來,不要做他們的王。人類是怎樣變得盲目而看不見神的呢?或者說,世界是怎樣弄瞎了我們的眼睛的呢?這起源於人類第一場假啟蒙運動。就在創世記3:1-10。模糊不僅是看不見,而且是看不見神,只看智慧樹,然後只是彼此相看,就是只看人(亞當攻擊夏娃)。創世記3:1-10蘊藏這豐富的神學資源,今天我們從中可以看見最深刻的「迷糊哲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類的瞎眼事業起源於為了看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這就是創世記4-11章的故事。第一、魔鬼的試探。或者說,「模糊」起源於魔鬼的三種哲學:懷疑主義(神豈是真說);現世主義(不一定死);人本主義(便如神能知道善惡)。這三種哲學的中心思想是,要人不要看神和神的話語。但這是非常巧妙的轉移視線,因此極為成功。不過不能將責任全部歸給魔鬼,我想魔鬼聽見了亞當對夏娃的讚美之後,才發起攻擊的;而在亞當的「女神賦」中,已經吐露了「看人」哲學的先聲。第二、人的崛起。在魔鬼的誘惑或「啟蒙」之下,人類的目光從基督身上移開,轉向三個方向。這三個方向是古往今來人類文明的總和。或者說,他們眼睛明亮了,陷入了三種迷糊。首先是唯物主義(好作食物);包括只看物質利益和實用哲學。也可以說是愛世主義。其次是唯美主義(也悅人的眼目),不僅「色」成為眼球的上帝,而且,人成為評斷他人的上帝。最後是愛智主義(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這就是希臘哲學的定義了;人類這裡成為真理的尺度——對人來說,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取決於我是否「喜愛」。真理是扎心的,因此,人都是福音真理的仇敵。第三、人的墮落。人對世界、美和真理的崇拜,遭遇上帝的審判,在這種情況下,人落入羞恥、恐懼和躲藏三種處境中,然後從那裡出來,全面進入看人哲學,就是控告人(亞當之於夏娃)和殺人(該隱之於亞伯);這場人吃人的暴行發展到大洪水前的人類。看人哲學最後的結局在巴別塔,人要成為神,而且成為別人的神。這三個階段的本質是,「不認識他」。 τοῦ μὴ ἐπιγνῶναι αὐτόν,so as not to recognize him,「以至於不認識他」。
聖經對愚蠢和蒙昧的定義很獨特,愚蠢不是你不能成功地害人騙人了,不是你不能功成名就,而是你不認識神。那種生活完全是無意義的,只是畜生的生活:沒有平安,沒有盼望、沒有自由,沒有永恆。正因為如此,聖經說,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但是,人自己無法主動認識神,除非神來認識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神怎樣讓帶領我們認識祂呢?或者說,什麼是神的啟蒙工作呢?首先,我們已經知道,神向罪人隱藏自己;其次,神隱藏自己還出於這樣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仰望基督,藉著基督來認識神,歸向神。這也意味著,如不藉著基督,人類文化和宗教中所有關於上帝的知識,總體上是在說謊。耶穌自己也說,「看見了我,就看見父」;「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在某種意義上,耶穌就是我們的啟蒙。那麼耶穌是怎樣打開我們的眼睛的呢?話語與筵席。所以,這裡眼睛明瞭的前提是耶穌的講道和共進晚餐。不過31a中的動詞διηνοίχθησαν用的是被動語態,their eyes were opened (by God),他們的眼睛是被神打開了。動詞διανοίγω也常常用來指被神聖的力量所打開,這是真正的「啟蒙」。真正的啟蒙的主體只能是神,因為只有神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有兩種假啟蒙。第一種來自魔鬼,這就是創世記3:1-7節的故事;它的特點是以人為中心,是極端的人道主義。第二種來自人,這就是創世記3:6與3:12節的啟蒙。啟蒙哲學有兩個致命的缺陷。第一、主體錯誤。就如一個侏儒教導另外一個侏儒說:你要勇敢地運用自己的高度,就會長到我這樣的程度。螞蟻只能用螞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啟蒙另外一隻螞蟻。「黃藝博他爹」就這樣啟蒙了兒子,所謂「父有賊心多壯志,子不猥瑣枉少年」。人類的啟蒙事業是一本《勾引者日記》,今天迷戀啟蒙哲學的人在繼續這樁買賣。人對人的啟蒙在新約裡被稱為瞎眼領路的。耶穌說,「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馬太福音15:14);瞎眼領路的特點是什麼呢?「你們這瞎眼領路的,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馬太福音23:24)。不僅如此,人對人的啟蒙只能是只能彼此跌倒,互相鼓勵和包庇犯罪。本來,啟蒙哲學教導人不要相信他人,這有一定的道理。人沒有偶像一天也活不下去,無論那個「金牛犢」是什麼,是哪位偉人、思想家、我們的祖宗、達人、佛、救星,人家外國人,等等;他給你的道路、真理和生命,不會超過「一米八零」。但是,他們勸導說,你不要相信他人,也不要相信虛無縹緲的神,只要相信自己。這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矛盾,每個自己都是別人的他人,而這個自己同樣是一個有缺陷的人,你憑什麼只相信自己呢?自己只有在一點上比別人高明,就是絕對地自私自利有自以為是。只相信自己就是毫無顧忌地犯罪。第二、客體錯誤。人的啟蒙要人看人,「看這個人」。這個看人哲學造成自義(看自己,我是最好的)、自卑(看自己的罪)、偶像崇拜(看別人的優點)、吃人(看別人的缺點)和怨恨(逼人愛自己或憐憫自己而不得;逼人認同自己對他人的愛與恨)。人際關係就這樣成了一座互相捆綁和互相審判的監獄。
有人說文藝復興時代偉大的貢獻是,把人或人體放在在油畫的中心。只是我告訴各位,人把人放在中心,那個中心即可能是愛的中心,也可能是十字架。上帝在創造中也把人放在創造的中心,但祂禁止人成為上帝,為防止人成為魔鬼。基督的啟蒙在這兩個方向上都實現了革命。啟蒙的主體是神,這就是所謂的啟示真理。而看見的客體或目標只有一個,就要我們認識基督——只看基督。所謂「認出他來」,ἐπέγνωσαν αὐτόν。ἐπιγινώσκω(to become thoroughly acquainted with, to know thoroughly;to know accurately, know well),這是基督裡的「知道」對魔鬼啟蒙中的「知道」的取代。一方面,神讓我們知道,另一方面, 「知道」的對象完全不同,這個對象只是αὐτόν,就是祂,就是基督。這是新生命的開端。只看基督,重建了我們與生命源頭的關係,也將更新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是把我們從那座監獄裡解放出來(馬太福音17:8)。第一誡給我的新自由包括三個方面,我不是上帝,沒有任何人是我的上帝,只有上帝是上帝。各位弟兄姐妹,到底有誰的控告讓你鬱悶憤怒呢?面對人,保羅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哥林多前書4:3-4)。各位弟兄姐妹,到底你經歷的什麼事讓你刻骨銘心撕心裂肺不能自拔呢?面對過去,保羅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7-8)。各位弟兄姐妹,到底什麼樣的苦難和對未來的憂愁讓你焦灼不安心驚膽戰彼此傷害呢?面對各種挑戰和苦難,保羅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願主的靈常在我們這裡,並讓我們得以自由,阿門!
任不寐,2011年5月15日
時間:27日晚上7點
地點:五間教會聯合,2800 Don Mills Road the Advent Lutheran Church in North York
時間:28日晚上7點
地點:五間教會聯合,2800 Don Mills Road the Advent Lutheran Church in North York
經文:13 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14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33 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聚集在一處。34 說,主果然復活,已經現給西門看了。35 兩個人就把路上所遇見,和掰餅的時候怎麼被他們認出來的事,都述說了一遍。
時間:29日上午11點
地點:北約國語宣道會,35 Church Ave North York, ON M2N 4G1
經文:15a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32 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15b (耶穌)和他們同行。……31b……忽然耶穌不見了;16 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31a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
時間:29日下午2點
地點:多倫多華夏聖經教會,241 Alexmuir Blvd. Scarborough, ON, M1V 1M2
經文:17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18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19 耶穌說,什麼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20 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21 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22 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23 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24 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裡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25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26 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27 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8 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29 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30 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掰開,遞給他們。
時間:29日晚上7點
地點:五間教會聯合,2800 Don Mills Road the Advent Lutheran Church in North York
其他兩場活動
28日下午一場「合一團契」:講解啟示錄
30日晚上一場討論會,與四間堂會的教會領袖討論「真理」與「生命」以及教會管理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