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彼得前書4:12-19,「12 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13 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14 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15 你們中間卻不可有人,因為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而受苦。16 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17 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18 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19 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感謝神的話語。這次主日證道的主題是,苦海有邊,基督是岸;或者,為義受苦,苦水變甜(出埃及記15:22-27)。像世人一樣,基督徒在地上有苦難,而且還要為義受苦。但基督徒受苦的意義不同了。道成肉身進入世界,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復活和再來,會將所要相信祂的人變成新造的人,這新造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苦海有邊,基督是岸」。苦難對基督徒來說,突然擁有了完全不同意義,靠著這樣的真理,基督徒在世界上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態度和方式面對苦難。我們藉著這段經文,將與各位交通我們基督徒面對苦難的五種方式。我們的信仰不能讓我們免除苦難,在這一點上,我們所宣講的與所有的成功神學完全不同;但是,我們的信仰一定能夠讓我們獲得面對苦難的屬天態度,而這種態度將我們與世人分別出來,使我們成為基督的見證人,並能分享基督所贏得的對苦難一切的勝利。願主耶穌基督的得勝與我們眾人同在,阿門!
12 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13a倒要歡喜。
首先我們要明白,彼得說話的對象是「親愛的弟兄阿」。根據原文,這句話更可理解為,這是一群為神深愛的人。於是我們將看見一個神學張力:「親愛的弟兄阿」與「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這兩者之間似乎在道理上是衝突的。神所愛的,他們為何受苦?耶穌是神的愛子,他上了十字架。為什麼呢?但很簡單,若我們是神所愛的,我們受苦一定有神至高的美意。這段經文向我們啟示了基督徒或「主內弟兄」來面對苦難的總的原則。這個總的原則分成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面對苦難的平常心(「不要以為奇怪」)。這個平常心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的認知。首先,苦難是一定有的。約翰福音16:33,「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我們注意,彼得向教會所講的道,與今天的講道台有本質的區別。他講苦難,講我們要遭遇磨難。今天這樣講,會不會被轟下台去呢?曾有人站到我的面前說,你不要講十字架,「太血腥了」,你應該給我們講一點輕鬆愉快的。就是同樣的人,反過來追問我,我怎麼這麼苦啊。傳道人首先應該誠實,到底有沒有火?其次,這苦難像火,這是殘酷而難熬的。有人也將這個異象視為羅馬大火的預言,不過我們應該從更廣泛的意義還理解。第三,這試煉是常常臨到,這個動詞的語法強調了這一點。一次英勇很容易,艱難的是「恆久忍耐」。我偶爾也向妻子抱怨,沒完沒了的麻煩。一件事情過去,另外一件事情又上來了。聖經說,魔鬼不休息,我弄不過它。好在我們有神,祂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a)。我信祂,祂負責擺平撒旦。第四、苦難對基督徒來說完全變了,它成了「試煉」。概念和定義不同了,新的命名,造成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樣一件事,同樣是苦難,你定義不同,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局面。「難看」變成了「有氣質」。我們以為這苦難的本質是試煉,有神的美意,為要造就我們的信心,把我們煉成金子,成為神的祭司、國度和子民。如果你今天在某種困境裡面,求你現在對自己說,這也是一件好事,然後你想像一下,它好在哪裡。有人遭遇了婚變或婚姻危機,我就說,這未必是壞事,因為神要重建你已經死亡的婚姻,或者,為了你未曾想要的福分。在這裡我們要與兩大思潮分別出來。成功神學欺騙我們說,信基督不再有苦難了。而佛教雖然承認人生就是受苦,卻看不見,這苦難對神的選民來說乃是一種祝福。我們的立場是,我們要經歷苦難,但是,我們靠著神,不斷將苦水變甜。
苦水是怎樣變甜的呢?彼得在這裡告訴我們基督徒面對火一樣的試煉有兩個與眾不同的態度。一方面,「不要以為奇怪」,也就是說,我們要有面對苦難的平常心。這先讓我們穩住陣腳。彼得前書3:14,「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的威嚇或作所怕的)」。事實上苦難來臨,風暴突發,我們被置於驚慌失措的十字路口。其次,在驚慌中有一個方向通往苦大仇深,怨婦和憤青。「怎麼會這樣?!」我們必須與兩種神學分別出來,一種是榮耀神學及其造成的普遍跌倒(耶利米書6:14、8:11;彌迦書3:5);另外就是社會福音派。「基督教維權人士」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很奇怪自己所遇到的苦難,而且絕不喜樂,反而悶悶不樂,至於惱羞成怒(使徒行傳5:40-42)。「怎麼會這樣」就可能把我們變成控告者或失敗者。有一個方向通往十字架。如果我們預備這樣的心志,苦難是「正常」的,而且苦難是有益的。「任老師,我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壞消息對我來說比較正常」,沒有「surprise」;儘管我還做不到「歡迎光臨」的境界。第二方面,基督徒面對苦難要有大喜樂——「倒要歡喜」。這是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平常心,而且還要大歡喜。下面將進一步說明,苦難中的我們喜從何來。這裡我有一個問題給大家:彼得是否在唱高調?各位,一個傳道人總是鼓勵別否認順服掌權者或者要別人滿臉微笑地迎接苦難,讓別人全然擺上和奉獻,他自己該如何呢?彼得在寫完這封書信,微笑著釘在了十字架上。彼得不是一天長大的,諸位當記得,就是同一位彼得,曾經勸阻耶穌上十字架(馬可福音8:32-33)。你所傳的,你自己必須真正相信。一個自己面對苦難不能有平常心和喜樂的人,沒有資格奉勸別人。求神加倍憐憫我。
13b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基督徒對苦難之所以有大喜樂,最重要的原因是基督與我們同在。我們常常說以馬內利。我們理解的以馬內利很單一,就是神的祝福與我們同在。說到與基督一同受苦,則不是我們所願的。但真理是,我們若不參與基督的苦難,我們就在於祂的祝福無份了。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曾經講過的「隱藏的上帝」,上帝不是在我們的成功中與我們同在,而是在苦難中與我們同在。以賽亞書53:7,「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或作他受欺壓卻自卑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一方面,我們所有的苦難都不孤獨一人在面對;另一方面,上帝在我們的苦難中,我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第一、上帝不外在我們的苦難,不是旁觀者;上帝在基督裡為我們受苦,祂擔當了我們一切的憂患和罪虐。第二、上帝帶領我們參與基督的苦難,為將基督的榮耀加給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的意義首先在於重生,認罪並勝過罪。彼得前書4:1,「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腓立比書3:10,「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傚法他的死」。我們誠實地知道,若非在苦難中,我們不能認識自己是個罪人,也不能認識自己的罪。其次,與基督同死,必將與基督同活——不向罪死,就不能向基督活著。而一旦我們向基督呼救,祂就會救贖我們。羅馬書8:17,「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其次在於成聖。提摩太后書2:3,「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苦難是我們的學校,帶領我們成長;我們從中學到的一切也可以祝福更多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路德神學的成聖觀是不斷重生的連續過程。最後在於永生,或者末世審判中的分別。這使基督徒受苦不是徒然的,有至高的獎賞為他們存留。「倒要歡喜……也可以歡喜快樂」。我們可以「笑到最後」。而且是從「歡喜」(χαίρω)到「大大的喜樂」(χαίρω ἀγαλλιάω)。哥林多後書4:17,「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關於末世論信仰下的苦難神學,我們在16-18節中進一步加以討論。
今天的傳道人及其所傳的道,偏向於與基督一起享福和成功。但保羅則談到他怎樣為基督受苦。首先我們來讀哥林多後書11:21-31,「我說這話,是羞辱自己。好像我們從前是軟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說句愚妄話)我也勇敢。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那永遠可稱頌之主耶穌的父神,知道我不說謊」。然後再讀哥林多後書12:8-10,「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一個基督徒或傳道人的苦常常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外在的,這不用多說。然後是內在的,會有一根刺加在你身上,目的竟然是「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一年多來,我看見了自己那根刺,無法根除,隱隱流血,日夜沉浮。但我真的看見了神的美意,祂比我更瞭解我是誰,能救我脫離大罪。
14 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
基督徒不僅要面對世界有形的催逼;我們還要面對世界給我們精神上的仇恨與毀滅。耶穌說:「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馬太福音24:9)。「為基督的名受辱罵」則是我們要遭遇話語的暴力,就是人的話語對我們的傷害。真正的傳道在人間,必是一項找罵和找打的事業。辱罵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找罵,福音一定扎心和與眾不同。嫉妒是第二個原因,該隱就這樣殺害了亞伯。第三個原因是因為要掩蓋自己的罪,或者由於你沒有按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回應,或者因為你沒有把自己交給萬人,你會被轉幾圈或頗費周折地辱罵。嫉妒和掩蓋引起的辱罵都很隱蔽,它往往以真理和生命的高調出現,讓你看不見它的真實動機。無論如何,傳道人要做好成為出氣筒的準備,像四人幫,他們家任何一點不順都是受你的影響。第三則是魔鬼的控告——同樣的人,同樣的罪,做基督徒和傳道人就很「倒霉」,你會因此倍遭攻擊:你還是傳道人呢,你還是基督徒呢……第四是來自「生命神學」的怨氣沖天。下面的話我是對「生命神學」背後那個靈說的,不是針對任何主內。生命神學的控告代表了生命神學特別本質的特徵:生命神學是一場彌天大謊,它在控告的過程裡不斷自我反駁。一方面,它用極其沒有生命的方式控告你沒有生命,它要吃人;另一方面,它完全按你闡述的「極力為真理爭辯」的思想在極力爭辯。在某種意義上,生命神學不僅是一種邏輯缺陷,也是一種心理疾病,類似屬靈敗血病,若不每天說誰沒有生命,它的生命就無以為繼。與此同時,它擁有一種「生命自由」,背後說人、撒潑打滾、任性而為,又可以完全不負責任。教會裡真正勞苦侍奉著的生命,總是被這位高調告別秀的它傷害。他們唱著「你們烏鴉一般黑,屬靈生命站起來」;自己卻更像「這夜的碎片,紛紛揚揚」。對生命神學有效的救治就是:那你活出來啊,你的謙卑、順服、愛心、侍奉在哪裡呢?我想起最近一位牧者跟我的抱怨:「我真想傚法保羅自誇一下,要說有生命,我覺得我太太挺有生命的,因為她專責給生命擦屁股;而我也願意拿小命跟生命們比一比,你們哪一套比我更有生命呢?看來教會分兩類人,一類負責說出來,另一類負責活出來,負責活出來——而且不是向神活出來,是向他們活出來」。神摀住了我的嘴,說,呀,你這蒙大福的傢伙!
「倒霉」乃是我們的榮耀,用來證明你是基督的僕人。沒有人罵的一篇主日證道可能是假的。辱罵告訴你什麼叫苦毒,那是瑪拉的苦水。這世界盛產這種「礦泉水」,而且每一個肉體就是一處瑪拉。世界不僅讓你肉體受苦,還要在名譽上毀滅你。當然,你自己也是瑪拉,很多時候「自體中毒」。所謂辱罵,ὀνειδίζεσθε(ὀνειδίζω,to reproach, upbraid, revile,用譴責使丟臉,使蒙恥;用謾罵的語言攻擊)。我們看看這個動詞的用法:Tense: Present,Voice: Passive,Mood: Indicative。這是一個事實,一定要發生的(陳述語氣);現在正在發生,而且常常發生(現在持續式);是被辱罵,不是罵別人(被動語態)。為基督的名受辱罵,這也意味著,得人的稱讚,討人喜悅的人,無法作傳道人。傳道人必須面對極為難聽的話,而什麼樣難聽的話你都能聽到,包括極為愚蠢的指控和莫名其妙的傷害。你要被欺負,而由於靈界的背景,傳道人被欺負將更為殘忍,更加匪夷所思。常見的就是所謂用「愛心說誠實話」。他先確定自己是為了真理,或者為了愛你,這樣就使自己免除了被還擊的可能性。他搶佔了一個道德最高點,用來掩蓋他的苦毒和盤算。然後,則是「誠實」,他不僅標榜自己是誠實的;而且他宣佈他所說的你的一切罪狀也是真的,這樣一來,你就被免除了自辯的可能性。這是一種基督徒式的辱罵,誰遇到誰倒霉。「愛心說誠實話」經常用的方式,是通過讚美他人來否定你,被表揚的人只是被利用了,藉他攻擊才你是真。但感謝神,我們因此就有福了。面對辱罵,聖經告訴我們兩種應對的方案。第一,我們要將辱罵視為福分。我們看見,基督徒的「歡樂」和「幸福」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在這方面,神要我們有信心。辱罵中持守信心是很難得,由於軟弱,我們常常會針鋒相對。相信被辱罵是福,這要靠著不斷的聽道和禱告。第二、神知道我們的軟弱,因此,神會保守被辱罵的基督徒。因此每當神的僕人被辱罵的時候,神的靈,而且是榮耀的靈,將與他們同在。所以當我們被罵的時候,你要做好準備,因為你的榮耀即將臨到了。這就是大衛面對示每的態度(撒母耳記下16章5-12)。示每絕對是個小人,這是示每的世界。但馬太福音5:10-12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當然,這一切有一個前提,「為基督的名受辱罵」。這個前提就是,你為基督的名,你傳福音、你被用來建造教會,你侍奉主,你在這些事工中被辱罵。腓立比書1:29,「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提摩太后書1:8,「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人為罪被辱罵不是榮耀,乃是神的管教。但若為基督的名和福音的緣故被辱罵,就是你的榮耀了。傳道人在口水中永生。
16 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17 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18 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
苦難之所以不能被忍受,一個根本的原因是,苦海無邊和徒然受苦。但末世論信仰消滅了種種絕望,從而將信心和平安賜給了苦難中的基督徒。奇怪、抱怨和放棄,主要是因為無人自主,我們一方面擔心自己的勞苦是徒然的。這是一種普遍的人性。瑪拉基書3:14,「你們說,事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在萬軍之耶和華面前苦苦齋戒,有什麼益處呢?」另一方面,由於嫉妒,痛恨壞人或仇敵的作為得不到報應。一旦我們知道最後有一位結算的,而且他絕對公義,絕對信實,我們就知道怎麼面對當下的苦難和不公了。帖撒羅尼迦後書1:5-10,「這正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神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神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那時,主耶穌同他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要報應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這正是主降臨要在他聖徒的身上得榮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顯為希奇的那日子。(我們對你們作的見證,你們也信了)」所以羅馬書8:18也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15:58)。有神作主,因為我們是「為作基督徒受苦」——正因為如此,羞恥反而會變成榮耀,因為只有神是賜榮耀的最高主權者。人加於我們的羞辱沒有權柄,也沒有意義。μὴ αἰσχυνέσθω,him not be ashamed,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δοξαζέτω δὲ τὸν θεὸν ἐν τῷ μέρει τούτῳ,but let him glorify God on this behalf。我們要為神的榮耀讚美神。因為,「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12:19)。所謂末世論的信仰,在生活中也鼓勵我們忘記過去,向前看。我們一起來讀創世記41:50-52,「荒年未到以前,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兒亞西納給約瑟生了兩個兒子。約瑟給長子起名叫瑪拿西(就是使之忘了的意思),因為他說,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他給次子起名叫以法蓮(就是使之昌盛的意思),因為他說,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我們必須忘記過去,努力前面的。
世界常常羞辱我們的是什麼呢?或者基督徒因軟弱常常覺得羞恥的是什麼呢?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將遭遇的逼迫看為羞恥。所以保羅對提摩太說,「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提摩太后書1:8);「願主憐憫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屢次使我暢快,不以我的鎖鏈為恥」(提摩太后書1:16)。第二是以基督和祂的道為恥。馬可福音8:38,「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特別是在現代社會,魔鬼誘惑人們把基督教看成一個落後的信仰,這使得一些基督徒覺得在人前坦白自己的信仰好像很丟人似的。一個基督徒如果不敢在人前承認自己信仰基督,就是假的了。另一方面,則是自以為是的基督徒總覺得聖經上的話難聽,不如自己的話討人的喜悅;彷彿自己更懂得國情和具體受眾的情形一樣。但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馬書1:16)。有一次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講道,「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約翰福音6:58;60)怎麼辦呢?耶穌要換一種誰都愛聽的方式和內容講道嗎?像門徒一樣,我們總是覺得聖經上的話太狠,常常讓人難以接受;我們總是自作聰明地要幫助神,用自己所謂的語言技巧和社會經驗來得人、結果子。「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地順服」(提摩太前書2:11)。這話很難聽,很不現代。只是我告訴各位,人的話語結出的果子不是神所悅納的果子;而且相反,人的話語就像毒瘡,越爛越大。求神憐憫我們,無論人怎樣看我們是不是合格的牧者,是不是合他們罪性合慾望標準的基督徒,我們都要對神的話語誓死忠心。我從始至終相信一點:聖經是神的話,神的話帶著能力,神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19 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怎樣受苦。這裡有一個非常具體而明確的答案。「照神旨意受苦」。我們不是按著自己的感動去受苦,而是按神的意思去受苦。換句話說,我們即使非常壯烈了,但若不是出於神的意思,也毫無意義。更可能是為罪受苦。但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神的意思是什麼呢?這裡至少有三個基本原則可以遵循。第一、神的旨意一定已經向我們顯明瞭,使我們能夠按祂的旨意行事。對我們來說,神的旨意清清楚楚記載在聖經上,我們越是學習神的話語,越能明白神的旨意。讓我們告別那種林黛玉或彼拉多似的信徒:他們不聽道,聽也聽不明白,卻總是愁腸百結地問:神的旨意到底是什麼呢?真理是什麼呢?儘管聖經個別地方不同的人理解有出入,但我們深信,基本的道理一定是簡單明瞭的。第二、感謝神,祂知道人心的詭詐和愚鈍,所以又把神旨意總的原則告訴我們,「要一心為善」。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34)。這也是門徒所領受的。提摩太前書1:5,「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約翰一書4:8,「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也就是說,當你在一件糾紛中確實不能立刻明白神清楚的旨意的時候,你就當按愛的原則去辦理。怎樣是愛別人,幫助別人,你就怎樣行。那就是神的旨意。即使你幫錯了,也不要害怕,因為我們所信仰的神,是看人內心的神。這也是先知的方法:「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希伯來書11:25)。所以哥林多前書12:26也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不過,即使我們真的明白了神的旨意,也知道當去愛人,但是,我們就是行不出來;或者,我們之所以行不出來,我們因為擔心這樣做與常識和經驗不合,所以後果可能不堪設想或適得其反,或者不能隨己所願。讓我們再次感謝神,祂實在知道我們心裡所存的。所以,神又說,「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所謂交託的生活,你只要按神的意思去做,你不要管結果,你也管不了結果;把過程和結果完全交給神。事實上,那些特別專注結果,特別是專注別人會否感恩之結果的人,並不是出於神的愛。交託賜給我們新的自由,那是基督徒裡的自由。這對苦難中的人尤其重要。
交給神,這是神對兒女永恆的祝福。「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a)。詩篇37:5也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箴言16:3,「你所作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因為我們交託的是上帝,而不是任何人。「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約翰福音2:24)。不是我們不相信人,而是沒有人能向上帝那樣,向我們確保最好的結果,而且有時候的結果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這是保羅的作法:「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使徒行傳20:32)。不交託的人生會陷入為血氣爭戰的泥沼之中。彼得前書2:23,「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與交託相關的功課是順服。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這樣說,交託就是順服神的話。順服包括幾個方面的功課:第一、你要順服的話語是難聽的,是你不願意順從的。第二,靠你自己你也不能順服。第三、靠著祈禱和聖靈你順服那明顯的話語。但結果是柳暗花明。這很像你接到一條信息或一個聲音,要你穿越山洞或跳進河裡。你害怕,恐懼,反感,抗拒。甚至覺得下去就死了,就失去你正在追求的幸福。但是,一旦你硬著頭皮按那個命令去做——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相信,你相信那聲音是從神來的,而祂是愛你的天父——結果是什麼呢?不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艱難和危險,相反,你進入一個全新的路程和境地,而且路越走越寬。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人都是不知好歹的。我們都是被拖曳著進入新的生命的。這個天路歷程就是這樣不斷被迫順服然後苦水不斷變甜的過程。讓我們讚美我們的主吧,祂真是愛,而且面對我們這硬著頸項的兒女們,拉扯著我們,雖然踉踉蹌蹌,但我們正一天天長大。我們撕咬過那拉扯我們的手,我們甚至用釘子穿透祂。向祂吐唾沫、扮鬼臉、發誓不認識祂,離棄祂。只是祂今天又來找我們,仍然慈愛有加:孩子,你真的願意痊癒嗎?哦,主啊,我們願意,阿門!
任不寐,2011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