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我們今天的證道經文是羅馬書12:3-8,「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4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6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7 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8 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慇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感謝神的話語。各位,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哀歎:哪裡有人,哪裡就有人際矛盾和紛爭。但我們的存在有一個無法自我解決的矛盾:這些感歎者或抱怨者,同時就是紛爭和矛盾的當事人與參與者。人類是內戰的「動物」,而且是無法自我解決戰爭的不幸者。在這個悲劇中,教會也無一倖免。人際內戰與為真理極力爭辯無關,我們今天要面對的是另外一種情形:打著為真理爭辯的旗幟,實際上抬高自己擾亂教會。但基督有一個名字,叫和平的君王(以賽亞書9:6),祂要在我們身上成就一種真正的和平,屬天的和平。基督也是得勝的君王,只有祂勝過了這個世界(約翰一書5:4-5)。這如何才能實現呢?我們今天證道的主題是:內戰及其終結。我們把這段經文劃分為三個部分,藉此來討論恢復教會和平的三項原則:自知(3)、合一(4-6a)與本分(6b-8)。這也是恢復社會和平和家庭和平的三項原則。恰恰是因為在這三個基本原則上的失守或僭越,社會、家庭和教會就會陷入內亂和解體。我也請各位注意,我們教會的教導,已經開始從基要真理(特別是「因信稱義」這一基本真理)轉向教會的建造方面。這是第一輪循環。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主題,就是「基督的教會」,主要內容就是:「你是彼得」,看神怎樣使用這三次否認主的重生之人,來建造祂的教會。願上帝在基督裡的重新創造常與我們同在,阿門!
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διὰ τῆς χάριτος,through the grace。這個「恩」主要是指上帝托付保羅傳福音的工作。所以加拉太書1:15-16這樣說,「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裡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這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們當在什麼樣的意義上,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去討論和強調教會裡的人際事務。換句話說,求主憐憫我們,我們今天到底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來集中討論「基督的教會」這個話題。更廣泛地說,當我們起來說話,到底是不是「憑著所賜我的恩」。保羅接下來的一切勸勉,不是為了鞏固一個地盤或其他世俗的利益,不是為了捍衛個人的威信,也不是出於嫉妒和報復,只是為了福音的目的——怎樣減少人為的阻力,使教會稱為福音的基地。同時,保羅也在告訴羅馬的聽眾,他不是憑自己的意思在說,也不是暗示他自己沒有這些缺點——他在宣講神的旨意,神的恩典。當時羅馬是一個剛剛歸入福音版圖的新地。剛剛歸正的教會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陷,就是一知半解會進一步造成個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的特點,剽竊一點點神學概念,就想當師傅。這對「侵略成性」的羅馬人來說,也許更為嚴重。也正因為如此,保羅這些話不是針對某個人的,不是報復某些得罪他的人,而是針對每個人的。παντὶ τῷ ὄντι ἐν ὑμῖν,every man that is among you。對你們各人說,更準確地翻譯是,對此時此刻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說。動詞ὄντι在這裡用的是現在持續式——此時此刻就在你們中間的所有人。每個人都可能軟弱,都可能出現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例外;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歷史上的問題,而是常常發生在任何世代。最後,神的僕人有些話是必須說的,所謂「為福音不顧性命」,不僅僅是指面對逼迫,也包括面對「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到處說諂媚人的好話」這種習俗。說,還是不說,求神幫助!
有時候,神的僕人要對會眾「說不」。保羅看見羅馬教會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這個問題造成了教會的內戰,嚴重威脅到了福音目標。而「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為的是重建教會和平的基礎。這裡的「看」(φρονέω),原文的意思是「思想」、「追求」,就是把自己想的太高、太好、太重要了(ὑπερφρονέω,to think more highly of one』s self than is proper)。我想談兩個問題:教會內戰的原因和結局。
第一、教會敗壞的原因。人間的一切罪惡根源於人像神一樣論斷善惡。信仰扭轉了我們這一切極端主義,因為在我們上面有一位神,在我們身邊是我們的弟兄姐妹。這兩方面,都粉碎或限制著我們飛揚跋扈、唯我獨尊、自以為神、特別是自以為自己是他人之神的惡習。一方面,自以為神:「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保羅說:保羅算什麼呢?我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米非波設說,我在王面前不過是死狗一般。如果不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就不會輕易受傷。生活裡常常有一些聲明秀和告別秀,其實無非想顯示自己很軟弱,我實在太重要了,我要是不幹了,放手了,離開了,你們就完了,至少,我必須使自己遇到的一切都成為一個眾人關注的事件。各位,我們有那麼重要嗎?不是我們揀選神,是神揀選我們。在福音的事工中,祂是創造士兵又調兵遣將的元帥。另一方面,他人之神:總是看自己比別人強,因此別人必須順服我。腓立比書2:3,「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裡有兩個基本的真理,首先,真理問題。上帝使用有缺點的人建造教會,教會裡是一群蒙恩的罪人。所以馬太福音16:18這樣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這就意味著,如果教會裡看人,就是忘記自己也是有局限和缺點的人,同時看別人的缺點和局限,就因為必然有刺可挑和雞蛋裡挑骨頭兩方面的原因而內戰不止。你隨時可以找到別人的缺點;你這個有缺點的人構陷別人的罪狀。其次,愛心問題,教會裡的其他人不僅是同樣有局限的人,而且是我們的主內弟兄姐妹,總看自己比別人強,甚至以吃人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優越感,就違背了彼此相愛的新命令。由於我們的舊人不死,由於真理和愛心雙方面的闕如,「演上帝」或者驕傲之罪根深蒂固,更由於我們不可能靠自己成為神或成聖,因此,我們就只有通過吃人來完成這個目的。
第二、內戰結局:發面者與竄堂者。上個主日證道我們談到了狗性,教會裡的舊人,或者缺乏自我認知能力的人,也必然是狗性不改的。這造成了教會裡的兩種害蟲。首先就是教會裡的發面者。哥林多前書5:6,「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加拉太書5:9;羅馬書11:6)這些發面師傅或者是屬靈寡婦,或者是神棍和嫉妒徒,但總是無法「割絕」。他們攻擊的方法有二:看自己比牧者強;看自己比同工強。她有一種從魔鬼來的從不休息、遍地遊行的體力和精力,又有從魔鬼來的沒事找事、實在找不到事就通過動機分析來論斷人的「恩賜」。就像孟德斯鳩說的翻來覆去找茬子的怨婦,且要四處「分享」自己對別人「缺點」的真知灼見。這樣的人總是會激起「反訴」,因為人都有局限,結果就是你怎樣論斷人,就怎樣被人論斷。由於這個發面者不過也是個罪人,必然每擊必中。於是教會開始分門結黨,內戰全面爆發。所以保羅告誡說:「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拉太書5:15)。其次是竄堂者。這座城市裡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位,每次用特屬靈的表情控告他認識的每一位教會領袖和每間教會。這個「男醜婦」最後只能糾集幾個被他的「靈」「摸著」的人在家裡自我崇拜,並唯太太驢首是瞻。他們不是為了尋找聽道和青草地,而是因為「這裡的基督徒沒有我好」,或者,這裡找工作、結黨、找女朋友、出風頭不方便。於是到處呼喊「沒有完美的教會」,不斷換堂,至於無處可去,世人皆罪我獨醒。這醜婦有一天會站在鏡子面前,看見「不完美」的真正原因。
怎樣避免內戰呢?我們說只看基督。這是從根本上在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不顧一切倡導「簡單教會」的理由。但我們畢竟是蒙恩的罪人,又以群體的方式聚集,所以完全不看人是無法做到的。於是保羅在這裡給出了一個看人的方法:「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我想講兩個問題:教會裡怎樣看人以及,教會裡怎樣表達「高見」。
第一,看人問題。一方面,看人你要看他的信心,而不是總是從基督教道德主義或中國文化論斷人的傳統出發。你不要輕易論斷別人的生命,更不要到處詢問另外一個罪人,某個罪人現在生命如何。因為人的表現與「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有關。這就讓我們能夠心平氣和地看別人。如果他的信心不大,就當憐憫他的軟弱。軟弱的根本問題不是道德問題,地位問題,而是信心問題。這樣看人,就生出愛與憐憫。否則,就生出仇恨和厭惡。另一方面,「看得合乎中道」。對人的看法不要因為一遇到風波就天翻地覆。所謂「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沒有矛盾的時候,剛剛認識的時候,把人看的天花亂墜;一遇到矛盾,時間久了,就恨如寇仇,不共戴天。這也是一種「優秀的民族傳統」。我確實說過這樣的話:中國人罵人惡毒到地獄,中國人誇人肉麻到天堂。上天入地,沒有「中道」。所謂合乎中道,σωφρονέω,這個動詞的意思是,to be in one』s right mind;to exercise self control。並不是說「中庸」,而是說「正確」。凡事「油條」,並非保羅說的中道。
第二、怎樣表達你的高見。按著這樣的真理,我想談談怎樣聽道和怎樣給牧者和同工提意見兩個問題。聽道必須以傳道者可能有口誤、而有的時候一定與你的領受不同、有傳道者個人特點為前提。如果在這類問題上無事生非、小題大做只能是「有病」或別有用心。因為只有廢除講道台才能滿足這些刺蝟的完美主義妄想。何況,不同更可能是你錯了。當然,教會的領袖應該有懷著感恩的心聽取意見的恩賜。但是,你既然意見提出來了,他聽見了,你要給他反省的自己決斷的時間。而且你要允許他經過思考接受和拒絕的權利。而一旦牧者選擇拒絕,堅持自己的思想,你只能順服。不要他一旦拒絕,你就沒完沒了甚至惱羞成怒。那些「提意見必須聽」的「監督」,否則就沒完沒了甚至攪動天下,同樣是一種病。這種霸道會拆毀家庭和教會。不應該強求牧者和同工在任何事情上、真理問題、態度表情都必須和你一致,而且你一定「言必果」。在這種情況下,若再堅持,或多說一句,就出於那惡者。那些把自己看得過於當看的,或者你確實覺得那牧者錯了,沒有順服你的高見,你可以選擇平靜地離開。這比你鬥爭到底更討神的喜悅。「任不寐不聽我的建議實在太頑固」,我以為,持這種論調的人已經自己頑固成習慣了。不要搞很大動靜,好像不折騰一下不足以平私憤一樣。牧者或同工對會眾也一樣,你說過了,就交給神吧(以西結書3:16-27)。
4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6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
我們論斷別人主要的表現方式就是:他為什麼和我不一樣,在思想、言辭和行為上和我不同。於是這些不同就成了戰爭策源地。不僅僅是在教會裡,家庭內戰主要是因為這個原因:你為什麼不能和我一樣,順服我的習慣,滿足我的要求。於是戰爭爆發了,永無止息。罪人實在是一個非常糟糕和奇異的東西,儘管自己不過死狗一般,卻決不放棄別人和自己保持一致的狂想。但今天保羅要我們所有的弟兄姐妹、讓所有的丈夫和妻子返回一個基本的常識,就是每個人都不同,是基督身體裡面不同的部分(μέλος,a member)。這首先意味著,腳不可能是手;而以腳為什麼不是手為由的所有控告和攻擊,都是愚蠢無良。所以我們要知道,家庭裡一些不同,教會裡的一些差異,是很正常的,甚至是神所命的。我們必須把彼此不同當做我們進入教會和組建家庭能夠接受的前提。而要消滅一切不同的努力,最後只能造成解體和失敗。我們不僅要承認這個現實,而且要接受這個現實,尊重這個現實,為這些差異感謝神。文理之別一直祝福我的家庭。那些一來到教會總是挑別人毛病的人,就是這樣一個理由:她穿的衣服不是我喜歡的。你喜歡不喜歡很重要嗎?這些差異也包括同樣的經文要允許個別領受的不同。只要不違背基本真理,不同的傳道人、甚至同一位傳道人在不同的時候,都有可能有與你不同的領受。這很正常,不要動不動就扣上異端的帽子,又公告天下。
當然,差異要有一個界限,這是一個身子(ἐν ἑνὶ σώματι,in one body),這是我們的「同」。基本信仰是一致的。「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換句話說,我們的差異不要大到基本信仰都不同的地步。我們畢竟屬於一個身子。家庭也是如此,聖經因此教導兒女最好要尋找主內的人結婚,也是這個道理。這是我們對寬容主義的界限,我們不要寬容到濫情的地步,以至於可以與異教、異端同處一室來各自敬拜神。我們必需求同。這「同」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在基督裡(ἐν Χριστῷ,in Christ),這就是說「一主」。如不是認信基督,就無同可言。基督是我們的頭(以弗所書1:22-23,約翰福音15:1-7),基督以祂的身體為我們的殿堂(約翰福音2:21)。第二是「成為一身」。這是血肉相連的群體。一方面,再沒有身體這樣配合得高效、自如;教會不能缺少任何一個肢體。哥林多前書12:12-25非常充分地討論了肢體搭配的問題。一個成熟的教會,就是藉著搭配有效率的教會;而一個下流的教會,就是藉著彼此挑刺互相敗壞的教會。另一方面,再沒有手足之情這樣的彼此相愛。與此相關,每個肢體都很重要,不可或缺。這需要我們彼此相愛。且經上也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哥林多前書12:26)。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我的情緒會影響到別人,這需要神憐憫我。我也靠主賜給我的恩勸你我們,也勸我自己,少一點雞毛蒜皮的彼此挑刺,多一些有效率、有愛心的彼此擔當、互相搭配和互相造就。我們這樣侍奉乃是理所應當的。第三、「互相聯絡作肢體」,這句話的原意是:ὁ δὲ καθ᾽ εἷς ἀλλήλων μέλη,and every one members one of another。我們也需要注意,教會裡那些不與任何肢體搭配的「闌尾器官」,他/她清高到這樣的程度了,好像根本不屬於神的家庭。換句話說,若沒有別的肢體,我們就不是肢體了,我們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說,基督徒彼此無法離開。那些強行分裂出去的肢體,一定造成流血和傷害;那些所謂就我自己一個人獨立走信仰之路的清高之徒或多納徒分子,已經不再是基督教會的一員了。
不同而有協作,為的是得勝。聖經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出埃及記17章可分兩部分,1-7講以色列人的內亂,所以那地方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爭鬧的意思)。就這樣,神的手臨到他們,然後我們看見以色列人怎樣靠著合一取勝。「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裡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於是約書亞照著摩西對他所說的話行,和亞瑪力人爭戰。摩西,亞倫,與戶珥都上了山頂。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又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埃及記7:8-14)。這是一個從瑪撒和米利巴到耶和華尼西的見證。由於這段經文的預言,我們今天繼續和亞瑪力人(עֲמָלֵק,dweller in a valley)爭戰。怎樣得勝呢?前方的會眾,山上的同工,合一在耶和華的旌旗之下。
6b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7 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8 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慇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為了身體的正常運轉和成長,肢體之間需要分工。或者說,為了福音的目的,教會裡面一定要有分工。這裡我們看見保羅再一次談到「按我們所得的恩賜」,κατὰ τὴν χάριν,according to the grace。實際上,「恩賜」一詞與上文的「恩」是一個字,χάρις。我要強調的是,一方面,分工同樣出於福音的目的,這是神在我們身上的恩典。另一方面,這一切都是恩賜,都是從神領受的,免得我們自誇。保羅在這裡列舉了七項職分——神給人的恩賜就是不同的,這是前提。與此相關,這恩賜以外的品質或性情,就未必是從神來的。
第一、說預言(προφητεία)。這裡有一個限制:「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這個界限乃是不要這個職分被濫用。這裡也有一個難題,因為耶穌說,「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馬太福音11:13)。我的領受是,耶穌講的預言,是指預告基督降生、受死、復活、再來之基本信息(使徒行傳3:22)。而保羅這裡講的預言,乃是根據福音或神的道,對一般事務作出一些預告;也包括教會的「異像」,但主要是與基督的真理有關(使徒行傳27:22、使徒行傳8:22-23、彼得前書4:11)。這樣的預言確實需要從神來的信心,而這信心乃根植於神的道。「預言」放在第一位,乃是要我們在風波裡面有平安。就如耶穌對門徒說的預言:我們可以渡到湖的那邊去。今年年初我談到這一年裡,教會必有爭辯和異動,不是出於我的特異功能,而是出於聖經清楚的啟示。第二是執事(διακονία),這涉及具體事物的侍奉,這很重要。每個基督徒都是執事。第三、教導(διδάσκω)。前兩項事工預備好之後,講道台就成為教會侍奉的中心。這個動詞也是保羅說的,不許女人講道的那個詞。第四、勸化(παρακαλέω)。這是在講道台之外用真理幫助會友。這與背後說人、論斷人、蜚短流長形成對比。第五、施捨(μεταδίδωμι,to impart)。這包括主日奉獻和平時幫助別人兩個方面。這種侍奉要求「誠實」(ἁπλότης,not self seeking, openness of heart manifesting itself by generousity)。一方面是我們與神之間的誠實關係,也就是出於信仰,奉獻與人際關係無關。另一方面,是我們與人之間的誠實關係——真的出於愛,而不是結黨,或別的目的。這談到了教會裡面的「經濟」問題。經濟並不是「基礎」,教會的基礎是道與人。第六、治理(προΐστημι,to set or place before,to care for)。我想這個字可能主要是指堂會的管理,態度是「σπουδή」,「慇勤」,一方面不要懶惰,另一方面,當盡力而為。包括管人和管事、管物——若自己不殷切,如何管理呢?請小心那些極為疏懶卻特別愛管事管人的權力慾者。第七是憐憫(ἐλεέω,to have mercy on),態度是ἱλαρότης,就是甘心樂意。這一點涉及教會的人際關係——一切靠彼此憐憫和彼此相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寬容軟弱的人。甘心樂意這一點很重要,包括教會裡面的侍奉,出於甘心樂意是基本的前提,而只有出於甘心樂意的侍奉,才可能抗禦各種風暴,並預防虛假的憐憫成為風暴的源頭。
這七項分工是教會缺一不可的,它們構成了教會和平與發展的七大支柱,任何一點出問題,都會造成混亂和潰敗。混亂出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缺位。就是這七項職分缺位或軟弱無力,結果絕對的不堪設想。可以將這個問題劃分為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牧者的失職。這裡對三個職分談到的態度都是「專一」:專一執事、專一教導、專一勸化。「專一」這個詞在原文裡並不是很明顯,是根據意思翻譯出來的。不過這個意思很重要。我們曾說過不守本分的牧者,只去表演愛心,反荒蕪了講道台。以佛所書6:20中,保羅說:「(我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鏈的使者)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與此相關,聖經對監督、牧者和執事在真理與生命兩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提摩太前書3:1-13、提多書1:9)。另一方面,會眾的這可以說是所有平信徒的職責或本分。基督的教會裡面,牧者有牧者的職責,平信徒有平信徒的職責,不能專注一端。很多時候,只是挑剔牧者的本分,卻忽視了平信徒的本分。所謂用律法對牧者,用福音對平信徒。這是不合真理的基督的教會,需要全面的成長。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仍願意「冒一定的風險」將這些教導提出來,求神憐憫,這是出於福音的目的。這些教導說的很清楚,也很簡單:路加福音10:7,「你們要住在那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哥林多前書9:14,「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加拉太書6:6-7,「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提摩太前書5:17-18,「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地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因為經上說,牛在場上踹谷的時候,不可籠住它的嘴。又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12-13,「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又因他們所作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希伯來書13:17,「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儆醒,好像那將來交賬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至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是的,這是「路德小問答」對初信者基本的教導。
第二、篡位。主要表現為這七項職分之間的混淆與互相的攻擊。這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第八職分」的出現。就是專門挑刺或混亂的「侍奉」;另一方面,就是不安心本職的侍奉,卻專心批評別人的侍奉。結果執事的專一教導、教導的專一勸化,勸化的專一奉獻……更極端的混亂是,教會有這等人,全才,她什麼都專一,專一執事、專一教導、專一勸化……表面上七項全能,實際上什麼事都管,什麼事都不精,什麼事都沒有長性。三分鐘熱血,唯一專一的是,干預和挑剔所有職分的「毛病」:預言有問題——沒有靈恩呀;執事有問題——沒有高學歷呀;教導有問題——沒有講生命或真理呀;勸化有問題——動機不良呀;施捨有問題——你們很窮呀;治理有問題——還是人家港台造就人呀;憐憫有問題——你好虛偽呀……問題很清楚了,這個人有問題。這個人有兩種病。第一是閒人病,管閒事的寡婦,管別人的事。看來「閒人」是教會裡面嚴重而普遍的問題,所以保羅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帖撒羅尼迦後書3:11、提摩太前書5:13)。彼得也談到這種現象(彼得前書4:15)。閒人管牧者的事,管唱詩班的事,管主日學的事,管一切別人的私事、穿衣吃飯、婚喪嫁娶、言談舉止。無事生非、小題大做;唯恐天下不亂。這等人甚至管到別人家事上去了,忘我到自己的家事從來一塌糊塗的地步。第二是忙人病。主要特點是包打聽,什麼都想知道(約21:21-22)。或者因為生活百無聊賴,或者因為傷痛需要通過聽聞別人的負面新聞來取得心靈平衡,或者就是出於過去的職業和文化習慣。這類窺探者聽聖道無心,聽小道有志。而且有志不在年高,一生忙忙碌碌地賣弄是非,家長裡短。她除了福音以外,什麼事都有興趣,要是不打聽到手,就抑鬱了。而一旦打聽到手,主要是道聽途說,馬上就施展文學加工之才,無限上綱,蠢蠢欲動,呼朋引伴,推波助瀾——呵呵,開會嘍,運動嘍,他們教會又出事嘍。這個看自己從來過於當看的人,此時要挺身而出,挽危牆於即倒,擎大廈於將傾,攪微瀾於軒然大波,扯雞皮於下流無恥。慷慨激昂,首鼠兩端,百無聊賴,最後自己也覺得實在無趣,不了了之。
各位弟兄姐妹,這不是基督的教會,這是菜市場,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流言作坊,教會就這樣成了絞肉機,造就出很多滾刀肉與憤青。滾刀肉練就了一身用屬靈姿態吃人自肥的武功,人情練達如油條般「造就人」;而憤青主要經營受傷者或祥林嫂的角色,全世界都對不起我們,然後終日祥林嫂們「不停止聚會」。我說過,這是非常下流的教會。而一旦不小心,我們就會落入到這種境況裡面去,彼此敗壞。罪有放大效應,一定水漲船高,輪番上漲。最後我們敗壞一個禾場,就撒手而去,轉戰新的教會。這是我們要與之分別出來的教會。我不敢說我們從那種下流狀態中完全解放出來了,因為我們剛剛從埃及出來,帶著那個地方的地方病。我也不敢說,我們現在就是完全基督化的教會,因為我深知,我自己遠未完全,尚未得著那所有要得著我的。我也知道,這間新生教會的各種現狀,我也常常為自己的軟弱和周邊的軟弱時常憂愁。但我看見,我們每一天都在成長,都在告別那些很髒、很醜的過去。所以,願那感恩喜樂的靈也能感動你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一直求神憐憫我們,繼續帶領我們。我們也要在主裡看見:那要消滅我們在萌芽狀態的勢力從來沒有休息,它日夜埋伏在我們的門前,潛伏在我們的心裡,時不時如亞瑪力人一樣蜂擁而至,殺人流血。而這魔鬼吞噬我們的主要方法就是讓我們相咬相吞,使骨肉相連的主內弟兄姐妹,變成骨肉相殘、相咬相吞的仇敵。但今天神再一次找到我們,讓我們每個人站在祂的面前,祂要親自醫治我們,安慰我們,裝備我們。祂又將我們高舉在山上,將我們下垂的手舉起來,合而為一。願耶和華的旌旗與我們眾人同在,阿門!
任不寐,2011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