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證道:天高地遠,春去秋來(太20:1-16)

願恩惠、憐憫和平安,從父神和主耶穌基督歸於你們,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20:1-16,「1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僱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2 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3 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4 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5 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6 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7 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8 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9 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10 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11 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12 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13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14 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15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有古卷在此有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感謝神的話語。有人將這個比喻稱為最偉大的比喻,對這個比喻的領受也豐富多彩。這是唯有馬太福音才有的比喻,要理解這段經文,首先要回到語境之中。馬太福音19:27-30提供了一個基本背景,使這個比喻的論點只能是:門徒蒙召跟隨耶穌進天國,但在實際的天路上,很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馬太福音19:30);或者,「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馬太福音20:16)。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分成兩部分。1-8節講神來找我們,我們這可憐的罪人先後成為耶穌的門徒。9-16節告訴我們,人對神的救法的怨恨與神的進一步臨在。最後,我也要藉著這樣的啟示,與你們討論一下,天路是十字架的道路,充滿了我們與自己的罪、與他人和與上帝的衝突,而我們唯有靠神的話語才能勝過。基督徒的天路像一場馬拉松比賽,而且常常是一個人要同時對付450位假先知,我們正在其中學習剛強。願神的帶領常與我們眾人同在,阿門!

一、神愛世人(1-8)

1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僱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2 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3 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4 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5 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6 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7 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8 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

1、神就是愛

常有人說,聽任不寐講道常常很生氣。這也是我讀聖經、特別是今天這段經文的感受。我也生氣,因為我們常常遇到一位不僅常講「負面信息」的神(聖經首先是一本責備人的書,而後才引到釋放的福音),而且與我們的道德標準對立的神。按照人間的道理,耶穌當然是不公平的。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唯一的不同可能是,基督徒被感動更願意去順服讓我們生氣的這位神,而外邦人和假信徒選擇拂袖而去。

首先,神的愛表現在他為世人預備了一個葡萄園,就如為亞當建造伊甸園。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神為我們預備了一座城(希伯來書11:16)和「不能震動的國」(希伯來書12:28)。天國:ἡ 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οὐρανῶν,the kingdom of heaven。我們主要是藉著耶穌的比喻對天國的事略知一二,所以無法詳盡天國怎樣的福樂和自由。不過從這個名詞中我們至少可以知道,天國是一個與神同在的地方,生機勃勃而且大有秩序。天國既不是無政府的國度,也不是懶漢們無所事事的樂園。那裡的亞當被安置,恢復了起先在伊甸園裡修理看守的工作(創世記2:8;15)。這也意味著,神不認為我們現在的地方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不需要因對現在的處境感到絕望而難過。基督徒將這個世界很敗壞當做既定事實接受,同時,我們要帶領更多的人遠上天家。因為我們有另外一個更美的家鄉(希伯來書11:16)。

其次,神的愛表現在:神是主動來找人的神,神大有恩典。祂造了我們,看見了我們失喪,祂不會袖手旁觀,祂一定來尋找我們回家,把我們造成新人。神怎樣來找人呢?在道成肉身,神在基督和基督的教會裡面尋找所有的罪人。一方面,這將基督教與無神論區別出來——有一位創造和尋找我們的神;另一方面,將基督教和所有異教區別出來——你不能只相信一位創造主卻不相信這位永生的上帝必然來尋我們這死亡權柄下的人,並救我們脫離死亡的轄制。不僅如此,神找到我們,要賜給我們「工價」,而且這個應許一定會兌現。你接下來會問,你說的那位來找我的,就是那位神在哪裡呢?神是整天一直在工作的神:清早(大約3-6點之間的清晨)、巳初(三個小時之後,大約9點)、午正(6個小時之後,大約12點)、申初(9個小時之後,大約下午3點)、酉初(11個小時之後,大約下午5點)、晚上(應該是傍晚6點以後了,新的一天開始)。我們看見有兩個生動的事實。一方面,幾乎每隔三個小時家主就出去一次,神一整天12個小時都在忙碌,因為祂愛。另一方面,第五次出去的時候是酉初,不再是隔三個小時,而是隔兩個小時,並且這樣問那些人:「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呵呵,我祈禱這話對今天的慕道友大有幫助。我們看見神在日落之前找人那種急切的心情,這一幕實在令人感動。在這末世,基於愛,福音正在更快速地傳播,神為此開闢了更多的通途,真是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因為日子近了,神願萬人都得救,不願一人淪喪。不僅如此,神對每個人的呼召也有祂自己的時間,我們必須在某個人何時得救的問題上,將主權完全讓渡給聖靈。

2、神怎樣愛

神愛世人,但神 的愛與人的愛又極大的不同。從這個故事裡我們看見,神的愛至少有如下特徵:

第一、神不偏待人。神愛所有的人,又一視同仁。神跟每個人講定的都一樣。第5節有一個句子,ἐποίησεν ὡσαύτως,did likewise;「也是這樣行」。所以聖經說,「現在你們應當敬畏耶和華,謹慎辦事,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沒有不義,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歷代志下19:7),另參使徒行傳10:34;羅馬書2:11;以弗所書6:9;歌羅西書3:25;彼得前書1:17)。當然,神也不溺愛自己的選民,因為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每個人只是講定一錢銀子。所謂「一錢銀子」,即δηνάριον,是當時羅馬貨幣,大約就是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這是天父對兒女細緻入微的保守:一天所得一定夠用就行,有吃有衣就當知足。看來上帝喜悅的工資制度是「日工資」。

第二、神不勉強人。神找人卻不勉強人。神找人的方式是「和工人講定」。συμφωνέω,to agree together;就是雙方達成協議。急切給人、催人施洗的傳道者要從這裡學習這樣的功課:僅僅出於人情或急難的重生,是假重生。這樣未經「講定」(洗禮課程)就受洗的,將來給教會帶來很多的攪擾和敗壞。所以保羅這樣叮囑提摩太:「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提摩太前書5:22)。我自己在這裡已經學到了一些功課和教訓。在某種意義上,教會裡面的攪擾,常常是由於「門檻太低」之罪的後遺症。

第三、恩典與主權。神的愛是主權之下的愛。神的賜予「whatever is right」(4、7)是按神的辦法。這裡我們看見神的道路:神賜給工人工價的方式是從後往前。我要承認我不完全明白神為何這樣做,但我相信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9);而在祂沒有不公義,神總歸是愛。我能領受的是,神是全知和預知的,從後文我們就看見,神這樣做實在非常公義,讓我們不得不感歎,「我主聖明」。就像起初神不喜悅該隱,我們就覺得該隱很委屈。但很快你就發現,神一點兒都沒有錯,該隱實在「罪有應得」。隨後人的抱怨只是為神的實現判定和安排恰如其分的「呈堂證供」。我想重點強調一下神的主權。信仰是一場持續不斷的主權的讓渡,就是當我們和神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順服神。主權是恩典的前提,如果神非自有永有,恩典就不是恩典了。不僅如此,恩典的真理是:救恩是上帝與我們每個人的關係,不是我們每個人與別人的關係;上帝對待我們不是根據我們是誰,而是根據祂是誰。神按著祂的判斷而不是按照我們的判斷行事、為善。先來的得到了他們該得的。是抱怨者背約,忘記了、扭曲了起初的約定。神的恩典仍然在他們身上。一方面,儘管他們起來攻擊神和弟兄,神仍然沒有奪取他們應該得的。神從來不違背自己。另一方面,對後來者,神不會因為你的嫉妒和控告就收回對後來者的愛;也說明,所有蒙召者被愛,不是因為他們配,而是因為「神願意」。這是恩典。

二、人算什麼(9-16)

9 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10 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11 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12 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13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14 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15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有古卷在此有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1、人的狀況

詩人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詩篇8:4、144:3;希伯來書2:6)所謂恩典,就是儘管人很不堪,但神願意「作好人」。ἐγὼ ἀγαθός εἰμι,I am good,我就是善。但人到底有多壞呢?人的敗壞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人都失喪了;第二、這失喪的人不僅不能認識神的恩典,而且會起來攻擊救恩的真理。我們先看人第一個方面的狀況。人是「勞動力市場」上的被尋找者。一方面,我們都是可憐的罪人,我們的存活和重生都全在乎神;另一方面,我們靠自己無法擺脫物質和精神的不幸。「工人」一字顯明瞭人存在的不幸狀況。ἐργάτης,workman, a labourer。一方面,人是勞苦擔重擔的,需要基督重置安息(馬太福音11:28);這源出亞當的犯罪(創世記3:17-19)。另一方面,雇工生活在隨時失業的焦慮與痛苦之中,罪人隨時需要神的同在;如沒有神,我們隨時都會陷入饑荒之中。所謂「一錢銀子」,也可以說是「生活必須」,「最低工資」。而這些工人是「站街的」,「市上閒站的人」,ἑστῶτας ἐν τῇ ἀγορᾷ ἀργούς,standing idle in the marketplace。我們自己找不到生命的出路,沒有穩定的生活保障,也不乏游手好閒者。即使到了日暮途窮,我們仍然找不到真正的安息之所,和所當用生命去侍奉的。第二方面、恩典仇敵。悲劇還在於,這失喪的人,當救恩臨到的時候,不僅不能認識和接受救恩,反而會因救恩進一步成為上帝和弟兄的仇敵。人其實恨神的善。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這讓約拿大大地生氣;特別是當你因為自己的罪而恨上一個人的時候,神在那個人身上的救恩和使用,會讓你怒不可遏,「起來做監督」。這個生氣出於愚昧,一方面忘記了自己不是神,另一方面忘記了自己不過也是自以為好人的歹人。我們恨神不偏向我們,枉曲正直。我們痛恨這個上帝不受賄賂。我們不能接受大有恩典、「愛別的罪人」的神。在人與神的關係上,對神抱怨卻不感恩;這人絕不感恩。他所得到的一切他都認為是應該的。饑荒和危局中與神達成協議,這顯出一些信仰帶有明顯的機會主義特徵。一旦到了「分錢」的時候,人就忘恩了,忘記起先歸正之時並沒有以神如何對待別人為前提。這罪人不僅是忘恩之人,也是不能接受、不能允許別人也蒙恩的罪人。究求根源,是對十字架救贖真理、是對白白的稱義這基本信仰的無知。在骨子裡,假門徒一直堅持,人得救應該是他配。一方面,假信徒過高估計自己得救是自己配,另一方面,過低評價別人得救是他們不配。因此,十字架一側的那個強盜怎麼也可以蒙恩呢?加拉太書「小題大做」是因為保羅與假使徒、假弟兄之間在最基本的信仰真理上出了問題。

2、教會之酵

對恩典的無知和仇恨,也是教會裡面的惑亂之源。我們可以從教會裡的邪惡之眼和虺蛇之口兩方面看。首先是邪惡之眼。犯罪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基督和祂的追隨者對這種局勢只有一條路:你想做的你就去做吧。「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創世記4:6-7)。連三次否認主的彼得都不願意和外邦人一同吃飯;我不屑和你同工,因此顯得我比你更聖潔。恩典之敵必然道德吃人。這場吃人運動最後就是起來控告弟兄。其實所有的控告基本上是這樣的:神竟然愛這樣一個不如我好的罪人,因此,我們要把這個罪人的真面目揭露出來。事實上這個真面目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控告者自己的真面目,或者做假見證陷害人。這個世界因為同流合污之破產,就成了生產、加工假見證的工廠,神的兒女不屑辯誣使之更加氾濫成災。但結局就是,在先的就在後了,這個「後」很可能「後」到與神的國無份的地步。需要強調的是,控告者有一雙「邪惡之眼」,是專門用來看別人的罪或不配得救的。這樣的假門徒就是教會裡的「紅眼狼」。「紅眼」,ὁ ὀφθαλμός σου πονηρός,your eye evil。原文的意思不是紅眼,而是「邪惡之眼」。這邪惡之眼起源於亞當夏娃「眼睛明亮了,可以像神一樣論斷善惡」;然後我們就看見他們如何論斷對方。邪惡之眼有三個特點:看人而不是看神;看人的罪而不是自己的罪;特異功能——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罪——那位傳道人的眼神、某個表情非常魔鬼;利用顯而易見的假見證起來將仇敵妖魔化……我們當熟悉「邪惡之眼」三個基本的事實。首先,在揀選的問題上,猶太人拒絕基督,救恩就臨到了外邦人。其次,在「重生」的問題上,我們想到路加福音15章的大兒子。最後,在成聖的路上,特別在侍奉的路上,教會裡要警惕「元老」、「前輩」、「正統」之類的「嫉妒徒」。另一方面,邪惡之眼必出抱怨之口,這也是聖經不斷管理舌頭的理由之一。自以為應該「在先」的工人起來「抱怨」(γογγύζω)。這是典型的「曠野裡的抱怨」:以色列人在曠野每一次犯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眾百姓發怨言」。怨言有幾個特點。第一是抱怨神。抱怨神對別人的美善,不紀念神對自己的恩典。這場抱怨最後會導致不信和背教,或者轉向異端,創建邪教。第二是恨別人,如同該隱要殺害亞伯,如同大兒子恨小兒子。別人得到的一切都是不應該的,比我更蒙恩、哪怕和我一樣蒙恩的人,就是我的敵人。我願意相信該隱是在背後突然偷襲弟兄,這一幕每一次都讓我們不寒而慄。第三是「恨」自己。我的說的「恨自己」不是這「先來者」自己故意的,但確實是因為他自己的嫉妒和抱怨,使自己生活在苦膽之中。傳說中的不幸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人的痛苦不在於自己少得了,而在於別人多得了;由於總有人過的比你好,你就永遠不幸福;而那個罪人竟然比我更喜樂平安,那就「猛獅」了。

三、你要什麼

抱怨者這樣質問家主,「你竟」……。「你竟然這樣」,是我們信仰之路不斷遇到的功課,每一站是一次「你竟然」;這是一塊絆腳石(羅馬書9:33),假信的跌倒,真信的繼續前行。求神幫助我們,因為祂曾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各位弟兄姐妹,我們的教會正在經歷深刻而有益的變化。這個變化首先起源於我們在不斷面對講道台上宣講出來的道理提出「你竟然」的不滿;而我今天,要藉著這個越來越明顯的「你竟然」,給我,也給你們每一個人提出一個問題:我們來這間教會,我們信基督,到底要什麼。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到底什麼是信仰。

1、跟隨基督

約翰福音1:38-39,「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何為信仰呢?耶穌在那裡,我們就跟到哪裡,這是跟隨主的意思。假信仰是我們有了一套東西,要講道台服從我們的觀念。這是衝突的本質。但什麼是信仰呢,一方面,我們相信神的道路高於我們的道路,神的意念高於我們的意念;另一方面,儘管神與我不同,我對真理無知或反感,但我仍順服神的意思。各位弟兄姐妹,我們蒙召建造蒙特裡爾華人基督教會,我們是為了信仰,而不是為了人氣、誰的才華聚集在一起的。起初我們來,滿懷熱情,並被這樣的異象所感動:這是一間努力追求完全持守十字架真理的教會。但是,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所要的我們真的知道嗎?當真理真的臨到我們,我們真的能接受嗎?「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馬太福音26:41)。當真理不斷反對我們,我們會不會和加拉太人一樣因此成為仇敵?我在建堂之初反覆思想的經文之一是:「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神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穌。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裡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加拉太書4:13-16)神的僕人在教會裡有一條拋物線,只要你真正地持守真道,你要經歷從「大眾情人」到「眾矢之的」的命運。但神的恩典是夠用的,這也是事實。

2、唯獨聖經

當然,我們會提出一個合理的問題,就是,憑什麼說你講的就是真理呢?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判斷講道台上講的是不是真理,只有回到聖經。而離開聖經的指控是不需為意的。常有人對我說,你要再這樣講下去,我就離開了。我的回答總是如此:第一、我希望你留下;第二、你拿聖經來;第三、我會繼續這樣講。我這個方面是非常固執和驕傲的,就是如果你的理由是「我不喜歡」,我絕對不會修改我講章中的任何一個標點符號;我在這個方面是非常「謙卑」和順服的,只要你的理由真的是「但聖經不是這樣說的」。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當教會遇見攪擾。首先,像世界一樣居高臨下攻擊風波本身,或者各打五十大板,顯得我這個第三者最屬靈。但聖經明明說教會裡面一定有爭戰、有控告、有攪擾,你為什麼不按聖經面對呢?使徒的書信要處理的全部都是教會裡的糾紛,你比使徒們創建的教會還更成功嗎?你為什麼要故意大驚小怪呢?其次,怎樣處理攪擾。世界的方法就是互相打電話問人的意見,甚至徵求到不信之人的「高見」,指給你看「那個敬虔的、模範的牧師是怎樣做的」;卻幾乎沒有一個人去打開聖經、回到神的話語中,看聖經怎麼看,按聖經怎樣去應對。聖經明明禁止當衝突到來的時候,弟兄姐妹向外邦人告狀。保羅說,「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這是不知羞恥的行為(哥林多前書6:5-6)。神為什麼禁止我們這樣做呢?「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哥林多前書10:20)。這人若是基督徒,這樣做首先不是一個道德修養的問題,而是真信與假信的問題;並非「這個人很直」、「這個人太認真」、「這個人的嘴呀」等等,而是,這至少是一個小信的人,對聖經非常無知。我們不當用「好人壞人」來論斷人,我們當只看,這人是否順服聖經。不順服聖經的「好人」就是惡者。不僅如此,聖經對待此類事項的方法在馬太福音18:15-17,經過這樣的方法而無效之後,如果教會繼續面對變本加厲的形勢,就是我們不可預防、正在進行、還在繼續的毀壞和吃羊,而我們又缺乏同工的協作;為了保衛教會,催逼我們相對只有一條最簡單有效的辦法,而這辦法正是聖經的辦法。提摩太前書5:20,「犯罪的人,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提摩太后書3:9,「然而他們不能再這樣敵擋,因為他們的愚昧必在眾人面前顯露出來,像那二人一樣」。所以,有人懼怕很正常。保羅對這樣的人,採取了公開點名道姓讓人都知道的「愚拙的辦法」(提摩太前書1:19-20、提摩太后書1:15、2:16-17、4:10、4:14-15)。你會怎樣說呢?保羅的苦毒?保羅對事不對人?保羅的小題大做?你不是保羅?你為什麼對聖經明明白白的啟示完全抗拒呢?而你既然不知道聖經如何說,為什麼起來用「我認為」來指控那明明按聖經的辦法去行的人呢?是的,聖經竟然真的這樣說的。所以你的「人家牧者從來不這樣」,但我要這樣。我的道路只有一條:聖經怎樣,我就努力怎樣。人的樣式不是我們的生命,神的話語才是我們的生命。

3、十字架

你怎麼辦呢?你若放棄「唯獨聖經」的原則,你就不是神的僕人了。你若想繼續做神的僕人,你就只有上十字架。唯獨聖經必然要上十字架,這是歷代所有聖徒殉道的根本原因。詳細考察提摩太書信,保羅的辦法把保羅送上十字架:教會裡面幾乎眾叛親離,教會外面刀光劍影。魔鬼的計謀只有一個:放下聖經、立地成佛。但保羅的道路是基督的道路,是我們要走的天路。我靠神給我的呼召也呼召你們,一起上這十字架。但我也靠我這一年多的侍奉與你們分享,一旦我們順服了聖經,我們就會真正的知道,耶穌的擔子是輕省的,而且是最輕省的。不僅如此,十字架的智慧超過人間一切的智慧,那是唯一真正的智慧,使我們可以在新自由裡面為主作見證。我們這間教會主要是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初入教的(提摩太前書3:6),另外大部分來自「那樣的教會」——很多未真正經歷重生的會眾、不講罪和十字架核心真理的「教會」。我們遠遠不是一個「成熟的教會」。這個現狀造成一遇攪擾,幾無可同之工,反有隨波逐流,甚或落井下石。因此我們的教會至少要經歷兩種十字架。首先是牧者和會眾要受重生之苦。十字架神學臨到,是何等的艱難。就像挖掘機深入地層,越是向深處挺進,碰到的東西越堅硬。這些堅硬的「舊人之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性原罪」,因此造成了「扎心聯軍」和「榮耀神學」就成了朋友,「我的仇敵比我的頭髮還多」。第二是「傳統本罪」,一面是人本主義的關係學,另一面是人相食的道德主義;信仰主要被當做為人之道。這使我們面對世界和教會毫無分別的聯合控告。第三是教會異端,或教會的小傳統。屬靈表演的「木者」、討厭十字架的「信徒」和迷信活動分子(「菩薩保佑」),以各種方式不斷「愛心誠實」我,你應該「像雷鋒同志那樣」。一旦風波來了,我們只能靠這三種勢力應戰。這三大勢力比我想像的要深得人心、強大頑固,而其背後是蛇,比我、比田野裡一切被造的都狡猾。它使用這一套東西不斷把基督的教會變成世界的一部分。

正因為如此,另一方面,牧者要經歷再生之難,甚至不斷面對「你若再這樣講,我就離開」的會友;也要面對因曾經有過其他教會經歷的人無法克服的「二婚情結」——總拿新人與前夫(婦)比較,特別是當遇到「分歧」的時候。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在真理裡面合一」過程,若非神來保守,我們將遭遇破碎。我不想改變我的信仰,我因此更求神的憐憫和幫助。不過感謝神,這「在真理裡面殘酷而輕省的合一過程」,聖經早已經清清楚楚地啟示給了我們,其中保羅的書信和這個人的遭遇,使我們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完全有神的話語作燈、作光。當然,我聽見了這個小生常談:「你畢竟不是保羅!」「你怎麼可以自比保羅?」「我實在討厭那些動不動就把自己比成保羅的傳道人!」各位弟兄姐妹,我們怎樣看這個問題呢?我們怎樣按聖經看這個問題呢?第一、沒有人自比保羅,特別是,我們很難看見在歷史上被神這樣大大使用、大有恩賜的門徒;特別是,不會再有人像保羅一樣,寫一封書信、發一封電子郵件就成了聖經的一卷書。絕對沒有了,這樣的使命在聖經完成之後就完成了。但是,第二,所有真正的傳道者,就是那和保羅一樣向外邦人傳福音、植堂、牧養教會的,一定會不同程度地經歷保羅所經歷的。否則,神把保羅的書信、特別是教牧書信賜給我們,就毫無意義;而我們若不經歷保羅所經歷的,就以聖經為說謊的。也就是說,我們雖然沒有保羅的恩賜,但我們有保羅的職分,因此也必然在侍奉中經歷保羅。這話保羅說了7次(哥林多前書4:6、4:16、11:1;腓立比書3:17;帖撒羅尼迦前書1:6;帖撒羅尼迦後書3:7、3:9),這意味著,真正的傳道者完全地、一定地經歷保羅。第三、「你竟敢自比保羅」,這種觀念在很多情況下,說明了人根深蒂固的迷信或偶像崇拜。除了我不能寫聖經以外,在很多方面,我為什麼不能比保羅呢?我又何必自比保羅呢?他是罪魁,我也是;保羅不明白的時候幹過很多壞事,我也是;保羅說自己不過是人,我也是;保羅說自己裡面沒有良善,立志行善卻行不出來,我也是;他所告訴我們的,都是領受的,不是出於自己的才華,講道台也當如是……保羅算什麼呢?那些控告別人自比保羅的,恰恰是自己明顯違背了第一條誡命,就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而這種無法根除的「金牛犢情結」,也被那些總是傳講「保羅的生命」的生命神學所誤導和加強。這是傳假福音的。但保羅怎樣說呢?我們只傳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但我們只有一位神,只有一位基督;願我們在祂和祂的十字架裡面合一。願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阿門!

任不寐2011年9月18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