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與回應:吾珥的愛情故事(並非小說)

1

咱們天上見 [2012-08-15 06:10:09 AM] 幾乎一夜未睡,不寐之夜上的所有博文,終於全看完了,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我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就像一個明天即將離開迦勒底的吾珥的人一樣,你若一定要對那裡的人說幾句話,你會說什麼呢?順便說一句,我有些嫉妒你受到的一切傷害,這樣的境地需要積累性的誤解和陰間般的構陷,以及作公敵必須的才情與驕傲。

平安。感謝主,蒙特利爾到了雨季,水秀山青,無限生機。連續幾日在靜靜的布魯諾湖畔獨坐,吾珥往事如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您是一位信使,一種遙遠的聲音,讓我想起一位故人。我虧欠了一位同學,八年前,他死於大洋彼岸的一場交通事故;可是我一直未能為他寫一點兒什麼。也許只有我知道他的死因。但願今天我能將他安葬在這盛夏的盡頭,以勸勉迦勒底很多追趕他的行者們,並表達我無可挽回的愧疚。他本姓劉,我這裡就稱其為「吾珥」吧。

二十年前,兩場致命的幻滅之後,吾珥傷痕纍纍來到我的面前。我在北京給他找了一份差事,幾年之後,他與一位青海女孩兒相愛。兩個人約好,三年後的某一天在天涯海角「不期而遇」。就在重逢前三個月,吾珥被禁足在寓所,前途未卜。他開始切割一切聯繫,特別是青海女孩兒。這些切割幾乎有自虐性質,這起源於一份信仰,關於對那份約定與日俱增的憧憬,以及真相大白必然帶來的原諒與幸福。當然,吾珥費盡周折拜託自己的表哥照顧青海女孩兒。

三個月之後,吾珥重獲自由。拖著被打殘的手臂吾珥千里驅馳去赴海邊之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萬里無雲成了永恆的悲傷。海邊這樣的空空蕩蕩。他撥通了表哥的電話,沒有人接聽。電話打到我這裡,我只能告訴他:女孩兒和吾珥的表哥正在澳洲度蜜月;而吾珥已經在眾朋友面前成了公憤的對象;我自己也乘機宣佈:從此和吾珥這個惡人割袍斷義。一天一夜的獨坐,吾珥驅車返回。神情恍惚的吾珥在紅燈閃爍的十字路口與一輛重型卡車相撞……

我是一個星期之後才得知這不幸的消息的。吾珥的屍體擺在我的面前,他的身體上有我插的一把刀。我幫他父母整理遺物的時候,看見他離京前寫給青海女孩兒卻未發的短信:「我不願像網絡作家一樣,將這些日子的遭遇寫出來發表換錢成名。我厭惡劉文學挽起褲腿的樣子;我尤其厭惡與誤解我的人解釋——傾聽者和辯解過程都讓我噁心至極,倍遭自辱——但即使全天下的人都死絕了,都將我當成混蛋;我也相信你相信我,而我也相信你相信我相信你。」

勇敢的小孩兒不哭不鬧,這個,我理解。但信是一場豪賭。在基督之外的信是一場注定失敗的豪賭;籌碼是吾珥自己的生命,腐爛有蚊蠅雲集,陳屍天海。一句沒有分辨,或者,一句未能分辨。吾珥的世界是最後的世界,最後的世界不配收藏他最後一句話。我一直不敢污染那幾近完美的驕傲和迷信。若非沒有基督,我會愛上這份驕傲和迷信。她很美,開始接近殉道的精神。吾珥的死訊逼著他弟弟和拿撒勒的一個人相愛了,這份愛情與日俱增,勢不可擋。

吾珥,迦勒底的吾珥山窮水盡。為什麼聖經從始至終強調「信」呢?信仰是一份信任,而且,這個信是人間不可能有的;但如果沒有,人間就是地獄和荒漠。人間沒有基本的信任。只有脆弱、敏感、惡作劇、自辯、欺騙、不信和將計就計的不信——把別人的悲劇,加工成報復、成功、道義以及犯罪的理由。這個《搜索》的世界需要救贖。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出於天父的信和對父神的信;並使一切要信的人可以信。亞伯拉罕因此啟程,赴迦南之約。

2

因為冬天已往 [2012-08-15 02:51:33 AM] 我也一直有一個問題:怎樣看待「宗教裁判所」?

平安。這是「護教神學」常常要面對的一個話題。我在《災變論》中處理過這個問題。首先要有縱向的公義。我再次呼籲所有從事歷史批判的人自己應該有一種基本的歷史感——就是不能用當下或現代價值觀念不折不扣地審判歷史上的當事人。「價值穿越」是不公平的。其次,橫向的公義。我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宗教裁判所是殘暴的;但是許多其他類似組織和政權過去及現在都同樣殘暴、甚至更殘暴。那些動輒以宗教裁判所為證指控基督教的專橫國家,以及藉宗教裁判所諷喻專橫國家的自由派,犯有同樣不知羞恥的錯誤——前者不認識自己,後者不知道自己正在進行跨時代的異端審判。第三、真理上的公義。利用宗教裁判所攻擊聖經和基督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耶穌沒有用刀劍傷害過任何一個人,也沒有主張門徒用暴力強制任何人歸信和用暴力反擊逼迫與殺戮。

但教會確實應該反省歷史上確實存在的罪惡。就像舊約以色列人常常犯罪一樣,蒙恩的罪人也常常犯罪。但拒絕反省的罪人就不再是真正的基督徒了。所謂異端裁判所是天主教的罪行,與基督教無關;改革宗好像忘記了加爾文在日內瓦也幹過類似的事情。只有對聖經無知的外邦人才趁機利用教會的罪來否認他們的信仰,只有無知的假基督徒才不不敢正視教會所犯的罪。當然,宗教裁判所的一些罪惡,的確出於假基督徒、甚至大部分就直接出於外邦人之手——世俗權力極大地利用了教廷的恐慌、貪婪和不信,成為利用異端審判謀取私利的真正兇手。關於宗教裁判所有三個基本事實需要澄清,儘管,宗教裁判所及其歷史本身紛紜複雜。

第一、確實有異端存在,這不是謊言。而這些異端從古至今都存在。異端的氾濫與1096年烏爾班二十的東征以及東西世界商業交流互為因果。異教思想和文化的大舉入侵以及對異教思想和文化的十字軍行動,必然使異端叢生,這是十二世紀的情況,今天的教會也是如此。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神職人員的責任:普遍的道德墮落和貪戀世界以及權欲,本身就是一種異端。對權力的貪婪一方面使教廷討好人民,另一方面使教廷瘋狂地訴諸暴力捍衛權力。在這方面,英諾森三世是一個代表性的人物,他要面對的卡塔爾派顯然是一種異教風潮,這種二元論宗教在巴比倫和波斯的文化中有深刻的傳統。十二世紀的另外一個異端是韋爾多派,從新教的立場上看,這個所謂異端不過是宗教改革的先聲。同時,天主教自己的神學思想,和中世紀晚期的巫術、「自由聖靈派」以及聖徒崇拜等異端密不可分,這些思潮連接著今天的理性主義神學以及靈恩派運動。十六、十七、十八世紀的巫術審判,以《巫女之錘》為代表,展示了異端錯綜複雜、根深蒂固的群眾基礎。

第二、裁判、特別是利用世俗權力介入宗教信仰,是一種罪。令人髮指的體罰、火刑、密從、腐敗以及書籍審查制度,從異端裁判所到近現代警察國家,如出一轍。1415年胡斯火刑是一起象徵性事件,而伽利略受審並非基於其天文學觀點,而是他對這個特權組織的挑戰。宗教裁判所形成於格裡高利九世期間,大約在十三世紀早期、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先後成為「天主教匪幫」的重災區(1309年克萊蒙五世把教廷從羅馬轉到阿維尼翁)。這一事實多少也可以解釋這些國家近代以來的無神論傳統以及警察國家的體制。宗教裁判所主要依靠世俗權力,而世俗權力利用宗教裁判所謀取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法王美男子菲利普對聖殿騎士團的審判,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建立於1478年;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真正的目的是驅趕猶太人和摩爾人,鞏固政治權力。到了十五世紀,宗教裁判所的特權和殘暴引起公憤開始衰落。這個維穩力量也開始成為巨大的財政負擔,於是只能同特權來贖買他們。這一點我們很熟悉。

第三、裁判者自己也常常陷入不同程度的異端思想之中。兩個狂熱的福音修會承擔審判官的職責:多米尼克修會與法蘭西斯修會。這實在具有諷刺意味——信仰如果變得狂熱又無真理的根基,基督徒就可能成為兇手、神經病、偽君子和黑社會。而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個理性主義及其與之平衡的態度主義,將梵蒂岡和日內瓦結成一體。今天天主教仍有類似機構。從1908年開始,庇護十世從該組織的正式名稱中去掉了「宗教裁判所」這個名字,更名為「神聖法庭」。1965年教皇保羅六世又改名為「信仰教義神聖委員會」。我們從這裡能學到的最大功課就是,主耶穌說:我的國不在這世界上。任何利用政權、暴力和金錢維護信仰的神學,本身就是一種異端。他們處於這樣一種深刻的不信:人的武裝勝過聖靈的武裝。福音不需要一手拿著糖,一首拿著大棒。

3

beiyue8152012-08-03 09:42:09 說: 任弟兄,你好。我從7月31日開始照著您博客上的「2012讀經表」開始讀經,很感謝主,一方面更多的感受,感到每天的讀經內容能與自己的各種實際結合起來,經過摔跤與等待後歸於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和信心的不斷試驗與操練;二是以前讀經老記不住,但現在讀過之後能自然的記住了,並且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隨時默想;三是雖然之前也把聖經的經文用到各種實際中,但總是不對勁,很不地道,特門外漢,現在發現是神的話自己更新以前的各種認識和觀念,自然而水到渠成。每天吃到神的糧食,心就像飽得了骨髓肥甘,感謝主藉著您按時分糧給他的羊。您能對這份讀經表做一個介紹嗎?在讀經方面有什麼建議和提醒嗎?我們以前的讀經習慣是建議整卷的讀,但憑心而論沒有真正完成過。

平安。您的見證首先告訴我們,神的話語是帶著能力的,而我們所信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而所謂經歷神,就是經歷神的話語。而這話語,總是帶領我們經歷基督和祂的十字架。這十字架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當然,只有嘗過這天恩滋味的人,才能明白。而且一旦明白了,就沒有任何人和事可以攔阻。關於這份讀經表,是路德會使用的,天主教和聖公會也常常有類似的讀經計劃。首先要說明,這個讀經卡計劃主要是建議性的,不可能取代聖經本身。但我們讀經總要有所選擇,這只能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只是希望這個讀經計劃不要影響你們通讀聖經本身。其次、這個讀經計劃主要是按church year這個教會年歷編輯的,同時考慮了信息的覆蓋率,就是盡可能照顧到舊約、書信和福音三個部分,並讓這三者之間在真理和歷史上有連接。第三、我建議我們每讀一段相關經文的時候,都能回到這段經文的語境中去,拓展性閱讀。這對理解這段經文是大有幫助的。同時,也可以找一些以這些經文為對象的證道和解經的文字、錄像,以便加深理解。若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有什麼難題,歡迎繼續寫信給我,我們可以就具體經文進一步探討。

4

小小阿七2012-08-04 22:59:12 說: 任不寐弟兄您好! 我和妻子蒙神賜福,有了孩子。但因為家庭在經濟上原本就不是很富裕,所以在孩子的餵養和教育上妻子很苦惱。妻子很擔心孩子以後因為得不到上好的教育而不能成才,她把大部分希望放在能多掙一些錢改善環境上。請問基督徒應該如何養育孩子?是該多花點時間掙錢保證孩子有好的成長環境,還是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 我知道任不寐弟兄時間寶貴,盼望簡短回復即可。以馬內利。

平安。謝謝您的分享,遲復為歉。一般來說,「富裕」、「上好的教育」以及「優秀」真的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若將之放在「攀比」的外邦風氣中,更是一個偽概念,甚至就成了我們的捆綁。讓我們的家庭總生活在「預防性貧困」所帶來的焦慮和紛爭之中。我不是唱高調。聖經上說,「有衣有穿就當知足」,這是真的。努力工作賺錢都是對的,聖經上也說,不做工就不要吃飯。但是,我們的身體、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而賺錢的事業是無限的。基督的的信仰能夠有力地幫助我們扭轉這樣的悲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賺錢事業中去。我們必須靠主掠奪一部分時間給孩子和配偶。這對他們來說比金錢更重要。對於一個基督徒家庭來說,讓孩子成為基督徒、愛主,比上哈佛重要多了。我從自己的經驗中更能為這樣的道理作證;這裡面的祝福超過我們對孩子所求所想的。而改變這種局面,首先是您和妻子要先信,先有正常的教會生活。然後,我深信,聖靈會自己帶領你們安排好今後的生活,甚至連細節都無微不至。願神祝福您一家人。

5

先生:週末平安。從淘寶上又買了一本《災變論》。您送的那本被劃得條條槓槓太多。很多年前,在尋求的路上一路走來,買的第一本書,就是花了一百元在孔夫子舊書網淘到的劉小楓先生的《走向十字架的真》。然後像著了魔似的,買齊了劉的所有著作和他所編纂的」歷代基督教學術文庫「叢書。這些書雖然向我打開了一扇門,卻並沒有打下正確的信仰根基。我以基督教是一種優秀文化而入迷並道德自義。感謝神祂總不拋棄尋求祂的人,直到被祂找著。劉的《走向十字架的真》一書時隔多年後又再版了,他本人又轉向古典政治學方面,不知他是否仍將基督教作為一種文化,一種學問,而不是每個個體安身立命的信仰還走在尋找的路上?感謝神,為《災變論》在國內的傳播開了一條路,它的影響會與日俱增的。淘寶上買的這本與您送的那本完全一樣,我已經看到270頁了,發現2處勘誤。196頁倒數第3行,」為什麼中國會是一個人治社會社會「。另一處在第222頁第2大段第5行」為歷代中國文學所(宗)尚「。這樣一本大部頭的書,區區一點勘誤,已經很神了。最後想問您一個問題。您提供了」在基督裡解讀舊約「的方法,解開了很多難解的經文,受益頗多。先知書中關於神的審判是不是還沒有在耶穌身上」成了「。看《以賽亞書》,耶和華的許多懲罰臨到亞述,巴比倫,摩押,以東,耶路撒冷城等的,在以往的歷史中應驗了。但《以賽亞書》24章」耶和華要責罰世界「的這個」世界「該如何理解?望先生解惑。願神保守您。主愛同在。(主內姐妹:我有平安如江河2012年8月12日)

平安。謝謝您一直的同在和對拙作的勘誤。事實上《災變論》還有一些需要校正的文字失誤,盼望再版的時候能夠進一步解決。不過第一版中責任編輯和出版社已經付出了很多辛勞,求神紀念他們。在基督裡讀舊約,這是主耶穌自己啟示給我們的方法,路加福音24章,主升天之前反覆將這樣的道理告訴門徒。我們能看見使徒保羅的釋經學,在加拉太書、羅馬書中表現的更為明顯。基督打開了他讀舊約的新天新地。新約其他作者也是如此。至於以賽亞書24章對世界及其王的審判,主要應該是預表基督再來的。換言之,這是末世審判的景象。巴比倫等的審判,一方面已經應驗;另一方面還有繼續應驗——在啟示錄中,巴比倫大城被摔下去,天上的耶路撒冷重新降臨。我們讀先知書需要知道一個問題是:先知看未來,常常是將基督的第一次來和第二次來重合起來的,這與我們今天瞻前顧後、條理分明的看見不同。主必同在。

6

不寐老粉絲 [2012-08-14 10:24:07 PM] 請博主和弟兄姐妹們幫我出出主意:我所在的教會有兩位長老(另有一女長老年事高,已「退休」),其中一位是教會負責人;一位牧師(女),與負責教會的長老是夫妻;共有八位講道人(四男四女),還不時請另一教會的一男一女來講道。講道內容以生命神學為主,每次聚會都是「同聲禱告」。我把神「不許女人講道」和「同聲禱告」不合聖徒體統的信息與他們夫妻交通過,他們不聽。我自己在學生團契中做一點工,這個團契的負責人是長老非常器重的一位姐妹,她在團契中講道,還經常到其它獨立的教會去講道。我是否應該離開這間教會?可是離開了又到哪裡去呢?舉目觀看,整座城市一片加爾文主義的聲音。

平安。您既然已經和他們分享過,就可以跟主交賬了。您的來信進一步讓我們看見,如今教這個危機不僅僅是您所在的地方如此。面對這樣的局面,很多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神的旨意在哪裡。就像上個主日證道中,以利亞很難理解為什麼神允許850為假先知在河西崛起著那麼多年。不過讀您的來信我有一份感動:既然如此,神藉著這樣的局面曾呼召過以利用亞,也應該是藉著這樣的局面呼召你——你願意就此起來,去裝備自己,然後餵養主的小羊嗎?我收到一些來信,多有對這種局面無奈的。但是,神吩咐以利亞,起來,吃吧,應為你當行的路甚遠。神讓我們看見異端和彎曲,就是呼喊所有看見的人起來作祂的僕人。「可是離開了又到哪裡去呢」。我想這也是以利亞從羅騰樹下起來的困惑。但神在前面的西奈山繼續裝備他。親愛的弟兄,看見神的教會這樣的荒涼和混亂,我們與其抱怨和絕望,不如站在破口之中。但願那感動以利亞的靈,今天也感到我們。正如主說,莊稼熟了,工人卻很少。但以賽亞怎樣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阿門!

7

因為冬天已往 [2012-08-15 02:53:48 AM] 「小魚兒」的帖子也被刪除了。他好像問,教會能否幫助一下唐慧一家人,特別是她可憐的女兒。

平安。我在這裡只想強調一個問題。任何想幫助唐慧女兒的人,特別是教會中人,一定要確信自己可以、或者願意靠主勝過這樣的試探:從始至終不利用這個可憐的孩子追求任何名與利;放棄並謝絕媒體採訪;並讓她從此隱姓埋名,開始真正的、與過去徹底決裂的新生活。如果不能勝過這些試探,這樣的「愛心」應該趁早打消。考慮這個孩子的處境,出國歸入基督,是上好的選擇。願那憐憫人的神,大施憐憫。至於這裡的「破壞性有償刪帖」,我們除了繼續用「不寐之夜不可告人的秘密」加以應對以外,只能去禱告。這也是忍耐的功課吧,並且首先是我這個52次忍無可忍之人的寶貴功課。但無論如何,我們看見福音正在傳開。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不也是一種見證的嗎,讓我們借此知道,我們所傳的是誰,而世界是何等需要祂的福音。也讓我們為此加倍地感謝讚美主。最後再次請大家為我們這個主日的「夏季營會」代禱,我們將在曠野學習馬可福音2:14-17。

8

先生:平安。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遠志明牧師的老子與聖經,石衡潭博士的論語與聖經,和口魚西壯士的山海經與聖經的火熱研究,反響熱烈,爭論也熱烈。激起了基督徒對於中國傳統古典文化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吸引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對於聖經的濃厚興趣。口魚西壯士決定再接再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聯合遠志明牧師和石衡潭博士看展進一步的老子、論語、山海經和聖經的對讀活動,以便把這次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題目就是:「崇主道,尊先賢,尋神跡,2012年基督徒老子、論語、山海經和聖經對讀活動」。真是哭笑不得。就是這些瞎眼領路的,不知要將人領到什麼樣的深坑裡去?聖經千真萬確的真理已經賜給了人類,偏偏這些假教師們要用」世俗小學「的玩意忽悠百姓。」這百姓還沒有歸向擊打他們的主,也沒有尋求萬軍之耶和華。因此,耶和華一日之間必從以色列中剪除頭與尾,棕枝與蘆葦。長老和尊貴人就是頭,以謊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因為引導這百姓的,使他們走錯了路;被引導的都必敗亡。」(以賽亞書9:13-16)看來這世道只有您還在講認罪悔改歸信的真理,其餘只剩下與時代行淫,和人性苟合的末世大合唱了。猶如路德當年一樣,人們都在靠苦修,「善行」賺取恩典時,一介小修士敢於堅持真理,講出真相。其勇氣人品實在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很羨慕蒙特利爾的弟兄姐妹,為你們的夏令營會禱告。「我必遠遊,宿在曠野」,在天父的世界裡,盡享屬天的自由平安滿足喜樂,出也蒙福,入也蒙福。曠野歸來必定是耶和華的祝福滿滿。(我有平安如江河2012年8月16日)

平安。首先謝謝您的代禱和同在。不過我們確實要警惕陷入以利亞那樣的感喟之中,因為這個城市裡上帝留有更多的先知,沒有和魔鬼親嘴的。而我們自己,常常不小心就成為赴希律筵席者。這個主題,我這次在多倫多的營會上還會繼續談。現在我們說說這個新時代的「和字」風潮。在教會歷史中,起初「和字」論是為了混亂三位一體的信條;後來,特別是根據巴特氣急敗壞但非常中肯的批評,其目的在於讓神的兒子和人的女兒的愛情日經天長(創世記6:1-5)。後者就是遠志明等人的「新愛情神學」。用巴特的話說,就是他們總是把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概念,與超驗真理並置。這種對上帝的巴結和討好,不僅人為地侵犯了上帝和人之間的不連續性;而且,越過基督這個唯一的中保,將人與神通過「文化」這第三條道路直接連接起來。後者也是巴特自己的問題。更根本地說,新和字運動,同樣是魔鬼古老的計謀,減低和無視基督獨生子這個「獨」的身份——「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12 )。和字運動的目的就在於使人悅人眼目、好作食物、且是可喜愛的,可以使人有智慧,像神一樣知道善惡。對這種思潮的警惕絕非宗派主義的小題大作,因為這種和字運動已經超過了這些文化基督徒的文字遊戲領域,向巴哈伊宗教前進。看今天一些教會,特別是一些港台教會,你能分清基督徒和佛教、道教以及禪宗、共產主義的根本區別嗎?而加爾文主義的口號是,「信仰和理性」。但我們沒有別的辦法解決這個危機。道路仍然是傳統的,繼續返回聖經。感謝主,我們還有、畢竟還有聖經。願主與我們同在。阿門!

任不寐,2012年8月15-16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