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我們今天返回啟示錄系列課程,盼望在2012年能完成全部課程。今天是第二十課,經文是啟示錄10:1-11,「1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從天降下,披著雲彩,頭上有虹。臉面像日頭,兩腳像火柱。2他手裡拿著小書卷是展開的。他右腳踏海,左腳踏地。3大聲呼喊,好像獅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發聲。4七雷發聲之後,我正要寫出來,就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七雷所說的你要封上,不可寫出來。5我所看見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舉起右手來,6指著那創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遠遠的,起誓說,不再有時日了。(或作不再耽延了)7但在第七位天使吹號發聲的時候,神的奧秘,就成全了,正如神所傳給他僕人眾先知的佳音。8我先前從天上所聽見的那聲音,又吩咐我說,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開的小書卷取過來。9我就走到天使那裡,對他說,請你把小書卷給我。他對我說,你拿著吃盡了,便叫你肚子發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10我從天使手中把小書卷接過來,吃盡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了。11天使(原文作他們)對我說,你必指著多民多國多方多王再說預言」。感謝神的話語。我在這裡強調兩個問題。第一、在第一組異象(七印)中,在第六印和第七印之間,有一個救贖的插曲(7:1-17);同樣,在第二組異象(七號)中,在第六號和第七號之間,也有這樣一個救恩的插曲(10:1-11)——審判同時是對罪人的呼告與拯救。這樣的結構要我們珍惜暫時和平時期,這是與子親嘴的時間(詩篇2:12)。第二、也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藉著這段經文,我們要進一步認識何為福音。這段經文展示的福音如此震撼人心。福音不是人情、福音不是道德、福音不是心理學、福音不是意識形態,福音不是「關我屁事」。你進入一間教會要聽福音;你離開一間不講福音的教會去一間據說唯獨福音的教會去聽福音;你宣稱自己歸信了福音——但是你說的福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葉公好龍呢?當這福音真的像這段經文這樣真實地臨到,你是否還能接受呢?我把今天的經文這樣分成三個部分:福音的樣子或福音印象(1-4);福音之所以如此的理由(5-7);福音的傳講者或見證人(8-11)。願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加倍得著我們,阿門!
1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從天降下,披著雲彩,頭上有虹。臉面像日頭,兩腳像火柱。2他手裡拿著小書卷是展開的。他右腳踏海,左腳踏地。3大聲呼喊,好像獅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發聲。4七雷發聲之後,我正要寫出來,就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七雷所說的你要封上,不可寫出來。
這是那七位吹號的天使之外的另外一位(ἄλλος)天使,他帶著神的使命或上帝之書。我們今天將他看為福音的化身。我們要藉著他的形象來認識福音的樣式。我們會發現,這種福音樣式和我們想當然推崇的「潤物細無聲」的中國道德福音完全不同。我們常常被指責和謾罵,無論是講道台,還是網站,所傳的福音與主流不同,「他們在傳另外一種福音」。然而從聖經出發,到底誰在傳另外一種福音,我們今天要學會靠聖經分辨。這天使有六個特點,代表著末世福音的基本特點。(需要強調的是,我們這樣的釋經,或路德教會的釋經神學,與所謂的靈意解經無關。首先,我們的釋經總是基督中心論的,就是根據聖經自己的啟示,我們深信整本聖經都指向基督。其次,我們從頭至尾奉行以經解經的原則,因為我們相信,聖靈是聖經真正唯一的作者,祂首尾一致,貫穿始終。最後,把這段經文本身和以上兩個原則緊密結合起來,你從中所領受的,不能越過或離開字句本身和上面的前提而無限發揮。與此同時,傳道者要切實地經歷過你所傳講的經文,使傳道與講課區別出來。此外,不太瞭解聖經的人,由於不知道你在以經解經,就更可能論斷你靈意和私意解經)。
第一、大力。ἰσχυρός,strong, mighty。約翰說,耶穌比他的能力更大,用的就是這個字(馬太福音3:11)。啟示錄三次用「大力」描寫天使(5:2;18:21);而這種能力是從神來的。創世記1:1那個「神」字,核心含義就是大能大力者。我想說的是,福音從起點上說,是從神來的,這與知識和意識形態、情感都不同;同時,現在上帝要藉著祂的能力、藉著福音這個「神說」的基督形式,重造天地;而神的話語或福音是帶著能力的,這是神的大能(創世記1:3;羅馬書1:16;馬太福音22:29;哥林多前書1:18,2:5;哥林多後書6:7,13:4)。接受上帝的能力,就可以接受上帝的創造,也可以接受上帝的救贖,以及聖靈在我們身上的成聖。
第二、從天降下。這是天國的道理,不是人間的道理;我們無權也不應該用人的道理論斷天上的道理,甚至讓神服我。我們只能順服和表明神的道理(馬太福音6:9-10;哥林多前書14:36;哥林多後書4:2;歌羅西書1:25;加拉太書1:12;啟示錄1:1)。這福音是要臨到世界和每個人的。地球和你都並非孤兒和自在之物,上帝在末世要來審判和重建。從天而來的重建是唯一的重建,是從神而來的重建。
第三、披著雲彩。一方面,上帝在雲中臨在;另一方面,雲柱與火柱帶我們進入出埃及的場景,表明神的帶領和救贖——福音要將我們從世界和罪中拯救出來。出埃及記13:21 -22,14:19-20;民數記9:17-21;出埃及記24:15-18;申命記31:15-16;出埃及記16:10,40:34-35;以西結書10:3-4;詩篇104:3;以賽亞書19:1,耶利米哀歌3:42-44,以西結書1:4;但以理書7:13)。在新約的語境中,基督也將騰雲而去,也駕雲再臨(使徒行傳1:9;馬太福音24:30等)。啟示錄中,雲字出現七次(1:7等)。
第四、頭上有虹。這裡講福音救贖的理由,和福音的目的。一方面,福音乃是出於彩虹之約,那表明上帝的愛與信實,上帝要將一切信徒從大洪水一樣的審判中拯救出來(創世記9:8-17,啟示錄4:3,以西結書1:28,瑪拉基書3:1)。另一方面,這約的中保或歸指就是基督,祂的道成肉身、死而復活與第二次再來。上帝是守約的上帝;人可以以各種理由違約,但神不改變。這一切都藏在基督裡面。信神,意味著,我們相信一位可以相信者,而靠著基督,我們的信有根有基。基督教因彩虹之約和她的歸指基督,因而成為「最唯物的信仰」。
第五、臉面像日頭。這是講基督的形象。這是講福音的宗旨:人按神的形象所造,因犯罪失去了神的形象,因此要在基督裡醫治,進入國度,登山變相,回歸神的形象(出埃及記34:29,馬太福音17:1-2,路加福音9:30-31,瑪拉基書4:1-2)。
第六、兩腳像火柱。一方面,火柱與雲柱形成呼應的關係,另一方面,這火的試煉講新人乃是耶和華的見證,基督的精兵,馨香的火祭(創世記3:24;出埃及記29:18;彼得前書4:12;羅馬書12:1)。新人像基督,這個基督化的生命不是功成名就之類,乃是與基督同受苦難,乃是為福音受苦(就像後文說的,腹內很苦),乃是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乃是與基督同死,與祂同活。這新的生命是約伯的生命,是耶利米和以利亞的生命,是倒釘十字架彼得的生命。
2他手裡拿著小書卷是展開的。他右腳踏海,左腳踏地。3大聲呼喊,好像獅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發聲。
這樣的福音怎樣臨到我們呢?福音的傳遞有四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書卷。福音是寫在書上的,是啟示真理,是客觀真理。福音不是人的內在之光、主觀體驗和喜怒哀樂。上帝是藉著「書卷」這一「客觀啟示」宣講救贖和末世的審判信息。βιβλαρίδιον,未必是小書卷,而10:8與5:2用的又是同一個字βιβλίον,因此可能是同一卷書,在20:15稱為「生命之書」、「生命冊」。這卷書是關於救恩的。或者,這裡的「小」意味著精義,便於吞吃。我在這裡將之視為聖經的總結或是聖經的另外一種表述。我們一定要明白,既然我們相信上帝是全能的,那麼,我們就能夠接受上帝有能力藉著一卷書將祂認為我們需要知道的救恩信息啟示給我們,祂又能借助於聖靈的工作讓我們理解和順服這福音。
第二、海與地,這是福音的對象。上帝創造了世界,一定回來拯救世界。而且福音臨在世界,無一「倖免」。地與海構成整個世界,代表上帝所創造的一切(詩篇146:5-10;哥林多前書15:25-28;以弗所書1:20-22)。審判和救贖的對象是從陸地到大海的一切受造之物(羅馬書8:22;歷代志上21:16,哈該書2:6,2:21)。上帝不僅審判人,也審判天使。上帝不僅審判世界,也審判異教。先是右腳在海上,後是左腳在地上。神要先制服一切的邪靈,然後審判人類。
第三、呼喊與吼叫,並且雷霆萬鈞。這與和風細雨的生命神學不同。上帝一直在大聲呼喊,只是人聾了聽不見;因為愛,神加倍呼喊昏睡的靈魂(詩篇78:65;箴言1:20;約拿書;以賽亞書40:6-9;馬太福音27:46;路加福音23:46)。福音的呼喊有兩個特點,首先是「好像獅子吼叫」。一方面,獅吼,代表這聲音是從神來的,呼喊和保護羊群,擊敗仇敵(創世記49:9;約伯記10:16;何西阿書5:14,11:10;阿摩司書3:8;以賽亞書31:4-5;耶利米書25:30-31)。另一方面,獅子的異象也在宣告,罪人的世界是動物世界,神謙卑自己,以獅子的樣式進入世界,先降生在馬槽(馬槽文化或信仰分別是食物、爭搶與偽飾);然後分別狐狸和小雞。耶穌對進化論下面的動物形象的更正,就是為馬槽邊上的人死,帶領動物世界恢復神的形象,以彼此相愛改正彼此相吞;以抨擊假冒偽善以及耶穌和門徒的率性,把人重造成真以色列人。基督的愛是與表演無關的愛,愛心是從無偽信心出來的(申命記32:4;提摩太前書1:5)。
第四、「呼喊完了,就有七雷發聲」。福音呼喊的第二個特點是雷鳴。獅吼是世界最大的喊聲,而雷鳴,是天庭最大的喊聲——神的聲音傳遍寰宇。而關於七雷,解經家們常常返回詩篇29,對應耶和華的七種聲音。聖經也常常告訴我們,雷轟表明神的憤怒臨到了;這也是大洪水之前必有的天象。無論如何,這雷鳴般的呼喊與上帝大洪水前的沉默形成強烈對比。大洪水前的上帝是沉默的上帝,當地上滿了罪惡、淫亂和強暴,上帝心中憂傷,就後悔造人在地上。上帝一直沉默,在末世要大聲呼喊。上帝在埃及有400年的沉默,兩約之間有400年的沉默,近代以來,特別是18世紀以來,已經有了200年的沉默。這個邪惡淫亂的時代,再沒有神跡。但我們今天知道了,沉默之後,我們將遭遇從神而來的萬鈞雷霆。
這是從神說到神喊的轉變,耶和華要震動天地,要創造新天新地。這末世的福音不是低調,而是高調,高調到大喊,高調到震耳欲聾,高調到整個宇宙聞之變色,無處可逃。福音不是溫良恭儉讓,而是黑雲壓頂、長虹貫日、烈火焚燒(耶和華是烈火)、獅吼雷鳴、萬箭穿心(所有人被「指著」)。教會無權將這種福音印象改造成討人喜悅的形象;真正的基督徒也不會被這樣的福音嚇到甚至聽道成仇。因為認罪的約翰,那和主一同上十字架的約翰,不可能被這些嚇著;你說我是罪人,太對了,這正是我相信和看見的;而重生的約翰藏在基督裡,基督覆庇了他:神赦免了我一切的罪,我在祂裡面加倍地展翅上騰。只有外邦人才反感和害怕福音,只有外邦人才傳講沒有烏雲烈火和電閃雷鳴的假福音。因為他們不認罪,因為他們沒有基督的遮蓋。
4七雷發聲之後,我正要寫出來,就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七雷所說的你要封上,不可寫出來。
在七印、七號、七碗之外,還有七雷沒有寫出來。耶穌曾吩咐約翰將所見所聞的都寫出來(1:1-3,19);但是,這裡的七雷顯然是例外的。基督在這裡明確禁止約翰將七雷的話語寫出來,這也意味著,直到今天,我們並不知道這七雷具體是什麼內容。然而,這封上、不可寫出來的指示本身,讓我們對福音整全的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我們看上帝招選的傳道者,至少應該有這樣一種品質,就是管住自己嘴巴的品質。一個長舌婦是無法保守秘密的。希臘文中的小品詞μή與動詞的Subjunctive語態連用,表達一種強烈的否定語氣。可以這樣理解:絕對不可以寫出來、千萬不要說出來、馬上停下來。這是約翰領受的命令,也是保羅領受的異象(哥林多後書12:4)。然而我記得有這樣一句俗語說得好:你若想把一件事情迅速地傳遞出去,最好的辦法是,把它說成秘密然後告訴一位女人。這些信息之所以不能講,一個原因就是講出來世人也不能明白,另一個原因則是,反而適得其反。申命記29:27-29講了類似的道理:「27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向這地發作,將這書上所寫的一切咒詛都降在這地上。28耶和華在怒氣,忿怒,大惱恨中將他們從本地拔出來,扔在別的地上,像今日一樣。29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也就是說,上帝沒有把所有的奧秘或我們想要知道的事情都宣講給我們。這意味著什麼呢?有些事情甚至神的道理我們真的不明白。什麼都明白的加爾文主義者只是一種騙術,她們越是慷概激昂越是無知可笑;而以全明白為洗禮前提的神學,更是瞎眼領路的。既然如此,這個啟示的目的是什麼呢?有些事情我們人是無法知道和理解的,因此,我們就必須用順服和信心去面對神的道理。一方面,我們要承認我們不是神。就像伊甸園裡的智慧樹,人是不能吃上面的果子的。這裡有一個界限。基督徒是通過信心和順服來面對上帝的真理,而不是藉著人的判斷和人的概念有選擇地接受真理(「挑食」)。要特別小心這種亂象:不懂就恨,不懂就四處紛擾是不對的。不懂就拿自己那一套自以為是的習慣、情緒和人家都說那一套假道理來針對福音,都是不對的。有一些道理不懂甚至反對都是正常的。
5我所看見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舉起右手來,6指著那創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遠遠的,起誓說,不再有時日了。(或作不再耽延了)7但在第七位天使吹號發聲的時候,神的奧秘,就成全了,正如神所傳給他僕人眾先知的佳音。
為什麼要傳福音,以及為什麼要這樣扎心地、甚至 一點不屬靈地、沒有生命地、不謙卑地、好爭吵地、很不加爾文、很不靈恩、很不宣道會、從來沒有這樣的牧者地傳福音呢?理由有兩個,第一、「不再有時日了」,沒時間了——你們見過火上房的人在那裡描眉畫眼、搔首弄姿嗎?祁克果講過一個劇場失火的寓言,揭示了什麼是末世的生命神學和快樂神學。第二個理由是,神的旨意應該快快成全。我們先講第一個問題。
天使將世界放在上帝的權柄之下,而舉起右手,也彰顯上帝的能力。然後我們看見他怎樣起誓——他指著上帝起誓。一方面,福音是從神而來的宣告,是帶著能力的(出埃及記6:8;以賽亞書62:8;以西結書20:15,23等);另一方面,這裡說到創造主,在於強調上帝審判的合法性:創造主要審判被造物。這回答了「憑什麼」這個老生常談。不僅如此,天使指著上帝,更是告訴我們,我們所傳的福音,是傳基督,不是傳我們自己,也不是傳天使。天使沒有指著自己的「高大形象」、「道德修為」、「真知灼見」來起誓,這一切都是糞土,也是真正的基督徒一刻的功夫都不需要浪費時間的項目。除了基督和祂的道,你不要被任何人那點兒破事吸引和搖動,更不應該成為人那點破事兒的肇事者、參與者和受害者。現在我們來看看天使的誓言。就這一句話:不再有時日了。第一、除了神沒有永恆。你的生命、你積累的財產、人間的愛情和友誼、榮耀與名聲、甚至地上的教會,都不過是浮雲。這正如上帝要先知以賽亞呼喊的,盡都如草,一切如花。這是福音一以貫之的信息。第二、時間是有限度的。我們常常把自己弄得比上帝還忙,沒有時間來教會,沒有時間查經,儘管上帝一直以喊破喉嚨的方式在日夜呼喊。但有一天,輪到神說,真的沒有時間了。所以耶穌公開傳道之初就大聲呼喊: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只是到了末世,我們距離歷史的終結更近了。時間不是沒完沒了的;歷史不是循環的;死亡不是終點。這個終點對絕不悔改不認識基督和信仰基督的人來說,又意味著「永死」。出於上帝的大愛,神呼喊我們,趁早回頭。第三、那日沒有人知道,像賊一樣降臨。我們並不知道何時末日來臨,同時也不知道我們的生命何時終結。所以聖經說,那時候的降臨像賊一樣,這就呼喊我們現在、馬上、立刻悔改歸向基督。如果我們的生命還有一天,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們怎樣傳福音呢?撇下一切衝進教會與主團契;與所有仇敵拋棄前嫌將一切仇怨視為愚蠢和雲煙;電閃雷鳴地呼喊丈夫、妻子、兒女、父母和所有相愛的人快來歸向神。這就是那日了。第四、千萬不要以為神祇是給「他們罪人」預留時間,事實上我們自己更可能沒有準備好迎接新郎。因此這個「沒有時間了」的警醒,首先是給我、給每一個基督徒的。我們並沒有真信,或並沒有準備好;因此,我們需要現在繼續悔改接受救恩——持續地相信。
第二個原因,與神的公義有關。這裡講到神的奧秘(μυστήριον)將要成全。一方面,世界生活在與神的旨意對立的黑暗狀況之下,不敬虔,不聖潔,沒有愛心……神的旨意從未完全行在地上;另一方面,神的旨意一定要完全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個信息與我們每個人有關。對我來說,上帝有很多旨意我不明白。其中最困擾我的就是,那麼多冤屈和罪惡沒有得到伸張。上帝藉著先知和使徒傳講的很多信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還沒有應驗。這進一步使我們不滿和迷惑。但今天我們藉著這節經文可以有這樣的安慰和警醒。第一、上帝不會永遠忍受罪惡對真理的傷害。必有一天,罪不再有時間了,罪將被徹底消滅。第二、到那一天,再沒有任何抱怨與困惑,一切真相大白。不再有秘密和誤解,所有預言都將應驗。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奧秘也將成全,但只能到那個時候才能成全。很多時候,或必有一些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我們充滿迷惑,匪夷所思,不得其解。但到那日,就全明白了。就像保羅說,「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哥林多前書13:12)。這也讓我們自己有忍耐的能力,忍受罪人的頂撞、忍受殘酷的攻擊和愚蠢的誤解,忍受逼迫和殺害。第三、我們應該感恩和反省。上帝暫時沒有終結歷史,出於上帝的忍耐;而這被忍耐的對象,首先不是別人,或我們自以為某些得罪我們的人,某些罪惡昭彰的名流;不是的,上帝就是在等我這個人,好讓我們搭上最後一班地鐵。我們自己就是在這最後的忍耐中得救的。所以耶穌告訴我們,在一場「公共批評」中,在一場「社會醜聞」中,在等候審判的過程中,基督徒應該持守怎樣的立場(路加福音13:1-5)。一方面,別人的不幸和醜聞不應該成為我們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趁機取義的資本,相反,要為罪悲傷,將愛獻上;另一方面,我們要在所有的罪中看見自己的罪,在所有的悲劇中加倍歸向基督。這就是天父在兒女身上的旨意了,這就是我們「福音教育」的真正目的。教會不是要培養一群道德吃人的訟棍和自以為義的精神病,而是要造就一切有反省能力的自由人和正常人。
8我先前從天上所聽見的那聲音,又吩咐我說,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開的小書卷取過來。9我就走到天使那裡,對他說,請你把小書卷給我。他對我說,你拿著吃盡了,便叫你肚子發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10我從天使手中把小書卷接過來,吃盡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了。11天使(原文作他們)對我說,你必指著多民多國多方多王再說預言。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這樣的呼喊,這樣的福音,這樣的書卷,怎樣傳遞給每一個人呢?這段經文將我們的目光集中在傳道者這個問題上。羅馬書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但沒有傳道的,怎麼信呢。傳道者的工作有兩個不可或缺、首尾相連的功課。第一是吃書;第二是傳書。我們先說說第一個方面。吃書的功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吩咐。神的聲音吩咐我們打開和領受神的書卷。若非神的呼召,我們沒有人願意讀神的書。因為金瓶梅和網絡小說比聖經好看多了。換一句話說,你為什麼要讀聖經呢?沒有別的原因,因為這是神所吩咐的。請注意,上帝沒有吩咐你怎樣靈修,也沒有吩咐你怎樣先去學雷鋒,上帝吩咐你去矚目聖經。不是任何人把聖經舉到這樣高的位置,是上帝自己願意將祂的旨意放在聖經裡面啟示給我們。「字句叫人死」,不要再亂解聖經!這裡我也強調一個問題。常常有人說聽見神的聲音了,如果這個聲音總是不讓你拿起聖經,你就要小心了。這種聲音是蛇的聲音,通往「神豈是真說」這個彌天大謊。而如果這個聲音的一些內容總是和聖經不同,甚至對立,這聲音只能出於魔鬼。與此相關,我們今天也能得到這樣的祝福:我們靠著聖經就可以分辨各種聲音是否出於神。凡是不指向聖經和與聖經不合的聲音,都不是從神來的。與此同時,我們一定要警惕自己的聲音。當我們要發聲的時候,特別是在教會裡表達的時候,我們總要想一想,這聲音是從神來的嗎?還是僅僅是「我認為」。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謙卑下來,在分享的時候謹慎敗壞他人;在不被接受的時候,也能心平氣和。因為我們知道,我的吩咐,不是神的吩咐,而且——如果我們真是祂的門徒——即使不願意也只能順服神的吩咐。願一切地上的聲音,都順服天上的聲音。願天上的聲音,而不是地上的聲音,成為我們分辨和選擇的唯一標準。
第二、取經。神的聲音指向一卷書,帶領你打開那卷書。「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開的小書卷取過來」。接近、打開、學習聖經,是我們信仰的根基。但人常常真的很懶,寧願高談闊論和春秋大夢,就是不願打開聖經。甚至一些教會也是如此,聖經並不是聚會的重點,個人表達成了重點。然而我們看不見約翰拿聖經的過程怎樣精雕細琢。我們從這裡也學到這樣的功課,今天,有很多神學的爭辯,這沒有什麼需要大驚小怪的,更沒有必要用清高與和諧的高調藉機吃人。然而,我祈求所有的爭辯都能順服這個神聖的原則:「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開的小書卷取過來」;你去把聖經取過來。然而現實是什麼呢?你拿加爾文的教材和唐牧師跟我爭辯真理,你打開道德經和老子跟我討論生命,你甚至用「人家都說」、甚至「某外邦著名人士重要講話」來「愛心誠實」,我只能為你禱告。親愛的朋友,你到底信什麼呢?你為什麼就不拿聖經來「幫助」我呢?若非出於聖經,這些我們自己看著「可喜愛的」,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在這裡有一個「調查問卷」:你是怎樣信主的?又是怎樣暫時還是不信的?是通過聖經呢,還是通過別的渠道,包括人的作品和道聽途說?如果不是藉著聖經,你的不信就很冤枉,你的信就很可疑。若非因讀聖經和領受聖經而信的,就存在一個去假存真的過程。那些靠個人感動、道聽途說歸信的,就一定以這些經驗和知識與聖經相衝突,甚至大言不慚地去糾正那些真正忠於聖經的講道台。
第三、吃盡。這個隱喻很簡單,意思就是你必須學習聖經,直至把聖經的整全真理完全消化,並不斷經歷神的話語。任何一個基督徒,特別是傳道人,一定要經過這個真理裝備的過程。「請你把小書卷給我」,這是我們教會聚會的目的。很多慕道的朋友跟我們要聖經,但拿去就不再看了。然而這不是神的意思。我們不僅要讀聖經,而且,要吃盡。領受完全的信息。這意味著,人無權將聖經某些你不喜歡或所謂有爭議的經文列為非基要的,膽大妄為地將另外一部分說成是基要的。整本聖經你要一字不差地「吃盡」。然後,熔化為我們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不是以為我自己得著了。唯願我們一同追求。三年神學院的異象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三年吃書的階段。我不認為我是一個好的餵養者,有時候可能灌得太急,有時候讓大家吃飽撐著了,有時候引起消化不良。所以求神憐憫我,也請大家包容。我們需要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但有一點我們要明確,就是這三年吃書的階段,不是結果子的時候,而是需要忍耐到底完成學業的過程。正如利未記19:23-25所說的,「23你們到了迦南地,栽種各樣結果子的樹木,就要以所結的果子如未受割禮的一樣。三年之久,你們要以這些果子,如未受割禮的,是不可吃的。但第四年所結的果子全要成為聖,用以讚美耶和華。第五年,你們要吃那樹上的果子,好叫樹給你們結果子更多。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而且我們要知道,吃到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你會經歷一個「好苦不想再吃了」的階段,就開始思念、甚至轉向埃及的「黃瓜、西瓜『韭菜』蔥和蒜」了。
第四、甜與苦
這吃書的過程之所以需要忍耐,有一個原因就是,聽道、讀經很像吃中藥,有苦有甜,而且常常裡面痛苦、辛苦、孤苦、勞苦不堪。這是以西結和約翰共同的經驗(以西結書3:1-3)。以西結書3:14甚至這樣說,「於是靈將我舉起,帶我而去。我心中甚苦,靈性忿激,並且耶和華的靈(原文作手)在我身上大有能力」。 肚子,κοιλία,the whole belly, the entire cavity,腹內,衷腸。苦,πικραίνω,動詞,使……苦。to make bitter。這個字不僅有刺痛、苦痛之意,包含煩躁、怨恨和憤怒的含義。這裡用的是將來時態。我在「立志」全職侍奉的時候就讀過這段經文,那時候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我想我現在開始慢慢明白了,開始經歷這苦。每個基督徒都要經歷這苦;無論是傳道的,還是平信徒。聖經開始很有趣,甚至甘之如飴;一旦你發現這卷書如此殘酷、敲骨擊髓的針對性的時候,你開始經歷茵陳。一方面,我們開始的時候,充滿激動和快感。但後來,你若真的經歷神的話語,就會苦不堪言。開始聽福音也興奮莫名,但不久,與福音的衝突成了我們的教會生活。假教會不會有這種衝突,但真教會無一倖免。於是我們看見,保羅在加拉太教會有這樣一種經歷,開始被視為基督的使者、先知和恩友;後來被疏遠,甚至在挑撥下就成了仇敵。
第五、苦與甜。這個道理對傳福音有一個幫助。用你裡面經歷的苦,在甘甜中與別人分享福音。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甜並不是裝出來的,好像基督徒和傳道人總是打牙往肚子裡咽,還一副甜美如花的惺惺作態。不是的,是這書卷本身同時賜給我們傳佳音和愛的能力,包括表達福音的態度與語言。因為我們自己裡面經歷著或經歷過這樣的苦,才可能在教導人的時候,慢慢學會甘甜。因為我們自己這樣經歷過神的話語,已經知道悔改重生,實實在在是一個痛苦和漸進的過程。那樣的抗議和掙扎如今仍然歷歷在目。這樣的生命經歷,才可能使我們能夠忍耐一切抱怨、誤解、頂撞和傷害。我們可能記得摩西在曠野裡面發過火,甚至因為急躁犯過罪;但總的來說,那麼殘酷的爭戰和絕境,摩西是大有愛心和忍耐的,他沒有撇下會眾,更沒有背叛神,放棄神的使命。以至於神在摩西因兩性問題引起軒然大波之後說:「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民數記12:3,7)。我在這裡向強調的問題是,摩西的謙和與忠心,或者說,這份「甜蜜」,不是來自他的道德修為,而是來自神,來自他自己對神的經歷,來自他的苦。那就是曠野40年的掙扎,如那叢燃燒的荊棘。這正是我們的主充分啟示給我們的(希伯來書5:2;4:15)。但由於我自己的驕傲,作為牧者,我常常缺乏這樣的忍耐。三年的目標也讓我過於急躁了,我只能讓我自己看見的時間,不斷順服神的時間。感謝主,我們心裡的那份苦,使我們能真正的彼此相愛;而不是彼此苦待。
有了神的話語,再去宣告。最後一節經文是最終目的了。我們藉著約翰之死系列已強調,傳道是一場重擔。這場重擔表現在兩個基本方面:不得不傳與針對所有人。然而,今天我們要增加一個道理,就是傳道者的自由。我們先說說傳道者的重擔。
第一、你必須傳道。Δεῖ σε πάλιν προφητεῦσαι,Thou must prophesy again,你必須再去宣告。Δεῖ,「必須的」。聖言領受者就這樣成了神的奴僕,你必須去宣告。一方面,你不能推卸這份重擔。另一方面,你還不能彎曲地作,必須誓死忠心。最後,否則,就有禍了。這三個方面都讓傳道者成為基督的奴僕。最不容易的是第二個方面。我們常常半推半就地接受了福音的使命,但一遇到強權、遇到多數、遇到邪靈,遇到自己的肉體,遇到攪擾,我們就一定會不同程度地彎曲神的話,討好他人和自我。屬世的教會,越是被人喜愛的,越可能是這彎曲的見證。約翰必然也面對同樣的難題。所以他被流放到拔摩島。若有一點點兒的妥協,彼得也不會倒釘十字架。這個「務要傳道」,而且「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的重擔(哥林多後書4:2),不僅是給傳道者的,也是給平信徒的;是給整個教會的。神要興起這樣的肢體、弟兄姐妹、家人,和傳道者一起肩負這個重擔,成為世人面前基督信仰的美好見證。這也是「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2)。若沒有這種同工,任何堅強的人都會被壓碎的,甚至積毀銷骨。因為我們深深地知道,福音臨到每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自己老我的反感若和世界必有的反感聯合起來,會在最艱難的時候成為最後那把刀。神在教會的旨意就是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摩西和同工把手握在一起。而不是在這個時候,用多數和人的政治正確,要求摩西按老我和世界的意思改變。各位,即使摩西有這樣的技巧和能力,他敢嗎?上帝的聲音電閃雷鳴,傳道者敢在人前表演和風細雨,而比上帝更知道何為愛,何為真理,何為生命?傳福音這份重擔,不是交給一個人,而是交給一家人,一個團契,一間教會。然而,親愛的弟兄姐妹,當你自己的老我被傳道針對了,你還願意和他一起承擔重擔嗎?
第二、針對所有人。ἐπὶ λαοῖς καὶἔθνεσιν καὶ γλώσσαις καὶ βασιλεῦσιν πολλοῖς,before many peoples, and nations, and tongues, and kings. ἐπὶ這個介詞,她充分揭示了福音的強烈的針對性。
1) by, before;在人面前,直截了當,不要化妝偽飾,不要背後說人。耶穌有一個樣式值得我們傚法:「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說」(路加福音13:32a)。儘管暫時沒有機會站在希律的面前,耶穌仍然點名道姓並特意讓人(「用網絡」)將他對希律的「人身攻擊」告訴希律。一方面,人間那一套「不許人身攻擊」的道德高調或故意挾道德以洩私怨的邏輯,對耶穌和祂的福音無效;這些自以為是都是糞土。在這種意義上,福音就是一場人身攻擊,就是要針對你,破碎你。但另一方面,福音的人身攻擊絕對是光明正大、點名道姓。這種公開與直接,排除了所有長舌婦的卑劣和拈花不語又變相人身攻擊的假冒。而且我們一定要記得,神是看人內心的,唯有耶和華衡量人心;如果傳道者這樣公開人身攻擊出於愛這個罪人,而且你講的是事實(希律不是狐狸嗎),為「糾纏」耶洗別為要她悔改,催逼「狐狸」回頭,這樣的人身攻擊就是從神來的,蒙神使用和祝福。聖經充滿了「人身攻擊」的經文,「畜類」、「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人的道德哲學不過是「污穢的衣裳」。神的僕人要旗幟鮮明地進行人身攻擊,正如主吩咐的:「所以你要向他們預言這一切的話,攻擊他們」(耶利米書25:30);「耶和華既吩咐你攻擊亞實基倫和海邊之地,他已經派定你,焉能止息呢?」(耶利米書47:7);「人子阿,因此你當說預言,說預言攻擊他們!」(以西結書11:4);「人子阿,你要面向南方,向南滴下預言攻擊南方田野的樹林」 以西結書20:46);「人子阿,你要面向耶路撒冷和聖所滴下預言,攻擊以色列地」(以西結書21:2);「人子阿,你要面向亞捫人說預言,攻擊他們」(以西結書25:2);「人子阿,你要向西頓預言攻擊她」(以西結書28:21);「人子阿,你要向埃及王法老預言攻擊他和埃及全地」(以西結書29:2);「人子阿,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發預言,攻擊他們」(以西結書34:2)——「從未見過這樣到處攻擊牧者的牧者」嗎?「你這妓女阿,要聽耶和華的話」(以西結書16:35)——「人子阿,你要面向西珥山發預言,攻擊它」(以西結書35:2);「人子阿,你要面向瑪各地的歌革,就是羅施,米設,土巴的王發預言攻擊他」(以西結書38:2)……這經你沒讀過嗎?不攻擊人罪的木者絕對是假先知。他們只是在經營一個給自己帶來各種利益的社團組織,又為此互相收受榮耀。但是,這種攻擊的對象只是「現象」,而不是「隱私」。在這裡我們也擊碎這個道貌岸然的道德謊言:那些唱高調的人,一直在進行人身攻擊,只是不是before;而是背後;不是要人悔改和建造教會,更不是為了公義,就是為了拆毀和報復;他們攻擊的不是現象,只是下流。
2) over;高過你,因此必然與你的思想、經驗、感受不同。「我們同意」、「不贊成」、「不喜歡」是聽福音常常有的感受。
3) to, upon, at, across;針對你,擊穿你,破碎你。針對的就是你這個人和你的罪。因為拯救的就是你。這當然還不是要惡意攻擊你,而是「善意攻擊你」;更多情況下,只是「客觀上」每個人必然會被針對,儘管這福音宣告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你這個具體的人具體的罪;但你一定或者總能對號入座。
4) against; 這個針對還不是心靈按摩,而是否定你,與你反對。這是十字架。「你們要悔改」,福音和所有的教導在這一點上都不同。但魔鬼一直在打造和經營一個沒有against的福音和教會,成功絞殺任何膽敢against的講道台。取代這末世福音的是人的教導 、和「教育學」。後者是以肯定人為基本內容的,這種教導是罪,包含著一種利益的交換。但福音本來不是這樣,福音要否定人,為帶領人接受上帝在基督裡對人的重新肯定。若是像流行的傳道模式(福音來發展你裡面的是,總是讓你如聽相聲一樣娛樂滿懷、幫助你功成名就、騙人賺錢、醫治小病小災),福音就不是福音了。至少不是聖經啟示的福音,不是我們今天這段經文明確宣告給約翰的福音。然而,今天的教會已經」進化「到這種地步了——不再責備罪,而是去責備責備罪的人。這是非常討巧、便宜和解氣的活兒。討巧,就是討人的喜歡;迴避罪,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牧者就這樣成了世界上最會賣乖媚俗的宗教政客。當然,他們很「成功」。便宜,就是不僅可以不用為主受十字架的逼迫,而且,藉著責備責備罪的傳道者,趁機自義。這些人可能一篇像樣的道也講不出來,但一句「你沒有生命」就吃掉了你,在你的屍體上成為「大兒子」。解氣,就是藉著攻擊攻擊罪的傳道者,報被扎心、傷害和嫉妒之仇。
所謂「顯得就你一個人最懂聖經」的控告這樣的不真和說謊,因為聖經的道理沒有誰不懂,那樣簡單清楚,只是你們不順服、不誠實、根本不愛真理。「我不許女人教導」,你不認識這幾個漢字嗎?他們只愛自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多倫多我突然收到一個郵件:請參加我們【蒙城華人宣道會恩雨堂】主辦的系列講座第一講:「如何開始自己的生意」。馬太福音21:12這幾個針鋒相對的漢字你不認識嗎?「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作買賣的人」。(順便說一句,恩雨堂就是我前段時間因林俊事件批判過的「宣道會」的一個堂會;而此間教會的牧者就是一位女牧者;這個宗派西頓公主們或以「蒙召」,或以「委身」,或以「不可量度」)。如此明顯的將主的教會變成「兌換銀錢的賊窩「,我們該不該責備呢?神的僕人在哪裡呢?獅子、播音員和眾長老在哪裡呢?整個教會沒有人責備,而一旦你公開責備了,廣大假基督徒就會馬上起來罵你怎樣到處罵人,「就以為自己最懂聖經」,「破壞教會的和諧」,「攻擊牧者」,「驕傲」、「沒有生命」、「侍奉宗派」,「糾住細枝末節不放」、「羨慕嫉妒恨」……你們是基督徒呢,還是儒教調養出來的偽君子呢?還是成功心理學毒化出來的人精或小販呢?「無知的加拉太人哪」,不學有術的人們,會加倍珍惜一切機會,向人民表達對責備的深深反感。他們從不反感罪,從不反對那與聖經真理明顯反對的現象,只要沒有被得罪;但他們絕對珍惜一切機會代表教會表達私人的怨恨,出賣真理給一切恨真理的人,為將你編輯成「千夫所指」以身作證、添油加醋。這種普遍的悖謬,有時候這樣殘酷,「連巴拿巴也隨伙裝假」;因為「怕從雅各那裡來的人」,因為「人家都這麼討厭你」。難道靠著聖經我們不知道嗎,耶穌講道,包括眾使徒傳道,必有一部分人甚至多數人反感、厭惡、氣急敗壞,而這樣的攔阻不恰恰是傳道必有的見證嗎?我若順服聖經「不許女人教導」的教導而這樣的女人及其諂媚者恨我;我攻擊他們悼念同性戀者而這樣做的「主流教會人家都厭惡你」,這不恰恰是「正常」的人性、人情嗎?聖經何時說過講道是討人喜歡呢?若聖經本是against的信息,你這總是追求「和諧」的靈,不是從魔鬼來的嗎?你這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混亂主的道還不住口嗎?
5)many; 按這裡的語境,這個字在這裡可以解讀為everyone。傳道要針對所有人。這信息對所有人都有效;你必須向所有人宣告同樣的信息。多民多國多方多王,民族、國家、方言、君王。這都一視同仁、無一「倖免」。沒有任何人、任何種族是特殊的,或者因為特別重要必須在他的面前彎曲神的話語。福音針對女人,也針對男人;針對父母,也針對兒女;針對中國人,也針對西方人;針對平民,也針對國王;針對平信徒,也針對牧者……這句經文也帶領我們返回創世記中的巴別塔事件,但如今,神要將救恩臨到那些被分散到地極的人們。多民,每一個種族,中華民族沒有什麼例外可言。多國,每一個國家,聖經不承認「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情」。多方,各種「方言」,聖經要擊碎你的文化傳承和自以為是;你不要總是拿資治通鑒、孫子兵法或什麼人情練達來阻攔和論斷福音。多王,聖經要砸爛你每一尊偶像,將人心奪回,使之順服基督。
這個每個人,當然也包括傳道者自己在內。這涉及三個問題。第一、傳道者是否蒙召的問題。你無法根據人的好惡和動機分析加以論斷,只能憑借教會的按立和他傳講的是否是聖經兩個外在標準。你說這人不是「先知」也沒有客觀依據。第二、傳道者也被針對。然而傳福音也不需要在會眾面前每一次都把自己罵一遍,這是瞎耽誤工夫,也是一種謙卑的驕傲與討好人的表演。第三、傳道者所傳的,自己是否做到了。這是兩個問題。一方面未必做到,另一方面總是被改變。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我們注意力在傳道者身上,而不是他所傳的道身上,你就一直不會和神相遇,只是反覆和罪人相遇,彼此捆綁、彼此跌倒。
這樣一種面目可憎的福音形象,這樣一種極具針對性的宣告,必然意味著傳道者將成為每一個人的仇敵,「挨個點名批評」和「四面樹敵」;以賽亞書如此,說完了以色列,說列國;保羅書信也是如此,批判完加拉太教會,批判哥林多教會;耶穌書信也是如此,七間教會逐個點名教訓。這意味著,傳道必然和各種特權思想和機會主義習性以及人間的世俗小學發生持久的衝突,而這種衝突一定能使任何敏感之人在四周獲得廣泛的群眾基礎,這進而意味著,傳道就是一場戰爭狀態,傳道就是一場殉道。而從未認罪悔改的人,不可能領受這樣的福音。他們必然要用人性和文化與你反對。然而這不是全部事實。我們要記得「右腳踏海,左腳踏地」那個「大力」的樣式,就如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因此,福音將要在人性上面宣告勝利。建堂的時候,我宣講的主題,就是教會是一場殉道。今天,我們要呼應一下這個信息。傳道不僅是一場殉道,也是一場同道——神會興起很多兒女起來,同行天路。上帝會在這樣的福音下面,同時搭建一個傳揚這種福音又能彼此相愛的教會平台,這是十字架下面的偉大神跡。這不僅因為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更因為殉道者所殉的道,本身是帶著能力的;在聖靈的工作之下,上帝可以從石頭裡為亞伯拉罕造出子孫來,使彼得這樣的軟弱之人,使保羅這樣的驕傲之人悔改歸向神,又成為一個屬天家庭互相搭配、彼此相愛的肢體。所以請注意這個字,προφητεύω,是預言。也就是說,你所傳的道,一定會應驗。這個應驗充分體現在馬太福音28:19-20。由於聖靈掌權,必然反對福音的罪人竟然可以起來認罪悔改,歸信基督,走十字架的道路,漸漸更新,直到天家。這就是教會,這就是真正的基督徒。到我們自己被針對的時候,我們如此的感恩喜樂和平安,因為靠著聖靈和祂所指明的真理,我們被稱為罪人是理所當然的,而我們接受基督的赦罪就不在任何控告之下。對基督徒來說,罪在哪裡,恩典就在哪裡。罪多,恩典更多。歸信扎心的福音,才說明,我們得救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以弗所書2:8)。而由於這樣的感恩,我們就加倍地活在信、望和愛中;有屬天的平安和喜樂,見證我們是基督的門徒。感謝主將感動賜給我們作祂的兒女,又將溫柔賜給已經作兒女的。正如經上所記:「1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2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3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4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5一主,一信,一洗,6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以弗所書4:1-6)。阿門!
任不寐2012年8月23-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