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與回應:李安、馮小剛,2012年途窮日暮

1

wosxsl [2012-12-08 03:21:10 PM] 小小豬胖乎乎 [2012-12-08 12:19:47 PM] 誰能評價一下Life of Pi這部電影嗎?//我看過一些評論,但我自己沒親自看過電影。對於《Life of Pi》和《1942》這部電影,不知道博主怎麼評價的?

平安。2012年即將落幕的時候,中文世界的末世情結演繹出這兩部電影,年關深處,人頭攢動。上個主日證道中我指著啟示錄16章末世七碗災難所說的一些話,可以作為解讀這兩部電影及其熱議的「超驗根據」。這是兩部災難片。一方面,災難背後擁有神的旨意;另一方面,只有領受上帝話語的人,才能明白災難的意義。而啟示錄16章中反覆告訴我們,那些不能領受上帝話語的人,面對災難最經典的反應就是怨婦和憤青:「這是為什麼呢?」無神論者面對災變的經典反應有前赴後繼的五種模式。第一、委屈,這麼好的人怎麼這麼倒霉;第二、堅強之豬,啟示錄說,「因疼痛就咬自己的舌頭」,這是我們的文明史;第三、褻瀆上帝的名或福音,嘲笑和否定上帝的存在;第四、絕不悔改,怨天尤人,從來不反省自己的罪惡,反而在身邊尋找替罪羊;第五、苦難自義,就是篡奪上帝的榮耀——我因不幸而偉大如神。我們這麼不幸卻綿延至今,你能麼?這就是啟示錄16章中的人類;也是這兩部電影中的人類和他們的導演與編劇。而這五種模式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共同的藝術表達方式:美化人類的無辜,控告上帝的不公義與無憐憫。換句話說,人類的文藝作品承繼巴別傳統:用假人控告、否定和篡奪真神。

首先我們來看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讓我先說幾句公道話。一方面,馮小剛對蔣介石的想像還算公道;另一方面,「中國人首先也是人」這句「鬼話」,不能解讀為美化皇軍——日本人要利用人性的惡用來挑動中國人打中國人,僅此而已。當然我同意,馮小剛及編劇的歷史知識確實乏善可陳,電影不是信史;若以信史自居只能是自取其辱。不僅如此,對國民政府的單方面指控有些媚俗,使這部電影至少客觀上淪落為政治喉舌。不過這不是我重點要討論的。儘管馮小剛這部電影傾注了很多精力去反省人性的黑暗,但我們看見,他給我們白描出來的仍然是假人。假人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正面人物的完全無辜受難,另一方面是反面人物成為替罪羔羊。這是中國作品無法擺脫的幼稚病和千年不變的控告文化。這種文化或謊言的本質不僅僅是政治攻擊,而是對神的攻擊——這麼好的人遭遇這麼殘酷的災難,上帝若不是邪惡的,也是不存在的。《一九四二》對傳教士的嘲笑和外行的圍觀,幫助人們看見馮小剛對信仰極其膚淺的見識。中國文化根本不知道人是什麼,更不知道神是什麼。他們根本不承認人的被造,因此生命的主權在神;他們根本不承認耶穌的代贖,上帝為人類勝過了死亡;他們根本不接受人是罪人,而根據上帝的公義罪的結局就是死。我不想將約伯記扯進來,我想讓這個問題簡單化:「必定死」是基督之外人類普遍和必然的命運。瞭解人是罪人即使依靠常識也可以有所感悟。「一九四二」中的每個人其實在上帝面前都罪惡滔天;但馮小剛將這些罪人中一部分化妝成完全無辜;讓另一部分,就是政治敵人上了被告席。

用好人和死亡來控告上帝,這是兩個彌天大謊。一方面,人是罪人,罪必至死;另一方面,基督已經勝過了死亡,死亡以及苦難對於真正的基督徒來說,絕對不成為控告上帝的理由。若是這樣,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和11位門徒更有理由指著十字架否定神的存在。被死亡嚇破膽和徹底勝過,或死亡恐懼,更深刻地表現在李安及其作品中。李安和馮小剛一樣,死亡作為最後的倫理標準催逼他們理直氣壯地絕地反擊。但如果基督已經廢棄了死亡的權勢,就使這類反攻倒算變成了唐吉可德的大戰風車。在某種意義上,「少年派」對上帝的控告更為陰毒。不僅「無辜美少年」的悲慘遭遇這個「呈堂證供」更能引起人類的共鳴,也不僅僅因為李安試圖在東方宗教故事的胡編亂造和陳詞濫調中滿足西人的獵奇與愚蠢;更在於,他試圖向2013年的人類提供一種「苦難神學」。在災變中,上帝被控告而且毫無指望;唯一能「摸得著」和依靠的是人的獸性。這當然不是什麼新的觀念,自從達爾文以來,面對死亡的絕對統治,人類唯一的適應策略是動物化,並靠動物的生存進化能力實現人類對同類和死亡的精神勝利。這是更為深刻的鴉片和巴比倫的酒杯。

這是2012年最後的故事,邪淫而大怒。1942代表中國繼續互相控告;Pi代表西方繼續褻瀆上帝。兩部電影向我們講述了一種共同的人性宣言或普世價值:絕不悔改。撒旦在這裡設立它的座位。中世紀的人類仍然是有敬畏能力的人類,甚至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誕生的藝術作品,仍然包含了悔改的信息。但是今天,特別是隨著災民理性的全球化,人類思想每況愈下。所多瑪使用電子屏幕為自己翻案,那裡的每一個人都成了無辜者,成為自己生命的上帝和上帝的上帝。所多瑪的妓女和蛾摩拉的罪犯在電影院向全人類傾訴和描繪自己悲慘遭遇,你看不見一絲一毫對自己犯罪的反省和認識。人們感動得流淚,或者,常常哄堂大笑。自以為比別人深刻的影評們,煞有介事地繼續追問「歷史的真相」,商量著究竟應該把誰釘到十字架上。災後重建永遠是災後重現和災後重犯。這個傳統是從夏娃和亞當開始的。我想當他們被趕出伊甸園的時候,他們可能向自己的兒子傾倒了全部的怨恨和苦大仇深。於是該隱這個人類第一個孩子,成了殺人兇手。該隱的筆名是馮小剛和李安,他們為自己的父母貢獻了一部自傳體的電影作品。他們指著亞當和夏娃的墳墓追問:這到底是為什麼? 讓我們簡單地告訴該隱兩個答案;人的不信不能廢掉神的信。第一、「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6-17)。第二「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2

下午的嫉妒 [2012-12-10 10:21:37 PM] Zt很想請先生談談最近幾天關於遠志明=馮小剛=小敏在教會內部引起的爭論。謝謝!(相關連接已經發入信箱)(這是引文。真心為這個消息感到難過: 蒙恩的人發表於讚美家園。遠志明:馮小剛《一九四二》片尾曲使用小敏《唱一首天上的歌》歌詞一事,神州傳播協會已代表小敏與華誼兄弟公司簽約,授予影片使用權,製片方會註明歌詞出自「小敏迦南詩歌574首」,並主動支付稿費4萬元人民幣。小敏已全數奉獻給神州福音事工。我們為迦南聖詩走進馮小剛電影感謝神,願神祝福馮小剛///以上是今天遠牧師發表在在臉書上公佈的消息,看到上面說「我們為迦南聖詩走進馮小剛電影感謝神」真的感到難過。原來讚美詩的地位在很多人的眼裡是不如名導的電影的。竟然會為讚美詩走進名導的電影如此感到榮幸。整個的本末倒置。想起這裡曾經看過信必安姐妹的見證,一個坐墊分別出來做禱告用,就不做他用。而今天,受聖靈感動寫詩歌卻不再是單單讚美上帝,因為在署名和價格的面前,讚美詩是可以拿來賣的,賣作他用,賣給名導做電影歌曲。啊,真信感到難過。感歎在名利的面前,神的地位在人們的心中是如此的不堪。一個名導的光環,一個署名的肯定,一筆不小的稿費,神的地位就如此廉價的被本末倒置了。許多人卻還在這名利雙收的事件中滿足開心不已。/////遠志明:國內新浪微博上不斷有人問我怎樣成為一名基督徒。聖經說心裡相信、口裡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就可以得救。具體說來:讀聖經認識神(可購買或下載一本聖經,建議先讀新約後讀整本),常禱告親近神(用心靈和誠實),在教會敬拜神(找到身邊的弟兄姐妹),生活中榮耀神(傚法耶穌),將一生交給神(凡事交託盼望)。////這是另一段遠牧師發在臉書上的,也讓我感到很難過。因為在解釋福音竟然隻字未提:認罪悔改。……《1942》片尾曲版權惹爭議 馮小剛:我們會付錢(ZT)- nngzh/////不用說一般導演,像馮小剛這樣的名導,而且是出了名的京油子,不可能冒險使用版權不明的片尾曲。那個新聞是計劃中的炒作,更為自己施放的政治煙幕。如果馮小剛說事前就知道這「讚美詩」出於遠志明小敏,他就會被**部和**局封殺,至少脫不了與基督教會和**人士勾結的關係。。。這是**最忌諱的的。現在好了,皆大歡喜。但遠弟兄可能是為了傳福音,也為了點兒別的。但你看這部電影,就會發現,他被那個北京的流**導演給玩了。1942大饑荒發生在小敏的故鄉河南,那是劉震雲和馮小剛搞「田野調查」的地方-因為冬天已往……

各位平安。首先、遠弟兄在「馮小剛-小敏」這個事情上的表達,總的來說沒有什麼大問題。就是世界裡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遠弟兄的「感謝神」動機是為名利,還是為「福音畢竟傳開了」,僅根據這幾句話不好論斷他。不過這次的「興奮」是顯而易見的,而這種「興奮」與「遠老師」一貫主張的「農村老太太神學」之間有一種張力;而「農村老太太更屬靈」這套無知神學在中國教會遺毒極深。我的意思是說,農村老太太和演藝名流的結合,讓「無知神學」的邏輯總是半途而廢——有名望的人總是把持著為老太太頒發天國鑰匙的特權,儘管在這之前,志明兄一再強調,老太太雖然農村,但很城市。

其次、遠弟兄在引用羅馬書10:9-10的時候,應該警惕自己一以貫之的隨意引經的習慣。的確,聖經的說法和志明的說法是不同的。志明說:「聖經說心裡相信、口裡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就可以得救」;但聖經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馬書10:9-10)這兩種說法的差別甚至就是魔鬼和基督徒之間的差別。首先我們要知道,魔鬼在舊約中比任何人都知道神就是神,但從來不承認神是主。你注意撒旦不用耶和華這個名字(創世記2:1,約伯記1:9)。在新約裡,魔鬼及其僕從比任何人都知道也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馬太福音4:3,8:29;馬可福音3:1,5:7;路加福音4:41,8:28);甚至不信或半信半疑的人也可以僅僅根據神跡奇事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馬太福音14:33,約翰福音1:49)。當然,聖經也有這樣的經文,有人因信基督是神的兒子而受洗(使徒行傳8:37、9:20)。但我們一定要記得這個前提:「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20:31)。「記這些事」是「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的前提;「這些事」就是「耶穌是主」,「他從死裡復活」。事實上,羅馬書10:9-10這兩節經文是精緻的交叉結構。其中,「耶穌是主」(the Lord Jesus)與「得救」(salvation)呼應;「死裡復活」(God hath raised him from the dead)與「稱義」(righteousness)呼應。這是為什麼呢?耶穌是救主,耶穌是永生神,耶穌是耶和華;在祂裡面我們得救並分享祂的永生。死裡復活是強調耶穌為罪而死,而且勝過了罪與死亡,我們因信分享祂為我們賺取的義;這裡面當然包含了「認罪悔改」的信息。但是,只是承認耶穌傳神的兒子,不僅無關認罪悔改;而且,與是否接受祂是我們的主,完全無關。不過我要說句公道話,志明兄不是故意的。

最後,我確實不太理解,《一九四二》與《我要唱一首天上的歌》有什麼關係。這個結合有點兒撒瑪利亞人「褲衩一聲」就誕生了那種感覺。一方面,《一九四二》的故事極盡調侃教會之能事,馮小剛在闡述和媚俗他根本不太知道的「終極關懷」,這一點很像「可憐蟲莫言」;他對基督教的無知比他在史學上的無知更明顯。另一方面,在這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的大悲劇中;在這普遍剛硬、政治控告的膚淺寓意之中,你高唱「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流進我的心窩……」到底什麼意思呢?是馮小剛故意將教會打扮成幸災樂禍的騙子和神經病,正如他在電影裡作的那樣;還是遠弟兄小敏姐妹真的「感謝神」,為屍骨如山之上有「靈歌」「畢竟傳開了」?

3

主的小羊christie [2012-12-12 02:30:25 PM] 感恩神讓我們有這樣一個領受真道的地方,此外我還會上成都秋雨之福教會的網站,主要是閱讀王一的證道。請教一下任牧對王一的神學觀點的看法,謝謝!

平安。您說的這位朋友的作品我讀的不多。開個玩笑吧,我不認為有「王一的證道」,更不認為有「王一的神學觀點」了。以前看過一兩篇「王一的影評」和「王長老來信」;後來看過一兩篇以信仰的名義的「王一的影評」和「王長老牧涵」,這是我能分享的全部印象了。總的來說,近年相知甚少。不過有朋友轉來一位周牧師(?)剛寫出來的短評,或者可供你參考——

談談王「牧師」的問題:對王弟兄,我很願意用愛心說誠實話,話可能難聽,但都是真話,我若不是出於愛,根本就不用理會王一。王一的牧涵,首先是以牧者的身份,是對自己的會眾、世人、天使和眾教會發出的,並利用公共互聯網公開發表的。這事的性質,本身應該是公開和神聖的事。而王一每次寫牧涵,先不管其觀點對不對,王一在牧涵中不講聖經就是對神聖牧職的最顯著的褻瀆,其文唯一合法的身份是文化論文,而不能是牧者書信。只有上帝的聖言才能搶救和牧養靈魂,而個人的智慧若冠以上帝的出口帶著神聖光環昭示世人,恐怕只能是引人滅亡的東西,建議以後不要叫牧涵,叫墓涵好了。王一這些年所謂的服事,即以牧者身份公開發表文章的「事工」,掛羊頭賣狗肉之嫌從才開始到現在一直是明顯的,我很驚歎為什麼少有人看出。他明明只是一直以文化學者的身份談論貌似不違背聖經的文化而已。這樣的「事工」不需要牧者來做,不信的人也可以做到。他的言說和上帝的道貌似有些關係,但他卻是在榮耀自己的智慧。王一所做的,以學者的身份做,沒有大問題,以牧者的身份做,那就是瀆職、就是偷竊。一個不講聖經的牧師,意味著什麼?就算他的學說100%不違背聖經,他也是在高舉自己,藉著聖職講自己的話,偷竊神的榮耀,因為人們只看到他是正確的,卻看不到聖經的絕對權威。望王一弟兄自己省察,再錯下去,恐怕真的成為假先知。——主內弱肢周弟兄公開奉勸王弟兄。

坦率地說,我不太喜歡「我很願意用愛心說誠實話」這樣的表白,沒有這麼誇自己的,又愛心,又誠實;也沒有這麼顯示淫威的,罵人還讓人感謝。我從來不玩生命神學的把戲。但我能理解周弟兄的看見,他的道理基本上是成立的,也應該符合事實。我在這裡想多說幾句我上個主日證道中提到的「撒瑪利亞人」,他們是亞述帝國征服北國以色列十個支派、通過移民、雜居和通婚等手段繁殖出來的新種類。這些一半世界和異教,一半聖經和教會的新人類,在今天中國信仰啟蒙時期,成為一道聲勢浩大的風景線。我不敢否認,自己曾經是其中的一員,甚至曾在某一時段,也算得上「領軍人物」。新撒瑪利亞人常見的包括政治基督徒、文化基督徒、社會福音派、成功神學、靈恩運動、文化使命、大布道會運動等等。這種混同式信仰有點類似巴哈伊的基本精神,但教會的主要方式是讓聖經+什麼東西,耶穌+我或名流等等。撒瑪利亞人是亞述帝國(世俗化浪潮)圍剿猶大的殖民地盟友或群眾基礎,古今亦然。

新撒瑪利亞人的「證道」體現的是基督的啟示加上我的思想,於是傳我和傳基督基本是並行的,甚至是顛覆的。卡爾巴特年輕氣盛的時候,在《羅馬書釋義》中謾罵他們,說他們巴結上帝、「和基督」,是那樣的不知羞恥。證道講章中「我的思想」或「人的故事」太多,有三個原因。第一、從未真的相信聖經是神的話,主日上帝真實臨在。馬大的深文周納、旁徵博引和自我感動原因在此。第二、缺乏對上帝話語的真實領受和敬畏之心。人若真被聖靈感動,若真的被神的話語充滿,就是竭盡一切傳講聖經也覺得言不盡意;而若加添自己的東西,更會恐懼戰兢。第三、仍然沒有藉著聖經認識自己,事實上,我們自己所有的自以為是和領袖意見在聖經面前,都是糞土。一個人要「膽兒多肥」才敢將自己的私貨和老子孫子的世俗小學充實到萬軍之耶和華的聖道和聖禮之中呢?

撒瑪利亞的文風是改革宗的文風。儘管一些人只是加爾文主義的學舌者;但邊緣人更容易吸收皮毛的光鮮,如獲至寶。改革宗賣弄理性主義與人文關懷,這不僅僅是唐崇榮牧師的講道風格。廢話連篇和人話氾濫以及學術賣弄,乃是不知道自己傳講的本該是聖經。傳道人被稱為神的僕人,這是什麼意思呢——你要像奴隸一樣複述聖靈給你解釋的聖經。沒有任何奴隸敢傳遞主人話語的時候,皮裡陽秋,春蛇秋蚓,添油加醋。不僅如此,上帝的僕人會越來越深地愛上神的話語,那是一種真正的愛情,滔滔江水,與日俱增。神的僕人在講道的時候絕對沒有閒工夫研究老子或哈耶克,因為耶穌太大了,太重要了,我太愛祂了——無論我們怎樣學祂、傳祂,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不勝。「人文關懷」另外的一個原因是媚俗,中國撒瑪利亞人式的基督徒和慕道友太多了,這些人常常在恭維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他們對這類「文化傳道人」形成一種試探。無論如何,亞述大軍壓境。

4

透明一代2012-12-06 15:55:30 說: 請教任先生:不知何故,馬丁?路德所列的十誡與聖經略有不同,不論是新教所用的《和合本聖經》還是天主教所用的《思高版聖經》,第二條誡均是:「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而路德的十誡沒有這條誡命,卻把第十條誡命「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拆分為第九、第十條誡命。

平安。為你的心細感謝神。不過你說的不完全準確。基督教各大宗派中,天主教和路德會的十誡是一樣的,而聖公會、改革宗是一樣的,東正教又獨樹一幟。我可以簡單說說路德會與改革宗十誡的區別。這些區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塊法版。路德會的前三誡如下:第一誡、除耶和華外不可有別神(包括不可雕刻、崇拜偶像等);第二誡、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第三誡、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前三誡事關人與上帝的關係;一一針對多神論或泛神論、人神論與無神論。第二塊法版,路德會將「妻子」從「財產」中分別出來,並列為第九誡和第十誡。相對的,改革宗的第一塊法版有四條誡命,將路德會的第一條誡命一分為二。同時,將路德會的第九誡和第十誡合二為一。路德會的十誡是3:7;改革宗的十誡是4:6。當然,基本引經是一樣的。我個人喜歡路德會的分法。

5

因為冬天已往 [2012-12-09 12:45:01 AM] 愚人三問: 一個相關的問題是:雷鋒的生命,***的愛心,是不是我們這裡說的生命? 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談真理的人是不是就等於不注重生命? 第三個相關的問題是:大談生命的人,是不是就有了基督的生命?

平安。不是。不是。不是。

6

尋求的人1232012-12-09 00:04:09 說: 任不寐弟兄你好,我認為給人傳福音就應該誠誠實實把福音告訴他就是關於人都犯了罪,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並他的復活和因信稱義的道理。但是教會中很多的人(基本上除我以外)都認為我這樣太機械不夠靈活,他們認為應該先告訴那個人耶穌的愛,然後等到對方對你產生好感的時候(這期間你要做個對他好的有愛的人)再告訴他罪的事情。就他們的意思是要先跟那個人成為朋友,等到那個人對你的生活產生興趣的時候就更容易信主了。但我認為這樣做會造成別人因為你的緣故加入基督教而不是對神的話的回應。而且我認為信徒的行為和給別人的觀感不會阻攔別人的得救因為得救只與神的道和聖靈的工作有關,但是教會裡的人都不這樣認為。請問當如何行啊?

平安。您說的問題有普遍性,原因是對術的賣弄超過了對道的信仰。然而凡事讓我們回歸聖經,耶穌怎麼傳?「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當然,我們有責任把耶穌的愛也見證和傳講出來;包括做出這樣的說明,這扎心的信息包含著神的真愛。我們不完全排斥傳道者應該「活出來」,但是對「善工」不能看得過於當看的。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一方面,你以後的軟弱可能跌倒他;另一方面,即使他信了,更多是信你而不是信神;更可怕的是,他只是相信偉大的道德教師耶穌,而不是救贖主基督。事實上今天教會有很多這種假信徒或半信徒,他們以後都是生命神學的俘虜,成為挑戰和反叛真道的群眾基礎和頭目。這套思想根本原因是不明白,聖靈是使人認信的唯一主體;「術」不可能導致真信,只能造就假信。假師傅和假先知一個基本特點就是,不學有術,並以術論斷人。當然,我們這樣說絕非鼓勵一種魯迅式或保羅華許陳鴿林剛式的新律法主義的布道風格,這些烏鴉口渴了,眼前看見的非我族類都是更黑更黑。我們需要靠聖靈的憐憫和聖道中的扎根建造,常作預備,用溫柔的心,講扎心的道。同時,記得我們自己在十字架上,在基督的憐憫之中。

7

尋求的人1232012-12-12 10:22:08 說: 任不寐弟兄你好,我發現教會中有女子講道的現象,我告訴了他們我的意見,但是他們認為無關緊要,並且用著「人數」,「就你對」,「你不懂」,「細枝末節」,「開書單」等東西搪塞我。而且我發現他們日常多是用人的道理,比如說社會學,心理學等發面的研究成果來支持自己的理論(包括信徒的經驗是否能建立信心,牧者是否能看出信徒的狀況),而且他們喜歡憑著眼睛看,甚至拿自己的觀察和世俗學科來作為反駁我的證據,當我說我和他們的觀察不一樣時就說我不懂…………感覺到他們的聚會就像聯歡會,非要做出個笑呵呵的表情才是喜樂的表現(「你如果喜樂一定會有所表現,你有所表現我一定會發現」),但不知道是否合宜。……而且喜歡用一些表面的東西,比如說道歉,明顯是不認為我說的是對的,但是還是道歉,這種純禮節性的道德實在是讓我覺得無奈,在定義方面窮追猛打,首先我認為一個平信徒的定義和交談中肯定不會很全面,但是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不會很偏差,然後用否定定義來否定你對道理辯論的權利———-「你不懂」。喜歡脫離具體討論事宜判斷人的知識水平和瞭解聖經程度(信主年齡,神學程度,持此觀點的人數,有沒有讀過某些書),通過人的話和幾件事就可以看出人對於真理的瞭解程度和虔誠度(這個人更虔誠了,更進步了,更愛主了)。……表面上各派神學都對,其實是偏向於加爾文神學,當你問他們加爾文和路德神學哪個正確時他們說只有細枝末節不一樣,但是在實踐中分明是採取加爾文主義的路子並且認為加爾文的更理性,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裝出一副各派共榮,我無意見的樣子呢?

平安。謝謝你的分享。你談到的問題基本上我們在不寐之夜都處理過,如生命神學、態度神學、偶像崇拜、概念崇拜、弔書袋、假冒偽善,說謊成性等等。這當然不僅僅是改革宗的問題,可以說是「主流教會」的痼疾。就是這些東西,將教會變成比世界更偽善、更愚昧的俱樂部。你的經歷進一步告訴我們,以巴弗吳弟兄的看見,即中國教會的毒瘡越爛越大的判斷,絕對是真實的;但真正的毒瘡不是政教合一,而是世教合一——世界和教會的混同。

不過我想在這裡趁機再攻擊一下加爾文主義。謝謝你刻畫出加爾文主義者活靈活現的這副面孔:「表面上各派神學都對,其實是偏向於加爾文神學,當你問他們加爾文和路德神學哪個正確時他們說只有細枝末節不一樣,但是在實踐中分明是採取加爾文主義的路子並且認為加爾文的更理性,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裝出一副各派共榮,我無意見的樣子呢?」我的經歷可能比你還要生動:一方面他們總是對路德會和其他宗派開展游擊戰;一旦你回擊而且擊中要害,他們總是這樣三幅面孔:你說的是細枝末節;你怎麼可以攻擊神的僕人;各派應該合一。最後這個政策是皇軍發明的,但大東亞共存共榮的本質我們都知道了。答案很簡單,他們在說謊。集兩年來與改革宗「對話」之經驗,我總結改革宗「新五個唯獨」如下。

第一、唯獨改革宗的人可以任意攻擊牧者。他們把所有批評改革宗的人,定罪為任意攻擊牧者;並任意攻擊這個批評改革宗的牧者。這個唯獨不僅是弱智(完全無視你言之鑿鑿有案可查的嚴重真理問題);更是陰謀——這意味著讓一統江湖的改革宗有名望的人獲得了不受任何質疑的特權,而任何更新和真理的爭辯都會按這種政治正確打入地獄。他們這個不許攻擊牧者的強盜邏輯是這樣的,他們任意攻擊所有批評改革宗牧者的牧者,為此只能宣佈攻擊改革宗的牧者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牧者。易言之,唯獨改革宗有權決定誰是真正的牧者,誰是真正蒙召的傳道人。再易言之,批評改革宗的人都不是神的僕人。「聖靈在我們這邊,誰敢惹我」。

第二、唯獨改革宗的人懂得改革宗。所有批評改革宗的人都犯有一種無知的罪:「你根本不懂改革宗」。為此他們繁殖了浩如煙海的神學概念,搞得自己忙碌於無窮的家譜,相咬相吞之後遍地吃人。事實上他們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中藥鋪,但一定要裝出我是何等的深刻,何等順服神的主權這樣的表情。

第三、唯獨改革宗的人能確立和規定何為細枝末節,何為基要真理。他們不僅負責決定哪一卷書是你必須按他的意思讀的基要之書,也負責確定哪一個教會、哪位基督徒、哪個時段的必修課;他們還負責向你推薦——不管你願不願意硬往你的信箱裡面塞——哪一個有名望的人、哪一位名牧的講章和錄像,是專門針對你這種情況的。「你照著學吧」。然後你看見阿貓阿狗們嫁給皇帝一樣人五人六地坐在那裡監考,不耐煩地等候收割你的頭顱。你是他們的投名狀。

第四、唯獨改革宗的人最懂真理又最有生命;因此百般無奈倉滿囤流的他們只能負責關心和教導你們怎麼學習真理和增長生命。他們是這樣地愛你,超過基督,「恨不得為你跟誰拼了」。他們為此拼得妻離子散,又拼得教會雞犬不寧。別人總是「理性上悔改」;他們總是「生命上悔改」。總而言之,所有屬靈高調是他們的專利,而聖經上所有否定的話語,是你的專利。不僅如此,改革宗的人到任何地方,都是胸有成竹滿腹經綸珠光寶氣的仙女,下凡到你們這裡了,只為那大愛看上了你這又窮又醜的董永;你們負責受教,他只負責施教。他是活水的江河,你是鹽鹼地。他永遠活水的江河,你永遠鹽鹼地。你一活水,就是他的仇敵,他就看見你以前怎樣在遠方和妓女浪費揮霍資財。他們離開的任何地方,都是因為魔鬼掌權了;而他們這等清高,即使比任何人都卑劣,也一定要將離開的脖子秀一秀,簡直標緻極了。

第五、唯獨改革宗的爭辯是愛心誠實的。他們對你的批評沒有一點點仇恨在裡面,而你任何一點點的回應,都證明你這人根本就沒有重生。他們的喜樂建築在你的傷害和痛苦之上。而別人的所有爭辯都是侍奉宗派,「你的靈不對」;而別人喜樂都是因為沒有真正的重生。改革宗精神統治的教會,任何真理討論都變得不可能;改革宗精神控制下的基督徒,不僅僅是精神病理學的對象,更是福音重生的對象。令人恐怖的是,這些撒瑪利亞人,如今已經像蝗蟲一樣覆蓋了大部分教會。他們就是過去的亞述人。他們不像靈恩運動那樣容易識別,他們也強調唯獨聖經。但我們已經發現,「特殊情況論」和「理性的自負」以及「程序的廢止」是加爾文主義獻給巴比倫人的戰利品,結果是整個猶大的淪陷。我們站在這裡,熟能生巧地面對它們的語重心長和內憂外患。

8

小羊回家 [2012-12-12 08:03:07 PM] 也問一個問題。在我們教會,有一個剛剛受洗的弟兄不久就不再來了,據說是因為對教會裡的人不太滿意。請問先生怎麼看這類事情。謝謝!

平安。請原諒,我怎麼覺得這位弟兄就是你本人,呵呵。你說的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毫無疑問,一個基督徒堅持正常的教會生活是不容易的,但確實是最重要的。事實上我們自己的生命更新和家庭和睦以及在世人面前為基督作見證,教會生活為根本。也正因為如此魔鬼總是敗壞一個基督徒的教會生活,常常使用的手段有兩個;這兩個手段都和生命神學有關。

第一、藉著雞毛蒜皮的事就可能使一個人一個家庭離棄他們剛剛蒙受的救恩和剛剛開始的教會生活。這些須小事往往就是教會裡的某些人際缺陷。但我們若真的明白真理,就應該知道,從保羅那個時代起(讀哥林多教會和加拉太教會的書信就能知道),教會就是蒙恩的罪人聚集的地方。若以教會裡的人性缺陷為由放棄教會生活,我們在這世界根本找不到任何令自己滿意的一間教會。何況,我們自己同樣是有缺陷的人。放棄一間教會唯一的理由是牧者不講真道也不信真道。而神使用我們每一個人建造祂的教會,我們總該在某一個禾場堅守到底,無論期間發生什麼樣的挑戰和試探。大丈夫不會輕易放棄。一個總換教會的人其實也應該好好反省——如果世界裡沒有一間教會適合自己,這個「自己」(老我)就可以捨掉了(這就是耶穌說的「捨己」)。若我們一生從來見問題就放棄,遇扎心就生氣逃避,或總是責備教會的問題,卻從來沒有看自己的問題並站起來堵住破口,那麼,我們就更需要靠教會生活經歷死而復活。

第二、藉著攻擊牧者和教會來拆毀教會,同時使缺乏分辨能力和軟弱無力但又非常自義的會眾離開教會。因此聖經吩咐我們要有分辨的智慧。若有人攪擾你,一方面,要找兩三個人同作見證;另一方面,要找本人的口供。如果這兩點都沒有,聽風就是雨不僅對自己不負責任,對當事人也是不公平的;更虧欠了我們在教會裡彼此相愛的囑托。但正如保羅說的,無論誰攪擾你們,他必要擔當自己的罪。願從基督而來的智慧、忍耐、堅持、成長、成熟,與我們同在。阿門!

任不寐,2012年12月12日

附圖:連環畫裡的該隱悲秋

在基督之外,無法存放的苦難和無處安置的控告——

說謊,說謊,繼續說謊。

馮小剛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