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歸正的逆反

      附錄:歸正的逆反無評論

附錄:歸正的逆反

編者按:這裡轉發兩篇文章,謝謝作者的惠稿。改革宗的鬥士們在為真理爭辯的時候,總是強調自己願意為基督上十字架。但與此同時,他們幾乎不能容忍別人和他們進行真理爭辯,好像用以表明,上十字架是改革宗的特權。這裡轉發的文章在改革宗的網站或支持改革宗的網站上被屏蔽、刪除,或者作者被版主嚴厲警告。他們不斷發現,改革宗及其支持者可以肆無忌憚地圍剿、謾罵、攻擊和封閉任何「非我族類」;但任何對改革宗及其支持者的反駁、爭辯,都會引起極端的敏感和報復。常見的就是表面上封鎖ID,背後短信亂飛,對相關作者進行了人身攻擊和譭謗,特別是用來誤導更多局外之人。不僅如此,在封鎖這些作者之後,他們就「自由」地繼續進行沒有十字架的「十字架道理」,即,攻擊、論斷、水天一色。由於篇幅所限,兩篇文章只能加以摘編。順便說一句,所轉文章,未必都代表本站的觀點。

1、「也說改革宗」/冬天

為改革宗辯護的人在三個問題上搗糨糊。 第一、把改革宗搞得高深莫測,好像只有高人才能領受;但改革宗又是給普通人的救世良言。這裡面有兩個謊言。第二、是改革宗自己用新概念取代或等同於真知識,又不允許人們對他們等同了真知識的新概念提出質疑。 第三、改革宗偽裝或被偽裝成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模樣,其實這不過是狐假虎威,假冒為深。因為他們絕大部分神學就是靠連續推演和循環註釋新概念建立起來的。這個例子就很有代表性: 1.神預定的旨意(decretive will,源於decree御旨);2.神命令的旨意(preceptive will,源於precept規定。 接下來,他們要寫很多東西,費很多功夫,說服很多人,來進一步解釋何為decretive will,何為preceptive will。然後再寫很多書解釋何為decretive,何為will,何為preceptive。然後再寫一部書解釋de與pre的區別……在整個過程中,又必須發明很多新概念,批發給無知的婦人和各種初信者以及「眾教會」、「神學院」。新概念製造流程就這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就是改革宗博大精深的秘密。但我們要作的工作很簡單。一方面,你這些概念在聖經上根本沒有,我根本不在意你這些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你若用這些博大精深蒙人,我們就應該出來說不。這也是為蒙者的益處——你不可能解釋清楚你發明的新概念,而且要落入「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的罪中。

有人轉來署名林剛長老的《也談改革宗》大作,一如既往「唯獨改革宗最好」,但卻沒有一點點實際的論證。只是把聖經上稱讚的話都加給改革宗,聖經上否定的話一概加給不支持改革宗的人。我可以舉例說說我的初步印象。「我相信……神也正是為此而在這時代的中國教會復興歸正信仰的。我想,這也正是改革宗目前在這塊信仰土壤上四面遇敵的真正內在原因」。這真的很嚇人,也很蒙人。首先是」我相信神獨愛改革宗「,我就為神做主了。我不知道你憑什麼這麼相信。其次,既然這樣相信了,就坐實了凡批評改革宗的就是批評上帝。路德改革的時候這樣說過教皇,冒充基督坐在高位上,這倒很相像。「但我們也需要格外謹慎,既要對真理堅定,也要對靈魂憐惜,要特別有愛靈、憐人之心」。「我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我們首先是真理的化身,我們不再是真理的對象,不像「你們」,我們只是負責將已經掌握的真理堅定地告訴你們。而且你們若有一點點的不順服我們,我們還要憐憫你們。我們不再是神憐憫的對象,我們負責憐憫你們。這些大話,讓聖靈沒有辦法再在改革宗身上工作了;他什麼都有了,他就是神。「改革宗最可貴的精神就在於正直、誠實,勇敢、忠貞,在這原則下才有真仁愛,如果把這個本質丟掉,就不是改革宗了。……我們所持守的是改革宗所代表的那種歸回聖經,以神為本,忠於真理,永不妥協的精神」。這比三個代表還厲害。聖經說,沒有義人,改革宗不僅義,而且神乎其神。聖經說,誇口當指著主誇口。但凡是好的,改革宗都代表了,而且從「本質上」,改革宗就是好!我們就是偉大光榮正確!但聖經說,你本質上就是一個罪人,本是硬著頸項的百姓。改革宗就成了偶像。

你根本不可能跟這個偶像下面的人進行任何正常的對話,他已經神功護體了。這就是改革宗的謙卑:「改革宗神學是世界上最謙卑的神學」。我們馬上就會看見改革宗及其鍾愛著怎樣「憐憫」我,並表現他們最最「謙卑」了。

2、反思改革宗-加爾文神學/王英

近幾年來,在各地有一股「歸正」神學,或叫「改革宗」神學的風潮。他們高舉「加爾文主義」的大旗,宣揚絕對的預定論,以維護神的主權自居。這股風潮所到之處,要麼跟著他們「歸正」,走改革宗道路,要麼就被他們竭力貶低、打壓、定位異類、非正統,因此各地教會紛紛造成內部衝突、分裂。可以這樣說,前些年在國內給家庭教會內部帶來最大傷害的是靈恩派的影響,而近幾年帶來最大傷害的則是改革宗、「歸正」神學帶來的衝擊。

改革宗神學帶來的衝擊說到底還是從海外傳進來的,且影響最大的源頭有兩股。一是號稱「新興基督教國家」,同樣給中國帶來很大靈恩派衝擊的韓國,另一個是某些海外華人傳道人、神學家的極力推廣。因為韓國早年曾有長老會宣教士的駐紮,帶出一些長老派的教會,到今天長老派教會走向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走向「不信派」的道路,傳講社會福音、新派神學、否定聖經的權威、否定童女懷孕等神跡,他們把耶穌當成一個偉大的道德楷模而已。他們發揚了加爾文神學的「無千禧年派」錯誤觀點,甚至有人說耶穌早已第二次再來了……因此他們宣揚一種「願建天國在人間」的思想,努力把基督信仰與社會文化、世俗道德相適應、相結合,宣揚基督教的「文化使命」,從而使社會更加美好,也與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不謀而合。而另一部分長老派教會走向加爾文主義的另一個極端,高舉「加爾文五點教義」,他們否認人的自由意志、否認人在神面前的責任,認為一切都是神早已預定安排好的、神祇愛那些被預定得救進天堂的人。同時他們中一些人又高舉律法主義、片面強調「神乃是烈火」,在教會中羅列各種不合聖經的律法規條,逼人遵守,使弟兄姐妹在「神的主權」之下恐懼戰兢,失去應有的從救恩而來的平安與喜樂。

今天中國改革宗「歸正」神學風潮的另一個海外源頭是來自某些海外華人神學家、傳道人。他們把加爾文主義神學極力推廣到中國大陸。最常用「歸正神學」這個詞的當首推前些年在中國紅得發紫的唐牧師。彷彿只有相信改革宗神學,才是「歸正」,其他人、其他教會都是「不正」。

(1)源起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在日內瓦主張在地上建立天國的政權,打造政治文化與宗教的合一。他為社會頒布嚴格的道德律法,同時又發展日內瓦的商業,使之成為繁華都市。加爾文所發展出來的改革宗神學的特點是受天主教神學家奧古斯丁影響,突出強調神的主權,希望用人的神學和思辨來維護神的主權,在預定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自我嚴密的神學體系。傳講神的主權本是好的、正確的,這也是加爾文主義的一個優點,強調神是坐寶座的神。但是,若把神的主權和預定推到一個極端,則變成與宿命論不謀而合。加爾文主義的極端立場之一是所謂的雙重預定論(double predestination), 認為神在創世之前,就已經預定好某些人進天堂,也預定好另外一些人下地獄。這並不是所有的加爾文派都接受的,也是聖經當中絕對找不到的。同時,若把神的主權與預定推到一個極端,必然會損害、掩蓋人的自由意志與責任的一面。神在祂的主權、旨意中所賜給人的自由意志,乃是真實的自由,因此我們人也要為我們的抉擇在神面前負上自己的責任(創2:16-17)。所以我們知道,人犯罪是人自己的責任,罪本身的來源也絕不是神,罪不是神的責任,罪不是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所命定、所創造的!若按照加爾文預定論的講法,則神必然變成罪的造成者,人犯罪也成為神的責任。這是對神何等的褻瀆!

(2)鬱金香

加爾文主義神學經過幾個世紀,已經有了一些修改。到今天,改革宗神學公認的教義特徵,也是改革宗神學最有爭議的地方,就是所謂的「鬱金香」—-加爾文神學五點教義。今天並不是每一個所謂的加爾文主義者都完全相信這五點:1. 全然敗壞(Total Depravity);2. 無條件的揀選(Unconditional Election);3. 有限的救贖(Limited Atonement);4. 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5. 聖徒的保守/堅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這五點教義的英文首字母排在一起,正好是鬱金香一詞,TULIP。所以有此稱呼。這五點教義並不是加爾文提出,而是他的繼承人在多特大會中開始總結出來的的。

第一、全然敗壞。若是說「沒有任何人可以在救恩的事上在神面前有任何功勞,任何誇口的地方,因為我們本都是罪人,『死在過犯罪惡中』,惟有倚靠神的拯救」,這是符合聖經的。但同時,若有人不顧事實,不顧聖經教導世人身上有殘存的神的形象,硬要說人人都是一無是處,人人都是一樣的罪大惡極,沒有任何的道德良心……如此的「全然敗壞」,就是我們不能同意的了。第二、無條件的揀選。這條教義是說,神在創世之先,就已經無條件的揀選了某些人得救,而不論這些人如何。從邏輯上來看,如果每個人都是同樣的「全然敗壞」、同樣「一無是處」,同樣「對神的救恩毫無回應」,同樣「毫無回轉歸向神的可能」,那麼神的揀選確實就只能是完全隨機、「無條件」的了。可是,聖經告訴我們,我們基督徒的蒙揀選、得救恩是「照著父神的先見被揀選。」(彼前1:2,「先見」即「預知」)。羅8:29「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傚法他兒子的模樣」。可見神的揀選並非無條件的,而是基於神的預知。第三、有限的救贖。這條教義是改革宗鬱金香五點中受到批評最多的一條教義,也是相當一部分加爾文主義者所不接受的加爾文教義之一。加爾文主義者所忽略了的是,主耶穌在十架上所流的寶血是有雙重功效的:救贖的功效和定罪的功效。對於悔改接受主的人來說,是救贖的功效;對於拒絕神救恩的人來說,是定罪的功效:「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來2:3)有限救贖教義的最大問題,是直接與聖經的教導相衝突,使我們充滿慈愛公義的神成為自私、冷酷、撒謊的神(約翰一書2:2、提摩太前書 2:4,6、彼後3:9、約3:16)。4第四、不可抗拒的恩典。這條教義是說,神向那些被無條件預定得救的人施行救恩,而這樣的救恩是他們無法抗拒的。或曰,神希望誰得救,此人最終就一定會得救!但問題是,若神的救恩是不可抗拒的,而神又願「萬人得救」,「 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那麼為什麼並非每個人如神所願地都接受神的恩典—-不可抗拒的恩典,都得救呢?更重要的是,這一條教義也是與聖經的教導相違背的。從舊約中我們看到,神的選民以色列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抗拒神的恩典,頑梗悖逆、硬著頸項,因此受到神嚴厲的管教。以色列人拒絕主耶穌,以致把祂釘在十字架上! 最後再看使徒行傳7:51:「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第五、聖徒的保守/堅忍。這條教義就是常聽到的所謂「一旦得救,永遠得救」。約翰福音10:27-29是對這一教義最有力的支持……

(3)重生派

這二十年前到處氾濫著重生派所用的手法,見到弟兄姊妹就問,「弟兄啊,姊妹啊,你重生了沒有啊?」,弟兄說信主多年了重生了,接著又問你怎麼知道自己已經重生了呢?有重生的經歷嗎?甚至問你有沒有得重生的憑據聽到微小的聲音說:「小子你的罪赦了!」?弟兄說沒有啊,於是把弟兄姊妹聚在一個對任何人都保密嚴密的屋子裡開「生命會」,要求弟兄姊妹重新徹底地認罪撕裂心腸的哭,因為他們說重生得救的必經之路是從小到大所有的罪都必須徹底倒空,具體表現就是哭,得到了重生的真憑實據就是聽到微小的聲音;「小子,你的罪赦了」。或者眼前突然一亮「看到了大光照耀」。因此眾教會稱呼他們是「哭重生派」,簡稱「哭派」。可以說近幾十年來來最先在中國提倡改革宗的是趙天恩牧師。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他曾鼎力相助支持異端哭重生派。重生派的創立者徐永澤、徐永玲的後台就是趙天恩牧師。到九十年代初期,他又支持中國的教會搞所謂的「合一」大聯合,把河南地區的不同的信仰幾個大邦派的哭重生、靈恩派、安息日會派、呼喊派…各邦派、宗派搞所謂合一……在理論方面,趙天恩牧師曾提出三化:「」中國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

回應:新概念神學與重生神學

我在這裡對冬天和王英的大作簡短回應一下。首先,「新概念神學」這個體驗或見證是真的。新概念神學起源於蛇的驕傲和試探,即「神豈是真說」;聖經稱之為「世俗小學」(或「世上的小學」)、「無窮的家譜」、「老婦荒渺的話」。新概念神學造成三個嚴重的後果:第一、教會裡、特別是講道台或牧者的「非正經事業」;第二、神學院「以術代道」;第三、神學家發明非周延性教義(無視反對的經文,將教義建立在部分經文的基礎上),包括以「基要真理」的名義解構、彎曲、取代聖經,甚至凌駕於聖經之上。事實上,新概念神學就像保羅在給歌羅西教會的信所說的,他們「敬拜天使」,這天使包括神的使者或僕人;奪取人的獎賞,結果是「隨著自己的欲心,無故地自高自大」。其次、王英關於「重生神學」的見證也是真的。重生神學源起「你們不一定死」和「你們便如神能分辨善惡」。重生表演藝術家的主要問題有三個。第一、他們在本質上將重生視為我和別人的關係,而不是我和上帝的關係;因此,驕人、吃人、害人、報復成為必有的罪惡行動,也使他們的重生淪為謊言。第二、他們將重生視為某一時間點之後的常態或恆定的狀態,因此,不再需要聖道、聖禮,甚至不再需要正常的教會生活;這使他們只能在表演中捍衛自己的重生,從而使教會淪為世界上最假冒為善的地方,而基督徒、特別是他們的教師和領袖成為屬靈表演藝術家。第三、重生派擁有一種邪教一樣的「屬靈優越感」,無論在真理還是在生命方面,已經完全了,不再是聖靈工作的對象,他們只負責代表上帝在別人身上工作;同時,「第二人稱濫用」,引用聖經和教導只為拯救、論斷別人。加爾文主義讓真理和生命左右互搏,為這種優越感服務,因此一直成為拆毀、離間眾教會的「亂臣賊子」。新概念神學和重生神學,兩者互相支持,使吃人和表演也博大精深和口含天憲,武裝到所多瑪水潑不進、只能用火焚燒的境地。唯願望我們「持定元首」,「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歌羅西書2:19)。阿門。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