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書 第十九課:解放宣言(加5:16-24)

平安。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加拉太書5:16-26,「16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17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18但你們若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以下。19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20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21嫉妒,兇殺,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22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23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24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感謝神的話語。各位弟兄姐妹,我們的改革正引起軒然大波,因為我們不過將很多基督徒想說卻沒有說出來的共識說出來了。這個共識就是,福音不再是福音了;基督徒的不自由取代了基督裡的自由。福音是大喜的信息(路加福音2:10);我們只是假裝、並且合夥假裝自由、喜樂和平安。於是「新人」成了「假人」。首先是偽善,就是罪人假裝自己「活出來」了,罪人演上帝。公然和聖經對立,並違背保羅本人的意願,教會製造了一個「假保羅」,作為新生命的榜樣。聖經裡像彼得和保羅這些有血有肉、生動而真實的人都不見了;而現實中,每一位教會中人都比耶穌、摩西、保羅、彼得更「屬靈」且比上帝更「公義」。因此好像「自比保羅」也成了自我榮耀的罪過。其次是邪惡,假裝成聖必然控告別人的生命,於是假以西結誕生了:「我若不指出你的罪來,罪就歸我了」。但這不是真的,他們既沒有上帝的呼召,也不是出於愛心和誠實。他們只是為了嫉妒與報復,或者僅僅是因為罪。於是,信仰的中心不再是人與神的關係,成了人與人的關係,並且是人吃人的關係。假與惡構成了豬學的兩面,是改革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假使我們自我捆綁,惡使我們去捆綁別人。基督徒的自由失喪了。這不是新鮮事。加拉太書開明宗義:福音不再是福音,因為有人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用別的福音取代了福音;而有假弟兄佔領教會,窺探我們在基督裡的自由,要讓我們重新作奴僕(加拉太書1:6-9,2:4)。願我們一刻功夫也不要容忍順服他們;願這篇講章是一篇解放宣言,我們站在這裡向遍地宣告自由;願主的靈與我們同在,因為主的靈在哪裡,哪裡就得以自由。阿門!

引言:別的福音與交叉結構

我們首先要把更改了的福音更改回來。根據使徒信經,福音至少包括三個大好的信息。第一、罪得赦免。這也可以稱為稱義的自由。一方面,基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代死,神就赦免了我們一切的過犯;另一方面,我們因信稱義(加拉太書2:21;約翰福音3:16)。耶穌這個工作被稱為代贖。但別的福音或教會實踐中,你或私敵的罪不得赦免。不要看教會怎樣口頭上標榜唯獨信心、唯獨恩典;但幾乎每一個基督徒,都仍然是別人的罪的控告者:「你的罪常在我的面前」。 於是基督徒然死了,教會廢掉了第一位「中保」(提摩太前書2:5;希伯來書7:22,8:6,9:15;希伯來書12:24;約翰一書2:1)。第二、身體復活。這首先指向末世復活,但也同時指向基督徒的重生,即成聖。聖經把成聖看成是聖靈在信徒身上更新的工作,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羅馬書8:26),直到主的再來,祂一直與我們同在,因為祂名叫以馬內利(馬太福音1:23,28:20)。但是,異教將成聖看成是人自己的修行;我們仍然靠自己「打拼」,勞苦重擔從未脫去,徒然地受苦如此之多(加拉太書3:4)。魔鬼趁機讓我們看自己尋找得救的確據,答案總是一個:我還沒有重生,正如那惡者所控告的。基督就徒然復活和升天了,我們廢棄了第二位中保,即基督復活升天賜下的聖靈中保或保惠師。第三、並且永生。事實上,教會不敢真正地相信這一點。雖然罪人因信稱義,但卻因行受審——末世審判針對行為(馬太福音16:27;羅馬書2:6;哥林多後書11:15;啟示錄2:23);而我們根本不可能靠行為站在審判台前。結果,所有基督徒實際上根本不敢真誠地呼喊「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啟示錄22:20)。

其次,福音之所以被更改,是因為我們用異教的方式,彎曲了信仰的基本關係,就是人與神的關係;更準確地說,是靈與肉的關係。靈與肉,這是基督教神學和所有宗教哲學(異教)共同要解決的終極問題,這就是加拉太書5:16-24的主題。人的被造意味著我們不是神,沒有完全的自由;人的犯罪意味著肉身與神隔絕,我們完全失去了自由。於是,肉身渴望靈的救贖、幫助和更新。但是,何為「靈」,信仰(福音)和宗教(異教、別的福音)的理解完全不同。宗教把靈視為「靈魂」,這是人自己的精神、意志、理性、情感。而信仰將靈視為聖靈,就是聖靈上帝,讓我們仰望那位外在而臨在的神。聖經宣佈人的靈魂本身就是救贖的對象,根本沒有能力更新我們的肉身,更沒有能力帶領我們最後站在審判台前;因此,我們需要聖靈的幫助。而恰恰是因為聖靈的幫助,我們就可以生活在聖經清清楚楚啟示的新自由之中,並可以靠著出於信心的行為,坦然無懼、滿懷平安喜樂地期待主的再來。加拉太書5:16-24可以放在交叉結構中。16-18講聖靈的工作是基督徒自由或成聖的前提與幫助。換言之,道成肉身、基督死而復活與聖靈降臨,使基督徒的自由成為可能。中心部分,即19-21,這裡告訴我們,所有的人都是肉體的人,因此,所有的人都不自由,都不能承受神的國。第三部分,作為對第一部分的回應和第二部分的完成,22-24告訴我們,完全不可能承受神的國的肉體,必須靠這外在的援助,即聖靈的幫助才能得以更新。簡而言之,加拉太書5:16-24告訴我們基督徒自由或成聖的三個基本方面:第一、聖靈的臨在;第二、肉身的無能;第三、聖靈的更新。

一、聖靈的臨在(16-18)

1、你們不能(17)

17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

我說(Λέγω δέ);聖經是聖靈的作品,我說,可以理解為「神說」(創世記1:3)。神的話語使我們知道何為自由,並怎樣走向自由。如果離開這外在的神聖指引,我們不認識自由和自由的道路。首先,我們需要認識人的不自由這種給定的處境。聖經將人的不自由的本質啟示出來,就是肉身與聖靈的衝突,就是人與神的衝突;這是所有人不快樂、不滿足、不平安的根本原因。這場衝突表現在肉身不能滿足上帝律法的要求,因此,人神隔絕,被造的人不能與創造他的神同在,不僅有家難回,且被定罪,並且死亡。第一、何為肉體,σάρξ,flesh。肉身的特點就是犯罪與死亡(馬太福音16:17,24:22,羅馬書5:14)。肉體的偶像是情慾,ἐπιθυμία,desire, craving, longing, desire for what is forbidden, lust。總是違背上帝的旨意,軟弱犯罪,不能向罪得勝(馬太福音26:41;馬可福音4:17);情慾是魔鬼使用的主要工具,用以帶人背叛基督(約翰福音8:44)。第二、何為律法?上帝的旨意,具體在十誡中,無人能滿足。ὑπὸ νόμον,在律法下面,作律法的奴僕。衝突的結果意味著人生就是一場無望的爭戰,「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不能」,我們被宣告常在爭戰中,且總是失敗。換言之,我們不能自由。毫無疑問,這裡的「你們」就是指加拉太教會的基督徒,也包括我們所有人在內。羅馬書8:1-17將這場靈與肉的爭戰寫的更為詳盡;而羅馬書7:14-25將這常衝突更充分展示給我們。「聖徒保羅」在這場爭戰之中。

2、唯獨聖靈(16a,18a)

16a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18a但你們若被聖靈引導。

正因為肉身不能,因此道成肉身來拯救肉身(約翰福音1:14)。正是在這樣的監獄中,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我們需要從外而來的解救。於是聖靈像鴿子,降落在我們身上,要我們得以自由。換言之,自由是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自由是一場外在的解救行動,我們必須放下自救的重擔,投靠上帝自上而下、自外而內的解放。這自由是什麼呢?聖靈的自由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πνεύματιπεριπατεῖτε,Walk in the Spirit,連續行走在聖靈裡面。πνεύματι這個dative格式,用以強調行動的方向。自由需要尋找一個正確的方向或出路,這個出路在天上,不在我們自己身內。另一方面,「你們若被聖靈引導」,πνεύματι ἄγεσθε,be led of the Spirit,一直被聖靈帶領。聖靈既然已經降臨,我們就要順服祂的引導。這兩個句子不僅是平行的關係,也是遞進的關係——順著聖靈而行,然後,需要依靠聖靈的連續引導。總而言之,在聖靈裡,或者說接受聖靈的臨在、幫助和帶領,是自由的唯一保障。經上說,耶穌復活升天,賜下聖靈作永遠的保惠師給門徒(約翰福音14:16;約翰福音16:7);而基督徒信而受洗,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使徒行傳2:38)。所謂保惠師,就是一位「法律援助者」,在魔鬼藉著律法對肉身的控告之下,每一個基督徒需要聖靈不可或缺的幫助。

3、不再放縱(16b,18b)

16b……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18b……就不在律法以下。

聖靈工作有一個目標,就是讓我們「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並因此「就不在律法以下」。我特別提醒大家注意,聖靈的果子或聖靈對基督徒生命的要求,特別體現在這個核心動詞上面,就是「不放縱」。聖靈這裡針對的主要不是肉體的情慾本身,而是對肉體情慾的「放縱」。在這一點上,基督教和佛教區別出來。「放縱」一詞是τελέω,to bring to a close, to finish, to end。這個字有這樣的含義:無惡不作,並且壞事做絕。雖然每個人都是肉身的人,都有肉身的情慾;但聖靈要勝過的是對肉身情慾毫無止境、以惡為善的放縱。我們可以參考新約聖經對這個字的相關使用。馬太福音10:23用的是同一個字:「有人在這城裡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裡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參考馬太福音11:1,13:53;17:24;19:1;26:1等)。「走遍」,用在加拉太書5:16,意味著壞透了,壞事做絕,徹底完成你的每一項罪行。然而,釋經常常忽視這個核心詞,他們強調「肉體的情慾」,而不是「放縱肉體的情慾」;結果,基督徒全部落入佛教「無色」、「八戒」的網羅中。一方面,基督徒因此就失去了基督所賜的自由,終日生活在沒有重生和得救的控告之下,悲慘可憐。另一方面,只能靠假冒偽善和攻擊別人肉體的情慾去冒充新人。而這些行徑,反過來恰恰成了肉體情慾的放縱。法利賽人在肉體上的高調,恰恰是耶穌所譴責的(馬太福音5:28;馬太福音19:8-9)。

二、沉重的肉身(19-21)

1、肉體不能(19a;21b)

19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

戰爭的首要問題是認識敵人。我們要瞭解和認識肉體。φανερὰ δέἐστιν τὰἔργα τῆς σαρκός,Now the works of the flesh are manifest,直譯,肉體的工作都是顯而易見的。第一、肉體指誰。恰恰是在這個問題上,這段經文的應用使一些「基督徒」成為邪教徒。加上定冠詞的這個肉體,指的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我。但取代神學或聖經清楚的啟示的豬學,認為這裡說的肉體只是指向別人,指向失敗的、沒有重生的、假的基督徒。事實上,他們把加拉太書5:16-26中所有人都在肉體之中因此所有人都需要聖靈的基本真理,彎曲為有些人在肉體中被棄絕,而有些人靠聖靈得救;而「我們」總是後者。於是內在而普遍的靈與肉之間的戰爭,就彎曲為外在的我們聖人與你們小人之間的對立。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加爾文主義雙重預定論的必然實踐。第二、顯而易見,φανερός,顯而易見。無花果樹後的葉子和叢林無效了,每個人都赤裸裸站在上帝面前。這個顯而易見的真理,同時排斥了肉體對肉體揭露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因為神知道每個人,包括正在揭露別人肉體的肉體。神可以伸出手來揭露任何亞當的肉體,也遮蓋一切亞當的罪。但我們看見,含對挪亞的揭露,那些人對加利利人和彼拉多的控告,米利暗亞倫對摩西的控告,法利賽人對稅吏的控告,為神所咒詛。此外,一個基督徒應該在上帝面前和被控告者面前做一個「無恥」的人:這些事我都幹過。我們當遠離「法利賽人的酵」,就是總以為肉體是別人的事(馬可福音8:15;路加福音12:1)。第三、肉體不能承受神的國。換言之,基督徒完全不是靠肉體得救的。「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神的旨意沒有改變,一直如此。「行」這個動詞字希臘文中是πράσσ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動詞分詞作名詞用;πράσσω的含義是,to exercise, practise, to be busy with, carry onto; accomplish, perform;to manage public affairs, transact public business等等。這個動詞實際上與「放縱」是呼應的,也在於強調「精確」、「精心經營」、「終日思想」、「以此為念」等含義(路加福音3:13;創世記6:5;腓立比書3:19;羅馬書8:5-7)。這裡強調的是把肉體當做神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路加福音16:13)。

2、那場淫亂(19b)

19b就如姦淫……

肉體的第一個罪狀就是「姦淫」(μοιχεία,adultery)放在第一位,「萬惡淫為首」。首先是指精神的淫亂,與第一條誡命相對,罪人都是偶像崇拜者。我們沒有忠貞與上帝的愛情,成了不聖潔的罪人。也正因為如此,罪人一直在這種咒詛下面:「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所發的電光,是火焰的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焰」(雅歌8:6)。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出埃及記20:5;34:14)。與偶像偷情和行淫,是人一切不平安、不自由的根源。一方面,背叛使人陷入罪惡感和虧欠感之中;另一方面,偶像從來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不能像神一樣充滿我們。人是一場婚變的倖存者或災民,傷口從未癒合。再沒有比婚姻關係更傷害人的了,我們因此能明白人與神這種深刻的關係。當然,姦淫也指肉身的淫亂,相對於第六條誡命,並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路加福音15:30;18:11;約翰福音8:3,8:41)。這個字在新約聖經共出現過4次,除了約翰福音8:3以外,耶穌特別將「姦淫」追溯到人內在的淫念,這就把所有人都放在了審判之下(馬太福音15:19,馬可福音7:21)。換言之,肉體的第一個攻勢,先涉及人神關係,然後涉及男女關係。這正是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遇到的試探,也是亞當和夏娃的後裔,即我們每一個人遇到的試探。而且,這裡所顯明的真理是,我們憑肉體,所有人都犯了淫亂,都不能承受神的國。律法就這樣把人圈在罪中,讓人去仰望聖靈的幫助。這個事實讓我們看見約翰福音8章那個故事,一群嫖客押著一個妓女,控告在耶穌面前,而耶穌審判了原告,釋放了被告。這個例子更深刻地表現在路加福音13:1-5。

3、全然敗壞(19c-21)

19c(淫亂),污穢,邪蕩,20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21嫉妒,兇殺,醉酒,荒宴等類……

包括姦淫在內,這裡的情慾選項有十七項之多。我們知道,在希伯來文中,10和7都代表完全;因此,這裡揭示肉身的全然敗壞。其餘16個項目,都是姦淫的具體表現形式或結果。由於時間關係,我這裡簡單羅列這16項情慾的希臘文和英文以及聖經中的參考經文,大家可以自己查考。我也將和合本翻譯不夠準確、或更全面的翻譯並列出來。第二、淫亂(πορνεία:illicit sexual intercourse;metaph. the worship of idols;馬太福音5:32);第三、污穢(ἀκαθαρσία;uncleanness;physical or in a moral sense;馬太福音23:27);第四、邪蕩或淫蕩(ἀσέλγεια:unbridled lust, excess, licentiousness, lasciviousness, wantonness, outrageousness, shamelessness, insolence;馬可福音7:22);第五、拜偶像(εἰδωλολατρία,the worship of false gods, idolatry;哥林多前書10:14);第六、邪術(φαρμακεία;the use or the administering of drugs,poisoning,sorcery, magical arts;啟示錄9:21);第七、仇恨(ἔχθρα,enmity;路加福音23:12);第八、爭競(ἔρις,contention, strife, wrangling;羅馬書1:29);第九、忌恨或狂熱(ζῆλος,excitement of mind, ardour, fervour of spirit,約翰福音2:17);第十、惱怒(θυμός,passion, angry, heat, anger forthwith boiling up and soon subsiding again;glow, ardour, the wine of passion, inflaming wine;路加福音4:28);第十一、結黨或「分蹄」(ἐριθεία,electioneering or intriguing for office;羅馬書2:8);第十二、紛爭或分裂(διχοστασία,dissension, division;羅馬書16:17);第十三、異端(αἵρεσις,act of taking, capture: e.g. storming a city,choosing, choice;使徒行傳5:17);第十四、嫉妒(φθόνος,envy;馬太福音27:18);第十五、兇殺(φόνος,murder, slaughter;羅馬書1:29);第十六、醉酒(μέθη,intoxication,drunkenness;路加福音21:34);第十七、荒宴或狂歡(κῶμος,a revel, carousal;羅馬書13:13)。這17項罪行之間存在一個內在的邏輯關係:第一,信仰的淫亂(1-4),然後轉向偶像崇拜或異教(5-6),接下來必然是進入各種邪教活動(7-15),最後將邪教真實的信仰啟示出來,就是肚腹的滿足和與人宴樂,就是吃喝玩樂,這是肉身真正的信仰(16-17)。這也是魔鬼藉著情慾要製造的人類。到目前為止,它很成功。

三、聖靈的更新(22-24)

1、聖靈的果子(22a)

22聖靈所結的果子……

現在我們到了更有實踐性的問題:聖靈怎樣更新我們的生命。這場更新至少有三個特徵需要強調。第一,這是聖靈的更新,不是我的自我更新。佛教和基督教對肉體的認識基本上是相同的。佛教讓肉身自己想辦法,基督教將此托付給聖靈。在肉體方面,我們要遠離法利賽人的酵,而在聖靈的果子方面,我們要遠離希律的酵;就是把聖靈的果子看成是自己的果子,不把榮耀歸給神,反而歸給自己,同時用此驕人、吃人(使徒行傳12:23)。第二、這是聖靈的果子,Ὁ καρπὸς τοῦ πνεύματός,the fruit of the Spirit,強調果子。果子不是一天長成的,有一個從種子到果子,從初熟到成熟「漸漸更新」的過程。這首先是應用耶穌的比喻(馬太福音7:16-20;以弗所書5:9)。第三、聖靈用真理使我們結果子或成聖。約翰福音17:17,「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與教會流行的觀點不同,聖經並沒有把恩賜或神跡異能視為聖靈工作的中心;相反,聖靈是真理的聖靈(約翰福音14:17,14:26,15:26,6:13;以弗所書6:17-18;帖撒羅尼迦前書1:6,5:19,帖撒羅尼迦後書2:13;提摩太前書4:1;提摩太后書1:14;彼得前書1:12,彼得後書1:21);因為是真理使我們得以自由,擁有生命(約翰福音8:32;哥林多後書3:17;約翰福音6:63;哥林多前書6:19;以弗所書1:14,2:22,4:3,4:30,5:18)。不僅如此,聖靈藉著施恩之具即教會生活用真理使我們成聖,使我們住在基督裡,如同枝子接在主幹上,使結果子成為可能(馬太福音18:20,約翰福音15:4-5)。正是藉著教會聚會,聖靈降下,賜給傳道者傳道的能力和聽道者認信基督、順服真道的能力(使徒行傳4:8,4:31,6:10,9:31,10:44,11:15,11:24;羅馬書5:5,8:4-16,8:23-27;哥林多前書2:4,2:13-14;羅馬書15:16-18,15:30;以弗所書3:5;腓立比書2:1,歌羅西書1:8,提多書3:5;猶大書1:20;哥林多前書12:3;提摩太前書3:16;提多書3:6;希伯來書2:4;彼得前書1:2;約翰一書4:2-3,5:7;啟示錄2:7,2:11,2:17,2:29,3:6,3:13,3:22,22:17)。

2、他人的肉體(22b-23)

22b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23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

聖靈將我們的生命更新了,乃是要更新三種關係:我與神的關係,我與他人的關係,我與自己的關係。值得注意的是,果子是單數;聖靈的一個果子包括9個方面。而這9個方面,依次對應著這三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愛 、喜樂、和平);人與人的關係(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人與自己的關係(節制)。

首先就是愛(ἀγάπη,love,約翰福音5:42)。只有正確解決了我們自己肉身和神的關係,我們才可能正確處理與別的肉身的關係。聖靈讓我們首先認識神,在基督裡認識神,在基督裡認識神的愛並接受神的愛。聖靈讓我們首先知道自己是蒙愛的人。這是基督徒身份的本質:蒙恩的罪人。神的愛是對肉體中的人的憐憫、救贖。於是道成肉身,並為肉身的罪而死,又引領肉身開始成聖。這個肉身按律法本該棄絕毀滅的,但由於基督的代死,肉身被遮蓋、被赦免,被更新。愛不可愛的,這就是神的愛的(羅馬書5:8)。愛是指向罪人的,而不是指向義人的。只有蒙愛的人才能去愛,只有被饒恕的人才能去饒恕。神對我們肉身的態度,是我們對待別人肉身的態度的基礎和榜樣。正因為如此,上帝咒詛了含、亞倫、米利暗、法利賽人、雅各和約翰對別人肉身的態度。基督教文明中對肉體私權的尊重,根源於這種被神遮蓋的肉體,應該遮蓋別人肉身這樣的超驗真理。第二、喜樂(χαρά,joy, gladness;馬太福音2:10);神已經赦免了我的罪,我當歡喜快樂。換句話說,我被神愛了,我應當快樂。被控告而愁眉苦臉的人,沒有重生。在基督裡,我們分享了神對祂兒子的喜悅:這是我的愛子,是我喜悅的(馬太福音3:17)。我們被喜悅了,我們就(才)能喜悅別人。第三、和平(εἰρήνη,peace;路加福音1:79);首先是在基督裡與神和好,其次是因此彼此饒恕(以弗所書2:14)。

聖靈指著基督更新了我們與神的關係之後,就去更新我們和別人的關係。這五個方面,就是聖靈教導我們這些已經蒙恩的罪人,怎樣面對別的罪人和別人的肉體。第四、忍耐(μακροθυμία,patience, endurance, constancy, steadfastness, perseverance;希伯來書6:12)。肉體的真相要求我們忍耐,而恆久忍耐是愛的首要標準(哥林多前書13:4)。第五、恩慈(χρηστότης,moral goodness, integrity,benignity;提多書3:4);這個字主要強調的是對人要心懷善意。一個人一旦對人懷有惡念,就可能進一步犯罪(創世記4:7,雅各書1:15)。第六、良善(ἀγαθωσύνη,uprightness of heart and life, goodness, kindness;以弗所書5:9);主要強調對人要正直;不要諂媚,也不要落井下石。第七、信實(πίστις,fidelity, faithfulness;馬太福音8:10);強調對人的誠信,不要欺哄,反要守信。聖靈用聖經作了我們的榜樣,神是信實的。第八、溫柔(πραότης,gentleness, mildness, meekness;提多書3:2);在激烈的真理爭辯之後,強調對人的態度,及對他們生命的態度。肉體與肉體靠聖靈「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2)。這是聖靈的果子9個方面的共同要求。

上帝對我們肉身的態度,和要求我們對別人肉身的態度,將基督徒和異教區別出來。佛教對肉身感到絕望,然後就交代肉身自己想辦法解決肉身的難題。肉身是不能結果自己的,「自殺」和「輪迴」顯明瞭這種絕望。一個異教徒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肉身,一定更殘酷地對待別人的肉身。對肉身和別人的肉身的窺探、揭露和審判,是永遠興旺發達的事業。因為我們已經看見,肉身的17項全能,會讓任何肉身都是可吃的,吃誰誰死。我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驕傲」或「不謙卑」,就這一個簡單的對肉身的論斷,就可以將任何人趕出天國,送進地獄。於是我們看見面對肉身或別的肉身的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我們熟悉的,就是妖怪——其實就是魔鬼及其僕從——吃人的方式。中國人貢獻了一本很有趣的小說,西遊記,一路上所有妖怪有一個共同的事業,就是吃人,吃唐僧的肉身。每一個異教徒或假基督徒都是吃他人肉身的妖精。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因為魔鬼開了亞當夏娃的眼,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妖魔鬼怪鋪天蓋地,用來尋找別人的肉體。這就是為什麼你生活在這樣的人類中間感到絕望和恐懼的原因。被吃恐懼反過來造就了先下嘴為強的生存智慧,於是世界之王總是得勝,這個統治是絕對的。不僅如此,唐僧取經非常形象地代表了異教對真理的理解:我去找真理,我追求自由。肉身向道給妖精留下了沿路追殺的機會,因為求道的肉身一定在道與肉的戰爭狀態或對照中露出罪魁本色,結果一定秀色可餐,百般可吃。基督教更改了這個悲劇。一方面,道成肉身,耶穌將自己的肉身作了世人的食物,讓所有吃人的都閉嘴。另一方面,聖靈藉著保羅沿著唐僧相反的方向,讓福音去找人,使吃人者成為信仰者——矚目看別人肉身的人,可以矚目看基督,傾聽真理。

3、我的肉體(24)

24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

一個基督徒應該寬容別人的罪,但要把自己的罪釘在十字架上。常見的情況相反,邪教把別人的罪釘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的罪放在9個果子裡面。那麼,我怎樣面對自己的肉體呢?神賜給我們一個寬容又可行的吩咐。第九、節制(ἐγκράτεια,self-control;使徒行傳24:25)。這實在讓我們很震驚。聖靈的果子絕對不是要求每一個基督徒要偉光正,存天理滅人欲;只是吩咐我們要節制。就是說,一方面,要承認我們不過是肉體的人,不要假冒天使,使徒的性情和所有人都一樣。另一方面,要靠聖靈努力克制肉身。這就賜給我們中道的自由,正如羅馬書12:3所說的,「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末世審判要看的行為,就是出於信心的行為;出於信心的行為,就是節制的行為。我們不想陷入「節制到何種程度」這種爭辯中,我們當滿有平安地將這個難題全然交託給那公義、憐憫和全能的主。節制,顯明我們是信基督的人。我們末世提交給審判台前的行為,一定不是完全律法的行為。若是這樣,基督釘十字架就沒有意義了。但是,也不能是肉體的作為,若是這樣,聖靈的工作也無意義上。因此,只能是一種行為,即出於信心的行為(羅馬書14:23;以弗所書2:8;希伯來書11:6)。這個信心的行為,主要就是節制:常常軟弱,但更常常靠主得勝。我雖然不完全,或者正因為我尚未完全,所以,我每時每刻需要基督,需要聖靈的幫助。恰恰是節制證明了你的信心。神看我們因信心而有的努力,就在基督裡,悅納了我們。「我不需要節制因為我已經得著了」的屬靈表演藝術家,不可能是從聖靈來的。有一種毫不節制的靈恩濫情放縱,無論嚎啕還是狂笑,更不是從聖靈來的。上帝在稱義上對人行為要求很高,從外在行為甚至追討到人的內心,把所有的人都圈在罪中。但在成聖方面,上帝對兒女的要求很低,以確保基督的自由是真實可信並且可行的。

然而我們深知,我們靠自己是不能節制的。感謝神想得如此周到——聖靈帶領我們靠主的十字架誇勝。這就是24節經文的意思,聖靈讓我們的節製成為可能。「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第一、凡屬基督耶穌的人,οἱ δὲ τοῦ Χριστοῦ,更準確的翻譯是,那些在基督裡或信基督的人。這是主語,也是基督徒能節制的前提。也就是說,你只有在基督裡,你才能節制。那我們怎樣才能在基督裡呢?靠聖道和聖禮。在聖洗禮中,擬於基督同死同活。每個主日的聖道和聖餐禮中,你反覆經歷這個重生。(羅馬書6:6;哥林多前書11:24-25)。第二、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經為我們勝過了罪,這賜給我們得勝的信心。這個勝利已經完成了,在法律上,在地位上,已經是事實。所以「釘十字架」這個動詞是「過去式」(ἐσταύρωσαν,Tense: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這賜給我們兩個確據。一方面,耶穌已經為我死,我就脫離和魔鬼對我肉身的控告;既然已經釘了,別人再釘你就無效了。另一方面,耶穌已經勝過罪,我就有了得勝的信心(歌羅西書2:13-15)。第三、需要強調的是,這句經文絕對不是重生派邪教徒所解釋的,即,受洗之時,或者受洗之後某一次觸電般的經歷,從此以後,你的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都被釘死了,你就成了天使了;因此也根本不再需要聖靈和施恩之具了。我們只是靠著基督的十字架,在地位上提前完成了對肉身的勝利,但在實際生活中,尚未完全。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教會生活。也正因為如此,保羅才說,「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哥林多後書4:10)。基督徒的基本現狀是:「already」;但是,「not yet」。若非如此,我們也無法理解下文的所有教導——蒙恩的罪人繼續需要聖靈的帶領,才能在群體中學習自由。

結語:捍衛自由、回歸常識

1、我們起初領受的使命

保羅在加拉太書2:4-5開明宗義地宣告了這封書信的主旨之一就是保衛自由。「4因為有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私下窺探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要叫我們作奴僕。5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我們必須承認,基督徒的不自由,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實。基督徒面對情慾實際上採取了佛教的反應;而面對聖靈,採取了儒教的反應。肉和靈在個體生命上的二元對立,使基督徒淪為「人格分裂患者」,一方面,攻擊別人的肉身(邪惡,法利賽人的酵),聖化自己的肉身(偽善;希律的酵)。正是面對這樣的二酵統治,我們倡導一場新的宗教改革。這場宗教改革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否定方面和肯定方面。首先,我們回歸福音的否定本質,強調靈與肉的衝突。其次,我們回歸福音的肯定本質,神就是愛,在基督裡賜給我們真自由。這肯定的福音同時是對教會表演和吃人的否定。這雙重否定,使我們身處懸崖絕境,四面受敵。我們和教會主流文化以及世俗主流文化同時處於對立狀態。「為什麼總是批評」這是希律和彼拉多共同賜給我們的訴狀,而世人情同此心。一些「做人很好」的弟兄慕名而來,悻悻而去。一個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在尋找桃源,沒想到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是一場爭戰。但我今天要特別感謝神的是,我們的主一直限制我們教會在民數上的成長,也許就是要將我們的生命和精力,從具有也必有霾人特色的內戰中分別出來,好讓我們有可能、有質量地向整個世界呼喊。我們繼續走在建堂那天預告的道路上:教會就是一場殉道。

2、親愛的,你們真自由了

我們說的改革目標很簡單,就是捍衛基督徒的自由,並使基督徒作正常人。我們靠基督的代死享受自由,我們靠基督的教會節制肉身。我們的改革不過是要重申三個常識。第一、永遠不要忘記神的愛。神比你想像的最多的愛還要愛你更多。就是全世界的人都棄絕你糟蹋你,神仍然愛你,讓太陽為你升起,讓春天為你燦爛。無論你有多壞,神將祂的獨生愛子賜給了你,為你而死,釋放你得以自由。「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36)。不僅如此,上帝比任何人都更愛我們,以至於祂在基督裡,預定我們因信稱義;而在成聖方面,祂對我們這些作兒女的要求很低,並且可行。起初,神賜給人的自由遠遠大於祂的禁令(創世記2:16-17)。如今,祂告訴我們,祂的擔子是輕省的;祂沒有把更多的重擔加給我們(馬太福音11:30;使徒行傳15:28)。第二、永遠不要忘記人的恨。人的壞永遠超過你的想像。兒女可以非常容易地討得天父的喜悅,你哪怕有一點點的悔改,父親就為你大擺筵席。但你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讓一個人心滿意足。因此,今天你必須砸碎人的重生標準和生命鎖鏈,無論他是誰。當人像神一樣分辨善惡之後,人成了人的地獄,甚至基督徒成為基督徒的地獄。因為世人的背後是魔鬼,它的目的就是將你攔回埃及。為此,包括一些教會在內,炮製了無人能及道德、成聖、生命、重生的標準。基督釋放,教會捆綁。一方面是律法主義,一方面的屬靈表演。兩手都要硬,殺人流血,是「殘暴的狼」(馬太福音7:15);他們奪去了我們的自由,讓基督的死形同虛設。他們的教會是埃及,充滿重擔勞苦(出埃及記1:11;2:11;出埃及記6:6;詩篇38:4)。但神說,「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詩篇55:22)。請聽主耶穌對這些野豬豺狼犬類的審判:「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馬太福音23:4)。第三、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有多軟弱,因此我們每天需要神,需要神的教會;需要聖靈的引領、需要愛人如己。一個需要聖靈的人就是一個正常人,一個可以漸漸更新的人。因為主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2)。改革就是返回聖經真理;讓救主真正成為救主,讓福音真正成為福音。如果福音對你從來不是福音,但今天是了。阿門!

任不寐,2013年3月10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