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寐,你好。路得記的研讀只是開始,除了1章1-11節有原文的根據,其他的都是閱讀的第一印象和為作結構分析和尋找線索而做的筆記,在原文的幫助下,他們會得到進一步的闡釋或者修訂。
平安。我們在十字路口:把基督教變成世界的一部分,還是將基督教還給基督教。路得記開篇有三個女人,我們今天說說俄珥巴——עָרְפָּה可能取意於「背影」(עֹרֶף),遠去的羚羊在歷史上的地平線上,留下一個背影。
今天早上把《路得記筆記》讀完了。你下了很多功夫,很扎實。其中關於拿俄米勸阻兒婦的解釋令人心折。有幾點釋經學在談路得記的時候常常「著迷」的,寫在這裡供你參考:
第一、路得記在士師記和撒母耳記之間的歷史連接(大衛的問題);
第二、整卷路得記,沒有「神說」——歷史怎樣是祂的故事;
第三、「救贖」這個概念在路得記中的意義,以及在聖經中的意義;
第四、路得是摩押女子(14次)。這涉及外邦人和律法主義在舊約中的「漏洞」(創世記 19:37;申命記23:3,34:5;尼希米記13:1;耶利米書48:47)。耶穌家譜中的四個女人,可能至少有三位是外邦人。
俄珥巴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角色。那場分手是整個文明的十字架路口。聖經中充滿了兩難的選擇或揀選:雙胞胎弟兄,以及這對妯娌。俄珥巴不僅僅是羅得之妻,她是人的理性和異教信仰的象徵,但路得「創造」了另外一條新路。有關路得的所有圖片都令我感動。路得告訴我們什麼是愛。רוּת的基本含義就是愛。這是捨不得的愛:「只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這個動詞真的很重要:דָּבַק,首先出現在創世記2:24,「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個動詞比海誓山盟更親密——在糧食、青春和情慾之外,存在一種「永不分離」的愛。
你,捨得,還是捨不得。「兩個兒婦又放聲而哭,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而別,只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
俄珥巴告訴我們貌似愛的那種愛,那種在理性和時空中可以抉擇或捨棄的愛。俄珥巴的信仰在別處,她只是在等候一個路口,灑淚而捨。俄珥巴的雙唇在拿俄米那裡留下一種溫度。我能辨認猶大之吻,但我無法辨認俄珥巴之吻。那是收大麥的季節,晨露冰冷,秋日的永訣。
在所有的分手中,控告是最下流的;「吻別」是最偽善的:「我愛你,但是……」下面是關於俄珥巴的一些英文參考資訊:
In rabbinic literature, Orpah is identified with Harafa, the mother of the four Philistine giants, one of whom being Goliath. These four sons were said to have been given her for the four tears which she shed at parting with her mother-in-law (Babylonian Talmud, Sotah 42b). Her other name Harafa is cognate of the word for threshing; that she allowed herself to be 『threshed』 by many men as one would thresh wheat (Babylonian Talmud, Sotah 42b).
According to a legend in a midrash, Orpah was a sister of Ruth, and both were daughters of the Moabite King Eglon (Ruth R. ii. 9). Her name was changed to 「Orpah」 because she turned her back (from Hebrew: עורף, literally nape) on her mother-in-law (ib.; comp. Talmud Sotah l.c.).The Sanhedrin tractate in the Talmud states that she was killed by King David』s general Abishai, the son of Zeruiah.
猶太人對俄珥巴可能過於律法主義或記仇了。但是這個信息很重要:「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這意味著,拿俄米的長子瑪倫和妻子俄珥巴的信仰起初就可能是不同的,這場「分手」從起初就是注定的——信與不信、基督和彼列,最終無法相合。分與合最終是信仰問題——信仰決定一種「選擇」,什麼是神,什麼是最重要的。所以新約聖經這樣囑托神的兒女:信仰不同,無論友誼和愛情,都不會久長。不僅如此,如果愛情不建立在共同信仰上,只能建立在共同的罪性上。後者只是在等撕破臉的中國路口,和吻別的摩亞路口。
俄珥巴為什麼要離開,她本來要跟隨拿俄米的。兩個理由:第一、「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這是情慾,而情慾不等人,急急如律令。第二、「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這是信仰。而「她所拜的神」,可以確保這位未亡人盡早「嫁別人」(民數記25:1-2)。
所以需要一點時間藉著聖經考查俄珥巴所信的神到底是哪一位。摩押人的主神叫基抹,這個名字在舊約聖經中共出現了8次(民數記21:29;士師記11:24;列王記上11:7;列王記上11:33;列王記下23:13;耶利米書48:7;耶利米書48:13;耶利米書48:46)。
基抹,כְּמוֹשׁ,Chemosh,它是摩押人的國家神祇,也在近東地區廣受崇拜。1868在約旦Dibon(Dhiban)發現的the Moabite Stone or Mesha Stele,被視為瞭解基抹崇拜的重要線索之一。基抹的意思可能是「征服」或「毀滅」,無論靠力量還是計謀;它接受人牲獻祭,而且與女神崇拜(goddess Ashteroth)並存。列王紀下3:26-27記載了這種邪教活動——為了某種目的,它可以犧牲任何人,「捨得」任何生命:
26 摩押王見陣勢甚大,難以對敵,就率領七百拿刀的兵,要衝過陣去到以東王那裡,卻是不能。27 便將那應當接續他作王的長子,在城上獻為燔祭。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或作招人痛恨),於是三王離開摩押王,各回本國去了。
「宗教」讓摩押王捨棄了兒子;同樣的信仰讓俄珥巴捨棄了婆婆。「他們教會」每天的信仰生活是:我今天捨誰呢?生命神學或社會新聞的熱點總是,今天,我(們)把誰「在城上獻為燔祭」?
由於所羅門的軟弱,基抹崇拜可能在以色列人中持續了400年。由此可以想見,基抹對俄珥巴是一場巨大的試探:恐懼、吃人(人牲)以及女神。宗教(源於恐懼)、政治或道德、性以及虛榮,基抹崇拜可以類比「普世價值」。很多時候,基抹和巴力、米勒公等神祇是一個概念。從中可以引出各種成功神學和律法主義運動。聖經反覆說,摩押人很驕傲,非常非常驕傲。他們「有理由」驕傲——俄珥巴批量生產屬靈巨人歌利亞。
路得記4:17報告好消息說:「拿俄米得孩子了」。這孩子就像啟示錄中那個婦人難產生下的孩子——他逃離了摩押的吃人筵席。孩子,平安。
2
zgdmdg :這是我對你們的忠告,你可以類比保羅怎樣忠告提多:千萬不要相信克里特人。///沒有找到克里特人,是否是指革哩底人?在提多書1:12-13「有革哩底人中的一個本地先知說、『革哩底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這個見證是真的。所以你要嚴嚴的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
平安。只是翻譯的問題,革哩底(Κρής ,Cretians)就是克里特人。新譯本已經這樣翻譯過來了。而克里特是歐洲文明──米諾斯文明的中心。保羅對「希臘文明人」有這樣三個基本判斷。第一、他們總是騙子。ἀεὶ ψεῦσται,are alway liars。世界上最經典和流行的騙子是,我為了神(真理、道德、人民)審判你們。這一點中國人比克里特人假一萬倍。第二、他們是兇惡的野獸。κακὰ θηρία,evil beasts。利未記的相關信息表明,惡獸就是吃人者,吃人肉者,吃同類肉體者。這一點,中國人比克里特人有過之無不及。第三、專以吃人為念。γαστέρες ἀργαί的基本含義是,什麼都不幹,以肚腹為上帝;這些野獸常露出一種饞像——千方百計尋找別人可吃的理由或證據,嗜血成性,吃人得命。
「饞」,這個字實在形象,災民大國,饞鬼紛紜,嗜血如蚊,逐臭如蠅,挖地三尺,居高龍蛇。這些野獸進入教會的惡果必然是用聖經吃人,多管閒事,吃人自義。所以保羅囑咐提多,一定要在教會更新「克里特文明」,好讓基督徒「在真道上純全無疵」。
我在上篇講章中用克里特人類比霾國人。這一點值得重申:千萬不要低估(聖靈之外的)中國人的壞與恨(狠),而且是假冒偽善的壞與恨——幾乎每一個中國人時刻準備著,從出生經過學校到社會,用道德吃人。他們比克里特人更克里特人,這一點在中國基督徒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他們吃人的方式只是用聖經取代道德而已。不僅如此,中國人的道德吃人更厚顏無恥,更殘忍無情,更烏合之眾。至於弟兄相咬相吞,夫妻反目成仇。這讓人想起主耶穌關於珍珠與豬、聖物與狗的警告(馬太福音7:6)。我有時候感慨上帝的憐憫,就我個人的狹隘之見——把聖經扔給那些中國人實在是弊大於利。中國基督徒聚集的地方,無論是福音網站,還是福音大會,基本上就是狼窩。但我們只能順服神,因為祂說:祂凡事都能。那好吧。願祂的旨意成就。
加爾文和王明道們比起來,簡直就是天使了。
3
這是唐崇榮牧師2015年九月18-20 日新加坡布道會的招貼畫。集會在新加坡的室內體育館,聲勢浩大。單是詩班人員就共有500多人。 至於他為什麼要用黑幫的人來做廣告,可能原因是他要用這些人在集會上做見證吧。這是唐牧的廣告,救人的已經不是耶穌,而是他本人了,我看著覺得過火。你說呢?
平安。高山仰止間,恍惚唐崇榮牧師前面那是一堆唐僧肉。18洞洞主都來了嗎?順便說一句,2015年之後,我在不遺餘力地退出「牧者的江湖」。求神憐憫。拜託每一位,吃人的事兒永遠不要找我。
4
創世記4章24節,為什麼說若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呢?拉麥是殺過人吧。
平安。拉麥的話是從創世記4:15來的,「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拉麥當然在濫用神的話,表明他怎樣的做賊心虛和窮凶極惡。但真正的問題是,在創世記4:15中,上帝為什麼那樣說。這是非常關鍵、非常深刻的真理。首先,該隱是殺人犯,按罪當死。但是,上帝禁止任何罪人對該隱有報復的權利。因為上帝要保留懲罰的特權。這一點是對魔鬼計劃從根源上的廢棄——任何罪人都會以正義報復為由,起來犯罪,從而讓魔鬼永遠在人的歷史中掌權。換言之,上帝禁止人吃人,特別是禁止人用光明的理由吃人,禁止克里特人和中國人假冒光明的天使來吃人。上帝堵截了罪人像神一樣論斷善惡的風潮。儘管該隱是邪惡的,上帝禁止另外一個邪惡的人在該隱身上演上帝。讚美神,祂才是以色列的聖者。所有替天行道、為了基督、為了教會的人,只配這句話:滾遠點,越遠越好。你們以為上帝不認識你是誰嗎?!
5
渴想天家2015-09-20 19:42:41 說: 平安,任牧!希伯來書10:26—39節的經文是旨在教導我們不要停止聚會,遠離神,(不要)再次回到罪的污泥中嗎?這幾節經文和彼得後書2章1–22幾節經文教導的真理有什麼不同嗎?謝謝牧師!
平安。根據希伯來書的語境,「停止聚會」就是明顯的否認基督,就是從恩典中墜落的見證。教會當時面臨逼迫,這是理解下面這句話的關鍵:「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
彼得後書是面向耶穌復臨的末世論教導。這卷書新以及相關經文中「邪淫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啟示,主要指向兩個方向。一方面,指希伯來書中所責備的教會與世界的苟合;因為他們不再相信耶穌復臨。另一方面,指演神吃人這種大罪,所謂不聖潔,所謂天使般的貪婪,所謂假先知,所謂「他們說虛妄矜誇的大話」;這一切都會在「耶穌不一定會來」的假象之下氾濫成災。「義路」(the way of righteousness)指向的就是「稱義」的路,而豬和狗代表的主要是律法主義的道路。狗是吃人饕餮之人(出埃及記11:7,22:31;列王記上14:11,列王記下9:36;詩篇 44:19,63:10;耶利米書15:3;路加福音16:21等);豬是裝神忘我之人(利未記11:7;箴言 11:22;以賽亞書66:17)。
彼得後書最後的結論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17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然預先知道這事,就當防備,恐怕被惡人的錯謬誘惑,就從自己堅固的地步上墜落。18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願榮耀歸給他,從今直到永遠。阿們」。彼得在這裡特別提到保羅的相關教導。結合希伯來書和彼得後書的相關教導,至少在這一點上是貫通的:藉著教會生活持續住在主的恩典中,絕不搖動:「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3)
6
如鷹上騰 :希臘哲人的生活目標是追求(自我真理)(這個自我真理是什麼?)的愉悅,而中國的文人是為了追求知識權力和道德使用價值。
平安。這個句子應該這樣表述:希臘哲人的生活目標是為了追求他們自己在真理上的愉悅。一方面,哲學家從不關心這個:討神的喜悅;另一方面,他們將自我感覺良好的概念,當成真理。順便說一個問題,因為上個主日證道沒有講完以賽亞書的概論,所以這個主日將繼續。因此,在不寐之夜上,將「暫停」一次主日證道的博文。特此周知。
7
Zgdmdg 2015-09-22 19:53:27 說: 不要神化先知,但同時,因為主說,先知到施洗約翰為止(馬太福音 11:13;路加福音16:16),那些有著先知癮的基督徒或有著以西結情結的教會領袖,應該警醒了。///首先將路加福音6:16更正為16:16。其次,這兩處福音書的經文與保羅的以弗所書有衝突,以弗所書4:11-12「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根據以弗所書,施洗約翰以後還有先知。還請不寐牧者給予指導,謝謝。我好像記得牧者以前在其它的證道講章中是這麼說的,耶穌說先知到施洗約翰為止是指先知對基督的預言到施洗約翰為止,並不是指先知到施洗約翰就沒有了。因為在使徒行傳還有說預言的。
平安。在這次CSMP上,我專門講過以弗所書4:11-12,是按交叉結構處理的——古往今來,上帝賜下先知和使徒,而不是指繼續賜下以賽亞這樣的先知。哥林多前書12:28也可以作類似理解——新約聖經常常把使徒放在先知前面(以弗所書2:20,3:5)。耶穌講先知主要是指「指向彌賽亞」或「預言彌賽亞」、「神的國」的那類先知,整卷舊約中所有的先知都是為這一啟示服務的。這類先知到施洗約翰為止。若非如此,不僅假先知大行其道,而且假基督也必然層出不窮。今天一些假基督不就有假先知為他們鋪路、見證嗎?所以耶穌這個禁令或叫停是至關重要的。至於使徒行傳等處談到「先知」(使徒行傳11:27,15:32,21:10),根據那裡的語境,不再指舊約中的先知,僅僅是指某些就具體事件(非基督性質的事件)「說預言」恩賜的人。值得強調的是,希臘文中的先知比希伯來文中的先知,含義要廣泛得多;所以可以這樣認為,使徒所使用的先知這個概念,可能比耶穌使用的要寬泛一些。迄今為止,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紜。有一種解釋強調:「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這裡的「律法和先知」代指舊約。另外一個可能的答案是,使徒時代所有的先知,可能在獲得先知恩賜的時間上,都在施洗約翰之前;因此使徒之後,不再有先知了。不過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再繼續探討。
8
起司貓吧2015-09-24 21:56:47 說: 親愛的牧師,穆斯林的真主究竟和我們的主是不是同一位呢?發現說法各有不同。該怎麼簡潔的向外邦人說清這兩個宗教之間的關係?麻煩您了。
平安。當然不是一位。最簡潔的說法可以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古蘭經和聖經不同——最大的不同在耶穌基督這個啟示中心。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只有假神或偶像才需要他的選民為他「聖戰」。真神不需要任何人保衛,更不需要任何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替他行道」。真神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或者「滾一邊去」,因為唯有我是神。願榮耀和頌讚歸於真正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門!
任不寐,201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