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概論:第二課,上帝的故事(6:1-12:6)

弟兄姐妹平安。感謝神,今天我們來到以賽亞書第一單元(1-12)的第二部分,即6-12章。以基督中心論為釋經原則,我們可以將這7章的內容,依次安排在三個彌賽亞主題之下:以馬內利、嬰孩作王、耶西本根——這三個主題在新約聖經中有更充分的解釋。而基督的這三個身份,也分別對應他對罪或死亡、魔鬼和世界的勝利。按這樣的邏輯,以賽亞書6-12章可以進一步結構如下:一、以馬內利(6-8):1、先知受命(6:1-13)、2、以馬內利(7:1-8:10)、3、先知受命(8:11-22)。二、有位嬰孩(9-10):1、嬰孩作王(9:1-7)、2、審判雅各(9:8-10:4)、3、審判亞述(10:5-34)。三、耶西的根(11-12):1、耶西的本(11:1-9)、2、耶西的根(11:10-16)、3、人類救主(12:1-6)。我們將看見,以賽亞書5章上帝要拆毀葡萄園的預言是怎樣應驗的。換言之,歷史的意義就是上帝對人類的拆毀和重建;而這一切,都是在基督裡完全應驗的。不僅如此,我們將藉著上述三個主題,分別討論這些真理在信仰生活中的應用:第一、神怎樣與我們同在;第二、怎樣逃離魔鬼的控告和捆綁;第三、怎樣在「教會溫柔」中見證基督對世界的得勝。只是由於時間關係,加之經文較長,所以我們今天的學習,只能更加提綱挈領。願主幫助我們,願祂的同在、謙卑和得勝,大大地得著我們。阿門。

一、以馬內利(6-8)

以賽亞書6-8章可以放入交叉結構中,6:1-13與8:11-22節都在講論先知接受使命;而中間7:1-8:10則從不同的角度啟示以馬內利的信息。新約聖經關於「以馬內利」的經文特別安排在馬太福音開篇和結束部分。馬太福音1:21-23,「21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22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借先知所說的話,23 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28:18-20,「18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另外可以參考路加福音1:28,約翰福音14:16,使徒行傳11:21、18:10等。

1、先知受命(6:1-13)

1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2 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3 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4 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

5 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6 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7 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 8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9 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10 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11 我就說,主阿,這到幾時為止呢?他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12 並且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在這境內撇下的地土很多。13 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

這段經文可以細分為三部分。首先,上帝是誰,祂是至聖者(1-4)。其次,先知是誰,以賽亞是蒙恩的罪人和受差遣的使者(5-8)。最後,人民是誰——他們拒絕神的話語,等候懲罰和憐憫(9-13)。

第1節經文讓我們看見世界的君王和萬王之王之間的區別,以及永生上帝要在死地開始救恩工作。然後是以賽亞看見聖殿的異象——主在聖殿中(詩篇11:4)。撒拉弗(שָׂרָף)也指火蛇(民數記21:6等);這個字的動詞的意思是燃燒(創世記11:3;參考以西結書1:4,13,27;列王紀下6:17)。因此這些「燃燒的天使」讓人回想起創世記3:24,「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以賽亞看見天開了,看見了勝過死亡的生命之路重新開啟。「重生」之路的第一個真理就是分別為聖的真理,「聖哉」的呼告(Sanctus,Trisagion,Kedushah;啟示錄4:8)告訴我們上帝是聖者,並只有祂是聖的。就連天使在神面前也是掩面的,不敢直視和分享神的榮耀。「遮腳」的意思應該就是遮蓋下體(士師記3:24),或指一切被造物的遺傳——因為這地是聖的(出埃及記3:5;約書亞記5:15;以賽亞書20:2)。這是天使面前的上帝,或上帝面前的天使。

其次,上帝面前的人,或人面前的上帝。先知認識自己和人都是罪人,特別是言語或舌頭犯罪之人;而罪人在神面前唯一的去處是死亡。這個「以口犯罪」不僅指「公共批評」,也包括「背後說人」,以及「腹誹之罪」。烏西雅王約40年漫長的統治(前781-740年,或783-742年),王國由盛而衰。當時對大麻風病國王的批評應該席捲全國(歷代志下26:16-21),「公共知識分子」在批評運動中顯然承擔了領導角色,而以賽亞應該是其中一員。以賽亞的更新或反省具有宗教意義,這種反省在中國知識分子從未開始。「公共批評」或「不同政見」本身不過也是污穢的衣服,包含著罪;也分享著掌權者和人民同樣的口舌犯罪。以賽亞書6:5徹底粉碎了知識分子的良心神話,把人心奪回,使之都順服基督。實際上,以賽亞的老我和烏西雅王一同死了。天使聖歌除了三聖頌,還有榮耀頌(「他的榮光充滿全地」)——「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約翰福音12:43)。而罪的工價就是死。罪人罪得赦免、出死入生靠的只能是神的恩典和潔淨。赦罪的工作是在聖壇前完成的——靠著聖道和聖禮,罪人得以更新。這個更新的過程如同經歷「火的試煉」。紅炭,רִצְפָּה,指神殿中的「聖火」(歷代志下7:3);也指「鋪石地」(以斯帖記1:6;以西結書40:17,18;42:3)。這裡火的潔淨主要是針對話語的(詩篇120:1-7;耶利米書2:7-9;雅各書3:1-18)。然後先知被賦予一個使命,受差遣向神的百姓喊話。值得強調的是8節中的「我們」(לָנוּ,for us),只有基督教能誠實地面對這個「複數的上帝」。

第三、在上帝或上帝話語面前的人類,我們看見人類的悖逆、罪和必然遭遇的審判。以反諷的語氣,神事先告訴以賽亞,這是一個必然失敗的工作:你無論怎樣說,他們就是不明白;好像自尋死路。人還有自己「非常成熟」的一套道理,以至於你怎樣講他們都「對答如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且「這百姓,這百姓」總以為自己特別「聖潔」,至少比別人更聖潔,「這聖潔的種類」是先知和教會的癌症或瘟疫。栗樹(אֵלָה)和橡樹(אַלּוֹן)代指人自以為神的驕傲和偶像崇拜。9-10也被引用在馬太福音 13: 13-15和使徒行傳 28:24-27——日光下面沒有新事,人在真理面前失喪了領受的能力,其中自以為聖的人更是真理的仇敵。這個信息與第三部分「絆腳石」的主題前後呼應。但這種失敗不是永遠的,「樹墩子卻仍存留」,這個信息可以與「耶西的根」連在一起。所以最後這節經文也包含著這樣的救恩盼望:一方面,人得救完全靠神的憐憫,神最後會憐憫祂的百姓;另一方面,福音因此要從猶太人轉向外邦人。

2、以馬內利(7:1-8:10)

1 烏西雅的孫子約坦的兒子猶大王亞哈斯在位的時候,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以色列王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卻不能攻取。2 有人告訴大衛家說,亞蘭與以法蓮已經同盟。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動,好像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3 耶和華對以賽亞說,你和你的兒子施亞雅述出去,到上池的水溝頭,在漂布地的大路上,去迎接亞哈斯。4 對他說,你要謹慎安靜。不要因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這兩個冒煙的火把頭所發的烈怒害怕,也不要心裡膽怯。5 因為亞蘭,和以法蓮,並利瑪利的兒子,設惡謀害你,6說,我們可以上去,攻擊猶大,擾亂它,攻破它,在其中立他比勒的兒子為王。7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這所謀的必立不住,也不得成就。 8 原來亞蘭的首城是大馬色,大馬色的首領是利汛。六十五年之內,以法蓮必然破壞,不再成為國民。9 以法蓮的首城是撒瑪利亞,撒瑪利亞的首領是利瑪利的兒子。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

10 耶和華又曉諭亞哈斯說,11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12 亞哈斯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13 以賽亞說,大衛家阿,你們當聽。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還要使我的神厭煩嗎? 14 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15 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吃奶油與蜂蜜。16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見棄。17耶和華必使亞述王攻擊你的日子臨到,你和你的百姓,並你的父家,自從以法蓮離開猶大以來,未曾有這樣的日子。18 那時,耶和華要髮絲聲,使埃及江河源頭的蒼蠅,和亞述地的蜂子飛來。19 都必飛來,落在荒涼的谷內,磐石的穴裡,和一切荊棘籬笆中,並一切的草場上。20那時,主必用大河外賃的剃頭刀,就是亞述王,剃去頭髮,和腳上的毛,並要剃淨鬍鬚。 21那時,一個人要養活一隻母牛犢,兩隻母綿羊。22 因為出的奶多,他就得吃奶油。在境內所剩的人,都要吃奶油與蜂蜜。23從前凡種一千棵葡萄樹,值銀一千捨客勒的地方,到那時,必長荊棘和蒺藜。24 人上那裡去,必帶弓箭,因為遍地滿了荊棘和蒺藜。25 所有用鋤刨挖的山地,你因怕荊棘和蒺藜,不敢上那裡去。只可成了放牛之處,為羊踐踏之地。

1 耶和華對我說,你取一個大牌,拿人所用的筆,(或作人常用的字)寫上瑪黑珥沙拉勒哈施吧斯。(就是擄掠速臨搶奪快到的意思) 2 我要用誠實的見證人,祭司烏利亞,和耶比利家的兒子撒迦利亞,記錄這事。3 我以賽亞與妻子(原文作女先知)同室。她懷孕生子,耶和華就對我說,給他起名叫瑪黑珥沙拉勒哈施吧斯。4 因為在這小孩子不曉得叫父叫母之先,大馬色的財寶,和撒瑪利亞的擄物,必在亞述王面前搬了去。

5 耶和華又曉諭我說,6 這百姓既厭棄西羅亞緩流的水,喜悅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7 因此,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衝來,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必漫過一切的水道,漲過兩岸。8 必衝入猶大。漲溢氾濫,直到頸項。以馬內利阿,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9 列國的人民哪,任憑你們喧嚷,終必破壞。遠方的眾人哪,當側耳而聽。任憑你們束起腰來,終必破壞。你們束起腰來,終必破壞。 10任憑你們同謀,終歸無有。任憑你們言定,終不成立。因為神與我們同在。

我把這段經文放在平行結構中。以賽亞書7:1-9講以賽亞的長子施亞雅述;而以賽亞書7:10-25講以馬內利——神要將祂的百姓從以法蓮和亞蘭聯盟的攻擊中拯救出來。與之平行的是,以賽亞書8:1-4講以賽亞的次子瑪黑珥沙拉勒哈施吧斯;而以賽亞書8:5-10講以馬內利——神要將祂的百姓從亞述帝國的奴役中拯救出來。

(1)施亞雅述(7:1-9)

世界的罪惡和死亡的臨到,特別是神的選民處於危機之中。這場罪惡有著極端的表現:北國以色列(以法蓮)與亞蘭結成同盟,攻擊自己的弟兄南國猶大。以法蓮是北國以色列國中最強大當然也是最敗壞的部族,因此常被用來代表北國。罪惡很強大,魔鬼作王(1)。同時,被攻擊的南國猶大君民恐懼戰兢,亞哈斯作王在主前736-725年(2)。但是神預告這場罪惡不會成就。神差遣以賽亞和他的長子施亞雅述同時去找亞哈斯(3)。שְׁאָר  יָשׁוּב,a remnant shall return,余民回歸,平安歸來(以賽亞書6:10,10:20,14:22)。剩下的,會將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的,必然得救。「上池的水溝頭,在漂布地的大路上,去迎接亞哈斯」,這些地點應該是表明亞哈斯正打算去尋找亞述的幫助(列王記下16:7,18:17;以賽亞書36:1-3),這是耐人尋味的。亞哈斯投靠亞述,和神使用亞述為工具,動機和結果都是不同的。另外,這些話語是永恆的訓誨:「你要謹慎安靜」;「也不要心裡膽怯」;「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參考以賽亞書30:15)。

(2)以馬內利(7:10-25)

長期以來,以賽亞書7:14中「童女」(עַלְמָה,創世記24:43;出埃及記2:8;詩篇68:25;箴言30:19;雅歌1:3,6:8)一字,一直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火線之一,有興趣的弟兄姐妹可以翻找相關文獻。不過對我來說,馬太福音1:23的解釋已經足夠了。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兆頭」一詞,就是創世記4:15上帝給該隱的「記號」,目的是:「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馬書6:23)。這兩下的啟示是一致的:以馬內利降臨,「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23)。也是靠著這樣的「記號」,摩西到埃及去呼召以色列人(出埃及記3:12,4:8-9)。亞哈斯和以色列就是該隱,但該隱被神憐憫。然而連亞哈斯自己對神的救恩和憐憫都缺乏信心。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一方面,神一定幫助我們;另一方面,我們不需要跟任何人結盟。

以賽亞書7:15-25具體告訴我們,以馬內利的拯救是怎樣發生的——興起亞述擊退北方聯軍。首先是彌賽亞實施拯救的時間:「15 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吃奶油與蜂蜜」。原文中,「吃奶油與蜂蜜」在前,而根據16-24節的解釋,「吃奶油與蜂蜜」的原因是一場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導致了王國糧食供應的荒涼;因此其上的居民只能「吃奶油與蜂蜜」。二王和亞述的入侵都會導致這種後果,而希臘和羅馬的征服同樣如此。施洗約翰吃的就是蝗蟲和野蜜。其次,彌賽亞本身開始救恩工作的時間,就是「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如果我們看KJV的翻譯,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預表:that he may know to refuse the evil, and choose the good。換一個說法就一目瞭然了:當他勝過那惡者(רַע)的試探、並開始揀選門徒的時候!這正是耶穌救恩工作的開端。然後請注意四個「那時」和四個「荊棘」或「荊棘和蒺藜」的結構作用:亞述進攻細節如何(創世記3:17-18)。

(3)瑪黑珥-沙拉勒-哈施-吧斯(8:1-4)

「耶和華對我說」,也在這四部分信息中起到結構的作用。8:1因此轉向一個新的話題:藉著「瑪黑珥沙拉勒哈施吧斯」這個名字,宣告亞述要劫掠北國以色列和亞蘭,即大馬色和撒瑪利亞。和合本解釋瑪黑珥沙拉勒哈施吧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擄掠速臨搶奪快到。מַהֵר  שָלָל  חָש  בַּז,英譯(KJV)swift is booty, speedy is prey。「瑪黑珥」(動詞)的意思是「快速」(出埃及記32:8,;申命記4:26等);「沙拉勒」(名詞)的意思是「擄掠」(創世記49:27;出埃及記15:9等);「哈施」(動詞)的意思是「快速」(民數記32:17;申命記32:35等);「吧斯」(名詞)的意思是「擄掠」(民數記14:3;申命記1:39等)——這實際上是一次同義反覆。這場擄掠和搶奪不僅是針對「邪惡軸心」的,也將臨到猶大。這個名字被寫在一個「大牌」(גִּלָּיוֹן也指鏡子,以賽亞書3:23)上面,這讓我們想起彼拉多為耶穌寫的牌子(馬太福音27:37)。「拿人所用的筆(或作人常用的字)」,這個目的是讓路人皆知,人都看得懂:「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約翰福音19:20;參考以賽亞書53:8)。這事極為重要,因此需要合法的見證人(申命記17:6;參考約翰福音19:34-35,38-39)。值得強調的是,「我以賽亞與妻子(原文作女先知)同室,她懷孕生子」,וָאֶקְרַב אֶל־הַנְּבִיאָה וַתַּהַר וַתֵּלֶד בֵּן。如果按原文直譯,應該是,And I went unto the prophetess; and she conceived, and bare a son;「我走向或降臨到女先知,她懷了孕,生下一個兒子」。如果這裡的「我」同時指向「神」或「聖靈」,這一幕清清楚楚地預表了耶穌的降生。

(4)以馬內利(8:5-10)

「耶和華又曉諭我說」,引出又一個話題。「這百姓」應該指向南國的猶大,西羅亞在耶路撒冷(路加福音13:4;約翰福音9:7)。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同樣犯罪。因此,亞述轉身成了南國的懲罰;「大河」指幼發拉底河。西羅亞,還是幼發拉底,這是一個問題。但是,神要將祂的百姓從亞述的鐵蹄下拯救出來。因此,最後再一次轉向以馬內利的主題。亞述可以代表列國或萬邦人對選民的欺壓,神預告以馬內利(עִמָּנוּ אֵֽל)的降臨,為要把「我們」從罪和死亡中拯救出來。請特別注意7:14與8:8b-10的平行關係,「以馬內利」(עִמָּנוּ אֵֽל)與「神與我們同在」(עִמָּנוּ אֵֽל)在原文中本是同一個詞組。不過這裡的以馬內利是另外一個形象:「以馬內利阿,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新約聖經中的平行經文只能是:「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馬太福音23:37;參考出埃及記19:4;詩篇17:8,91:4)。在亞述的鐵蹄之下,我們在人間得救的指望和幫助全部斷絕,拯救只能來自上面。「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總有一天,他會駕著七彩祥雲來迎娶我,我猜到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局」……

3、先知受命(8:11-22)

11耶和華以大能的手,指教我不可行這百姓所行的道,對我這樣說, 12這百姓說,同謀背叛,你們不要說,同謀背叛。他們所怕的,你們不要怕,也不要畏懼。13但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以他為你們所當怕的,所當畏懼的。 14他必作為聖所。卻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為圈套和網羅。15 許多人必在其上絆腳跌倒,而且跌碎,並陷入網羅,被纏住。16 你要捲起律法書,在我門徒中間封住訓誨。17 我要等候那掩面不顧雅各家的耶和華,我也要仰望他。

18看哪,我與耶和華所給我的兒女,就是從住在錫安山萬軍之耶和華來的,在以色列中作為預兆和奇跡。

19 有人對你們說,當求問那些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就是聲音綿蠻,言語微細的。你們便回答說,百姓不當求問自己的神嗎?豈可為活人求問死人呢? 20 人當以訓誨和法度為標準。他們所說的,若不與此相符,必不得見晨光。 21他們必經過這地,受艱難,受飢餓。飢餓的時候,心中焦躁,咒罵自己的君王,和自己的神。 22 仰觀上天,俯察下地,不料,儘是艱難,黑暗,和幽暗的痛苦。他們必被趕入烏黑的黑暗中去。

8:11-22反過來強調先知所領受的使命的其他信息。這段經文可以按上述交叉結構分析。

首先還是針對先知本人,神要先知不要走百姓的道路。先知不可以認同人民,討人民的喜悅,順服「多數暴政」或「多數正義」(11-17)。而先知也代表以馬內利中的「我們」,就是神要拯救的百姓或「余民」。這裡首尾呼應再一次強調「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這個主題。然後進一步解釋先知信息遭遇抗拒或傳道失敗的原因是:「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基督和祂的福音同時是罪人的絆腳石,這個信息可以參考羅馬書9:32-33、哥林多前書1:23、彼得前書 2:6-8等。先知和使徒以及基督教會所傳的真理,之所以也是絆腳石,乃是因為人的驕傲,以及人對行為稱義的偏執,對因信稱義真理的始終三心二意和實際的棄絕。當罪人徹底棄絕福音的時候,你要離開。但不可失去信心。「17 我要等候那掩面不顧雅各家的耶和華,我也要仰望他」。這是愛情。

中間一節經文,即8:18,可以指向基督和祂的教會;這是啟示的中心。

最後這部分,即19-22節,要處理「我們」面對的另外一種殘酷的試探。「交鬼的和行巫術的」,神視之為淫亂 (利未記19:31)。交鬼的,אוֹב的本意是「瓶子」;行巫術,יִדְעֹנִי的字根是「我知道」。這是很難拒絕的一種勾引,因為「聲音綿蠻,言語微細」。聲音綿蠻,צָפַף,像鳥一樣嘰嘰喳喳滔滔不絕,又常常見不得人一樣壓低嗓音背後說人(以賽亞書10:14,29:4,38:14)。神吩咐先知和使徒「大聲宣告」,但「交鬼的」總是吳儂軟語,燕舞鶯歌;彷彿蛇在泥土中:「and thy speech shall whisper out of the dust」(以賽亞書29:4)。英譯常用peep,窺視,吱吱叫。「言語微細」,הָגָה,這個字的基本含義就是呻吟、咆哮、思想、惡語、謊言(以賽亞書16:7,31:4,33:18,38:14,59:11,59:13)。基本上指用痛苦偽飾下的似是而非的假道理;這是「從不反省但總是受傷」者的宗教。這些道理只是通往饑荒、艱難、痛苦與黑暗。

應用1:神怎樣與我們同在

第一部分信息的中心是以馬內利,而我們需要知道,神與我們同在的目的,是要把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因此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那麼「神怎樣與我們同在」;或者說,我們怎樣經歷神的同在和拯救。解釋這個問題只能以經解經——看使徒是怎樣應用以馬內利這個真理的。首先,主的同在與平安有關——住在「平安」中的人,就在經歷以馬內利。羅馬書15:33,「願賜平安的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腓立比書4: 9,「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帖撒羅尼迦後書3:16,「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換言之,接受基督的平安,安靜在基督裡的人,就是正在經歷得救的人。相反,一切急躁和不安,都證明你至少面臨失去救恩的危險。

其次,接受耶穌救恩或恩典的人,才能住在基督的平安中,才能真正開始得救。使徒多次多方將「恩」與「以馬內利」聯繫起來。羅馬書16:20,「賜平安的神,快要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和你們同在」;哥林多前書 15: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哥林多前書16:23,「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歌羅西書 4:18 ,「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你們要記念我的捆鎖。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28,「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同在」;帖撒羅尼迦後書3:18,「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希伯來書13:25,「願恩惠常與你們眾人同在。阿們」;啟示錄22:21,「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眾聖徒同在。阿們」。這個道理很簡單——不靠恩典而靠律法,妄想靠自義、甚至吃人自義的人,不可能真正經歷主的同在。得救的人必須矚目恩典,而不是律法。實際上,他們或者經歷自己與自己的同在(自我感動自欺欺人),別人與自己的同在(罪人互相收受榮耀以及罪人互相論斷),甚至不過就是鬼與他們同在(撒謊吃人自義撒謊)。

第三、在愛中經歷主的同在。蒙恩的人,感恩的人,必然去愛,也能夠去愛。所以這些信息將愛和以馬內利連接起來。哥林多前書16:24,「我在基督耶穌裡的愛與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哥林多後書 13:11,「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提多書3:15,「同我在一處的人都問你安。請代問那些因有信心愛我們的人安。願恩惠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第四、只有藉著真理,才能經歷愛、接受恩典,進入平安。換言之,神藉著真理與我們眾人同在。真理的聖靈藉著真理讓我們經歷以馬內利。提摩太前書 6:21,「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就偏離了真道。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提摩太后書4:22,「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約翰二書1:2,「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這真理存在我們裡面,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約翰二書1:3,「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他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 這同在的真理往往和教會生活聯繫在一起:「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示錄21:3)。「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阿門」(哥林多後書 13:14)。

二、有位嬰孩(9-10)

如果說「以馬內利」的信息重點在拯救,在「將祂的百姓從罪中拯救出來」;那麼「嬰孩降生」和「嬰孩作王」這個主題在於審判:審判所有罪人的驕傲。正因為如此,9-10中在「有位嬰孩」(9:1-7)這個信息之後,先審判驕傲的以色列(9:8-10:4),然後審判驕傲的亞述。魔鬼的基本屬性就是驕傲,魔鬼也利用人的驕傲統治人心和世界。因此嬰孩來就是勝過魔鬼。新約中,這位「嬰孩」的信息,特別應驗在馬槽聖嬰身上。路加福音2:12,「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路加福音 2:16,「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 而在馬太福音第二章,「小孩子」(παιδίον,嬰孩)就出現了9次,分別在如下經文中:馬太福音2:8、2:9、2:11、2:13、2:14、2:20、 2:21。這是「三個三次」對嬰孩降生的見證。

1、嬰孩作王(9:1-7)

1 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 2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3 你使這國民繁多,加增他們的喜樂。他們在你面前歡喜,好像收割的歡喜,像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4 因為他們所負的重軛,和肩頭上的杖,並欺壓他們人的棍,你都已經折斷,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樣。5 戰士在亂殺之間所穿戴的盔甲,並那滾在血中的衣服,都必作為可燒的,當作火柴。

6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7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從黑暗到光明(1-2)。從創世記到福音書,這個信息貫穿始終。以賽亞書9:1-7像馬可福音一樣,先從彌賽亞「30歲」的事工談起,這也是在呼應這個時間概念:「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吃奶油與蜂蜜」。馬太福音4:11-17應該重點參考;而我今天要重點強調的信息是,馬太福音4:11談到魔鬼,而馬太福音4:17談到悔改——天國的得勝就是要摧毀魔鬼的驕傲。

從律法到福音(3-5)。魔鬼的驕傲才是「他們所負的重軛,和肩頭上的杖,並欺壓他們人的棍」。而魔鬼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罪人用律法互相殺戮。論斷和攻擊乃是罪人的自衛戰爭,或狡猾而兇惡的自我遮蓋;但這一切「盔甲」和「衣服」將在聖靈的火中被焚燒。罪得赦免的福音將因信稱義的人復歸樂園。

從暴君到嬰孩(6-7)。解放是由一位嬰孩帶進來的。這場解放戰爭從一位嬰孩降生開始,而他將會成為萬王之王;政權向嬰孩轉交。「他的肩頭」,可以連接以賽亞書53:1,「我們所傳的,(或作所傳與我們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沒有人相信上帝的力量在「馬槽聖嬰」 的身上顯露。上帝是力量,但在人間,力量是上帝。而「大衛的寶座」這個概念,向下連接到「耶西的根」那個主題。這裡對彌賽亞有四個定義,或彌賽亞有四個名字:「他名稱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我們需要查看原文。

第一是奇妙的策士(這是我的 翻譯),פֶּלֶא是名詞,wonder, marvel。這個字表示的是上帝與所有假神和人神都不同(出埃及記15:11;詩篇77:14等)。人無法想到上帝,以及祂的力量和愛,會以馬槽和十字架的方式啟示出來,以道成肉身、因信稱義的方式臨到我們。因此這個字修飾「策士」是合乎邏輯的:יָעַץ,動詞分詞,to consult,作名詞用指建議(出埃及記18:19)或謀士(撒母耳記下15:12)。但這個字可以預表基督在天父和罪人之間的中保、代禱工作。第二、全能的神,אֵל גִּבֹּור,The mighty God。祂就是神,子就是神。第三、永在的父,אֲבִיעַד,The everlasting Father。子與父本為一。這是耶穌的見證:「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第四、和平的君,שַׂר־שָׁלֹֽום,The Prince of Peace。首先祂是君王;其次,這位君王和所有君王都不同,祂帶來的是屬天的和平。這「和平」強調的乃是罪人在基督裡面與神和好。

2、審判雅各(9:8-10:4)

8 主使一言入於雅各家,落於以色列家。9 這眾百姓,就是以法蓮和撒瑪利亞的居民,都要知道。他們憑驕傲自大的心說,10 磚牆塌了,我們卻要鑿石頭建築,桑樹砍了,我們卻要換香柏樹。11 因此,耶和華要高舉利汛的敵人,來攻擊以色列,並要激動以色列的仇敵,12東有亞蘭人,西有非利士人。他們張口要吞吃以色列。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

13這百姓還沒有歸向擊打他們的主,也沒有尋求萬軍之耶和華。14 因此,耶和華一日之間,必從以色列中剪除頭與尾,棕枝與蘆葦。 15長老和尊貴人,就是頭。以謊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 16因為引導這百姓的,使他們走錯了路。被引導的,都必敗亡。17 所以主必不喜悅他們的少年人,也不憐恤他們的孤兒寡婦。因為各人是褻瀆的,是行惡的,並且各人的口,都說愚妄的話。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

18 邪惡像火焚燒,燒滅荊棘和蒺藜。在稠密的樹林中著起來,就成為煙柱,旋轉上騰。 19 因萬軍之耶和華的烈怒,地都燒遍。百姓成為火柴,無人憐愛弟兄。 20有人右邊搶奪,仍受飢餓。左邊吞吃,仍不飽足。各人吃自己膀臂上的肉。 21瑪拿西吞吃(或作攻擊下同)以法蓮,以法蓮吞吃瑪拿西。又一同攻擊猶大。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

1 禍哉,那些設立不義之律例的,和記錄奸詐之判語的。2 為要屈枉窮乏人,奪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以寡婦當作擄物,以孤兒當作掠物。 3 到降罰的日子,有災禍從遠方臨到,那時,你們怎樣行呢?你們向誰逃奔求救呢?你們的榮耀(或作財寶)存留何處呢?4他們只得屈身在被擄的人以下,仆倒在被殺的人以下,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

世人啊,你有什麼可驕傲的呢?你憑什麼吃人、揭露人、控告人、審判人又自以為神呢?「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2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馬太福音7:1-2);「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作釋放)」(路加福音6:37);「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羅馬書2:1)。於是聖靈指向基督或嬰孩,對驕傲的世人及其背後的魔鬼實施審判。審判仍先從神的家開始。

「主使一言(דָּבָר)入於雅各家」,這節經文幾乎在說「道成肉身」。9:8-10:4,審判的對象是「驕傲自大的以色列人」。憑驕傲自大的心,בְּגַאֲוָה וּבְגֹדֶל לֵבָב ,in the pride and stoutness of heart。一方面,神是看人內心的,無論你怎樣將你的驕傲偽飾成屬靈,甚至是謙卑,但神仍然能認出你就是驕傲;無論你怎樣說是為了神,神都知道你是為了自己。另一方面,「驕傲」和「自大」有非常豐富的含義。驕傲,גַּאֲוָה,pride, majesty, a rising up。這個字不僅是「鱷魚一樣的驕傲」(約伯記41:15),而是像神一樣驕傲,替天行道那種驕傲(申命記33:26);這種驕傲可能揮刀出鞘、渴飲人血(申命記33:29),並常常針對弱者、倒霉者,常常落井下石,致人死地(詩篇10:2)。驕傲的人總是充滿屬靈的謊言:「那撒謊的人,逞驕傲輕慢,出狂妄的話攻擊義人。願他的嘴啞而無言」(詩篇31:18)。這是上帝最憎惡和真正要報復的人(詩篇31:23)。而且這個字也有「站起來」的意思——我這麼屬靈的人,面對這種事,必須站出來。自大,גֹּדֶל,greatness,顯示自己很偉大。有時候顯示自己擁有神的公義和義怒(申命記11:2),有時候顯示自己像神一樣的大慈愛和憐憫(民數記14:19)。驕傲的人用他的髒手抓住我們的肉身,然後他宣佈:神的手臨到你了。

然而神的手正在這些驕傲自大的人身上。「他的手仍伸不縮」,這節經文出現了四次,因此以色列人的驕傲之罪也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是百姓或所有人都驕傲(8-12),他們以自己的世界為傲;第二是領袖集團和弱勢群體的驕傲(13-17);第三是驕傲的表現——驕傲自大的人一定吃人,以至於肢體相殘。不僅是北國以色列的內訌(瑪拿西吞吃以法蓮,以法蓮吞吃瑪拿西);也包括北國以色列攻擊南國猶大(又一同攻擊猶大)。內戰乃是上帝對選民驕傲的懲罰(18-21)。你們都很屬靈,都很牛,那你們相咬相吞,互相替天行道。第四、律法主義者(10:1-4)。這些人是用律法吃人來「榮耀」自己的宗教徒或審判官,他們才是最驕傲的人,常常是魔鬼的兒子。

3、審判亞述(10:5-34)

5 亞述是我怒氣的棍,手中拿我惱恨的杖。6 我要打發他攻擊褻瀆的國民,吩咐他攻擊我所惱怒的百姓,搶財為擄物,奪貨為掠物,將他們踐踏,像街上的泥土一樣。7 然而他不是這樣的意思,他心也不這樣打算。他心裡倒想毀滅,剪除不少的國。8 他說,我的臣僕,豈不都是王嗎? 9迦勒挪豈不像迦基米施嗎?哈馬豈不像亞珥拔嗎?撒瑪利亞豈不像大馬色嗎? 10我手已經夠到有偶像的國。這些國雕刻的偶像過於耶路撒冷和撒瑪利亞的偶像。 11我怎樣待撒瑪利亞,和其中的偶像,豈不照樣待耶路撒冷,和其中的偶像嗎?

12主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成就他一切工作的時候,主說,我必罰亞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榮耀。13 因為他說,我所成就的事,是靠我手的能力,和我的智慧。我本有聰明。我挪移列國的地界,搶奪他們所積蓄的財寶,並且我像勇士,使坐寶座的降為卑。 14 我的手夠到列國的財寶,好像人夠到鳥窩。我也得了全地,好像人拾起所棄的雀蛋。沒有動翅膀的,沒有張嘴的,也沒有鳴叫的。 15斧,豈可向用斧砍木的自誇呢?鋸,豈可向用鋸的自大呢?好比棍掄起那舉棍的,好比杖舉起那非木的人。 16因此,主萬軍之耶和華,必使亞述王的肥壯人變為瘦弱。在他的榮華之下,必有火著起,如同焚燒一樣。17以色列的光必如火,他的聖者必如火焰。在一日之間,將亞述王的荊棘,和蒺藜,焚燒淨盡。18又將他樹林,和肥田的榮耀,全然燒盡。好像拿軍旗的昏過去一樣。 19他林中剩下的樹必稀少,就是孩子也能寫其數。

20 到那日,以色列所剩下的,和雅各家所逃脫的,不再倚靠那擊打他們的,卻要誠實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 21 所剩下的,就是雅各家所剩下的,必歸回全能的神。 22 以色列阿,你的百姓,雖多如海沙,惟有剩下的歸回。原來滅絕的事已定,必有公義施行,如水漲溢。 23 因為主萬軍之耶和華,在全地之中,必成就所定規的結局。

24 所以主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住錫安我的百姓阿,亞述王雖然用棍擊打你,又照埃及的樣子,舉杖攻擊你,你卻不要怕他。 25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向你們發的忿恨就要完畢,我的怒氣要向他發作,使他滅亡。 26 萬軍之耶和華要興起鞭來攻擊他,好像在俄立磐石那裡殺戮米甸人一樣。耶和華的杖,要向海伸出,把杖舉起,像在埃及一樣。 27 到那日,亞述王的重擔必離開你的肩頭,他的軛必離開你的頸項。那軛也必因肥壯的緣故撐斷。(或作因膏油的緣故毀壞)
28 亞述王來到亞葉,經過米磯侖。在密抹安放輜重。 29他們過了隘口,在迦巴住宿。拉瑪人戰兢。掃羅的基比亞人逃跑。30迦琳的居民哪,(居民原文作女子)要高聲呼喊。萊煞人哪,須聽。哀哉,困苦的亞拿突阿。 31瑪得米那人躲避。基柄的居民逃遁。 32 當那日,亞述王要在挪伯歇兵。向錫安女子的山,就是耶路撒冷的山,掄手攻他。 33看哪,主萬軍之耶和華,以驚嚇削去樹枝。長高的必被砍下,高大的必被伐倒。34稠密的樹林,他要用鐵器砍下,利巴嫩的樹木必被大能者伐倒。

現在開始審判亞述或外邦人——「亞述政治」和「嬰孩政治」針鋒相對。作上帝的鞭子或代表上帝咬人的狗,下場常常是悲慘的。一方面,這「義犬」一定在撕咬中驕傲自大,因此墮落為惡犬;另一方面,上帝的手一定反過來臨到這惡狗。在這方面,上帝對祂的工具的確兔死狗烹,過河拆橋。這個事實特別提醒那些自以為是神「怒氣的棍,惱恨的杖」、甚至追求起來幫上帝咬人的中國人,你們有禍了。因為你無論如何,都逃不出上面兩條「亞述定律」:必然在吃人中自義,必然在自義中滅亡。這段經文比較長,但可以安排在上述交叉結構中。5-11節講亞述在被上帝利用中開始利用上帝,義犬淪為惡狗;而與之呼應的是28-33節,追述這「仁義之師」怎樣「挺進中原」的,怎樣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上帝要他滅亡,先讓他張狂。12-19與24-27,前後呼應講述上帝怎樣懲罰亞述。而最中間的20-23節告訴我們,上帝最終把祂的余民從亞述的淫威中拯救出來。

應用2、神審判驕傲的人

謙卑如嬰孩,還是自義如亞述,這是這段經文首先給我們的功課。這個功課也可以參考馬太福音18:2-5,「2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3 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4 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 5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主耶穌自己謙卑作嬰孩,來到這個亞述和以色列都不可一世的世界。然後祂教導我們,要做謙卑的小孩子,也要接待小孩子。我們已經知道那些驕傲自大的人怎樣棄絕了嬰孩洗禮,因為他們自以為自己比小孩子更有信心,而且公然反對主的教導。馬太福音19:13-14,「13 那時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給他們按手禱告。門徒就責備那些人。14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我們更看見了這世界和教會怎樣驕傲得不行了。驕傲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論斷,特別是論斷別人的生命。小孩子從來不論斷別人,他們論斷都是跟大人學的,甚至是大人教導的。實際上中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就是在教導孩子怎樣學習論斷。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但更可悲的是,教會也成了培養屬靈驕傲的淵藪——罪人舉起聖經論斷別人的生命。教會實際上比雅各、亞述更狂妄。雅各是指著磚牆和桑樹驕傲自大,亞述指著君王和軍隊殺人自負;但教會卻拿著聖經、甚至妄稱主名地吃人自義。然而,神的意思乃是這樣:「那時,耶穌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馬太福音11:25,參考詩篇8:1-9)。主又說:「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馬太福音21:16b)。

魔鬼的屬性首先就是驕傲,基督以嬰孩的方式勝過魔鬼。魔鬼不僅驕傲,而且以謊言實踐它的驕傲。最常見的驕傲謊言就是先論斷別人驕傲,或者自詡自己聖靈內住,我是代表神來罵你的。這是魔鬼在教會中的哼哈二將,只是朱紅今天也變成雪白。一方面,不是你論斷別人驕傲你就謙卑了,很多時候,論斷別人驕傲的人恰恰就是最驕傲的人,就是魔鬼的兒子。另一方面,魔鬼的驕傲總是通過魔鬼的謊言見證出來。魔鬼的謊言和罪人的謊言好像有一個區別:罪人的謊言最多就是無花果樹的葉子,因為恐懼而遮蓋自己;但魔鬼的謊言乃是迦南父親的高調,一方面他要揭露別人的肉身;另一方面,他將自己的揭露和控告,從行為到內心全部美化如神,神化為神。這個魔鬼的驕傲和謊言,統治著以色列,也統治著亞述;統治著外邦人,更統治著教會。但我們的主以嬰孩的方式進入世界,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祂。

一切大話都破碎了,在嬰孩的啼哭中。一方面,那一團團牛哄哄的東西不過就是一位又一位小破孩兒;另一方面,全能的上帝以小破孩兒的身份謙卑自己進入世界,為要把所有的小破孩兒拯救出來——誰或哪位小破孩兒,能或敢控告「小破孩兒上帝」所揀選或拯救的「小破孩兒」呢?!讓我們讚美神: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阿門。

三、耶西根本(11-12)

「耶西的根」這個主題,強調的不僅是耶穌是大衛的後裔(路得記4:17,22;撒母耳記上16:1;歷代志上2:12;馬太福音1:5-6;路加福音3:32;使徒行傳13:22);也強調在這個根基上,救恩將臨到萬國和外邦:「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詩篇72:8,11,17)——這是「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詩篇72:20)。羅馬書15:8-13也說:「8 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9 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10 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11 又說,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有一個問題先放在這裡:彌賽亞靠什麼征服和治理萬國。

1、耶西的本(11:1-9)

1 從耶西的本(原文作」墩」)必發一條,從他生的枝子必結果實。

2 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3 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 4 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 5 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

6 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7 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8 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

9 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首先請注意以賽亞書6:13、10:33-34中「砍伐樹木」的相關信息,這一切都可以視為「耶西之本」的預備。當然,以賽亞書11:1也可以視為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教會靠著基督進入地極。表示「本」的名詞是גֶּזַע(stem, trunk, stock of trees),在舊約聖經中出現三次(約伯記14:8;以賽亞書40:24)。耶西(יִשַׁי)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我擁有」、或「我存在」。耶西是大衛的父親,而路得記告訴我們耶西有外邦人的血統(喇合與路得都是外邦人)。因此舊約聖經42次提到耶西,似乎在強調,救主一直也是萬人的救主,不僅僅是猶太人的救主。

11:1可以視為標題或總綱,而2-9可以視為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是真理的聖靈或聖靈用真理帶領人歸信(2,9)。祂拯救世界的工作是以聖靈同在為條件的,而聖靈是靠著「知識」和「話語」(口,嘴)征服世界的。11:9的「知識」(דַּעַת)與11:2中的「知識」互相呼應和彼此加強、這個道理正如歌羅西書3:9-10所說:「9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10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另外,請注意「靈」與「水」的呼應(約翰福音3:5)。3-5和6-8講我們信仰的兩個根本方面:信與愛。前者講因信稱義,我們是以信為本的人(加拉太書3:7-9),靠信心歸入神的國;公義和信實(11:5),這可以等於「因信稱義」的真理。「憑眼見」和「憑耳聞」的行為稱義者,肉身成道者,以及律法主義「惡人」,都被審判和棄絕。後者講愛心與溫柔。彼此相愛是神的新命令,是信徒最本分的見證。6-8節用動物和睦同居的畫面描繪了新生活的新氣象;而「小孩子」的形象位於國度的中心。這也是一個交叉結構,「小孩子」前後有六種本來不共戴天、弱肉強食的動物,現在脫離進化論的魔咒,在基督裡和睦相處,成為家人。這是強者和弱者以及仇敵之間的和平共處。而8節進一步強調了「孩子」和「嬰孩」這個信息。

這是信望愛的見證:靠真理或在真理中守望;活在信心中,活著就是愛。

2、耶西的根(11:10-16)

10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

11當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餘剩的,就是在亞述,埃及,巴忒羅,古實,以攔,示拿,哈馬,並眾海島所剩下的。12他必向列國豎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趕散的人,又從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猶大人。

13 以法蓮的嫉妒就必消散,擾害猶大的必被剪除。以法蓮必不嫉妒猶大,猶大也不擾害以法蓮。

14他們要向西飛,撲在非利士人的肩頭上。(肩頭上或作西界)一同擄掠東方人,伸手按住以東和摩押。亞捫人也必順服他們。

15 耶和華必使埃及海汊枯乾。掄手用暴熱的風,使大河分為七條,令人過去不至濕腳。 16為主余剩的百姓,就是從亞述剩下回來的,必有一條大道,如當日以色列從埃及地上來一樣。

10節仍可以視為標題,而餘下經文為交叉結構。首先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耶西的根」取代了「耶西的本」。這個名詞的轉換應該是有特別含義的:追本溯源——沿著本(信望愛),我們回到「根」。שֶׁרֶשׁ,root。耶西的本重點在於罪人的因信稱義,聽道信道;「知識」是信仰的根本或道路。而「耶西的根」,這強調萬民歸來,如葉落歸根。換言之,人類順著本(信仰基督),最終與神和好,返回天家,即「安息之所」。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者說在教會誕生之後,「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神要從萬國找回祂的所有兒女。

11-12列舉了八個國家或方向,預告神將從天下各國將「以色列」和「猶太人」召回。「二次」,יָסַף,to add, increase, do again;再加一次,一次又一次。這個詞可以指向耶穌的兩次降臨。是藉著耶穌的第一次來和第二次來,萬千子民從萬國的回歸(約翰福音12:32;啟示錄5:9.7:9)。

回歸要解決兩個基本的危險。第一是內亂(13),特別要消滅的是嫉妒,所謂「以法蓮的嫉妒」;因為嫉妒是陰間的殘忍。教會中諸多亂象,根源在「以法蓮必嫉妒猶大」。動詞「嫉妒」(קָנָא)最早出現在創世記26:14,「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僕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實際上創世記講了三場嫉妒。其次在創世記30:1,「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最後在創世記37:11,「他哥哥們都嫉妒他,他父親卻把這話存在心裡」。一方面,男人和男人之間、女人和女人之間,甚至骨肉弟兄之間,都會發生嫉妒;另一方面,嫉妒會用越來越殘忍的方式消滅對手。嫉妒會帶來「擾害」。צָרַר這個動詞的含義很豐富:to bind, be narrow, be in distress, make narrow, cause distress, besiege, be straitened, be bound;to show hostility toward, vex……先被捆綁或裹纏,然後變得狹窄,抑鬱並且敵意,以至於氣沖斗牛,怒火相向,致力於消滅。所以靠著真理的聖靈勝過嫉妒和擾害,是神國的當務之急。

第二是外敵(14),這裡列舉了選民的四個宿敵:西方的非利士人;東方的以東、摩押和亞捫人。他們所代表的屬靈含義可以參考以前的相關講章。這裡的勝利包含著「普世和平」的盼望(以賽亞書2:4)。

和平不是最終目的,目的是回家。最後,以賽亞書11:15-16告訴我們,這場人類的回歸運動,從亞述回歸、甚至包括從巴比倫回歸,在神學本質上,就是新的出埃及運動。15節在談論以色列人過紅海的神跡,而且新出埃及記中的過紅海事件,更加壯觀。

我們看見了萬國來歸的盛況,我們今天仍然在這個歷史進程之中。歷史是祂的故事,這是故事、歷史和聖經的基本線索:「30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31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去世(ἔξοδος)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加福音9:30-31)。

3、人類救主(12:1-6)

1 到那日,你必說,耶和華阿,我要稱謝你因為你雖然向我發怒,你的怒氣卻已轉消,你又安慰了我。2 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3 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4 在那日,你們要說,當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將他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提說他的名已被尊崇。5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歌。因他所行的甚是美好。但願這事普傳天下。 6 錫安的居民哪,當揚聲歡呼。因為在你們中間的以色列聖者,乃為至大。

以賽亞書12:1-6是一首頌歌,內容讓人想起摩西之歌(出埃及記15:1-18)和西面頌(路加福音2:29-32)。一般認為1-2和3-6各是一首希伯來詩歌。不過可以按上述交叉結構進行分析。「到那日(בַּיֹּום),你必說」和「在那日(בַּיֹּום),你們要說」引領兩首詩歌,而中間第3節顯然可以指向基督(約翰福音4:13-14;7:37-38;參考以賽亞書55:1),或基督裡的國度,樂園裡「生命水的河」(啟示錄22:1)。第一首歌的重點是:個人(你、我)得救,罪得赦免,與神和好(1-3)。第二首歌強調教會使命(你們、你們、你們),得救的人將救恩傳到萬邦,為基督作見證,敬拜「以色列的聖者」(4-6)。

應用3:教會是一場溫柔

神的國是用溫柔和愛征服嫉妒和擾害的新世界;而教會必須為此做出見證。我們今天可以重點說說「溫柔」這個主題——在某一個方面,教會靠溫柔成為神的家,並在世界裡成為基督的見證。當然,彼此溫柔的前提是:神與人和好,人與神和好。新約聖經大約啟示了兩種「溫柔」,分別由兩個希臘字代表。第一πραΰς:是強調心靈的溫柔,從聖靈而來的靈魂裡面的溫柔。第二、ἤπιος,話語的溫柔,特別是傳道的溫柔。這兩方面的溫柔都是我們的功課,是2015年我們應該馬上啟程的功課。

第一、心靈的溫柔

πραΰς,作形容詞,出現三次,基本含義是:mildness of disposition, gentleness of spirit, meekness。首先是馬太福音5: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溫柔幾乎是進入國度的前提條件。但溫柔很難,因為「天國憲章」首先是指向基督的。所以,「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作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馬太福音21:5)。 而彼得前書3:4讓我們傚法耶穌的溫柔:「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這個字也作名詞使用:πραότης,或πραΰτης,為陰性名詞,gentleness, mildness, meekness。而每一次出現,基本強調的都是「溫柔的心」,神看我們的心,也看重我們溫柔的心。有時候,尖銳的表面下也可能有一顆溫柔的心。如哥林多前書4:21;哥林多後書10:1;加拉太書6:1;以弗所書4:1-3;歌羅西書3:12-14;雅各書1:21;3:13;彼得前書3:15。

溫柔是從聖靈來的,不是出於肉身(加拉太書5:22)。而有三節經文,告訴我們不溫柔常常出於拜偶像。首先是「為利不溫柔」,貪財的人很難溫柔,反而常為瑪門氣急敗壞,彼此征伐(提摩太前書6:10-11)。其次是為名不溫柔,這常常表現為言詞的爭辯上:提摩太后書2:23-26,「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24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 25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26 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第三、為權不溫柔,政治和權力之爭,也會奪去聖靈的感動和溫柔。因此提多書3:1-2說,「1 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2 不要譭謗,不要爭競,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總而言之,錢財、名譽和權力這三大偶像(崇拜),會讓人失去溫柔,醜態百出,凶相畢露。

第二、話語的溫柔

ἤπιος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是affable,mild, gentle。這個字出於ἔπος,a word;而ἔπος出於εἶπον,即「說話」。用這個字表示溫柔,可能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用話語取代拳頭;第二、話語也要溫柔。秀肌肉和比狠話的世界,在這種溫柔之下望風披靡。新約聖經用這個字主要表示使徒的品質,特別是傳道的基本方式。溫柔是一種能力,甚至只有溫柔才是一種能力。發脾氣和惱怒不是能力,若非神經病、極度軟弱,就是被鬼附著了。溫柔是從上面來的能力,這是聖靈的能力(使徒行傳1:8)。帖撒羅尼迦前書2: 6-8,「6我們作基督的使徒,雖然可以叫人尊重,卻沒有向你們或向別人求榮耀,7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8 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提摩太后書2:24 -26,「24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25 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26 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特別是提摩太后書2:26節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看見,溫柔是我們勝過自我、世界和魔鬼的方式,也是帶領和幫助別人出離老我、世界和魔鬼的道路。回首我們所有的失敗,很多原因在我們自身,就是我們失去了溫柔的見證。我從不鼓勵一種以真理為代價的溫柔。但向魔鬼變臉,得勝的永遠是魔鬼而不是你。所以猶大書這節經文是非常重要的:「9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譭謗的話罪責他,只說,主責備你吧」。天使長的態度不是軟弱,也不是態度神學;這是一種得勝的智慧——「我」脫離魔鬼的糾纏和利用,讓基督和真理玉樹臨風,大行其道。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經歷了「殉道的教會」,也經歷了「復興的教會」;今天,求神把我們建造成「溫柔的教會」。我們以溫柔的方式殉道,也以溫柔的方式復興。這不是要顯出我們的溫柔,而是顯出基督的溫柔。因為基督在祂的溫柔中饒恕了我,又吩咐我向眾人大顯溫柔。真理爭辯,我自己先要孜孜以求按真理爭辯。

願我主耶穌基督的靈,感動那些因為真理爭辯而被我傷害的人,讓他們的心溫柔起來,饒恕傷害,卻順服真理;我們好一同回家。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溫柔更新、溫暖和勝過所有的冬季,我們好一同回家;願主耶穌基督的溫柔愛我,愛我所愛的,愛那愛我的;也愛我所恨的,和那恨我的;我們好一同回家。阿門。

任不寐,2015年10月10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