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上回書說到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是上帝面前的罪人,我們甚至在我們一臉正義,在每一個人的一臉正義的臉上,看見了大麻風病的樣子。實際上很多基督徒、甚至外邦人也承認,好吧,我們是罪人,我們是有限的,我們在全能的上帝的面前,在聖潔的上帝面前,我們是有罪的,我們是有缺陷的。那怎麼辦呢?如果我們總是講律法,講以賽亞書1到第5章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承認我們真的是有罪的,無可辯駁,鐵證如山。但是這讓我們很鬱悶,那你說怎麼辦?我們是罪人,那我們怎麼辦?實事求是的說,我們沒有辦法。
大致來說,人類發明了三種方法,靠人自己來解決罪惡和死亡的問題。第一種方法就是自我克制,自我解決,聖經講叫做「苦待己身」。所以對罪惡,雖然我們承認,第一種解決的方法,就是我們自己來解決我們罪的問題。包括伊斯蘭教、包括佛教,其實都是這樣來解決罪的問題的,就是通過對自我身體的這種征服、克制、訓練,然後我們解決我們身上的罪的問題。我不知道你們有多少人去過西藏啊,我每次去特別震撼的其實不是那些建築,而是在馬路上能夠看見,那些在地上,然後磕頭往山上爬的這些藏傳佛教徒,真是讓人很震撼。有的時候會看見他滿臉都是血。它不過是東方宗教和所有異教,要靠著肉身成道、自我攻克,然後希望能夠恢復和上帝關係的這樣一個代表。可以說它是很多宗教追求的共同的目標。所以,以賽亞書1到5章指正我們是罪、指正我們是罪人,我們承認,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麼來解決。第一個解決方案就是,「苦待己身」。第二個解決方案是什麼呢?就是與罪人隔絕,與別的罪人隔絕,與世人隔絕。因此,在古希臘有犬儒學派,我們講過狄奧根尼,就住在馬桶裡打著燈籠的那位。那麼,實際上在東方社會裡面,這種形象是很多的,陶淵明是最有名的代表——泛舟五湖、梅妻鶴子、嘯傲林泉、與世隔絕。這是第二種人自己想解決罪的方案,就是我跟別的罪人隔開。第三種解決罪的方案,是最常見的,就是政治文化。我們希望改掉別人身上的罪惡,無論是政治的罪惡還是道德的罪惡,我們通過改造、通過教育、通過社會革命、通過經濟結構的重構,希望能夠解決世界裡的罪。
好,我總結一下。人本主義解決罪惡的方案有三種:第一種,苦待己身,代表所有的異教;第二種,與世隔絕,可以說代表所有的文學;第三種,改革社會,可以說代表所有的政治。這三種方案,我們不說的那麼極端,就是都可以部分的解決罪的問題。你不能說和尚住在寺廟裡面苦待己身,不能解決罪的問題,完全不能解決罪的問題,能解決一部分,能解決一部分;你不能說政治革命完全不能解決罪惡的問題,能解決一部分。但是,在神面前,這所有的舉動都不能徹底的解決罪的問題。聖經講罪的結局是死亡,罪的工價是死亡,所以人類沒有辦法完全解決罪以及死亡的問題。那怎麼辦呢?以賽亞書1到5章指證我們是罪人,我剛才講的這一席話說,我們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上帝禰說我們是罪人,我們承認,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解決。上帝說,「我來解決。」只有上帝能解決罪的問題。我們信這位神,我覺得特別值得我們信賴的有一個原因,祂不僅控告我們有罪、指證我們有罪,祂也幫我們解決罪的問題。人可怕在這個地方,你可以控告一個人是個罪人,但是,你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它。你就說,「你是個罪人,你是個罪人,你要悔改,你要悔改。」上帝說,「我說你是個罪人,但是我為你的罪死,我解決罪的問題。」所以,接下來以賽亞書第6到第12章,邏輯分明地告訴我們,上帝怎樣來解決罪的問題。我這裡面講歷史是His story,History,歷史是祂的故事,是上帝的故事。上帝的故事在以賽亞書概論的第二課裡面,6到12章裡面,就講的是上帝的故事,上帝要解決罪的故事。上帝怎樣解決罪呢?
好,整個的以賽亞書第二部分,第一單元的第二部分,或者6到12章,講了上帝要用三個方案、用三種辦法來解決罪的問題。這涉及上帝三個名字。第一個辦法,就是祂要用以馬內利的方式,來解決罪的問題。這個太讓人感動了。大家知道「以馬內利」的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這個名字讓我們太感動了,你知道為什麼?人看見大麻風病人,人看見罪人,其實最本能的反應就是,我離你遠一點,我躲開你。我們罪人也好,就是我們的裡面有一種第二天性,就是清高,我必須離這個罪人遠一點,我要藉著離這個罪人遠一點,來表明我是何等的比你聖潔。我曾經講過這個道理,就是古往今來,只有一個人有資格跟別人離得遠一點,那就是上帝。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祂竟然降生在馬槽裡,願意與我們同在。只有上帝是這樣處理的。我們都是與人隔絕、與人隔絕,隔開、隔開、隔開,但是,只有聖經啟示的這位上帝,唯一有資格與罪人隔開的上帝,與我們同在。這是聖經啟示的神,祂要用以馬內利的方式與我們同在。所以,你說我們信的上帝跟別的宗教有什麼不同?祂不是在菩提樹下突然頓悟了,然後說我離開紅塵,離開緬甸的王國,離開中國的哪個熱點城市,離開世界的繁華的中心,躲到山上去修行,這不是上帝;聖經的上帝是,我到人間來,我不僅到人間來,我要到馬槽去降生,我要到最噁心的地方、跟世界上最噁心的罪人認同,以便把他們拯救出來。以賽亞書這裡面告訴我們,「以馬內利」,祂的目的是,要把人從死亡當中拯救出來。整個的歷史背景是,北方的以法蓮以色列和亞蘭敘利亞王國勾結要攻擊猶大,猶大面臨著一場死亡。罪和死亡覆蓋了整個的民族。上帝說,「以馬內利啊,祂要展開翅膀,要把祂的百姓從罪惡當中拯救出來。」這是第一個名字啊,上帝的第一個故事,整個6到第8章,講的就是上帝與選民同在,要把他們從罪和死亡中拯救出來。這是第一個概念。
第二個概念,上帝怎麼樣與我們同在呢?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祂變成一個小孩,變成一個嬰孩來到這個世界,與我們同在。我們說聖經是神的話,因為聖經啟示這位上帝,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很難想像,上帝是以這樣的形式進來的。我們能想像的上帝至少像孫悟空這樣,突然就蹦出來了,然後全副武裝、神通廣大,然後幫助我們怎麼樣怎麼樣。上帝以嬰孩的方式進來。然後這裡面的經文告訴我們,祂進來要審判雅各和亞述。這個嬰孩做王審判雅各和亞述。這是什麼意思呢?祂為什麼要審判雅各呢?以色列、北國以色列,因為雅各非常驕傲,雅各自以為義。祂為什麼要審判亞述呢?亞述非常驕傲,亞述以為它消滅了北國的以色列和亞蘭的聯軍,他就不得了了,所以它進而想吞噬猶大,不可一世。我們總結起來說,是這個意思,上帝在這個嬰孩掌權當中,要消滅人類的驕傲。兩種驕傲,人類的驕傲就是兩種驕傲,雅各代表的自我感覺永遠良好;亞述代表的是,一定要控告、攻擊、殺戮別人。人類的驕傲就這兩種方面,第一種是,我是特別好、特別了不起的人,我是個義人,我是個道德上很高尚的人;那麼第二個驕傲表現的就是,一個自以為道德高尚的人,自以為義的人,一定轉過來去攻擊別人,像亞述一樣消滅別人。
我們再反過來講,魔鬼的第一品性是驕傲。聖經講「魔鬼是世界的王」,魔鬼怎樣在世界做王呢?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方式,讓每個人都很驕傲;第二,讓每一個驕傲的人,都成為別人的審判者。這是聖經深刻的地方。你能脫離這個規律嗎?這個世界說魔鬼作王,魔鬼的第一品性就是驕傲。魔鬼用兩種驕傲統治、捆綁每一個靈魂,讓這個世界都匍匐在撒旦的權勢下面。第一種驕傲就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第二種驕傲就是,一個最好的人,一定要通過審判、論斷、控告、殺害、侵犯、改造別人來表達他的最好。你可以從大到國家、小到家庭、近到教會、遠到戰爭去看見,魔鬼怎樣藉著這兩個方法來統治人心的,無一倖免。上帝很厲害,上帝用嬰孩進入世界,就告訴我們,最謙卑、最謙卑的人,這個形象,在地上坐了王。所以,在福音書裡面,幾乎在四福音書裡面都有這樣的記載,說,「耶穌叫一個小孩子到祂的面前,說,『天國裡就是這樣的人,你們若不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可進天國。』」小孩子的樣子代表什麼呢?耶穌自己解釋說,「你們若不謙卑的像這個小孩子這個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不是很極端,你知道中國文化教育的全部的目的是什麼?我說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我們從家庭一直到學校,其實都是一個目的,就是訓練我們怎樣學會論斷人。我們的很多話語,談論的熱點,都在論斷人。論斷人就包括兩個方面:雅各一樣的自以為義,亞述一樣地去審判別人。所以,這個世界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出不去的。除非上帝差遣一位嬰孩,進入這個世界作萬王之王,讓我們看見上帝國度的秩序是反過來的,是一個最謙卑的人做王。感謝主,這是聖經啟示的神,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這段經文講了上帝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耶西的根」,「耶西的根」或「耶西的本」,11到12章。新約聖經也反覆的來應驗這個預言。先講「耶西的本」,然後講「耶西的根」 ,最後講「耶西的本和根」所預表的那位基督,是全人類的救主。「耶西的根」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全世界所有離開「根」和「本」的人類,全世界所有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所有有巨大的鄉愁傳統的民族,現在你可以回家了,葉落要歸根了。中國文化我說過,是世界上第一鄉愁大國。我們以前不讀聖經我們不明白,為什麼中國的文人生產了那麼多浩如煙海的鄉愁文學,一個大老爺們兒,只要離開家裡,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宗教的本性上,答案乃是這樣,就是,我們每個人的靈魂裡面都離開了家園,我們渴望回去,只是我們「反認他鄉為故鄉」。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嗎?好吧,我們以李白為例,你離開了你的故鄉,然後到外面去了,其實他回去以後他又要出來。你知道為什麼?因為他發現他的故鄉也不是他的故鄉。我們在地上找不到真正能夠安頓我們靈魂的地方。我們移民了,我覺得中國移民特別能代表這種無根、無家的這種困境;我們千辛萬苦的來到了這邊,然後又想千辛萬苦的回去,回去呆幾天,又很千辛萬苦地再出來。好像我們移民之後的這幾十年,基本上是這麼折騰的,最後你不知道哪裡最好。我不是批評周鶯啊,她回去工作。我前幾年回去不方便,這兩年回去很順利,但是常常有這種感覺,就「主啊,我們的家真的在天上。」聖經知道我們這一點,它藉著這段經文特別告訴我們說,「你應該回來了,你該回家了,你應該回到你的本根上去了。」所以,第三個方面的信息就告訴我們,萬民要歸根。所以,最後這段詩歌才歌唱上帝是整個全人類的救主。
好,我們總結一下。整個的以賽亞書6到12章的三大主題,都在新約聖經裡有啟示。上帝是以馬內利,上帝是以嬰孩的形象臨到,上帝是全人類的救主,是我們的家園。講以賽亞書可能會跟以前我們來講的主日證道,聽起來會有一點不同,因為以前的主日證道,信息比較集中,我先講一段經文,闡明一個主題,基本上是這樣子的。但是,以賽亞書的經文太長了,66章,我這一次要講到12章,共7章,6章到12章,這樣話的信息就像平行式的,有好多好多的信息,所以大家只能先忍耐,這麼先聽下來,以便把以賽亞書整個的有一個印象,這是提醒大家。
但是我們今天,這7章內容都應驗在我們今天讀的這個福音經文裡面了,所以今天的這個信息算是比較集中的,雖然內容很長。我讀馬太福音第1章18到25節的時候,實際上是把這三個信息都濃縮在這短短的經文裡面了。我再讀,你自己來看。馬太福音第1章,我從20節讀到23節吧。約瑟「20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21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22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23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所以這短短的四節經文,講了三個以賽亞書的信息,那就是「耶西的根」——「大衛」,耶西的根,耶西是大衛的父親、耶西的根——「大衛的子孫約瑟」;「她要懷孕生一個兒子」,「有位嬰孩」;「你要給祂取名叫以馬內利」。這就是聖經,這就是聖經完整的、清楚的、從頭至尾、始終一貫地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啟示。換言之,首尾一貫在講一個事情,上帝怎樣在耶穌基督裡面,以以馬內利的方式、以嬰孩的方式、以耶西之根的方式,來拯救我們每個人和整個人類。每個主題下面分三個部分,共有九個部分,我們要一一來講。第一個部分講先知、以賽亞先知領受使命;然後,先知領受使命;中間講以馬內利的信息。這個邏輯非常清楚,非常漂亮。然後這裡面講嬰孩作王,審判雅各、審判亞述;耶西的本、耶西的根,人類的救主。
我們先講第一部分的第一部分,先知受命。這段經文很有意思啊,我讀一下吧,非常有意思,我們前面稍微講的細一點,後面一掠而過。先知受命,以賽亞接受上帝的差遣,開始去傳講上帝的真理。以賽亞書第6章,這是很重要的一章經文,也非常有名。我真盼望中國的知識分子,都能夠讀一讀這段經文,因為它跟我們的處境密切相關,非常非常重要。以賽亞書第6章:「1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這個聽起來很像一幅童話)。2其上有撒拉弗(就是天使)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3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我們今天唱的讚美詩,大約應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三聖頌》,就是從以賽亞書來的。猶太人這麼唱,天主教這麼唱,基督教也這麼唱,「聖哉、聖哉、聖哉」。到了啟示錄裡面,還有相關的經文,也是「聖哉、聖哉、聖哉」。基督教把這三個「聖哉」解釋為聖父、聖子、聖靈。猶太教把它理解為,上帝的大能通過三次來加強,不管他。「因為有呼喊的聲音,4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1到4節是講上帝的啟示,以及天使在上帝面前的狀態。然後5到8節我們看,「5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6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7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8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注意這個『我們』啊,上帝說『我們』,那只有基督教能夠解釋這個詞。我們讀創世記第1章說,『我們要按我們的形象來造人。』複數的上帝、三位一體的上帝)』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這是第8節。然後,到9到13節的時候,上帝說,「你去傳福音,但是他們聽不懂。」就這麼個意思,講上帝跟人類的關係。這三個信息都是非常、非常珍貴的,非常重要,非常深刻,事關全局,事關每一個人,事關整個人類的文化。
我這麼說是不是誇張呢?我們先看第一部分。1到4節告訴我們,上帝到底是哪一位。「烏西雅王崩的那一年,我見主坐在祂的寶座上」告訴我們,所有的罪惡的結局就是死亡。我們看見了一場死亡事件,人類的代表,有一個君王死了。全世界沒有什麼,再偉大的人物,都要死的,因為都是罪人,罪的工價就是死,只有上帝在寶座上作王,直到永遠。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信神?因為只有神是永生的。只有神是永生的上帝。那祂愛我們,祂要把祂的永生分享給我們,所以,以賽亞在死亡的地方,看見了永生的上帝。那上帝在哪裡呢?上帝在聖殿中,上帝在祂的寶座上、在聖殿中。然後,讓我們對比上帝跟天使。如果說,所有的宗教、所有的異教、所有的文化背後都有邪靈,都有著魔鬼的權勢,都有天使的工作的話,我們看見真實的天使在上帝面前的形象就是,「六個翅膀,兩個翅膀遮臉」。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宗教領袖,任何一位所謂的偉人敢在上帝面前舔著臉說,「我跟禰平起平坐。」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包括天使在內,能夠承受上帝聖潔的榮光。「兩個翅膀遮著腳」。你們還記得摩西、約書亞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上帝怎麼說?上帝說,「把你的臭鞋子脫掉,因為這個地方是聖潔的。」連天使在上帝面前都不敢露出馬腳。「腳」也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傳統、走路,就是你所有的文化、知識、傳統、經驗,來到上帝的面前,什麼都不是。最後有兩個翅膀在飛行,因為天使也是神面前服役的靈。所以,天使跟上帝這一幕的相遇的對比,告訴我們上帝是獨一無二的。祂是不可比擬的,沒有什麼可以類比上帝,沒有什麼可以親近上帝。這是聖經啟示的神。而且天使呼喊「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耀充滿了全地。」羅馬書有一句話說,「人都有了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所以,當神的榮耀在那個地方的時候,顯出我們的罪惡出來。不僅如此,天使、基路伯、撒拉弗,撒拉弗這個詞的意思就是「火」、「燃燒的火」、「火舌」;我們知道,我們的天家伊甸園、樂園、天國的門,因亞當夏娃關閉了,然後,上帝設立天使守護伊甸園的門。以賽亞看見天開了,天國的門重新打開,基路伯重新開始在那裡服侍。所以這一幕也在告訴我們什麼呢?上帝要向以賽亞啟示一個真理,就是怎樣從死亡和罪,重新返回上帝的樂園。就是這麼個信息了。
然後看,那麼上帝跟人相遇了,以賽亞在上帝面前突然第一句話就是,「禍哉!我滅亡了!」以賽亞生活的日期大約是在老子和孔子的年代,當然要更往前一點。以賽亞這個人在以色列民族當中的文化地位,相當於孔子在中國人當中的文化地位。但是,只有以色列的先知、大思想家、大文豪會講出這樣的話來,說,「禍哉!我滅亡了!」我在神面前沒有資格去指控別人,沒有資格怎麼、怎麼樣,我唯一的結局就是死。這是一個非常、非常不同的文化反應。然後接下來他有一句話,我們可能不太理解,因為你好像找不到前後的連接,他說什麼呢?他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我認為五千多年來,中國文化知識界缺的就是這一句反省。因為在中國,包括在希臘的文化裡面,哲學家、思想家、知識分子、士大夫、公共知識分子、意見領袖、文化名流、社會良心、道德代言人,都認為他們代表了公義,代表了良知;他們的話語,他們所宣告的一切,代表了真理,甚至代表了上帝。以賽亞這樣講,講這句話,是代表了整個人類的意見領袖和公共知識分子的一次在神面前最深刻的、最誠實的反省。他突然看見上帝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他自己以往所有所有的那些公共知識分子的言論,都是污穢的,至少帶著污穢的部分。所以以賽亞書後面有一句話,他說,「我們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
那這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這個時候會有這種反省呢?歷史的背景是這樣子的,烏西雅王基本上是猶太曆史當中一個很偉大的君王,他在位大約有40年的時間,但是到晚年的時候,他犯了一些錯誤,上帝懲罰他,讓他得了大麻風病。我們知道大麻風病代表那些,一個人的罪在公共輿論面前的醜聞、變成了醜聞。這個很像中國今天歷史的狀況,比如說,全世界的共產主義運動如果都失敗了的話,那麼,其實中國的這場社會主義運動,在世界面前,就是一臉大麻風,沒有別的,沒有什麼可隱瞞的。或者說一個很高的領袖,他的很多政治醜聞,已經成了整個這個社會公共知識分子批判的對象。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想見,在烏西雅的晚年,整個的以色列人對他已經是怨聲載道、惡評如潮。那麼,在這場公共輿情當中,以塞亞作為猶太大知識分子、思想家,當時如果要有什麼行動的話,他一定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文學獎,這麼一個人物。他一定一直在批判烏西雅王,而且在這種批判當中,我們能夠想見,以賽亞像南非大主教圖圖,像羅馬的保羅二世那個教宗,或者像中國的某位公共知識分子一樣,覺得自己是人民的代言人。我們是社會的良心啊,我們在不畏權貴批判權勢,我們在為人民立言、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這從孔子,一直到今天的中國公共知識分子,都是這樣子的。這個傳統若不反省,我們永遠不會認識神。我承認,所有的公共知識分子的言論史裡面,都包含了非常多的真相和道德的誠實,沒有問題的,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是,我們從來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言說的內容和言說的姿態裡面,包含了我們自以為義,對上帝榮耀的剝奪。一直等到有一天,像以賽亞一樣,他來到了上帝的面前,他看到了上帝的真正的聖潔、真正的榮耀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那一點點的聖潔、那一點點的公義、道德和良心,在上帝面前如此的污穢不堪。上帝突然讓他看見了,「以賽亞,你真的是為人民嗎?你真的是有道德的嗎?你真的沒有慾望嗎?你真的是公平的嗎?當你在判斷一個君王的一場政治事件的時候,你真的是公正的嗎?」
弟兄姊妹,這是我這十年的改變,我還在改。我不想完全放棄政治責任、政治批判,但是我真的是靠著聖經越來越發現,我每一次高調批評的時候,我不完全是為了上帝。而且,特別是當我刻意想批判什麼的時候,我的文章、我的道理充滿了很多的編造和謊言。這是我自己無法克制的,你知道嗎?好吧,比如說有一天孫宏得罪我了,我要想說她,你知道我會怎麼說她嗎?他所有的好我全都忘掉,或者我會全部遮蔽,我羅列出來都是她的不好。但是為了顯得我在世人面前的公正,我要提一兩句他好,這目的不是讓人更加地公正地看他,讓別人覺得我還是很公正的。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批評。但是我的目的只有一點,就是我要毀掉他。所以,當你寫一篇文章要攻擊某個政治事件,某個政治人物的時候,其實你的目的定在那裡之後,你所有的思路、邏輯、材料都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而在你組織所有這些材料的時候,在上帝面前,你這種組織的方式就是謊言。這個謊言不是說,你說的不是事實,而是你片面的編輯事實,以便達到你個人想達到的目的。但是你這個目的,很多的時候不是上帝的目的。我不知道我把問題說清楚了沒有。所以以賽亞看見上帝的時候,他說了這麼一句話,「禍哉!我滅亡了!我是嘴唇不潔的人,我住在嘴唇不潔的人民當中。」我太愛聖經了,就是讓我面紅耳赤,讓我無地自容,我得說,「上帝,禰真對,只要禰是對的。禰怎麼可以這麼深刻、這麼清楚。而除了禰以外,我在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本書,像禰這樣直指我心,讓我無地自容。除了啊們,不知道說什麼。」很多人不理解聖經為什麼那麼多「啊們」,「啊們」就是「我啞口無言了,主啊,好吧。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這就是「啊們」的意思。只要我們還誠實的話,還有什麼可辯解的呢?沒什麼可爭辯的。所以以賽亞說,「我要死了。」真好。
所以,先知以賽亞來到上帝的面前,他第一次深刻的、真實地認識到了他自己。所以我說,真的,我真是盼望中國所有的知識分子,都好好讀讀以賽亞書,看看以賽亞在講什麼,真的理解先知在說什麼。他說,「為什麼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了嘴唇不潔的民中呢?」第二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會給自己的那個公共言論找一個借口,就是,「我是為了人民,我代表人民說話的呀。」以賽亞同時審判了人民,「我住在嘴唇不潔的人民當中」,這些人民的講話沒有什麼公義可言。人民有時候會走兩個極端:一個就無限的做奴才,無限的臣服;第二種就是,無限的造反,無限的抱怨。我原來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比如說,你要是想瞭解北京人的品性,很簡單,你就跟那個出租車司機聊就行了。每個人都什麼都知道、什麼都審判。原因就是,「我看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我們越是見到了上帝,我們越明白以賽亞看見的,就是上帝跟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上帝跟先知的關係也代表著上帝跟教會的關係。所以在咱們這個小教會裡,我反反覆覆的強調,今年好像要加大了力度,就是,我們永遠不要演上帝。我們要像先知,以賽亞比我們偉大吧,比我們了不起吧,他在上帝的面前他說,「我滅亡了!」但是在中國,由於我剛才講的那個公共知識分子的那個傳承,中國教會有無限的變成邪教的危險性,就是一群信了上帝的人,在世人面前表演他們的生命,已經達到了何等的境界,更有資格去論斷和審判別人;不論是審判君王,還是審判人民;無論是審判弟兄,還是踐踏教會。
我想舉一個很簡單的傳承,這個傳承在中國近代史的裡面、社會歷史當中,就是特別的明顯,越來越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基本線索。這段歷史,現在中國的史學家還沒有時間去趴書它。大家知道嗎?中國近代史是由三場「偉大的革命」組成的,這三場革命都跟基督教有關係,都和以賽亞和上帝的關係沒有處理好有關係。我們的問題是,都是以賽亞,然後以賽亞領導革命,我們見到上帝說,「上帝,我是你弟弟,你差遣我弄死他們。」這就是中國近代史。我再說一遍,中國近代史的總原則就是,「上帝啊,我是你弟,你派我去弄死他們。」這是中國近代史。唉呦,任不寐很深刻,沒有人這麼講過。中國近代史三場革命:第一場革命,太平天國,領袖是上帝他弟弟;第二場革命是辛亥革命,領袖是耶穌的門徒;第三場革命是毛澤東,自以為是基督,「我是人民的救星!」
洪秀全稱他是「上帝的弟弟」;孫中山是受洗的基督徒;毛澤東不信上帝,他自己認為他是人民的救星。太平天國奠定了這場基督教變成邪教的基礎。我們現在回頭看洪秀全起家和他那個歷史,你會覺得很可怕、很可笑,或者說你會發現,他很像現在中國的教會。不怎麼學聖經,不怎麼學真理,學了一點點只言半語的聖經,然後他就認為,「我是上帝的弟弟」,叫「天弟」。你們聽說過這個詞嗎?就是天的弟弟,耶穌的弟弟。他的禱告不像我們說「天父」,他禱告說,「天兄啊,哥,你要幫我弄成什麼什麼事!」然後呢,他的那個副王叫楊秀清,楊秀清叫什麼呢?叫「神風」。不是神風敢死隊啊。就神風、聖神風楊秀清,就是說他是聖靈,楊秀清代表聖靈。你看見中國教會的影子了嗎?就是「我是就聖靈了,反正我說話就是聖靈在說話。」然後,這些偉大的人物的太太、老婆、家裡人叫什麼呢?叫天嫂、天媽,就是天嫂、天媽。真的太可怕了!
他弟弟呀,他堂弟洪仁玕好像稍微好一點。洪仁玕到了香港,在香港受了洗禮。洗禮之後,英國倫敦差會,實際上差派洪仁玕——就是洪秀全的弟(我們知道,讀近代史的書,你們瞭解這個人物啊,在太平天國當中很重要),說差派他做正式的宣教士。所以,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實際上真的是有基督教的影子,就是一群罪人起來,認為他們在上帝面前、在人面前,比先知以賽亞還更具有神性。這真的是太可怕了。所以,有人對中國教會說,「中國教會並沒有因為太平天國的結束而結束,洪秀全的幽靈附在了中國很多今天的基督徒身上。」這話有沒有道理?真的很有道理。但是,比較清醒的這個,很多當時世界的基督教、基督教徒、基督教會,對太平天國是蠻有好感的,覺得基督教在中國真的就傳開了,不得了了。但是真正清醒的,其實是西方的天主教。天主教自始至終不承認太平天國是真正的基督教。當時在江西,應該是在江西,有個天主教的主教,這樣評價太平天國,他說,「太平天國是基督教新教胡作非為生產出來的怪胎。」我覺得天主教是看的比較準。
大家知道嗎?這場太平天國運動,殺害的中國人,從2000萬到7000萬的統計口徑不等。我們不管它。但是,這場內亂真的是太可怕,而且,我們看見洪秀全一點也不比咸豐皇帝更好。整個宮廷的淫亂、腐敗、殺人、敗壞,無所不用其極。但是,我覺得對太平天國看法最深刻的這個人,你知道是誰嗎?是馬克思(我們不喜歡馬克思的意識形態,那另外一個問題)馬克思專門寫了一些文章來評價太平天國。因為那個時候,太平天國運動的時期,就是馬克思的時期, 19世紀的下半葉,對吧?那時候很多這個西方的通訊機構,包括教會都在中國有大量的派出機構,向歐洲反饋了很多關於中國的信息,那時候被稱為中國革命。所以,馬克思對太平天國有一句名言,有沒有人知道這句名言?因為後來,我們知道毛澤東以後呢,對太平天國基本上是一個正面評價。孫中山自詡為洪秀全第二嘛,後來那個是洪秀全第三嘛,我們今天洪秀全第四嘛,所以,就不再提馬克思這個評論。馬克思說,指著洪秀全,他指著洪秀全說的,他說,「只有中國,才會有這樣的魔鬼。」我天哪,太可怕了。「只有中國,才會有這樣的魔鬼。」這個是符合神學的一個判斷,雖然馬克思自己不懂、不明白。什麼是魔鬼呢?就是一個罪人起來演上帝,然後以上帝的名義去殺害別人。但是,回過頭來你發現沒有,上帝的震怒在中國三大革命的身上。我這話是有聖經根據的,聖經有一句話說,指著以賽亞書——包括以賽亞書這兩個王說,神說,「我在這兩個王(就冒充上帝去攻擊、審判別人的這兩個王)的身上我怎樣行,我也會在外邦那裡怎樣行。」換句話說,凡是違背第二條誡命,「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神斷不以他為無罪。」所以你會看到,洪秀全、孫中山、毛澤東這三場革命,上帝審判的手,是完全公義的。
我們先看洪秀全這場假基督革命。他侵佔了大半個中國,神徹底消滅他了。太平天國大約15年的時間吧,冰消瓦解、寸土不留,全拆了,拆毀到底。因為他妄稱他是上帝的弟弟,妄稱耶和華的名,這種罪是上帝最憎恨的。但是,我覺得孫中山比他稍微好一點,所以辛亥革命基本上成功了,但是孫中山最後,也算是個人失敗了。那相對來講,第三位,不管怎麼樣,他可能比前兩個罪還大,我不知道啊,不管他,但是他畢竟有一點還是好的,他是個無神論者,他不敢說我就是上帝,我就是耶穌,我就是基督,雖然在實際上他可能這樣做了。所以,我們怎麼讀聖經相信上帝的真實和信實呢?越是冒充是上帝來審判別人的人,上帝的憤怒就更加的猛烈。你的調子越高,審判越重,就這麼簡單了。那麼,洪秀全的這個傳承,我們今天不講政治,在中國的教會裡面,具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就是一個基督徒你信了上帝,你能不能永永遠遠地保持以賽亞在上帝面前這樣的姿態,來證明——足可以證明你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就這麼簡單了。所以,聖經從以賽亞書到啟示錄裡面,有兩位所謂的教會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在主的聖殿中、在上帝的面前是一樣的姿勢。第一位以賽亞,說,「禍哉,我滅亡了」;第二位是使徒約翰,看見復活的耶穌,倒在地上像死了一般。這個不是說讓我們失去見證的能力和傳講福音的熱情,乃是神拿走了我們一個——拿走了一個罪人去審判別的罪人,以上帝的名義審判別的罪人的權柄。做到這一點,我們是基督徒;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是邪教徒。所以,我在最近的博文裡面講了一句話,引用猶大書說,「天使長和魔鬼爭奪摩西的屍體的時候,都沒有責備魔鬼,而是說,上帝責備你吧。」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這意思就是說,「基督徒啊,基督徒,上帝的兒女,你一定要永遠、永遠把審判權交給上帝,你徹底的從審判的重擔下、審判別人的重擔下出來,一心一意的做正經事,就是傳福音。」這是我理解的真正的教會、真正的先知、真正的門徒。
那麼,我們去傳福音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上帝告訴以賽亞一個很可怕的結局,說,「你去傳福音沒人聽。」若非聖靈的感動,這些百姓聽了也不懂,也不願意聽,而且很生氣。所以祂已經告訴了以賽亞,也告訴了所有的教會,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一個經常性的命運,就是這樣子。那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包含了兩個基本信息:第一,人都是罪人,就是我們不認識神,靠我們自己的理性,我們不能接受上帝的真理;第二,人得救完全是上帝的工作,聖靈感動我們,使我們能夠明白真理。所以最後,在基督裡面人歸信,在聖靈裡面人得救,乃是神單方面的作為。所以,讓我們這些基督徒也不要驕傲,「唉呀,我這麼好,上帝揀選了我。」不是的,上帝揀選了我們,是因為祂愛我們,不是我們配,乃是因為祂的憐憫。好的,這是第一部分信息。
唉,我這樣講,恐怕講不完了。以賽亞書可以講一年。接下來就開始講「以馬內利」的信息。這裡面有四個名字或者三個名字,先講了先知帶著他的兒子啊,上帝說,「你帶你的兒子施亞雅述,去迎接那個亞哈斯王。」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剛才講過了,大致是這樣子的,就北國的以法蓮,以法蓮是北國十個支派當中的代表,是最敗壞、最兇惡的那個支派。以法蓮跟一個叫亞蘭的王國,這個亞蘭的王國也稱為敘利亞王國,兩個人結成聯盟開始去攻擊南國猶大。然後說整個的南國猶大,從君王到百姓心都顫抖了。然後上帝吩咐以賽亞說,「你跟你的兒子施亞雅述去到某一個地方迎接亞哈斯王。」這裡面談到了一個地點,很多解經家我認為是解錯了,這個地點就是,你在那個地點去迎接亞哈斯王。根據聖經的相關信息,為什麼要到那個地點去迎接亞哈斯呢?因為那個地點是亞述進攻經常走的路線。所以,亞哈斯正在去找亞述去求援。上帝說,「你去攔住他,告訴他不要怕、不要慌,我會拯救你們。」就這麼個意思了。施亞雅述,這個名字代表說,上帝會來拯救祂的余民,最後祂的余民會得到解放、會回歸,就這麼個含義。
這裡面我這麼講,你可能有一個疑問。我們知道,上帝興起了亞述作為一個祂的憤怒的工具,來敗壞剛才我說的那個邪惡聯盟,就是以法蓮跟亞蘭的聯盟,亞哈斯也去找亞述,上帝讓以賽亞攔住亞哈斯去找亞述,這是不是個矛盾?好,我再說一下這個問題。就是上帝已經決定,啟動亞述來幫助南國猶大,打碎北方聯軍的進攻。亞哈斯被北方聯軍嚇破了膽,要去找亞述來幫助他,跟他結成聯盟,來阻擋北方聯軍的進攻。在某種意義上,亞哈斯的想法跟上帝的想法是一樣的。但上帝差派先知說,「你去攔住亞哈斯,不要他去找亞述。」唉,我覺得這個真理真是蠻深刻的,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亞哈斯王去找亞述,跟上帝啟用亞述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他覺得亞述是他的救星,他要投靠亞述來幫忙。上帝說,「在我的計劃裡,你不找他,他也來搭救你,你根本用不著求他。而且,你要人去求一個人,你要付出很多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你不再相信我了,你不相信我會擺平這件事,你要自己去弄。」就是這麼個含義了,那在我們的生活裡面,也是這樣子的。就是你慌了,然後你準備去求一個人來幫忙,那個人來幫你的時候,他會附帶條件。但是上帝早就說了,說,「這個事情我早就讓他起來,來幫你,但實際上還不是幫你,他是為了他自己。」所以,這個真理只是在告訴我們,人在危機和苦難當中不要盲動,神會安排好的。即使你所做的事情好像跟上帝表面上是一樣的,但是你自己做的事情,要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你還不如安坐,看神為你工作。
然後在7章10到25節,就應許童女懷孕,要生「以馬內利」這麼個嬰孩。你們要瞭解宗教史的話,明白,猶太教跟基督教爭鋒的焦點之一,在以賽亞書7章14節,他們認為基督教錯誤地翻譯了聖經,新約聖經錯誤地翻譯了舊約聖經,就是「童女」這個字,我們把它翻譯成「處女」,那麼猶太人認為她不是個處女,就是一個年輕的女性。對我來講,這個事情很容易找到答案,那就是馬太福音1章那段經文,對基督徒來講,這個解釋就足夠了。那另外,聖經當中反覆的講到了、使用了這個詞,好像是使用了七次,「童女」這個字,事實上指的都是「處女」,沒有問題的,雖然沒有用「處女」這個名字。「以馬內利」就告訴亞哈斯說,「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在人間唯一的盟友是上帝,因此,我們不需要跟任何人結盟。」罪人總是跟罪人結盟,以便壯大自己。但是神的兒女,你唯一的盟友,你真正的盟友是上帝。但是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被嚇破了膽。教會軟弱的時候,唉呀,我們是不是跟外邦結合,合起來搞點什麼?我自己也幹過這種事情。總的來說,我們是小信的人。神說,「你不需要這樣,你堅持宣講真理,其他的事情我幫你擺平。」求神堅固我們的信心吧。
然後又取第三個名字,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現在有沒有人記住這個名字?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我背了一周了,我不是現在給你,我也不熟啊,這個我給你顯擺一下,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記不記也沒什麼關係了,反正你要知道它的意思就是,「搶掠快到了、搶掠快到了。」同義反覆啊,基本的含義是一樣的。這個孩子出生,有一個背景,就是,這個中文的翻譯確實有問題啊,我們看一下第8章第3節。以賽亞書第8章第3節,他說,「我以賽亞……」大家看這個「以賽亞」下面,這個一個橫線,然後有九個小黑點,看到嗎?你們經常讀和合本聖經,知道這什麼意思嗎?原文裡沒有,對吧?原文裡沒有,這是後來加添的,凡是加上這個,都是中文翻譯的時候加上的,有的時候加得很糟糕,這就是非常糟糕的一個地方。聖經的真正作者「我」,實際上是聖靈,就是「我」。「妻子」原文是「女先知」,對嗎?就是「我」,「同室」這個詞也是錯的,這個動詞原文不是這樣子的,原文直譯很簡單,就是「我走近了女先知,她懷了孕。」對,我太喜歡這句話了。因為沒有這句話更清晰的預表馬利亞懷孕,聖靈降臨在馬利亞身上,她要懷孕生子,「你要給祂取名叫耶穌。」聖靈走到了一個女先知的身上,女先知就懷了孕,你要給他取名叫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就是這麼過來的,沒有任何問題啊,我這個講法百分之百是沒有問題的。
那問題在這個地方,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跟耶穌有什麼關係?我們永遠要記得,耶穌一直是有兩個工作的,兩個工作的。第一個工作,祂是我們的救主,沒有問題,以馬內利;祂還有一個工作,祂是上帝面前代替我們做了罪犯,所有對人類的審判都歸到耶穌身上了,所以耶穌就是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祂為我們的罪被神奪去。「擄掠快來了,擄掠快來了」,對人類的所有的踐踏和審判,都歸在耶穌身上了。所以這個字的名字,亦同樣是預表耶穌的,預表耶穌的工作,這個沒有問題。而且特別有趣的是,你看第8章的第1節,「1耶和華對我說:『你取一個大牌,拿人所用的筆(這個原文是強調的啊,用人的筆、用人能懂的東西),寫上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我這樣強調的時候,你想到了新約哪一幕啊?建松想到什麼?耶穌釘死的時候,有個牌子,上面用人的字,什麼人?羅馬人、希臘人、猶太人的字寫在上面,說,「這是猶太人王。」他被剪除了,他被審判,他是個罪犯,這實際上是指他是個罪犯。所以,聖經就是這麼奇妙。以賽亞告訴我們,這位代替人類被釘死的人,祂死的時候會釘一塊牌子,告訴我們祂是誰,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
然後呢,大家看到這實際上是個平行結構,以賽亞的大兒子,然後以馬內利;以賽亞的二兒子,然後接下來又講以馬內利。我們翻到第8章5到10節,就是結束這塊。第8章5到10節,這裡面有一句話,就是,「以馬內利啊,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然後第10節的最後一句經文,「因為上帝與我們同在。」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因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跟「以馬內利」在原文中完完全全是一個字。所以「以馬內利」在這段經文裡面出現了三次:7章14節到最後8章第10節和中間的第8章的第8節。那麼,中間這節經文很重要,「以馬內利啊,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面。」 「以馬內利」代表神要把祂的百姓從罪當中拯救出來,因為祂與我們同在。這裡面的信息告訴我們,我們的危險、死亡的危險來自於亞蘭和以法蓮——以色列和敘利亞;這裡面的危險告訴我們,我們的危險來自於亞述帝國,打碎了北方聯軍進攻之後,亞述成了猶大的統治者、蹂躪者、踐踏者。然後,第一場「以馬內利」,要推翻北放聯軍的統治;第二場「以馬內利」,要推翻亞述的統治。亞述的統治比敘利亞和以法蓮的統治更加的堅固、更加的邪惡、更加的無所不在。所以,當上帝第二次講「以馬內利」的時候,說,「以馬內利啊,它展開翅膀,」就告訴我們上帝的兒女,他面臨著的困境,在地上再也沒有援助了。神的拯救是從天上來的,它張開翅膀自天降臨、從天而降,我們的幫助是從上面來的。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講,如果說這裡面在講耶穌是完全的人,這在講祂是完全的神。也告訴我們,當一個基督徒你真的覺得你陷入困境的時候,會從你完全想像不到的地方,上帝為你提供一支騎兵,為你提供幫助。
好,往下看吧。接下來又講到先知,這裡的信息首先說怎麼怎麼樣啊,先知領受了這個使命,先知應該怎樣做呢?首先先知要和人民分開,這個不是在生命上、在罪上與人民隔離,而是說,你要傳上帝的福音,牧師、基督徒、教會,你首先要注意一個問題是,你不要被人民捆綁。不能說大家喜歡什麼樣的信息,你就講什麼,你要真的想講道理,你要不怕得罪人,就這麼簡單了。人民是對先知、對教會、對基督徒一個很大的試探。人民沒有別的啊,人民的意思就大家都這麼認為,多數人都是這麼看的,你怎麼辦?所以先知你必須要超越人民的捆綁。這是一個交叉結構,中間講基督和教會,我不說了。與之對應的是,先知、教會、基督徒第二個試探,就是異教的試探,所謂交鬼的、行巫術的。而且,這裡面以賽亞用了一個很文學的詞,說他們的吳儂軟語、輕微細語地去勾引你,這個時候你還信不信,還堅不堅持你所相信的。所以教會、先知、基督徒勝過多數的試探,勝過別的宗教的試探。
好,再往下,我們看第二大部分,嬰孩降生了。這裡面先告訴我們,這是9章1到7節,嬰孩降生,開始是「黑暗到光明」,這裡面特別談到了新約聖經引用的,耶穌剛剛開始傳福音的時候,「有光明照耀在黑暗裡」。整個聖經,它的文學特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常常從黑暗寫到光明。比如說創世記1章1到3節,「2地是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3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新約聖經的很多篇章也是這樣子處理的。那麼這段信息,當嬰孩降生的時候,也告訴我們,一片黑暗突然看見了大光。路加福音講耶穌誕生的時候也說,「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從高天臨到我們;坐在死蔭和幽暗的人,看見了大光。」大約是這麼個意思啊。這是嬰孩降生的第一個背景。
第二個背景,這裡面談到的是從律法到福音的轉換。這個嬰孩真正給人類帶來的,不再是律法的審判,而是福音的解放。我們看一下我為什麼這樣講,這是9章3到5節,我們看第3節,談到了很多的喜樂、歡樂;然後第4節到第5節,讓我們看到,人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背負著重擔。第4節是我們「背負著重擔」,第5節告訴我們,我們這個重擔來自於殺伐和爭戰,這個在新約的背景下,它講的乃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具體我不去引證了):人在福音裡面本來非常、非常的快樂,人不快樂是因為人住在黑暗裡,人住在黑暗裡,是因為人背負了非常沉重的重擔,這個重擔是人加給人的。人拿什麼加給你重擔呢?就是,總有人論斷你是個罪人,而他比你更加的沒罪。上帝的兒子,以嬰孩的方式進入這個世界,就是要推翻這種人對人的暴政,從嬰孩兒開始把我們拯救出來。
好,然後開始兩大審判,先審判上帝的選民雅各,然後審判亞述。雅各代表猶太人、代表教會,先審判教會然後審判外邦人。神的審判「從神的家起首」,所以,先審判雅各的驕傲。這裡面提的全都是驕傲。然後,這裡面有一個層次,人驕傲到什麼樣子了呢?首先是,每個人都驕傲——完蛋了,這個沒有辦法了,你不能說……我經常在教會裡發現有這麼個情況,就是這個人總愛論斷別人很驕傲,我每次碰見這樣的人的時候,真是很無奈,我真的想問問他,「你怎麼知道他很驕傲?你要不驕傲成這個德性,你怎麼知道別人驕傲?」所以聖經說每個人都非常驕傲,「百姓都很驕傲」。他特別談到了兩種驕傲,就是掌權者特別驕傲,但是老百姓也很驕傲。上層和底層都很驕傲,每個人都在魔鬼的權勢下面。然後這個驕傲一定會導致互相攻擊。我們可以還原一下,就人和人發生衝突,如果沒有利益的紛爭、除了利益的紛爭以外,其實就是因為驕傲導致的結果。神會任憑這種衝突發生,有的時候。你不是很牛嗎?他不是很牛嗎?那好吧,你們倆打吧。這就是這段經文的一個含義。
在這所有、所有的驕傲當中,最驕傲的就是那些拿著律法去審判別人的人。所以先審判雅各。學聖經,你應用到生活裡面也會很有意思。好像我們覺得,上帝審判歷史當中的以色列人,跟我們沒什麼關係,其實跟我們關係真的很大。雅各勾結了亞蘭,去攻擊南國的猶大。你可以把他想像成一個人,因為這個雅各,在先知的筆下、在上帝的面前,此時已經敗壞得不得了了。就這個人已經都成那樣了,他還有閒心起來去攻擊別人,就是這麼個道理了,而且,他還勾結一個更糟糕的人來攻擊猶大。那我們在生活裡面,常看見這樣的例子,你要碰見別人,他會說,「你看,不僅我說你不好,亞蘭也說你不好。」上帝讓我們看見,一個攻擊人的人,在邏輯上是何等的不堪。一個那樣的人,還要起來去攻擊別人。
好,我們看第二場審判,審判亞述——外邦人。亞述被審判也是因為他驕傲,這聖經裡面講的很清楚。但是,亞述被審判,在生活裡面、在歷史當中有一個很深刻的應用。聖經裡面,上帝其實有一件事情做的(我們打了引號)是「特別不地道」的,而且,從始至終是很不地道的。你會覺得上帝不夠哥們兒、不夠意思,非常不夠意思,上帝。上帝怎樣來對待罪人、或者祂要管教的人呢?祂從始至終有一個一貫的做法。比如說,我們這個教會在上帝面前,上帝就不願意再忍耐我們了,要管教我們,要打我們的屁股。祂一般怎麼做呢?祂會興起一個人、比我們強大的人來攻擊我們,管教我們,把我們打得遍體鱗傷、拆的體無完膚,這是神經常對待祂子民的這種懲罰的做法。但是,在聖經當中,就是所有被上帝舉起來利用的那個來攻打祂子民的那個強權,最後上帝反過手來打得更狠。這是整個聖經從始至終的一個故事,不變的一個故事。這個太可怕了這個。我作文化基督徒、作所謂公共知識分子的時候,真的是不懂。那個時候,我其實最大的理想,包括今天很多人的最大的理想,就是,「上帝,禰要用我,用我做禰的工具,用我做禰的鞭子,我好起來去審判別人,審判這個罪惡的世代,審判這個罪惡的國王、掌權者、政治、人民、百姓。」我越讀聖經我越害怕、越後怕,我現在的禱告跟原來完全不一樣了。我說,「主啊,求求禰,禰可以使用任何人做工具來審判我,禰千萬別拿我做工具去審判別人。」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為什麼會這樣?一個人啊,像亞述一樣,被上帝舉起來去審判別人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認識我們的人性,當你起來,你覺得你替天行道,你開始去審判別人的時候,在整個的歷史進程當中,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邪惡、越來越自義、越來越驕傲,你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所有的政權興起來的時候,都是義的,這個道理是普遍的;當他奪取政權,當他越來越成功的時候,他就會比他以前的那個王朝更加的敗壞,個人也是這樣子的。結果,這個自以為義的政權,會被上帝毀滅的更徹底。這太可怕了。所以,無論是國家政權還是個人,都是這樣子的。
你們可以看教會的一些所謂的醜聞或者新聞,也是這樣子的。好,一個人有醜聞了,一些人現在、今天還是這樣子的,覺得他們是上帝的鞭子,是上帝憤怒的工具,對嗎?他們起來要去審判這個可憐的人,這個倒霉的人,這個該審判的人,我不說他無罪啊。但是,讓我們拭目以待,我們首先已經看見了這些東西已經越來越驕傲了,他覺得他們代表上帝,他們代表耶和華的忿怒,他們代表聖靈的寶劍,他們代表教會的方向,如果不悔改,他們將來的結局比亞述還要悲慘。我這樣講是因為聖經這樣說。所以,我這裡講,義犬一定變成惡狗——兔死一定狗烹。上帝弄死那個兔子!回來這條狗沒什麼好下場。唉,聖經真的是深刻、真實。
好,我們再往下看。最後一部分內容,「耶西的本」。這裡面有兩個詞是不一樣的,「耶西的本」,然後呢,「耶西的根」。我不知道你們讀的時候,注意到它的區別沒有。「本」就是指樹幹,「根」當然就是指樹根。我們是耶和華大樹上的枝葉,我們順著樹幹,回到樹根。我們先看「本」,「本」代表道路,代表通往根基的道路。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本」,才能夠回到神的裡面去呢?保羅在加拉太書裡面有一句名言,講的就是「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以信為本的人。」我們信什麼、我們怎麼信呢?所以整個的這段經文講的非常的清楚。聖靈帶領我們學習真理,我們藉著洗禮開始學習真理,所以,這裡面有水和聖靈之間的一個呼應。這兩段經文其實特別、結構特別的。—這裡講「耶西的本」,然後講這麼一個交叉的結構,聖靈帶領我們學習真理,信道是從聽道來的,我們因信稱義,因信稱義的人彼此相愛;我們回到上帝的根本,「耶西的根」,返回「根」,然後回到本源,這個本源的本質,我們返回根本的這場運動的本質,是新的出埃及運動。我們怎樣才能夠回到根本當中去呢?消滅教會的內戰,消滅教會的外患。
我說這兩部分的結構是一樣的,「耶西的本」——我們的「本」就是,我們是以真理為本。聖靈的工作就是,帶領我們不斷的學習知識、學習真理。我再一次強調,在這個方面,我們這個小教會和很多中國教會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基本口號就是「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你有知識就驕傲」。這個「有知識就一定驕傲」呢,就是和這個「沒有知識一定驕傲」呢,你可以去做個統計啊。我們強調知識,因為聖經上還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說,「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知識叫人驕傲,那些是假知識。保羅說,「我們要反覆的學習,使我們真知道祂。」真知道耶穌基督。這個「知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因信稱義的真理。這裡面講的「公義」和「信心」,這個翻譯都是有一些問題的——用新約的語言來講就是,你稱義乃是因為你的信心,不是因為律法,不是因為剛才審判的那些驕傲,那些東西。然後,有信心的人在教會裡要彼此相愛。這個彼此相愛有很多美麗的描述,對不對?好像兩種完全不搭界的動物、是敵我的動物、弱肉強食的動物,今天睡在一塊了。看到了嗎?有六種動物睡在一起,中間有個小破孩帶著它們。這是上帝國度裡的一個形象,很可愛、很美。所有的爭戰都熄滅了。我們知道,現代社會弱肉強食,建立在進化論根基上的一個社會。但神的國度不是這樣子的,就是強弱在一起和平相處、彼此相愛,但是,整個的新的國度的中心,是那位嬰孩。
好,我們看到「根」,我們回家了,我們回到了神的家,返回了根本,浪子回家了,我們要追回到本源上去。然後,要想回家,回家的旅程,天路之旅有兩個工作,「消滅內戰」,就是「以法蓮不再嫉妒猶大」,「猶大也不再擾害以法蓮」。教會也好,社會也好,很多團體內的悲劇,是因為嫉妒。大家還記得,以前我自認為有句名言,「革命是一場嫉妒」。改革是一場比較輕微的嫉妒。革命是一場嫉妒。所以,以法蓮因為嫉妒猶大,他去發動了戰爭。在最後,在教會裡面、在神的國裡面要消滅嫉妒。然後「消滅外患」,就外部的攻擊、試探、引誘。然後,最後這裡面告訴我們,所有的返回上帝的運動,我們可以說是從耶穌時代開始,或者說從以賽亞時代就開始了。這是一場重新離開埃及,返回樂園的、返回應許之地的運動。我們今天在這場運動中間,中國教會、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是新的出埃及運動的一部分,這場運動一直到耶穌再回來才能完成。15、16節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是一場新的出埃及運動。第15節描述的是過紅海,但是比過紅海還要浩大,七條紅海。然後,最後一場運動告訴我們,這場運動神掌權。
好的,這是我們今天講的基本的信息。最後我們講一點應用。這個我不講了。我們講教會是一場溫柔。三個名字對應了我們對基督教聖經的那種理解的一個缺陷,就是「以馬內利」、「一個嬰孩」和「耶西的根」。「以馬內利」告訴我們,我們人缺少一種上帝的溫柔,就是同在的溫柔。我們裡面有一種冷漠,就是我不願意跟別人同在,覺得我自己、別人不配跟我同在,我這麼高明、我這麼高深、我這麼聖潔、我這麼有權、我這麼有錢、我這麼有貌、我這麼有體魄,我這麼身上比別人身上虱子更少,對吧?所以我們不願意跟別人在一起。所以,上帝的溫柔首先表明一個,祂願意和我們在一起的溫柔。我們怎麼判斷一個基督徒到底有沒有神的愛呢?就是你有沒有一種願意與別人同在的溫柔。我不想責備別人,我自己最缺乏的就是這一點。可能跟我個人的經歷有關,就受到人很多傷害,當然,後來神也不斷的提醒我,你也傷害過別人。所以跟人打交道,我總願意保持適當的距離。但是,神真的是讓我們看見,我們怎樣能夠努力地跟別人在一起。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你跟別人在一起要注意分寸。在這裡,你不要窺探別人的隱私,你要多去關心別人的痛苦;你不要去控告別人的罪,應該經常去承擔他的重擔。「以馬內利的溫柔」,求神大大的憐憫我們,讓我們學耶穌基督與別人同在的溫柔,慢慢的告別與人隔絕還自以為清高的冷漠。我至少覺得,我回到中國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那種普遍的冷漠和敵意。你倒霉沒人在乎你的,你走在街上沒人搭理你的,陌生人那種打招呼,是不再存在了。因為從根本上來講,我們離「以馬內利」太遠、太遠、太遠。盼望中國教會能夠首先做這個見證。
第二個溫柔,就是做一個嬰孩的溫柔。這個溫柔就是,能不能謙卑下來。你別總是天天為別人禱告、為別人傷心、為別人難過、別人有罪為什麼不審判、為什麼他還不悔改,你換一種生活方式。有一個哲學家說得真好,他說,「你改變了態度,那個人就在改變。」我們有一個孩子似的溫柔,就是,我不再天天去論斷別人的罪,我願意跟他在一起。我說句比較糙的話,「活尿堆泥巴」。那你說小孩跟狼、豹、虎、獅子、羔羊在一起玩,誰比誰高明多少、誰比誰乾淨多少呢?那教會就是這麼個地方嘛。所以,第二種溫柔,就是做一個孩子似的溫柔,少一點論斷和審判,少一點律法。
第三個溫柔,就是葉落歸根的溫柔。這點我覺得也是蠻重要的。葉落歸根的溫柔,大家知道嗎?最近有一個人給我寫信,我真的非常感動,我覺得我自己做錯了一件事情。他說啊,「其實每個人都非常、非常的孤獨,每個人在這世界上都無家可歸,每個人的世界真的都很可憐,每個人身上都有肉體各種各樣的那麼一些慾望;你為什麼在別人一點點出錯當中,你就上綱上線的要弄死別人呢?不留活口呢?致人死地呢?」換句話說,我們藉著今天的經文,每個人都在回家。你知道你這種棄絕、審判什麼意思嗎?就是說,「滾!我回家,你一邊去」。「耶西的根」,祂是萬民的根,祂呼喊每一個人回家。祂給教會一個使命是什麼呢?你能不能解放更多的人一起回家,因為我們的父愛他們,在家裡等候每一個人。我們應該有一個「回家的溫柔」,有一個一起回家的溫柔。
我們今天來到了蒙特利爾,其實我們沒有別的意思,我們在一個碼頭,這個碼頭叫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我們有一個使命就是,「好吧,我們一起回家,我們一起回家。」溫柔並不是很虛空的,新約聖經有兩個詞來描述「溫柔」,一個字是這個,一個字是這個。這個字是指「溫柔的心」,我們裡面首先要溫柔,但是怎樣才能有一顆溫柔的心呢?向以賽亞學習,「主啊!我滅亡了!」你沒滅亡我,我就有一顆溫柔的心了。什麼時候我們沒有溫柔的心呢?好吧,我跟建松一起過來,站在神的面前,「主啊!他滅亡了!」你不再有溫柔的心了,再也沒有溫柔的心了。大家想沒想,我們在生活裡是不是經常這個樣子?「主啊,他為什麼還不滅亡?」溫柔的心首先來自於,「主啊!我滅亡了!」第二個講「溫柔的話」是什麼?講溫柔是溫柔的話,言語上要溫柔。求大家經常鼓勵我,讓講道台在講真理的時候可以不溫柔,在講人的時候更多的溫柔。讓我們極力的為真理爭辯,但是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多的人一起溫柔的回家。
我們一起來禱告。天父,我們謝謝禰,謝謝禰用以馬內利的方式愛我們,謝謝禰用嬰孩的方式來教導我們,謝謝禰帶領我們回家。願禰的溫柔充滿我們,從今天直到永遠,奉耶穌基督的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