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會小猴子2015-11-07 15:43:30 說: 平安,如何看待?加爾文所說的世界是我們的修道院。+王艾明:……後,我願意重複我在國內外各地講課和演講時常常愛引用的兩段話來結束我的分享。第一句,是馬丁﹒路德的話,加爾文經常應用。雖然他們之間從未謀面相聚,只有通過梅蘭希頓互致問候,但是,加爾文始終視路德為其信仰和事業上的導師,而事實上,真正繼承路德改教事業的不是信義宗,而是加爾文影響下的各類歸正宗傳統的教會。路德說:「世界是我們的修道院!」這一句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加爾文傳統承繼者,將世界的每一份責任,無論是愛鄰舍,還是愛國家,都應該以信仰去理解和擔當!第二句,是加爾文的話,他的學生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了。這就是:「世界是上主榮耀的劇場!」加爾文率先垂范地從恩典的工具層面開啟了新的範式,進而他的影響之下的一代又一代的門徒們競相從實踐層面去探索活出主的名和彰顯出主的榮耀的方式和路徑,於是,形而上的真理不再被個人權威一再重新發現,而是,承傳大公信仰,在世界的公共領域裡,活出恩典和愛,在法律、倫理和公平正義的秩序上,處處建立合理的規範,就成為加爾文傳統對現代世界文明最大貢獻之奧秘。……
平安。首先需要說明,署名王艾明(英文名Ambroise WANG,牧師,金陵協和神學院教授,瑞士巴塞爾大學神學博士,瑞士納沙泰爾大學榮譽博士。現任金陵協和神學院副院長,中國宗教學會理事,《金陵神學志》主編、江蘇省基督教協會副會長、中國基督教協會神學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遼寧大學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摘自百度百科)的這篇文字裡有很多不實之詞,特別是涉及路德和加爾文之間關係的時候。他可能把馬克思恩格斯之間的偉大友誼這種中學生的政治情感,複製到路德和加爾文身上了。加爾文從未「始終視路德為其信仰和事業上的導師」,若是如此,就不會存在一個改革宗了。而加爾文通過梅蘭希頓轉達的主要是對路德的控告,以及挑撥離間。王先生這篇文章再一次讓我們看見,中國官方教會和家庭教會在擁躉和緊跟加爾文領袖這個方面,是完全一致的。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現狀。兩方面根據加爾文神學,也共同繁衍了女牧者文化和不同版本的榮耀神學以及社會福音。改革宗的世界觀和天主教的修會傳統的區別僅僅是出世修行還是入世修行的區別。成聖因此是人努力操練的結果,以馬內利和教會、施恩之具已經形同虛設;基督退怯為修辭對象,教會墮落為寺廟、社會和事業。問題的關鍵是:那人,你在哪裡?基督,你在哪裡?
(1)修什麼道
不過王先生有一句話是對的:全世界都是我們的修道院,這個思想並非出於加爾文;但路德也不是首創者。「社會是修道院」這個口號至少可以上溯到方濟各。而路德在批判羅馬的修道院制度(Monasticm)的時候,從另外一個角度重申了這個觀點——從修道院歸回教會。而加爾文又重新解釋了這個口號;實際上是又返回了方濟各——方濟各 的修道在曠野,加爾文的修道在世界。事實上,方濟各(可以代表羅馬的傳統)、路德和加爾文,代表了教會神學的三個基本方向,即修道院、作為施恩之具的教會,以及社會取向的「無形教會」。在人本主義復歸這個方面,加爾文的「全世界」與方濟各的修道院是完全一致的:離開施恩之具的人,藉著聖靈的名義,背對或面對人類或鄰居,靠禁慾或成功成為基督的見證。人本主義的方向就是異教的方向。修道主義和成功神學是並將一直是基督教會中的敗壞力量,甚至是基督教真理衰落的罪魁禍首。準確地說,「全世界是我們的修道院」這個說法,在路德那裡根本算不得什麼重要思想,路德並不關切這個偽命題。正相反,路德用更多的熱情抨擊修道院和全世界,而他的目的,是返回聖經,在修道院和全世界兩種異教或兩者極端中間,帶領基督徒返回教會。教會的正確方位,恰恰在修道院和全世界中間的位置上,而羅馬和瑞士都已經被擄掠到巴比倫了。
我們先來介紹路德對修道院的批判,然後看他對「全世界」的攻擊。當然,路德自己也曾經是修道院的修士;因此這也是一種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離世修行和入世修理已經捆綁教會和基督徒數千年了,方濟各和教皇是始作俑者。路德首先指出,教皇和修士是互相支持、彼此親吻的:They are the rats, and pope is their king。這話當然很難聽,但是路德為何如此激烈抨擊修道院傳統呢?因為修道的神學本質是離棄道成肉身的基督,而人自己想靠自己肉身成道。修道院實際在否認基督的救恩、施恩之具和基督所設立的教會; 而修道士若非說謊,絕對不可能到達他們追求的屬靈境界與內在和平。東正教的電影Fr Abdel Messih el Habashi The Ethiopian Monk,代表的恰恰是教會野心家向異教的突圍和犯險。偶然性和白日夢以及彼此犯賤、裝神弄鬼,正取代聖道和聖禮的確實性和神聖性以及完全性,展示了那種基督教的可憐巴巴、走投無路和壓力山大。當代基督教特別是中國教會,為主的緣故也虧欠路德一份尊重。路德在1531年註釋加拉太書5:3的時候,已經呼籲全教會離開修道院,如同以賽亞呼喊以色列離開巴比倫和波斯:「你們要從巴比倫出來,從迦勒底人中逃脫」。因為「修道院裡沒有確定的救恩」(No certainty of salvation here)!
上帝並不藉著個人靈修與人和好,而是藉著基督和祂的道締造和平。路德1531年寫的這些話應該記在這裡,特別送給出世修行成癮、雞犬升天成癖的中國教會:Ask the monks who earnestly labor to obtain peace of conscience by their tradition whether can be sure that their of life please God and that they are favor with God because of it. If they confess the truth, they will answer: Although I live blamelessly and observe my order with all diligence, I cannot affirm with certainty whether this obedience of mine pleases God or not。次年,路德翻開馬太福音5:6,讓我們看見修士和修道院不過是絕望者卻仍然不想要基督的一種選擇:Defeatism makes deserters of society, 或者,despair makes a monk。路德在解釋馬太福音5:27-30的時候,闡述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觀點:耶穌並不鼓勵我們離開世界,但要求我們勝過世界;而祂已經為我們勝過了世界。這是看似接近,但實際上完全不同的三條道路:離開世界返回個人(修道院);離開教會進入世界(加爾文);在基督裡在教會中勝過世界(馬太福音16:18)。1533年,路德指著路加福音2:15-20勸阻類似The Ethiopian Monk無頭蒼蠅一樣清高著逃亡曠野的人,責備他們不愛基督也不愛鄰舍。他們真正追求的是人的榮耀,更多罪人仰望我這個罪人的「道行」。
(2)什麼世界
然後我們來看路德對「全世界」的看法和加爾文的截然不同。路德在註釋創世記34:30使徒行傳27:24的時候說過:The world to exist because the church is in the world. Otherwise heaven and earth would burst into a conflagration in a moment. For the world, being full of blasphemy and godlessness, is not worth one grain of wheat。路德特別指著加略人猶大警告教會:那種貪愛世人和錢財的榮耀,不僅不是基督的見證,反而成為魔鬼的食物。因此基督徒必須極力避免物質主義世界的捆綁。這是路德一貫的觀點: This world will coming to an end; Christian dear the world as Atlas was thought to do; The world reminds me of a ramshackle house, for the world 「seeing is believing」。路德下面這些話是對加爾文主義的「世界觀」極好的警告: We should not immerse ourselves too deeply in this temporal life, as do the swine and irrational animals, which are not interested at all in a future life; Men love the world rather than the Word.。基督徒如果追求在世界裡面向世界榮耀基督,就必須密切關注世界,但路德呼籲基督徒ignore what all the world is doing;因為這世界充滿了貪婪、虛假、淫亂和罪惡,並且死不悔改;世界根本不想要律法也不想要福音,只是極力利用彎曲律法和福音。
對路德來說,存在一個deadly paradox: the best in the world are worst。而且路德認為改革宗所濫觴的社會福音已經不再是福音,因為社會改革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對人的無知。The world resembles a drunken peasant; when you lift him into the saddle on one side, he tumbles off on the other. There is no elping the world. No matter what attitude you take, it wants to belong to the devil (1533)。路德更強調的不是:世界是基督徒的修道院,而是,世界是魔鬼惡性競爭的巢穴, this world is the devil』s den of cutthroats. 1531年路德解釋詩篇147:12的時候,他說不知感恩和敬拜神的人類世界,由於這種無恥,還不如動物世界。因為一頭豬也認識餵豬的人,人卻不認創造和供養他們的上帝。不僅如此,世界不僅不認上帝,而且敵對上帝,自以為上帝。他們實際上根本不認同上帝的榮耀,只是想照人的樣式,根據人的榮美或榮耀重新創造上帝。這個世界永遠是釋放巴拉巴釘死基督的世界, 並且是殺害先知的世界。因為僕人不能高於他們的主人。榮耀神學的基本道理和馬太福音10:22針鋒相對,他們靠世界喜歡我們而定義榮耀。在這個意義上,王明道的道德榮耀神學和林書豪成功榮耀神學以及港台的家庭榮耀神學都是加爾文主義的惡果,都是修行主義的翻版。
方濟各和加爾文的修士最大的罪惡實際上是否認基督和自以為義。他們一個共同錯誤是過於看重外在環境和世界反應對屬靈生命的決定。但罪人逃亡任何地方,在任何成功境界中,也不可能改變他裡面的罪性,他是個罪人因此需要基督救恩的基本事實。路德特別提到創世記中的約瑟和福音書中的施洗約翰。這兩個似乎在生命和屬靈上都強於修士的人,從來不鼓勵信徒離群索居。約瑟在弟兄中間,而約翰的指頭指向基督上帝的羔羊,而不是曠野,或他身上的駱駝皮毛與所吃的蝗蟲野蜜;當然也不是社會。既然曠野和地下室不是正確的方向,是否就應該掉頭進入白宮、街道和家庭呢?耶穌從曠野回來,並沒有走向耶路撒冷宮廷。路德也強調人在世界裡的呼召或職分(calling),但那不是為了榮耀神,而是為了生活,罪人不得不在荊棘和蒺藜中間尋找食物。耶穌3年之久和門徒同在,升天又差遣門徒我們普天下去「施洗」和「教導」(馬太福音28:18-20)。當然,彼得偶爾還可以打漁,保羅有時候不得不編製帳篷,但保羅和彼得不可能用魚簍和營地來榮耀他們自己,或用這些事業為基督的見證。中國方濟各和加爾文的弟子們,他們的錯誤在三個方面,第一、把聖經中的駱駝過濾了,然後在蠓蟲上博大精深;第二、隱修和顯擺,那是霾國的兩種國粹:達則兼濟,窮則獨善。中國隊永遠勝利。
(3)什麼榮耀
第三、加爾文的猶大之吻——「唯獨榮耀神」(soli Deo Gloria)。這是我們在懸崖系列中尚未清理的一個病毒。這個病毒隱藏得很深,但也更為邪惡。在路德三個唯獨之後,捆綁在第四個唯獨之後,這個「唯毒」站在宗教改革的旗幟中已經禍害教會很多年了。加爾文的本意首先是「捨己」的(反對榮耀歸於教皇和羅馬),一直發展到後來成了中國那些半吊子牧者們「你可以榮耀神」這個思潮的神學根據。首先必須說明,無論是加爾文還是改革宗,他們的第五個唯獨是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是人本主義對啟示真理和福音一次致命的捆綁。
首先,聖經講的榮耀主要指向基督和祂的復活,沒有任何人本主義的含義(路加福音 24:26; 約翰福音2:11,7:39;羅馬書8:17,8:30;帖撒羅尼迦後書1:12 1:12;彼得前書1:11)。其次,聖經講的榮耀是針對法老和西頓的——上帝要在他們身上得榮耀。這是加爾文主義者唯一配得的榮耀(出埃及記14:17,以西結書28:22)。其次、選民成為神的榮耀或榮耀的見證,聖經所有相關經文只是指著神的救恩和教會,完全出於神而不是出於人;是神主動讓我們成為祂的榮耀,讓世人藉著我們的得救而不是我們的善工和成功認識神的榮耀(詩篇 50:23,哈該書 1:8;以賽亞書49:3 ,60:21;耶利米書13:11,33:9 ;約翰福音15:8)。最後,人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將什麼捨己,而將什麼當作榮耀獻給神——更多的情況是,你所有自以為榮耀的獻祭在上帝那裡都被視為糞土。選民唯一正確的態度只能是:我作了當作的,我是無用的僕人。換言之,你做什麼都不能榮耀上帝,除非上帝樂意「利用你」榮耀祂自己,你的「唯獨榮耀神」這個謊言神看得極為真切,你只是更隱蔽地唯獨榮耀你自己。
有史以來,基督教最無恥也最狡猾的口號就是「唯獨榮耀歸於上帝」。這個表面上只是高舉上帝的口號實際上在高舉人,並且將人的榮耀放在神的榮耀之上。上帝在基督裡重新造人,現代人在加爾文裡重新造神。這個唯獨和其他唯獨不同,因為你們將「榮耀」變成了人可以「唯獨」的客體,而且還不是唯獨給人,而是唯獨給神。但你不僅無權無能,而且一定盜用和假冒。你到底想把什麼榮耀歸給神呢?除了榮耀本身,任何你看為榮耀的東西在神那裡都是可咒詛的,應當焚燒的垃圾,神都露出噁心至極的表情。你的榮耀,即你認為天主教和教皇篡奪的而你想奪過來還給神的那些榮耀就是法老和凱撒的榮耀,都是魔鬼在曠野中的試探。你奪過來的糞土一樣的東西,耶穌根本不想要。你要把這些垃圾唯獨榮耀基督嗎?人能認定的榮耀就是麵包、屬靈秀和權力慾。你把諾貝爾和平獎和加爾文偉大的神學頂峰這些小丑一樣的東西強加給基督嗎?那坐在天上的必嗤笑你們。而你們根本不可能將荊棘的冠冕視為榮耀。何況你算什麼,你像神一樣八榮八恥給神,就像蛇一樣分辨善惡給神,這是何等狂妄的教義呢?直到今天,改革宗的講壇上還在信口開河:你們可以榮耀神。他們的神就是尼祿和巴力,如同他們的社會就是修道院;而他們的榮耀其實就是一種「聖戰」。
加爾文的觀點重新返回人身上——基督徒在世界裡的成功見證上帝的榮耀。這不過是另外一種修道主義而已。路德的方向是從修士到基督,從修道院到教會;而加爾文的方向是從修士到基督徒,從修道院到世界。路德確實說過,耶穌教導我們不要逃離世界,而是勝過世界;但加爾文更強調,我們勝過世界的方式就是進入世界。兩者的區別最後必然表現為;平信徒靠事業在世界榮耀上帝,還是基督徒靠教會在世界見證基督。
世界並不是我們的修道院,我們也不需要修道院。我們是永生神的教會。教會在世界裡,教會要勝過世界。雖然世界是敵基督的世界,但是神愛世人,and God so loves the world。大衛鮑森在台北的一次會議上反覆強調聖經很少講愛,這個說法完全是矯枉過正、誇大其詞的。這個「上帝不愛論」,完全無法解釋十字架的存在和意義。上帝養活一朵野花和小麻雀,這是神的愛;神的兒子為我死而復活,這是神的愛。最後的問題是,基督怎樣愛世人。神按祂的愛來愛世人,而不是按世人的方式愛世人。這是關鍵,這份愛最終歸結為基督愛教會,並藉著教會愛世人——愛人首要就是「施洗」和「教導」(馬太福音28:18-20)。神的愛不是讓我們成為世界的一部分,而是讓我們勝過和世界的婚約,歸向基督(以弗所書5:25)。如果人靠自己的生命能夠滿足上帝律法和公義的要求,耶穌就徒然死了,基督的新娘就獨居甚好。。基督在哪裡呢?不在修道院,不在世界,而在教會。瑪拉基書1:11,「萬軍之耶和華說,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在各處,人必奉我的名燒香,獻潔淨的供物。因為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馬太福音18:20,「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阿門!
2
透明一代:談論中世紀,似乎繞不開意大利詩人,天主教徒但丁的《神曲》。據說但丁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是所謂的資產階級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特別是其人文主義思想影響廣泛,如名句「一心循著你自己的道路走,讓人家隨便怎麼去說吧!」凡讀書人都耳熟能詳。國內教科書對但丁的評價頗高,大概是受馬恩影響。不知先生如何看待但丁的《神曲》。
平安。但丁比彼得拉克「更沒溜」,因為後者對「黑暗的中世紀」以前的希臘羅馬那些光屁股小人兒的印象至少是真實的,而但丁的「神曲」只是「神州」的「神」——他描寫天堂地獄煉獄,一直在煞有介事地講自己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他唯一確知的是貝緹麗彩‧坡提納裡。但丁確實引領了這種近代以來肆無忌憚的罪惡:文人可以濫用或發揮聖經來滿足他們的情慾和私心。路德本人對但丁比我有更多的好感,主要是因為但丁對教皇制的激烈抨擊。但丁甚至將教會稱為妓女,儘管他並不反對教會教義。在我看來,但丁的「神學思想」對加爾文的影響比路德更大,特別是其世俗帝國的觀念,與加爾文的榮耀神學有「血緣」上的連接。而我把但丁視為西方精神病史中的一個事件;他的煉獄思想比中世紀更中世紀。實際上除了兩個德國人及其遠東鸚鵡們的熱捧,這個人在西方,特別是在意大利的影響都極其有限。
3
Lutheran:除了馬太福音18:20和希伯來書10:25 ,馬太福音20:18-20也告訴我們何謂聖經說的無所不在和以馬內利:「18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很清楚,聖道和聖禮都在這裡了。按某些牧者和基督徒理解的聖靈內住和無所不在,耶穌這番話也是毫無意義的——聖靈內住的人根本不需要洗禮和聖禮,更不需要「你們」去教導她。這些異教徒今天何其多也。
平安。我也同意將這三節經文同時印發給聖靈內住了的所有人。馬太福音18;20,「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希伯來書20:25,「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我建議繼續對下面的經文,並將希伯來書10:26-29視為希伯來書10:25的解釋:「26 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27 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 28 人干犯摩西的律法,憑兩三個見證人,尚且不得憐恤而死。 29 何況人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
4
鳳凰網友:案頭已經堆積了好幾篇文章了。牧師,跟不上你生產的進度啊!!!+希望著:校對……文章實在長,讀得雲裡霧裡……
平安。謝謝大家的愛心誠實和忍耐。我這麼堆積如山,有三個原因。第一、以賽亞書太長了,一篇講章涵蓋9章內容,確實勉為其難。無論怎樣點面結合,又想面面俱到,就會出現這種抓不住要點和線索的印象。以賽亞書概論不是主題式的講道,毋寧說是資料性或圖書館式的。需要有這樣的意識,才能適應這種比較新的體裁。第二、好消息是,11月還有兩周,以賽亞書就講完了,因此大家可以鬆一口氣。我計劃給大家特別是CSMP學員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消化和重讀以賽亞書系列講章。因此大家不用著急。相應的調整是,原計劃每月一考,現在這三場考試一併挪到12月下旬,就是在以賽亞書所有講章講完之後,我會一次性將試卷發給大家。也請大家互相轉告。第三、我自己覺得時間越來越緊迫,就想起主說,要趁著在有光的時候在光裡走。正像小松鼠們,當趁著晚秋的日光多囤積糧食。無論是身體還是視力,上帝不會任憑我一直這樣透支的。我也不知道那惡者什麼時候刀叉壓境。所以我總有寫不動了或根本不能寫了的時候,總有不能再按時分糧的時候。因此,我就現在拼了吧,但你們可以慢慢來。我這樣說不是要撒嬌討巧,而是告訴大家,你們不一定要全部跟上來。你們有更多的時間。
5
為什麼耶和華降大災給與法老和他的全家呢?因為法老玷污了撒萊嗎?
平安。創世記12:3 就是答案:「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另外,法老該打。這些都是有了老婆的人。所以,別惹基督徒和他們的老婆。
6
仰望2015-11-05 23:37:52 說: 一個姐妹說,信主很久了,但是有一天在某一刻感到確據自己得救了。難道得救的確據需要自己在某一刻確實的感受到嗎?
平安。基督徒可以在很多特別的時刻經歷聖靈的感動,但如果你把你的主觀體驗的某一刻作為得救的關鍵時刻,就犯了兩個常識性的錯誤。第一、人的得救確據不在我們自己的主觀感受上,而在基督的復活上。第二、得救是一個直到死才能完成的持續過程,根本不是哪一點可以決定的。所謂「信主很久了,但是有一天在某一刻感到確據自己得救了」,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說法:信主的時候竟然還沒有得救,那你信的到底是什麼呢?聖經明明說信必得救。關於得救,請參考這些經文:羅馬書 13:11;希伯來書6:9 ;腓立比書 1:19;彼得前書2:2;哥林多前書15:2;腓立比書1:19,2:12 ;彼得後書3:15 ;民數記21:9 ;約翰福音3:14 。事實上,得救是一種以教會生活為核心的新關係。最可怕的現象是「定點得救」可能造成一種邪教——從那一刻起,她就不再需要教會也不需要牧師更不需要丈夫了,她要起來吃人了。夏娃就這樣出牆的。聖徒從這一刻就死了,妖精從這一刻就誕生了。妻子從這一刻就離婚了,淫婦從這一刻就神學院畢業了。幾年前我們遇見過這種妖精,一時妖風大作。但只要回到聖經,這病立刻就好了。
7
博凡博凡:「新約聖經中有一位奇特的女性,就是撒羅米(Salome)」「教會傳統上一直將這位撒羅米等同於「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就是約翰和雅各的母親(馬太福音20:20,27:56)。但事實上,這個解釋從來沒有聖經的直接證據,也沒有經外旁證。但是,撒羅米在歷史學家的作品中,清清楚楚就是那位希羅底的女兒」。--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發現(看見),完全顛覆了傳統教會的觀念:「即使撒羅米或亞瑪力人也可以成為基督的門徒」。對人來說,特別是對於中國教會來說」猶太人和亞瑪力人一起在教會裡,是完全不可能的」。但人所不能,在神凡事都能。感謝上帝!衪知道我們這些罪人心裡所想的的什麼!」將撒羅米一定解釋為使徒的母親,這也是蒙恩的罪人繼續阻擊亞瑪力人得救的一個見證」.所以我今天也願意在這裡讚美我們救主耶穌基督長闊高深的大愛和何其難尋的大智!這裡的」歷史學家」是指撰寫《猶太戰爭史》和《上古猶太史》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吧?
平安。莎樂美的證據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約瑟夫的歷史著作;另一方面是考古發現——一些出土的錢幣上印著撒羅米的頭像,並註明她就是撒羅米。
8
七色光:恆常警醒,主恩常在!另請問如何看待如拉斯普今這類「聖人」的事跡?是否就與霾國古往今來的歷代「高人」「大師」一般,也與不寐兄幾位先時所論「太平道「」白蓮教」太平天國「直到如今的古今中外各類「人神」傳統」不無干係?謝謝!
平安。「聖人」這種把戲,已經荒廢很多年了,一直到王明道和死亡季刊捲土重來。但很多人和死亡季刊在2015年就徹底分了。而且我知道,2015年是中國教會聚散離合特別忙碌的一年。這是值得特別感恩的。從歲首到年終,神的意思總是好的。人的意思總是裝二和害人,但神的意思總是好的。聖人是人間最艱苦卓絕的事業,這種艱苦卓絕乃是因為這個事業是上帝咒詛的。聖經上講的聖徒就是普普通通的基督徒,就是被耶穌的血遮蓋的信徒。但異教中盛產的聖徒都是魔鬼的兒子。德國人很辛苦,用40年的時間來解釋他為什麼違背第五誡。而中國教會主流和中國主流相聲界同樣辛苦,下半年到更多時間,甚至恐怕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解釋他們為什麼違背第二誡。出來裝,總是要脂粉的。這世界最可憐的人,就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的人。你無論有多努力,有多雄辯,多麼人多勢眾,你剛剛推上去的那塊石頭,還是會砸下來。西西弗斯只是一個神話,但中國教會卻是神州的一個殘酷事實。無論耶書侖多麼肥胖,還是誰誰誰多麼骨瘦如柴,他們都不需要教會。馬可福音10:18 太寶貴了,「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這話夠每一個人琢磨一生了。所以從2015年開始,我也和所有「高人」分了,我怕咬著。
9
透明一代2015-11-07 21:58:05 說: 請教先生,到底誰是以賽亞書49:12中的「秦國」? 以下文字來自百度百科: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平安。這個問題在這個主日的講章會討論,敬請垂注。不過中國史書中的大秦和這個秦國無關。
10
sophie-run:任牧師平安。提問1:請問約翰福音3:11「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中,『我們』是指主耶穌和傳福音的門徒,還是複數指三位一體的神? /提問2:耶利米書44:15-19,經文中那些婦女說的難道是實情?或者還是出於私慾,僅僅是為反對耶利米做假見證呢?
平安。這個「我們」更可能是指耶穌和尼哥底母,參考上一節經文:「耶穌回答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嗎?」這話大意是說「我們以色列人」。只能說婦女們說的部分是實情,問題是神怎樣看事實。法老也享尊榮,無神論者也常常過得比基督徒好。但我們按真理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人在罪中平安不是真正的平安,而且更不是永遠的平安。這場對話也含義深遠,就是人到底怎樣看屬世的平安和上帝的管教。
11
起司貓吧2015-11-09 09:19:05 說: 親愛的牧師,教會裡一位阿姨的女兒剛產下一個兒子,是大齡生產,之前掉了好幾個孩子,都是自然流產,所以她女兒的婆婆常受到周圍人的譏諷,笑話她兒媳婦那麼大還沒生個孩子,她的婆婆禱告神,並且求神給她一個看見,我理解這個看見可能是指憑據,後來她就在夢中夢到他兒子的手機上顯示一個孩子的照片,又夢到一隻公山羊對著她家門口。這個向神求憑據的禱告讓我想起師士記6:36—40經文,我也知道身邊有些基督徒在祈禱某些事情時也很想向神求憑據,但是不敢這樣求,所以請教任牧師對求憑據這事的領受和看法。謝謝您!
平安。聖經上確實有向神求憑據(兆頭)的記載;但聖經沒有規定人禱告一定要先求一個兆頭。因此我的態度是,求也好,不求也好。只是不要把神的祝福當成彼此攻擊的憑據。但主要問題可能在別處,就是那些已經明明看見兆頭了,卻仍不信。這實在是小信的人。亞哈斯王就是一個反面見證,對他來說,有沒有兆頭他都不信。
12
魯西野叟2015-11-09 21:21:45 說: 任牧好,請問先生:如何區分異教與邪教,極端和異端信仰?它門彼此之間是否都只是」孿生兄弟」之差異?先生有清晰簡明的定義嗎?記一位牧長定義: 「把信仰教導中相對的絕對化叫極端,把絕對真理(教義)相對化的叫異端。」但,什麼是信仰中的」絕對」與」相對」的教導,大概指的是哪些部份呢?比如先生常論加爾文主義有一種」邪教精神」,就是認為加爾文把相對之理性、人文精神抬高超越到解釋一切真理的地步,因而展現出傷害正確信仰之」邪教(異端)」精神,是否就是這一脈絡的結論表達呢?謝謝。
平安。我下面的定義僅供參考。異教是指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如佛教、禪宗、猶太教等。邪教主要指以信仰的名義殺人、害人、吃人的宗教。極端和異端都是指基督教神學內部的現象。其中極端是偏執聖經某些章節,但沒有以經解經的支持的宗派和教義,如蒙頭會,聖安息日運動等等。異端指違背教會傳統教義與核心信仰的宗派,如耶和華見證人、摩門教。極端尚可暫時容忍,但異端必須分道揚鑣。當然,很多時候,這些潮流是混合在一起的,是在千變萬化的。這就是我不得不使用「邪教精神」這個概念的原因之一。
13
北歐浪子2015-11-09 18:00:07 說: 任牧師您好。第一個問題:在創世記第49章雅各對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祝福中提到了西緬支派,是和利未支派一起祝福的,並且提到他們「分居在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地中」。我知道利未支派確實是這樣的結局,因為他們最後沒有產業成為侍奉神的祭司,散住在以色列中。但是在約書亞記19章西緬支派是有地業的,就住在猶大人地業中間,在南部的別是巴一帶,這也不能算是「散住」在以色列中間,而是擁有一個正常支派的地業。為什麼雅各對利未和西緬一樣的祝福最後卻要區別對待這兩個支派?第二個問題:申命記第33章摩西的祝福中甚至都提到了但支派,但支派在啟示錄受印的名單中除去了,但是受印的名單中有西緬支派。但是為什麼摩西為以色列支派的祝福中卻沒有提到西緬支派?第三個問題:以色列的所羅門王國分裂的時候耶羅波安帶走了十個支派。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留在南國這很好理解。但是西緬支派是住在「猶大人地業中間」,而且是在南部的別是巴。我很困惑西緬支派是如何加入北國以色列的,這個支派從南國的猶大整體遷移到了北國嗎?非常感謝。
平安。約書亞記19:1和19:9用很特別的方式論到西緬支派的「封地」。除了利未支派以外,西緬的分地是完全不同的——封閉在猶大分地中間。創世記49:7中的「分居」不僅有分散的意思,更有「分割」、「孤立」的意思,目的是「不要與他們同謀」,「不要與他們聯絡」(創世記49:6)。關於西緬,還應該參考以下經文,才更能明白上帝為什麼要把他們「包圍起來」:出埃及記 6:15; 民數記 25:14;士師記 1:3 ;歷代志上4:42 ——西緬代表這樣一種蒙恩的罪人:你不看著點兒他,你不管著點兒他,他就肆意犯罪;但你若圈住他,引領他,他甚至可以幹出驚天動地的偉業。當然,這西緬就是我們。西緬住在猶大裡面,可以預表基督徒住在基督和教會裡面。參考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分佈圖,可以更形象地看見這一點。關於西緬支派沒有出現在摩西祝福中,我在申命記概論中談過這個問題;而啟示錄中西緬重現,但支派卻消失了,我在啟示錄的講章中也提到過,可以參考。簡而言之,西緬因自己的罪(民數記 25:14)曾被丟棄,但因為恩典和悔改而「重出江湖」;但支派進入永罰是因為自己持續不斷地犯罪。但的命運是「鬱金香」的致命一擊,除非他們彎曲聖經,定義但起初就沒有「得救」。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在歷代志上4:28-43。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西緬人繼續住在猶大中間,可能也不會就這樣消失得莫名其妙。這是非常值得紀念和反省的屬靈教訓。
14
舟山雨點:任牧平安!最近查考《羅馬書》,14章9節說:「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這裡提到的「死人」和「活人」該怎麼理解?《馬可福音》12章27節又說,「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這裡的「死人」和「活人」又該怎樣理解呢?不是很明白,盼望您的解答,謝謝!
平安。羅馬書9:8-9,「8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9 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根據這裡的語境,這裡的「死人」首先是指「為主而死的人」。復活的基督也是殉道者的主,好讓他們末世可以復活。當然,神要審判活人和死人,他是所有人的審判主。而馬可福音12:27講的「死人」是「引用」平常對「死人」的看法,常人以為人一死百了,上帝對死人也沒有辦法。但耶穌的意思是,所有人都要復活,接受審判。而審判之後進入永死的人,神不再是他們的神了。他們與神徹底隔絕。
15
zgdmdg2015-11-10 09:25:04 說: 又看了一遍《教父》三部曲,還有《美國往事》,我每次看這些西方大片都能感受到影片是在告訴我,基督以外的所有努力都是沒有意義的,如過眼煙雲;而罪的結果必然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像霾國稍微深刻一點的影片其輿論和思維導向無非是在告訴我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人間有救主,莫要灰心喲。不知我的感受是否就是西方這些大片的主題,而更能感受到的是中西影片在思想上的巨大差異,西方影片似乎比較悲觀,而霾人影片比較樂觀。還請不寐牧者給予指導。謝謝。
平安。西方的電影現在也是百花齊放了。好萊塢基本上是反教會的,而迪斯尼也充滿了樂觀主義的結局。不過相對來說,西方的影視總是包含著某種殘存的宗教感,就是對人的有限性和罪性的追問與正視。中國的文藝迄今為止仍然就人性撒謊,在罪人對罪人的妖魔化和神聖化之間輪迴。到了網絡文學時代,就只剩下語言遊戲和口腔快感了。中國文化已經成功地從五千年的「裝瘋」階段,進入到了五年的「賣傻」階段。但對這個沒有最傻只有更傻的時代,這個最沒有文化的時代,我的結論卻不完全是悲觀的。瘋子總是要吃人的,傻子丟塊骨頭就可以了。只要還有一塊骨頭,傻子們就相安無事。當然,骨頭是硬道理的道理,也快不成道理了。因為骨頭越來越少,可憐江山貧到骨。無骨時代的逼近,就意味著未來幾年,瘋子即將「復活」。所以我在太平洋的上空也看見,火在沉靜而殘酷地燃燒。賣傻的階段正在轉向裝瘋的階段。中國實在不是需要大片了,而是需要純正的福音。因為白癡可以麻醉,群魔則需要斥責。除了狡猾,我們不能給人類貢獻任何東西。而狡猾根本不是文藝的對象。門徒圍繞中國曾經和很多人展開過一場辯論,教會圍繞中國正在和知識分子或文士辯論。事情是這樣的:
「14 耶穌到了門徒那裡,看見有許多人圍著他們,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15 眾人一見耶穌,都甚希奇,就跑上去問他的安。 16 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和他們辯論的是什麼。 17 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夫子,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裡來,他被啞巴鬼附著。18 無論在哪裡,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齒,身體枯乾,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19 耶穌說,噯,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 20 他們就帶了他來。他一見耶穌,鬼便叫他重重地抽瘋。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中流沫。 21 耶穌問他父親說,他得這病,有多少日子呢?回答說,從小的時候。22 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滅他。你若能作什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23 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24 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有古卷作立時流淚地喊著說) 25 耶穌看見眾人都跑上來,就斥責那污鬼,說,你這聾啞的鬼,我吩咐你從他裡頭出來,再不要進去。26 那鬼喊叫,使孩子大大地抽了一陣瘋,就出來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多半說,他是死了。27 但耶穌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他就站起來了。 28 耶穌進了屋子,門徒就暗暗地問他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他去呢? 29 耶穌說,非用禱告,(有古卷在此有禁食二字)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或作不能趕他出來)」(馬可福音9:14-29)
中國表情是典型的:「無論在哪裡,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齒,身體枯乾」。既然無論到哪兒都這樣,移民沒有用,靈修沒有用,修道院和全世界以及研討會、禱告會都沒有用——「中國」只是換一個地方展示他們的表情。而且這種瘋病在遇到基督和祂的福音的時候,就會發作的更加厲害:「他一見耶穌,鬼便叫他重重地抽瘋。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中流沫」。「中國」遇到真正教會的時候,就顯出瘋狂的不安,或者把公共知識分子變成宙斯及其僕從的流氓狀態,或者把一些霾國教會扭曲成洪秀全以及死亡季刊的樣子。這病根本無藥可醫,因為「從小的時候」就有病,「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滅他」。這是一個經歷過無數次水深火熱的生命,這個生命已經是任何物質力量無法戰勝、根本不能改變的神州現象。耶穌醫治和顛覆這個「神跡」採用了前所未有的辦法。「禱告」首先讓我們想到「萬民禱告的殿」,其次更讓我們想到神幫——必需求神,必須放棄任何人文主義的方案。人的革命和改革只是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滅他。我這裡不是在講基督救國論和什麼社會福音的鬼話。但願東方歷史即將進入一個新階段:這孩子要「大大地抽了一陣瘋」,然後就真的好了,阿門。
任不寐,201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