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感謝主,三個月大而可畏的曠野,到了以賽亞書最後一課:以賽亞書64-66章。以賽亞書最後三章的主題可以是「基督教末世論」。這三章可以結構如下:一、新立的約(64),這主要指向末世論,指向基督和我們相約未來。;二、新建的城(65),主要信息是主在聖殿中,基督在聖殿中,基督復臨在新耶路撒冷;三、新造的人(66),新城或新耶路撒冷的居民是敬畏上帝和重生的新人,是新城和聖殿中侍奉著的祭司。這是樂園中尚未墮落之前的人,這是人的重建。
在這三章經文中,有「四個四」值得強調:基督徒的四大真相(64:6-9)、世界四大異教(65:2-7)、教會的四大異端或四大邪教(66:3-6)和耶和華的四場大火。首先,分別有三種動物可以代表前三個方面的事實:羊、豬和鼠。這是我們面向末世對我們自己和世界以及教會更充分的認識,靠著這樣的認識,我們當靠主將自己進一步安居在聖禮型的教會中——我們只是蒙恩的罪人,我們只有靠著施恩之具才能避免兇惡和試探。其次,這三章經文充滿了火的信息,從始至終點燃著末世的火焰或四場大火,依次針對列國、異教、異端和惡人(原文:64:1,65:5;66:15-16;66:24)。64:11是人的火,而不是「天火」;「天火」是對「人火」的審判。這三章經文中「火」字共出現了8次,其中1次是人的火,7次是神的火——人的一次「熱病」,可能面臨著神的7次審判。
感謝主,以賽亞書終於告一段落了,結局如此不同。在註釋這段經文的時候,逼近了2015年的聖誕,已然歲末。這兩天提摩太后書這段經文一直在書案上縈繞,記在這裡,與大家共享:「5 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6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 7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8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阿門。
引言:基本概念
末世論信息在新約聖經中,除了啟示錄,至少要查考這些經文:馬太福音24:27-31,26:63-66;馬可福音9:1-8;13:26,14:62;路加福音21:27;約翰福音6:39-44,6:54,11:24,11:27;12:48,14:2;哥林多前書1:6-10、4:1-5、5:1-5、6:1-10、10:11、13:12、15:19-27;帖撒羅尼迦前書1:10、2:19、3:11-13、4:13-18、5:1-24;帖撒羅尼迦後書1:3-12、2:1-15、3:10-12;彼得前書1:5-7、1:20-21、3:3、3:14-15、4:5-19、5:1-6;彼得後書1:16、2:9、3:1-18,30;約翰一書2:18-29;希伯來書1:2,9:26-28,以及使徒行傳17:31,哥林多後書5:10,提摩太后書3:1,雅各書5:3,猶大書1:18等。除了四福音書,彼得、約翰和保羅的書信都非常重視末世論的真理;而且彼得書信和保羅書信就末世信息互相印證。
至少有三個英語單詞用來描述基督教末世論。首先是Eschatology ,end of the world,end time;相當於The Last Day,最後的日子(約翰福音6:39-40,44,54;11:27;12:48;使徒行傳2:17;提摩太后書3:1;希伯來書1:2;雅各書5:3;彼得前書1:20;彼得後書2:20,3:3;約翰一書2:18;猶大書1:18)。這個詞來自希臘文ἔσχατος,last;加上尾綴,logy,the study of。Logy就是道(λόγος)或邏各斯的變形(約翰福音1:1)。一般來說,末世論涉及四個終極事件:死亡、審判、天國和地獄。 有末世論關切的宗教包括:猶太教、印度教、佛教、巴哈伊教、伊斯蘭教、祆教(Zoroastrianism)。而基督教末世論(Christian eschatology)則是獨一無二的。
第二個詞是Parousia,παρουσία,相當於拉丁字advent。意思是顯現、降臨,正式造訪等:presence,the coming,arrival,advent。這是一個持續的動作,一個正在發生漸漸臨近的行動。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24次,其中6次指個人的來訪(哥林多前書16:17,哥林多後書7:6,7;10:10;腓立比書1:26,2:12)。1次指「不法之人」的顯現(帖撒羅尼迦後書2:9)。而其他17次均指基督的復臨或末日的到來(馬太福音24:3,27,37,39;哥林多前書15:23;帖撒羅尼迦前書2:19,3:13,4:15,5:23;帖撒羅尼迦後書2:1, 8,9;雅各書5:7,8;彼得後書1:16,3:4,12;約翰一書2:28)。與παρουσία這個字接近的字有epiphany,ἐπιφάνεια(主顯節用的就是這個字)以及Apocalypse,ἀποκάλυψις,啟示(啟示錄1:1)。
第三種說法是The Second Coming,或 the Second Advent or the Parousia,就是指基督的第二次顯現(ἁμαρτίας ἐκ δευτέρου,希伯來書9:28;另參啟示錄2:11,20:6,20:14,21:8)。這個詞組強調教會在耶穌兩次降臨中間的歷史階段中,強調人類在教會時代有認信悔改的機會。這是我們所信的: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將來要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一聖基督教會,聖徒相通;罪得赦免;肉身復活;並且永生。阿們。
一、新立的約(64)
1、審判(1-3)
1 願你裂天而降,願山在你面前震動,2 好像火燒乾柴,又像火將水燒開。使你敵人知道你的名,使列國在你面前發顫。 3 你曾行我們不能逆料可畏的事。那時你降臨,山嶺在你面前震動。
以賽亞書64章可以分成三個主題,首先,基督復臨審判世界和仇敵,特別是他們的領袖(1-3);其次,基督復臨拯救那些信靠祂的罪人(4-9);最後,基督復臨要重建樂園或聖所:聖城和聖殿(10-12)。我們先看第一部分信息。「裂天而來」和地動山搖以及火湖等異象,參考但以理書7:13-14、啟示錄1:7 以及馬太福音24:27-31,26:63-66;馬可福音13:26,14:62;路加福音21:27等;以經解經,以賽亞書66:1-3顯而易見是在聚焦基督復臨這個啟示。
第1節第一個字是לוּא ,中譯「願」,更準確地翻譯是「惟願」(only that)——我們任何人都不指望,只盼望基督(啟示錄22:20)。「裂天而來」的前提是耶穌已經復活升天(使徒行傳1:9-11;申命記33:26;詩篇68:33;以賽亞書58:14 ) 。 裂,קָרַע,to tear, tear in pieces;如同撕碎衣服或一切遮蓋(創世記37:29;約翰福音19:23;詩篇102:26;以賽亞書50:9,51:6;希伯來書1:11)。審判意味著將所有亞當和夏娃從樹葉和叢林中剝離出來。「天」在這裡用作複數:שָׁמַיִם,the heavens。上帝並不在天中,而在天外。諸天被撕裂,也可以指人類所有的盼望和崇拜的各種天象都破碎了(申命記4:19,17:3;以賽亞書34:4,40:26,45:12,47:13;耶利米書10:2,19:13;但以理書8:10-11;列王記下17:16,21:3-5,23:4-5;歷代志下33:3-5;尼希米記9:6;西番雅書1:5)。可以說所有的異教都是拜天之教,中國依然;但以賽亞書66:1不僅讓我們進一步理解聖經中的天是什麼意思,認識天是被造物並不是神(創世記1:1),而且藉著基督復臨,神將撕碎所有皇天后土的遮羞布。天地或天地崇拜乃是罪的遮蓋或舊衣(詩篇102:26;以賽亞書50:9,51:6;希伯來書1:11)。
然後是世界上最高位置被震碎:「山在你面前震動」,山與天對應,是地的代表。以賽亞書66:1再一次重複了天地的信息:「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舊的天地在基督復臨的時候都要廢去和更新,而地上的偶像也將被剷除。山(הַר,創世記7:19)是地上的最高點,是人間宗教之所或摩天大樓。震動,זָלַל,to be worthless, be vile, be insignificant, be light——世界裡的「高人」或所有偶像都將變得一無所有、一文不值,顯出「吃貨」的本相(申命記21:20;箴言23:20-21)。第3節在重複第1節信息(有的版本無第1節),因此這3節經文可以看為交叉結構:「3 你曾行我們不能逆料可畏的事。那時你降臨,山嶺在你面前震動」。這件事可以指大洪水,也可以指過紅海直到西奈山上的降臨(出埃及記15:11;詩篇106:22;出埃及記 19:18;詩篇130:3等)。「山嶺在你面前震動」,所有的「泰山北斗」在基督面前都化為烏有,在律法面前都是罪人,無法站立。
中間的信息是為仇敵準備「火湖」:「好像火燒乾柴,又像火將水燒開。使你敵人知道你的名,使列國在你面前發顫」。這一幕在以賽亞書 19:1有過預告:「論埃及的默示。看哪,耶和華乘駕快雲,臨到埃及。埃及的偶像在他面前戰兢。埃及人的心在裡面消化」。這是對世界之王和教會仇敵的審判。 火字(אֵשׁ)在這節經文中出現兩次,這個字常常指向神的降臨(出埃及記3:2;列王記上18:38;以賽亞書4:5,30:27,31:9,33:12;66:15,16,24), )。當然,火刑也表明一切熱病之罪贏得的報應。首先點燃「乾柴」,הֶמֶס,brushwood,可能從crackle(劈啪聲)這個像聲詞而來(舊約中這個字只出現一次)。熱病患者只是地獄的燃料。其次是將水燒開;而這兩個方面的信息結合就是啟示錄中的火湖。「開水」與「洪水」形成對照——末世審判比創世記的審判更為殘酷。 「柴」和「水」也是「山」中的主要資源或榮耀,如今都進入火的審判。末世審判針對兩種勢力,第一是「敵人」,第二是「列國」。「敵人」(צַר)這個字可以指魔鬼及其差役(複數:adversaries),它們因攻擊和搶掠選民和教會而成為上帝之敵(創世記14:20)。「列國」,גּוֹי,nation, people;所有國家所有人民都在審判之下。
2、拯救(4-9)
4 從古以來人未曾聽見,未曾耳聞,未曾眼見,在你以外有什麼神為等候他的人行事。5 你迎接那歡喜行義記念你道的人,你曾發怒,我們仍犯罪。這景況已久。我們還能得救嗎?6 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我們的罪孽好像風把我們吹去。7 並且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原來你掩面不顧我們,使我們因罪孽消化。8 耶和華阿,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9 耶和華阿,求你不要大發震怒,也不要永遠記念罪孽。求你垂顧我們,我們都是你的百姓。
與審判的信息相比,聖靈用雙倍的信息談論拯救。基督復臨要審判仇敵,更要拯救選民。然而,這6節經文如此深刻和充分地告訴我們,我們不過是一群蒙恩的罪人;我們最終得救仍然不能指著我們的肉身成道來誇口;雖然我們在漸漸更新和成聖中。我們必須在禱告和教會中持續得救(使徒行傳15:11 羅馬書13:11;以弗所書2:2-10)。這6節經文可以一分為二,前三節強調信徒的四重本相;後三節強調信徒的四重祈禱——這祈禱指向教會生活。
首先,基督復臨是為了我們,而且與罪無關:「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希伯來書9:28)。只有這位神藉著復臨完全對信徒的拯救。基督復臨拯救信徒是基督教獨一的真理,這將基督教的末世論與所有異教的末世論區別出來。לֹא(no!)在4節中重複三次,徹底將基督與假神、基督教末世論與異教末世論區別出來。「為等候他的人行事」原文的意思是:為等候祂的人而工作。一方面,信仰是一場忍耐的等候(חָכָה)——基督復臨解除了我們自己報仇的重擔;基督徒就是等候基督的人,「不等了」的基督徒不是基督徒。這個動詞應該是חָקָה的變形,而חָקָה的意思就是刺透或扎傷(路加福音2:34;約翰福音19:37)。另一方面,這是一場重聚,並揭示了人間一切盼望的本像。「行事」這個動詞是עָשָׂה,出現七次,分別在 1:7 1:11 1:12 1:16 1:25 1:26 1:31。我們等候樂園完工(約翰福音14:1-4)。「5a你迎接那歡喜行義記念你道的人」。不是我們迎接主的復臨,而是主在末世迎接我們的到來。一方面,主在天路上與我們同行;另一方面,祂已經先行到終點,祂先被扎,被殺,復活,祂在我們前面那裡迎接我們。不僅如此,神所等候的是住在聖道中的人,有聖靈與教會同在(哥林多前書2:9-10)。
5b-9讓我們回顧過去和面向未來都認識我們是罪人,好讓我們知道,得救從始至終完全是恩典。5a談到了選民的「行義「,但6節馬上提醒基督徒:「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這段經文的第一個字是הֵן־אַתָּה,behold!You!聖靈呼喊每一位信徒,特別是那些沾沾自義的人:請注意!注意什麼呢?在整個天路之上,我們和以色列人一樣,一直犯罪得罪神。我們得救不是因為我們的義,而是因為基督的義(參考申命記9:4-8)。所謂「這景況已久」,就是我們主日崇拜在認信部分所說的:我們一直在犯罪得罪你。עוֹלָם,is continuance;long duration, antiquity, futurity, for ever, ever, everlasting, evermore, perpetual, old, ancient, world……「我們還能得救嗎?」我們的良心提醒我們,靠我們自己,永遠不配得救;在我們自己身上,根本沒有得救的確據。正因為如此,神的愛和憐憫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長闊高深。
6-7節讓基督徒充分地重新地認識自己是誰,這裡有四個「像」引出的句子,從四個方面讓我們面向末世認識我們自己是誰,基督徒是什麼。我們可以稱之為基督徒的四大真相。第一、「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不潔淨即罪人;而且每個人都是。教會沒有屬靈偉人這種邪教偶像,沒有誰是例外(以賽亞書6:5)。這裡有兩個全稱判斷:「我們都」(All of us,以賽亞書53:6)和「我們所有的義」(all our righteousnesses)。第二、「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基督徒所有的義都是不完全的,「都像污穢的衣服」(耶利米哀歌1:9);你應當行義,但是一旦你炫耀你的義,就是當被撕裂的無花果樹的葉子。污穢,עִדָּה,本指月經週期;不潔的,心血來潮的、有條件有期限而無常性的(利未記15:19-32)。衣服,בֶּגֶד,treachery, deceit,garment, clothing (used indiscriminately)。;這個字本身也有背叛、欺騙和詭詐之意(出埃及記21:8;以賽亞書21:2,24:16,33:1,48:8),可指向「猶大之吻」。第三、「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我們靠自己行義的心都會漸漸疲倦。沒有人能靠自己將起初的信心和愛心堅持到底,無花果樹早晚秋風落葉(約翰福音15:5)。枯乾,נָבֵל,也有「毫無意義」和「顯為愚蠢」之意。葉子(עָלֶה)最早指無花果樹的葉子(創世記3:7;以賽亞書1:30,24:4,28:1,28:4;40:7-8);而其動詞的形式指「自高」(創世記2:6,8:20)。人的愛是人來瘋,沒有誰能勝過「沒有常性」的罪,這世界根本沒有長存的城,沒有任何人是長存的城。第四、「我們的罪孽好像風把我們吹去」。隨著不冷不熱和信心與愛心的降落,罪的權勢開始增長。這個不斷消退的生命開始不斷讓位於黑暗的勢力:對教會、對牧者、對弟兄姐妹的不滿和厭倦開始莫名其妙地天天增長,聾啞鬼捆綁了她。風來無影去無蹤,月黑風高。然後是一場拆毀,生命被罪奪去,初冬落葉,煙消雲散。
不僅如此,在各樣危局中, 「並且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面對問題,沒有人真的依靠神,他們只是依靠偶像、依靠那個可憐的自己。而我們越是這樣,我們離神越遠,越遭遇神的憤怒:「原來你掩面不顧我們,使我們因罪孽消化」。一方面,我們的醜惡已經到了讓神歎為觀止、慘不忍睹的程度了;神不願意向這樣的族類顯現。另一方面,如果神不憐憫我們,我們就必然淪亡。我們沒有滅亡以至於得救,只有一個原因:神給我們臉了。
8-9教導我們應當怎樣行,怎樣住在神的面前。我們得救的指望在於我們住在禱告的聖殿中。這也包括四個方面的真理。第一、我們是神的兒女。永遠承認天父 並需要天父:「耶和華阿,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切忌在教會演別人屬靈的父親或天媽天母。有些基督徒行事為人好像「上帝死了」,天父不在了,因此必須由他們代行父權。聖靈臨在是讓我們看見基督真實臨在,而不是讓你們演神。第二、「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我們不過是泥土,需要神連續造人,造有生命的活人。泥土(חֹמֶר)最早出現在創世記11:3——你不能用泥土登天,不要將自己交在人的手中(出埃及記1:14)。要把泥土交給神。因為只有神是יָצַר,窯匠;這個字就是造人的造字(創世記2:7-8)。相關信息還可以參考以賽亞書29:16,43:1,45:9-11,耶利米書18:6以及哥林多後書4:7,羅馬書9:19-24。第三、我們是蒙恩的罪人:「耶和華阿,求你不要大發震怒,也不要永遠記念罪孽。」我們不過是蒙恩的罪人,神若追究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人沒有能力靠律法稱義。第四、「求你垂顧我們,我們都是你的百姓」。我們一直需要的只是神的憐憫和牧養,我們是神草場上的羊。我們需要君王、祭司和牧者;我們永遠不要向神、向人說以掃的名言:「我的足夠了」。在這方面,中國基督教和很多基督徒,還遠遠沒有啟蒙。他們受洗那一天就覺得自己行了,因此他們不再需要教會,因此他們進教會只為了「垂顧」別的還不行的人。而這種普遍的危機,正是建造聖禮型教會的基本難題。
3、聖所(10-12)
10 你的聖邑變為曠野,錫安變為曠野,耶路撒冷成為荒場。11 我們聖潔華美的殿,就是我們列祖讚美你的所在,被火焚燒。我們所羨慕的美地,盡都荒廢。12耶和華阿,有這些事,你還忍得住嗎?你仍靜默使我們深受苦難嗎?
拯救的重點是為贖民重建家園,人神和解,以馬內利。正如啟示錄最後的信息是新天新地新城新殿一樣,以賽亞書64:10-12聚焦聖所。10節中的三個詞都是指向聖城:聖邑()עָרֵי קָדְשְׁךָ,Thy holy cities)、錫安、耶路撒冷。正如起初重造天地和樂園,是從「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開始的,神的國也是從「曠野(מִדְבָּר;創世記16:7)、曠野(מִדְבָּר)和荒場(שְׁמָמָה,出埃及記23:29;利未記26:33)」開始。曠野主要指無水之沙漠,而荒場指野獸聚集之地。如果基督和基督的生命不在教會裡,那麼教會只是野獸和穢鳥的巢穴。聖城的中心是聖殿:「我們聖潔華美的殿,就是我們列祖讚美你的所在」。但是由於罪,聖殿被毀,正如起初樂園失喪。「被火焚燒」。一方面這火是戰火,也是熱病——所有的戰火歸根結底源於一場熱病。另一方面,人怎樣焚燒(שְׂרֵפָה)神的殿,也將怎樣被火湖焚燒。上帝將為教會審判罪人。「美地」原文指美好的事物,מַחְמָד,pleasant things(列王記上20:6;歷代志下36:19等);這個字應指聖殿中的器具(哈該書2:7-9;歷代志下36:10)。12節是祈禱神重建聖所,祈禱基督復臨——基督的新娘被踐踏,神必然忍無可忍。這是問題的關鍵。
二、新建的城(65)
1、主在殿中(1-7)
1 素來沒有訪問我的,現在求問我。沒有尋找我的,我叫他們遇見。沒有稱為我名下的,我對他們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 2 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們隨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 3 這百姓時常當面惹我發怒,在園中獻祭,在壇(原文作磚)上燒香。 4 在墳墓間坐著,在隱密處住宿,吃豬肉,他們器皿中有可憎之物作的湯。 5 且對人說,你站開吧,不要挨近我,因為我比你聖潔。主說,這些人是我鼻中的煙,是整天燒著的火。 6,7 看哪,這都寫在我面前,我必不靜默,必施行報應,必將你們的罪孽,和你們列祖的罪孽,就是在山上燒香,在岡上褻瀆我的罪孽,一同報應在他們後人懷中。我先要把他們所行的量給他們。這是耶和華說的。
65章進一步展開「聖所」這個主題,可以分成三部分:主在殿中(1-7);僕在殿中(8-16);新耶路撒冷或人在聖城(17-25)。我們先看第一部分。以賽亞書1-7可以交叉結構:1節和6-7節有聖殿和山岡之間的對比,主在殿中,鬼在山林——山岡這些概念進一步讓我們理解64:1-3中的山為何震動。中間2-5論及異教的四大丘壇或四大異教。終極問題並非是人在哪裡,而是神在哪裡。首先注意65:1與馬太福音7:7-8之間的鏈接。無論耶穌第一次來還是第二次來,上帝要在祂裡面解決這個終極問題:讓人尋見神在哪裡,並與神相會。而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即神與我們同在,祂尋找(דָּרַשׁ)我們並讓我們尋見(מָצָא)。信仰就是與神相遇,並且從開始看見到完全同居。הִנֵּנִי הִנֵּנִי,Behold me, behold me。上帝在基督裡向世人顯現(約翰福音1:18),然後在基督裡呼召外邦人歸入聖殿,請人來赴祂兒子的筵席(2)。神在殿裡與人相遇。但是人在哪裡呢?3-4節讓我們看見世人在四座丘壇上,乃是人「隨自己的意念」所建造的「精神家園」。這是世界的四大異教,一直是上帝憎惡之所,他們都是聖殿或教會的對立面。而四大異教的神學本質是豬對主的顛覆和篡奪。
首先是「在園中獻祭」,זֹֽבְחִים בַּגַּנֹּות,sacrificeth in gardens,在各種園中獻祭。這裡的園子(גַּנָּה)並不是伊甸園的那個園子(גַּן),而是模仿伊甸園建立的人的俱樂部或廟宇,是山寨版的樂園;是人按人的意思建造的廟宇和遺址(monuments;民數記24:6,;約伯記8:16;傳道書2:5;以賽亞書1:27-31,61:11,66:17;耶利米書29:5,29:28;阿摩司書4:9,14)。這是人根據「山清水秀」而揀選的宗教和道場,人在「名山大川」中那裡向假神獻不潔的祭物。世人認為「仙山」才有神仙;人揀選的美地一定是縹緲峰和靈鷲宮以及奧林匹克山(以賽亞書17:8; 27:9; 57:5; 耶利米書7:9).);但神在錫安(dry land)、西奈山(חֹרֵב,desert)和馬槽以及「小破教會」。這是耶路撒冷和亞斯他錄的分別(以賽亞書17:8,27:9,57:5;耶利米書7:9),這是何烈山和泰山的區別。我為「小破教會」感恩讚美神。
其次,「在壇(原文作磚)上燒香」,וּֽמְקַטְּרִים עַל־הַלְּבֵנִֽים,and burneth incense upon altars of brick。動詞燒香,קָטַר,to sacrifice, burn incense, burn sacrifices, make sacrifices smoke(出埃及記29:13等)。異教模仿了這種宗教形式(列王紀下17:11;耶利米書11:17,32:29–31)。燒香的地點顯出其邪教本質。壇或磚,לְבֵנָה,這個字意思就是創世記11:3中「他們就拿磚當石頭」的「磚」。如果說「在園中獻祭」指向偶像崇拜,那麼「在磚上燒香」指向肉身成道,泥土成神,房頂通天(列王紀下23:12;耶利米書 19:13;西番雅書1:5)。猴子可以變成人,人可以進化成神;泥土要演上帝。הַלְּבֵנִֽים,用作複數,很多磚。人不僅期待自己雞犬升天,也崇拜泥土一樣的偶像。然而目的總是一個:「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世記11:4)。當然,結局也總是一樣:變亂口音(宗教之間對話是絕不可能的),工程破產(偶像的不斷黃昏成為人類史的本質或新聞事件)。
第三、「在墳墓間坐著」。坐著,יָשַׁב,可參考馬太福音 27:61,「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在那裡,對著墳墓坐著」;這也是一種試探。不過動詞יָשַׁב有更豐富的含義:to dwell, remain, sit, abide(創世記4:16等)。「在墳墓間坐著」可以指向死人崇拜、交鬼(「為活人求問死人」,以賽亞書8:9,19:3;參考利未記19:31; 20:6, 27;申命記18:9-14),或祖先崇拜(所謂「讀史使人明智」)以及使兒女經火(以賽亞書57:5-6)。墳墓在這裡用作複數。住在墳墓中的人常常是被鬼附的人;症狀可參考馬可福音5:1-20、路加福音8:26-39。他們「晝夜常在墳塋裡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砍自己」;他們砍斫自己的肉身和自己的兒女,而且任何鎖鏈也不能捆縛。也許正因為如此,「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對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申命記34:6)。正因為如此,主耶穌才這樣對猶太人說:「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你們是大錯了」(馬可福音12:27)。正因為如此,天使才對瑪利亞們說:「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路加福音24:5b-6a)。
第四、「在隱密處住宿」,這就是異教的最高境界或東方的惡俗——歸隱、靈修。而且他們都強調,上帝和他們同在;因為上帝「無處不在」。動詞住宿用的是לוּן,to lodge, stop over, pass the night, abide,實際上不是永遠居住,而是小住、暫居、寄居(創世記19:2,24:23)。這個字實在深刻——任何入住「桃園大酒店」和泛舟五湖只是為了盤溪垂釣。這是一場宗教秀或絲綢(半隱半現)為主題的時裝表演。不僅如此,這個動詞就是發怨言的意思,to grumble, complain, murmur;以色列人在曠野屢次向摩西發怨言,用的就是這個字。這讓我們看見隱秀的本質是一場怨恨,是對掌權者和人類的怨婦情結。隱蔽處,נָצַר,to guard, watch, watch over, keep。動詞作名詞用,而且是複數。不過נָצַר也有觀望、查看之意——狄奧根尼們屁股在洞裡,卻密切窺視和祈求著整個世界突如其來的榮耀。幼稚拙劣的東方把戲,絕對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異教的共同理想是「「我比你聖潔」。「比」必然吃人,「聖潔」必然假冒。這四種「人文思潮」有一個共同的吃喝習性:「吃豬肉,他們器皿中有可憎之物作的湯」。在學習利未記相關信息的時候,我們引證過這裡的經文:豬的不潔在於它總認為「我比你聖潔」,豬是吃人自義的邪教圖騰(箴言11:22;以賽亞書66:17)。它們的熱病是絕症,神的怒火也一直在豬的身上,特別是那些自以為比你們教會更聖潔更不亂七八糟的豬(馬太福音7:6)。我們也看到,上帝對「我比你聖潔」的豬群是那樣的忍無可忍,一直的怒火中燒。但這種人總是層出不窮,他們的名字叫人民群眾(馬可福音5:9)。而且豬群住在墳地不遠的山坡上(馬可福音5:11)。一切異教和文化的共同理想就是豬飛在天。豬自以為神,豬自以為主,這是神憤怒的根源,「是我鼻中的煙,是整天燒著的火」(申命記32:22,撒母耳記下22:9(詩篇18:8,耶利米書 17:4,羅馬書1:18)。和豬肉同在的是「有可憎之物作的湯」。湯,מָרָק,肉湯;這個字在舊約中只出現3次(士師記6:19-20)。豬學經年累月、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可憎之物,פִּגּוּל,foul thing, refuse,利未記7:18和19:7用指第三天的平安祭的祭物(另見以西結書4:14)。或許有這樣的含義:第三天已經復活,但人仍在死人中找活人,且沒完沒了秀人的聖潔。
今天,中國仍在演聖人的把戲。只有豬國才有聖人這種彌天大謊,因而孔子是道德恐怖分子。他不知死,倒是真的。6-7節讓我們看見,上帝一直記錄這些罪惡: 「這都寫在我面前」。因為這種「我比你聖潔」的罪惡才是神面前的撒旦之作;這罪是駱駝,他罪是蠓蟲(創世記6:4-6)。這才是褻瀆聖靈的罪。神不僅憎惡這四大道場,而且「我必不靜默,必施行報應」。神對豬群的審判上溯到這四種文明的歷史,並且一直到今天,並且直到永遠。「報應」也意味著豬國歷史就是一場道德內戰,代際之間同樣如此。所謂「我先要把他們所行的量給他們」,即「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馬太福音7:2)。 「一同報應在他們後人懷中」——小豬一出生就注定成為像神一樣分別善惡的道德暴徒。「罪孽」(עָוֹן)一詞在原文中出現2次,這罪孽是「褻瀆我的」,חֵרְפוּנִי,they reproached me;大意是「他們讓我感到噁心」。這相當於法利賽人褻瀆聖靈的罪,因為他們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因為覺得自己夠了,不需要基督和教會。不僅如此,動詞חָרַף除了「褻瀆」(reproach,revile)之意之外,也有「許配」之意(利未記19:20)。我們因此能理解上帝對豬癲瘋們的噁心,如同基督面對猶大之吻。
2、僕在殿中(8-16)
8 耶和華如此說,葡萄中尋得新酒,人就說,不要毀壞,因為福在其中。我因我僕人的緣故也必照樣而行,不將他們全然毀滅。9 我必從雅各中領出後裔,從猶大中領出承受我眾山的。我的選民必承受,我的僕人要在那裡居住。 10 沙侖平原必成為羊群的圈,亞割谷必成為牛群躺臥之處。都為尋求我的民所得。 11 但你們這些離棄耶和華,忘記我的聖山,給時運擺筵席,(原文作桌子)給天命盛滿調和酒的。 12 我要命定你們歸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殺,因為我呼喚,你們沒有答應。我說話,你們沒有聽從。反倒行我眼中看為惡的,揀選我所不喜悅的。13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僕人必得吃,你們卻飢餓。我的僕人必得喝,你們卻乾渴。我的僕人必歡喜,你們卻蒙羞。 14 我的僕人因心中高興歡呼,你們卻因心中憂愁哀哭,又因心裡憂傷哀號。 15 你們必留下自己的名,為我選民指著賭咒。主耶和華必殺你們,另起別名稱呼他的僕人。16這樣,在地上為自己求福的,必憑真實的神求福。在地上起誓的,必指真實的神起誓。因為從前的患難已經忘記,也從我眼前隱藏了。
如果說以賽亞書65:1-7重點強調的是主在聖殿中,那麼,以賽亞書65:8-16節則重點強調神的義僕(基督)以及義僕的僕人在聖殿中服侍百姓——基督在聖道和聖禮中真實臨在於教會,藉著祂所按立的祭司侍奉會眾。首先請注意這段經文中「我的僕人」和「僕人」(複數)這個形象出現了7次(8-10;13-16前後呼應)。這是預表基督和基督的僕人的。其次,「酒」和「福」(杯),以及聖山、筵席、「吃」與「喝」等概念,是預表聖禮的——基督藉著聖禮與我們同在。再次、雅各的後裔、猶大、選民、羊群、牛群等等,預表教會。另外「尋得」(מָצָא)這個字就是65:1中的「遇見」——我們在基督裡、甚至在杯中與神相遇。這場相遇會創造神跡:「沙侖平原」出現沙漠開放玫瑰的春天,而亞割谷也將從咒詛之地變成充滿希望和歡樂的殿堂(約書亞記 7–8;何西阿書2:15)。教會在地上的出現是從無到有的新創造。
但是,基督聖所之外的異教和邪教都是為神所咒詛的(11-12)。這些宗教活動的本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離棄耶和華,忘記我的聖山」;換言之,是離棄基督和教會的人。另一方面,「給時運擺筵席,給天命盛滿調和酒」。這是四大異教真正的信仰:「我比你聖潔」只是樹葉,根子是利益。時運,גָּד,fortune, good fortune(創世記30:11)。天命,מְנִי,to count, reckon, numbe,驗算,算命。這兩者也分別對應了兩位假神:Gad(the Lord of Fortune,參考約書亞記11:17,12:7,13:5,15:37)和Meni;它們在巴比倫、希臘世界、迦南和埃及都有對應的偶像。真正的基督徒信仰的是上帝的信實,但宗教徒追求的是個人的幸運。幸運實際上就是不信上帝的約,而崇拜瑪門;並且以搶奪、懶惰和偷竊為榮耀。雅各有什麼幸運可言呢?他必須為所愛的服侍7年,再服侍7年。但異教徒真正的上帝是利益,而且是不當得利。正因為如此,這些「教會」興奮的中心是「神跡奇事」:所有人都花錢吃藥,但我不用;我一出門天上就掉餡餅了。他們的天國是掉餡餅的地方,這幾乎是中國教會和當代教會的「普世價值」。
然而上帝對這種宗教的審判是極其嚴厲的,這段經文讀起來應該讓教會的大山小山戰戰兢兢。神對異教文明的審判包括刀殺(戰爭)、飢渴(饑荒與乾旱)、蒙羞(個人醜聞和國恥不斷)、憂愁哀哭憂傷哀號(永遠的苦大仇深)、為我選民指著賭咒(豬國對人類唯一的貢獻是提供慘重的教訓)。這幾乎完全是反諷或報應:人人追求時運和天命,結果全部時運不濟、天命無常。請注意以賽亞書65:13–15與馬太福音5:3–12(路加福音 6:20–26)之間的對比,在基督裡,將出現一場顛覆。16節已經預告的基督的「八福」,先知的信息指向的就是基督裡的祝福,祂才是「真實的神」。בֵּאלֹהֵי אָמֵן,in the God of Amen;重複兩次,表示強調。基督就是名叫阿門的真神(啟示錄3:14;哥林多後書1:20)。
3、人在聖城(17-25)
17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18 你們當因我所造的永遠歡喜快樂。因我造耶路撒冷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為人所樂。 19 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 20 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者。因為百歲死的仍算孩童,有百歲死的罪人算被咒詛。21 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 22他們建造的,別人不得住。他們栽種的,別人不得吃。因為我民的日子必像樹木的日子。我選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23 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因為都是蒙耶和華賜福的後裔,他們的子孫也是如此。 24 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我就垂聽。 25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
啟示錄結束的地方讓我們看見新耶路撒冷從天而降,教會的完全是與基督的完婚(啟示錄3:12,21:2),新天新地中,一切都變成新的了(創世記1:1;耶利米書 31:31;以西結書 11:19,36:26;啟示錄21:5;哥林多後書5:17;加拉太書6:15)。這段經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指向新城耶路撒冷居民新生活的三大特徵。第一是喜樂(17-19)。18-19中有4個字表示喜樂,出現6次(שׂוּשׂ,גִּיל,גִּילָה,מָשׂוֹשׂ,גִּיל,שׂוּשׂ)。六天快樂,一天安息。第二是生命:不再有眼淚悲傷和死亡,不再有罪的咒詛,不再有流離失所。我們回家了,而且是返回樂園:「我民的日子必像樹木的日子」(參創世記2:9;啟示錄22:2)。第三是神的同在,天國完全降臨(24-25)。這是兩種和好:神與人同在,人與人和睦同居(參考提摩太前書2:5;羅馬書5:2;以弗所書2:18;以賽亞書11:6–9)。值得強調的是,以賽亞書65:25中的出現了蛇字,與以賽亞書11:6的信息略有不同。這個蛇就是創世記3:1中的蛇(נָחָשׁ)。這是樂園那場醜聞徹底的終結——亞當沒有看好樂園,但在基督裡,新造的人不再受試探,這個邪惡的第三者永遠被關閉在樂園之外了。樂園光復了。
三、新造的人(66)
1、聽道的人(1-6)
1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呢? 2 耶和華說,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虛心原文作貧窮) 3 假冒為善的宰牛好像殺人。獻羊羔好像打折狗項。獻供物好像獻豬血。燒乳香好像稱頌偶像。這等人揀選自己的道路,心裡喜悅行可憎惡的事。 4 我也必揀選迷惑他們的事,使他們所懼怕的臨到他們。因為我呼喚,無人答應。我說話,他們不聽從。反倒行我眼中看為惡的,揀選我所不喜悅的。 5 你們因耶和華言語戰兢的人,當聽他的話。你們的弟兄,就是恨惡你們,因我名趕出你們的,曾說,願耶和華得榮耀,使我們得見你們的喜樂。但蒙羞的究竟是他們。 6 有喧嘩的聲音出自城中,有聲音出於殿中,是耶和華向仇敵施行報應的聲音。
66章也可以和64章形成呼應關係——蒙恩的罪人因永約重生得救、進入新天新地。如果說以賽亞書65章聚焦的是聖所,那麼66章則聚焦聖民。這一章也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別指向教會生活的三個基本方面。第一是聽道(1-6);第二是重生(7-17);第三是回家(18-24)。
首先,復活工程的第一步是在神面前的戰戰兢兢,而這是從聽道而來的扎心經歷(使徒行傳2:37)。請注意1-6節中這些反覆強調的概念:「我話」、「自己的道」、「我呼喚」、「我說話」、「耶和華言語」、「他的話」、「聲音」、「聲音」。
第1-2節首先讓我們看見,聖殿並不是那些建築,而是有聖道的地方;教會不是building,而是一群敬拜上帝、傾聽上帝話語的人。新民的第一個特點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正因為如此,司提反引用以賽亞書這段經文直接針對的就是猶太人(使徒行傳7:49-60)。其次,神藉著聖道將基督徒和邪教徒區別出來,正如起初神藉著話語在創造天地之時所作分別的工作。因此3-4讓我們看見,上帝憎惡四種混有異教特色的教會活動,也正是司提反所針對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以及希律黨人:「假冒為善的宰牛好像殺人。獻羊羔好像打折狗項。獻供物好像獻豬血。燒乳香好像稱頌偶像」。如果說以賽亞書65:2-7針對的是四大異教,那麼以賽亞書66:2-6則針對四大異端——這是聖殿或教會內部的混亂和篡奪,這是我定義的邪教。這四種獻祭活動歸根結底是演神吃人的邪教活動,這也是新約預言的末世徵兆之一:假基督和假先知(馬太福音24:24);以及「不法的人」(帖撒羅尼迦後書2:8)。冒稱神的名義吃人,因為他們更隱蔽更直接地敗壞教會,因此邪教比異教更有罪;也因為如此,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
第一、「宰牛好像殺人」,這個句子的真正含義是禁止宗教殺人,或者以神的名義殺人(出埃及記21:12,2:12;創世記4:15);這是先知一直反對的人牲(以賽亞書57:5)。這正如教會中以極端敬虔的名義在釘別人的十字架。「牛」的獻祭是最高的獻祭,指向宗教狂熱。第二、「獻羊羔好像打折狗項」,殺狗是一種異教獻祭活動,並無贖罪意義。對控告和審判弟兄的律法主義者來說,基督徒然死了,代罪羔羊毫無意義(約翰福音1:29 ;加拉太書2:21)。第三、「獻供物好像獻豬血」,豬和狗並列出現(馬太福音7:6;彼得後書2:22)。這裡的供物指的是素祭(利未記2:1-16),因此所強調的應該是「豬血沸騰」的那種「我比別人聖潔」的邪教現象。第四、「燒乳香好像稱頌偶像」,最憎惡偶像崇拜的教會竟然偶像林立,從教皇制到屬靈偉人惡浪滔滔。教會中互相收受榮耀已經氾濫成災。這也指向追求好運的宗教活動,特別是,求神祝福和保守他們的犯罪,以求更大的利益。這四大異端活動與主耶穌設立的聖禮背道而馳: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這是我的血,為你們流出的……猶太教的宗教儀式並不看基督,而現代派的教會崇拜根本不相信基督真實臨在。全是人的表演和對名利的追逐,這種「崇拜」才是神所憎惡的。
最後,5-6讓我們看見,到底什麼樣的人是神國度裡的人和得救的人;這兩節經文與1-2交叉呼應。第一、因我的話而虛心的人,עָנִי,poor, afflicted, humble, wretched。第二、因我的話而痛悔的人,וּנְכֵה־רוּחַ,and of a contrite spirit,有一個痛悔的靈。形容詞נָכֶה的基本含義是stricken, smitten,被擊打、被打傷的。這個字在舊約聖經中只出現3次(撒母耳記下4:4,9:3)。這可能指稅吏的心態:「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加福音18:13)。第三、因我的話而戰兢的人,חָרֵד,trembling, fearful, afraid,5節重複了這個字。簡而言之,是怕或敬畏上帝的人。神勸勉聖殿中的百姓傾心他的話語,就是矚目看基督。第四、被假弟兄控告和逼迫的人,「你們的弟兄,就是恨惡你們,因我名趕出你們的」。這也指因神的聲音而從「假弟兄」和四大邪教中分別出來的人。保羅兩次提到假弟兄(哥林多後書11:26;加拉太書2:4),他們是律法主義者,他們要奪去我們在基督裡的自由。
2、重生的人(7-17)
7 錫安未曾劬勞,就生產。未覺疼痛,就生出男孩。8 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因為錫安一劬勞,便生下兒女,這樣的事,誰曾聽見?誰曾看見呢? 9 耶和華說,我既使她臨產,豈不使她生產呢?你的神說,我既使她生產,豈能使她閉胎不生呢? 10你們愛慕耶路撒冷的,都要與她一同歡喜快樂。你們為她悲哀的,都要與她一同樂上加樂。 11使你們在她安慰的懷中吃奶得飽。使他們得她豐盛的榮耀,猶如擠奶,滿心喜樂。 12耶和華如此說,我要使平安延及她,好像江河,使列國的榮耀延及她,如同漲溢的河,你們要從中享受。(原文作咂)你們必蒙抱在肋旁,搖弄在膝上。 13 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你們也必因(或作在)耶路撒冷得安慰。14 你們看見,就心中快樂,你們的骨頭必得滋潤,像嫩草一樣。而且耶和華的手向他僕人所行的,必被人知道。他也要向仇敵發惱恨。15 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他的車輦像旋風,以烈怒施行報應,以火焰施行責罰。 16 因為耶和華在一切有血氣的人身上,必以火與刀施行審判。被耶和華所殺的必多。 17 那些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進入園內跟在其中一個人的後頭,吃豬肉和倉鼠並可憎之物,他們必一同滅絕。這是耶和華說的。
新人需要經歷一場重生。7-17也可以分成三部分,指向重生的三個真理。第一、重生完全是聖靈的工作(7-9)。新人要從蜜月中生產新的生命,也孕育和撫育新的生命,這是神跡。這個神跡完全可以用約翰福音3:5-8來解釋。第二、重生的人充滿喜樂(10-14)。這也是對65:7-19那個喜樂主題的進一步解釋。這兩次喜樂也可以分用腓立比書 4:4來解釋:「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在這段經文中,表示喜樂的字再度重複出現了6次:שָׂמַח,גִּיל,שׂוּשׂ,מָשׂוֹשׂ,עָנַג,שׂוּשׂ。這是新生的快樂,這是成長的快樂。在這歡樂頌中間,有愛(אָהַב)、飽足(שָׂבַע)、榮耀(כָּבוֹד)、平安(שָׁלוֹם)、榮耀(כָּבוֹד)和安慰(נָחַם)。換言之,六種福分產生六種喜樂。這是新人的幸福生活。值得強調的是,「榮耀」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教會的榮耀;第二次指教會的榮耀勝過列國的榮耀,或萬民將以神的榮耀為榮耀(以賽亞書60:16)。而「安慰」一字在這裡出現了3次(13;11中的安慰是不同的字),這個安慰特別指向上帝為百姓報仇一事。因此第三、安慰,即免於恐懼的自由,並看見仇敵被審判(15-17)。
以賽亞書66:17分別談到了「豬」和「鼠」兩種形象,這應該是對四大異教和四大異端的總結:豬代表四大異教,鼠代表四大邪教;而這兩者都是血氣之人,都是夏甲的後裔(加拉太書4:24-31),都自以為比別人聖潔因此都是吃人自義之輩,他們在末世審判中都將被施以火刑。這裡增加了可憎之物(שֶׁקֶץ)和倉鼠兩種形象。可憎之物主要表現為豬和倉鼠;而消滅豬和鼠才是百姓的安慰。換言之,豬和鼠是百姓真正的傷害,是教會和聖所致命的敗壞。倉鼠,עַכְבָּר,mouse;就是普通老鼠(利未記11:29)。עַכְבָּר可能源出עַכָּבִישׁ,而後者的基本含義是attacking,控告、攻擊;以及entangling,即網羅。如果說豬總是自以為比別人聖潔,常常局限於自比花香的自戀階段;那麼倉鼠則要採取行動,替天行道:調查、控告、示眾、捆綁、審判、棄絕、殺戮。豬鼠一窩,聖所傾頹。而真正重生的人,一定是和豬鼠分別的人,至於那些越是標榜自己重生越是豬鼠一窩的「基督徒」,只能是豬鼠成精了。「跟在其中一個人的後頭」是什麼意思呢?「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約翰福音 8:9)。
3、歸家的人(18-24)
18 我知道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意念。時候將到,我必將萬民萬族(族原文作舌)聚來。看見我的榮耀。 19 我要顯神跡(或作記號)在他們中間,逃脫的我要差到列國去,就是到他施,普勒,拉弓的路德,和土巴,雅完,並素來沒有聽見我名聲,沒有看見我榮耀遼遠的海島。他們必將我的榮耀傳揚在列國中。 20他們必將你們的弟兄從列國中送回,使他們或騎馬,或坐車,坐轎,騎騾子,騎獨峰駝,到我的聖山耶路撒冷,作為供物獻給耶和華,好像以色列人用潔淨的器皿盛供物奉到耶和華的殿中;這是耶和華說的。21耶和華說,我也必從他們中間取人為祭司,為利未人。22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23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氣的必來在我面前下拜。這是耶和華說的。 24他們必出去觀看那些違背我人的屍首。因為他們的蟲是不死的,他們的火是不滅的。凡有血氣的都必憎惡他們。
我們終於回家了。到終點了,但歷史有兩個終點:聖殿和地獄。上帝的榮耀最後仍在聖殿中,正如在曠野、西奈山和耶路撒冷一樣(以賽亞書66:1,20)。那裡是我們團聚的家,與神團聚的家,與親人、弟兄姐妹團聚的家。這段經文也可以分成三部分。
首先,天國的福音要傳到地極,進入萬民萬族中(18-19);那時基督復臨:「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馬太福音24:14)。這裡有5個專有地名,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從哪裡回家的。第一是他施,תַּרְשִׁישׁ;代表西方諸國,雅弗或下文雅完的後代(創世記10:4)。第二是普勒(פּוּל)應該是非洲或尼羅河上的一個地方(有人認為在埃及和古實之間;פּוּט,以西結書27:10,30:5)。這也是亞述人一位王的名字(列王紀下15:19)。第三是「拉弓的路德」(לוּד),也在非洲,常普勒並列(耶利米書46:9)。這兩個民族都是含的後裔,大約都屬於「獵戰民族」。第四是土巴(תֻּבַל),雅弗的後代(創世記10:2);可能位於小亞細亞東部。第五是雅完,יָוָן,Ionia 或Greece,即希臘人,雅弗的後裔(創世記10:2)。他施、土巴和雅完屬於海盜或商人,土巴也是游戰民族的一部分(以西結書27:12-13;32:26;38:2–3;39:1;列王記上10:22,22:48)。無論是含的後裔還是雅弗的後裔,他們都是罪人。巴別塔事件被驅散的時候,人類淒淒慘慘慼慼;但回來的時候,一派凱旋氣象,成了耶和華的軍隊。當然,他們是被「福音」找回來的。
其次,神的兒女回歸到耶路撒冷,特別是聖殿中;並在聖殿作耶和華的祭司、作利未人(20-23)。教會是新天新地的中心,一代又一代神的兒女都以教會生活為新生活的中心。而新造的人更當向耶和華守節,即節期有嚴肅會,有聖會。上帝藉著教會與我們同在。
最後,以賽亞書盡處是火,是審判(24)。24節(以及15-16)一方面讓我們看見「火」或「地獄」的信息怎樣與以賽亞書64:2前後呼應;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見,這裡關於末世的信息,完全應驗在啟示錄中了: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以賽亞書最後一節經文是וְהָיוּ דֵרָאֹון לְכָל־בָּשָֽׂר,they shall be an abhorring unto all flesh,「凡有血氣的,都必憎惡他們」。「他們」是誰?「那些違背我人的屍首」。這些「屍首」是耶和華所殺的(פֶּגֶר,以賽亞書14:19,34:3,37:36)。他們是「違背我的人」。違背,פָּשַׁע,to rebel, transgress, revolt,這是指革命者,而且是革命上帝的人,或向上帝造反和背叛上帝的人。人,אֱנוֹשׁ,man, mortal man, person, mankind;這個字確實指人,而不是天使。這個字常作複數,指一類人(創世記6:4;12:20等,另參啟示錄19:20,20:10,20:14,20:15,21:8)。西拿基立是他們中的一員,而希律是「他們」一個代表:「希律不歸榮耀給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使徒行傳12:23)。我們一定要明白,在末世,仇恨教會和殺戮基督徒的現象將嚴重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這是理解末世審判的一個必須的常識(馬太福音24:9)。
應用:生逢末世
如果我們將以賽亞書66:24指向終極審判,實際上就會面對幾個難題:「凡有血氣的都必憎惡他們」。憎惡(דְּרָאוֹן)指向永不得救之人(但以理書12:2),這不是難題。然而「凡有血氣的」尚未完全(創世記 6:3, 以賽亞書40:5-6,49:26,66:16;約翰福音1:13;加拉太書4:29;彼得前書1:24),這就意味著,在末世除了永不得救之人,還有屬血氣的人,而他們可能就是新天新地的居民。「屬血氣的新人」,這個概念本身存在一種矛盾。另外一個難題是倫理上的:即使我們都靠著從神而來的信心相信我們住在聖城中,但是,當從窗口看見城外那不滅之火的時候,那些不屬血氣的觀眾,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天主教方面中曾經有一位叫Charles Peguy(1873-1914)知名作家,他因為「地獄是不可容忍的」而脫離了教會。與此相關的難題就是馬可福音9:1,「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耶穌的預言似乎沒有應驗,天國並未在使徒時代降臨。
這三個難題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出路——教會(使徒行傳2:17)。馬可福音9:1所說的天國是指教會而言的;而天國和末世乃是一個過程,從教會開始,到天上的耶路撒冷降臨為止。末世和天國已經從五旬節開始,只是尚未完全。教會就是天國的開端,教會因此被稱為神的家(何西阿書9:8;提摩太前書3:15;希伯來書3:6,10:21;彼得前書4:17),聖所和天上本是同義(申命記26:15;列王記上8:39;歷代志下18:18;以斯拉記7:23;尼希米記9:13;詩篇11:4;以賽亞書63:15;希伯來書8:5,12:22,12:23;彼得後書1:18)。而天梯的起點在地上,直通到天上;這天梯預表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創世記28:12-13;約翰福音1:51;哥林多前書12:27;以弗所書4:12;歌羅西書1:24;羅馬書7:4);而教會中的基督徒被稱為天上的居民,並因為教會,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以弗所書1:3,2:6,6:9;腓立比書2:10,3:20;歌羅西書4:1)。
天國從教會向末世成長,這個異象最清楚、最生動地表現在耶穌的相關比喻中:「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里」(馬太福音13:24)、「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里」(馬太福音13:31)、「天國好像面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面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馬太福音13:33)、「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馬太福音13:44)、「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馬太福音13:45)、「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馬太福音13:47)、「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馬太福音18:23)、「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僱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馬太福音20:1)、「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馬太福音22:2)、「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馬太福音25:1)、「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馬太福音25:14)。 ……不僅如此,耶穌傳道中天國一直是一個漸進的概念:「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2)。天國在耶穌的講道中同時是現在時的概念:「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ἐστιν,Present;下同)他們的」(馬太福音5:3);「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10;另參馬太福音13:52,16:19,19:14,19:23,23:13,24:14)。
所謂「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馬太福音 11:12)。這個「努力」可以用希伯來書10:25來解釋:「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或者用帖撒羅尼迦前書5:1-28堅持教會生活。 所謂「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馬太福音13:11);因為只有教會中人才能明白和經歷天國的奧秘。所謂「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可以直接用使徒行傳1:8來解釋:「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而「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充分應驗在教會誕生那一天:「1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2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3 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 4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使徒行傳2:1-4)。因此,以賽亞書64-66章中的火,同時是五旬節的火,同時是摩西面對燃燒的荊棘,同時是 「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創世記3:24)。
教會在天國和樂園的入口處,教會是天梯;而我們站在十字路口。以賽亞書最後一堆火是一個紅色的停牌,是一個十字路口。上帝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得救:地火的異象是要催逼我們歸入神的國,即教會。馬可福音第9章讓我們怎樣開始天路歷程。首先我們藉著馬可福音9:1看見這一章的主題是天國和末世論的;其次我們當看見馬可福音9:48引用了以賽亞書66:24,首尾呼應地宣講末世論的信息:「在那裡(地獄)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然後我們要看見,馬可福音9章全部內容,都是教導我們怎樣面向末世出死入生。僅僅根據馬可福音第9章,基督教末世論可以包括兩大方面的信息,第一是真理(馬可福音9:2-32);第二是教會(馬可福音9:33-50)。而每一方面的真理可以進一步劃分成三個基本方面。
首先,真理包括三大真理:第一、認信基督是主(2-13);第二、靠主勝過魔鬼(14-29);第三、等候死而復活(30-32)。這三段經文也可以分別指向神、鬼和人這三個終極問題。藉著基督我們認識神,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這帶領我們告別一切山上的假神。而耶穌趕鬼的故事,一方面說明人的兒子或人從小就在魔鬼的權勢下面;啞巴鬼或聾啞鬼不過強調魔鬼的統治是無可名狀的;同時是被咒詛的(詩篇31:18),或指人被啞巴偶像所控制(哈巴谷書2:18-19)。另一方面,人自己是不能勝過魔鬼的權勢的——「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耶穌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這話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只要祈求神才可能;在萬民禱告的殿(教會)中才可能,因為主在聖殿中。而死而復活的真理是要解決人的終極問題:罪、死亡和永生。
其次,教會包括三大真理:第一、凡事不要作大(33-37)。天國的原則是「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這個教會真理至少可以引申出三個原則:不要作別人的審判官和論斷者,因為基督復臨要自己行使審判 權;不要在教會爭權奪利;也不要在教會中自以為義——覺得自己的生命和家庭都比別人更聖潔更屬靈,因此配作別人的教師或師母,這是豬鼠文化。第二、切勿抵擋教會(38-41)。耶穌在這裡對教會仇敵的定義標準是很低的:「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火湖中只焚燒西拿基立和希律這樣的人(參啟示錄21:8,22:15)。神體諒人不過是塵土,但是上帝憎恨故意犯罪來褻瀆上帝、攻擊教會、拆毀基督的身體、踐踏基督新娘的罪人。第三、切實彼此相愛(42-50)。這裡談到的手、腳和眼等器官,結合42節和50節,參考以賽亞書58-59章、羅馬書第3章,其道理是清楚的——教會中彼此相恨和控告弟兄的人是魔鬼的兒子,他們下手下腳下眼地殘害弟兄;因此有火湖為他們預備。而神的兒女在教會中應當「彼此和睦」。這是新約反覆強調的愛的真理:愛是從神來的,最大的是愛,愛能遮蔽很多罪,愛就完全了律法。
最後一個問題帶領我們焚而不毀——面對末世十字路口,面對某種局勢如果你走投無路、茫然無措、進退兩難,你最後有一個明智的、避免地火的選擇,就是愛。這是一種末世論的決斷,這是教會論的信仰:「49 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鹽醃)50 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馬可福音9:49-50)。要理解這一點,需要返回利未記2:10-13——不要發酵,不要自以為馨香;反而進入主的鹽約——又苦又鹹。魔鬼的兒子這時候的選擇相反:熱病忍無可忍,越想越恨,起而攻之,眾而害之,群而棄之,偽以公義,假以主名。但神的兒女必須選擇愛,面向蟲火,萬般無奈。然而,就在此時此刻,你就看見天開了,有神的使者在基督的身體上上下下。感謝主將我們帶到這個末世論的路口。而我們即將學習的箴言書,充滿了十字路口的真理。你今天必須做出選擇,在火中永死,在火中永生。這是主的福音:「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翰福音 5:25)。阿門。
任不寐,2015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