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任牧師,平安。【路德神學持守的因信稱義的真理,要旨也在這個地方:我信神,我們憑著信心生活,是這信心勝過了世界。聖靈正在建造這樣的教會,你要有信心——摘自不寐之夜2016年3月9日《回應與問答》】感謝我的神,祂垂聽了我的禱告,為我預備了出路。……現在的教會雖然完全走的是加爾文體系,以「活出基督的生命」「榮耀神」「神的絕對揀選主權」為講道台和周間團契學習的中心思想,但是至少不是女牧者了。至少我在領受聖餐時,聽到男牧師念到「這是我的身體」時,沒有像聽到女牧師念出來那麼彆扭了。就我目前處的情況,沒有其他選擇。所能做的,就是無論如何,還是堅持去教會參加主日崇拜聚會,和每週一次的周間小組團契聚會。更加不能拉下的,就是不寐之夜的每一篇證道和回應與問答。查考博文中提到的每一處經文,讓我如飲甘露。感謝神,現在已經沒有抱怨,有的只是歡歡喜喜的忍耐等候:我信神,我們憑著信心生活,憑著信心等候聖靈為我們預備祂的教會,因祂造了我們,必不撇下我們。在不寐之夜的每一篇文字中總能得到安慰和鼓勵,因為——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愁。(箴言10:22)。感謝我們的上帝。
平安。首先我們需要澄清一個問題:無論是關於加爾文,還是關於女牧者,這些爭辯都是重要的。因為總是有人宣稱他們只關心核心真理問題,言外之意,教義之爭是無足輕重的黨爭。這是不對的。一方面,人無權將聖經某些信息斷章取義為核心真理;另一方面,真正的教義爭辯 都關乎核心真理。首先我們看見聖經上的見證:保羅和彼得在安提阿的公開爭辯。其次就是初代教會的信經、要理問答以及後來認信教會(confessional church)的共同教義,都是建立在教義分辨的基礎之上。當然,所有嚴肅的教義分辨都遠離肉身控告和人身攻擊,這是底線。基督徒不要作小人。
感謝主,到3月13日,隨著箴言最後一課的結束,我們歷時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舊約概論的系列課程,這個系列課程實際上重構了基督教信仰的原初景象。新學期我們將轉向教義課程,首先就是《馬丁路德小要理問答》(Luther』s Small Catechism,Der Kleine Katechismus,1529)。上個主日我已經在教會中講了這個系列課程的導論,並特別提到,加爾文怎樣棄絕了路德的要理問答,而用《日內瓦要理問答》(The Geneva Catechism,1537,1539,1542,1545)取而代之。加爾文的《日內瓦要理問答》用「人生的目的」取代「上帝的目的」(十誡),用「我怎樣在社會中榮耀神」取代「我怎樣在教會中支取恩典」,重建了現代基督教的基礎,這是一場致命的顛覆,敗壞深遠。現代基督教的所有混亂和衰敗,都可以追溯到470年以前的這場基博羅哈他瓦。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catechism這個概念。這個字出於希臘文κατηχέω,意思是「口頭教導」,現在翻作「要理問答」。因為它的主要教學方式是問答。這種教學方式根植於猶太拉比傳統中。而初代教會catechism的目的是,教導孩童和初信者(catechumen)完成基本真理的學習,好預備洗禮,特別是聖餐禮。由於天主教在基本真理上的僭越,路德於1529年根據初代教會的傳統,重寫了catechism,這是基督教有史以來最為中道的要理問答。但10年之後,就被加爾文的日內瓦要理問答取代。我們今天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路德的要理問答怎樣構建了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框架。
路德的要理問答包括六大主題。前三大主題可以統稱為神論,後三大主題可統稱為教會論。神論包括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信經(the Apostles』 Creed)和主禱文(the Lord』s Prayer)。十誡首先解決了全人類和基督教最關心的一個蒙學問題:dose God exist?上帝是否存在。上帝藉著十誡、或寫在每個人心中的律法,叫人無可推諉地「證明」了祂的存在。上帝是個靈,是人眼不能看見的存在;上帝藉著聖道啟示自身。而這聖道顯明瞭人的不義和有罪。其次,信經的中心信息是我信基督,祂的降生、傳道、受難、復活和復臨——上帝藉著基督啟示了祂自身,並將「非在」或不義的人拯救出來,與神和好。再次,主禱文,是基督教導的新生活,讓我們知道在基督裡的新人,怎樣與神和好——正確處理人與上帝、世界、魔鬼、自我和鄰舍的關係。因此這三大主題依次是上帝、基督和新人。這個神聖秩序是不能顛覆的,他們是我們信仰真正的根基。
教會論部分依次包括洗禮(the Sacrament of Holy Baptism),赦罪禮(the Office of the Keys and Confession)和聖餐(the Sacrament of the Eucharist)。洗禮標誌著新生活或教會生活的開端——人若不藉著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這洗禮是賜給所有基督徒和他們的兒女的。其次是赦罪禮。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真理,雖然不是「聖禮」,卻是教會生活的一個基本方面。「赦罪禮」所包含的四個基本信息都被現代教會和中國教會棄絕了,當然,這始於加爾文。第一、在教會裡向神認罪,承認基督徒不過是蒙恩的罪人,每週都需要在施恩之具中更新。這意味著我們進教會的首要目的不是榮耀神,而是神接納我們,更新我們。第二、只認自己的罪,並只向神認自己的罪。這讓基督教遠離邪教——控告別人的罪,審判監督別人是否悔改,以及勉強別人公開在人前認罪。第三、更重要的是,相信基督的赦罪和稱義,由此勝過魔鬼的控告,免得基督徒然死了。第四、聖職是至關重要的。天主教濫用了聖職權。聖職人員無權赦罪,只是宣告基督的赦罪。但是,加爾文開始徹底放棄了赦罪禮並且因此放棄了鑰匙職分,用所謂「長老制」把教會扁平為一種世俗組織或政治機構。最後,聖餐強調上帝的同在,而且是真實臨在。這方面的爭辯我們已經言之能詳。
現在我們來看看加爾文從他的要理問答開始,怎樣「創造」了另外一個基督教。加爾文主義者撒謊說:「加爾文在新的要理問答中使用一問一答的模式,使得這一工具更容易被使用」。彷彿一切都是韓國人發明的,但至少要理問答這種方式根本不是加爾文的新發明。當然這不最致命的問題。加爾文的日內瓦要理問答包括如下五個方面。第一、人的信心(faith);第二、十誡;第三、人的禱告(prayer);第四、神的話語(the Word of God),第五、聖禮(the sacraments)。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的Heidelberg和 Westminster以及基督教要義等等相關文獻,都可以視為日內瓦要理問答的升級版。我們僅僅從日內瓦要理問答就可以認出加爾文主義的邪教本質,並讓我們再一次跌破眼睛地看見,基督教是怎樣從加爾文開始改弦更張的。必須強調,魔鬼的道理的問題不在「錯」,而在「秩序的顛覆」。加爾文的叛亂至少表現在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都構成了對基督教基本真理致命的顛覆。
第一、加爾文用人和人的信心,取代了神和神的律法,重置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這就是「信心」對「十誡」的置換。這一點正如加爾文主義者自己所承認或炫耀的:The Geneva Catechism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humans』 relationship to God。路德要理問答完全根基於聖經:上帝不顧一切自上而下地、排他地將祂的旨意啟示給人,這就是十誡。但是,上帝的旨意在日內瓦被偷偷地放在了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的是人和人與上帝的關係。《日內瓦要理問答》共373問,而「人論」這部分佔據了舉足輕重的比例,共130問,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聖經或神的話語部分,只有13問!在「信心」這部分,問題首先集中人的榮耀而不是神的真理。這是《日內瓦要理問答》的前七問:
1. 老師:人生的首要目標是什麼?學生:認識造我們的神。
2. 老師:你這樣回答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 因為他創造了我們,把我們安置在這個世界裡,要在我們身上得著榮耀。他確實是我們生命的開始,我們的生命應該獻身於他的榮耀。
3. 老師:人最高的美德是什麼? 學生:即如前所述。
4.老師:為什麼你認為這是最高的美德? 學生:因為如果不具備這一點,我們就比野獸還要糟糕。
5.老師: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對一個人而言,沒有什麼事情比不向神而活更糟糕了。 學生:正是如此。
6.老師:什麼是真實地和正確的關於神的知識? 學生:這樣的知識使神應得的榮耀被歸給他。
7.老師:什麼是榮耀神的適當方法? 學生:把我們所有的信心都放在他身上;用我們的全部生命學習侍奉他和遵行他的旨意;在我們的所有需要中呼求他,在他裡面尋找拯救和所有可以被渴望的美好事物;最後,用心靈和言語去稱謝他,因為他是所有祝福的源頭。
幾乎每一個中國基督徒都是吃著這狼奶長大的。首先,人生取代上帝成為歷史的起點和中心。其次,人生的目的取代上帝的旨意成為信仰的起點和中心。再次、人榮耀上帝而非上帝拯救罪人成為信仰的起點和中心。再其次,人怎樣將榮耀歸給神,取代基督怎樣將生命和真理傾倒給人,成為信仰的起點和中心。最後,信仰是人的意志支配或決定的行動,與上帝和施恩之具無關。這種神學狡猾地抽空了基督教全部的啟示特質,並且必然導致如下後果:人本主義或人文主義取代神本主義;行為主義取代啟示真理,社會見證取代教會生活,榮耀神學取代聖禮教會,論斷人取代仰望神……這正是近代社會和現代基督教的基本狀態。請注意加爾文在這裡怎樣喋喋不休地強調榮耀或人的榮耀。這真太可怕了。當路德將十誡視為要理第一塊基石的時候,已經等於說,你的那些榮耀不過是糞土,只有上帝和上帝的真理才是萬有的根基,只有祂的話語才是我們的生命。而聖經不斷咒詛加爾文主義的榮耀神學:一方面,上帝根本不在乎你的榮耀,所以主說: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另一方面,人視為榮耀的,上帝常常看為噁心。我們來到教會根本不是要在那裡榮耀神,而是要在那裡支取上帝在基督裡的榮耀,就是赦罪、恩典和真理。不是我們這條「爛命」或粉飾的骨頭能給上帝添光加彩,而是領受上帝的恩典,好讓我們的枯骨不斷復甦。
第二、赦罪禮的廢棄。加爾文的要理問答完全不要這個儀式及其所包含的真理。這個禮儀的廢棄實際上廢棄了教會存在的意義。教會不再是基督真實臨在的教會,只是教室、演講大廳和俱樂部。一方面,聖職人員完全可有可無。改革宗和靈恩派最多需要的只是一個聖經教師或屬靈表演藝術家,而不是承接鑰匙權的僕人。不再尊重牧師,羊群就分散了。另一方面,人進入教會是為了給上帝什麼,而不是從上帝那裡不斷支取赦罪的恩典和更新的能力。赦罪禮顯明的事實是:蒙恩的罪人首先需要而且不斷需要支取真理、生命和恩典。但榮耀神學撒謊說,我已經重生、成熟到了作你們生命見證的程度了。每一位加爾文分子都是一位狂熱的川普分子,都是一位潛在的邪教徒——他們「好」到連自己都忍無可忍的地步,不揭露你、不監督你,不為你禱告、不雷鋒你不能自已。
第三、用人的禱告完全廢棄了主禱文。請仔細閱讀日內瓦要理問答禱告這部分,你就看見賊怎樣破窗而入。這場騷亂駭人聽聞。在他們的要理中,根本不是基督怎樣教導我們禱告,而是加爾文怎樣教導我們禱告。這部分信息是這類異教亂象愈演愈烈的根源:禱告會、禱告變成控告,表演式禱告,以及屬靈表演藝術家。中國教會和現代教會的公共禱告活動,就是連細節也與主禱文背道而馳。首先,耶穌在主禱文之前嚴厲禁止人前的表演性禱告,但廣大基督徒針鋒相對,反其道而行之。其次,主禱文堅決地把上帝的旨意放在禱告的前面,並限制人的貪慾;但基督徒的禱告至少在實踐中,將人的意思和貪求永遠放在第一位。這場背叛始於加爾文。
騷亂快500年了,人本主義邪教在成功釘死耶穌之後,不斷彼此相釘,這就是他們的十字架神學。最早一場人本主義運動至少持續了205年:「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紀4:26)。第二場人本主義運動則是巴別塔,巴別塔將日內瓦要理問答前七問總結為一句話:泥土作磚,塔頂通天,人要傳揚自己的名。第三場人本主義運動就是在埃及430年,人本主義的結局就是人成為法老的奴隸。這正是現代基督徒的基本命運。在這方面,我不太同意路德的一個判斷:教會被擄於巴比倫。事實上巴比倫時期恰恰是猶太會堂建立的時期,而猶太會堂是教會的母體。猶太人背棄神的罪惡恰恰發生在他們住在耶路撒冷的世代。相反,在被擄掠到巴比倫的日子,他們開始呼求神。加爾文所代表的這場叛亂,乃是返回巴別塔和寧錄,甚至是返回埃及。請注意曠野中這場著名的變故:「4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בָּשָׂר,創世紀2:21)吃呢?5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6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民數記11:4-6)。
日內瓦要理問答首先是厭棄嗎哪了(十誡),然而要吃肉或將地上的一切土產給神,這進一步返回該隱的獻祭。加爾文就是要從基博羅哈他瓦返回埃及去,直到該隱。這七種食物首先是人肉(人的肉體成為中心);其他六樣都是地裡的出產,與該隱的獻祭完全一樣。而到了民數記下一章,吃肉神學就顯出邪教本色:「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譭謗他」(民數記12:1)。他們的「乾糧」其實就是亞當的肉體,而不是基督的身體和血,以及十誡所代表的聖道。我們拿什麼來比喻日內瓦要理問答呢?「33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34那地方便叫作基博羅哈他瓦(就是貪慾之人的墳墓),因為他們在那裡葬埋那起貪慾之心的人」(民數記11:33-34)。
這的的確確是兩種教會的對立,就是榮耀神學和聖禮教會的對立。這場對立特別生動地記在路加福音18:9-14,「9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10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11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12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13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14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現代教會和中國教會整體上就是法利賽人的教會,而我們正在建造的是稅吏的教會。只有法利賽人「才有生命」,且「在教外有好名聲」。上帝降卑的人被邪教高昇,上帝高昇的人被邪教降卑。這個逆轉在神學歷史上可以追溯到《日內瓦要理問答》。當神本被人本取代,當祭司被偉人替代,當稅吏被法利賽人替代,耶穌的死而復活和罪人稱義實際上跟「他們教會」毫無關係。
榮耀神學以及那些強調「上帝絕對主權」的加爾文主義更為邪惡,因為他們進一步捆綁上帝,偏偏妄稱主名地將他們的榮耀,說成這就是神的榮耀,這就是為了神的榮耀,這就是神一定或必須悅納的榮耀。這種教會不再強調這個救贖真理:「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而是一定聚焦吃人自義:「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這個顛覆如此真實,如此普遍,以至於教會幾乎全面淪陷。我們這一小群就像房頂孤獨的麻雀。
路德教會真的很艱難,我們能夠存在已經是神跡。當年路德宗怎樣在普魯士面對改革宗,今天我們就怎樣在蒙特利爾面對宣道會,在網絡上怎樣面對邪教徒。僅以蒙特利爾路德教會為例,10年,換了四位主任牧師;我這位「外國人」現在竟然成了這間教會的元老,想來心酸,唏噓不已。而這座城市那個半路德會的信義會,在道德恐怖分子或加爾文邪教領袖幾十年的圍攻下苟延殘喘。上週六路德教會英文堂進行了新牧師的按立儀式,一些弟兄姐妹為其肅穆莊嚴感動。然而我建議大家從中看見路德教會和中國教會的根本對立。從美國等地來的這些教會領袖,其中沒有一位女牧師也沒有師母;更重要是,沒有任何一位名牧有任何機會在這裡搞什麼福音大會、布道會、禱告會、特會、見證會等等。他們每一個人必須尊重所有聖禮程序,尊重本地牧師的權柄;特別是,尊重主日。就連按牧儀式也不敢侵佔基督徒的主日崇拜,他們只能選擇週六完成這個盛大的活動,然後靜靜離開,返回去侍奉他們教會的主日。我們根本不需要看任何人,包括牧師們怎樣「榮耀神」。這種教會文化在中國教會和現代基督教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親愛的弟兄姐妹,現在到了末世了,我們盼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能被我所看見的異象感動,並真能體諒和分擔我所面對的重擔、嚴寒和各種危險以及羞辱。最後我分享一段經文給大家;並讓我們祈禱神,繼續帶領我們勝利進入下一站。「1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2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3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4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5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6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7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摩太后書4:1-8)。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