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路加福音23:39-43
39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誚他說,你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
40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41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42就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43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感謝神的話語。四福音書都記載了十字架上的基督和十字架上的犯人的故事,但路加福音的記載無疑是最充分的。這段信息有兩個特點。第一、這是最簡明最美麗的福音:上帝的兒子耶穌道成肉身進入罪人的世界,藉著十字架拯救罪人從世界進入神國;而人得救本乎恩,也因著信。第二、這是一段充滿爭論甚至被嚴重濫用的經文。難題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其他福音書的記載與路加福音記載的「矛盾」:馬太和馬可記錄了兩個強盜都譏誚耶穌,但路加卻告訴我們其中一位犯人悔改了。其次,加爾文主義以降的很多教會指著「右盜」的得救否認洗禮為得救之必要。最後,耶穌應許那位悔改者「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這與聖經相關信息衝突。我們會在釋經中一一回應這些問題。
我們可以將路加福音23:39-43結構如上,分別指向各各他山的三座十字架。第一是拒絕悔改的十字架或悖逆的十字架,罪人的十字架(39);第二是悔改得救的十字架(40-42);這是這段信息的中心,為要帶領全世界的罪人傚法這條十字架的道路。也許正因為如此,新約聖經第一次提到十字架,不是基督的十字架,而是基督徒的十字架(馬太福音10:38,16:24;馬可福音8:34;路加福音9:23,14:27)。這是信徒的十字架。第三、耶穌的十字架或救贖的十字架(43)。這是唯一具有拯救意義的十字架,任何人不可假冒。保羅說我們只傳基督並祂已經釘了十字架。「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18)。願十字架的大能與我們同在,阿門。
一、第一個十字架,罪人的十字架(39)
39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誚他說,你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
耶穌十字架旁邊同釘的兩個犯人,四福音書都有記載,但是差別很大,請詳細考證。馬太福音27:38當時,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44那和他同釘的強盜(the robbers,The thieves),也是這樣的譏誚他」。馬可福音15:27他們又把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有古卷在此有28這就應了經上的話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約翰福音19:18他們就在那裡釘他在十字架上,還有兩個人和他一同釘著,一邊一個,耶穌在中間。
1、人的真相
首先我們來看四福音書對這兩個人身份描述的不同。路加稱之為犯人:κακοῦργος,a malefactor,罪人;犯人;壞人(4x,路加福音23:32-33,提摩太后書2:9)。也可以說是罪人,耶穌來拯救罪人,為此自己成了我們的罪(羅馬書8:3;哥林多後書5:21);為要把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當然,耶穌列在罪犯之中,也是應驗以賽亞書53:12,「所以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這個真理也可以參考馬可福音15:28,「這就應了經上的話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或者路加福音22:37,「我告訴你們,經上寫著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這話必應驗在我身上,因為那關係我的事,必然成就」。
馬太和馬可則稱之為強盜,λῃστής,a robber, plunderer, freebooter, brigand;thief (11x,馬太福音21:13,26:55;馬可福音15:27等),robber (4x,約翰福音10:1,18:40等)。主要應該是指賊,或者革命者,或者假基督。罪的目的是錢財、演神和權力。這正好對應了夏娃面對的三重試探。而罪 的形式是什麼呢,或者說怎樣實現上述三重目的呢?就是罪人釘罪人的十字架。最後,誰是這樣的罪人呢?所有人都是。因此約翰福音19:18只是強調「還有兩個人」,ἄλλους δύο,two other。他們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兩個人的見證是合法的見證:無論中西、無論左右、無論朝野、無論老幼、無論男女、無論貴賤……首先,人都是強盜和罪人。其次,罪的本質就是人釘人十字架。最後,所有人都是釘別人十字架也被人釘十字架的強盜;因此只有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才能拯救這樣的罪人。
然而關於人的真相還有第四點:罪人譏誚基督。馬太說兩個強盜都譏誚耶穌,馬太和馬可用的動詞是ὠνείδιζον,imperfect,他們一直譏誚祂:to reproach, upbraid, revile。這個字也可以翻成辱罵(馬太福音5:11;路加福音6:22;羅馬書15:3;提摩太前書4:10;彼得前書4:14),(像神一樣)責備(馬太福音11:20;馬可福音16:14;雅各書1:5)。路加用的動詞是ἐβλασφήμει,imperfect。一直譏誚祂。to speak reproachfully, rail at, revile, calumniate, blaspheme;「說僭妄的話」(馬太福音9:3,26:65;約翰福音10:36);「褻瀆」(馬可福音3:28-29;路加福音12:10);「辱罵」(路加福音22:65);「譭謗」(使徒行傳13:45,18:6等)。這個犯人應該犯下了褻瀆聖靈的罪,永不得赦免。
十字架上的譏誚說明什麼呢?第一、人對真理的無知:一方面不認識自己的罪;另一方面不認識上帝或耶穌基督。這是絕境中的絕境:犯罪卻不知罪,更不接受神的救贖。因此人靠自己不可能悔改得救。所以主才這樣為人類禱告:「耶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路加福音23:28);「當下耶穌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路加福音23:34)。第二、靠人類自己的道德良心人類無論如何都不肯悔改。第三,罪人自以為義,驕傲如神。他們認為自己有資格譏誚別人,甚至到了十字架上仍然在譏誚,仍然政論,仍然論斷,仍然像神一樣知道善惡。第四、上帝藉著人的愚蠢反而啟示了自己:耶穌就是基督(Χριστός),耶穌就是人類的救主(σῴζω)。
2、十架溯源
釘十字架這個動詞在這裡是κρεμάννυμι,to hang up, suspend;to be suspended, to hang。它並非經常使用的釘十字架的那個字。路加用這個字應該是別有深意的。這個動詞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7次。馬太福音18:6,「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馬太福音22:40,「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使徒行傳5:30,「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神已經叫他復活」(另參使徒行傳10:39);使徒行傳28:4,「土人看見那毒蛇,懸在他手上,就彼此說,這人必是個兇手,雖然從海裡救上來,天理還不容他活著」;加拉太書3:13,「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受原文作成)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這個動詞主要是表明十字架的咒詛,這是為了回應申命記21:22-23,「22人若犯該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將他掛在木頭上,23他的屍首不可留在木頭上過夜,必要當日將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為業之地。因為被掛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詛的」(LXX)。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幾個基本概念。除了κρεμάννυμι,另外至少有三個概念與釘十字架相關。第一、名詞σταυρός(a cross)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28次。其動詞詞根是ἵστημι,意思是使站立。第二、動詞σταυρόω(to crucify),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46次。這是使用最多的概念,也表明十字架是一種人類行動。第三是ξύλον(wood,a tree)。這個字在新約中出現了19次,特別指十字架有5次(使徒行傳5:30,10:39,13:29;加拉太書3:13;彼得前書2:24)。而啟示錄主要用這個字指生命樹。而在舊約聖經中,與這個字平行的是עֵץ,其中指向十字架事件的有創世記40:19;申命記21:22-23;以斯帖記2:23,5:14,6:4,7:9,7:10,8:7,9:13,9:25。至少從聖經上看,十字架起源於埃及,定型於波斯巴比倫,盛行於羅馬。換言之,這是非洲、亞洲和歐洲共享的普世價值(啟示錄11:8)。不僅如此,עֵץ(עָצָה,箴言16:30)讓我們看見樂園是怎樣被顛覆的:在創世紀1-2章,這個字出現了9次(創世紀1:11,1:12,1:29;2:9,2:16,2:17)。長滿生命之樹的樂園,變成了罪人釘罪人十字架的地獄而原因僅僅是因為人吃了知道樹上的果子,並用眼睛看人。
二、第二個十字架,信徒的十字架(40-42)
40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41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42就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歸屬3個主題:一個人重生得救需要經歷三種啟蒙:認識人類不過是罪人;認識自己不過是罪人;認識耶穌是救主。現在我們來思想那個難題:為什麼馬太馬可與路加記載的不一致,或者,另外一個罪犯是何時以及因何突然悔改了。我的理解是,馬太馬可的記載是籠統的,並沒有關注細節。路加福音是後來成書的,而且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路加福音1:3)。非常可能,路加親自採訪了十字架下面的馬利亞和使徒約翰,或其他現場的人。根據動詞時態,這兩者是不矛盾的:一方面,兩個犯人都一直在譏誚耶穌(imperfect);另一方面,右盜在譏誚的過程中突然悔悟了(aorist,passive)。這一點可以參考保羅的見證:「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而作的」(提摩太前書1:13)。
1、認識人類
40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
教會傳統上稱「那一個」(ὁ ἕτερος,the other)為懺悔的囚犯(Penitent thief,The thief on the cross;?-37年),十字架上的囚犯、好囚犯、右盜。次經《彼拉多行傳》將之稱為狄思瑪斯(Dysmas);偽典《敘利亞聖嬰福音》稱提圖斯(Titus)、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稱迪馬斯(Demas)、《康巴提烏斯法典》稱助坦(Zoatham),俄羅斯東正教教會常命名為Rakh。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迪馬斯市以之命名,伊利諾伊州沃基的聖狄思瑪斯教堂,紐約州克林頓監獄的好囚犯聖狄思瑪斯教堂;加拿大安大略省京士頓有好囚犯教堂。這些僅供參考,只是為讓你們有這樣一個印象:右盜在西方世界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但「那一個」叫什麼名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聖經借此提醒每一個人:你應該就是那人。你是這一個,還是那一個,你必須作出選擇。
應聲責備:ἀποκριθεὶς ἐπετίμα,answering rebuked。其中「應聲」(ἀποκρίνομαι,to give an answer;aorist,passive)是動詞分詞,修飾主動詞「責備」(ἐπιτιμάω;馬太福音8:26等)。而「責備」在這裡是imperfect,這顯示右盜悔悟之後對左盜的責備一直在進行:左盜一直在辱罵耶穌,右盜一直在責備左盜。十字架上一直有爭吵。這也說明右盜的悔改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僅如此,在整個十字架現場,只有一個人公開在為耶穌辯護。這讓我想起上帝怎樣為摩西辯護。這是微小的聲音,這個聲音幾乎和整個人類的主流在針鋒相對。這個孤獨的辯護照亮了全人類的偽善與凶殘。特別讓我們認識人性的是,沒有一個門徒和親人為耶穌辯護。只有這一個人,與耶穌沒有任何淵源,不是出於任何人間邏輯,只是因為靈魂向神甦醒了。我也願意看見,右盜對左盜的責備也表明這是神的愛,帶著拯救的急切。牧者承擔責備人的職分(阿摩司書5:10;羅馬書3:4;提摩太后書4:2;提多書2:15),因為教會就是面對左盜的右盜,就是在城門口責備人的。亞當閉嘴,從此淪陷。但是,新造的人應該「應聲責備」這個左派橫行的世界。
右盜對左盜的責備也可以視為聖靈對整個人類或每一位地球人的責備,是聖經對人的認識。這個責備讓人認清人兩個存在的真相。第一、人不怕神。Οὐδὲ φοβῇ σὺ τὸν θεόν,Dost not thou fear God?不怕神最極端的策略就是無神論。第二、人是受刑的。seeing thou art in the same condemnation。κρίμα,a decree, judgments;論斷(馬太福音7:2等),刑罰(馬太福音23:14等)。罪人是被上帝論斷的可憐人。首先,罪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刑罰或咒詛之中。其次,人在刑罰和痛苦之中,卻不會將自己遭遇的痛苦歸因於自己對神的叛逆,只會歸咎於別人或所謂的命運。再次,人越是論斷人和上帝越是被上帝論斷,這是絕境。最後,人不知道痛苦恰恰也是上帝尋找人的方式。正因為如此,「中國人一直在悲劇中卻從來沒有悲劇感」,並將繼續重蹈悲劇。
2、認識自己
41a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
罪人靈魂甦醒的第二步就是認識自己也是罪人,和他們人類一樣。請注意這裡有三個「我們」。基督徒對罪的批判和認識應該擁有這樣的誠實:對自己罪的認識、悔改以及因此對救恩的感謝,應該三倍於對別人罪的關切。否則,你就一定是一個假基督徒,甚至是異教徒和邪教徒。因為僅僅認識他們人類的罪,只會導致如下幾種歷史上常見的律法主義邪教或犬儒主義異教。第一、怨婦,我竟然也遭遇苦難這是不合理的,從此我不再相信神。從此我天天想著要自殺以抗議上帝。第二、清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從東方到西方,這種不知羞恥的表演經年累月。第三、殺人。既然我這麼好,你那麼不好,於是政治革命或道德論斷。第四、演神,走向肉身成道的絕路。我必須藉著一些行為藝術和分門結黨的工程,想像和逼迫人類認為我鶴立雞群。第五、內戰。人同此心,人人想演上帝,於是你死我活,諸神戰亂,從一地雞毛到白骨遍於野,千里無雞鳴。為了帶領你認識自己也是罪人,上帝會允許人類將你掛在十字架上,釘在他們身邊。
右盜承認自己「就是那人」,見證關於自我的三重決心。第一,我與人的關係。「我」不過是「我們」的一員,這一點讓批評川普和希拉裡的人能有一條神學底線。這是屬天平等觀念。第二,我與神的關係。「我們是應該的」,這取消了任何受害者或怨婦情結。ἡμεῖς μὲν δικαίως,we indeed justly;我們所受的刑罰是公義的。這個認識的前提是承認上帝存在,是關於我神關係的驚醒。第三,我與我的關係。「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在任何一種絕境中的任何憤青,都應該想想你到底做過了什麼。如果你作了那些事,卻沒有這樣的悲劇,那真的就沒有上帝了。而且你真實犯罪,所以種什麼必收什麼,你必須對自己承擔自己(加拉太書6:7)。如果你是誠實的,你還應該驚歎神是公義的,ἄξιος,重量相符。有一種命運在人看來是不公平的,但你若在基督裡,不公平因為將來的榮耀更為公平,或者就是恩典:「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17)。
3、認識耶穌
41b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42就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僅僅認識別人的罪和自己的罪還不夠。因為你對人和自己越是深刻,你越可能成為佛教徒:靠自己修煉肉身成道,向他人和老我誇勝。實際上,這是今天大部分基督徒的信仰狀況。人得救第三步的功課是認識耶穌是基督、是主、是王(國)以及祂的記念。這四個方面可以分別指向基督的兩次降臨以及中間的教會生活。人得救最後在于歸信基督,而信主包括了這四方面的認信。
第一、耶穌是神。即認識耶穌是無罪的,而只有神是無罪的。因此「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這句宣告等於宣告耶穌是神。右盜連同彼拉多多次宣告耶穌是無罪的,都服務於這個見證。耶穌第一次來道成肉身,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無罪的神替代了我們的罪。ἄτοπος,out of place, not befitting, unbecoming,unreasonable;不好的事,無害的;毫無道理的事(使徒行傳28:6)。耶穌沒有罪,耶穌沒有傷害過任何人;耶穌沒有教導任何違背真理的話。只有無瑕疵的羔羊才是上帝悅納的贖罪祭。而無罪的基督被釘只能是因為我們的罪。誠如以賽亞書53:9所說:「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10耶和華卻定意(或作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或作他獻本身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
第二、耶穌是主(κύριος)。僅僅承認耶穌是基督還不能得救,你要承認耶穌是你的主。因為魔鬼也信,只是戰兢。猶大從不認主。中譯「耶穌啊」應該是根據不同版本翻譯出來的;但耶穌這個名字就是救主(馬太福音1:21)。總而言之,認耶穌是主是得救的關鍵。這是聖靈的工作:藉著基督的話語感動了右盜。這一點可以參考哥林多前書12:3,「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這位犯人悔改之前,目睹了耶穌所有的言行。他悔改符合這個基本真理:信道是從聽道來的。
第三、耶穌復臨。相信基督得國降臨。這等於認信耶穌的復活(稱義)、升天和再來。一方面,這個信仰等於否定了人靠自己得道升天的任何可能性,否定了一切肉身成道的謊言和人本主義巴別之塔。另一方面,我們只能在教會中等候、守望基督復臨,來徹底拯救我們到新天新地中去。而「國」這個概念表明耶穌是「國王」,是萬王之王。我的家不在這地上,我們的祖國在未來的新天新地。因此末世論信仰帶領我們勝過了這個世界和世界的王。
第四、求主記念。「記念」這個概念也將我們帶入聖誕的故事和主的晚餐。μνάομαι首先出現在路加福音1:54,「54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55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He hath holpen his servant Israel, in remembrance of mercy)。祈求主的記念即祈求主的憐憫和拯救。這是根據聖約的應許:「向我們列祖施憐憫,記念他的聖約」(路加福音1:72)。這個動詞或變化形式另參路加福音22:19以及24:6,8,44——出現在晚餐語境中。我們借此也再一次看見了路加福音的前後呼應。現在的問題是,右盜從哪裡知道聖約的記念和神的國呢?這些基要真理的知識只能來自聖道和聖禮;他可能是一個「慕道友」。關於神國和記念聖約的信息,從耶穌降生、施洗約翰傳道一直到耶穌傳道和受審,右盜都有機會聽到這些真理。因此,最後這重認信將我們堅固在教會之中。
三、第三個十字架,耶穌的十字架(43)
43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耶穌來拯救罪人。即使在十字架上,祂仍然在拯救罪人。而這句話也進一步證明祂是基督,確實是他們譏誚的「王」(交叉結構)。樂園在新約和舊約分別由παράδεισος和פַּרְדֵּס表示,這兩個字各自出現了3次,也進一步將樂園的樹和錫安的十字架連接起來(哥林多後書12: 2-4;啟示錄2:7;尼希米記2:8;傳道書2:5;雅歌4:13)。
1、第一個難題:今日
感謝神,撥亂反正已經全面開始了。一方面,幾乎各種英譯本和中譯本顯然都翻錯了這句話。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傳道人都陸續開始將「今天」放在了「逗號」之前。首先需要明白一個常識,聖經最早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看這節經文:καὶ εἶπεν αὐτῷ ὁ Ἰησοῦς, Ἀμήν λέγω σοι σήμερον,傳統上的翻譯是And Jesus said unto him, Verily I say unto thee, Today……。現在的翻譯是And Jesus said unto him, Verily I say unto thee today……「我今天實在告訴你」。這場反正非常重要,一方面,聖經的矛盾解決了,耶穌可以繼續下到陰間,三天後復活,甚至在地上傳道40天;而這與右盜沒有什麼關係(約翰福音20:17)。另一方面,讓那些藉著「死亡經驗」裝神弄鬼的宗教騙子不再有任何聖經根據。與此相關,系動詞ἔσομαι在這裡清清楚楚是將來時態,指向基督復活之後甚至基督復臨。
有學者在一些版本上尋找出路,因為有的版本將介詞ἐν寫作εἰς,並平行路加福音24:26強調「進入神國」是一個剛剛開始的過程,而非已經或馬上可以完成的事實。另外有人則在樂園上作文章,強調那是一種屬靈的狀態(因信與主同在)。我個人不接受這兩種解釋。需要補充的是,σήμερον(今日)是路加福音非常重要的一個神學概念。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41次,其中在路加福音中就出現了11次(2:11,4:21,5:26,12:28,13:32,13:33,19:5,19:9,22:34,23:43,24:21)。耶穌及其話語為人類帶來了全新的一天。需要強調的是,右盜得救特別顯示了基督救恩三方面的重要真理,第一、無論怎樣罪大惡極的人,只要信基督都能得救。第二、人得救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也不是出於行為。第三、無論何時認罪悔改信基督都不晚,但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翰福音5:25)。
2、第二個難題:洗禮
希波的奧古斯丁也曾對右盜未曾受過洗禮這一點表示嘖嘖稱奇,這實在令人遺憾。這些鼓吹右盜未經洗禮得救的人實際上廢棄了耶穌自己的話:「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馬可福音16:16);「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翰福音3:5)。他們不僅讓耶穌變成說謊者,同時讓基督徒追求「不洗禮也得救」的特權,結果必然廢棄聖禮型教會以及嬰孩洗禮,即教會本身存在的意義。在面對這個經典的thief argument,我給大家提供如下答辯方式。
第一、洗禮是基督自己設立的,是得救的必要條件:馬可福音16:15-16,馬太福音28:18-12。另參使徒行傳2:38,「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彼得前書3:21,「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
第二、洗禮是基督復活之後升天之前特別設立的,適合於任何基督復活之後的任何人。在這方面,右盜可以在具體洗禮方式上例外,因為他得救在耶穌復活之前。
第三、儘管如此,右盜得救仍然是信而受洗的得救,或者是藉著水和聖靈生的。沒有任何理由否定右盜曾經有過洗禮。而根據上文他對記念之約和神國的認識,有理由相信他可能接受過施洗約翰的洗禮。這一點可以參考馬太福音3:1-6,「1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5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6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
第四、耶穌的十字架在神學上是一場洗禮,這有清清楚楚的聖經根據。馬可福音10:38-39,「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39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路加福音3:16,「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加福音12:50,「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約翰福音19:34,「惟有一個兵拿槍扎他的肋旁,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羅馬書6:3,「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
3、第三個難題:神學
人間三大十字架的中心是基督的十字架:我們所信的上帝是釘過十字架的上帝。聖經啟示的這位上帝因此是獨一無二的上帝,不是任何異教文化中人造的上帝,是真正的上帝。假神是釘別人十字架的罪人或偶像,並且假神的十字架從來沒有救贖的意義和復活的大能。唯有基督的被釘十字架才能顯明上帝的愛和救恩,因此唯有祂是神。正因為如此,十字架事件之後,教會見證的中心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之後的復活。但是,十字架乃是刑罰的符號。到底怎樣見證十字架上的上帝,這是非常敏感和危險的挑戰。今天教會出現了三種極端:第一、一臉階級鬥爭或把臉弄得很難看的加爾文主義者以及律法主義者。第二、不要十字架只要世界福樂的靈恩運動。第三、將基督的十字架盜竊為自己的十字架,靠異教的苦修榮耀自己。我們必須返回聖經,才能正本清源,堅守真道。除了四福音書之外,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開始查考使徒是如何見證十字架事件的。
第一,十字架是神的計劃或定旨先見,或聖經的預言(使徒行傳2:23,13:29;腓立比書2:8;啟示錄11:8)。第二,十字架上的基督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使徒行傳10:39;加拉太書3:1;希伯來書12:2)。第三,釘十字架的耶穌已經復活了,並因此見證耶穌是基督,是救主(使徒行傳2:36,4:10,5:30)。第四、赦罪稱義:耶穌釘十字架是為了擔當我們的罪,也赦免了我們的罪;祂的復活成就了我們與上帝的和平,使我們因信稱義(加拉太書3:13;哥林多前書1:13;以弗所書2:16;歌羅西書1:20;彼得前書2:24)。第五,基督呼召我們與祂一同釘十字架,一同復活(羅馬書6:6;哥林多後書13:4;加拉太書2:20,5:24;希伯來書6:6)。第六、基督徒不再釘別人的十字架,也勝過人類的十字架,這是後十字架時代基督徒的自由(加拉太書6:14;歌羅西書2:14-15;)。除了釘十字架的基督,沒有任何人的十字架對自己對別人具有拯救意義。第七、我們只傳釘過十字架和復活的基督(哥林多前書1:17-18,1:23,2:2)。離開這個中心,你傳的根本就不是福音。第八、世人不明白十字架的真理,因此傳十字架的真理也是十字架的道路,傳道即殉道(哥林多前書2:8;加拉太書5:11,6:12;腓立比書3:18)。
我們都知道路德神學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用十字架神學取代天主教的榮耀神學。但是,十字架神學從加爾文主義開始已經被逆轉。一方面,加爾文主義的十字架神學基本上就是釘別人十字架的律法主義,猶太主義和披著聖經字句的伊斯蘭主義。用聖經釘人十字架,這是邪教的主要證據。另一方面,靈恩運動或者完全不要十字架,或者將十字架變成了肉身成道的苦修符號。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人本主義異教。但聖經怎麼說呢?「5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6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7快去告訴他的門徒,說他從死裡復活了,並且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看哪,我已經告訴你們了」(馬太福音28:5-7)。阿門。
應用:你們要喜樂
地球中心現場豎立著三個十字架,分別是上帝的十字架,基督徒的十字架和外邦人的十字架,這也同時指向人間的三重苦難,具有不同的意義。總體上說,三個十字架顯示了這個世界的黑暗現狀:這個世界是罪人釘罪人十字架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罪人釘基督十字架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罪人釘重生之人十字架的世界。這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類的邪惡本質。一方面,十字架表明人類是魔鬼的兒子,因為十字架的邏輯就是「你們便如神知道善惡」;而且十字架顯示罪人對罪人登峰造極的仇恨。另一方面,上帝允許十字架事件的發生並將自己的兒子交付人類釘十字架;或者說上帝親自介入了十字架事件,借此完成了對人類的審判和救贖。易言之,十字架同時包含著神聖旨意,或三個十字架所代表的三重苦難具有神學意義,可以簡述如下。
第一、左盜的十字架。上帝使用罪人對罪人的十字架審判罪人。換言之,罪人遭遇苦難的第一個原因是他自己罪惡贏得的懲罰,儘管被用來懲罰罪人的罪人仍然在上帝的審判之下。如果說十字架刑罰起源於波斯,那麼我們就看見上帝興起波斯審判了巴比倫、猶大和希臘;而最後波斯也被審判。這個十字架顯示了上帝對罪的極端厭惡。第二、右盜的十字架。這場苦難是為了帶領我們認罪悔改,是信仰的預備。唯有藉著苦難我們才能深刻認識人類、自己和上帝。換言之,非經苦難人心不能經歷神學的啟蒙。第三、基督的十字架。祂的苦難是為了拯救和復活,基督徒要參與和經歷基督的苦難,與祂同死,才能與祂同活;與祂同死,必然與祂同活(羅馬書6:8;哥林多後書13:4;以弗所書2:5;歌羅西書2:13;帖撒羅尼迦前書5:10;提摩太后書2:11)。這是從瑪拉到以琳的更新,而今天就是苦水變甜的日子。請記住,這是主的命令:「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這是釘十字架的基督的命令,是此時此刻已經生效的命令。你必須執行,而且馬上就得以自由。祂的苦難就是為了我們的喜樂。「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翰福音16:22)。「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約翰福音20:20)。因此第三個十字架乃是我們屬天喜樂的源泉、理由和保障。而根據我個人經驗,順服喜樂的命令就真的喜樂了。孩子,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親愛的弟兄姐妹,而我們必須靠中間的十字架勝過兩邊的十字架:為別人的罪受苦或為自己的罪受苦。前者被別人鞭打,後者被自己折磨(覺得自己做得非常非常噁心人也噁心神)。我們必須矚目看主,看見復活才是苦難的目的,福音因此才是福音。如果沒有釘十字架的耶穌和祂的復活,苦難僅僅是苦難。但因為耶穌的復活使我們因信稱義,你的苦難變成喜樂和榮耀。最重要的是,只有靠主才能喜樂——你抑鬱是因為你矚目那兩個十字架,你看自己並且看人並且看人看自己。我今日奉主的名吩咐你們:「弟兄們,我還有話說,你們要靠主喜樂。我把這話再寫給你們,於我並不為難,於你們卻是妥當」(腓立比書3:1);「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4:4);「我靠主大大地喜樂」(腓立比書4:10)。阿門。
任不寐,201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