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我們進入提摩太后書2-3章。提摩太后書也可以這樣結構:第一章:信守善道(勝過軟弱和苦難);第二三章:分解正道(勝過世界和異端);第四章:務要傳道(勝過末世對教會的搖動)。提摩太后書是得勝的福音,教牧遺書和獄中書信教導傳道人帶領我們勝過死亡和世界(監獄)。而從始至終,我們得勝的兵器就是神的道,或聖靈的寶劍,或聖經。我們再一次看見教牧書信怎樣用聖道取代神跡奇事成為教導的中心;而仗道直行,乃是基督教獨一無二的真理或財富。今天又是2017年第一天,我們藉著提摩太后書2-3章更知道在新的一年裡怎樣行:按照正意分解神的道。借此2017年我們必將得勝有餘。一方面,人意都是糞土,人的傳統和人的勢力不能攔住我們;另一方面,我們不顧一切地傳講聖經,就必得勝。會有新的挑戰設伏,「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馬書8:37)。可將提摩太后書2-3章交叉結構如下:一、靠福音勝過苦難和死亡(2:1-13);二、靠真道勝過人言和魔鬼(2:14-26);三、靠真道勝過人類和異端(3:1-9);四、靠聖經勝過苦難和逼迫(3:10-17)。其中首尾呼應的部分,分別指向使徒教導的新約和先知啟示的舊約——聖經是基督徒得勝之本。老一代傳道人賜給我們什麼呢?就是聖經。今天又是我們教會的聖餐主日,感謝神在正月初一打開聖經為我們擺設筵席。而我們的洗禮,從聖誕一直持續到新年,直到永遠。2017年願每一個人在教會中恩上加恩力上加力,願我們一起向未來展翅上騰。「主阿,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勝」(詩篇44:4)。阿門。
一、靠福音勝過苦難和死亡(2:1-13)
1我兒阿,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2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3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4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5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6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7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
8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他從死裡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
9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10所以我為選民凡事忍耐,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裡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11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12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13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我們將這段經文分成兩部分或交叉結構如上。其中第一部分,保羅教導提摩太怎樣靠他的教訓勝過苦難(1-7);第二部分保羅所傳的福音中心是基督的復活,或者說我們當靠著復活的福音勝過死亡(8-13)。歲末年初,我們正在勝過苦難和死亡。
1、使徒的教訓(1-7)
1我兒阿,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
2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3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4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5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6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
7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
這段經文可以平行結構如上。1節強調傳道人和基督恩典的關係;與之平行的3-6強調的是教會中的牧眾關係,或牧師的三種異象。而2與7 平行,使徒的教訓和話語是按牧與牧會的真理根基。另一方面,這段經文也是要在「經濟基礎」方面解決教會得勝的問題,這些教導與提摩太前書5:17-18以及6:17-18的教導是平行的。
第一、靠基督恩典剛強(1)。正如箴言所啟示的基本信息一樣,保羅對提摩太的教訓如同父親用真理教導兒子。「我兒」這個概念向上連接提摩太前書1:2和提摩太后書1:2;不過「真」與「愛」都省略了,只剩下簡單的父子關係。「教訓」則向下連接提摩太后書3:10和3:16。而使徒的教訓即聖經,是教會真理的根基。上文已經談到「剛強」(提摩太后書1:7),這裡強調「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動詞ἐνδυναμόω已經出現在提摩太前書1:12;還將出現在提摩太后書4:17。我們只能靠基督的恩典剛強起來(提摩太前書1:2,1:12,1:14,6:21;提摩太后書1:2,1:3,1:9,4:22)。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除了恩典,我們根本沒有剛強和得勝的理由。這一點可以參考哥林多後書12:7-10,「7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8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9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10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傳道人一定會遭遇控告、逼迫、苦難和死亡。這時候你唯一重新得力的道路就是歸回基督耶穌的恩典:祂是愛我,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第二、傳承使徒的教訓(2)。一方面,不斷聽道學道;另一方面,不斷傳講和教導真道。不過這節經文重點在於教導提摩太要用真理裝備他在以弗所要按立的牧者,重點在「交託」。「忠心的人」,原文即有信心的人:πιστοῖς ἀνθρώποις,faithful men。按牧的兩大條件:信心和教導的能力。
第三、基督耶穌的僕人(3-6)。提摩太后書不斷提醒傳道人和教會要面對苦難(提摩太后書1:8,1:12,2:3,2:9,3:11,4:5)。不過每一次使用的字略有差別,需要仔細辨認。κακοπαθέω,to suffer (endure) evils (hardships, troubles);to be afflicted(2:3,2:9,4:5);συγκακοπαθέω,to suffer hardship together with one(1:8);πάσχω, to be affected or have been affected, to feel, have a sensible experience, to undergo(1:12);πάθημα, that which one suffers or has suffered(3:11)。另一方面,保羅在這裡提出了傳道人三種異象。首先傳道人「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καλὸς στρατιώτης,a good soldier。這是一場戰爭(στρατεύω)。何為基督耶穌的精兵呢?4-6節重點強調的是一個問題:牧師不應該為生活焦慮所拖累,這既是對牧師的教導,也是對會眾的教導;這既關乎牧師的信心(你不要天天憂愁吃穿並侍奉瑪門),也關乎會眾的責任(你們有責任確保牧師基本的生活需用)。如果這基本的條件不能滿足,教會不可能在世界上為主爭戰,更不可能得神的喜悅。世務:ταῖς τοῦ βίου πραγματείαις,the affairs of life。名詞βίος在新約中出現11次,主要指「養生之物」(馬可福音12:44;路加福音8:43,21:4)、「今生」(路加福音8:14;彼得前書4:3;約翰一書2:16,3:17)、「產業」(路加福音15:12,30)、「度日」(提摩太前書2:2)。其次是比賽(ἀθλέω)。競賽選手唯有靠「規矩」(νομίμως,agreeable to the law;提摩太前書1:8)才能得勝。這個規矩也可以同時指向神的律法或基督的真理。最後是「6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一方面是農夫要種地(κοπιάω,to labour with wearisome effort, to toil),另一方面,第三次強調會眾「納糧」的責任(羅馬書13:6-7)。當然,這個糧食也可以同時指向天糧:教會得勝的前提是真理的裝備,牧者必須按時分糧(出埃及記23:25;尼希米記9:15,11:23;詩篇37:3,78:24-25,104:15,105:40,111:5,132:15,136:25,144:13;箴言6:8;傳道書11:1;以賽亞書3:1,3:7,30:23,33:16,36:17,55:10;瑪拉基書3:10;馬太福音24:45;約翰福音6:33,6:35,6:48,6:51,6:58;希伯來書5:12-14)。缺乏真理教導的教會,就會造成饑荒。當會眾骨瘦如柴,他們教會逃荒到埃及,靠狼奶生活。
第四、思想使徒的話語(7)。如果說2節是教導提摩太用使徒的教訓按立和牧養別人;第7節則強調傳道人更應該用神的話語牧養自己。而上帝藉著使徒的教訓賜給傳道人處理一切事物的聰明才智。這節經文也讓我們看見,使徒的話語就是神的話語。而這一真理,與提摩太后書3:14以及提摩太后書3:14-17形成明顯的呼應關係。
2、基督的福音(8-13)
8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他從死裡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
9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10所以我為選民凡事忍耐,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裡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
11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12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
13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8-13可以交叉結構。其中9與11平行(受難與死亡),10與12平行(忍耐)。使徒的教訓或聖經的啟示的中心,或福音或天糧的核心,就是耶穌的死而復活。
首先,8節是在解釋7節,「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他從死裡復活」。這就是保羅一直在傳的福音(εὐαγγέλιον)。一方面,「大衛的後裔」強調耶穌道成肉身,更強調耶穌是作王的;不過耶穌是藉著復活成為萬主之主萬王之王(12)。另一方面,福音在復活。
其次,我們恰恰是靠著這樣的信仰,才可能忍受苦難,且勝過死亡(9-12)。我們可以在這裡看見傳道人兩個方面的見證。第一、神的道藉著傳道人的受難和捆綁得勝。這個苦難不僅是肉身的苦難,還有精神的侮辱。犯人,κακοῦργος,a malefactor,邪惡的人,壞人(哥林多前書4:13)。牧者與烈士不同:烈士總是光榮犧牲,但牧者羞辱死去。牧者之死完全不是人能忍受的,這才是十字架和耶穌之死的本質。唯有復活的信仰,才可能勝過這樣的殘忍和試探。第二、選民藉著傳道人的忍耐持續得救。而傳道人之所以能夠面對神和人翻轉上述兩大悖論,或者與神與人角力都可以得勝,乃是因為出於對福音的信仰(11-12)。
在基督徒的天路中,我們是可能失信的,或失去已經有的信心(13)。雙重預定論和聖徒蒙保守等加爾文主義教義再顯荒謬。但「他不能背乎自己」,我們失信不等於神的失信,祂是公義的。也是一條釋經原則,即神不會自相矛盾。這個原則對理解提摩太前書2:12等一切聖經難題都是重要的幫助。
二、靠真道勝過人言和魔鬼(2:14-26)
14你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在主面前囑咐他們,不可為言語爭辯。這是沒有益處的,只能敗壞聽見的人。15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16但要遠避世俗的虛談。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17他們的話如同毒瘡,越爛越大。其中有許米乃和腓理徒。18他們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
19然而神堅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這印記說,主認識誰是他的人。又說,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20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21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22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23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24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25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26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如果說提摩太后書2:1-13奠定了教會得勝的真理根基,那麼提摩太后書餘下篇章讓我們來認識我們的仇敵。其中與福音對立的是人言,與基督對立的是魔鬼(2:14-26)。可以將提摩太后書2:14-26交叉結構如上。首先14-18與22-26前後呼應地教導我們勝過人言,以及人言辯論乃是魔鬼的詭計。其次,中心的經文在19-21,神自己會保守教會,而傳道人和基督徒應該作神貴重的器皿,而非人言蛇道的工具。與上文精兵、選手和農夫三大異象並列,我們在這裡看見傳道人另外三個異象:工人(15)、器皿(21)和僕人(24)。
1、無愧的工人(14-17)
14你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在主面前囑咐他們,不可為言語爭辯。這是沒有益處的,只能敗壞聽見的人。
15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16但要遠避世俗的虛談。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17他們的話如同毒瘡,越爛越大。其中有許米乃和腓理徒。18他們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
這段經文可以交叉如上;我們也可以相應地從三個方面領受使徒的教訓,作為傳道人牧會的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不可為言語爭辯」(14)。首先,「你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根據上文,就是要求傳道人要以基督復活為證道中心;而這個中心與17節中的真道、復活也首尾呼應。其次,同時囑咐以弗所的牧者和信徒「不可為言語爭辯」。所謂「在主面前」一方面指按主的真理教導他們;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向教會這個環境。「言語爭辯」這個動詞λογομαχέω在新約中只出現這一次,不過可以與提摩太前書6:4「爭辯言詞」(λογομαχία)同義。λογομαχέω是這樣構成的:λόγος and μάχομαι(to fight)。我們知道希臘的詭辯術和羅馬的修辭學實際上都是以「言語爭辯」為目標的;而無神論的中國人只是對人言極其敏感,於是人言成了靈魂的網羅。但教會要棄絕人言並拒絕與人言爭辯。因為「這是沒有益處的,只能敗壞聽見的人」(另參提摩太前書6:4-5)。「敗壞」(καταστροφή)這個名詞也出現在彼得後書2:6,翻作「傾覆」。另外,14節中的「敗壞」與18中的「敗壞」(ἀνατρέπω,動詞)也前後呼應。
第二、「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15)。這是肯定方面的牧會原則。竭力,σπουδάζω,用盡全力,並且在緊急狀態中。這讓我們想起無酵餅的神學含義。真正的傳道人不僅要把全部精力用於講道,而且也根本沒有時間去爭辯言詞。世人辯論是為了討世人的喜悅,但牧者講道只是為了「在神面前得蒙喜悅」。這也從動機方面廢棄了牧師與人言詞爭辯的可能。「無愧的工人」,ἐργάτην ἀνεπαίσχυντον,a workman that needeth not to be ashamed。「無愧」的含義應該與前文「不以福音為恥」的含義是一致的。而「工人」這個概念在於否定「無聊的牧者」、控告別人的假牧者等等;工人的天職在收割莊稼,並得工價(馬太福音9:37-38,10:10,20:1-2,20:8等)。工人是這樣工作的:「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動詞ὀρθοτομέω在新約中只出現這一次,KJV翻作rightly dividing。這個合成詞是這樣構成的:ὀρθός (straight,erect;使徒行傳14:10,希伯來書12:13) and τομός(sharper,希伯來書4:12)。所以這個字的本意應該是高舉神的話語、忠實於神的話語;而神的話語才是真正的兵器。這節經文不僅僅強調牧者「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而且教導我們,在殘酷的屬靈爭戰中,高舉上帝的話語比任何言辭爭辯更有力量,並且能夠拯救那聽見的人。
第三、「遠避世俗的虛談」(16-17)。如果說復活是我們信仰的中心,那麼「言語爭辯」主要集中在復活事件上。所以在交叉結構中,16-17與14之間是互相解釋的。首先,「言語爭辯」在這裡被進一步表述為「世俗的虛談」。τὰς βεβήλους κενοφωνίας ,profane and vain babblings。相關概念可以參考提摩太前書1:9,4:7,6:20。「躲避」(περιΐστημι)一詞也出現在提多書3:9,「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分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為這都是虛妄無益的」。這個動詞的基本含義是與之保持距離(約翰福音11:42,使徒行傳25:7)。原因是,「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在言語爭辯中進一步墮落和不信,幾乎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不僅如此,「17他們的話如同毒瘡,越爛越大」。「毒瘡」(γάγγραινα)不僅指狠毒,而且指其對別人的影響:「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保羅在這裡特別提到兩個人:「其中有許米乃和腓理徒」(參提摩太前書1:20)。這師徒二人我們已經領教過了。他們攪擾教會的主要話題是:「說復活的事已過」。這個異端的基本思想應是不再有復活或身體復活,以及基督復臨。這實際上在根本上拆毀了我們的信仰,並讓教會生活在苦難和死亡的恐懼之中;或者生活在精神勝利的謊言之下。因為人言總是關注人和世界,不會定睛基督和天國;而人關於人和世界的任何觀點和思想,都是一種毒瘡和謊言。
2、貴重的器皿(19-21)
19然而神堅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這印記說,主認識誰是他的人。又說,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
20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
21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由於上帝在教會中掌權,所以人言最終未能搖動信徒。19節根基這個概念指向聖殿或教會。「印記」(σφραγίς)這個概念可以參考哥林多後書1:21-22,「21那在基督裡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22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原文作質)」。印的關係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主認識(γινώσκω)誰是他的人」。主一直與我們同在,沒有棄絕我們。第二、「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我們自己也要靠主堅持聚會,離開世界的不義(ἀδικία)。這個不義首先連接上文的「毒瘡」,其次連接下文「卑賤的事」;兩方面都可以指向人言。20節讓我們看見有兩種器皿:或者裝滿人的垃圾,或者充滿聖靈。「大戶人家」,μεγάλῃ οἰκίᾳ,也可以翻作偉大的聖殿。尊貴(τιμή)和卑賤(ἀτιμία)是對立的。21節中的「卑賤的事」在原文中是代詞τούτων(these),可指上文所說的世俗的虛談,也可以指一切神看為卑賤的言行。「器皿」(σκεῦος)一詞在20-21中都出現了;而根據這裡的語境,和舊約的語境,「器皿」首先應該指聖殿中的各種器皿。怎樣才能成為神看為貴重的器皿呢?離人(言)遠點兒,追求聖潔。聖潔首先是「自潔」,ἐκκαθάρῃ ἑαυτὸν,purge himself (from these)。從世俗和異端中將自己分別出來,將自己分別為聖獻給神。其次是「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預備」(ἑτοιμάζω,Tense: Perfect;Voice: Passive)可以指在真理和生命上先將自己裝備好。因此貴重的器皿需要兩方面的工作:離開迦勒底和埃及;建立並侍奉聖壇。
3、基督的僕人(22-26)
22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23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
24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25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
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26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在交叉結構中,22-26呼應14-18,同時順延了上文「自潔」和「聖潔」的主題。人被人言和異端捆綁或與之爭戰,常常是出於「少年的私慾」。於是在教牧書信中,我們不斷看見聖靈催逼我們「逃避」(φεύγω,提摩太前書6:11),就是出埃及。φεύγω也與16節中的「遠避」是同義詞。「少年的私慾」,τὰς νεωτερικὰς ἐπιθυμίας,youthful lusts。這可以指提摩太自己的少年情慾;也可以指世上各種青春私慾(提摩太前書6:9;提摩太后書3:6,4:3;提多書2:12,3:3)。離開埃及之後,就進入教會:「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δικαιοσύνη),信德(πίστις),仁愛(ἀγάπη),和平(εἰρήνη)」。23節實際上在重複或加強22節的信息,其中「棄絕」(παραιτέομαι)與「逃避」平行;而「少年的私慾」與「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ζήτησις)」平行。ζήτησις的原意是「追求」或因為追求什麼而引起激辯,控告和審判。這是殺害耶穌的猶太人的習慣(約翰福音3:25;使徒行傳25:20;提摩太前書1:4,6:4;提多書3:9)。這也進一步讓我們看見,「公共評論」和對人的論斷,或所謂的「政治辯論」,歸根結底出於「少年的私慾」。而且沒有聖經真理的辯論,與基督復活無關的辯論,都是「愚拙無學問的辯論」。動詞「起」(γεννάω)原指「生孩子」(馬太福音1:2等)。「愚拙無學問的辯論」會生出這樣的孽障出來:「爭競」(μάχη,提多書3:9;雅各書4:1-7)。
如果將提摩太后書2:22-25交叉結構,24-25a可以放在中心。逃離人言不是逃離人類,而是為福音作人類的僕人,忍耐並教導他們。忍耐地教導有兩大見證:溫溫和和與溫柔。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到曠野侍奉神,作神的僕人。δοῦλον κυρίου,the servant of the Lord。相關信息可以參考民數記12:1-8,神兩次宣告摩西是「我的僕人摩西」;而神的僕人不為自己爭辯,這首先指向耶穌(馬太福音12:18-20)。24-25a可以說強調了神的僕人兩個方面的特質或素質或條件。首先是否定方面的條件:「主的僕人不可爭競」。爭競(μάχομαι)是法利賽人或猶太人的習慣,導致爭鬥兇殺,出於惡奴私慾(約翰福音6:52;使徒行傳7:26;雅各書4:2)。換言之,牧師不要在與基督真理無關的事上與任何人爭辯,這包括所謂政治爭論、學術爭辯以及個人隱私或道德爭吵。如果你們如今蒙召成了神的僕人,公共辯論首先是你們要離開的埃及和迦勒底或巴比倫。其次,肯定方面的要求:「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這裡有並列的三個形容詞:溫和的(ἤπιος),教導的(διδακτικός),和忍耐的(ἀνεξίκακος)。另外,25a中溫柔一詞是名詞πραότης(提摩太前書6:11;提多書3:2)。而這裡特別強調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勸誡」(παιδεύω)主要指教導、管教和責打孩童(路加福音23:16,22);這個字也指「學習一切的學問」(使徒行傳7:22,22:3)。將溫柔和責打結合起來,才是神的僕人,而不是魔鬼的差役。正教無聖戰。
僕人總是僕人,我們不是神。爭競或聖戰因為不信神。牧者必須將拯救和審判的主權交給神。一方面,傳道人不是神,我們沒有資格宣告誰是棄民,或誰被雙重預定為地獄的燃料。因此向任何人都要教導聖經,無可推諉。然後我們將救恩行動交給聖靈。同樣,你沒有資格用火刑和十字架燒燬消滅任何人,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事何時發生:「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另一方面,這些人的抵擋背後可能站著魔鬼(提摩太前書1:20),因此這些罪人不是你爭戰的對象,你爭戰的對象是魔鬼。把人當成鬼來決戰,基督教就會身為異教。雙重預定論必然將一部分人類預定為魔鬼或「天生犯罪人」。但這是我們的戰爭:「11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12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兩爭戰原文都作摔跤)」(以弗所書6:11-12)。抵擋福音的人,不僅僅出於他們自己的私慾,更可能出於魔鬼。動詞「擄去」(ζωγρέω)也出現在路加福音5:10,「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我們的目標是「得人」,而不是消滅人和棄絕人。這是基督和魔鬼爭奪靈魂的一場戰爭:「47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48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馬太福音13:47-48)。
三、靠真道勝過人類和異端(3:1-9)
1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2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譭謗,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3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4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5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
6那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的,正是這等人。這些婦女擔負罪惡,被各樣的私慾引誘。7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8從前雅尼和佯庇怎樣敵擋摩西,這等人也怎樣敵擋真道。他們的心地壞了,在真道上是可廢棄的。9然而他們不能再這樣敵擋,因為他們的愚昧,必在眾人面前顯露出來,像那二人一樣。
提摩太后書3:1-9帶領提摩太轉向末世的人類;如今就是末世了,因此這些教導適用於每一位牧師,每一間教會。如果說提摩太后書2章針對的是人言,提摩太后書3章針對的就是人心。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分成上述兩部分。其中1-5描述了末世人類基本的道德狀況或心靈狀況;而6-9則聚焦末世教會中彎曲和敵擋真道的兩大異端:教會中的女權主義運動與踐踏聖職運動。
1、他們人類(1-5)
1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
2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譭謗,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3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4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5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這等人你要躲開。
末世就是危險的世代。末世,ἐν ἐσχάταις ἡμέραις,in the last days。ἔσχατος這個形容詞在新約中出現了54次,這個字也是末世論(Eschatology)這個概念的來源。這個詞組首先出現在約翰福音6:39-40,44,54以及約翰福音7:37,11:24,12:48中;另參使徒行傳2:17,希伯來書1:2,雅各書5:3,彼得前書1:5,1:20,彼得後書3:3;約翰一書2:18;猶大書1:18。而提摩太后書4:3延續了這個末世論主題。χαλεπός的意思不僅僅指危險,也指艱難困苦或激烈的戰爭:hard to do, to take, to approach;hard to bear, troublesome, dangerous harsh, fierce, savage。這個字也出現在馬太福音8:28,「耶穌既渡到那邊去,來到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有兩個被鬼附的人,從墳塋裡出來迎著他,極其兇猛,甚至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兩個被鬼附的人」可以與下文的雅尼和佯庇連接起來。與進化論的看法不同,越是到末世,人類越是野蠻和殘酷(政治史、戰爭史和婚姻史是最好的證明);越到末世,自以為「進化」的人類越是對教會展開猛烈的攻擊和全面的棄絕,這更有近現代史為證。教牧書信實在太有遠見了。
末世的人類(ἄνθρωπος)給牧者和教會帶來危險和艱難。提摩太后書3:2-5列舉了現代人類19種精神特質,而這些「人性」都可以追溯到蛇的試探;而其中一些概念與羅馬書1:30-31重合。第一是自私自愛,中譯「專顧自己」。φίλαυτοι,loving one』s self。這是愛(φίλος)的轉移,從愛神和愛人如己轉向愛己如神。自我取代上帝成為現代主義的中心。這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出發點和首要旗幟;也是希臘思想的根本:認識你自己。更是中國人本主義思想的精髓:天地之間人為貴,人類之間我最貴。第二是貪愛錢財。φιλάργυρος,loving money, avarice。這是愛的第二種顛覆,以愛錢的方式愛己。這當然不完全是近代思想,向上可追溯到民以食為天以及一切唯物主義。向下連接著經濟基礎以及各種硬道理。第三是自誇。ἀλαζών的意思是an empty pretender, a boaster。人開始自以為神,忘記自己不過是人;歷史不再是祂的故事,成了領袖和人民的作坊。第四、狂傲。ὑπερήφανος主要指人上人的追求,人開始成為吃人之妖(路加福音1:51;羅馬書1:30;雅各書4:6;彼得前書5:5)。第五、譭謗。βλάσφημος,褻瀆神也咒詛人,特別是攻擊、控告、醜化教會和傳道人(使徒行傳6:11-13;提摩太前書1:13;彼得後書2:11)。第六、違背父母。γονεῦσιν ἀπειθεῖς,disobedient to parents。γονεύς可以翻作「父輩」或祖先等。因此這個字可以指背叛傳統。第七、忘恩負義。ἀχάριστος,ungracious,unpleasing,unthankful。沒有恩典(充滿仇恨),沒有喜樂(階級鬥爭),沒有感激(只有憤青和怨婦)。第八、心不聖潔。ἀνόσιος,unholy, impious, wicked。不再信神,不再追求聖潔,只是追求不義和邪惡(提摩太前書1:9)。第九、無親情。ἄστοργος可能指喪失人性,沒有任何情感,殘酷無情。第十、不解怨。ἄσπονδος,without a treaty or covenant。沒有契約,不能守約,或不能達成和解;破壞停戰協議。第十一、好說讒言。διάβολος主要指魔鬼一樣的控告者。像魔鬼一樣特別喜歡論斷人,而且吃人自義,粉飾為神。第十二、不能自約。ἀκρατής,without self-control, intemperate。不能自制,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第十三、性情凶暴。ἀνήμερος,not tame。絕不馴服。第十四、不愛良善。ἀφιλάγαθος,opposed to goodness and good men。什麼好反對什麼。從第六項到第十四項都是否定的合成詞,顯示叛逆成為現代思想的基本特質。第十五、賣主賣友。προδότης,a betrayer, traitor。人向神向人成了叛徒;像猶大一樣以出賣背叛和革命殺人為榮耀(路加福音6:16;使徒行傳7:52)。第十六、任意妄為。形容詞προπετής,rashly,heady(使徒行傳19:36)。瘋狂而沒有底線,怎麼都行。第十七、自高自大。動詞τυφόω在這裡用作動詞分詞,to raise a smoke, to wrap in a mist。這可以指革命之後那種個人崇拜現象,形同鬼魅(提摩太前書3:6,6:4)。第十八、愛宴樂不愛神。φιλήδονοι μᾶλλον ἢ φιλόθεοι,lovers of pleasures more than lovers of God。這裡的兩個「愛」與第一項、第二項中的兩個愛(自愛與愛錢)首尾呼應。「愛宴樂不愛神」也是後革命時代或後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後果就是教會的衰落,或人類聚會的場所從教會轉向各種淫窟。ἡδονή的基本含義就是pleasure,desires for pleasure(創世紀3:6,路加福音8:14;提多書3:3;雅各書4:1,4:3;彼得後書2:13)。第十九、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ἔχοντες μόρφωσιν εὐσεβείας τὴν δὲ δύναμιν αὐτῆς ἠρνημένοι,Having a form of godliness, but denying the power thereof。「背了敬虔的實意」應該指「否認權柄」。這句話不僅指假冒偽善的世道人心,也應該指在教會中敬虔主義對聖職的廢棄運動,而這是基督教向現代社會衰敗的根源之一。
最後一句話再一次呼籲教會出埃及:「這等人你要躲開」。上述一切人或一切罪惡(τούτους,these,these men)你都要躲開。聖靈沒有教導我們要與上述罪人爭戰,而是教導我們「躲開」。ἀποτρέπω是一個新詞:to turn one』s self away from;to shun, avoid,逃離、躲避。但基本含義與上文的「遠避」(2:16)、「棄絕」(2:23)、「脫離」(2:26)一致。如果你不能躲開,就求神幫助我們躲開。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是一場神跡,或一場連續發生的神跡奇事。為此我感謝神,2004年原來是一次勝利大逃亡。
2、他們教會(6-9)
6那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的,正是這等人。這些婦女擔負罪惡,被各樣的私慾引誘。7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
8從前雅尼和佯庇怎樣敵擋摩西,這等人也怎樣敵擋真道。他們的心地壞了,在真道上是可廢棄的。9然而他們不能再這樣敵擋,因為他們的愚昧,必在眾人面前顯露出來,像那二人一樣。
提摩太后書3:6-9從末世的人類轉向末世的教會。這段經文也可以進一步分成兩段。其中6-7指向末世教會中的女權主義。如果連接上文,婦女被「有敬虔的外貌卻否認權柄」之人引誘出來。ἐκ τούτων γάρ εἰσιν οἱ,For of this sort are they which。這裡說的情況一方面這可以指我們多年前批評的「屬靈寡婦」現象;另一方面,這指向我們一直抵制的女牧者運動。顯而易見,教會中的女權主義運動同樣是以敬虔主義為名對教會的逆襲,是當代基督教混亂和衰敗的原因之一。而提摩太后書3:6-9可以與提摩太前書2:9-15平行。這裡有兩個動詞分詞描述「蛇行」。第一是ἐνδύνω(偷進,爬進;假裝打扮地進入;creep);第二是αἰχμαλωτεύω(牢籠,to make captive, take captive, capture;以弗所書4:8)。這兩個動詞讓我們回想起初蛇怎樣進入伊甸園引誘夏娃。但是女人並非無辜,正如夏娃不能將全部罪責歸給蛇。
女人的責任首先在她們自己先是「無知婦女」。γυναικάριον這個字在新約中只出現一次,直譯是「小婦人」(a little woman)。她不愛真理,不守真道。其次,有兩個被動語態的動詞分詞修飾無知的婦人。第一、「這些婦女擔負罪惡」。σεσωρευμένα ἁμαρτίαις,laden with sins。動詞σωρεύω的基本含義是to heap together, to heap up;to overwhelm one with a heap of anything;用法是被動語態完成時——這些女人已經被各種罪惡堆積在身。我們可以看見,越是在教會中張揚的女性,越可能是因為她們身上承載著不可告人的罪惡;而她們只有通過極端的屬靈表演和殘忍,才能遮蓋或釋放她們自己,並且報復長期以來的受控之感。第二、「被各樣的私慾引誘」。γόμενα ἐπιθυμίαις ποικίλαις,led away with divers lusts。動詞ἄγω在這裡是現在持續時被動語態——此時此刻,當下這些女人又被各種慾望引導,又春情蕩漾了。第7節可以是修飾前兩個動詞分詞的,正是因為過去的罪和現在的欲,這些女人「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她們的心不在真理上,因此無論怎樣學習都毫無用處。
然而女權主義在教會的勃興根源在亞當,在男人,在加爾文一樣的神學家們。提摩太后書3:8-9轉過來責備劫持婦女的「神棍們」,而這些異端重點在「敵擋摩西」。無論是亞倫米利暗,還是「二百五」叛亂,這些內亂歸根結底是挑戰和否認摩西從神而來的「聖職」或權柄。同時,踐踏聖職是一種埃及術士傳統,否定聖職不僅出於奴隸的嫉妒,更因為他們追求「不花錢就吃魚」等神跡。埃及術士是基督僕人的天敵;因為前者追求神跡成功,後者只是無用的僕人(創世紀46:34)。保羅在這裡特別提到了敵擋摩西的「雅尼和佯庇」。這個說法應該來自猶太人的傳統(the Talmud):這兩個人是出埃及記7:11節中埃及法老的博士(חֲכָמִים)和術士(מְכַשְּׁפִים);他們的四次「神跡」都失敗了:杖、血、青蛙和虱子(出埃及記7-9;另參創世紀41:8)。後來他們自己身上也生了瘡(出埃及記9:11),這可能是這裡「毒瘡」一詞的由來。也有人說他們跟隨摩西出了埃及(出埃及記12:38),在西奈山煽動以色列人造了金牛犢(出埃及記32:4)。這個傳統還說這兩個人就是巴蘭的兩個僕人或兒子(民數記22:22),他們侍奉巴力毗珥,在什亭敗壞以色列人(民數記25);他們一度逃離了非尼哈的劍 (民數記31:6-8)。Pliny (23-79 A.D.)和Apuleius (circa 130 A.D.) 以及The Pythagorean philosopher Numenius (2nd century A.D.)也提到他們是和摩西齊名的埃及精英人士。Origen則提到,保羅引自The Book of Jannes and Jambres,但這個說法無法證實 (Comm. on Matthew 27:8)。另外昆蘭出土文獻中提及「彼列」(哥林多後書6:15)教唆雅尼和他的弟兄(佯庇)反對摩西和亞倫。
這兩個名字的含義也眾說紛紜。雅尼,Ἰάννης,Janna,he vexed。意思大概是被激怒的,「憤青」,嫉妒徒。也有人認為這個字可以追溯到希伯來字חנן,與「約翰」相類,意思是「施恩」(創世紀33:5等)。或者Gratis or For Free。佯庇,Ἰαμβρῆς,Jambres,foamy healer;意思可能是巫醫,但也有人說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抗爭,反對。如果這個名字出於מרר,意思是「苦害」或「強大」(創世紀49:23等)。這個字如果出於動詞מרה,基本含義就是「爭競」或「悖逆」(如詩篇78:8等)。他們可以代表成功神學或神跡運動。保羅說他們「心地(νοῦς,the mind)壞了,在真道上是可廢棄的」。ἄνθρωποι κατεφθαρμένοι τὸν νοῦν ἀδόκιμοι περὶ τὴν πίστιν,men of corrupt minds, reprobate concerning the faith。如果你看見這個人的心已經壞了,就不用再把珍珠扔給狗和豬;他們已經與信仰無關無份。與他們爭辯毫無意義,他們根本不想順服聖經,只想「得勝」,滿足「少年的私慾」。最後保羅宣告:「9然而他們不能再這樣敵擋(προκόπτω,提摩太后書2:16),因為他們的愚昧,必在眾人面前顯露出來,像那二人一樣」。保羅在這裡可能是影射許米乃和腓理徒。無論如何,這兩方面的阻擋都是階段性的,異端已然強弩之末,因為他們的「愚昧」已經開始大白於天下。今天,女牧者和反牧者運動,以及加爾文主義和成功神學獨步天下、一手遮天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了。這是神的工作。
四、靠聖經勝過苦難和逼迫(10-17)
10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11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難。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12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13只是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14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15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他們人類,他們教會,惡婦、雅尼和佯庇們不會甘心失敗,這些毒瘡會發作,起來成為我們的苦難和逼迫。他們要弄死我們。然後我們有什麼呢,我們有聖經。在交叉結構中,提摩太后書3:10-17再一次論及苦難和逼迫。或者說,第一部分強調的死亡在這裡用逼迫所替代:逼迫是我們殉道的原因。而「教訓」和「聖經」與第一部分的「福音」和「教訓」等核心概念也首尾呼應。這段經文也可以分為上述兩部分。其中10-13強調了這個真理:「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而14-17聚焦聖經:聖經是我們勝過逼迫的依靠,也是我們的使命所繫。提摩太后書3:14-17在CSMP聖經導論課程中已經討論過了,因此我們這裡只是重點解釋一下提摩太后書3:10-13。
服從,παρακολουθέω,to follow after,跟隨(馬可福音16:17;路加福音1:3;提摩太前書4:6)。提摩太已經接受了這一切。這裡並列的「遺產」包括9個方面。第一是教訓。διδασκαλία,teaching, instruction;doctrine。真理是第一位的。接受真理的教導也是牧者的第一條件。第二是品行,ἀγωγή,a leading。這個名詞可能指領袖的職分。第三是志向,πρόθεσις,這個名詞原指「陳設餅」,可以提喻為聖殿中的佈置或侍奉(馬太福音12:4;使徒行傳11:23),也轉意為目標、目的等。我們的目的是建立教會,而逼迫我們的人就是要拆毀我們這個目的。第四、信心,πίστις。第五、寬容,μακροθυμία,patience, endurance, constancy, steadfastness, perseverance;longsuffering(羅馬書2:4等)。這個字主要強調忍耐別人,等候他們悔改。第六、愛心,ἀγάπη。第七、忍耐,ὑπομονή ,steadfastness, constancy, endurance(路加福音8:15等)。這個字主要強調是自己要在忍耐中結出果實來。第八、逼迫,διωγμός,persecution(馬太福音13:21,使徒行傳8:1等)。第九、苦難,πάθημα ,suffering。
逼迫(διωγμός,διώκω)這個概念在這裡重複3次。我們也可以從中看見逼迫的四個特點。第一、這是「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經歷的逼迫,這是「何等的逼迫」。即對牧者的逼迫不是雲淡風輕的,而是殺牧之災,並且沒完沒了,沿途追趕,從始至終。前有加爾文,後有路德宗。第二、「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無論逼迫是什麼,神都與我們同在,最終會拯救祂的僕人出離逼迫。第三、「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保羅在那些城市的遭際,普天下所有牧者都會在自己經歷的城市遭遇。你沒有遭遇,因為你根本不是神的僕人。你已經搞定凱撒了?這更證明你就是政治告密者。第四、「只是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πλανάω(欺哄)主要指引人犯罪。逼迫我們的人自己很難悔改,若非神特別憐憫,他們對牧者的傷害對教會的攪擾將會愈演愈烈。他們教會和他們人類互相欺騙,互相毒害,惡性循環。直到他們將我們送上火刑架,直到他們自己成功到達火湖。
這一幕,我們將在提摩太后書最後一章一目瞭然:保羅被害至死。好消息是,我們的主是死而復活的主,也是末世審判的主。阿門。
應用:2017年,我們該知道什麼
在提摩太后書中,保羅7次提到提摩太需要「知道」(γινώσκω)的事:這是牧師需要的知識或預備(1:12,1:15,1:18;2:23;3:14,3:15)。
1:12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作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
1:15凡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我,這是你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1:18願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憐憫。他在以弗所怎樣多多地服事我,是你明明知道的。
2:23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
3:1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
3:14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
3:15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親愛的弟兄姐妹,這7個方面的真理是立志做牧師的人應該知道的,也是普天下眾教會應該知道的。第一、知神。你信的是耶穌基督,你是在為神受苦。第二、知人。人都是離棄人、趨利避害的罪人。第三、知他。知道主內弟兄姐妹。因信仰的緣故,這世界裡有我們所愛的人,和無論如何都愛我們到底的人。第四、知事。要認識異端,並且分辨,帶領教會遠離。或者說你知事了,懂事了,知道人的那些破事兒了。第五、知難。知道末世我們處境更加危險,因此要儆醒,預備。第六、知學。堅持在教會傳統中學習真理。第七,知生。知道聖經裡面包含著我們得救和進入永生的智慧,捨此無他。新的一年開始了,弟兄們:「12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13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14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15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16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2-16)。阿門。
任不寐,2016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