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四課:伊甸園與智慧的復歸(2:5-17)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創世記2:5-17:

5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的菜蔬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6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

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8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

9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

10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11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裡有金子,12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13第二道河名叫基訓,就是環繞古實全地的。14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結,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15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感謝神的話語。藉著 「作業」(末次冰期、新仙女木事件、哥貝克力石陣)、更根據今天的聖經經文,這是兩個基本結論:第一、大約在10000年到12000年前發生的全球滅絕性事件,可以解釋創世記第一章第6天的造人,與創世記第二章的創造亞當夏娃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出大事了。這也可以成為亞當不是第一個人類的旁證。「野地」很有可能是末次冰期的產物。第二、伊甸園和亞當是農耕文明的開端,也是「神的兒子」或宗教歷史開端——人類的宗教活動始於亞當(律法)、亞伯(獻祭)和賽特(祈禱)。

在我們研究今天這段經文時候,建議大家平行閱讀以下兩方面的信息。第一、舊約部分。查考伊甸(עֵדֶן)一詞在舊約聖經中的17次表現:創世記2:8,10,15;3:23,24;4:16;歷代志下29:12,31:15(一個利未人的名字;歷代志是希伯來文聖經最後一卷書);以賽亞書51:3(錫安像伊甸);以西結書28:13(推羅王在伊甸園,及寶石貿易);31:9,16,18(對比伊甸園外的法老);36:35(類比以色列家,先前的荒廢之地和四圍其餘的外邦人對比);約珥書2:3(類比聖山);阿摩司書1:5(בֵּית עֶדֶן,the house of Eden;可能是亞述版的樂園)第二、新約部分。啟示錄21:1-8,22:1-5;路加福音23:38-43,馬太福音22:1-14;哥林多後書12:1-4,啟示錄2:1-7——這是新約聖經相關樂園的信息。

創世記2:5-25節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其中5-17節聚焦亞當或男人的誕生;而18-25聚焦夏娃或女人的誕生。或者5-17節標誌著農耕文明與宗教文明的誕生;而18-25節是畜牧生活與家庭生活的出現。下文魔鬼劫持動物(蛇;18-25),利用植物(善惡樹;5-17)跌倒了人。5-17以「植物」為框架,還可以進一步交叉結構如下:一、5-6節,一個沒有生命現象的荒野。二、7-8節,亞當被造並被安置於伊甸園。三、9節,返回植物。四、10-14節,4條河流。五、15-17節,返回植物。

一、野地(5-6)

5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的菜蔬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6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

1、野地

創世記1:3-2:4,與創世記2:5之間,可能存在另一個「間隔」。間隔時間到底有多長,我沒有理由否認「冰期」那些說法是一個可以參考的線索。我們先看第5節中的第一句話:וְכֹל שִׂיחַ הַשָּׂדֶה טֶרֶם יִֽהְיֶה בָאָרֶץ וְכָל־עֵשֶׂב הַשָּׂדֶה טֶרֶם יִצְמָח,And every plant of the field before it was in the earth, and every herb of the field before it grew。

這裡首先聚焦「草木」:שִׂיחַ,bush, plant, shrub。這個字是第一次出現,既不是荊棘,也不是青草、樹木和蔬菜(עֵשֶׂב)。其動詞שִׂיחַ的基本含義是:to put forth, mediate, muse, commune, speak, complain, ponder, sing;傳揚(士師記5:10),談論(歷代志上16:9),說話(約伯記12:8),祈禱(詩篇55:17)等等。而作為名詞,שִׂיחַ在舊約中只出現了4次,基本上翻作「小樹」(創世記21:15),羅騰(約伯記34:4;列王記上19:4用的是רֹתֶם)、荊棘(約伯記34:7)。這個「草木」有助於我們判斷「野地」應該是沙漠、曠野之地。其次,我們看「野地」和「田間」,兩者都是同一個全新的詞:שָׂדֶה,field, land;也可以指「平原」(plain),可以與聖山所在的伊甸園形成對比。這個野地後來與魔鬼、咒詛、死亡及獵場相關(創世記3:1,14,18,4:8,14:7,23:9,27:5等)。這句話似乎表明:在伊甸園之外的世界還沒有重現生機之前,神就將亞當安置在樂園之中了。野地與樂園之間的神學對立,實際上可以平行世界與教會的關係。亞當本來也是野地的一部分(2:7),他進入樂園完全是恩典。

當然也有人將「野地」指向整個地球。這也是可能的,唯有全地荒涼,建立伊甸園才有必要;如果全地都是「甚好」,為什麼在樂園之中再建立樂園呢?如果你將這裡的「野地」指向第三天及其以前的「地」,但概念和用詞不盡相同。值得強調的是,5節中「地」(אֶרֶץ)出現過2次,應該指創世記1章中的「全地」。特別是,「野地還沒有草木……」應該不是指某一片野地沒有草木,而是全地都變成了荒野,都沒有草木和蔬菜。正如上帝沒有降雨在「地上」,這個「地」不是某一塊土地,而是全地。你不能說,上帝毫無道理地在創世之初就偏偏不讓雨水落在某一片土地上。然而在創世記第一章中,草木的出現完全不依賴於降雨和霧氣,只是一天之間就長出來了(創世記1:12-13)。按常識我們也當知道,在依靠降雨和霧氣滋潤條件下的植物生長,不可能是「這是第三日」的一日之工。

所以這裡可以100%地確定,創世記第二章中植物的生長,不是創世記第一章中植物被造的細節重現。再次重申,創世記2:5-25不是重說神創造天地(2:4),因為這裡與天地的創造無關;只是在講伊甸園裡植物、動物、人物的「重造」。

2、耕地

「耕地」的「地」是另外一個字אֲדָמָה(ground, land,1:25)。這應該是地球表面的土地。כִּי לֹא הִמְטִיר יְהוָה אֱלֹהִים עַל־הָאָרֶץ וְאָדָם אַיִן לַֽעֲבֹד אֶת־הָֽאֲדָמָֽה,for the LORD God had not caused it to rain upon the earth, and there was not a man to till the ground。首先這裡談到降雨,看來降雨是農耕文明產生的前提之一。מָטַר,to rain;這是聖經第一次提到下雨。等第二次我們看見下雨的時候,是創世記7:4。我沒有理由不同意這個傳統:在大洪水之前,地球上沒有降雨的記錄。而那時候取代降雨作用的是「6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וְאֵד יַֽעֲלֶה מִן־הָאָרֶץ וְהִשְׁקָה אֶֽת־כָּל־פְּנֵֽי־הָֽאֲדָמָֽה,But there went up a mist from the earth, and watered the whole face of the ground。第六節的「地」(אֶרֶץ)同樣指全地(從地上騰);而「遍地」更強調了這裡的語境不是某一片土地,而是整個地球的陸地表面(כָּל־פְּנֵֽי־הָֽאֲדָמָֽה)。與雨水平行的是霧氣:אֵד,mist——霧氣可與雨水互相轉化(約伯記36:27)。

這裡的邏輯可能是這樣:雖然那個時候還沒有降雨,但是有同樣功能的霧氣環繞地面。這符合我們對當時地球環境的基本認識。這也意味著,冰期並非意味著所有生命的徹底滅絕。「野地」時期還不是最後的審判,甚至不是大洪水的審判。

換言之,當時人類是有農耕條件的;但是,「沒有人耕地」。動詞「耕」:עָבַד,to work, serve。這個動詞的名詞形式就是僕人,作奴隸等(創世記2:15;3:23;4:2,12;14:4,15:13-14,25:23,27:29,40;29:15等)。因此我們可以換一句當下的話說:沒有人願意當農民或農奴。在某種意義上,亞當被捉去到伊甸園務農,有一點上山下鄉或勞改的意味。伊甸園應該很久以前就建造起來了(以西結書28:13),亞當被送去是服役的。伊甸本身是樂園,是神的聖山(以賽亞書51:3);但亞當在那裡好景不長。我們需要在基督裡重回樂園(路加福音23:43;哥林多後書12:4)。沒有人耕地:וְאָדָם אַיִן לַֽעֲבֹד אֶת־הָֽאֲדָמָֽה,and not a man to till the ground。應該不是沒有人,而是有人,但是沒有耕地的人,一個(義)人都沒有。或者不願意,或者因為某些客觀原因還沒有開始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生活,只是處於食物採集甚至狩獵階段。

二、亞當(7-8)

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8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

1、吹氣

我們很難在活(חַי,出現2次)、靈(נֶפֶשׁ)這些名詞上為人或亞當確立一個與眾不同的概念,實際上這些名詞都出現在第一章的動物身上。在這方面,人和動物沒有什麼不同。所謂靈魂體之類的教義的確是一種過度解釋。但創造亞當仍然有一些全新的特點。

第一、這裡兩次出現的「造人」,用的是一個全新的動詞:יָצַר,to form, fashion, frame;shape。它不是創世記1章中造人所使用的兩個概念中的任何一個。這個動詞更逼近「成聖」、「重生」等含義。而伊甸園裡動物的創造也用的是同一個動詞(2:19)。這個概念在整卷舊約中主要指把現在的材料改造成為合用的器皿、建造神的僕人和神的選民,以及造作新心等(撒母耳記下17:28;列王記下19:25;歷代志上4:23;詩篇2:9,33:15,74:17,94:9,94:20,95:5,104:26,139:16;以賽亞書22:11,27:11,29:16,30:14,37:26,41:25,43:1,43:7,43:10,43:21,44:2,44:9-12,44:21,44:24,45:7,45:9,45:11,45:18,46:11,49:5,54:17,64:8;耶利米書1:5,10:16,18:2-11,19:1,19:11,33:2,51:19;耶利米哀歌4:2;阿摩司書 4:13,7:1;哈巴谷書2:18;撒迦利亞11:13,12:1)。這絕非說上帝在七天創造完成之後又開始創造之工,這是另外一個意義上的重造。這個真理同樣適用於亞當和夏娃的建造。亞當被造出來實際上也是從泥土中揀選出來的過程。亞當以前或亞當以外的人類按自由意志墮落了,只是沒有律法以前,罪不算為罪。但如今上帝建造亞當,並在亞當裡面呼喊全人類過伊甸園裡面的新生活。如果有人這樣提出問題:為什麼七天創造完工了又有亞當的創造;你們這個問題可以置換為:為什麼七天創造完工了,又有雅各的創造(參以賽亞書43:1,43:7,43:21,44:1-3,44:21,44:24,45:9,45:11,49:5,64:8;耶利米書1:5)。這實際上是一個偽問題。

第二、塵土。עָפָר,dry earth, dust, powder, ashes, earth, ground, mortar, rubbish。這塵土是魔鬼的食物或卑賤、死亡的象徵(3:14,19;18:27;另參約伯記4:19,10:9,33:6;以賽亞書29:16;詩篇90:3,104:29等)。上帝是揀選了最卑賤的塵土去製作和使用為祂的器皿。這一點正如祂在萬國中揀選了以色列民族,更如祂揀選了我們。這個揀選塵土為王子、將石頭建造成聖殿的神學邏輯、讓自卑的升高、稱罪人為義的邏輯,貫穿聖經始終(提摩太前書1:15-16;哥林多前書1:27-29等)。創世記第1章神造人是按神的形象和樣式造的,但天使和人都因自己的自由意志離棄了神的形象和樣式。「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以弗所書4:22b)。人要重生,唯有被打回原形,從塵土重新出發。「他就仆倒在地」(使徒行傳9:4)是他重生或蒙恩的開端,「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篇103:14)。凡是從未有過「被塵土」經歷的基督徒還都是假基督,或者暫時還是外邦人。

第三、雖然靈、活都出現在動物身上,但吹(נָפַח,to breathe, blow, sniff at, seethe, give up or lose),特別是神吹氣(נְשָׁמָה,breath, spirit;7:22),是亞當獨有的生命特徵。這兩個概念都是第一次出現。因此問題不在氣,也不在吹,而在誰吹。正如耶穌行神跡,不在唾沫和泥(約翰福音9:6),而在那是耶穌藉著唾沫和泥土工作;正如聖洗禮和聖餐禮,問題不在水或水的多少及浸水與點水、酒、餅;而在是神的權柄和話語臨到了這些物質。另參以賽亞書42:5:「創造諸天,鋪張穹蒼,將地和地所出的一併鋪開,賜氣息給地上的眾人,又賜靈性給行在其上之人的神耶和華,他如此說」。注意創造之時,神「賜氣息給地上的眾人(עַם)」——不是一個人!換言之,創世記1:26中所造的不是一個人;而是眾人。但是創世記2:7只是在談論重造亞當(另參約伯記27:3)。這個吹氣的過程也是單方面賜予生命的過程,是賜氣者的犧牲行動。這個吹氣的過程,可以平行約翰福音20 :22-23,「22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23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這個神聖之吹,不僅賜予新生命,也為賦予大使命。原文中並沒有「名叫亞當」這個句子。וַֽיְהִי הָֽאָדָם לְנֶפֶשׁ חַיָּֽה,and man became a living soul.一個人,變成了活著的靈;而這裡的氣、靈、生命等概念,因基督的緣故,或可以平行這些經文:約翰福音3:6,「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約翰福音6:63,「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不過更應該平行的真理是道成肉身——亞當變成了living creature(1:20,21,24,30);唯有亞當與動物認同,他才可能管理和拯救他們(如挪亞)。

最後我們說說「鼻孔」。אַף主要指鼻子,但也可以指臉或面孔(3:19,19:1等);這個名詞也常代指人的怒氣(27:45,30:2等)。因此向鼻子吹氣是否是對人類熱病的醫治呢?另外如果有人還有疑惑:為什麼上帝在第一章中賜眾人氣息,在第二章中又向亞當吹氣呢?你們可以思想這個新約中的現象:一方面耶穌已經吹氣給了使徒(約翰福音20);為什麼後來又是聖靈和大風降臨在五旬節呢(使徒行傳2)?

2、伊甸

我們不知道上帝造了亞當和祂把亞當放入伊甸園之間,是否有一個無法定義的時段。וַיִּטַּע יְהוָה אֱלֹהִים גַּן־בְעֵדֶן מִקֶּדֶם,And the LORD God planted a garden eastward in Eden;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動詞「立」:נָטַע,to plant, fasten, fix, establish。這個動詞在創世記出現了3次(創世記9:20,21:33)。「栽種」的目的應該是在曠野沙漠或不毛之地墾殖出綠洲來;而創世記第一章中的植物都已經敗壞了。而伊甸園彷彿是最早的「應許之地」,流著奶和蜜之地。所以出埃及記15:17這樣使用這個動詞:「你要將他們領進去,栽於你產業的山上。耶和華阿,就是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聖所」。而伊甸園之外,都是荒蕪之地;這一點可以參考以西結書36:35,「他們必說,這先前為荒廢之地,現在成如伊甸園。這荒廢淒涼,毀壞的城邑現在堅固有人居住」;約珥書2:3,「他們前面如火燒滅,後面如火焰燒盡。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園,過去以後,成了荒涼的曠野。沒有一樣能躲避他們的」。

東方的伊甸園到底是什麼意思呢?גַּן־בְעֵדֶן מִקֶּדֶם,a garden eastward in Eden;這是KJV的翻譯。גַּן,garden, enclosure。這是一個封閉性的空間,為將裡面和外面分別出來;甚至是一個「籬笆牆」之類圍起來的皇家禁地或軍事禁區(3:23)。以諾書32:2用the Garden of righteousness稱呼伊甸園;伊甸園可能是被分別為聖的,伊甸園外有污穢的人類。所以首先一個問題就是:伊甸園要隔離誰?這個園子在伊甸這個地方:עֵדֶן,Eden,pleasure;עֵדֶן的含義是:luxury, dainty, delight, finery,delight(創世記18:12『撒母耳記下1:24,詩篇36:8;耶利米書51:34)。無論如何,那地神看為美好。但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本來遍地都甚好,到底發生了什麼使風景伊甸獨好了呢?קֶדֶם,east, antiquity, front, that which is before, aforetime。這個副詞和名詞有著完全不相干的含義:東方,遠古,從前。我個人更願意這樣理解這句話:耶和華神從前或在上古之時為人類設立了伊甸園(參考申命記33:15,33:27;列王記下19:25;尼希米記12:46;約伯記23:8;詩篇44:1,55:19,68:33,74:2,74:12,77:5,77:11,78:2,119:152,139:5,,143:5;箴言8:22-23;以賽亞書9:12,19:11,23:7,37:26,45:21,46:10,51:9;耶利米書30:20,46:26;耶利米哀歌1:7,2:17,5:21;彌迦書5:2,7:20;哈巴谷書1:12)。這種情形很類似在全人類蒙昧無知的歲月裡,神已經揀選了亞伯拉罕,已經預備了應許之地。而只有這樣理解,以西結書28:13等經文才是合乎邏輯的:在亞當之前,「推羅王」就在伊甸園或神的聖山,但它墮落了。這個隱蔽的歷史甚至可以平行後來顯明的歷史:當猶太人墮落了,神就興起了外邦人進入福音的版圖。

將קֶדֶם在這裡翻為「很久很久以前」,也不是我的發明:Hebrew מִקֶּדֶם, here interpreted spatially, can also have a temporal meaning, 『in primeval times』 , and was so rendered in some ancient versions  and exegesis(Nubum,p.18);This interpretation was followed by many of the early translations(Wenham,p.61;另參Bray,p.95)。

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וַיָּשֶׂם שָׁם אֶת־הָֽאָדָם אֲשֶׁר יָצָֽר,and there he put the man whom he had formed。安置:שׂוּם,to put, place, set, appoint, make。這個動詞實際上指向一場按牧儀式。至少是藉著某種形式的聖禮賦予祂所揀選的人特殊的使命和命運以及一個國度(創世記4:15;9:23;13:16;21:13-14,18;22:6等)。神把整個伊甸園交付給亞當,如同耶穌將大使命賦予了教會(馬太福音28:18-20)。神把亞當「放置」在伊甸園不是用作擺設的,而是要他在那裡修理看守。不過需要重申的是,亞當在這裡的定居狀態和獨特使命,與創世記1:28的吩咐是矛盾的:「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這應該是人類從食物採集和漁獵遊民狀態,轉向定居生活的開端。不僅如此,仔細研究人和動物關係,也能發現第二點差別。創世記2:20,「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伊甸園裡的亞當管理的對象不再包括「海裡的魚」;而且沒有再提及「地上的昆蟲或爬行動物」(רָמַשׂ只出現在創世記第1章,一直到創世記7:8才重現)。換言之,亞當所管理的動物應該都是潔淨的動物;它們是被分別為聖或「重造」的。惟其如此,蛇才可以被定義為闖入者。

聖經還有其他名字來稱呼伊甸園,如伊甸神的園(以西結書28:13);但更多只說「樂園」。如路加福音23:43,「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另參哥林多後書12:4;啟示錄2:7等)。這是人類第一家園,或「樂土」。

三、樹木(9)

9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

樹木首先是樹木,但也不僅僅是樹木——全本聖經對樹木有諸多擬人和屬靈的描述,因此你首先必須明白,你在讀聖經,而不是植物學或生物學或自然常識。樹也是木頭和十字架(創世記40:19;申命記21:22-23;以斯帖記5:14,6:4,7:9-10,8:7,9:13,9:25;使徒行傳5:30,10:39,13:29;加拉太書3:13;彼得前書2:24)。諸位還記得約坦在基利心山頂上的演說嗎(士師記9:7-20)?其次,這裡的行文邏輯應該是這樣,伊甸園裡的樹分三類。第一、「各樣的樹」,功能是「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用作食物的樹。第二、生命樹,賜人永生。第三、智慧樹。這其中似乎已經預備了這樣一個邏輯:知道善惡樹上的果子本來就不是用於「吃」的,僅僅為了帶領人知道善惡。

1、各種樹

亞當在伊甸園首先要經歷的功課乃是植物的功課。這也許相等於一場農業技術培訓。而在創世記第一章中,那裡的男人和女人根本沒有經歷過萬物生長的過程——植物出現在第三天,人出現在第六天。但在這裡,亞當先被造出來,然後神讓亞當看見了伊甸園各樣樹木的生長過程(動物亦然)。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וַיַּצְמַח יְהוָה אֱלֹהִים מִן־הָאֲדָמָה כָּל־עֵץ,And out of the ground made the LORD God to grow every tree。首先,這裡是指所有的樹,所有賞心悅目和供應食物的樹。其次,這些樹是神使之長出來的:צָמַח,to sprout, spring up, grow up。這是一個新的動詞,曾出現在2:5;但並不是創世記1:12中的「發生」(יָצָא)。草木因未明原因一度衰敗了,但根莖仍在;如今重新復生。而這裡只見樹木,不見青草和蔬菜。這也與第一章相關經文嚴重不同。伊甸園是植物園,但主要是「森林公園」。在遠古時代,樹木往往代表宗教場所(創世紀21:33;出埃及記25:31-35;申命記12:2;詩篇1:3;耶利米書17:8等)。蔬菜(עֵשֶׂב)出現在創世記1章(11,12,29,30);而在創世記2章只出現在野地,而非在伊甸園中(5);只是當亞當被驅逐之後,他才去野地吃蔬菜(3:18)。而這一切信息完全可以邏輯嚴密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一直有吃蔬菜或吃野地裡蔬菜的人類,但伊甸園中的亞當和他們不是一類;儘管都是人。聖經不是任性和隨意編輯的。

這裡有兩個句子形容伊甸園的所有的樹木(因此這裡所有的樹木未必包括下文那兩棵樹)。第一、可以悅人的眼目:נֶחְמָד לְמַרְאֶה,that is pleasant to the sight。這個句子首先將伊甸園的樹木與創世記2章第三天的樹木區別出來——那時候還沒有人,不存在悅人眼目的問題。其次,這裡的人首先指亞當;當然還有可能指其他人類。חָמַד的意思是:to desire, covet, take pleasure in, delight in;貪戀。很有可能,世人都想占而有之,特別是在食物短缺、資源匱乏的世代;人更會貪戀別人的產業並奪人之美(出埃及記20:17,34:24;申命記5:21,7:25)。為防止盜賊,亞當必須看守樂園(約翰福音10:1)。第二、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וְטֹוב לְמַאֲכָל,and good for food。原文沒有「其上的果子」,只說好作食物。這是「好」或「善」在第二章中第一次出現。而就食物這個論題而言,這個強調是很特別的,因為創世記1:29是這樣談論食物的:「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如今食物縮小為伊甸園的樹木。但重點在於,這些樹木的目的是作食物,因此與生命樹和智慧樹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伊甸園裡的所有樹木和伊甸園裡的亞當一樣被魔鬼敗壞了。這是以西結書對法老和伊甸園樹木的默示:「8神園中的香柏樹不能遮蔽它。松樹不及它的枝子。楓樹不及它的枝條。神園中的樹都沒有它榮美。9我使它的枝條蕃多,成為榮美,以致神伊甸園中的樹都嫉妒它……16我將它扔到陰間,與下坑的人一同下去。那時,列國聽見它墜落的響聲就都震動,並且伊甸的一切樹就是利巴嫩得水滋潤、最佳最美的樹都在陰府受了安慰。它們也與它同下陰間,到被殺的人那裡。它們曾作它的膀臂,在列國中它的蔭下居住。18在這樣榮耀威勢上,在伊甸園諸樹中,誰能與你相比呢?然而你要與伊甸的諸樹一同下到陰府,在未受割禮的人中,與被殺的人一同躺臥。法老和他的群眾乃是如此。這是主耶和華說的」(以西結書31:8-18)。嫉妒罪惡,貪愛世界,這是伊甸園諸樹墮落的根本原因。也許這是不祥的預兆:正如大洪水前人類都敗壞一樣,起初在伊甸園,神所栽種的樹木都隨著法老一起敗壞了而被下到陰間。不僅如此,那裡貌似也有殉道者、殉道樹和「被殺的人」。而以西結書的這段經文,藉著列國、未受割禮的人、被殺的人等概念,也讓我們看見,伊甸園之外充滿著人類和「外邦文明」。這一幕也是「基督教」和世界的關係,這是世俗化運動的先聲。

法老和金字塔不僅是一種埃及現象,古已有之,今必再有。

2、兩棵樹

這兩個命令一定是「矛盾的」: 「29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30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它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創世記1:29-30);「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6-17)。然而這確實是一個難題:這兩棵樹是什麼意思呢?上帝為什麼要在伊甸園栽種一棵分別善惡的樹呢?根據原文,知道善惡樹像生命樹一樣,像所有園中的樹木一樣,也應該是上帝栽種的。

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וְעֵץ הַֽחַיִּים בְּתֹוךְ הַגָּן וְעֵץ הַדַּעַת טֹוב וָרָֽע:the tree of life also in the midst of the garden, and the 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也可以這樣翻譯:園子當中有生命樹或眾生之樹(עֵץ הַֽחַיִּים;חַי在這裡是複數),和知道善惡的樹。樹在這裡都是單數名詞;而生命樹在善惡樹之前。生命樹應該在園子的正當中(תָּוֶךְ,1:6),但知道善惡的樹方位不明;很有可能與生命樹毗鄰。וְעֵץ הַדַּעַת טֹוב וָרָֽע,the 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更好的翻譯應該是the tree knowing good and evil。名詞דַּעַת的基本含義是:knowledge;knowledge, perception, skill;discernment, understanding, wisdom。其動詞יָדַע的基本含義是to know(3:5);但也有性交之意(4:1)——事實上正是因為吃了「禁果」,亞當和夏娃才互見裸體,並最後亞當knew了夏娃,該隱knew了他妻子。沒有人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果樹,無花果樹也只是一種猜想。不過דַּעַת常與建立聖殿的知識相關(出埃及記31:3,35:31)。「善」即「好」(טוֹב);而「惡」這個概念第一次出現:רַע,bad, evil。另參創世記6:5,「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רַע)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רַע)」。

善惡這組概念以及與知道這個動詞這樣連用,在全本舊約中只重現在申命記1:39,「並且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必被擄掠的,和今日不知善惡的兒女,必進入那地。我要將那地賜給他們,他們必得為業」。神並非禁止人知道善惡。正相反!神就是要藉著伊甸園裡的知道善惡樹,教導亞當知道善惡。一方面,惡一定已經存在了,不然不合邏輯。另一方面,亞當之前及同時代的人類根本不分善惡,甚至以善為惡,以惡為善;一口兩舌,分門結黨。因此,上帝要藉著生命樹引亞當進入永生;藉著知道善惡樹將亞當歸入真理。知道善惡樹是上帝為造就新人類最偉大的恩典之一。

四、河流(10-14)

10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11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裡有金子,12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13第二道河名叫基訓,就是環繞古實全地的。14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結,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主耶穌說祂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生命樹指向生命,智慧樹指向真理;那麼我們現在去尋找道路。聖靈帶領我們轉向伊甸園裡的河流或水道。動詞שָׁקָה(2:6)首先讓我們看見「灌溉農業」的開端。灌溉農業以及畜牧業的產生,與食物短缺存在因果關係(另參創世記13:10)。而河流的出現表明,現在這已經不再是一個「1:29」的世界了。園子只是伊甸的一小部分;而河流首先只是一條,源頭在伊甸,只是流經園子;經過之後,一分為四。這河流「在地如同在天」。另外,這裡的一切地名標識這河流的路線,而這些地名都可能古已有之;比古代更古代。河流在聖經中也有特別的屬靈含義,它是樹木和動物等生命之源(詩篇1:3;42:1);更是聖城中的生命河(詩篇46:5;以西結書47:1-12;約翰福音3-4,7:38;啟示錄22:1等)。

1、名篇

創世記第2章出現了很多名稱,這是「名篇」。首先是人名、然後是樹名、地名、金子和寶石的名字、動物名稱以及女人的名字等等。命名不僅顯示神與人之間同在的關係,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共存關係;也可以表明人類進入了定居時代。尤其是這些地名,對遊牧民族而言他們沒有那麼重要,但對農業定居者來說,這是他們的方位坐標。甚至也可以是地界標誌,與其他人類地界分別。我們當記得,亞伯拉罕以撒這樣分別亞比米勒,雅各這樣分別拉班和以掃。我們在上一個主日視頻中談到聖經中地名和人名可能存在的各種解釋,此不贅言。不過這裡的地名,無論是河流還是河流流經的地點,不僅證明伊甸園以及聖經一切敘事都是真實的歷史地理事實,而且可以幫助後來對聖經認真的人們查考伊甸園的地理位置。

如果有人要藉著四條大河的信息鎖定伊甸園的位置,不應該使用現在的世界地圖,而應該重返「泛大陸」(盤古大陸,Pangaea 或Pangea)。這會有驚人的發現。我們需要強調幾個變化了的事實。第一、伊甸園及其周邊環境,與創世記第二、第三天的干地和水所形成的環境應該大不相同。那時候地球上只有一塊泛大陸(而且是干地),四周是一體化的海洋。但現在有了河(נָהָר),這地表應該是重新改造過的。第二、第三天只有水和海(יָם),沒有河流。如果整卷聖經不斷提說伊甸園裡的生命河,那麼生命只能是與四周死亡的環境對比的概念。如果這生命河與所有水和海沒有區別,到處都是生命河,邏輯安在?第三、一場大洪水,地表第二次被嚴重改造了(彼得前書3:4-7)。

「四道」的「道」原文是「起初」(רֹאשׁ)。比遜,פִּישׁוֹן:increase;動詞 פּוּשׁ的意思是to spring about。哈腓拉,חֲוִילָה:circle(10:7,29;25:18等)。動詞חוּל的意思是to twist, whirl, dance, writhe, fear, tremble, travail, be in anguish, be pained(8:10,申命記2:25,32:18等)。,גִּיחוֹן:基訓,bursting forth;它是耶路撒冷那條基訓河嗎(列王記上1:33等);看來可能性不大,或者耶路撒冷只是基訓最初的源頭。動詞 גִּיחַ的意思是to burst forth(士師記20:33等)。而這裡強調基訓流經古實全地:כּוּשׁ,black(10:6等)。希底結,חִדֶּקֶל:rapid(但以理書10:4)。亞述:אַשּׁוּר,a step(10:11等)。希底結應該在四條大河最東邊。伯拉:פְּרָת,Euphrates,fruitfulness(15:8等)。

描述前兩條大河的運行的動詞都是「環繞」:סָבַב,to turn,encircle等(19:4等)。而第三條大河用的動詞הָלַךְ:to go, walk, come(3:8)。前兩條大河應該是環繞各自的流域的;這也這意味著另外兩條大河的徑流基本上是直線的,一如今天的樣式。根據這兩個動詞,以及這裡提供的語境,伊甸園應該位於今天土耳其哥貝克力石陣-亞拉臘山一帶;而不是學者們普遍認為的波斯灣北部。不排除這個可能,第一條大河比遜實際上是地中海東岸-紅海-波斯灣一線。而第二條大河基訓應該就是尼羅河或埃及河(15:8)的前身;或泛大陸中的地中海-大西洋之前身。我會在視頻中具體指明我所看見的伊甸園及其四條大河的基本位置。而伯拉大河應該從未改道,所以摩西毋庸贅言。

2、寶石

金子(זָהָב,13:2,24:22,24:35,24:53,41:42,44:8)、珍珠(בְּדֹלַח,民數記11:7)、瑪瑙(שֹׁהַם,出埃及記25:7,28:9,28:20,35:9,35:27,39:6,39:13)。這三大珍貴的「礦產資源」有關貿易、飲食和宗教事項(特別有關於祭司的服飾)。這些信息應該表明,伊甸園與外界存在某種貿易關係,不然這個「好」(טוֹב)是毫無意義的。而這些寶石的宗教用途以及被墮落之子用於商業,清清楚楚啟示在以西結書28章:

「12人子阿,你為推羅王作起哀歌,說主耶和華如此說,你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13你曾在伊甸神的園中,佩戴各樣寶石,就是紅寶石,紅璧璽,金鋼石,水蒼玉,紅瑪瑙,碧玉,藍寶石,綠寶石,紅玉,和黃金。又有精美的鼓笛在你那裡,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預備齊全的。14你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我將你安置在神的聖山上。你在發光如火的寶石中間往來。15你從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後來在你中間又察出不義。16因你貿易很多,就被強暴的事充滿,以致犯罪,所以我因你褻瀆聖地,就從神的山驅逐你。遮掩約櫃的基路伯阿,我已將你從發光如火的寶石中除滅。17你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我已將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們目睹眼見。18你因罪孽眾多,貿易不公,就褻瀆你那裡的聖所。故此,我使火從你中間發出,燒滅你,使你在所有觀看的人眼前變為地上的爐灰。19各國民中,凡認識你的,都必為你驚奇。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直到永遠」(以西結書28:12-19)。

「推羅王」的悲劇應該也是上帝要為亞當建造知道善惡樹的原因之一。而這位「珠寶商」也活躍在以掃、希西家、猶大以及現在基督教身上。推羅王的結局就是巴比倫大淫婦,這是世界首富的結局啟示在啟示錄18章:

「11地上的客商也都為她哭泣悲哀,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12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極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13並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面,麥子,牛,羊,車,馬,和奴僕,人口。14巴比倫哪,你所貪愛的果子離開了你。你一切的珍饈美味,和華美的物件,也從你中間毀滅,決不能再見了。15販賣這些貨物,藉著她發了財的客商,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地站著哭泣悲哀,說,16哀哉,哀哉,這大城阿,素常穿著細麻,紫色,朱紅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寶石,和珍珠為妝飾。17一時之間,這麼大的富厚就歸於無有了。凡船主,和坐船往各處去的,並眾水手,連所有靠海為業的,都遠遠地站著,18看見燒她的煙,就喊著說,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19他們又把塵土撒在頭上,哭泣悲哀,喊著說,哀哉,哀哉,這大城阿。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寶成了富足。她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啟示錄18:11-19)。

伊甸園中的「貿易」(רְכֻלָּה,merchandise, traffic, trade),預表著「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的那場致命的「出賣」。金子和寶石也可以指向聖徒(瑪拉基書3:3)和教會的柱石(加拉太書2:9)。我為教會裡的「真男人」感謝神。如果當時伊甸園或全人類只有亞當一個人,這些珠寶及其標誌的聖職活動甚至貿易的存在都沒有意義。另外可能恰恰是因為比遜是金子和寶石的產地,所以被毀滅的最徹底,已經完全無影無蹤了,或者深埋在瀚海沙漠之中。

五、律法(15-17)

15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敘事順著河流的路徑到達亞當、伊甸園和上文提及的樹木。這個插播手段在夏娃出場的時候還會使用——在18-25中,動物取代河流成為「廣告植入」。也許河流的意義在於將伊甸園和全世界連接起來,無論作為水道還是作為共通的水資源。正因為如此,介紹完河流之後,「修理看守」這個使命才是可以解釋的:預防從陸地和水道上來的「外邦人」。而與此同時,伊甸園裡的惡人與伊甸園外邊的人最大的區別就是:這裡有了神明確的律法和關於死亡的咒詛——人從亞當開始進入了宗教或正教的時代。

1、職分

第15節中共有4個動詞,前兩者的主語是神;後兩者的主語是亞當。而這4個動詞合起來可以構成「聖職按立」的基本真理框架。

第一、לָקַח。這個動詞中文沒有翻出來,英譯為took;其基本含義是:to take, get, fetch, lay hold of, seize, receive, acquire, buy, bring, marry, take a wife, snatch, take away(2:21-23;3:6,19,22-23;4:11,19;5:24,6:2等)。這是具有強迫性質的撕裂和重造、甚至搶婚行動。亞當並不是伊甸園的原初居民,他是外來者:受造在伊甸園之外,後被移民到伊甸園。查閱所有聖經,無論先知和使徒,他們接受職分都是被迫的,如摩西撒母耳以利亞約拿,如彼得約翰和保羅。我被按立的時候清晰感受到被一些無法掙脫的大手扭送到了斷頭台,至於今日。這種「被自殺」的感覺超越任何屬靈的感動和高調。我深知保羅在說什麼:「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哥林多前書9:16)。摩西這話我也無數次對神說過:「主阿,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出埃及記4:13)。但摩西有什麼辦法呢?「摩西在路上住宿的地方,耶和華遇見他,想要殺他」(出埃及記4:24)。亞當是被抓去服苦役的。如果那個時代有無數「自由人」在野地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生活,亞當不可能願意進入伊甸園。我這樣說絕非說伊甸園不是樂園,然而基督裡的那種屬天的喜樂不是門外漢能明白的。當然,亞當比當時的人類可能更願意順服,一方面因為他本是塵土所造的,他沒得選;上帝使用一個人作祂的僕人,首先讓這個人看見自己不過是塵土。另一方面,神將順服的靈吹到他裡面了。後來的背叛是因亞當自己抗拒聖靈。

第二、יָנַח:安置,to rest;to let remain,to abandon等等。這是一個全新的動詞,與2:8的שׂוּם不是一個詞;שׂוּם可以有揀選和按立的含義,而這裡的兩個動詞進一步解釋何為שׂוּם。יָנַח常指將人從一個危險或不同的環境中分別出來,安置到另外一個環境中承擔某種使命。如創世記19:16使用的就是這個動詞:「但羅得遲延不走。二人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當上帝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中的時候,可能也意味著與此同時,上帝棄絕園外的世界如同後來棄絕所多瑪(另參創世記42:33)。

第三、עָבַד:to work, serve。這個動詞就是2:5中「耕地」的「耕」字。一方面,這個動詞顯示亞當進入伊甸園是來作上帝的奴僕的;另一方面,這個動詞顯示,人類的農耕文明從亞當開始,在這個意義上,亞當是人類第一人(3:23;4:2,12;14:4等)。

第四、שָׁמַר,to keep, guard, observe, give heed。這個動詞表明一種強烈的戰爭或軍事狀態,就是面對敵人時刻保持警惕並嚴密看守家園。一定存在著強大的、現實的入侵威脅,這個看守才是有意義的。正因為如此,這個動詞第二次出現在3:24,「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שָׁמַר)生命樹的道路」。在這裡,看守已經不足以表達這種戰爭狀態了,於是進一步翻譯為把守!這不是常識嗎,沒有他人,根本就不存在看守的問題。這不是清清楚楚嗎:「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שָׁמַר)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9)。如果根本就沒有亞伯這一個人,該隱何必這樣強詞奪理呢?僅就這個動詞而言,我們就必須同時用常識提問:如果亞當僅僅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人,他看守什麼?如果看守的對象僅僅指已經墮落的天使,而非魔鬼的差役如「罪人」或蛇,這個看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你強辯說,亞當的看守僅僅是面向未來他自己的兒女們,這彎彎曲曲的道理你自己相信嗎?當然,שָׁמַר也可以翻譯為「遵守(聖約;17:9等)」,但這裡看守的賓語清清楚楚,不是什麼約定和誡命,而就是這個園子。最後,修理(禾場)看守(牧養)正是牧者面對教會和世界的基本使命(以斯拉記8:28-30;尼希米記3:29,11:19,12:25,13:22等)。

亞當是第一個監督或牧者。你們作監督的,尤其要看好教會的門,保守你們的心,因為路上有狼、牆外有盜賊,門外有罪,中國有特務。如果沒有敵人,亞當看守什麼,尼希米們看守什麼——保羅們看守什麼:「28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29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30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31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32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使徒行傳20:28-32)。

不僅如此,如果亞當的世代只有亞當一個人,上帝不需要建立一個特區或伊甸園,因為普天之下莫非亞當土,率土之濱莫非亞當臣。如果亞當的世代只有亞當一個人,就是修理也多此一舉——整整一個地球,養活不了亞當一個人一家人嗎?難道上帝像習國領袖一樣如此無聊和惡毒或有被迫害妄想症,偏偏喜歡人成為勞改犯和全民皆兵嗎?你以為神妄想全世界的人都是反華勢力所以必須要求亞當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嗎?真愛你們瞎激動的樣子。

2、死亡

亞當是第一人。亞當不僅是農耕文明的第一人,而且也是宗教生活,至少正教生活的第一人。他代表整個人類第一次進入了宗教時代:唯一神、神聖律法以及死亡意識。在亞當之前,人心沒有神,或者是泛神論。請重新仔細、仔仔細細閱讀創世記4:26,「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把你的手伸出來,一隻手就夠了——如果亞當是第一個人類,從亞當到賽特,全人類可能就4個人:亞當、夏娃、該隱和賽特(該隱家族基本上應該是在賽特出生之後繁衍出來的,即使有重疊,全人類有幾個人呢)。就這幾個「爛人」,上帝何以說「那時候,人開始(הוּחַל,men began;另參6:1)求告耶和華的名」。上帝藉著賽特,將亞當家族和全人類呼喊到上帝的名下。

很清楚,創世記1:29的人的無限自由(不問善惡,一切可吃)現在被限制了;亞當標誌人人從無限自由進入有限自由以及自治、節制的本質性轉折——知道善惡,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日光之下沒有新事,一切可能是這樣發生的:亞當之前的人類雖然像天使一樣被造美麗,但是後面墮落了遠離了神。人若沒有律法和基督(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一定離開起初所擁有的形象和樣式。如果亞當是第一個領受上帝律法的人類,那麼律法使人知罪,而罪的工價就是死。沒有律法之前罪就在世界上;但沒有律法的時候,罪也不算罪。而罪的工價就是死。有了律法,亞當之死才被稱為向罪而死。相關的信息就是保羅在亞略巴古中所傳講的: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鑒察,如今按律法吩咐人順服,在基督的復活和復臨中呼召人悔改。與此相關,如果亞當從不知道何為死亡,神的這個誡命對他就毫無意義。亞當就真的孔子了:未知生焉知死。或者亞當就是希臘哲學家:死亡與我無關——因為我死的時候,我就不在了。亞當已經有過「外邦人」的死亡經驗或死亡的間接經驗,是他接受這場死亡教育的基本前提;這是常識而且更是聖經常識(創世記20:7;撒母耳記上14:39,44:22-16;列王記上2:37,42;列王記下1:4,6;以西結書33:8,14)。如果你要問沒有經歷亞當律法的外邦人如何死亡及其結局,你可以把這個問題還原為:5000年沒有聽信過福音的中國人是不是都下地獄(這個問題我們也講過多次了)。

值得強調的是,神吩咐亞當所吃的不是地上所有的樹,而是限於園中所有的樹:מִכֹּל עֵֽץ־הַגָּן,Of every tree of the garden。那位先知不是吃了伯特利的食物而被獅子撕碎了嗎(列王記上13:24)?亞伯拉罕不是這樣面對所多瑪王嗎?「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14:23)。牧師不要外邦人或假弟兄哪怕「老先知」的奉獻和「建議」,免得他們「投資」或「同工」之後就以為有資格來教導牧師怎樣講道,就有權勢讓傳道人一同結黨作狗。而這其中的道理,也與封閉性聖餐相關:「18你們看屬肉體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豈不是在祭壇上有分嗎?19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什麼呢?或說偶像算得什麼呢?20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21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哥林多前書10:18-21)。隨意吃,原文是אָכֹל תֹּאכֵֽל,直譯就是吃了你又吃。這種修辭方法與下文「必定死」的修辭方法是一樣的。

我們為什麼說16-17是神的律法呢?首先看「吩咐」這個動詞:צָוָה,to command, charge, give orders, lay charge, give charge to, order。這是神的命令(3:11,17;6:22),也是摩西領受的律法(出埃及記23:15等)。其次,沒有律法就沒有死亡,正如沒有光就沒有光體。מֹות תָּמֽוּת;thou shalt surely die。直譯是死,你死。מוּת:to die, kill, have one executed。這個動詞在這裡重複兩次。死亡這個概念第一次以如此加強的語氣出現了;有別於一般的死亡;不是一次性死亡或「外邦人死亡」意義上的死亡;而是神面前的死亡。如果起初受造之人有神的形象和樣式,人應該是不會死的。正是因為人自己棄絕了神的形象和樣式,死亡才會成為神的咒詛;人才需要生命樹和救贖。如果創世記2章的創造是創世記1章造人的細節回放;那個「甚好」如何與這個「必定死」自洽呢?不僅死(不是律法意義上的死)已經存在了:羅馬書5:13,「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而且惡(רַע)也存在了。如果沒有惡,知道善惡樹從何談惡呢?這「樹」知道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惡」,你覺得這合理嗎?而已經存在的罪和惡,應該與罪人和惡人聯繫在一起的。雖然「那惡者」指撒但,但罪人是一個更普遍的用法。另外,從創世記以來,聖經第二次用了這個清清楚楚否定詞:לֹא(另參2:5)——這個「不」不僅與十誡或律法的否定語氣(你不可)一脈相承,而且與「甚好」衝突。

一個相關問題是:神在這裡說亞當吃的日子必定死,但結果亞當和夏娃沒有在那日立即死,有人將必定死翻譯成將要死(you shall die)。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護教神學方法。答案更應該轉向創世記3:21,「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以及創世記4:4,「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亞當和夏娃沒有立即死,因為有「人」為他們或代替他們死了。

討論:這是為什麼

現在我們來面對本周的兩道作業題。藉著今天的釋經可以初步結論:亞當不可能是第一個人。這也涉及另外一個常識問題:明明是清清楚楚的順序和順敘,一定要將之勉強為倒敘,只為滿足已經有的一種神學傳統,這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嗎?全版聖經沒有一節經文說創2recap了創1,為什麼要為這個傳統辯護呢?如果聖經可以這樣倒敘或「顛覆」,我害怕很多經文都可以推倒重來。不僅如此,這個傳統一直逼迫基督徒進入兩種絕境:被動承認聖經是矛盾的或者以屬靈的姿態綁架聖經向科學開戰;或者接受高等批判或底本說向科學投誠。然而捍衛亞當第一論,沒有捍衛我們自以為的任何一條基要真理;除非你說這個姿勢本身就是基要真理。這個姿態極大地將「現代人」攔阻在福音之外,卻沒有任何福音根據。那些以碳-14年代測定法不準確、亞當家譜有漏代記載情況,以及希伯來文中的兒子不一定是兒子等等理由,試圖延長或固守「短歷史」的所有努力,都在自欺欺人。這些「傳統主義」不僅把所有科學家論斷為騙子和傻瓜,也把基督徒和慕道友當成了愚民;於是基督教在現代世界只能公然撒謊。

瞭解我的人不會認為我將科學上升為聖經的裁判者;因為我們否定亞當是第一人這個傳統所根據的恰恰是聖經本身。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將所有科學常識一概視為魔鬼的伎倆;實際上一聽見科學就摸槍更可能是一種魔鬼的伎倆。現在讓我們藉著知道樹這個論題重新來追查,看基督教的反智主義這股逆流是如何濫觴至今的。創2recap創1的理論不是從起初就有的,也從來不是基督教的共識。只是在宗教改革時代,隨著教義對教皇的勝利而繁殖出來的副產品,好像越傻越屬靈的無知神學上升為宗教論戰甚至宗教戰爭的一種超限戰術。據說堅持亞當第一有助於表達傳統立場以及惟獨聖經惟獨信心的敬虔。但這不是真的。這一反智宗教狀態與長期以來對智慧樹的誤解密切相關。這是我們今天的主要問題:上帝為什麼創造了智慧樹、並將智慧樹栽種在伊甸園中,又禁止人吃智慧樹之果?

我首先棄絕兩種答案。第一就是加爾文主義的絕對主權論:上帝將人至於兩種選擇中,目的是要求人絕對的順服;因此重要的不在兩棵樹是什麼,關鍵是你必須無條件服從,二者擇一。第二、很多路德教會將之預表兩種聖禮,貌似生命樹代表基督的聖禮,而知道善惡樹代表異教或邪教的崇拜禮儀;其背後站著魔鬼或墮落的天使。我認為這兩種答案都有過度解釋的問題,而且在努力讓聖經迎合自己的教義。千萬年來,在上帝所有造物中,受到最不公正對待的就是智慧樹:不僅為亞當夏娃悖約吞噬,又為猶太教和基督教污為鬼魔,吃樹自義;實際上是吃了又吃,死了又死。求神幫助我們今天真正地返回聖經和常識。

第一、惟獨聖經。וּמֵעֵץ הַדַּעַת טֹוב וָרָע לֹא תֹאכַל מִמֶּנּוּ。我們解釋這個問題一定要避免斷章取義——必須同時考慮這4個概念,缺一不可:分別或知道、善惡、樹和(不可)吃。離開任何一個概念,你的結論都是假的。神禁止的不是任何一項、兩項、三項、而是並存為一體的四項。神不禁止知道(所以我反對無知神學);神不禁止知道善惡(所以我反對喪盡天良的基督徒);神不禁止樹木(所以主說你們是山上之城和世界的光與鹽)——神唯一禁止的是「吃」知道善惡樹的果子。

第二、換言之,知道善惡樹的功能和目的根本就不在用於當作食物,而僅僅在知道善惡。如果你把用於知道善惡的樹用作食物或肉身的消費,就徹底背離了上帝創造智慧樹的目的。我們用人的常話說:你不可以把信仰、價值和真理當成經濟活動和商業目標,去滿足肉身的、生理的需要。「推羅王」的主要罪惡可能就是「吃了知道善惡樹的果子」;而上帝願意亞當遠離覆轍——推羅王不該「消費」樂園和聖山上的聖物,用於貿易和賣錢(吃)。再換言之,你不能用無神論的邏輯面對信仰、真理和神的道。長期以來,智慧和知識一直被異教徒以及半吊子基督徒扭曲成一個負面的概念,一個與屬靈和生命對立的概念。於是東方異教,本質主義哲學、心學和知行合一的蛇說,一同起來否定了聖道(知道與智慧)。然而查閱整卷聖經,知識和智慧從始至終是我們的生命,是靈,是真理!因此問題根本不在智慧和知道善惡,而在「吃智慧」,「消費善惡」!今天,我們返回創世記,到了「給智慧樹平反」的時候了;這不是我們的功績,這是基督徒的責任,這是聖經的常識,這是聖靈的感動。當然我們講的不是人的智慧和知識,乃是神的智慧和知識。

第三、不僅如此,如果這棵樹也被利用了——如蛇也引用神的話語,並利用智慧樹試探夏娃和亞當——將神的智慧、特別是善惡真理當成消費品或經濟項目以及政治運動,就會更嚴重地將人類敗壞成吃人自義、自以為神的魔鬼之子。事實上,因為人沒有能力像神一樣善善惡惡,而人為「吃」的目的濫用「知道」必然淪為魔鬼之子,進入永罰。創世記1-2章讓我們看見唯有神是善或好的本體;而3-4章讓我們看見人只是根據食物、情慾和權力論斷善惡,而人在魔鬼試探之下起來知道善惡之後,就是背叛、控告、被逐和殺害。

第四、聖經有大量平行的經文讓我們看見,魔鬼已經在亞當之前墮落了,而且一直利用智慧樹敗壞人類,手段從蛇到法老不一而足。它誘惑人利用智慧追求肉慾和權勢。如果動詞know本意是性交,而且是男人佔有女人;那麼「吃(!)知道善惡」這個概念實際上指人根據自己的肉慾佔有或利用善惡;或者將自己的私慾粉飾成行善恨惡。這是一切人類意識形態和所有文化的本質。然而建立在「吃」基礎之上的罪人任何言行,不可能是為了正義和揚善棄惡,只是為了吃(嫉妒報仇貪婪情慾肉體);但他們卻將這一切射精排卵和吞噬排泄行動粉飾成愛鄰舍、公義和屬靈」。一句「吃知道吃善惡」,道盡人類萬年穢史,拆穿假貴族一切謊言和強暴。吃,這是所有黨員革命愛國甚至女牧師的秘密。

宗派神學和教義以及亞傳統帶領我們繞行得太遠了,深陷基博羅哈他瓦。以諾書這樣驚歎智慧樹的芳香美麗:how beautiful how attractive is its look is the tree!夏娃就是這樣流著口水、摩拳擦掌地看著智慧樹的。而這一幕讓我想起馬可福音13:1,「耶穌從殿裡出來的時候,有一個門徒對他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猶太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代表世界的所有宗教,這是人類文化的共性:利用上帝和神的智慧獲取世界上的各種特權——西牆的無數眼淚和漫天紙屑,追要著一場政治復仇和世界裡的王國復興。這就是「吃智慧樹」的普世信仰。這一切都要被拆毀,正如亞當夏娃因此被驅逐。凡是拿基督和神的智慧賣錢的人,貿易越多越進入強暴,都「必定死」。北大那對夫妻(孟與格蕾絲孟)說她現在要起來為正義為良知為祖國和人民;你信嗎?凡因私利和私人恩怨甚至聽道成仇而起來普世公義者,都是騙子。記住我們都是老亞當,需要在賽特裡更新。猶大為30塊錢在賣主;現代的猶大實在沒得賣就賣路德加爾文,也出賣牧師和弟兄;「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參提摩太前書6:1-21);為自己喪盡天良而「感恩」不已。但「26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跡,乃是因吃餅得飽。27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約翰福音6:26-27)。阿門。

任不寐,2018年10月14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