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創世記3:1-7
1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
2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3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4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
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
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感謝神的話語。伊甸園出事兒了,出大事兒了。魔鬼第一次公然亮相,樂園危在旦夕;人不過是人,需要基督和祂的救恩。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1-5,可以放在「試探」這個主題之下;第二部分是6-7節,可以放在「後果」這個主題之下。第一部分包含著蛇和女人的三輪對話,也可以指向人面臨的三重試探,兩次來自於蛇,一次來自於自己。第二部分讓我們看見落入試探之中的人類的三種境況:人神的誕生,罪的橫向蔓延以及罪人與神的隔絕。另外注意兩個重要概念。第一就是第1節中的「狡猾」與第7節中的「赤身露體」之間的關係;當然也包括與2:25中的「赤身露體」和3:21「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之間的關係。第二就是「吃」這個概念在創世記3章中的作用。動詞אָכַל在創世記3章出現了17次(在創世記第2章出現了2次);在創世記3:1-7中出現了6次。陽性名詞מַאֲכָל(食物)在創世記第2章(2:9)和第3章各出現一次(3:6)。換言之,「吃」這個概念在創世記3:1-7共出現了7次。另外,創世記1:29-30中翻作食物的陰性名詞是אָכְלָה,在那裡出現了2次。
與創世記的吃吃吃首尾呼應的是啟示錄的大筵席:「17我又看見一位天使站在日頭中,向天空所飛的鳥,大聲喊著說,你們聚集來赴神的大筵席。18可以吃君王與將軍的肉,壯士與馬和騎馬者的肉,並一切自主的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19我看見那獸,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都聚集,要與騎白馬的並他的軍兵爭戰。20那獸被擒拿,那在獸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獸印記,和拜獸像之人的假先知,也與獸同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地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21其餘的被騎白馬者口中出來的劍殺了。飛鳥都吃飽了他們的肉」(啟示錄19:17-21;另參雅歌8:7)。從聖經的整全真理看,很難說神禁止人追求真理和知識,哪怕是像神一樣知道善惡。因為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就是要我們像祂一樣或傚法祂知道善惡(羅馬書8:29,15:5;以弗所書5:1;帖撒羅尼迦前書1:6;約翰三書1:11)。至少以前那些教導是不完全的(包括我本人的教導)。所以關鍵的問題在這個「吃」上,它不僅指向對真理的毀滅,更指向對真理的濫用,用真理去服事肚腹和肉慾,包括私人恩怨。這個道理類似羅馬書14:6,「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所以這是關鍵:第一、人怎樣才能知道善惡: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約翰福音14:6)。第二、你知道善惡幹什麼(羅馬書14:6)。第三才是,無論我們怎樣知道,但所知道的仍然有限(哥林多前書13:12),我們永遠不是神;因而我們一直需要基督和教會。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人類痛失樂園乃是因為「吃」或「吃了知道善惡樹上的果子」。關鍵不僅在「知道善惡樹」或「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更在於人把「吃」變成了知道的目標,同時又將肉身目的粉飾成為了神,並因此在實踐中妄稱主名地為所欲為。以猶太教為代表的人類文明都仆伏在魔鬼權勢之下,所有宗教和文化都是吃教。這一事實充分見證了聖餐真理乃是人類唯一救贖。所以「26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跡,乃是因吃餅得飽。27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28眾人問他說,我們當行什麼,才算作神的工呢?29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作神的工。30他們又說,你行什麼神跡,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作什麼事呢?31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著說,他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32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33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約翰福音6:26-33)。阿門。
一、三重試探(1-5)
1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
2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3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4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
創世記3:1-5節本身也可以形成一個交叉結構:蛇的試探(1,4-5)將女人(2-3)團團圍住。如果我們接受這個觀點:夏娃的到來本是戰爭危局中的亞當的緊急援兵;那麼「孫子」的兵法就是「圍城打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八節中教導他們:「只有在『圍城打援』的方針下,目的不在打圍敵,而在打援敵,對圍敵作戰是準備著相當地持久的,但對援敵仍然是速決」。無論是亞當的按立,還是上帝藉著他向全人類宣告的「解放宣言」,都使這世界之王起來,藉著消滅夏娃維穩,同時將上帝的真理消滅在萌芽狀態。
1、蛇對女人說(1)
1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
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
(1)古蛇(1a)
首先我們認識蛇:נָחָשׁ。作為陽性名詞,這個字可以是serpent, snake(31x)。但是根據創世記3:14,這條蛇原來是有腳的,而且被鬼所附的時候可以說人話。這是雅各對但的判詞:「16但必判斷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17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墜落於後。18耶和華阿,我向來等候你的救恩」(創世記49:16-18)。另參出埃及記4:3-4,「3耶和華說,丟在地上。他一丟下去,就變作蛇,摩西便跑開。4耶和華對摩西說,伸出手來,拿住它的尾巴,它必在你手中仍變為杖」(另參出埃及記7:15;申命記8:15;約伯記26:13;詩篇58:4,140:3;箴言23:32,30:19;傳道書10:8,11;以賽亞書14:29,27:1,65:25;耶利米書8:17,46:22;阿摩司書5:19,9:3;彌迦書7:17)。摩西見過這蛇,而且恐懼;但蛇在神的權下。摩西在曠野舉蛇成就了以色列人的救贖,並預表基督(民數記21:6,21:9;列王記下18:4)。銅蛇事件應該有兩重含義:耶穌為我們的罪承擔了本來屬於魔鬼應該承受的的咒詛;將蛇舉起來意味著對蛇的完勝,而當基督被舉起來的時候就是宣告魔鬼被徹底勝過了。
但作為動詞,נָחַשׁ的基本含義是to practice divination, divine, observe signs, learn by experience, diligently observe, practice fortunetelling, take as an omen——洞察天機的,老謀深算的,行法術的,占卜的(創世記30:27,44:5,15;利未記19:26,18:10;列王記上20:33,列王記下17:17,21:6;歷代志下33:6)。最大的術士就是法老。按這樣的理解,蛇可能是那個時代依靠法術的皇帝或邪教教主,正如巴比倫王、亞述王、埃及法老王和推羅王。說的更徹底一點,蛇本身就是吃知道善惡樹果子的傢伙——他藉著「知識」謀取私慾;因此他設法使人也成為它的兒女,和它一樣。當然我們不是很清楚創世記2:25與創世記3:1之間發生了什麼;時段有多長。但是對摩西而言,似乎他確信他寫「蛇」的時候以色列人都知道他在說誰;而這蛇在埃及顯然代表壓倒一切或定於一尊的勢力(出埃及記4:3-4)。
其次更是壞消息,魔鬼比亞當和夏娃更有智慧,甚至比所有受造之物更狡猾:עָרוּם,subtle, shrewd, crafty, sly, sensible。犯罪的狡猾與詭詐(約伯記5:12,15:5);與愚昧和愚蒙對立的通達(箴言12:16,12:23,13:16,14:8,14:15,14:18,22:3,27:12)。狡猾實際上是對蠢貨的權柄,靠別人愚蠢作王。這個字與創世記2:25中的「赤身露體」(עָרוֹם)也是同一個字根。動詞עָרַם主要指仇敵要殘害神百姓的那種奸詐:「2因為你的仇敵喧嚷。恨你的抬起頭來。3他們同謀奸詐,要害你的百姓,彼此商議,要害你所隱藏的人」(另參撒母耳記上23:22,箴言15:5,19:25)。亞當也是上帝從世人中分別出來隱藏在樂園中的人;但神也藉著蛇讓亞當「得著見識」,「明白知識」。
最後我們需要知道一些常識:在遠古時代,蛇是人類普遍崇拜的神祇,而尤以古埃及為最。一些研究者告訴我們:「在古埃及神祇中出現的動物形象中,蛇是出現得最多的之一……位於吉薩的胡夫金字塔前面的獅身人面像的額部雕刻著庫伯拉(cobra)聖蛇的浮雕……古埃及政體是一種典型的神權政治……很多法老採取了蛇這一符號……由於蛇與土地關係密切,蛇神被視為大地之子……古代中國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也是人首蛇身」。也許唯有蛇才能是那個世界之王的共同獸像;而以西結書31章鋪張很多信息,讓我們看見法老這位世界之王與伊甸園之間「神秘的外交關係」。值得一提的是,伊甸園的動物中不再有「爬蟲」或「昆蟲」(רָמַשׂ)。或許有這樣一種可能:正是因為蛇所代表的爬物被隔離在伊甸園之外,它反而成了所有選民之外人類的英雄或共同的宗教圖騰。但「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路加福音16:15b)。換言之,魔鬼帶著三分之一的天使已經因背叛進入世界,或附在「鱷魚」身上,或附在蛇身上;只是神對蛇的咒詛和審判要到創世記3:14-15才開始。另外,蛇成為神祇很有可能與死亡相關,它可能被視為取代「復活」的再生方式:人埋葬在塵土中,而蛇終身吃土。
蛇比田野裡一切的活物更狡猾:מִכֹּל חַיַּת הַשָּׂדֶה,any beast of the field。這至少傳遞了兩個信息:第一、蛇是從田野闖進伊甸園來的,而田野就是世界(馬太福音13:38);亞當本來承擔「看守」的責任,但如今防線失守。第二、田野裡一切的活物(חַי)應該不止是英譯本翻成的野獸,也同時應該包括人(2:7,3:17,20;6:17等)。特別注意創世紀3:20,「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這裡的「是」(הָֽיְתָה,she was)是一般過去式;這裡的「眾生」(כָּל־חָֽי)就是3:1中「一切的活物」(כֹּל חַיַּת);夏娃是那「一切活物」之母。所以「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這句話的意思應該就是魔鬼是世界的王,它靠狡猾成了那個世代的「法老」。正因為如此,與伊甸園信息平行的以賽亞書14章的巴比倫王,以西結書28章的推羅王、以西結書31章的法老王,一目瞭然。而蛇之所以有能力攪擾夏娃和亞當,很有可能是因為它也是那時候「世界的王」。但沒有世界,就沒有世界的王(約翰福音12:31,14:30,16:11)。
另外一節平行的經文是約伯記38:7,「那時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歡呼」。我們已經用排山倒海的方式根據聖經論證了「神的眾子」不可能是天使(http://www.bumeizhiye.com/2018-10-24-5012),只能是按祂形象和樣式所造又保守祂形象和樣式的人;那麼,這裡的星辰是第四天的星辰,這裡的眾子就是第六天的眾子。但是人類很快墮落了,成了世界之王的臣民。而更直接的經文是啟示錄12:9,「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古蛇是「迷惑普天下的」——亞當一個人那不叫普天下。另外一節經文約翰福音8:44,「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主耶穌自己說魔鬼起初(!)就是殺人的,它殺的應該不僅一個亞當;它是說謊之人的父,那個說謊之人更不是亞當;你若說那個人是該隱,但蛇在創世記3:1已經出現了,已經是魔鬼了,已經是殺人者,已經是說謊之人的父了。蛇作為世界的王,才可以構成創世記2:19的一個背景:「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蛇的逼迫可能是動物進入伊甸園的一個背景。更重要的是,世界的王或獅子才可能成功捆綁亞當和夏娃:「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蛇已經征服了野地或世界——野地就是世界(馬太福音13:38)——「君臨天下」直到伊甸園。
最後我們看好消息,蛇不過也是受造(עָשָׂה)之物。因此它只能在上帝的權柄之下活動。我們不相信摩尼教的善惡二元論。如果上帝願意,可以隨時消滅魔鬼。因此上帝任憑魔鬼行動,正如任憑撒旦攻擊約伯,這有上帝的美意。但最終它將被消滅:「1到那日,耶和華必用他剛硬有力的大刀,刑罰鱷魚,就是那快行的蛇,刑罰鱷魚,就是那曲行的蛇。並殺海中的大魚。2當那日有出酒的葡萄園。你們要指這園唱歌,說,3我耶和華是看守葡萄園的,我必時刻澆灌,晝夜看守,免得有人損害」(以賽亞書27:1-3;另參約伯記26:112-14)——這古蛇與「大魚」(創世記1:21)一直共享一個邪靈,如啟示錄中海中的獸和陸地上的獸(啟示錄11:7;13:1-18)。特別注意啟示錄13:12-14說「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傷醫好的頭一個獸」,「迷惑住在地上的人」——那時候地上有很多人,魔鬼是世界的王。這獸是「先前有,如今沒有,以後再有的獸」(啟示錄17:8,11)。
(2)蛇說(1b)
「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這裡有一個副詞אַף值得注意:also, yea, though, so much the more;furthermore, indeed。如果你願意可以將之翻成哎呀呀,哎吆吆;或豈是真的嗎(創世記40:16)……蛇說至少包含了9重謊言或顛覆,而這進一步讓我們看見為什麼說它是最狡猾的受造之物,並且是敵基督:
第一、用蛇說取代神說。說話是代表一種權柄的(話語權)。我們知道在創世記1-2章中,「神說」是一切創造的基礎;因而蛇就是要取代神說。這實際上是世界的王要取代萬王之王的顛覆行動。
第二、用神取代耶和華神。這裡蛇只稱呼上帝為אֱלֹהִים;但絕不稱為耶和華或主。這已經開始離間或暗示夏娃疏遠和神的關係——你現在背叛的僅僅是自然神論中的上帝,而非造就你的主。而且我也提醒那些堅持所謂創世記第2章就是recap創世記第1章的人:上帝與亞當的關係與上帝與第六天男女關係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神與人跟耶和華神與人之間的區別。這個區別類似基督與基督徒或希臘人的區別。
第三、用「神說」取代「耶和華吩咐說」(2:16)。צָוָה的意思是to command, charge, give orders, lay charge, give charge to, order;換言之,吩咐乃是指向律法,指向特殊啟示,指向上帝與選民的特殊關係。但蛇將之輕描淡寫為普遍啟示或「自然法」;將2:16recap為創世紀1:26。
第四、用女人取代男人。神說的對象是男人;而蛇說的對象是女人——蛇故意要顛覆神所創造的秩序;而且它知道女人比男人軟弱。
第五,用質疑取代宣告。神說都是陳述語氣和直言宣告。但蛇說採取的是疑問語氣。因此懷疑主義領希臘哲學和啟蒙運動的風氣之先。蛇說就是要藉著質疑和懷疑,將神確定性的話語變成人思考的對象。蛇試探人也引用神的話語,只是彎曲著引用,並且蛇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信道,而是為了讓人背道。那些魔鬼之子也是這樣敗壞教會和同工的:他們來到你的面前,進入你的家中先用模稜兩可的話試探你,當發現你也對「牧者」有不同的看法的時候,他們得寸進尺;但是發現你很堅決,他們就假裝和你保持一致。當蛇還不完全清楚夏娃是何種觀點之前,它用疑問的方式開篇實在可以一口兩舌、進退自如。但神的兒女卻是這樣:「18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19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20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實在原文作阿們)叫神因我們得榮耀」(哥林多後書1:18-20)
第六、用「你們」取代耶和華,即用人本主義取代神本主義。蛇將「你們」或人上升為神和祂道的審判者地位,藉著諂媚人本主義而讓人和上帝處於戰爭狀態,讓人自以為神。
第七、用「不許」遮蓋「隨意吃」;用律法取代恩典。它重新編輯上帝的命令:「隨意吃」的恩典完全被遮蓋,只剩下「神……不許你們吃」。這是典型的魔鬼式控告,藉著重新編輯材料,特別是藉著完全屏蔽正面事實只是凸顯負面事實的辦法,把上帝和任何它要報仇的對象釘到十字架上去,同時達到離間的目的。所有的新聞熱點都精於此道。
第八、用「吃」遮蓋「生命」和「真理」。最能調動人的項目就是「吃」,利用人的驕傲之後再利用人的軟弱與貪慾。蛇說總是以愛的方式出現,所謂撒旦要裝作光明的天使。
第九、用黑暗取代光明。蛇說總是試圖掩藏自己,因此繞彎子以便在陰謀敗露之後推卸責任——它不是直接說那棵樹,而是說所有的樹。它藉此將人引到人心所思所繫的目標上去,而且以吃為天的也必然會轉向「田角」。
不過蛇還是把夏娃的視線引入伊甸園,它強調的是園中之樹(עֵץ הַגָּֽן),而不是野地裡的蔬菜。魔鬼的真正目的是敗壞伊甸園。因為唯有伊甸園是世界之王的飛地,在它的淫威之外。他們一定逼迫教會。而這是他們拆毀教會的基本路線:試探女人,拉走他們的丈夫,最後雙雙被驅逐,流散於野;或者從下三路回來,成為教會的仇敵。伊甸樂園以及神的第一位僕人亞當,必然是世界之王或法老的眼中釘。
2、女人對蛇說(2-3)
2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3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我們在談到底拿受辱的時候,也談到了她的責任;那個邏輯也適用於夏娃——夏娃一定因「自己願意」讓蛇找到了可乘之機。如果要談男人的責任,除了院牆失守之外,現在則是沉默是狗。亞當不僅任憑蛇對他妻子說話,而且又任憑了他妻子把持話語權,且主動與蛇會話。夏娃這篇「女牧師的講道」充滿了各樣具有夏娃特色的謊言。也可以看見「女人說」的9重顛覆。這需要首先重讀創世記2: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6)。
第一、「女人對蛇說」取代了本應該存在的女人對男人說,或女人對神說(或相反)。這一點正是馬利亞與夏娃的明顯對比(路加福音2:46-55)。先禱告神是何等的重要。
第二、女人說取代男人說。因為上文是「耶和華神吩咐他說」。這女人驕傲,她沒有問自己的丈夫,而是自以為是一家之主。所以她直接站到了蛇的面前。上文明明讓我們看見,聖道是上帝首先托付給亞當的,但在這裡,這個自作聰明的女人完全將聖道變成了自己的「個人見證」。現在這裡根本沒有亞當什麼事了。不過這裡的主語竟然是「我們」——夏娃認為她可以全權代表亞當;而這個「你們」實際上是蛇暗示給她的。
第三、女人說取代神說。因為上文是「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女人不僅自以為首,而且自以為神——她根據自己的情慾以及蛇的暗示也重新編輯了神的話,以便縮小神的恩典,為自己背叛埋下伏筆。夏娃更用「神曾說」取代「耶和華神吩咐他說」——一方面消滅了「他」,另一方面,「神曾說」(אָמַר אֱלֹהִים)取代了「神說」(וַיֹּאמֶר אֱלֹהִים);讓上帝的話語變成過去式,擁有歷史性從而取消或削弱了神的話的真實性與超越性。幾乎今天的女權主義者在彎曲提摩太前書2:8-15的時候,採取的是同樣的策略。與此相關,一些人瘋狂反對聖經的現實針對性和「應用部分」。
第四、「神」。女人按蛇的設計,用「神」取代了「耶和華神」——神不再是她的主。
第五、「園中樹上的果子」取代「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
第六、「我們可以吃」取代「你可以隨意吃」。
第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取代了「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這是一種迴避敏感詞以達到非罪化的策略。
第八、「你不可吃」變成了「你們不可吃」:一方面,「你」變成了「你們」,這意味著夏娃是知道禁令的;另一方面,她再一次代表了亞當——夏娃似乎在表明,這禁令不是通過亞當教導給她的,而是她和亞當同時在場領受的,因此她有平等處置權。
第九、「也不可摸」,這是夏娃獨立的發明,但也可能亞當已經進行的重新創作。我見過一些女傳道或女教師,以及高舉「主權論」的加爾文主義,基本上都是這個路數:上帝就是極其嚴厲,毫無道理地嚴厲;但祂是上帝,你算什麼?,「你敢跟神強嘴嗎」。然而神沒有說,但她自己說這是神說的,而且口氣之堅決,厚顏之無恥,令人髮指。夏娃添加這個「事實」,可能是為了顯示上帝的苛刻,從而為自己背叛埋伏道義支持。וְלֹא תִגְּעוּ בֹּו:動詞נָגַע的意思是:to touch, reach, strike,擊打、擊殺或發生性關係(創世記12:17;20:6;26:11,29;28:12,32:25,32等)。這也讓我想起約翰福音20:17a,「耶穌說,不要摸我」。但擊打也有擊殺的含義。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夏娃要利用假牧者(蛇)打擊牧者(神說)——她竟然要爭取蛇的同情和沆瀣一氣。
第十、夏娃用「免得你們死」(פֶּן־תְּמֻתֽוּן)解構了「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當懲罰後果被雙重(時間與語氣)弱化的時候,就為犯罪打開了大門。
我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夏娃是怎麼變成這個樣子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亞當的溺愛和嬌慣。「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世記2:23)。這愛情詩或婚禮誓言很美,但是沒有一句更有遠見的教導。男人不男,女人不女。另外一種可能,當時伊甸園外可能是一個母系社會,女神文化是主流文化,所以夏娃很容易像底拿一樣遭遇示劍。
3、蛇對女人說
4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亞當的第三個責任就是又一次任憑蛇和太太就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沒完沒了。這位「人類始祖」不知不覺正在滑向萬丈深淵;而且他是現場目擊人與參與者。如果蛇是掌權者或世界之主,亞當顯然錯誤應用了「順服掌權者」的教導。彼得說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制度和君王;但亞當順服蛇對他太太的淫威,乃是為了自己。如果蛇是掌權者,那麼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羅馬書13章中的「順服掌權者」,或「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蛇的存在和試探也是神知道並允許的;但蛇仍然要為自己的言行承擔責任。神沒有讓蛇犯罪並堅持到底,它犯罪出於它自己。基督徒順服的是權柄和秩序本身;但這不意味著你要順服具體權力個人所有的具體言行;特別是當具體掌權者犯罪的時候,聖經明說「順服神不順服人是應當的」。我們現在來看第二度蛇言或新時代蛇思想的最新特徵。這裡的蛇言中的假見證也可以劃分9重:
第一、蛇對女人說。魔鬼一定會把犯罪進行到底,它就是要毀你,你不要指望它會自動放棄攻擊與逼迫。所以主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那惡者來了不僅要盜竊,還要殺害;不僅要殺害,還要毀壞。換言之,如果女人沒有完全按它的意思行,它不會放棄,會堅持到底。主耶穌吩咐門徒可以對那些堅持剛硬和褻瀆的人「絕塵而去」;但撒但的差役一定沒完沒了:「6那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的,正是這等人。這些婦女擔負罪惡,被各樣的私慾引誘。7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提摩太后書3:6)。
第二、「你們」。在第一輪試探中,蛇只用了一個「你們」;但在第二輪試探中,「你們」被加強了3倍!如此密集的糖衣炮彈,就是徹底激活所有以謙卑為名偽飾起來的一切驕傲,要讓「你們」上升為神,成為真理的主體,並取代神;而且成為神的判斷者。其結果,就是煽動人用「我認為」、「傳統說」,「人家都沒有這樣說」等等,取代神說。
第三、用「不一定死」針鋒相對取代「一定死」。神說「必定死」、女人說「免得你們死」;到蛇說的第三個階段,變成了「不一定死」。לֹֽא־מֹות תְּמֻתֽוּן,這是對מֹות תָּמֽוּת針鋒相對的顛覆。不僅如此,蛇可能同時強調:無論是吃和摸,你們都不一定死。換言之,擊打、佔有和毀壞智慧樹也不一定死。在這個意義上,或許後面被亞當夏娃動手傷害(摘樹葉)的無花果樹就是智慧樹。而蛇的試探全面成功——真理不僅被吃掉成了人的食物;也被拆毀做成了人的衣服或「意識形態裝飾」(上層建築)。當罪和死亡的連接被切斷,當未知生焉知死和輪迴成為生命哲學,對神的敬畏就被徹底奪走了;而生死問題不再是核心的真理問題。實際上蛇消滅了夏娃對上帝的敬畏和神聖的恐懼:他們的眼中不怕神(詩篇49:1-20)。蛇更消滅了耶穌之死的必要性和復活的意義。實際上它要全人類不看十字架上的「上帝之死」,讓耶穌「徒然死了」。
第四、第一輪試探中,蛇用「神」取代「耶和華神」1次;第二輪試探中,這種顛覆加強了2倍。而再加上夏娃說的「神」,這4次試探,已經足以使夏娃「否認主名」。所謂「我承認有神存在,但和我沒有什麼關係」;「我是我自己的主」。這裡有四次「你們」,有四次「神」——你們便如神,天翻地覆。
第五、「因為神知道」。撒旦要作神的參謀,並妄稱主名。這是術士的本色。而這更是一種動機分析。我們可以這樣說,所有藉著動機分析來攻擊神、攻擊人的受造之物,不僅自我指認(你怎樣論斷人就怎樣被論斷),而也一定屬於鬼魔。因為動機是不可證偽的,這將為控告之子打開了陰間之門。
第六、「你們吃的日子」取代「你吃的日子」。換言之,用「你們」取代「你」。這是進一步消解了亞當的責任,提升或進一步順勢加強了夏娃的權柄。
第七、「眼睛就明亮了」,取代了「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神沒有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神說「你吃的日子必定死」。這個剪輯是極為狡猾的。因為眼睛明亮的確是吃禁果之後的一個結果,但絕非終極結果。正如有些假師傅這樣傳道:你信主就會得到很多屬世的好處,但即便如此,這也不是信主的終極目的。蛇用部分事實,將完全咒詛性的後果,翻轉為喜劇和祝福。眼睛明亮:וְנִפְקְחוּ עֵֽינֵיכֶם,then your eyes shall be opened。這不是說上帝起初造的亞當和夏娃是瞎眼的,而是強調他們吃掉禁果之後,他們會看見他們以前看不見的「新事」(創世記21:19;列王記下4:35,6:17,20等)。當然,眼睛也是肉身的器官,蛇試探人總是指向人肉身成道的方向,因為人關切肉身的福祉和神跡奇事。蛇要鼓噪夏娃「開天眼」,將「神功」變成信仰。更重要的是,蛇學總是迴避罪惡與死亡。或者說,女性神學迴避罪惡,「你只講善就好了」,我們只聽「正能量」。所以撒但一會的完全否認罪的工價就是死亡。那麼,凡是一聽見罪和死亡信息就離棄教會的人,他們不是魔鬼的兒女麼?
第八、「你們便如神」。וִהְיִיתֶם כֵּֽאלֹהִים,and ye shall be as gods(KJV)。由於下文「知道」這個動詞是複數,因此猶太人和一些基督教神學家將這裡的「神」一般理解為「眾神」(gods)或天使之類。當然他們不會忘記再度應用創世記1:26和3:22節中的「我們」。但這更可能是蛇故意製造的謊言,故意讓「你們」(複數)成為眾神以炮製多神論教義和白左的「多元主義」、「相對主義」。蛇的話他們也信,大衛被欺騙的教訓還不夠嗎(撒母耳記下14:17,20;另參使徒行傳12:22-23)。無論如何,一方面,蛇用這個陳述誣告神是狹窄的神,因此人造反有理;另一方面,它藉此試探人的驕傲,激動他們起來當神或者天使或者「驚為天人」。不僅如此,這個複數的「你們」已經成為兩位假神的火藥桶:只有一位神;如果兩位都像神,他們之間只能你死我活。封神榜正是整個人類內戰的根由之一。
第九、「能知道善惡」。也可以小心,「像神一樣」在邏輯上與「知道善惡」是不完全周延的,因為神還是創造主和救贖主——如果你只有神的某些形象和樣式,卻沒有祂最重要的形象和樣式;這個在「道德上」完全沒有辦法正確支配知識的人,就必然是魔鬼之子——用知識去犯罪或「愛仇敵」、進入異教自私自利喪盡天良的小廟;甚至用善惡知識吃人自義,演神害人,害命謀財。所以必須明白,蛇完全迴避了更重要的兩大真理。第一、人不可以用違背神的命令的方式像神,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一個謊言。第二、人像神一樣知道善惡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像神一樣有智慧和權柄,卻沒有愛——人就是妖。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核心罪惡:權欲本身上升為信仰,但人卻用權欲去侍奉肚腹;反過來又把權欲和肚腹上升為神。
女人或人也許可以抵擋蛇的第一輪試探,但罕有人能抵擋蛇的第二輪試探——3個「你們」它就勢如破竹了。當然,它也是看見夏娃已「春心蕩漾」,民心可用。
二、三重後果(6-7)
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
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創世記3:6-7也可以交叉結構如上,我們可以按這樣的結構看人類墮落的順序或罪惡的不斷蔓延,以及男人在其中的責任。6a中我們看見人怎樣落入三重試探之中。6b中,女人先墮落,先吃了禁果;然後罪從女人傳到男人。7節中夫妻二人一同向罪沉陷;藉著遮蓋實際上與神隔絕。而6b作為中心經文,讓我們看見亞當或男人的「主要責任」。他不僅沒有出手攔阻女人,而且隨女人一同犯罪。而6b不僅第一次讓我們看見這場試探中的男人,而且看見他一直在場。亞當罪責難逃。如果亞當預表基督,而且在羅馬書第5章、哥林多前書第15章連篇累牘地預表基督;那麼亞當之吃,必然結局是耶穌被吃——唯有末後的亞當被吃,才能為首先亞當的貪吃贖罪。
1、果子和女人(6a)
(1)女性主義神學
蛇的確成功說服了夏娃,而夏娃說服了亞當。人順服蛇說永遠比聽信福音更容易。女人不再說話,而是立即展開行動。而且她要攻擊的就是真理或知道樹。也許長期以來,這是他們的心裡話:「實際上你的很多觀點我也不完全同意」……現在終於有了「復仇」或「證明自己」的機會了。「於是女人見(וַתֵּרֶא הָֽאִשָּׁה)……好……」。首先,這裡的「於是」(וַ)是令人絕望的。我們看見,「最終」,蛇說勝過了神說——女人寧願聽從蛇也不願聽從神,正如男人寧願聽從女人,也不願聽從牧者。原因很簡單,神的話語是扎心的,而蛇的話語是心靈雞湯。當有人說上帝是全能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我們要小心,就是你要知道你是在何種意義上講這句話的。若沒有聖靈的感動,沒有人認耶穌是主(哥林多前書12:3)。夏娃是樂於與蛇共舞的。
這是「人看著是好的」,對「神看著是好的」(1:4,10,12,18,21,25,31)的致命顛覆,這是人神和女神的誕生,這是維納斯的誕生;這是人取代神的主體的顛覆,這是兩個吃貨對聖道的棄絕。從此以後這個世界就成了一個人神顛倒的世界。而這句經文同時讓我們看見了2:17的答案,即為什麼上帝禁止人吃知道善惡樹的果子:
第一、當人看善惡取代神看善惡的時候,人就可能棄絕背叛神反對神以至於善惡顛覆。
第二、當人看善惡的時候,人只看善,不看惡;只圖一時肉體的快感,不看終極的審判或犯罪的後果。所以這裡只有善,沒有惡。這種婦人之仁如今也支配著基督教的主流神學,特別是非政治反政治的假貨們以及一切泛愛主義者。他們之所以能裝作光明的天使,就是不許你正視罪惡特別是政治罪惡。他們的眼裡只有「善」,而且只有「坐下吃喝起來玩耍」的「善」。但是與此同時,他們又很高調,他們要愛仇敵,要順服掌權者。實際上他們自己就是基督教仇敵的一部分,就是掌權者本身,就是罪的一部分。
第三、人要用自己的善惡標準取代神的善惡標準。因為「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人對善惡定義的標準不是按真理的標準或神的標準,而是按這樣三大標準或謊言:好作食物、眼目的情慾和人之喜愛(討人喜悅)的成功(今生的驕傲)。根據馬太福音4:1-11以及約翰一書2:14-22的平行經文,人的這三大善惡標準,實際上就是魔鬼的善惡標準,而且是為了否認真理和基督。
必須仔細查考創世記3:6與馬太福音以及約翰一書相關經文的平行關係,包括亞當與耶穌的平行關係,蛇與魔鬼、那惡者、敵基督之間的關係,以及三重試探在三段經文之間的平行關係。我們重點分析人的三大善惡標準。
(2)人的善惡標準
第一:好作食物,這是以食為天、物質第一性哲學的淵源。טֹוב הָעֵץ לְמַאֲכָל,the tree was good for food。要小心,起初這棵樹的首要甚至唯一的目的是「知道善惡」;但夏娃在這裡完全偏轉甚至否定了「智慧樹」的價值;而是將之視為「食物」,並稱之為「好」。這是關鍵中的關鍵。本來按神的計劃用於真理目標的智慧樹,現在只是成了夏娃眼中的食物。所以讓我們總結一下我們的領受:首先,人應該知道善惡,這是「知道善惡樹」的本意。否認這一點也與整卷聖經關於知識和真理的教導衝突。其次,只是人不應該吃真理,就是不可以將真理拿去滿足肉身之需。當真理淪為肉身的婢女,真理不再是真理,只是犯罪的工具。最後,真理最終必會淪為知道分子自以為神地謀食和吃人自義的工具:人自以為口含天憲或妄稱主名,必然為肉身目標更瘋狂地犯罪,淪為魔鬼之子。
第二、也悅人的眼目。וְכִי תַֽאֲוָה־הוּא לָעֵינַיִם,and that it pleasant to the eyes。וְ(and)將這三個概念並列在一起。原文中並沒有「人」,只是複數的眼睛。這個眼睛就是魔鬼所試探的那個「眼睛就明亮了」的「眼睛」。只有明白眼睛在這裡的角色,才會明白主耶穌的醫治神跡中,為什麼醫治瞎眼的是那麼重要(約翰福音9:39-41)。而這兩大試探實際上存在因果關係:如果人只看食物和世界,就一定被世界弄瞎了眼睛(哥林多前書4:3-4)。約翰一書2:16因此稱之為「眼目的情慾」,說這都是從世界而來。תַֽאֲוָה־הוּא這個結構也非常重要,因為הוּא在這裡用作強調的,相當於「唯有他」。現在夏娃什麼都看不見了,看不見神,也看不見她丈夫;眼裡只有這個「食物」。不僅如此,真理或信仰現在成了「悅人眼目」的表演項目,於是基督教淪為一場表演。有人也強調自己只看基督不見一人;但實際上他是讓你只看他只看基督並且為他鼓掌。
悅人是什麼意思呢?תַּאֲוָה:desire。這個陰性名詞的本意就是慾望,所以還是約翰一書2:16翻作「情慾」比較好。這個字讓我們看見夏娃真正的愛情對像不是亞當,更不是基督,而是食物或情慾、肉慾本身。請看這個概念第二次出現的時候:「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民數記11:4)。תַּאֲוָה主要指對「肉」或「美味」的愛情(約伯記33:20),以及對錢財的貪慾,並因這種貪心而背棄耶和華;而神的憤怒一定臨到貪慾之子(詩篇10:3,78:29)。夏娃是基博羅哈他瓦之母。貪慾之下,必然試探神(詩篇106:14)。一旦被責備,這種貪慾就會「聽道成仇」(詩篇112:10)。這種慾望是殺人的,讓人自取滅亡(箴言21:25-26)。但神切切盼望我們將這一切的情愛歸向基督和真理身上(箴言10:24,11:23;以賽亞書26:8等)。
第三、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וְנֶחְמָד הָעֵץ לְהַשְׂכִּיל,and a tree to be desired to make wise。在6a中,עֵץ……הוּא……עֵץ,形成了一個交叉結構,都是為了強調。現在,這個樹像喜馬拉雅,坐滿了夏娃的整個天空。
首先是動詞分詞נֶחְמָד或名詞חָמַד,to desire, covet, take pleasure in, delight in,這個字的本身含義也是貪慾,同時有快樂之義。因此這裡可能有這樣的含義:以快樂為目標的智慧。這就是快樂主義哲學的淵源,也是靈恩運動的淵源。於是可憐的牧師渾身解數地哄人開心——當假牧師黔驢技窮的時候,或真牧師讓他們不開心的 時候,這些活寶就跑到別處找樂或尋開心去了。這個字也指對快樂也不滿足的慾望,沒有誰真能滿足他們設立的快樂標準,實際上他們永遠不開心,矯情就是他們的生活,直到悻悻而死。他們的墓碑上寫著:這一生好不開心!實際上這個字就是創世記2:9中的「可以悅人的眼目」的「悅人的」一詞。這太深刻了。創世記2:9中「可喜愛的」或「悅人的眼目」指的本是生命樹和智慧樹之外的所有樹,那是讓你吃喝玩樂的;但是,生命樹和智慧樹根本不是用於這個目的的。簡而言之,牧師和教會不是為你解決食物、情慾和快樂的。我說的更「污言穢語」一些,我作牧師不是為哄你開心的,不是天天陪著你遊山玩水的,除非我是為了憐憫或為了傳道給你(路加福音12:14;約翰福音18:37)。夏娃的愚蠢和罪惡是,她把智慧樹當成了搖錢樹,把教會當成了旅行社和俱樂部。但教訓何等慘烈呢:「拿答,亞比戶在西乃的曠野向耶和華獻凡火的時候就死在耶和華面前了」(民數記3:4)。值得強調的是,這個字就是摩西十誡中的「貪戀」一詞(出埃及記20:17,申命記5:12)。這種快樂主要是非法佔有和滿足物慾、在食物錢財以及美色上的快樂(出埃及記34:24,申命記7:25;約書亞記7:21;約伯記20:20;詩篇19:10,39:11;箴言6:25);甚至以作惡害人為樂(箴言12:12;彌迦書2:2)。而這一切的快樂都會是紅樓一夢(以賽亞書1:29,44:9)。然而主耶穌不會讓人喜愛:「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干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以賽亞書53:2)。就此我們也知道,魔鬼的終極目的就是讓人以「可喜愛的」為善惡標準,離棄基督。
其次是智慧。動詞שָׂכַל在這裡是不定式:to be prudent, be circumspect, wisely understand, prosper。不過這個動詞在這裡的用法是Hiphil;而作為Hiphil的שָׂכַל,或הַשְׂכִּיל一個基本含義是to look at or upon, have insight;看,看顧(詩篇41:1等)。因此這三句話應該也存在這樣的一個平行關係:看上去好作食物;悅人的眼目;看上去很快樂——這三個方面都與眼睛明亮以及瞎眼醫治的主題相關。這個動詞在創世記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在48:14,「以色列伸出右手來,按在以法蓮的頭上,以法蓮乃是次子。又剪搭過(שָׂכַל)左手來,按在瑪拿西的頭上,瑪拿西原是長子」。申命記29:9將之翻作「亨通」(另參約書亞記1:7-8),這指向成功順利這些含義(撒母耳記上18:5,30;列王記上2:3;列王記下18:7;耶利米書10:21,20:11,23:5;阿摩司書5:13)。申命記32:29翻作「明白」(另參歷代志上28:19;尼希米記8:13;詩篇14:2,47:7,53:2,64:9,106:7,119:99;以賽亞書41:20,44:18,52:13;耶利米書3:15,9:24;但以理書9:25,11:33,11:35)。歷代志下30:22將之翻作「教導」(另參尼希米記9:20;詩篇32:8)。約伯記22:2將之翻作「智慧」(另參約伯記34:35,詩篇2:10,36:3,94:8,101:2;箴言1:3,10:5,10:19,14:35,15:24,16:20,16:23,17:2,17:8,19:14,21:11-12,21:16;但以理書12:3,12:10),耶利米書50:9將之翻作「技藝高超的」(另參但以理書1:4,1:17,9:13,9:22)。這個概念應該主要指「成功神學」或「功利主義哲學」;只問結果,不問是非善惡義罪生死。約翰一書將之平行為「今生的驕傲」,這與「成功」有關。因此這是一種政治異象,是一種權力拜物教。
(3)從狡猾到智慧
智慧放在了第三位,放在在食物和眼目的情慾之下;因此智慧只能成為謀食縱慾和淫樂的工具。或正因為如此,人所追求的智慧不過是為了討人的喜悅,只是為了讓人仰視,為奴役、控制人。正因為如此,蛇的「狡猾」與夏娃亞當的「智慧」殊途同歸。這一點非常重要,而這正是蛇對人試探所要達到的高峰:魔鬼之子要成為乃父那樣的人。世界的王是智慧和成功的「顏值擔當」,「成功統治」、統治世界或控制別人本身就上升為初心或信仰。而我就是每一個人罪人的人生理想或所謂信仰:向法老一樣生活。資本論每一個字寫著這樣的初心:無產階級有一天一定要向資產階級那樣生活;習必如毛,毛必秦皇漢武;毛粉遍天下,彼可取而代之以矣。換言之,狡猾是智慧的試探。
「狡猾」(עָרוּם)與「智慧」(הַשְׂכִּיל)是同義詞。如果狡猾和智慧都表明「高人」對「蠢貨」的政治權柄,那麼「智慧」就是對「狡猾」的一種抵抗或者模仿。因此我們才更能理解,為什麼「且是可喜愛的能是否有智慧」在夏娃那裡似乎成了壓倒上帝誡命的最後一根稻草——夏娃願意像蛇一樣比眾生都狡猾。夏娃成功了:「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創世記3:20)。亞當和夏娃站在一起,夏娃也算望夫成龍。我們說得更簡單一些:統治者永遠是人民的榜樣,人民渴望像他那樣生活,無論是投靠還是革命。正因為如此,世界的王永遠是世人最大的試探:讓你賣身為奴,或逼你以惡抗惡,乃父原則永遠凱旋。政治試探同樣發生在魔鬼在曠野對耶穌三次試探之後:
「11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13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14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15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11-17)。
這是主耶穌對希律這「第四試探」的勝利:拒絕以政治面對政治,即棄絕魔鬼的道路;但堅持向政治中人喊話;呼喊所有人回歸,從世界的國進入天國。亞當夏娃最大的失敗是渴望像魔鬼一樣狡猾而君臨天下;但耶穌無論魔鬼怎樣試探,祂繼續走自己的路。同時耶穌也拒絕了佛教以及一切隱修哲學、非政治秀態和政治恐懼所埋伏的第五試探。在政治試探之下,耶穌首先是「順服掌權者」的,因為他沒有為「表哥冤案」利用民心發動政治革命和社會改革;他也願意成為納稅公民。但其次,耶穌更是「順服神不順服人」,祂不管掌權者和社會精英怎樣攔阻甚至以死威脅,繼續向世界之王權下的所有人傳講天國的福音,特別是「你們應當悔改」的福音。這個「你們」包括習律王和所有芸芸「眾生」。我們只在政治經濟上順服掌權者;絕不在真理上順服掌權者;如果在真理上順服掌權者,不僅沒有耶穌,也根本不會有基督教。最後,耶穌為自己的見證殉道,而兇手就是掌權及其臣民;當然,更是每一個罪人。
2、女人和男人(6b)
三重試探,夏娃徹底完了。「就摘下果子來吃了」。וַתִּקַּח מִפִּרְיֹו וַתֹּאכַל,she took of the fruit thereof, and did eat。第一個動詞是摘,לָקַח:to take, get, fetch, lay hold of, seize, receive, acquire, buy, bring, marry, take a wife, snatch, take away。我們在2:15和2:21-23中見過這個動詞,這是一個有著強烈強制意味的動詞,甚至涉及一場變故和流血事件。我們有理由相信夏娃的動作是粗暴的,至少對智慧樹而言這是一種習國人無法無天的野蠻行徑。我完全相信,這是夏娃針對教會施展的一場暴行,如耶洗別屠戮神的眾僕人。第二動詞就是吃(אָכַל)。KJV將之翻作,and did eat;如同說,她真的吃了,她竟然真的吃了。兩個動詞的賓語是果子:פְּרִי;מִפִּרְיֹו,from the fruit of it。而果子這個集合名詞,貌似讓我們看見,亞當和夏娃將智慧樹上的果子全吃了,一掃而光(另參創世記4:3,30:2)。
「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וַתִּתֵּן גַּם־לְאִישָׁהּ עִמָּהּ וַיֹּאכַֽל,and gave also unto her husband with her; and he did eat。夏娃的第三個動作是給:נָתַן,to give, put, set。這個動詞最初在創世記1:17,「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然後1:29,「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現在是女神誕生了,女牧者開始派發聖餐。
這裡有一個連詞גַּם也很重要:also, even, indeed, moreover, yea;「不僅如此,而且……」我們借此可以看見罪的邏輯:一方面掃平所有善果,另一方面滅淨一切義人。它不會半途而廢,一定遍地遊行,除善務盡。亞當這裡被稱為她的丈夫(אִישָׁהּ),這已經顯示男女秩序的顛覆。夏娃本是男人的幫助和配偶,現在成了蛇的幫助和配偶。我們至少有3個理由相信蛇和夏娃對話的時候,特別是夏娃犯罪的時候,亞當一定在場。第一就是反覆出現的「你們」。第二就是עִמָּהּ,with her;此時此刻和她在一起的亞當。現在是夫妻合為一體地犯罪背叛神。第三、創世記3:17,「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注意亞當不僅在場,而且「聽從妻子的話」——夏娃上述「高見」亞當都聽見了並且聽從他的肋骨。結果,וַיֹּאכַֽל,and he did eat;亞當竟然真的也吃了。
3、二人和葉子(7)
正因為三重試探都與「眼睛」和「看見」相關,也因為魔鬼已經「洞察天機」地宣告「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因此,「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וַתִּפָּקַחְנָה עֵינֵי שְׁנֵיהֶם,And the eyes of them both were opened。這裡特別強調「二人」(שְׁנַיִם)——伊甸園裡現在沒有一個義人。沒有女神,也沒有男神。只有兩個吃貨。
然而蛇只是宣告了部分真相:他們二人的眼睛確實被打開了,但是他們所看見的,卻不是魔鬼宣告的:「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而是:「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 וַיֵּדְעוּ כִּי עֵֽירֻמִּם הֵם,and they knew that they were naked。終於「知道」(יָדַע)了。「他們」在這裡重複兩次,其中הֵם表示強調,那是他們的赤身露體。「你們」、「我們」現在變成了「他們」——人徹底「上升」為宇宙的中心,卻走向人對人的審判台。而這應該就是蛇的目的:人看人,而且看人的肉體。看人和看肉的事業有三重功能:第一、因看人看肉而不看基督,棄絕神。第二、人對自己和自己的肉身徹底絕望,失去救恩。第三、看別人和看別人的肉身,或看人者成為控告者,藉著審判別人的肉身吃人自義,殺人演神;或看人絕望,遁入以空門命名的陰間之門。這就是迦南被咒詛的原因:迦南的父親含再一次打開了父親挪亞的肉身,為嘯聚天下再度圍觀如堵,踐踏如泥。
亞當夏娃知道彼此肉身真相之後,沒有去找神,而且要自己解決罪和羞恥的問題。這是背叛的第二步。人要靠自己的努力,或用人本主義的辦法解決罪的問題。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解決之道或異教的手段呢?「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וַֽיִּתְפְּרוּ עֲלֵה תְאֵנָה וַיַּעֲשׂוּ לָהֶם חֲגֹרֹֽת,and they sewed fig leaves together, and made themselves aprons。無花果樹,תְּאֵנָה,fig, fig tree。
有人認為「知道善惡樹」就是「無花果樹」,我沒有確定的答案。這個名詞幾乎是突然出現的。無花果樹是應許之地的一種樹木,在整卷聖經頗為常見(民數記13;23等)。無花果樹的葉子相對而言是最大的一種樹葉,但也「漏洞百出」。你也可以說所有的文化或宗教都是一種漏洞百出的遮蓋。末後的亞當顯現的時候,我們又看見了無花果樹:「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約翰福音1:48)。而當耶穌復臨的時候,又見無花果樹:「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啟示錄6:13)。亞當夏娃要使用的是無花果樹的葉子:עָלֶה,leaf, leafage。葉子這個概念至少可以參考兩段經文。首先是創世紀8:11,「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其次是啟示錄22:2,「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樣或作回)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示錄22:2至少讓我們思想,葉子作衣的目的在於遮蓋和醫治罪惡。而「萬民」也進一步證實,伊甸園裡的生命樹擁有同樣的功用,而那時候「萬民」已經存在。
動詞תָּפַר的基本意思是to sew together,縫在一起(約伯記16:15;傳道書3:7,以西結書13:18)。這貌似人類最早的時裝產業。或許從亞當夏娃開始,人類從赤身裸體的「野蠻人」轉向了穿戴衣裳的新人類。動詞עָשָׂה的主語一直是神,現在變成了人。或者說,神造改成了人造,神工變成了人工。人為自己用無花果樹的葉子製造了裙子。這顯然需要很多樹葉,而且也需要很多功夫。所謂裙子:חֲגוֹר,girdle, belt;girdle, loin-covering, belt, loin-cloth, armour。最初這可能只是一條用於遮羞的帶子或裝飾品(以賽亞書3:24,32:11);不過聖經常用之指軍人身上的腰帶(撒母耳記下12:11,列王記上2:5;列王記下3:21)。
罪人犯罪首先傷害的是身邊的樹木,無花果樹可能是生命樹或預表的基督。犯罪就是對神兒子的傷害和搶奪。而這場剝皮取葉遮蓋自己的動作,可以平行十字架現場的暴行:「23兵丁既然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裡衣。這件裡衣,原來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24他們就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只要拈鬮,看誰得著。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兵丁果然作了這事」(約翰福音19:23-24)。人犯罪,耶穌必須付出代價。如果不是耶穌付出代價,就一定是最近之人付出代價。人越是覺得自己犯罪羞恥,就越會伸手剝皮身邊的人,一方面轉移神和人的視線;另一方面用別人的醜聞來遮蓋自己的罪惡,或報復自己被赤身露體的醜聞。因此主耶穌替代的不僅是剝人皮者,也包括被人剝皮者。這就是殘酷但真實而普遍的現實:有人為了遮蓋自己的肉體,就必須爆料別人的肉體。這種普遍的人之罪惡,只能靠十字架上的赤身露體得以救贖。
不僅如此,罪惡使亞當和夏娃都變成了戰士,而戰爭的第一個原則是先下手為強,惡人先告狀。但是,進攻之前首先是自衛——兩個人都先遮蓋好自己的肉身,下一步才是指控別人。這場遮蓋首先是為躲避神,其次也應該是為了躲避當時所有的人類。但同時也是為了互相躲避——「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的日子已經一起不復返了。而人已經成功將自己遮蓋,現在可以進入互相撕逼互相爆料的戰爭狀態。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應用:勝過龍的傳人
主耶穌賜給教會的權柄就是勝過蛇,並已經宣告了教會對毒蛇的勝利(馬可福音16:14-20;路加福音10:18-24;使徒行傳28:1-6)。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討論基督徒怎樣向蛇得勝。第一就是認識蛇的的真實身份及其結局;這需要我們前往啟示錄。特別注意那裡所包含的「政治信息」。第二則是根據新約聖經的相關啟示,我們要認識蛇怎樣藉著女人攪擾教會,並祈禱基督的勝利成為我們的勝利之本。這裡的重點是教會真理。
1、啟示錄的古蛇
啟示錄11:1-19,12:1-17;20:1-15;
大紅龍就是古蛇,就是魔鬼。這是蛇的真身。它的目的就是吞吃婦人和她的孩子,或逼迫基督和教會。它的手段就是控告。而在啟示錄中,我們也看見那時候它就是世界的王:「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國」,「他們的人數多如海沙」。「他們上來遍滿了全地,圍住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可以說伊甸園就是「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但這古蛇最終的結局是火湖,並且直到永遠。不過啟示錄11章這段經文也是非常重要的:「4他們就是那兩棵橄欖樹,兩個燈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7他們作完見證的時候,那從無底坑裡上來的獸,必與他們交戰,並且得勝,把他們殺了。8他們的屍首就倒在大城裡的街上。這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就是他們的主釘十字架之處……19當時神天上的殿開了,在他殿中現出他的約櫃。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約櫃起初也在伊甸園中(以西結書28:14)。這裡特別提到埃及。也許出埃及記是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創世記2:13),因為法老即是伊甸園之外的世界之王(蛇;以西結書31:18),也是主耶穌帶領百姓所要離開的那惡者(馬太福音2:14-15;路加福音9:31)。法老以及埃及文明,是否在亞當之前就存在了?有興趣的人不妨重新探索大金字塔的秘密,特別是獅身人面像的實際年齡——如果the Sphinx是主前7000年以前的作品,它就比亞當更古老;或者,它就是比一切活物更狡猾的「蛇」之像。摩西寫創世記的時候,應該正在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聖經說全世界都伏在那惡者的權下;而蛇崇拜是古代世界的共同宗教。
2、教會中的女巫
哥林多前書11:3-16;哥林多前書14:32-35;哥林多後書11:1-15;提摩太前書2:8-15。
新約聖經中,施洗約翰和主耶穌都稱法利賽人等為「毒蛇的種類」,他們基本上是律法主義者,基本上都是藉著肉身控告作王的教會流氓(馬太福音23:29-39;路加福音3:7-14;羅馬書3:10-17;哥林多前書10:1-11)。這是蛇攪擾教會的第一種手段。而第二種手段就是女權主義。為此,保羅書信多次多方地長篇大論,指著創世記3:1-7的基本事實,重建被女人權勢攪擾敗壞的教會秩序。而夏娃和耶洗別對教會的威脅,從起初一直到末世。但這是主的話語:
「18你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說,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說,19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20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21我曾給她悔改的機會,她卻不肯悔改她的淫行。22看哪,我要叫她病臥在床,那些與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們同受大患難。23我又要殺死她的黨類(黨類原文作兒女),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24至於你們推雅推喇其餘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我告訴你們,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25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26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27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作牧),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28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29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示錄2:18-29)。阿門。
任不寐,2018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