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十二課:挪亞方舟的建造(6:13-7:5)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創世記6:13-7:5,

13神 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

14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裡外抹上松香。15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16方舟上邊要留透光處,高一肘。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

17看哪!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18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19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裡保全生命。20飛鳥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每樣兩個,要到你那裡,好保全生命。21你要拿各樣食物積蓄起來,好作你和它們的食物。22挪亞就這樣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1耶和華對挪亞說,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2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母。不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一公一母。3空中的飛鳥,也要帶七公七母,可以留種,活在全地上。

4因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5挪亞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

感謝神的話語。今天我們進入方舟的施工現場,而方舟-會幕都是預表基督和教會的。首先,我們可以將創世記6:1-7:5視為一個單元,基本主題是大洪水前自的世界和基督之靈的事工。其次,這段經文可以有兩種結構方式。第一、二分法,6:1-12與6:13-7:5平行,前者只是人類的敗壞和神的警告;那裡有兩次神說,都是神對世人的宣告。後者神轉向挪亞,吩咐他建造方舟,並宣告人類的終結;這裡也有兩次神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神對世界罪惡的審判,完全不是為了帶領基督徒去「搞政治」;而是為了呼喊子民離開埃及去建立教會,前往新天新地。第二、可以根據這四次神說(3,7,13,1),將這段經文平行為4個段落;讓我們看見在大洪水之前神在地上工作的基本程序。第一次神說之時大洪水還有120年,第四次神說,離大洪水只有7天;前兩次神說是面對全人類;後兩次神說只是面對挪亞——最後神已經放棄了人類,如同藉後面神著摩西10次呼告法老和埃及人,最後才將他們葬身紅海。這也是末世論的真理:「11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12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示錄22:11-12)。

而今天的證道經文可以進一步交叉結構如上:毀滅(13)、救贖(14-16)、毀滅(17)、救贖(18-3)、毀滅(4)。首先注意13、17、4中的「毀滅」(שָׁחַת,11,12,13,17)與「除滅」(מָחָה,7:4,6:7,7:23)之間的平行關係。這是3次對毀滅的宣告,且前後之間存在遞進的邏輯關係:毀滅、用洪水毀滅、通過降雨用洪水滅絕所有的活物。其次,14-16與18-3前後呼應,前者指向方舟及其結構和建造;後者指向方舟中救贖的人類和動物。總之,這兩部分內容聚焦方舟,而且信息量不斷加強。最後,值得強調的是交叉結構中間這一節經文的信息,因為在那裡第一次談到了「洪水」。而這洪水同時預表基督的洗禮(第一次來)和末世審判(基督復臨):「17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18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19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20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21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得前書3:17-21)。阿門。

一、毀滅(13)

13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

當我們談論末世信息的時候,至少可以參考馬太福音24章和彼得後書3章;兩處都把挪亞方舟以及大洪水事件,指向了末世論真理。末世實際上包含兩方面的信息,第一、人的盡頭(13,「他的盡頭」),另一方面,建造方舟(14-16)。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人的盡頭就是教會的起頭。而這是我們的使命:在一個「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的世代,我們一方面要把「他們」和這「地」交給神,因為神說「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這事兒用不著我們);另一方面,我們卻要一尺一寸地建造方舟或教會。而我們所使用的材料,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樹木和蘆葦——方舟是神跡。

1、天國的奧秘

這是創世記6章記載的第三次神說。但在挪亞一生中,特別是圍繞大洪水事件,神有7次對挪亞說話。僅就這一點而言,聖經啟示的神與美索不達米亞洪水神話中的諸神完全不同:那些神祇向所有人封鎖了大洪水的消息。我們的神一定對偉人的強暴或者罪惡的世代作出反應,並藉著神對挪亞說,展開審判與救贖的工作。另外有猶太學者根據創世記7:4和11節,推測此時神對挪亞說話的時間應該是新年這一天。這是平行的經文,創世記8:13,「到挪亞六百零一歲,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挪亞撤去方舟的蓋觀看,便見地面上干了」;出埃及記40:2,「正月初一日,你要立起帳幕」。

不過這第三次神說,只是面向挪亞。這讓我想起主耶穌對門徒的教導:「10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11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12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13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14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15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16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17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馬太福音13:10-17)。雖然神願萬人得救;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神就會任憑不信的人繼續剛硬了。

這是什麼時候呢?קֵץ כָּל־בָּשָׂר בָּא לְפָנַי,The end of all flesh is come before me;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קֵץ的的意思就是end,盡頭(4:3)。這也可以指時間上的末日。不再有時間了(啟示錄10:6)。實際上猶太人常用這個概念指Jewish Eschatology(約伯記6:11;詩篇39:5,耶利米哀歌4:18,哈巴谷書2:3等)。從亞當到挪亞,這樣的人經過了十代(兩個5G),終於走到了自己的盡頭。有人反對我們講末世論,但這是神的話語:「他說,阿摩司阿,你看見什麼。我說,看見一筐夏天的果子。耶和華說,我民以色列的結局到了。我必不再寬恕他們」(阿摩司書8:2)。

2、強暴與毀滅

如何判斷人類走到了盡頭呢?「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כִּֽי־מָלְאָה הָאָרֶץ חָמָס מִפְּנֵיהֶם, or the earth is filled with violence through them。פָּנִים這個概念在這節經文中出現了2次;第一次是指「我的面前」;第二次是指「他們的面前」。創世記6:11-13反覆強調「地上滿了強暴」。強暴遍地是「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5)的惡性發展與登峰造極。而且,地上的罪是出於「他們」,因為「他們」。上帝不對人類的罪負責。但他們自己是無法中止自己的強暴的,所以人類不能自救。這裡兩次強調「他們」已經將「我們」分別出來了。那麼地上滿了強暴有哪些具體表現呢?根據馬太福音24章主耶穌的教導,末世至少有如下徵兆。

第一、大災難:主要表現為戰爭、饑荒、地震與黑暗(馬太福音24:6-8,21,29)。第二、大逼迫:一方面是掌權者和萬民的逼迫,另一方面是教會內部互相逼迫(馬太福音24:9-10)。第三、大罪人:就是敵基督假先知進入聖地和聖會自以為神(馬太福音24:5,11-13,15,23-26)。第四、大復興:福音要傳入地極(馬太福音24:14,31)。第五、大奧秘。一方面,沒有人知道具體時間,末日是突然降臨的(馬太福音24:36-51);但另一方面,末日可能是從東方啟程的(馬太福音24:27-28)。

全面的強暴必然遭遇全面的毀滅:「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וְהִנְנִי מַשְׁחִיתָם אֶת־הָאָֽרֶץ,and, behold, I will destroy them with the earth。一方面,這裡有一句呼喊(וְהִנְנִי)。另一方面,強暴遭遇了毀滅:שָׁחַת即11-12中的敗壞。以牙還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是毀滅「他們」的主體,請把「他們」交給「我」。這是基督徒的政治自由,好讓我們轉向一切建造方舟的正經事業。而既然這「地」面臨毀滅,我們就不得不思想上面的是,天上的事;並思想怎麼帶領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兒女,盡快離開這即將被毀滅的世界。另外,אֶת־הָאָֽרֶץ(with the earth)不僅表明全地都將被毀滅,也表明大洪水之後的地球環境完全不同了。宇宙返回創世記1:2。

二、方舟(14-16)

14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裡外抹上松香。

15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

16方舟上邊要留透光處,高一肘。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

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

我們可以將14-16這樣平行結構:方舟材料預表基督的救贖(14);具有長寬高特質的方舟預表教會(15);方舟的門窗預表督和祂的真理(16a);具有上中下結構的方舟預表基督的教會(16b)。還也可以將方舟建造的工作分為7個方面;而挪亞在此基礎之上,靠著神的恩賜,最終建造了方舟。這7個方面的事工依次是:1、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2、分一間一間地造;3、裡外抹上松香;4、造方舟長寬高如此;5、上邊要留透光處,高一肘;6、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7、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與之對應,動詞「建造」(עָשָׂה)在這裡也重複出現了7次。

1、材料(14)

創世記6:13還沒有告訴挪亞上帝要用什麼手段來毀滅世界;而創世記6:14-16,就直接教導挪亞建立方舟。這一事實也在見證挪亞的信心。

首先是動詞עָשָׂה,7次עָשָׂה表明,挪亞在這滿了強暴的末世,有太多正經事業要作,而且必須親自動手,堅持到底。而上帝沒有說我賜給你一隻方舟,而是命令挪亞去建造方舟。這個工程既是對挪亞本人的建造,也是傳道的過程。其次,挪亞在末世作工,完全要根據神的話語。最後,我們認識一下方舟。方舟不是一種冥想,而是實實在在的建築物,基督有形有體地住在我們中間,也是有形的教會。תֵּבָה,ark。這名詞除了在創世記6-9章中指「方舟」以外,另外兩次出現在出埃及記2:3-5,「3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תֵּבָה)擱在河邊的蘆荻(סוּף)中。4孩子的姐姐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5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她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她看見箱子(תֵּבָה)在蘆荻(סוּף)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在那裡תֵּבָה翻作箱子、籃子之類。同時注意「箱子」和「蘆荻」的平行關係。

關於何為歌斐木(גֹּפֶר),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認為這是專有名詞,但有人音譯gopher,有人將之翻作cypress,cedar等。猶太人樂意將之解釋為松柏之類的樹。第二是將עֲצֵי־גֹפֶר理解為動賓結構:用木材編織或建造。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觀點。樹木(עֵץ)讓我們想起兩件事:耶穌的十字架和祂是木工;伊甸園裡的各種樹木。而גֹּפֶר作為動詞(連接或編織在一起),這讓我們想起教會的建造,就是把基督身上的肢體連接在一起,建造成主的聖殿(以弗所書2:21);而基督徒都是主耶穌這棵大樹上的枝子(約翰福音15:5)。芥菜種的比喻也與大樹相關(路加福音13:19)。另外,舊約聖經啟示耶穌基督是耶西的本(以賽亞書11:1,10;羅馬書15:12),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干地(以賽亞書53:2)。這一切都是樹木的異象。主耶穌談論末世徵兆的時候再一次使用了樹木的異象:「32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33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馬太福音24:32-33);「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路加福音23:31)。總而言之,建造方舟意味著很多樹木的獻祭或殉道。

方舟上建造很多房間:קִנִּים תַּֽעֲשֶׂה אֶת־הַתֵּבָה,rooms shalt thou make in the ark。קֵן,nest,cells。原意指鳥巢,窩(民數記24:21,申命記22:6,32:11;約伯記29:18等)。很多房間也可以指很多間教會;而「鳥巢」的異象也可指我們是天上的居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翰福音14:2);「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立比書3:20)。

但是有學者另闢蹊徑,他們認為קִנִּים也可能指蘆葦、麥麥稈、枝子、骨頭(קָנֶה,創世記41:5,22;出埃及記25:31-32等;列王記上14:15;列王記下18:21;約伯記31:22,40:22;詩篇68:30;以賽亞書42:3等)。而以西結書40-42章,20次之多用之指「量度的竿」,用以測量聖殿。如「他量四面,四圍有牆,長五百肘,寬五百肘,為要分別聖地與俗地」(以西結書42:19)。這是新約聖經中的蘆葦:「7他們走的時候,耶穌就對眾人講論約翰說,你們從前出到曠野,是要看什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嗎……12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馬太福音11:7-12);「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馬太福音12:20);「 29用荊棘編作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裡。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阿。30又吐唾沫在他臉上,拿葦子打他的頭」(馬太福音27:29-30);「內中有一個人,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馬太福音27:48);「有一根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神的殿,和祭壇,並在殿中禮拜的人,都量一量」(啟示錄11:1);「15對我說話的拿著金葦子當尺,要量那城,和城門城牆。16城是四方的,長寬一樣。天使用葦子量那城,共有四千里。長寬高都是一樣」(啟示錄21:15)。

如果這個解釋是對的,那麼方舟實際上是木材和蘆葦造成的,這平行了出埃及記2章中箱子和蘆荻的信息。而核心事件是「將孩子放在裡頭」(出埃及記2:3)。「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路加福音2:12)。蘆葦也是非常重要的飼料

而這些房間都有有松香塗抹的:וְכָֽפַרְתָּ אֹתָהּ מִבַּיִת וּמִחוּץ בַּכֹּֽפֶר,and shalt pitch it within and without with pitch。動詞כָּפַר的意思是:to cover, purge, make an atonement, make reconciliation, cover over with pitch;遮蓋,救贖。創世記32:20用這個動詞指「藉著在我前頭去的禮物解他的恨」。這個概念可以是預表基督的,祂是我們的贖罪祭,祂的血遮蓋了我們的罪。其名詞כֹּפֶר在這裡翻作松香;但在舊約中更多指price of a life, ransom, bribe;贖價(出埃及記21:30)。更重要的是,實際上כָּפַר與歌斐木(גֹפֶר)基本上是一個詞;因而這一節經文實際上是互相解釋的。內外:מִבַּיִת וּמִחוּץ,within and without。名詞בַּיִת的基本含義是house,household, family;temple;家,聖殿(7:1,12:1;28:17等)。這個詞就是伯特利、伯利恆等詞的詞根(神的家,糧倉)。這可能同時有這樣的含義,每一間房實際上都是主的聖殿。名詞חוּץ的基本含義是outside, outward, street, the outside(9:22,15:5,19:16-17等)。

2、尺寸(15)

上帝吩咐挪亞建造方舟,實際上只是給了他一個草圖和基本的尺寸:「15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對於方舟的「數學神學」有很多「科學的解釋」,此不贅言,但都是一家之言。一些學者告訴我們,在古代世界,如此巨大的船舶是十分罕見的。一說長450英尺(157米),寬75英尺(23米),高45英尺(14米);排水量約43000噸(美索不達米亞洪水神話中的船是方舟的3-4倍)。

這兩個真理是平衡的:一方面,挪亞在這基本架構之下,仍有自由創作的空間。另一方面,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建造方舟與建造會幕在細節特別是「數學」上存在平行關係。尺寸上的嚴格規定,可能都是為了強調這個真理:「要謹慎作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出埃及記25:40)。易言之,我們建造教會傳講福音。只能對聖經基本原則亦步亦趨,不可刪減和加添。當然這也是信心的功課:我們不會明白這些數字的全部含義,我們只是順服;並相信這些數字或規定,必有神至高的美意。但無論如何,挪亞不是無知神學的學生,他需要擁有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建築船舶的技能。

需要強調的是,長寬高這三個概念或許有其他神學含義。長,אֹרֶךְ,length;forbearance, self-restraint (of patience)——恆久忍耐和自我節制。而這是第一重要的。寬:רֹחַב,breadth, width, expanse;這就是利河伯這個字(10:11,26:22)——開闊境界,彼此包容。高:קוֹמָה,height;它可以指向屬靈生命的成長,或身量的增高。這才是一間成熟的教會:三百分忍耐,五十分包容,三十分身量。若人以為自己生命到了三百分,這間教會就容不下你了——實際上你容不下這間教會了。「偉人」是沒有辦法長期堅持教會生活的;實際上偉人都不會進入教會,只住在專機或洞穴中,等待毀滅。

3、結構(16)

最後是方舟的內部結構:「方舟上邊要留透光處,高一肘。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這主要涉及三個問題。第一是窗子或天窗。צֹהַר תַּעֲשֶׂה לַתֵּבָה,A window shalt thou make to the ark。名詞צֹהַר的原意不是窗子,而是noon, midday;正午(43:16,43:23;申命記28:29);轉意為roof,棚,屋頂。動詞צָהַר的意思則是to press oil, press out oil, glisten;搾油,閃耀等(約伯記24:11)。高一肘:וְאֶל־אַמָּה תְּכַלֶנָּה מִלְמַעְלָה,and in a cubit shalt thou finish it above。這是一個很複雜但很重要的句子,中譯過於簡單了。形容詞מַעַל的基本含義是higher part, upper part;不僅指「在上邊」;更強調要比方舟所有的高度更高。而動詞כָּלָה的含義更為豐富:to accomplish, cease, consume, determine, end, fail, finish, be complete, be accomplished, be ended, be at an end, be finished, be spent;完成;最高點,不可能再被超越了;到此為止。如果方舟上的光源指向基督和祂的話語,那麼,這是教會的根基,也是制高點。

第二是門: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וּפֶתַח הַתֵּבָה בְּצִדָּהּ תָּשִׂים,and the door of the ark shalt thou set in the side thereof。門(פֶּתַח)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4:7,「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門開在旁邊是為了方便進出。一方面,福音向全人類敞開。另一方面,這門的設置,已經預告了洪水會有結束的那一天,船上的人要從門出來進入新天新地。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主說,我就是羊的門。最後,這門指向教會與世界的分界線。門窗合用,可以一同指向這些真理:「17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17-19)。這裡的動詞是שׂוּם,to put, place, set, appoint, make(2:8,4:15)。

第三是分層。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תַּחְתִּיִּם שְׁנִיִּם וּשְׁלִשִׁים תַּֽעֲשֶֽׂהָ,lower, second, and third stories shalt thou make it。原文順序是:最底層、第二層和第三層(會幕也分三層)。首先是形容詞תַּחְתִּי,low, lower, lowest(出埃及記19:17,申命記32:22等)。其次是שֵׁנִי,即second。最後是שְׁלִישִׁי,third, one third, third part, third time。三層結構首先可以指向這樣的屬靈真理:生命都是漸漸更新、逐漸成長的。但是,考慮要容納各種動物,這個分層更表明教會的包容性,以及每一個生命各取所需的自由與個性。最後,三層也表明教會的秩序,基督徒要各安本分。方舟不是專制帝國,也不是菜市場。當然,這上中下三層也有末世論含義:「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哥林多前書3:8;另參歌羅西書3:24;啟示錄11:18等)。「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希伯來書10:35)。

三、毀滅(17)

17看哪!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13與17交叉呼應,如同兩條鞭子,要把人類打入14-16所建造的方舟。加上7:4,這三次呼告,盡顯基督怎樣「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約翰福音2:17)。我們還可以在這樣的末世論背景之下,思想馬可福音中,為什麼反覆見證耶穌在地上的「立即行動」。因為日子近了。教會是神聖的緊急狀態。

1、看哪,我!

在方舟完工之後,或正在進行之時,神第二次以更強烈的語氣呼喊人類:看哪!וַאֲנִי הִנְנִי,And, behold, I, even I。這裡的אֲנִי是特別強調的:看我,聽我。要理解這種語氣,就要返回三個語境。第一、「拉麥對他兩個妻子說,亞大,洗拉,聽我的聲音。拉麥的妻子,細聽我的話語,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或作我殺壯士卻傷自己,我害幼童卻損本身)」(4:23)。你是聽拉麥的,還是聽上帝的,必須作出選擇。第二、「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6:2)。世人都在看美女,沒有人看耶穌。第三、「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6:5);「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6:11)——人類的心思意念都在罪上,都在忙於強暴和抗暴,沒有人聽上帝的。但上帝仍然呼喊。

這一幕讓我們看見一個「可憐巴巴」的上帝。街道上任何一位裸奔都會成為新聞焦點並且圍觀如堵;但是,上帝的兒子赤裸裸掛在十字架上,掛在皇家山,釘在耶路撒冷,但是人視而不見,甚至搖頭譏笑:「39從那裡經過的人,譏誚他,搖著頭說,40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41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也是這樣戲弄他,說,42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43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44那和他同釘的強盜,也是這樣的譏誚他。45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馬太福音27:39-45)。世人啊,你們有什麼資格咒詛大洪水?加爾文分子啊,恩典是可以抗拒的。

2、洪水滔天

上帝在這裡第一次宣告了洪水的審判。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מֵבִיא אֶת־הַמַּבּוּל מַיִם עַל־הָאָרֶץ,I do bring a flood of waters upon the earth。動詞בּוֹא(帶來)在這裡用作Hiphil;有這樣的含義「大洪水的的確確出於我;你們不要將之理解為偶然或自然。洪水:הַמַּבּוּל מַיִם,a flood of waters。名詞מַבּוּל本身的含義就是flood, deluge;而其字根יָבַל就是拉麥家族雅八、猶八、土巴這些名字的字根。除了創世記6-11章,大洪水這個名詞也出現在詩篇29:10-11中,「10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11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他的百姓」。而עַל־הָאָרֶץ表明,這場大洪水是全球性的大洪水。這是事實:「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而且是普天之下(מִתַּחַת הַשָּׁמָיִם)的所有活物。

地上的生命無一倖免。當然,水中的百物仍然可以存活。לְשַׁחֵת כָּל־בָּשָׂר אֲשֶׁר־בֹּו רוּחַ חַיִּים מִתַּחַת הַשָּׁמָיִם כֹּל אֲשֶׁר־בָּאָרֶץ יִגְוָֽע,to destroy all flesh, wherein is the breath of life, from under heaven; and every thing that is in the earth shall die。動詞毀滅(שָׁחַת)在這裡重複出現。神從始至終宣告的是同一個末世論的信息。毀滅的對象是「凡有血肉的」:כָּל־בָּשָׂר,所有屬血氣的。原因在上面:「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3);「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12b);「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13a)。一方面,神是公義的,屬血氣的犯罪當被毀滅;另一方面,這些曾經有聖靈卻褻瀆聖靈的罪人,不得赦免。אֲשֶׁר־בֹּו רוּחַ חַיִּים,這句話也可以指曾有生命之靈「內住」之人。動詞גָּוַע不僅指死,也指expire,與神永訣。

四、方舟(18-3)

18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19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裡保全生命。20飛鳥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每樣兩個,要到你那裡,好保全生命。

21你要拿各樣食物積蓄起來,好作你和它們的食物。22挪亞就這樣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

1耶和華對挪亞說,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2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母。不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一公一母。3空中的飛鳥,也要帶七公七母,可以留種,活在全地上。

創世記6:18-7:3,存在一個明顯的交叉結構。首先,18-20與1-3是完全平行的;當然後者對前者是進一步的解釋:你們一家進入方舟的原因是「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每樣兩個活物包括潔淨與不潔淨的兩類,所謂各從其類;保全生命意味著將來「可以留種,活在全地上」。只是前後兩次神的話語,應該有一段間隔的時間:前者在建造方舟之前,後者發生在方舟完工之際。中間是21-22預備食物以及挪亞的順服和侍奉。如果將方舟視為教會,那麼中間的信息可以指向聖道、聖禮和聖職。

1、全家與動物(18-22)

對我們而言,挪亞方舟既是歷史事實,也同時擁有深刻的神學寓意。這裡首先談到立約,而舊約和新約,或神的聖約,乃是建造方舟和進入方舟的真理根基與保障。既然是約,方舟一定能建成;既然是約,我們就一定能渡到水的那邊去。因為這是神的約,祂是信實的神。而建造方舟和進入方舟需要的就是對這約的信心。וַהֲקִמֹתִי אֶת־בְּרִיתִי אִתָּךְ,and I will establish my covenant with thee,我卻要與你立約。這約也包括後來的彩虹之約(9:9)。約這個概念在聖經中第一次出現。בְּרִית:covenant, alliance, pledge。其動詞詞根可能是בָּרָה,to eat, consume。在這個意義上,所謂立約首先指供應食物,賜予並保守生命。換言之,神的約事關人的生命。這個名詞也與בָּרָא有關:to create, shape, form,to cut;創造,切割。立約涉及一場獻祭、犧牲以及立約雙方的信守與真正的愛情。這應該不是上帝第一次與人立約:因為何西阿書6:7這樣說:「他們卻如亞當背約,在境內向我行事詭詐」。神曾與人或亞當立約,現在是與大洪水之後的新人類立約。無論如何,約表明神介入人的歷史,並使歷史成為祂的故事。

而神藉著挪亞一個人,將救恩臨到了他一家人;儘管他一家人最終得救進入永生,還要根據每一個人自己與神的關係(以西結書14:14,20)。這個道理正如嬰孩兒因父母信主的緣故也一同經歷洗禮,但嬰孩自己還是要自己繼續教會生活。值得強調的是,此時挪亞三子均已經婚配,他們可能都在這罪中有份:「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6:2),即他們的妻子是「人的女兒」。這一點至少對含是真實的,因為他的後裔多有偉人。而就閃的情形而言,很有可能他和他的妻子後來都悔改了。這場悔改很有可能是通過這場大洪水的洗禮完成的。這一點可以參考11:10,「閃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二年,閃一百歲生了亞法撒」。亞法撒,אַרְפַּכְשַׁד,Arphaxad,I shall fail as the breast: he cursed the breast-bottle。閃藉著給亞法撒命名,傳達的是這樣的意思:我已經像動物一樣在大洪水中死掉了。而根據10:22,閃長子以攔(עֵילָם)的意思是永生;次子亞述(אַשּׁוּר)的意思是前行。這也是常識,經歷這樣一場滅絕人類和全地的大洪水,倖存者不可能不悔改重生。

進入方舟的順序,根據原文乃是這樣:אַתָּה וּבָנֶיךָ וְאִשְׁתְּךָ וּנְשֵֽׁי־בָנֶיךָ אִתָּֽךְ,thou, and thy sons, and thy wife, and thy sons』 wives with thee。男人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著領袖的責任(動物也是先公後母)。最後這個介詞結構很重要:אִתָּֽךְ,with you;至少此時此刻,挪亞的妻子、兒子和媳婦,是和挪亞站在一起的;他們願意順服挪亞所順服的神。如果這是事實,那麼含後來的叛逆就更悲劇了。而含的餘生也再度表明,救恩可能因為人自己的原因而失去。

為什麼一定要攜帶動物呢?從預表的意義上說,動物指向會眾和選民。但就中國的情形而言,沒有動物人也可以「活著」。攜帶動物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在這裡:創世記1:25-28,「25於是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27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28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另參創世記2:19-20)。沒有動物,人就會淪為鬼魔和動物;沒有動物,人就不會有神的形象和樣式:管理、治理,責任與愛。挪亞的責任不僅是讓動物存活生命,而且要確保一公一母可以繁衍後代。לְהַחֲיֹת אִתָּךְ,to keep alive with thee,你要和他們同生共死(45:7,50:20)。動物(וּמִכָּל־הָחַי מִֽכָּל־בָּשָׂר,And of every living thing of all flesh)包括三類:飛鳥(עוֹף)、牲畜(בְּהֵמָה)和昆蟲(רֶמֶשׂ)。而且要各種其類,這涉及分別的工作。

2、食物與侍奉(21-22)

所以方舟之旅絕這不是一場乘船旅遊,而是一場辛苦的侍奉。唯有以信望愛為帆,才能到達彼岸。一方面,挪亞必須確保每一隻動物都存活,平安進入新天新地;另一方面,又要確保每一種動物各從其類,這涉及浩繁的管理工作,涉及教會的秩序。考慮每一種動物(30000-7000?)的食譜不同,長幼各異,性情迥異,這事工實在是重擔。不僅如此,挪亞所牧養的動物中,還有不潔淨的動物,難免發生農夫與蛇的悲劇。但我們相信神賜給了挪亞充分的智慧與愛,使他可以完成這工。那與摩西和所羅門同在的神,必與挪亞同在。挪亞的事工包括兩大原則:

第一是預備食物,而且是預備各樣的食物,為各種動物一年之需。מִכָּל־מַֽאֲכָל אֲשֶׁר יֵֽאָכֵל,of all food that is eaten,所有可吃的食物。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按時分糧。一方面,預備食物千辛萬苦,這需要挪亞自己不顧一切的裝備。另一方面,這些食物還要細心劃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到這裡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挪亞500歲才娶妻生子了。這些工作需要多少年呢?首先你要學習分辨哪種食物是可吃的,哪種食物是不可吃的(3:18);然後要分辨哪一種動物吃哪一種食物;然後還有將所有這些食物都採集出來。這裡有兩個動詞,首先是לָקַח,這個動詞就是亞當夏娃摘取果子、拉麥娶妻、神的兒子們娶人的女兒們那個動詞。人家人類都在忙著搞錢搞權搞女人,但挪亞卻用全部的生命在為動物們預備食物。其次是אָסַף,收集,當全人類都在收集古董、股票,房產和別人的醜聞的時候,挪亞卻在為動物們收集食物。採集和積蓄食物並且建造方舟,這幾乎用盡了挪亞一生一多半的時間(950之600)。這期間有多少的勞苦和血淚,經歷多少的譏誚、謾罵和逼迫,只有神知道。人類有什麼理由對挪亞羨慕嫉妒恨呢?挪亞得救有什麼不公平嗎?那個財主有什麼理由抱怨乞丐拉撒路的得救嗎?(路加福音16:32ff.)而且我們要知道,挪亞為一船的動物預備食物,這是神的愛,這是單方面的愛,這是超越血親關係的愛——他能從動物們那裡得到什麼經濟回報嗎?挪亞卻要從對動物的侍奉中從天上得到回報(路加福音14:12-14)。挪亞在當時的世代是個義人,神的話只有一是。

第二就是對神話語的完全順服和信靠,神說如何就如何,反而輕省了。וַיַּעַשׂ נֹחַ כְּכֹל אֲשֶׁר צִוָּה אֹתֹו אֱלֹהִים כֵּן עָשָֽׂה,Thus did Noah; according to all that God commanded him, so did he。這節經文本身也是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是動詞עָשָׂה(他作了);中間是צִוָּה אֹתֹו אֱלֹהִים,神吩咐他的。神的吩咐或神的真理,是挪亞事工的基礎與保障。如果沒有神的話,挪亞不會去做,也不知道怎樣做。但有了神的話,一切都成了。同時,這需要挪亞對神話語的忠心和信心。如果挪亞患得患失,他根本沒有辦法完成食物和方舟的事工。如果挪亞陷入與偉人和人家人類的政治爭戰,他也沒有精力完成這些事工。但這是主的應許:「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3、全家與動物(1-3)

在交叉結構中,一些概念是重複的。但這裡有一個概念非常重要,就是動詞בּוֹא,to go in, enter, come, go, come in;「你(們)要進入方舟」。這個概念在第6章已經出現了3次;而在第7章重複了7次。這就是上帝對挪亞和這些選民的連續呼喊。為這樣的緣故,我堅持每週3次發這樣的推文:安息日、主日、清晨去教會的路上。在這末世,我們要加倍呼喊神的百姓進入教會。其次,需要強調的有如下幾點。

第一、這次神說已經過了很久,至少是挪亞完成方舟和食物採集工作之後;而此時此刻,距離大洪水只剩下7天。

第二、上帝在這裡重申這個事實:「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另參6:9)。這不僅是向人類的最後一次呼告,而是神重申了人得救的唯一原因:一方面,你是個義人,不是你是高人、富人、強人等等;另一方面,神看你是個義人(因信基督稱義)——也許在那個世代,沒有任何一個人看挪亞是個義人,但神看就足夠了。對比6:9也讓我們感慨:挪亞在120年以前是義人,如今在這世代(בַּדֹּור הַזֶּֽה,in this generation)仍然是。這世代應該比120年以前的世代更邪惡,也更強暴。但是哪怕被眾人恨惡,我們只有把起初的信心和愛心堅持到底,才可能得救(馬太福音10:22,24:13;馬可福音13:13;希伯來書3:14,;啟示錄2:4)。最後,這個宣告也表明,即使經過了120年的傳道,這個時代仍然沒有人歸信,甚至更加不信。但我們不能說挪亞的事工完全失敗,他獲得了7倍的果實,神藉著他拯救了另外7個人,就是挪亞的家人(בַּיִת)。

第三、這裡將動物分別為潔淨(טָהוֹר)和不潔淨的(לֹא טְהֹרָה)。一方面,潔淨這個概念與獻祭和國度以及復活相關(8:20;4:1-8)。另一方面,不潔淨的也上了船,這表明神的憐憫,盼望他們以後漸漸更新。潔淨與不潔淨的比例是7:1,這相當於挪亞一家八口中的7:1——含是那不潔淨的人。另外,潔淨與不潔淨的動物分類只涉及畜類(בְּהֵמָה),不包括飛鳥和昆蟲。可能畜類與人的關係更加密切的緣故,更可能成為人的功課與鏡鑒。這也讓我們想起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故事,一直有一些迦南殘部沒有滅絕,他們成了以色列人的網羅,也成了他們的功課。方舟或教會中還有爭戰,而唯有藉著這些分別為聖的功課,神的子民才能成長並成熟(羅馬書5:3-5;哥林多前書11:19;哥林多後書12:12)。方舟不是一間溫室,只是縮小的世界與戰場。另外,19-20與2-3之間並不是矛盾的,前者強調的是「至少」或「平均」這樣的概念;而後者讓我們看見恩上加恩的真理。

第四、拯救這些動物是為了面向未來:「可以留種,活在全地上」。לְחַיֹּות זֶרַע עַל־פְּנֵי כָל־הָאָֽרֶץ,to keep seed alive upon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事實上神藉著這句話,已經報告了好消息,洪水一定會過去,必有新天新地為這一船的生命存留。

五、除滅(4-5)

4因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

5挪亞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

大洪水之前神對人類至少有5次預警:「3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7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13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17看哪!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4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這是聖經啟示的神。

1、最後一個主日(4)

大洪水之前,有四次神說。你願意可以將之想像為四福音書。而最後這次傳道尤其令人震撼和感動。就這一句話,上帝藉著挪亞留給大洪水前的人類「就剩這一句了」。我們無論怎樣想像這最後的主日證道,都可能不及主心思意念之萬一。

第一,我們當為神的憐憫流淚感恩。祂就這樣又給了人類七天的時間。祂不忍心把手放下來。120年又7天;但就是這7天,神一無斬獲。כִּי לְיָמִים עֹוד שִׁבְעָה,For yet seven days。副詞עוֹד的意思是still, yet, again, besides(4:25)。這7天,又有很多男人上了女人的床,或反之亦然。這7天人們照常嫁娶和吃喝玩樂。這7天,必有很多人在相咬相吞,另外一些清高之人忙著計劃他們的度假旅遊,或者新一輪的說謊、殺人與互相傷害。千百年來,人類為無數浩劫建立了記念日,但最應該念念不忘的是這場災難。忘記大洪水,是人類不斷重蹈覆轍的根本原因。

第二,這七天正好是又一個安息日。用今天的話說,這是最後一個主日。如果挪亞講道,那麼這是他最後一次在那個人類面前上講道台。而根據安息日的真理,神呼喊人類,到基督那裡得安息。起初,「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2:3)。但如今,神要藉著挪亞將人類歸入另外一個安息日。這也是預表基督的:「4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5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6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7所以過了多年,就在大衛的書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8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9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10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樣。11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希伯來書4:4-11)。

第三,神繼續宣告了福音,因為唯有藉著神的道,我們才能得救或進入主的安息:「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אָֽנֹכִי מַמְטִיר עַל־הָאָרֶץ אַרְבָּעִים יֹום וְאַרְבָּעִים לָיְלָה,and I will cause it to rain upon the earth forty days and forty nights。40這個概念(4,12,17)在聖經中常指向曠野時間或潔淨的時間,如以色列人在曠野40年,而主耶穌在曠野40天禁食,勝過魔鬼的試探。降雨:מָטַר,to rain(2:5)。教會傳統這樣解釋降雨的事:大洪水之前,地上沒有降雨,因為環境完全不同(2:5)。而對一個從未經歷過降雨的人類來說,要相信這樣的信息確實很難。無論如何,這40晝夜意味著審判最終會過去,所以這信息更是關於復活的福音;如同說:三天之後,基督必要從死裡復活。

第四、這最後一場講道,神繼續宣告了律法的信息,其扎心程度幾乎是空前的。וּמָחִיתִי אֶֽת־כָּל־הַיְקוּם אֲשֶׁר עָשִׂיתִי מֵעַל פְּנֵי הָֽאֲדָמָֽה,and every living substance that I have made will I destroy from off the face of the earth。一方面,這裡用「除滅」取代了先前兩次使用的「毀滅」一詞。מָחָה,to wipe, wipe out(6:7);換言之,神宣告的信息是一貫的。另一方面,這裡翻作「各種活物」(כָּל־הַיְקוּם,and every living substance)的核心名詞是全新的:יְקוּם,living substance, that which stands or exists, existence, substance(7:23)。這個名詞的用法可以參見申命記11:6,「也沒有看見他怎樣待流便子孫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地怎樣在以色列人中間開口,吞了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帳棚與跟他們的一切活物」。這是在神面前繼續站立、剛硬並叛逆的罪人形象。越發嚴厲的講道,出於越發焦灼的愛情,因為日子實在不多了。

但越是扎心的講道,也意味著越是聽道成仇的對立和戰爭。這是最後的指望: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2、順服直到最後(5)

5挪亞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וַיַּעַשׂ נֹחַ כְּכֹל אֲשֶׁר־צִוָּהוּ יְהוָֽה,And Noah did according unto all that the LORD commanded him。5與22當然是平行的,但不是無意義的重複。除了繼續讓我們看見「忍耐到底」、「始終相信和順服」的真理之外,也讓我們看見挪亞與亞伯拉罕的反應不同。亞伯拉罕是為所多瑪的罪人代禱的,而且一再祈求;因為那裡還有義人羅得,羅得是亞伯拉罕的侄兒。但是,挪亞如今明明知道了,經過600年人間的滄桑已經完全知道了:方舟之外一個義人也沒有。當你像挪亞這樣勞苦600年所經歷的只是傷害和棄絕之後,你就能明白,挪亞為什麼不是亞伯拉罕。但願一切人本主義的演員們都記得這個真理:人的義不能高過神的義,新約聖經也說,你不當為該死的罪禱告。你們愛仇敵,不要作秀到大洪水的高度。現在挪亞該作的,就是講完最後一次道,然後帶領一家人和那些動物進入方舟。

挪亞的順服與亞當的悖逆形成鮮明對比。挪亞的守約與亞當的悖約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是,當方舟的大門光噹一聲關閉的時候,我個人願意相信,挪亞淚如雨下。這不是人本主義的抒情,這是常識,這更是在為基督作見證:耶穌哭了……但是我不願意相信挪亞一直在那裡道德文學,而是很快、不得不轉身投入新的侍奉:一船嗷嗷待哺的生靈。挪亞一直隱忍著,隱忍著那種絕望和傷痛,直到有一天到彼岸一醉方休。我從不責備挪亞那場醉酒或肉身的軟弱,我恨惡和咒詛神恨惡和咒詛的含,以及一切律法主義的流氓。「挪亞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唯有神的話語,是我們腳前 的燈,路上的光。親愛的弟兄姐妹,2018年和2019年,或許已經濁浪滔天,但是,我們站在這裡,把燈點著;要在2019年,讓聖殿的燈火更加如山上之城。我們這些作傳道的,在基督裡同作僕人的,尤其不要丟棄勇敢的心;遵照主的話語和吩咐,你們要起來:「黃昏點燈的時候,他要在耶和華面前燒這香,作為世世代代常燒的香」(出埃及記30:8)。阿門。

應用:教會與洗禮

從約瑟夫、俄利根、奧古斯丁以來,學者、特別是教會學者(如Anthanasius Kircher,John Wilkins,Henry Morris,John Whitcomb,John Woodmorappe,Tim Lovett)就不斷與攻擊方舟事件的人爭辯,而其中一些重要的話題包括:造船的技術難題,動物聚集的難題,食物供應的難題,以及方舟容納如此之多動物的難題等等。而Mesopotamian Traditions(esp. Gilgamesh Epic,Atrahasis Epic)藉著一些考古發現對高等批評更具試探性。但這些問題都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關切的問題是,藉洪水和方舟,我們可以得到那些屬靈的教導。

1、方舟與教會

今天的證道經文結構本身,也是挪亞向偉人世代所傳義道的一部分:毀滅(13)、方舟(14-16)、毀滅(17)、方舟(18-3)、毀滅(4)。第一、這個偉人世界要被毀滅了,因此我們一定移民建立教會。唯有建立方舟才能逃往新天新地。不是與偉人進行了政治戰爭,而是不顧一切建立教會。這教會是基督的教會——方舟是以基督真理為中心建造的。一方面,方舟預表基督,耶穌以身體為殿(約翰福音2:18-22);另一方面,方舟也指向教會,因為這殿就是你們(哥林多前書3:17)。方舟工程需要合一、同工和相愛(以弗所書2:18-22)。第二、這場大洪水要毀滅所有活物,因此必須呼喊人類進入方舟。傳福音是教會的核心使命。離開福音事工,教會根本就不是教會。第三、最終未能進入方舟的,無論是什麼人,都一定滅亡。這就是方舟的神學邏輯:因為必有審判,所以要建立教會;因為必有審判,所以要呼喊人進入教會。

2、洪水與洗禮

洪水預表洗禮。「18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19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20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21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得前書3:18-21);「3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4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馬書6:3-4)。審判集中或生動而真實在表現為大洪水,唯有先下水為強,藉水的洗禮勝過水的審判。讓我們為今天的洗禮讚美神。

但「3第一要緊的,該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4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因為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5他們故意忘記,從太古憑神的命有了天,並從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6故此,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7但現在的天地,還是憑著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審判遭沉淪的日子,用火焚燒。8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3-9)。阿門。

任不寐,2018年12月9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