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三課B2:以色列人第二次下埃及(44-45)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創世記44-45章。首先我們感謝神的話語,因為這又是一段激動人心、祝福滿滿的信息。創世記44-45章難解難分,所以我們只能將之放入一課完成。在我們分析這兩章經文的結構之前,我們先來回答一下那道作業題:約瑟設計便雅憫並藉著定罪便雅憫將弟兄抓捕歸回,這在道德倫理上是可以得到辯護的嗎?換言之,約瑟這樣做的理由和目的到底是什麼?有網友認為這是約瑟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我們可以否定這個說法。道理很簡單,約瑟的計劃至少表面上看,根本不是報復得罪他的哥哥們,只是定罪便雅憫,最終結局是便雅憫該死或應該在埃及為奴(44:9),而其他弟兄都「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44:17)。而約瑟沒有人任何理由向便雅憫復仇。因此我們必須另外求解。

大致而言,約瑟「陷害」便雅憫有三個基本目的:第一、試煉以色列:一方面,拷問以色列的自私,這是人性(馬太福音5:46-48);另一方面,醫治以色列的嫉妒,這是魔性(創世記26:14,30:1,37:11;雅歌8:6;馬太福音27:18)。這兩方面都是以色列人未完成的功課或考試。所謂自私,是指到目前為止,以流便和猶大為代表的哥哥們,他們之所以充滿責任和勇氣願意帶錢帶人朝見約瑟,可能只是出於飢餓恐懼這種生物學的本命能;而他們帶便雅憫下來,目的只是為了解救一奶同胞的西緬。換言之,約瑟還不知道他們對便雅憫是否也有同樣的愛。所謂嫉妒,是指這些哥哥們是否還會因為便雅憫在雅各和約瑟面前受寵愛而心生嫉妒;他們即使不再主動傷害便雅憫,但至少可能會看著便雅憫落難受困而無動於衷,甚至落井下石。以猶大為代表的新以色列人考試合格。正是這些考試合格的以色列人,才可能下埃及並400年仍然持守自己的信仰,種族合一。第二、超越歷史和埃及。便雅憫攜帶銀杯或埃及的占卜禮器,與他母親拉結偷竊拉班的神像或巴旦亞蘭的偶像,是完全平行的。唯有借助以這場功課,新一代以色列人才可能真正脫落異教的迷信。第三、預表主基督。這包括兩個意義上的預表。一方面,便雅憫無故被定罪,結局卻是以色列人全家因此得救,至少得以與約瑟合一在一個國度裡。另一方面,猶大代求代罪及其彰顯的對以色列人全家的愛;這是天父上帝在基督裡對罪人的愛。當然,最後約瑟與眾弟兄藉著便雅憫和好,同時也預表父神在基督裡與我們和好。

現在我們來分析創世記44-45章的基本結構。我們可以將這兩章經文這樣交叉結構:一、歸程(44:1-17);二、猶大(44:18-34);三、和好(45:1-15);四、法老(45:16-24);五、歸程(45:21-28)。首先首尾呼應的信息(44:1-17;45:21-28)是以色列眾子的兩次返回迦南,前者是中途被抓捕歸案;後者這是順利返回。注意輜重或他們所帶貨物之間的呼應關係。其次,猶大(44:18-34)與法老(45:16-24)呼應,猶大代表以色列人,法老代表外邦人——上帝在基督裡,將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都更新了。中間是約瑟和弟兄的相認,指向基督裡神與人、人與人的和好;約瑟也說明了這一切都是上帝拯救以色列的救贖大計。這兩章經文也記載了三篇講論,分別是猶大的代求、約瑟的宣告、法老的邀請。約瑟的受苦乃是因為上帝愛並要拯救以色列人和埃及人(羅馬書5:8-11)。

一、歸程(44:1-17)

1約瑟吩咐家宰說,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盡著他們的驢所能馱的,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2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裡。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3天一亮就打發那些人帶著驢走了。4他們出城走了不遠,約瑟對家宰說,起來,追那些人去,追上了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以惡報善呢?5這不是我主人飲酒的杯嗎?豈不是他占卜用的嗎?你們這樣行是作惡了。

6家宰追上他們,將這些話對他們說了。7他們回答說,我主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你僕人斷不能作這樣的事。8你看,我們從前在口袋裡所見的銀子,尚且從迦南地帶來還你,我們怎能從你主人家裡偷竊金銀呢?9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10家宰說,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11於是他們各人急忙把口袋卸在地下,各人打開口袋。12家宰就搜查,從年長的起到年幼的為止,那杯竟在便雅憫的口袋裡搜出來。13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抬在驢上,回城去了。

14猶大和他弟兄們來到約瑟的屋中,約瑟還在那裡,他們就在他面前俯伏於地。15約瑟對他們說,你們作的是什麼事呢?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佔卜嗎?16猶大說,我們對我主說什麼呢?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17約瑟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

創世記44:1-17這場欲擒故縱的故事也可以交叉結構如上。首先1-5與14-17首尾呼應,基本內容是約瑟與眾弟兄之間的互動。另外注意「占卜」這個概念的前後印證。而中間部分6-13是家宰與眾弟兄之間的關係;借助於家宰的搜查,便雅憫被構陷成功,而以色列人被迫重返埃及。事實上,以色列人第二次下埃及(43-45)本身又包含兩次下埃及,上帝可謂不厭其煩,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與此相關,注意「惡」(4-5)、「死」(9)、「罪孽」(16)這些概念的首尾貫通——神要藉著銀杯計劃拯救罪人脫離罪的權勢。

1、設計陷害(1-5)

首先我們看見,這場分糧所代表的救恩完全是恩典:一方面,裝滿糧食;另一方面,所有銀錢都退回去了。既然家宰已經說明:「是你們的神和你們父親的神賜給你們財寶在你們的口袋裡。你們的銀子,我早已收了」(43:23);年俄就再沒有任何人敢出賣基督換錢。所以,「1約瑟吩咐家宰說,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盡著他們的驢所能馱的,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空空而來,滿滿而去。此時可以有《萬古磐石為我開》。但是,恩典不僅僅是救贖,更是更新或重生。因此,還有另外一門功課沒有完成,於是約瑟繼續吩咐家宰:「2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裡。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唯有藉著這場銀杯之計,才可能造就一個重生的以色列。約瑟這裡從兩個方面強調杯:וְאֶת־גְּבִיעִי גְּבִיעַ הַכֶּסֶף,And put my cup, the silver cup;我的杯,這個銀杯。這個杯(גָּבִיעַ)不是43:13中的那個杯(כּוֹס);常指會幕和聖殿中燈塔上的「杯」(出埃及記25:34;耶利米書35:4-5等)。גָּבִיעַ應該是一種貴重的禮器,後文說是約瑟飲酒和「占卜用的」。而這樣理解也不算過分:這杯將像路上的燈一樣,將以色列人歸回神的家。而對便雅憫來說,這杯意味著什麼呢?「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馬太福音26:42)。

我們可以想見,以色列眾弟兄歸途上怎樣興高采烈,志得意滿。這是一場凱旋。但是,上帝往往在我們自認為凱旋的時候,帶領我們經歷一場更深刻的苦難,然後從表面上的得勝,進入屬靈的更新。「約瑟吩咐家宰說……」這個過程可能是在眾弟兄休息或者安睡的時候進行的。在某種意義上,這夜是耶和華的夜。而這場試驗同樣與錢財有關,因為杯子是「銀」的 。同時,便雅憫懷褫銀杯,可以呼應他母親拉結怎樣偷竊了他姥爺拉班的偶像,而那偶像似乎也與占卜相關(30:27)。占卜代表所有外邦人對「幸運」甚至成功犯罪的迷信。新一代以色列人面對同樣的功課:當你擄掠埃及人的時候,必須棄絕他們一切的偶像或神器。這應該是這場功課的第三個目的。

然後到了第二天的清晨,這讓我想起約翰福音第八章那個清晨(約翰福音8:2),那裡同樣有一場司法指控和審判。「天一亮」:הַבֹּקֶר אֹור,As soon as the morning was light。這是接下來要發生的神跡:「78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79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78-79)。僅僅物質上的飽足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神要用聖靈澆灌他們。「就打發那些人帶著驢走了」;這一整段敘事中驢子與以色列人並置,亞當和動物總是不離不棄。毫無疑問,這一切都是約瑟的「套路」,當然他是在與神同工。「4他們出城走了不遠,約瑟對家宰說,起來,追那些人去,追上了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以惡報善呢?5這不是我主人飲酒的杯嗎?豈不是他占卜用的嗎?你們這樣行是作惡(רָעַע)了」。現在以色列人實際上面臨一場逼迫(רָדַף,to pursue, persecute, run after);而因此將被動地站在掌權者的面前(路加福音21:12)。惡(רַע)與善(טוֹב)可參考善惡樹及50:20——釘死耶穌正是人類和以色列的以惡報善。特別值得強調的是,這裡的所謂占卜用的是一個特別的詞:נָחַשׁ,大致包含這些概念:to practice divination, divine, observe signs, learn by experience, diligently observe, practice fortunetelling, take as an omen。但是,這個詞也是創世記3:1中的蛇(נָחָשׁ)。也許這裡有非常深刻的隱喻:就像撒旦控告無辜的約伯一樣,現在代表埃及權勢的這個杯,將使以色列無辜受難。

2、無故遭難(6-13)

換言之,有時候神允許撒但攻擊我們,為要讓我們這些罪人更深地經歷重生與真理。姓習這杯,你能拒絕喝嗎?而四百年後的一天,法老將這樣統帥人民軍隊追殺以色列人。這場追殺不過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一種小規模的軍演。以色列人的回答仍然是誠實的。這一幕可以平行馬太福音10:16-23,「16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17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18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19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20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21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22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23有人在這城裡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裡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另外注意這句話:「9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這涉及兩個真理。一方面,罪的工價就是死(羅馬書6:23);另一方面,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約翰福音8:34;羅馬書6:6,16-17)。因此眾弟兄不僅定了小偷的罪,也定了自己的罪。

值得強調的是,聖經從未將死刑應用於財產性犯罪,包括偷竊。這可能是漢謨拉比法典的規定,或者是亞述和埃及的法律原則(參創世記31:32;申命記18:20;列王記上1:52等)。如果這個分析是對的,藉著弟兄們這樣的辯白,我們也可以看見他們深陷異教或中國習性文化的泥潭之中,他們將這杯子的價值以及自己的清白,遠遠放在了任何人、包括弟兄的生命價值之上。當你把榮譽和錢財放在生命之上,你已經是邪教徒和魔鬼之子了。而在這種意義上,以色列也是在需要這場更新。當然,你也可以辯駁說,眾弟兄之所以這樣決絕,是因為他們堅信在這裡沒有小偷。然而,言為心聲,他們對「死」有著無法掩蓋的異教觀念和邏輯。

顯然,以色列人忘記了自己曾經犯過大罪,而本在死權之下為奴。他們還認識不到這一點,正如我們向中國人傳福音,那些共產文化神化了的人們,雖然革命是一場滔天大罪,在改革年代卻更不願意認過去30年的罪。他們只是定別人的罪,這一點也像聖餐前的眾使徒:「他們就甚憂愁,一個一個地問他說,主,是我嗎」(馬太福音26:22)。從屬靈的角度說,每一個人都在賣主的罪中有份,只是猶大始終拒絕悔改。下面這一幕雖然從形式上對便雅憫和以色列人是個冤案;但從神學上,我們可以歸回這樣的真理:「主耶和華阿,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詩篇130:3);「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啟示錄6:17)。家宰將計就計;而銀杯之計不僅是美人計;也是離間計:「10家宰說,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נָקִי,clean, free from)」。換句話說,銀杯不僅誣告以色列,而且要將他們分別——當自有便雅憫被定罪的時候,就是為試驗以色列全家如何反應。從年長到年幼,這一幕我們也熟悉(約翰福音8:9)。沒有人扒光別人的衣服為自己作裙子,每個人在罪惡面前無地自容(37:34):「13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抬在驢上,回城去了」——沒有任何一個人撇下便雅憫而自己趁機逃回迦南(參9)!有想哭的感動嗎?這是一場神跡——基督教啊,你到底還要什麼樣的神跡?!

3、最後一課(14-17)

這裡已經開始聚焦猶大,而猶大應該是帶領以色列人返回城裡的代表或領袖。這次「俯伏於地」主要是為便雅憫請罪。此時約瑟還沒有上班,這是在約瑟房間了進行的質詢,而不是把弟兄告到外邦人面前(哥林多前書6:1-20)。這一切、包括家宰追回眾弟兄的時間,應該都在約瑟的計劃之內。而約瑟當然要把計劃進行到底:「15約瑟對他們說,你們作的是什麼事呢?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佔卜嗎?」

我們不知道約瑟是否用那杯占卜過;但這話實在反諷,或者約瑟是故意這樣說的。因為當弟兄和好,眾弟兄會發現,約瑟實際上根本不會占卜;或者根本不存在占卜的「神跡奇事」。因為約瑟若真能佔卜,就該知道沒有人偷他的東西。也許約瑟用這種方式在教導以色列人,不要占卜,不要相信埃及的占卜。而摩西律法恰恰多次多方地禁止占卜,視占卜為上帝咒詛之邪術。猶大的回答讓我們看見在罪面前他的無可推諉以及新自由。面對魔鬼的控告,只要你坦然認罪並願意承擔責任就可以廢掉它的權勢:「16猶大說,我們對我主說什麼呢?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צָדַק,to be just, be righteous)出來呢?神(אֱלֹהִים)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עָוֹן,perversity, depravity, iniquity, guilt or punishment of iniquity)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第一、在罪面前無話可說。第二、再也不能自以為義。第三、因為我們站在神的面前。第四、在神面前我們也不比便雅憫更義;而我們願意和便雅憫一起承擔罪責。猶大這裡提及的罪孽可能同時回映著對約瑟的殺害和出賣,以及祂自己家族對待他瑪所犯下的諸般罪惡。不過猶大這裡沒有提及死刑(44:9)。我們已經說過,約瑟的計劃不僅僅是是讓以色列看見自己的罪常在神的面前;而且還要離間他們,使之成為彼此相愛的新人。重生不僅僅之認罪悔改,更指愛的見證。因此,「17約瑟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試驗更加殘酷:「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在這種情況外,你會選擇這樣的「平安」嗎?

另外,從始至終,約瑟在故意撒謊和個人報復嗎?與神同工或實驗性質的「謊言」是神允許的。這一點可以參考約翰福音6:5-6,「5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6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因為神看我們的內心:「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

二、猶大(44:18-34)

18猶大挨近他,說,我主阿,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19我主曾問僕人們說,你們有父親有兄弟沒有。20我們對我主說,我們有父親,已經年老,還有他老年所生的一個小孩子。他哥哥死了,他母親只撇下他一人,他父親疼愛他。21你對僕人說,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叫我親眼看看他。22我們對我主說,童子不能離開他父親,若是離開,他父親必死。23你對僕人說,你們的小兄弟若不與你們一同下來,你們就不得再見我的面。24我們上到你僕人我們父親那裡,就把我主的話告訴了他。25我們的父親說,你們再去給我糴些糧來。26我們就說,我們不能下去。我們的小兄弟若和我們同往,我們就可以下去。因為,小兄弟若不與我們同往,我們必不得見那人的面。27你僕人我父親對我們說,你們知道我的妻子給我生了兩個兒子。28一個離開我出去了。我說他必是被撕碎了,直到如今我也沒有見他。29現在你們又要把這個帶去離開我,倘若他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

30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童子與我們同在,31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僕人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32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33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34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

猶大發言是創世記最長的講論。這段經文可一分為二。18-29節基本上是猶大的回憶,這場倒敘再一次顯示了猶大的誠實。他講的都是真話,而約瑟可以為他的誠實作見證。我們特別要小心人的回憶錄口述歷史以及自傳,因為那些文字隨時可能充滿罪人和魔鬼的謊言。猶大若非沒有聖靈的感動,不可能有這樣一篇「講道」。而謙卑和誠實,乃是進一步祈禱的前提。18-29這段敘事中的基本概念我們都討論過了,因此我們重點解釋第二部分,即30-34。第二部分內容是猶大的祈禱,也是他這次講論最終感動約瑟的地方。但是猶大在第一部分中的回溯不是簡單的重複,其中極為密集地強調了父親這個概念,竟然高達14次之多。猶大關切此時此刻不在場的雅各的命運;同時對雅各偏愛便雅憫沒有任何嫉妒與怨恨。實際上猶大可以不這樣做,但是他「選擇了偉大」。我們可以進一步將30-34交叉結構如下:

30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童子與我們同在,31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僕人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

32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

33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34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

首先,首尾呼應的信息見證猶大對父親的愛,以及對便雅憫和以色列眾弟兄,甚至以色列全家的愛(如果他們不能及時運送糧食回去,以色列全家都要餓死)。而猶大在這裡實際上願意為而所有他愛的人捨己獻祭,作奴僕,甚至捨命在埃及。中間32節這讓我們看見,猶大是一個言出必行的真男人。更重要的是,上帝斷不以有罪為無罪——耶穌必須為罪人上十字架。「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猶大敘述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完全沒有任何嫉妒,只有對父親和這童子的同情與骨肉之親,並且感同身受。這裡再次談到死——死亡不僅是罪的工價,而且導致骨肉至親的陰陽永訣。而若沒有基督的復活,沒有人能逃離這樣的「悲悲慘慘」(יָגוֹן)、「陰間」(שְׁאוֹל)和「災禍」(רַע,即上文的惡)。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曾經主張將約瑟賣到埃及為奴的猶大,現在自願作約瑟的奴僕(37:26-28)。這一翻轉顯示了神在歷史中的公義,但也讓我們看見猶大的降卑。

而32節是最清澈的基督中心論:基督來,成為我們和上帝之間的中保;因為他為我們在父神面前擔罪或成為我們的罪(חָטָא;加拉太書     1:4);因此,我們得以被祂帶回與父神團契,歸回天家。猶大的懇求首先顯示了以色列以及罪人存在的兩難——約瑟將他們置於這種兩難的處境之中:如果眾弟兄一起被滯留在埃及,在迦南的以色列人就會餓死;如果他們滯留便雅憫在埃及自己回去,那麼他父親雅各就會悲傷至死,而猶大也有永遠擔罪。實際上正因為律法之下人根本沒有出路,進退維谷;所以耶穌必須上十字架。而這正是這段經文簡明扼要的真理。

三、和好(45:1-15)

1約瑟在左右站著的人面前情不自禁,吩咐一聲說,人都要離開我出去。約瑟和弟兄相認的時候並沒有一人站在他面前。2他就放聲大哭,埃及人和法老家中的人都聽見了。

3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嗎?他弟兄不能回答,因為在他面前都驚惶。4約瑟又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5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6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在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7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余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8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9你們要趕緊上到我父親那裡。對他說,你兒子約瑟這樣說,神使我作全埃及的主,請你下到我這裡來,不要耽延。10你和你我兒子孫子,連牛群羊群,並一切所有的,都可以住在歌珊地,與我相近。11我要在那裡奉養你。因為還有五年的饑荒,免得你和你的眷屬,並一切所有的,都敗落了。12況且你們的眼和我兄弟便雅憫的眼都看見是我親口對你們說話。13你們也要將我在埃及一切的榮耀和你們所看見的事都告訴我父親,又要趕緊地將我父親搬到我這裡來。

14於是約瑟伏在他兄弟便雅憫的頸項上哭,便雅憫也在他的頸項上哭。15他又與眾弟兄親嘴,抱著他們哭,隨後他弟兄就和他說話。

約瑟與弟兄相認預表基督裡的神與人和好以及主內弟兄的彼此相愛,因此這段經文位於以色列人第二次下埃及之第二次下埃及的中心。而創世記45:1-15節本身還可以進一步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是約瑟以及弟兄們的哭泣(1-2,14-15);這是淚水圍繞的一次團聚。而中間部分,即3-13,可以理解為約瑟向眾弟兄的一篇講道;而這篇講道主要包括「歷史」和「現實」兩個方面的內容:約瑟講解了歷史本是祂的故事,一切都出於神對以色列的救贖計劃(3-8);而現實問題是,以色列全家必須立即下埃及(9-13)。

1、第三場哭泣(1-2)

約瑟單元(37-50)實際上記載了約瑟七哭:約瑟的第一場哭泣在42:24;原因是以色列人的認罪以及往事重現。第二場哭泣在43:30,原因是與便雅憫久別重逢。第三哭泣在45:2,原因是猶大懇求而弟兄相認。第四場哭泣在45:14-15,原因是宣告神的救贖大計之後弟兄相認。第五場在46:29,原因是約瑟與父親雅各重逢。第六場在50:1-11,約瑟因父親雅各去世而哀哭。第七場在50:17,約瑟因饒恕弟兄而哀哭。現在我們看約瑟三哭。首先,約瑟的情不自禁是因為猶大的一番話語——是聖靈用聖道感動了約瑟,瞬間冰山瓦解,一敗塗地。וְלֹֽא־יָכֹל יֹוסֵף לְהִתְאַפֵּק,Then Joseph could not refrain himself。這裡的狀態與「勉強隱忍」(43:31)的狀態是平行的。如今到了可以縱情的時候了,因為神的計劃已經應驗。但這仍然不是濫情,約瑟仍有節制:「吩咐一聲說,人都要離開我出去」。約瑟是在將埃及人打發出去之後,才與弟兄抱頭痛哭的。於是「約瑟和弟兄相認的時候並沒有一人站在他面前」。此時此刻,約瑟還沒有足夠的信心認為法老和埃及人會對這場重逢以及以色列出賣弟兄的醜聞作出正面的反應。但實際上神已經在法老全家那裡動工,預備的恩典也超過約瑟自己所求所想的。這是無法限制的新聞:「2他就放聲大哭,埃及人和法老家中的人都聽見了」。然而聽見的就有福了。中國和世界,世界的王及其家人還有所有的官吏和百姓,你們還能聽見以色列在哭嗎?!

2、歷史與現實(3-13)

約瑟開始講話,首先承認自己是約瑟;然後問及父親:「3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嗎?」在如此激盪起伏的尖峰時刻,約瑟首先問及的是父親雅各的狀況,這足以說明,愛勝過了仇恨,而約瑟從未忘記以色列。「耶和華你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他喜悅你,使你坐以色列的國位。因為他永遠愛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義」(列王記上10:9)。但是,「他弟兄不能回答,因為在他面前都驚惶」。以色列人是知道羞恥的,是怕神的;沒有人敢掩藏罪惡,甚至有臉慷慨激昂地粉飾自己,甚至理直氣壯地賣弄自己,所謂先有小偷,後有警察;魔高一尺道高八寸五……他們也沒有時間寫懺悔錄騙取世人的眼淚。驚惶:בָּהַל,to disturb, alarm, terrify, hurry, be disturbed, be anxious, be afraid, be hurried, be nervous。真正因罪恐懼的人,是沒有可能站在人前那樣個人見證的。另一方面,以色列人不敢相信那位「永遠愛以色列」的神,就是與亞伯拉罕立約的神;所以一時間眾以色列人驚慌失措。

(1)歷史是祂的故事(4-8)

約瑟在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身份之後——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真是約瑟——開始重新解釋過去22年的歷史。約瑟在這裡三次提到神,為解決三個根本性的問題。

第一、「4約瑟又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5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一方面,約瑟沒有放過以色列的罪,反而強調他們的確是罪人;另一方面,但這些罪如今在神的計劃中被赦免了。既然約瑟被賣到埃及出於神的計劃,以色列人在已經悔改之後不必一直「自憂自恨」。指明神的計劃,也可以卸去以色列人和約瑟自己身上的重擔(不要苦難自義和苦難作王以至於苦大仇深地進入人本主義)。這裡更提到神的旨意是「為要保全生命」,祂是生命的主。

第二、「6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在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7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余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是繼續解釋約瑟的受難史,並解釋最近二年大饑荒的秘密;而約瑟再次強調神的旨意是「為要給你們存留余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祂是生命的主。而這一事實主要是為了將以色列人帶進埃及,成為大族。

第三、「8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這是解釋約瑟在埃及從卑賤到高昇的歷史秘密,背後都是神的工作。是神!是神!是神!一方面榮耀歸主;另一方面,無論是約瑟還是以色列人,現在都要順服神,敬拜神。值得強調的是,「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神將約瑟放在法老和他全家之上,一方面預表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另一方面,在屬靈的權柄上,教會高於掌權者,也高於政府。「12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13也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至歪腳,反得痊癒。(歪腳或作差路)」(希伯來書12:12-13)。

這個神本主義的歷史觀徹底將以色列人的歷史學,與苦大仇深的中國歷史學徹底分別出來了。同時,讓我們藉著苦難去仰望那苦難之中的上帝,就是上帝藉著基督所彰顯的大愛。怎樣理解約瑟數十年的受難歷史呢?「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瞭。9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10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11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羅馬書5:8-11)。

(2)神現在呼召你們(9-13)

只有正視歷史,並且按神的旨意解析歷史,以色列人才可能從現實啟程,進入未來。歷史本身不是目的;歷史是為了見證神的存在,並形成對上帝百姓當下的有力呼召。唯有神本主義的歷史觀才可能讓歷史不再成為壓迫靈魂的重擔,反而成為生命不斷走向自由與愛的動力。不僅如此,教會使命是一種緊急狀態:因為神心疼雅各和以色列。

約瑟的「歷史神學」首先將以色列人帶入一種緊急狀態:「9你們要趕緊上到我父親那裡……不要耽延……13……又要趕緊地將我父親搬到我這裡來」。注意這裡相關的三個概念。趕緊:מָהַר,מַהֲרוּ,Haste ye(9,13)。而且是趕緊起來(עָלָה);沒有時間沉湎於過去或痛說革命家史或彼此揭發批鬥;神的百姓要立即進入下一站。不要耽擱:אַֽל־תַּעֲמֹֽד,tarry not;不可以用任何理由拖延,任何人和事都不是停滯不前的借口。以色列人至少有兩個理由耽擱在埃及:一個是屬靈表演的需要,在約瑟面前表演誰悔改得更徹底,更有生命;而聖靈這些年怎樣和我說話了;另一個是貪戀埃及,因為約瑟既然已經饒恕了他們,他們就可以靠約瑟在埃及雞犬升天。

但是約瑟宣講完上帝的旨意之後,立即賜給他們一個大使命,就是立即動身前往迦南,將父親雅各和以色列全家以及同在的動物一起帶來:「10你和你我兒子孫子,連牛群羊群,並一切所有的,都可以住在歌珊地,與我相近」。帶來的目的與「住在歌珊地,與我相近」——進入神的國或主的筵席。這裡第一次提到歌珊地:גֹּשֶׁן,Goshen,drawing near;或塵土(約伯記7:5,גּוּשׁ,clod, lump)。相近:קָרוֹב,near(19:20)。這句話似乎有這樣的神學含義:上帝要讓以色列人歸於泥土,並用埃及的泥土重新造人,恢復基督的形象,或與約瑟預表的基督樣式相近、相似。「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而更緊迫的目的是:「11我要在那裡奉養你。因為還有五年的饑荒,免得你和你的眷屬,並一切所有的,都敗落了」。這一場計劃,是為了避免以色列人因饑荒而亡種滅族;當然,這背後更包含著彌賽亞必須降臨的偉大應許。值得一提的是,雅各這次糴糧計劃只是權宜之計,你必須作出根本性的改變。最後,約瑟知道雅各的小信,所以教導弟兄們怎樣說服雅各:「12況且你們的眼和我兄弟便雅憫的眼都看見是我親口對你們說話。13你們也要將我在埃及一切的榮耀和你們所看見的事都告訴我父親,又要趕緊地將我父親搬到我這裡來」。雅各的到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雅各可以將以色列全家帶到埃及。

「你和你我兒子孫子」(וּבָנֶיךָ וּבְנֵי בָנֶיךָ,and thy children, and thy children』s children)這一命令,可以與嬰孩洗禮的真理平行;福音不可以排除嬰孩兒與兒童。另一方面,福音更不可迴避掌權者雅各。而以色列眾子是親眼目睹了約瑟在埃及的榮耀,是一切事件的見證者。相對而言,雅各的到來不是憑著眼見,而是憑著信心。這個事實可以平行約翰福音20:29,「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3、第四場哭泣(14-15)

如果說猶大的講道感動得約瑟痛哭失聲;那麼約瑟的講道反過來感動了眾弟兄。於是我們看見「約瑟證道」之後,以色列人怎樣「彼此交接」:「14於是約瑟伏在他兄弟便雅憫的頸項上哭,便雅憫也在他的頸項上哭。15他又與眾弟兄親嘴,抱著他們哭,隨後他弟兄就和他說話」。

首先是約瑟和便雅憫的互相抱頭痛哭。這一幕也讓我們看見,約瑟還是在證道之後才與便雅憫進一步彼此相認。世人感情仍然放在了務要傳道的大使命之後。其次是約瑟與眾弟兄的親嘴以及抱頭痛哭。這裡顯示的主要是約瑟單方面的行動,是他主動向害他的人示好,主動表示饒恕和接納。וַיְנַשֵּׁק לְכָל־אֶחָיו וַיֵּבְךְּ עֲלֵיהֶם:Moreover he kissed all his brethren, and wept upon them。約瑟親吻了每一位弟兄,不再有偏愛或厚此薄彼。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故意甩開約瑟,只因惱羞成怒或自作清高。應該沒有這種中國作家的矯情;因為最後是眾弟兄敞開心扉的互相交通:וְאַחֲרֵי כֵן דִּבְּרוּ אֶחָיו אִתֹּֽו,and after that his brethren talked with him——只有在約瑟講道之後,親吻之後,痛哭之後,他們才被動地回應約瑟:「隨後他弟兄就和他說話」。神的話語在先,或聖道構成了主內交通的基礎。不是我們愛,而是神先愛了我們。這或許是第一個五旬節:

「38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39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40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41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42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使徒行傳2:38-42)。

四、法老(45:16-24)

16這風聲傳到法老的宮裡,說,約瑟的弟兄們來了。法老和他的臣僕都很喜歡。

17法老對約瑟說,你吩咐你的弟兄們說,你們要這樣行,把馱子抬在牲口上,起身往迦南地去。18將你們的父親和你們的眷屬都搬到我這裡來,我要把埃及地的美物賜給你們,你們也要吃這地肥美的出產。

19現在我吩咐你們要這樣行,從埃及地帶著車輛去,把你們的孩子和妻子,並你們的父親都搬來。20你們眼中不要愛惜你們的傢俱,因為埃及全地的美物都是你們的。

神跡或更新不僅僅發生在以色列,也同時發生在埃及,發生在法老和祂的臣僕身上。這是44-45兩章經文所形成的交叉結構讓我們看見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裡合而為一。這是埃及人的見證:一方面,他們沒有因約瑟和弟兄的歡聚而恐慌;另一方面,他們反而因此歡喜快樂,並且接納以色列人。這是聖靈的工作:「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12:15)。創世記45:16-24可以看見法老對教會的三種反應:歡喜、奉獻和接納。其中「美物」出現2次,而「肥美的出產」再加強一次。真正的接納必須付諸行動,敞開國門。這是接納基督的法老。當然,這一切也不奇怪,因為「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

1、喜歡(16)

風聲:קוֹל,voice, sound, noise。它可以指約瑟與弟兄相見的消息(約瑟的弟兄們來了),也可以指以色列人的哭聲。無論如何,神使用以色列的聲音,或者使用猶大和約瑟的證道以及以色列人彼此相愛的見證感動了法老。這一幕正如主說的:「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法老和他的臣僕都很喜歡:וַיִּיטַב בְּעֵינֵי פַרְעֹה וּבְעֵינֵי עֲבָדָֽיו,and it pleased Pharaoh well, and his servants。יָטַב:to be good, be pleasing, be well, be glad(4:7,12:13,12:16,32:9,32:12,34:18,40:14,41:37)。法老和他的僕人認為以色列或教會進入埃及是好事,因此歡喜快樂。這與把教會視為洪水猛獸的暴君愚妄人完全不同。בְּעֵינֵי פַרְעֹה指在法老的眼中看為好事。法老為何歡喜呢?除了同感一靈的原因,也出於這樣的看見:約瑟是蒙神祝福的,那麼以色列也是——接納以色列就是迎接更多的祝福。因為法老看見了,上帝與以色列同在,上帝是以色列的上帝。不僅如此,這個如此彼此相愛彼此饒恕的民族,必然會大大祝福埃及人的生活與人際關係。唉,到底是怎樣邪惡與愚蠢的靈,才會捆綁包子餃子之類的愚昧人禁止教會呢?有什麼樣的掌權者,就有什麼樣的臣僕和人民——法老接納教會,臣僕亦步亦趨。

2、美物(17-18)

對這位法老來說,教會的進入是天賜良機,是他個人和國家的大福。因此法老立即展開行動:「17法老對約瑟說,你吩咐你的弟兄們說,你們要這樣行……」。注意不是約瑟主動請求法老接納自己的族人,而是法老主動找到約瑟,要求約瑟的族人下到埃及。法老的命令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把馱子抬在牲口上,起身往迦南地去」。這是吩咐人將糧食送給以色列帶回迦南;法老沒有索要一文錢。這是知道感恩的法老,因為沒有約瑟,就沒有法老和埃及人的今天。中國啊,幾百年來,有誰記得基督教對近代化和現代化的貢獻及其恩澤呢?第二、「18將你們的父親和你們的眷屬(בַּיִת)都搬到我這裡來」。邀請雅各和以色列全家在荒年下埃及。這是大饑荒之年的愛,這是接納的愛。第三、「我要把埃及地的美物(טוּב)賜給你們,你們也要吃這地肥美(חֵלֶב,fat,choicest, best part, abundance (of products of the land)的出產」。法老不僅邀請以色列人下埃及,而且在埃及還要賜給他們最好的,包括食物和土地。「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羅馬書12:9)。這位法老好像在搶奪寶物,生怕以色列人被別過搶去了,或者不再下到埃及。這是法老的見證:「44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45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46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馬太福音13:44-46)。

3、車輛(19-20)

愛人就愛到底。如果你邀請和歡迎人來,就必須想到他們怎樣來;就是體貼入微地考慮對方的難處與顧慮或牽絆。實際上法老將這兩方面的問題都考慮了,並作出了相應的安排。第一、「19現在我吩咐你們要這樣行,從埃及地帶著車輛去,把你們的孩子(טַף,children, little children, little ones;34:29,43:8)和妻子(אִשָּׁה),並你們的父親都搬來」。大饑荒可能已經讓以色列山窮水盡了,如果法老不安排車輛去接送,可能以色列人不太可能扶老攜幼、拖家帶口(小孩子、妻子或女人、還有老父親)地從迦南順利到達埃及,路途至少200英里之遙。第二、「20你們眼中不要愛惜你們的傢俱(כְּלִי,article, vessel, implement, utensil),因為埃及全地的美物都是你們的」。法老竟然想到了以色列人對迦南地的眷戀,想到了鄉情的攔阻;甚至想到了以色列人人性的軟弱——連傢俱也捨不得,結果因為這種貪心可能延緩行程。你要移民或前行,必須放下一切輜重。不僅如此,如果以色列人寧願帶著自己的傢俱下埃及,也說明他們仍然對法老的接納缺乏信心。實際上是神藉著法老的慷慨和貼心在堅固以色列人:我在埃及一切都為你們預備了,而且賜給你們的都是最好的;因此你們應該坦然無懼下埃及。

五、歸程(45:21-28)

21以色列的兒子們就如此行。約瑟照著法老的吩咐給他們車輛和路上用的食物,22又給他們各人一套衣服,惟獨給便雅憫三百銀子,五套衣服。23送給他父親公驢十匹,馱著埃及的美物,母驢十匹,馱著糧食與餅和菜,為他父親路上用。24於是約瑟打發他弟兄們回去,又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在路上相爭。

25他們從埃及上去,來到迦南地,他們的父親雅各那裡,26告訴他說,約瑟還在,並且作埃及全地的宰相。雅各心裡冰涼,因為不信他們。27他們便將約瑟對他們說的一切話都告訴了他。他們父親雅各又看見約瑟打發來接他的車輛,心就甦醒了。28以色列說,罷了。罷了。我的兒子約瑟還在,趁我未死以先,我要去見他一面。

最後這段經文記載了以色列人的回程,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約瑟為以色列人送行(21-24);第二是以色列人返回迦南,說服父親雅各(25-28)。而這兩場事件,標誌著以色列歷史即將進入全新的時期,就是從應許之到下到埃及。而從生命建造方面而言,此時幾乎大功完成。當然,現在只剩下雅各還需要進一步的堅固,直到雅各也甦醒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衣服」(שִׂמְלָה;9:23,35:2,37:34,41:14,44:13)這個概念在這裡的重複使用。一方面,這一事實回應了起初他們怎樣剝掉和踐踏約瑟的衣服;另一方面,這是披戴基督的新人——耶和華用皮子給他們作衣服穿。唯有穿上基督的人,才可以承擔祭司的使命(撒迦利亞3:1-10)。實際上,他們的衣服穿已經撕裂了(44:13)。

1、歸去(21-24)

現在我們看見順服掌權者的教會:「21以色列的兒子們就如此行。約瑟照著法老的吩咐給他們車輛和路上用的食物」。這是最為簡單的常識:當掌權者順服上帝的時候,基督徒當然也必須順服掌權者;但是,但掌權者悖逆上帝,甚至是敵基督的時候,基督徒絕對不可以順服掌權者。這是常識。一方面,約瑟沒有順服波提乏之妻的強姦;另一方面,彼得約翰和眾使徒明明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使徒行傳4:19);「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使徒行傳5:29)。這位法老是敬畏神的,因此我們看見以色列的兒子們以及約瑟都誠心順服。千萬不要忘記,摩西亞倫完全沒有順服他們面前的法老。

不僅如此,約瑟也根據自己的意志,「22又給他們各人一套衣服,惟獨給便雅憫三百銀子,五套衣服。23送給他父親公驢十匹,馱著埃及的美物,母驢十匹,馱著糧食與餅和菜,為他父親路上用」。這一切安排應該不是法老吩咐的,換言之,這是基督徒的自由,也是基督徒的人性:愛你所愛,你不需要掌權者的同意。約瑟愛便雅憫,在這裡應該不是偏愛或試煉眾弟兄;而是在盡責任——長兄如父,多年來,約瑟在撫養和教導方面,也算是虧欠便雅憫的。而作為兒子,約瑟也算不孝之子,因此送給雅各的禮物算是彌補贍養方面的虧欠。當然,這一切更是為了堅固雅各下埃及的決心。最後,約瑟差遣眾弟兄立即返回迦南:「24於是約瑟打發他弟兄們回去,又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在路上相爭」。אַֽל־תִּרְגְּזוּ בַּדָּֽרֶךְ,ye fall not out by the way。動詞רָגַז的基本含義是:tremble, quake, rage, quiver, be agitated, be excited, be perturbed。這個字也指恐懼發顫(出埃及記15:14);或指因為缺乏合法性而恐懼,並進一步導致內鬥。基督徒在天路上必須棄絕恐慌、肉搏或偉大鬥爭,因為偉大鬥爭以及相咬相吞一定彼此消滅,自取羞辱。

總而言之,這是歸途或走向地極承擔使命的一些基本條件:新衣服(蒙恩赦罪)、錢糧(真理的裝備),以及路上的弟兄相愛,彼此同工。而每一個基督徒都需要這三個方面的裝備,沒有任何人例外,雅各也不例外。

2、歸來(25-28)

眾弟兄也順服約瑟這位掌權者:「25他們從埃及上去,來到迦南地,他們的父親雅各那裡」。他們順利而且快速多回到了迦南,也說明他們的確沒有在路上相爭。我們必須為這樣的見證感謝神,任何因為嫉妒、私慾、自義、半吊子、無知而激起教會風波的人,都是對福音事工的敗壞, 都必須認罪悔改。而且以色列人的歸途或天路之所以被定義為緊急狀態,是因為大饑荒年代,在迦南的以色列族人命懸一線。我們也必須同樣看見按時分糧的教會事工,任何人不得攪擾這樣的事工。你打擊傳道人,你攪擾教會,結果就會影響所有等候分糧的羊群。不僅如此,以色列眾子返回父親身邊,帶來的最大祝福不是糧食,而是福音,而且是復活的福音:「26告訴他說,約瑟還在,並且作埃及全地的宰相」。雅各不可能相信這樣復活的福音和如此浩大的恩典,因為約瑟在他心中已經死了。所以「雅各心裡(לֵב)冰涼,因為不信他們」。翻作冰涼的動詞פּוּג的基本含義是:to grow numb, be feeble, be benumbed;懵了,驚呆了;或者哀大莫過於心死(詩篇38:8,72:2;哈巴谷書1:4)。不僅約瑟復活了,而且心魂已死的雅各也需要一場復活。

於是雅各「心就甦醒了」:「27他們便將約瑟對他們說的一切話都告訴了他。他們父親雅各又看見約瑟打發來接他的車輛,心(רוּחַ)就甦醒了」。甦醒,חָיָה,to live, have life, remain alive, sustain life, live prosperously, live for ever, be quickened, be alive, be restored to life or health。因此這句話說的意思是:雅各的靈魂或生命,又復活了;祂又成了有靈的活人。這是復活的雅各:「28以色列說,罷了。罷了。我的兒子約瑟還在,趁我未死以先,我要去見他一面」。罷了罷了,在原文只是一個詞רַב,much, many, great。KJV將之翻作It is enough;可能表示雅各不想再聽眾子說話了,即你們說的一切都已經足夠了,我現在答應你們下埃及。

甦醒之後的雅各同樣令人感動:「我的兒子約瑟還在,趁我未死以先,我要去見他一面」。雅各現在關切的不是約瑟的高昇和世界裡的榮耀,他關切骨肉指愛。雅各要下埃及不是因為埃及有榮華富貴,而是因為埃及有他的兒子約瑟。雅各同時提及生死問題;因此這句話也有這樣的啟示:唯有愛可以勝過死;而人要在死亡之前認識並歸信基督。但是此時雅各還不完全明白神的旨意,就是神帶領以色列人下埃及真正的目的,雅各此時此刻僅僅將下埃及理解為他與約瑟的重逢,以及以色列人在埃及度過荒年。因此雅各需要神進一步的教導:「1以色列帶著一切所有的,起身來到別是巴,就獻祭給他父親以撒的神。2夜間,神在異象中對以色列說,雅各。雅各。他說,我在這裡。3神說,我是神,就是你父親的神。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為我必使你在那裡成為大族。4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也必定帶你上來。約瑟必給你送終(原文作將手按在你的眼睛上)」(創世記46:1-4)。咱們下個主日見;遠雅各神大大祝福我們。阿門。

應用:個人責任與共產主義

44:1約瑟吩咐家宰說,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盡著他們的驢所能馱的,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2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裡。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

45:21以色列的兒子們就如此行。約瑟照著法老的吩咐給他們車輛和路上用的食物,22又給他們各人一套衣服,惟獨給便雅憫三百銀子,五套衣服。23送給他父親公驢十匹,馱著埃及的美物,母驢十匹,馱著糧食與餅和菜,為他父親路上用。24於是約瑟打發他弟兄們回去,又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在路上相爭。(略)

任不寐,2019年2月10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