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十五課:醫治神跡(7:31-37;8:22-26)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可福音7:31-37;8:22-26

馬可福音7:31-37

31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32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33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34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35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36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他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37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作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也叫他們說話。

馬可福音8:22-26

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23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24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25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感謝神的話語。馬可福音7:24-30,即耶穌與迦南婦人的故事,我們已經講過了;請大家參考相關視頻。而馬可福音7:31-8:26可以視為一個單元,這個單元可以這樣交叉結構。首先是7:31-37與8:22-26首尾呼應,分別記載了耶穌醫治聾啞人和瞎子的神跡。而兩個神跡共享了「吐唾沫」等特別的信息。其次,8:1-10與8:14-21前後呼應,分別記述了耶穌餵飽四千人的神跡,及耶穌與門徒之間關於這類神跡的討論。中間是8:11-13,耶穌闡述了祂對神跡奇事的基本觀點,預表死而復活。在「暑假」之前,7月份頭兩個主日要完成這個單元。這個主日講7:31-37;8:22-26;下個主日(7月14日)講8:1-21。而8:27-38是馬可福音的中心經文,將作為「福音之旅」的續篇,留在「暑假」期間引領馬可福音8-16章的系列課程。耶穌醫治聾啞人和瞎子的神跡,首先表明祂就是神,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或基督,就是神的義僕(以賽亞書29:13-24,35:1-10, 42:1-25)。其次,主耶穌基督在地上繼續醫治聾啞人和瞎子的神跡奇事;而我們就是這神跡的見證。最後, 教會承擔著傳揚這位基督,去醫治更多聾啞人和瞎子的使命:

「1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2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3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4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5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6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7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8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9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10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11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12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13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哥林多後書4:1-13)。阿門。

一、醫治聾啞人(7:31-37)

31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32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

33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34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35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

36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他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37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作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也叫他們說話。

我們的主,是道成肉身的主。注意這兩段經文完全平行:「7:31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32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一方面,「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有人」更是神跡,可能是天使;they也可能是「我們」(創世記1:26等),或者教會。另一方面,「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這兩個神跡都發生在加利利海區域。兩個神跡共享的信息包括「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與「吐唾沫」等。這兩個醫治神跡,分別針對人的耳朵、嘴巴(舌頭)和眼目,與上文的心合在一直指向人的整個生命。7:31-37可以交叉結構,31-32聚焦耶穌進入加利利海(推羅西頓的事參考7:24-30);與此呼應的是加利利海一代眾人對神跡的反應。中間33-35聚焦神跡的發生過程。

1、耳聾舌結(31-32)

31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32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

考查31節中的地理位置或耶穌巡遊路線圖十分重要。這幾乎是一個環應許之地北部的旅程。「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ἦλθεν πρὸς τὴν θάλασσαν τῆς Γαλιλαίας ἀνὰ μέσον τῶν ὁρίων Δεκαπόλεως,he came unto the sea of Galilee, through the midst of the coasts of Decapolis。應該是這樣,耶穌離開推羅西頓,繼續向上,繞行到加利利海東側——最後到低加波利沿加利利海一帶(加利利海東南一帶)。低加波利:Δεκάπολις,Decapolis ,ten cities。according to Pliny, these cities were: Damascus, Opoton, Philadelphia, Raphana, Scythopolis, Gadara, Hippondion, Pella, Galasa, and Canatha。名詞ὅριον的意思是boundaries,for a region, district, land, territory。「十城」也讓我們想起寧錄的十城。馬可福音5:20提到過低加波利,「那人就走了,在低加波利,傳揚耶穌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眾人就都希奇」。也許正因為那人在低加波利一帶傳揚國耶穌的神跡,所以「32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另參馬太福音4:23-25,「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傳道需要反反覆覆。

首先兩者之間有關聯:聽不到就不能說。κωφὸν μογιλάλον,one that was deaf, and had an impediment in his speech。其中形容詞κωφός的基本含義就是blunted,dull,deaf——聽也聽不見,聽力上的極端遲鈍。這個字在新約中出現了9次,因而代表一種重要的罪。「聾」常常與「聾啞的鬼」有關(馬可福音9:25,馬太福音9:32等)。換言之,也可以將之理解為一種屬靈的、靈魂的、精神上的聽力障礙。形容詞μογιλάλος的意思是:speaking with difficulty,說話困難。這個形容詞只出現在馬可福音這裡。From μόγις (hardly, with difficulty) and λαλέω。耳聾舌結的人可以指向亞當:他不聽神的話,聽夏娃的話;他不能開口揮動聖靈的寶劍擊打魔鬼,呼喊罪人。這一點可以參考創世記3:17,「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另參以賽亞書56:8-12,「8主耶和華,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趕散的,說,在這被招聚的人以外,我還要招聚別人歸並他們。9田野的諸獸,都來吞吃吧。林中的諸獸,也要如此。10他看守的人是瞎眼的,都沒有知識,都是啞吧狗,不能叫喚。但知作夢,躺臥,貪睡。11這些狗貪食,不知飽足。這些牧人不能明白,各人偏行己路,各從各方求自己的利益。12他們說,來吧,我去拿酒,我們飽飲濃酒。明日必和今日一樣,就是宴樂無量極大之日」。在屬靈的意義上,罪人都是耳聾舌結的人,特別是男人。

2、醫治神跡(33-35)

33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

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

34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

35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

兩個神跡都讓我們看見,醫治是在迴避眾人的前提之下完成的。主耶穌不希望眾人聚焦和傳揚神跡;但這也意味著醫治是針對教會的。首先,罪人需要耶穌的帶領,ἀπολαμβάνω,to receive of what is due or promised,to take again or back, to recover,to receive by way of retribution,to take from others, take apart or aside,to receive any one hospitably——每一種含義都是神學的。如加拉太書4:5,「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ἀπολαμβάνω)兒子的名分」;歌羅西書3:24,「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ἀπολαμβάνω)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並且是帶領他離開眾人歸給耶穌自己,如他亞伯拉罕離開吾珥,如同以色列人被帶領出埃及,如同你離開世界進入教會。ἀπὸ τοῦ ὄχλου κατ᾽ ἰδίαν,he took him to himself from the multitude。離開罪人群眾或社區,歸向基督或被基督宣告是屬於祂自己的,這是得醫治的兩個前提。

主的醫治是有針對性的,人哪裡有病就針對哪裡。於是「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ἔβαλεν τοὺς δακτύλους αὐτοῦ εἰς τὰ ὦτα αὐτοῦ καὶ πτύσας ἥψατο τῆς γλώσσης αὐτοῦ,and put his fingers into his ears, and he spit, and touched his tongue(KJV)。一方面,神的指頭可以指向神的律法(出埃及記31:18,申命記9:10,撒母耳記下21:20,詩篇8:3,以賽亞書58:9,但以理書5:24)。律法使人知罪,而信道是從聽道來的;這是悔改重生的前提。而塗抹、觸碰、觸摸這些動作,可能是為了顯示耶穌的祭司身份與潔淨的工作(利未記14:14,17,18,25,28,29等)。

另一方面,動詞吐唾沫(πτύσας)是分詞,用來修飾動詞塗抹(ἥψατο)。值得一提的是,舌頭(γλῶσσα)也是靈恩派熱衷的那個「方言」一詞。我願意這樣理解:所有罪人的所有地方話或方言,都需要醫治。問題是,怎麼理解吐唾沫的神學含義。當然,探手指與吐唾沫都是最簡單甚至及其平常的動作,顯示耶穌是神,祂可以用最平常的行動行最大的神跡。但僅僅這樣解釋是不夠的,因為祂也完全可以「說有就有」,說話就可以醫治。因此這裡強調的這兩個動作一定有特別的神學含義。動詞πτύω在新約中出現3次,另參馬可福音8:23,「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約翰福音9:6,「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這意味著,舌頭與眼睛都需要「唾沫」的醫治。現在我們回到摩西律法中去:民數記12:14,「耶和華對摩西說,她父親若吐唾沫在她臉上,她豈不蒙羞七天嗎?現在要把她在營外關鎖七天,然後才可以領她進來」;申命記25:9,「他哥哥的妻就要當著長老到那人的跟前,脫了他的鞋,吐唾沫在他臉上,說,凡不為哥哥建立家室的都要這樣待他」——顯然,唾沫代表神對人罪惡,特別是「吃人自義」、「狗眼看人低」罪惡的厭棄與譴責(另參約伯記7:19,17:6,30:10)。換言之,神向吐唾沫的人吐唾沫;同時,基督將為吐唾沫的人承擔被吐唾沫的懲罰:馬可福音10:34,「他們要戲弄他,吐唾沫(ἐμπτύω)在他臉上,鞭打他,殺害他。過了三天,他要復活」;馬可福音14:65,「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臉上,又蒙著他的臉,用拳頭打他,對他說,你說預言吧。差役接過他來用手掌打他」;馬可福音15:19,「又拿一根葦子,打他的頭,吐唾沫在他臉上屈膝拜他」。但舌頭的醫治也不僅僅是打擊和審判,更為更新與使用(出埃及記4:10-17,以賽亞書6:6-10,士師記7:5-7,路加福音1:64;哥林多前書14:21等)。

當然,這兩個動作也相當於「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除了這兩個特別行動以外,醫治最終依靠基督的福音,「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世記2:7)。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律法(33:b)與福音(34)是救恩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一個完全沒有指頭和唾沫的傳道,就是雞湯教;但那種只有指頭和唾沫的傳道,就是律法主義。什麼是基督的福音呢:「34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歎息:στενάζω,a sigh, to groan;望天歎息可能表示耶穌要為這人,在神面前,承負罪的重擔(羅馬書8:23;哥林多後書5:2-4;希伯來書13:17;雅各書5:9;另參馬可福音6:41)。罪人之間不過僅就罪惡互相埋怨與指責,但唯有耶穌作了我們惡贖罪祭。以法大:εφφαθα,פְּתַח,פָּתַח,to open,to free。如創世記7:11,「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創世記8:6,「過了四十天,挪亞開了方舟的窗戶」(另參以賽亞書50:5)。耶穌在加利利海行這個神跡也不是偶然的,這是洪水的神跡。而這個動詞同時有自由的意思,這是遍地宣告自由的福音。而這個亞蘭文顯示,病人是猶太人,是「教會」。對應的希臘文是διανοίγω,這個動詞也指開竅,能明白聖經:「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路加福音24:45);「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神。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使徒行傳16:14);「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使徒行傳17:13)——這進一步顯示,所謂耳聾舌結,就是完全不明白神的真理,也不能傳講神的真理。傳道人首先必須是耳聾眼瞎的痊癒者。

這人開始得救。「35他的耳朵就(εὐθέως)開了(διανοίγω),舌(γλῶσσα)結(δεσμός,a band,鎖鏈捆鎖和撒但捆綁;參路加福音8:29,13:16;使徒行傳16:26,20:23,23:29,26:29,26:31等)也解了(λύω),說話也清楚了(ὀρθῶς,rightly;參路加福音7:43,10:28,20:21)」。這是新人:聽並聽懂神的話;超越論斷或彎曲詭詐的舌頭,開始在人間說神看為正確的話,大道直行。

3、耳聾舌結(36-37)

36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他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37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作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也叫他們說話。

一如既往,耶穌禁止眾人到處宣揚這個神跡;人不能正確理解這個神跡,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傳揚什麼神跡。這種囑咐(διαστέλλω,to draw asunder, divide, distinguish, dispose, order)已經是千叮嚀萬囑咐(5:43,9:9)。但這是另外一種耳聾舌結。一方面,耶穌明明囑咐他們不要「宣傳」這個神跡,「但他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這也是人性,更是典型的聾子,聾中之聾。對這些罪人而言,上帝的話對他們完全是耳旁風。另一方面,他們出去說什麼呢?他們不傳基督是神,更沒有自己的認罪悔改。他們傳的根本不是福音,但是,他們所傳的這正是今日基督教所傳的。首先,「眾人分外希奇」:καὶ ὑπερπερισσῶς ἐξεπλήσσοντο,And were beyond measure astonished。這是超越限度的希奇,而希奇本身已經成為壓倒一切的精神狀態,壓倒了對基督的認識和自我反省。副詞ὑπερπερισσῶς只在新約出現這1次,beyond measure, exceedingly。希奇並分享希奇。ἐκπλήσσω已經出現在1:22,6:2;只是第三次出現的時候,才與ἐξεπλήσσοντο連接。越發希奇。

這裡包含一個悖論或反諷:耶穌醫治了啞巴,使之能說話;現在又禁止啞巴至少周圍的人到處「說話」。諸位能明白這其中深刻的道理嗎?成功神學傳的是福音嗎?盲人摸象的傳道人是傳道人嗎?雞湯教、改革宗、靈恩派、聚會所……你們「傳」得太早了,因為他們所傳的只是「部分福音」,但基督事件還遠遠沒有完全展開。理解這個難題,可以參考馬可福音8:27-37,「27耶穌和門徒出去,往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村莊去。在路上問門徒說,人說我是誰。28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裡的一位。29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30耶穌就禁戒他們,不要告訴人。31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32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彼得就拉著他,勸他。33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就責備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34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35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靈魂下同)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36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37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38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即使是彼得在認信耶穌是基督那一刻,也不可以出去傳福音;因為接下來他就成了撒但的替身。而加利利眾人所傳的神跡奇事更是魔鬼的道理。如果基督和祂的道只是與「好」(人像神一樣知道善惡的善)或屬世的好處相關,無關乎罪與義,死與生;如果聾子就是聾子,啞巴就是啞巴,或者說耶穌的神跡只是醫學的而非同時是神學,對教會而言更是神學的——那麼實際上可以說,「救主」這個概念是毫無意義的,只是偶像;甚至是騙子和虛妄——這世界從古至今,從東到西,即使在當年的加利利,到處充斥著聾子啞巴和瞎子以及各種病人,你們的基督在哪裡,你們的基督教在哪裡?這些耳聾舌結瞎眼的「基督教」,如果不改革歸回,不是撒但一會嗎?他們正在到處傳揚耶穌禁止傳揚的假福音,而他們又完全不明白並恐懼基督的禁止性命令。基督教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刻不容緩,任重道遠。

所以他們說「他所作的事都好」:Καλῶς πάντα πεποίηκεν,He hath done all things well。形容詞καλῶς有這些含義:beautifully, finely, excellently, well等等(創世記1:31等)。他們不僅把耶穌視為作好人好事的慈善家,而他們應該進入這種醫學和經濟學的福祉;而且他們完全不知道,這一醫治本身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罪人只求免費的神跡,但絕不其傳揚或正視十字架上的流血犧牲。他們只要正能量,但不知道唯有獻祭的生命才是正能量。他們完全不問一問:聾啞人和盲人是為什麼有的,而他們憑什麼得醫治?更重要是,他們不知道聾啞是什麼意思。「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ἄλαλος,speechless, dumb, wanting the faculty of speech,9:17,25)也叫他們說話」。一方面,眾人單單聚焦「他們」,看不見自己也是耳聾舌結的;另一方面,眾人單單聚焦醫學上的耳聾舌結,完全不會正視靈性上的耳聾舌結。這是另外一種普遍的耳聾舌結。但這是福音:耶穌是神,每個罪人都是耳聾舌結的人,耶穌要為罪人死而復活,而我們是祂的見證。凡沒有整全真理裝備又出去傳道的,都是耳聾舌結的人。

二、醫治瞎眼人(8:22-26)

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

23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24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25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26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馬可福音8:22-25與7:31=37的平行是顯而易見的。只是醫治瞎子的神跡發生在伯賽大,大致與低加波利「隔海相望」。Βηθσαϊδά:Bethsaida,house of fish。獵人之家或漁夫之家。她可以象徵寧錄十城的縮影,而且這裡是使徒腓力、安得烈和彼得的故鄉(約翰福音1:44),應該是後來彼得安得烈移居迦百農(馬太福音8:5,14;馬可福音1:21,29)。而腓力是典型的靈性瞎眼者。伯賽大或獵人漁夫,是專注在世界裡打撈什麼的瞎子,而且以獵取別人的生命為生活與榮耀。獵人和漁夫並不創作,只是一種「海盜」,並且只偷「物質利益」。伯賽大屬加利利(約翰福音12:21)。主耶穌在這裡飽五千人並在海上行走。但這是伯賽大最後的命運:「13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阿,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改了。14當審判的日子,推羅西頓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受呢。15迦百農阿,你已經升到天上。(或作你將要升到天上嗎?)將來必推下陰間。16又對門徒說,聽從你們的,就是聽從我,棄絕你們的,就是棄絕我,棄絕我的,就是棄絕那差我來的」(路加福音10:13-16)。我們在此再一次提醒那些追求神跡奇事的人,一個經歷更多神跡卻不悔改的人、國家和民族,恐怕要受到更重的懲罰。必須離開伯賽大。另外,8:22-26也可以形成上述交叉結構:進村(22)-醫治(23-25)-出村(26)。祂來過伯賽大。

1、進村(22)

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

耶穌醫治瞎眼的神跡,在新約聖經中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τυφλός在新約中出現了53次,如約翰福音9:1-41等。馬可福音至少有兩次醫治瞎子的神跡,另一次在耶利哥:「46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47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吧。48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49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啦。50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51耶穌說,要我為你作什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拉波尼就是夫子)52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伯賽大與耶利哥南北呼應,也可以說以色列與猶大是兩個瞎子。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這世界需要重見光明。

不僅如此,如果伯賽大的意思就是獵戶之城,那麼可以將寧以實瑪利以及以掃都抓到現場,他們的共同罪惡就是瞎眼的。他們只看見獵物與紅豆湯,卻看不見上帝和自己。這是一群無我更無神的惡人。實際上盲人的一個特點就是:因為看不見而要死死地抓住什麼,包括抓住別人。那誰為什麼一定要控制別人呢?因為有病,而且首先是瞎眼的病;因為有罪,而且罪人首先的反應就是藉著抓住別人遮蓋自己,滿足自己的虛空與稱義飢渴。人類需要光,偉大光榮正確的罪人需要大光的照耀。而瞎子得醫治,指向的就是罪人見到真光:「78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79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78-79;另參約翰福音1:4-9)。一言以蔽之,他為什麼一定要控制別人統一別人呢?因為他是個瞎子。當然,這是抓住別人的瞎子的結局:申命記28:29,「你必在午間摸索,好像瞎子在暗中摸索一樣。你所行的必不亨通,時常遭遇欺壓,搶奪,無人搭救」;以賽亞書59:10,「我們摸索牆壁,好像瞎子。我們摸索如同無目之人。我們晌午絆腳,如在黃昏一樣。我們在肥壯人中,像死人一般」;耶利米哀歌4:14,「他們在街上如瞎子亂走,又被血玷污,以致人不能摸他們的衣服」;馬太福音15:14,「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約翰福音9:39-41,「39耶穌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40同他在那裡的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瞎了眼嗎?41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

瞎眼的神學含義,可以首先上溯到創世記3:4-7,「3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在魔鬼的試探之下,自以為眼睛明亮的罪人,實際上成了屬靈的瞎子。一方面,屬靈的瞎眼自以為神,像神一樣知道善惡;另一方面,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只看食物,悅人眼目(追求被人看),眼目的情慾或權欲(俯瞰),遮蓋自己躲避神(掩面不看自己的罪,躲避神的面)……另參出埃及記23:8,「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明眼人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申命記28:28,「耶和華必用癲狂,眼瞎,心驚攻擊你」……暴君是被神咒詛了。

2、醫治(23-25)

23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

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24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

25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但是感謝神,在基督裡咒詛被廢去,救恩臨到了。詩篇146:8,「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以賽亞書43:8,「你要將有眼而瞎,有耳而聾的民都帶出來」。7:33節中的動詞「領」,在8:23中被「拉……領」所代替:ἐπιλαμβάνομαι,to take in addition, to lay hold of, take possession of, overtake, attain, attain to;to lay hold of or to seize upon anything with the hands, to take hold of, lay hold of;metaph. to rescue one from peril, to help, succour。抓捕獵物的被抓捕了。ἐξάγω:to lead out。再一次離開眾人。這裡的「村」(κώμη)應該指伯賽大。這一幕彷彿羅得一家被拉出所多瑪:「16但羅得遲延不走。二人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17領他們出來以後,就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創世記19:16-17)。其中「不可回頭看」可以平行26,「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而醫治瞎子同樣是吐唾沫與按手;並且有話語臨到。區別是,這次是提問:「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Εἴ τι βλέπει,whoever or whatever he saw。耶穌問他,他看見了什麼。這話可能是別有深意的,不僅讓我們看見瞎眼的醫治有兩個步驟,或瞎子的痊癒有一個過程。而且,耶穌在這裡可能是在教導他去看基督,並只有注目看基督才能進一步痊癒(教會生活)。但是,這個剛剛得醫治的人立即去看人:「24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οὺς ἀνθρώπους)了。他們好像樹木(δένδρον),並且行走」。καὶ ἀναβλέψας ἔλεγεν Βλέπω τοὺς ἀνθρώπους ὅτι ὡς δένδρα ὁρῶ περιπατοῦντας,And he looked up, and said, I see men as trees, walking。實際上這節經文在翻譯上有很多難處。這裡有三個動詞都有看見的含義:ἀναβλέπω(10:52),βλέπω,ὁράω;第三個動詞有分辨、思想、特別注意、謹慎等含義(馬可福音1:44,8:15)。因此「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也可以這樣翻譯:我看見人,就像我看見行走的樹木。或者:我真的看見了,因為我看見人像樹行走。瞎眼顯得有些語無倫次(不合語法),這反而顯示馬可記述的非常真實。儘管如此,仍然有學者強調,希臘文「行走」(περιπατοῦντας)是陽性動詞,而「樹木」(δένδρα)是中性名詞。因此行走可能不是用來修飾樹木的,而是用來指人——人在行走,像樹木。但這樣解釋似乎違背常識。所謂因為人的頭髮像樹葉,實在牽強(James W. Voelz)。如果這個瞎子是生來瞎眼的(應該如此),那麼他根本沒有見過樹,更沒有見過樹葉。因此這個比喻顯然是在「胡言亂語」——根本不存在人行走像樹這樣的事實。這是一個錯誤的陳述或者幻覺——不是樹在走,而是他自己在走向樹或人。換言之,一個剛剛重生的人,實際上也是舌結的病人,不能正確地組織語言;而且在半夢半醒之間。但是,這個囈語是否也客觀上連接了創世記3:7-8,「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8天起了涼風,耶和華神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亞當活在我們裡面,眼睛明亮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進入叢林。這是原罪。

他「愛」人類並「愛」樹林。也許此時此刻,這個瞎子比以前更瞎了,因此需要進一步的醫治。兩次按手大致相當於「基督教及其改革」。「25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εἶτα πάλιν ἐπέθηκεν τὰς χεῖρας ἐπὶ τοὺς ὀφθαλμοὺς αὐτοῦ καὶ ἐποίησεν αὐτὸν αναβλέψαι καὶ ἀποκατεστάθη καὶ ἐνέβλεψεν τηλαυγῶς ἅπαντας,After that he put hands again upon his eyes, and made him look up: and he was restored, and saw all clearly。原來按手只是在身上(αὐτός);現在是按手在眼睛上(ἐπὶ)。結果是他被復原:ἀποκαθίστημι,to restore to its former state,to be in its former state。另參      馬可福音9:12,「耶穌說,以利亞固然先來,復興萬事。經上不是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被人輕慢呢」。一個人剛剛得救的時候,只是剛剛啟蒙;但唯有堅持與主親近,接受醫治,才可能真正並完全地復明。

3、出村(26)

26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應該說耶穌繼續禁止這個人到處傳揚神跡,這一點看原文更清楚。καὶ ἀπέστειλεν αὐτὸν εἰς τὸν οἶκον αὐτοῦ λέγων Μηδὲ εἰς τὴν κώμην εἰσέλθῃς Μηδὲ εἴπης τινὶ ἐν τῇ κώμῃ,And he sent him away to his house, saying, Neither go into the town, nor tell it to any in the town——不僅禁止他進入或返回這個村子,也命令他不要在那裡對任何人傳講什麼。這三個吩咐(回家,不要進村,不要告訴人),可能吸取了前面的經驗:「18耶穌上船的時候,那從前被鬼附著的人,懇求和耶穌同在。19耶穌不許,卻對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20那人就走了,在低加波利,傳揚耶穌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眾人就都希奇」(馬可福音5:19-20)。耶穌也是為了保護這個人,因為離十字架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末日也近了。

但是「打發」(ἀποστέλλω)更有差遣的含義,這是耶穌對另外一個瞎子的醫治和打發或者差遣:「15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16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17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18掃羅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他就能看見,於是起來受了洗。19吃過飯就健壯了。掃羅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20就在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21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裡。22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使徒行傳9:15-22)。只是後來保羅也被迫離開了大馬色:「  22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23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24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25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使徒行傳9:22-25)。在某種意義上,大馬色就是伯賽大。

親愛的弟兄姐妹,這是主一直對我們的呼喊:不要返回伯賽大,不要返回所多瑪,不要返回埃及,不要返回迦勒底的吾珥。因為「1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2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3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4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5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6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7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以弗所書2:1-7);「 13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14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14)。阿門。

應用:至暗時刻與教會改革

求主憐憫,使我們不像加利利人和伯賽大人那樣解釋「耳聾舌結眼瞎」這種疾病。當聖經啟示耶和華的聲音像天上打雷,使徒是雷子的時候;當以色列的神反覆呼告以色列啊你要聽,對整個人類說凡有耳的你要聽的時候;當上帝反覆差遣先知和使徒並讓他們進入人間呼喊的時候;當基督要門徒放膽傳道的時候;當神和祂的話語不斷被啟示為光的時候……我們就該知道,這地上的罪人,都是耳聾舌結眼瞎的人;而主的醫治是根本性和結構性的。這不僅僅醫學上的神跡更是神學事件,這也不僅僅是個別事件。神跡是神聖的樣本。不僅如此,耶穌醫治及痊癒的對象主要是信徒本身;因此神跡是為教會改革,就是從耳聾舌結眼瞎的教會,更新為聽道傳道看神愛人的教會。啟示錄七間教會是充分的見證,查那裡的耳、口與眼。七間教會就是所有教會。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這是我們熟悉的。不僅如此,注意這些信息:「你不能容忍惡人」(啟示錄2:2),「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啟示錄2:6);「17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18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啟示錄3:17-18)。事實上,啟示錄2-3猜出真正的教會改革宣言。淡出,教會是從何處墮落的呢?「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示錄2:4);「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啟示錄3:3);「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啟示錄3:15)……有病的根源之一在政治恐懼。施洗約翰被殺之後,這更加是一個耳聾舌結眼瞎的世界和基督教。而主耶穌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再到伯賽大——這個行程幾乎相當於在希律安提帕的王國「示威遊行」;祂不僅到達外邦世界,更穿越了希律統治的腹地或全境。約翰之死,世界進入至暗時刻,即使信徒也會在政治恐懼之下扭曲變形。這是更加需要基督和祂的醫治的世界與教會。首先,這是耳聾的教會,她聽不見也聽不進神的正道;她也掩耳不聽亞伯、施洗約翰的血從地裡呼喊。其次,這是舌結的教會,一方面傳道無能內鬥有術;另一方面不敢放膽傳道,責備執政的、掌權的……並見證復活。最後,這是瞎眼的教會,不看復活的基督,不看百姓的哀嚎,不看自己的罪惡,不看基督的復臨;只看獵物與紅湯。這是教會改革的三個根本問題:聽還是不聽,說還是不說,看還是不看?而這是主的吩咐:

「9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10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使徒行傳18:9-10);「11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12求你不要把我交給敵人,遂其所願,因為妄作見證的,和口吐凶言的,起來攻擊我。13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14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篇27:11-14);「16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17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18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6-18)。阿門。

任不寐,2019年7月7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