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第二課:衝破三大試探的網羅(1:5-15)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雅各書1:5-15,

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6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7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8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9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10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11太陽出來,熱風刮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13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14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感謝神的話語。雅各書1:5-15可以非常清楚地分成上述三個部分,分別對應魔鬼的三重試探(創世記3:6;馬太福音4:1-12;約翰一書2:16);而今天,神藉著祂的僕人和教會,將試探更新為試煉。需要強調的是,雅各書記述的三重試煉,將智慧放在第一位,很有可能源於這個語境:「17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8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19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20智慧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21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22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慧。23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24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25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26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27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28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29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30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31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哥林多前書1:17-31)阿門。

一、智慧(5-8)

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6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

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7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8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智慧、特別是從上面來的智慧,被雅各書放在第一位與中心,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智慧是指向基督的;雅各書同樣從基督論拉開序幕。魔鬼試探人,首先就是用智慧取代神的智慧(創世記3:6),用人取代神;但箴言書8-9章已經開始翻轉這個計劃,並預表神的智慧就是基督:「1智慧豈不呼叫,聰明豈不發聲。2他在道旁高處的頂上,在十字路口站立。3在城門旁,在城門口,在城門洞,大聲說,4眾人哪,我呼叫你們。我向世人發聲,5說,愚蒙人哪,你們要會悟靈明。愚昧人哪,你們當心裡明白……32眾子阿,現在要聽從我。因為謹守我道的,便為有福。33要聽教訓,就得智慧,不可棄絕。34聽從我,日日在我門口仰望,在我門框旁邊等候的,那人便為有福。35因為尋得我的,就尋得生命,也必蒙耶和華的恩惠。36得罪我的,卻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惡我的,都喜愛死亡」(箴言8:1-36)。連同箴言9:1-18以及以弗所書,我們可以這樣說,神的智慧就在基督和教會。雅各書1:5-8可以交叉如上,首尾呼應的信息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人與智慧之間的關係;中間聚焦信心問題。

1、當求智慧(5)

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人類的根本問題不是缺錢,而是無知。所以首先雅各讓我們認識自己: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智慧,有神的智慧。這是對所有智慧人或智識階級——無論希臘哲人還是東方士人——全稱的否定,人不過都是愚昧人。「11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12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17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18他們眼中不怕神」(羅馬書3:11-18)。Εἰ δέ τις ὑμῶν λείπεται σοφίας,If any of you lack wisdom。雖然這是一個假設語氣,但表達的是普遍事實。智慧:σοφία(1:5;3:13,15,17),索菲亞;這個字也是哲學的字根(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love of wisdom)。所以我們說,雅各書這一節經文將東西方文明(東方叫知識分子或知道分子)都從神壇上清掃出去了。但願神也賜給我們這樣的能力:「3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4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5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10:3-5)。動詞λείπω的意思是:to leave, leave behind, forsake, to be left behind;to be wanting, to fail。這裡用作被動語態,很可能是指人被魔鬼和自己的罪所引誘,棄絕了智慧或基督。智慧不是陰謀。

其次,聖經重新立定了人類的理想。人類首先應該追求的不是財富、慾望和權力,而是智慧。換言之,第一句話告訴我們人是什麼(愚昧人),第二句話告訴我們人應該是什麼:追求智慧的人。αἰτείτω,to ask, beg, call for, crave, desire, require。這個動詞相當於「喜愛」:「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創世記3:6)。對智慧的喜愛和追求,舊約著名的例子是所羅門:「5在基遍,夜間夢中,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6所羅門說,你僕人我父親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又為他存留大恩,賜他一個兒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樣。7耶和華我的神阿,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8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9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10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11神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12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13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14你若傚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列王記上3:5-14)。值得強調的是,智慧與誠實,公義,正直相關,就是按上帝的善惡標準審判人和論斷人。這一事實還可以參考箴言2:7-10,「7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8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9你也必明白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10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易言之,智慧首先糾纏公義的判斷,與勝過第一憲章平行。

最後,向誰求智慧。不是孔子問道於老子,不是世俗學校教育;而是向神求智慧。而神是怎樣的神呢?τοῦ διδόντος θεοῦ πᾶσιν ἁπλῶς καὶ μὴ ὀνειδίζοντος καὶ δοθήσεται αὐτῷ,God, that giveth to all liberally, and upbraideth not; and it shall be given him。第一、這位神是恩賜(δίδωμι)所有人(πᾶς)智慧的神(箴言2:1-10,9:10;詩篇111:10),就是恩賜所羅門智慧的那位神。形容詞ἁπλῶς的意思是simply, openly, frankly, sincerely。這個概念與正直公義相關(箴言10:9,以弗所書6:5,歌羅西書3:22,哥林多後書11:3)。第二、祂會責備(ὀνειδίζω)那些「為自己求壽,求富」,「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的祈求或禱告;神不會悅納這樣的禱告。但神絕不會責備求智慧的人。第三、凡向祂求智慧的,求必得著:「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8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9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10求魚,反給他蛇呢?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馬太福音7:7-11)。

2、信心(6a)

6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

我們依靠什麼求智慧呢?就是信心。靈恩派憑著信心求的是神跡和成功,但這裡強調憑信心求智慧。信心與忍耐相關:只有持續忍耐講道台的人,才最終可能得著智慧並在智慧中成長。αἰτείτω δὲ ἐν πίστει μηδὲν διακρινόμενος,But let him ask in faith, nothing wavering。在天路上,遭遇任何事都不要搖動信心。我們需要注意,雅各書首先討論的不是行為,而是信心(1:3,6)。雅各書至少談論了14次信心(faith,believe);雅各的教導與保羅的教導是完全一致的:人因信稱義,也因信行義。只是這義也與智慧相關,或智慧與義相關。智慧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知道善惡的智慧。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心,根本不可能轉向善惡的智慧;因為在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追求公義的人需要勇氣和忍耐,就是需要信心或信仰。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不僅比動物更愚昧,而且比妖精更邪惡。沒有信仰的社會不會有公義或智慧。所以現在雅各書進一步向深處行,讓我們看見基督教信仰才是社會公義真正的根基。不是制度,不是錢財,而是信仰才是文明的根基和保障。這是主對門徒的教導:「21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22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馬太福音21:21-22)。必須終結中共-中國二元論的媚俗與制度主義的謠言;無信仰無希望。

馬太福音21:21-22也論及「疑惑」。動詞疑惑διακρίνω有更多的含義:to separate, make a distinction, discriminate, to prefer,to learn by discrimination, to try, decide;to withdraw from one, desert;to separate one』s self in a hostile spirit, to oppose, strive with dispute, contend;to be at variance with one』s self, hesitate, doubt(雅各書2:4;哥林多前書14:29;使徒行傳11:2;羅馬書4:20)。它首先指違背公義的偏待人;如雅各書2:4也將之翻作偏心待人:「這豈不是你們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嗎?」然後指向對神的質疑:神豈是真說(創世記3:1)。疑惑還可以指向對真教會和真牧者的猜疑與棄絕,這最終會導致教會分裂:「3若有人傳異教,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4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分爭,譭謗,妄疑,5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摩太前書6:3-5)。疑惑分子就是分裂分子,疑惑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恐懼或貪婪而向後退步:「35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36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37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38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義人有古卷作我的義人)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39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希伯來書10:35-39)。

3、否則(6b-8)

6b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7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8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但是人很容易在試探中加倍疑惑或搖動。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交叉結構,「疑惑的人」與「心懷二意的人」首尾呼應;而這兩方面的信息,都是為了責備「這樣的人」。這「三種人」就是沒有信仰的人,他們沒有「靈魂的錨」(希伯來書6:19)。這幾句話還可以這樣解釋,疑惑之人必將進入三重可憐狀況:第一、他的生命或他和自己的關係;第二、他的信仰或他和神的關係;第三、他的生活或他和世界的關係。總是浮生若夢勝浮萍。實際上這人誰都不愛,最終人神共棄。

第一就是他自己的生命狀況:隨波逐流,三姓家奴。或者跟風,趕時髦追潮流,因此不忠不義。「風吹」(ἀνεμίζω)或風波就是他們的標準。或者對己、對人、對事的判斷總是採取兩個標準(偏待人),由於沒有信仰,他自己就是唯一標準。而在教會生活中,這些浪子的確主要表現為竄堂成性的三姓家奴。今天在召會,明天在路德會,後天再去靈糧堂……這種疑惑也是因為半吊子造成的試探:一知半解,很容易乘著生命神學和靈恩蛇語雲山霧罩起來,因此可以起來作師傅作監督:ὁ γὰρ διακρινόμενος ἔοικεν κλύδωνι θαλάσσης ἀνεμιζομένῳ καὶ ῥιπιζομένῳ,For he that wavereth is like a wave of the sea driven with the wind and tossed。這是猶大書的相關信息:「8這些作夢的人,也像他們污穢身體,輕慢主治的,譭謗在尊位的。9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譭謗的話罪責他,只說,主責備你吧。10但這些人譭謗他們所不知道的。他們本性所知道的事與那沒有靈性的畜類一樣,在這事上竟敗壞了自己。11他們有禍了。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並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12這樣的人,在你們的愛席上,與你們同吃的時候,正是礁石。(或作玷污)他們作牧人,只知餵養自己,無所懼怕。是沒有雨的雲彩,被風飄蕩,是秋天沒有果子的樹,死而又死,連根被拔出來。13是海裡的狂浪,湧出自己可恥的沫子來。是流蕩的星,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永遠存留。14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15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證實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他的剛愎話。16這些人是私下議論,常發怨言的,隨從自己的情慾而行,口中說誇大的話,為得便宜諂媚人」(猶大書1:8-16)。

第二、他們與神的關係。這些流竄犯、追風者和弄潮兒,一生在神那裡實際上什麼都得不到:ὴ γὰρ οἰέσθω ὁ ἄνθρωπος ἐκεῖνος ὅτι λήψεταί τι παρὰ τοῦ κυρίου,For let not that man think that he shall receive any thing of the Lord。搖動疑惑的原因和後果,可以參考提摩太后書3:1-9,「1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2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譭謗,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3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4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5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6那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的,正是這等人。這些婦女擔負罪惡,被各樣的私慾引誘。7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8從前雅尼和佯庇怎樣敵擋摩西,這等人也怎樣敵擋真道。他們的心地壞了,在真道上是可廢棄的。9然而他們不能再這樣敵擋,因為他們的愚昧,必在眾人面前顯露出來,像那二人一樣」。昨天傳統主義,今天社會主義,明天自由主義;這些人和這個國家不會從神那裡得到什麼,沒有祝福,只有咒詛。

第三、他和世界的關係:8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ἀνὴρ δίψυχος ἀκατάστατος ἐν πάσαις ταῖς ὁδοῖς αὐτοῦ,A double minded man is unstable in all his ways。心懷二意:δίψυχος,double minded,wavering, uncertain, doubting;divided in interest。這個形容詞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在雅各書,另參4:8,「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另一個形容詞ἀκατάστατος的基本含義是:unstable,inconstant,restless(3:8)。這兩個形容詞可以指沒有忠心,不穩定因而不堪重任;也可以指他愛很多的「神」;而且這種顛沛流離的心靈狀況永不止息,一生如此,到哪裡都如此。根本原因可能是,這些不定性無定見之人同時愛世界也愛上帝,既侍奉瑪門,也侍奉他認為的基督。這人的人格是分裂的:既愛國,也移民。這種沒有長性三心二意的人,即使在世界上最終也必將一無所獲——因為神也在世界中掌權。但這是主的教導:「37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38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馬太福音22:37-38)。神對我們的要求是全心全意,而不是三心二意。「你這受困苦被風飄蕩不得安慰的人哪」,你更需要教會(以賽亞書54:11)。

值得強調的是,第8節用ἀνὴρ(男人)取代了第7節的ἄνθρωπος(人)——聖靈呼喊教會中的男人,特別是呼喊他們從三心二意轉向全心全意:「1行為完全,遵行耶和華律法的,這人便為有福。2遵守他的法度,一心尋求他的,這人便為有福。3這人不做非義的事,但遵行他的道」(詩篇119:1-3)。神咒詛不忠不信的人:「他們心懷二意,現今要定為有罪。耶和華必拆毀他們的祭壇,毀壞他們的柱像」(何西阿書10:2);「1耶和華阿,求你幫助,因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2人人向鄰舍說謊。他們說話,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3凡油滑的嘴唇,和誇大的舌頭,耶和華必要剪除」(詩篇12:1-3)。男人首先是忠信人。

二、富足(9-11)

9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10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

11太陽出來,熱風刮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智慧還是錢財,非此即彼。聖經教導人追求智慧,而不是錢財(箴言3:13-14)。但世人罕有追求智慧的,都是彼拉多:真理是什麼呢。世人追求財富和高位。但財富或富足這種偶像的的確確都是過眼雲煙,不可能存在長久的富足;而且財主必要進入終極的審判。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有神論的世界,上帝始終掌權。而這位神是一切升高和降卑的主宰者,因為祂是公義的神,祂的智慧就是公義。這是馬利亞頌的精義之一:「46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47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48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49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50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51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52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53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54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55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路加福音1:46-55)。我們可以按這個真理看透中國模式的興衰。這段經文可以這樣分成兩個部分:9-10 描述人間沉浮的現象;而11節讓我們知道這一切背後的神聖原因。

1、現象(9-10)

9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10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

9-10a這種對偶句式,的確是典型的箴言的文學風格。而這樣的表達方式,重點不在第9節,而在第10節所描述的現象和相關論述中。而兩方面的信息,都與偶像崇拜相關。正是因為財物崇拜,世人會嫉妒窮人翻身。所以這裡先教導說:「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Καυχάσθω δὲ ὁ ἀδελφὸς ὁ ταπεινὸς ἐν τῷ ὕψει αὐτοῦ,Let the brother of low degree rejoice in that he is exalted。這句話更有這樣的含義:應該喜樂的不僅僅是旁觀者,也指那位升高中的弟兄。既然提及弟兄,這裡論述的首先是教會內部的問題。喜樂:καυχάομαι,to glory (whether with reason or without),to glory on account of a thing,to glory in a thing,這個詞的核心含義應該是榮耀、尊貴或誇口(boast)。另參雅各書4:16,「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καυχάομαι)。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另參羅馬書2:17等)。卑微:ταπεινός,not rising far from the ground(4:6),這個卑微一方面指向因為自卑認罪悔改的人;另一方面就是指向社會底層的人,特別是孤兒寡婦。而卑微者升高出於神,因為祂就是愛。名詞ὕψος的意思是:height,升高。

神喜悅公義的變革,這裡啟示的更是神的公義。首先,上帝關切並且「論斷」人間的貧富,這就是道成肉身的真理。其次,雅各書將貧富與貴賤是平行在一起的;富人可以指向統治階層或偽掌權者;而卑微者指向弟兄及其組成的教會。這是政治信息。最後,卑微弟兄的升高,在某種意義的確是對原來身處高位之人的懲罰,因為那些高高在上或富足的人,已經惡貫滿盈。聖經一貫將貧富貴賤等同;卑微的人升高,實際上就是指神在「低端人口」或孤兒寡婦身上彰顯了公義;而這一點與上文的公義智慧密切相關(詩篇10:18,18:27,82:3,102:17,138:6;箴言3:34;阿摩司書2:7,8:6;雅各書2:5-7,4:6;彼得前書5:5;路加福音6:24-25等)。換言之,雅各書堅決地將信仰和智慧指向「社會公義」(另參雅各書1:26-27)。而這是上帝彰顯公義的另外一面:「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δὲ πλούσιος ἐν τῇ ταπεινώσει αὐτοῦ,But the rich, in that he is made low。富人:πλούσιος,wealthy, abounding in material resources;metaph. abounding, abundantly supplied;abounding (rich) in Christian virtues and eternal possessions(1:10,11;2:5,6;5:1)。最後一句話指向富人的結局:「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學者們在這裡有爭議:富人指向基督徒還是外邦人?根據後文,富人應該是教會的逼迫者和瀆神的仇敵。ὅτι ὡς ἄνθος χόρτου παρελεύσεται,because as the flower of the grass he shall pass away。另參彼得前書1:24-25,「24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25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另參箴言31:30);路加福音12:28「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請大家特別注意路加福音相關的排山倒海的教導,就是憐憫窮人,審判富人;當然,這與「解放神學」無關:路加福音6:24-25,12:13-34,16:9-15,16:19-31等。外邦人或無神論世界,錢財或財神是他們唯一的神,「永恆」的神;而為了侍奉這位神,他們無惡不作。

錢財與智慧,或瑪門與神國的關係是什麼呢?貪愛錢財的人不會再追求智慧或公義,或者會利用真理侍奉錢財而導致更大的不義;而這樣的人最終與神國是無份的。首先,他們因為貪財聽不進神的道,甚至以福音為恥;即使曾經聽道,最終也會背叛並離棄教會。馬太福音13:22,「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另參馬可福音4:19)。其次,以掃為吃喝出賣長子的名分,猶大為錢賣主。最後,傳道人會刻意去侍奉財主,那種教會淪為撒但一會,「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摩太前書6:5);結果就一同陷入魔鬼的網羅。所以神教導傳道人和基督徒:「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5);「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得前書5:2)。貪財和侍奉錢財的人,與神國是無份的。因此主反覆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馬可福音10:23)。「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路加福音16:13)。

2、原因(11)

11太陽出來,熱風刮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既然財神崇拜者無惡不作,就必落在上帝的咒詛和審判之下。所以雅各集中力量攻擊「鬼(貴、跪)族」。財主既不明白沉浮的必然,也不明白神的主權。陞遷榮辱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第一、生活的變故:「太陽出來,熱風刮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11a)。太陽和熱風可以指向神的權柄,或時局的變幻,或審判臨到。無論如何,這些變故都是富人或人自己無法掌控的。我們可以說眼睜睜看著中國夢正在落花流水,沒有人可以力挽狂瀾,你不能控制太陽,也不能阻擋熱風及最後審判。ἀνέτειλεν γὰρ ὁ ἥλιος σὺν τῷ καύσωνι καὶ ἐξήρανεν τὸν χόρτον καὶ τὸ ἄνθος αὐτοῦ ἐξέπεσεν καὶ ἡ εὐπρέπεια τοῦ προσώπου αὐτοῦ ἀπώλετο οὕτως,For the sun is no sooner risen with a burning heat, but it withereth the grass, and the flower thereof falleth, and the grace of the fashion of it perisheth。熱風:καύσων,burning heat of the sun;Eurus(歐羅斯):a very dry hot, east wind, scorching and drying up everything(馬太福音20:12,路加福音12:55);東風(約伯記27:21;何西阿書12:1,13:15;耶利米書18:17;以西結書17:10;約拿書4:8),美容:ἡ εὐπρέπεια τοῦ προσώπου,the beauty of the face。也可以指表面上的榮華。εὐπρέπεια只在新約出現這一次;πρόσωπον至少在雅各書出現了兩次,另參    1: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πρόσωπον)」。

第二、這一切變局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富人自己犯罪或諸般行徑所贏得的懲罰。中國模式終結的原因,不過是因為「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一目瞭然,一針見血。καὶ ὁ πλούσιος ἐν ταῖς πορείαις αὐτοῦ μαρανθήσεται,so also shall the rich man fade away in his ways。衰殘:μαραίνω,to extinguish (a flame, fire, light, etc.);to render arid, make to waste away, consume away, perish;to have a miserable end。那麼富人行了哪些事導致如此不幸的後果呢?可以預讀雅各書2:6-7和5:1-6等——他們褻瀆神,逼迫教會,虐殺義人;而且自以為神。名詞πορεία的含義不限於道路:a journey;a going, that is: purpose, pursuit, undertaking(路加福音13:22)——他們的追求,他們的信仰;即為錢財為所欲為。但衰殘這一天是一定要到來的。今天,有人在「涼樓」(בַּעֲלִיַּת הַמְּקֵרָה,士師記3:20)上自誇:沒有誰能勝過我們。但這就是這些人的結局:「7她怎樣榮耀自己,怎樣奢華,也當叫她照樣痛苦悲哀。因她心裡說,我坐了皇后的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8所以在一天之內,她的災殃要一齊來到,就是死亡,悲哀,饑荒,她又要被火燒盡了。因為審判她的主神大有能力。9地上的君王,素來與她行淫一同奢華的,看見燒她的煙,就必為她哭泣哀號。10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地站著說,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阿,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11地上的客商也都為她哭泣悲哀,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啟示錄18:7-11)。

三、私慾(12-15)

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13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

14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人民幣是中國人和人類,也是對紅二代以及川普拜登們的試探。魔鬼的第一試探就是吃喝或不當得利,但亞當和夏娃之所以被蛇成功捆綁,同時出於自己的貪心或者私慾。錢財只有對貪婪之人才是有效的。因此神不僅僅審判蛇,也審判亞當和夏娃。一個奇怪的問題是,亞當,特別是夏娃的私慾是從哪裡來的。聖經中唯一能檢索到的線索就是創世記2:23,「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最終保羅是將這段經文同時指向基督和教會的(以弗所書5:29-33)。但是在一個扁平的無神論世界,當陰陽或男女成為世界唯一的結構,亞當這句話就可能滋養夏娃的驕傲之心。當亞當只見女人或肉身不見上帝的時候,私慾就會取代信仰。而這可能是魔鬼趁機進入樂園施展功夫的基本前提,有機可乘。無神世界一定肉慾作王;因為人的情慾缺乏基督論的限制和末世論的指望,就會氾濫成災——將其他受造之物佔為己有並在其中偽造天國,這導致對資源和人無限霸佔的慾望和實踐。對慾望而言,世界和他人不再是屬於神的,也不屬於他們,而是屬於我的——香港是中國的。這也會導致瘋狂和病態的自私和權欲。這就是習國病的本質:喪盡天良的自私,普天之下的權欲。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分為三部分,交叉結構:第一、人與試探的關係(12)。第二、神與試探的否定關係(13)。第三、人與試探的關係(14-15)——與12節呼應,但前者強調的是成功及其後果,這裡強調的是失敗及其後果。

1、人的成功(12)

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這一節經文,非常清楚地將忍耐試探與進入神國連接在一起:唯有經過試驗並勝過私慾的人,才能而且必然要進入神的國。可以將雅各書1:12與詩篇1:1-2平行:「1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Μακάριος ἀνὴρ ὃς ὑπομένει πειρασμόν,Blessed is the man that endureth temptation。這裡的「人」繼續是ἀνήρ,應該特別強調的還是男人,是亞當,或丈夫(馬太福音1:16等)。忍受:ὑπομένω,to remain,to tarry behind;to remain i.e. abide, not recede or flee;to persevere: under misfortunes and trials to hold fast to one』s faith in Christ;to endure, bear bravely and calmly: ill treatments(5:11)。1:3-4中的忍耐是其名詞形式(ὑπομονή)。試探(πειρασμός)見1:2。上文說在試探中要大喜樂,這裡解釋為何喜樂:這是有福的(μακάριος,blessed, happy;馬太福音5:3等)。只有這樣的人才是幸福和喜樂的。那麼,這福分是什麼呢?

「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ὅτι δόκιμος γενόμενος λήψεταί τὸν στέφανον τῆς ζωῆς ὃν ἐπηγγείλατο ὁ Κύριος τοῖς ἀγαπῶσιν αὐτόν,for when he is tried, he shall receive the crown of life, which the Lord hath promised to them that love him。這裡的試驗一詞是δόκιμος,這個形容詞的意思不是1:3的試驗(δοκίμιον),而是accepted, particularly of coins and money;accepted, pleasing, acceptable(羅馬書14:18等)。神悅納這樣的人,就以生命和永生以及賞賜臨到那人。我們要得生命的冠冕(τὸν στέφανον τῆς ζωῆς);不是GDP世界第二。啟示錄2:10,「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另參哥林多前書9:25,帖撒羅尼迦前書2:19,提摩太后書4:8;彼得前書5:4;啟示錄3:11)。這事關應許(ἐπαγγέλλομαι)或婚約,忍耐與冠冕是真正愛情(ἀγαπάω)的見證。

2、神與試探(13)

13人被試探(πειρζω),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πειρζω)。

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περαστος),他也不試探(πειρζω)人。

動詞試探(πειράζω。馬太福音4:1等)在13節中共出現了三次;前文是其名詞形式。當亞當失敗的時候,他實際上歸咎於神和神所造的夏娃:「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世記3:12)。但亞當的罪因在他自己身上:他眼裡只有夏娃和那果子。這是亞當的私慾。一個人,一個男人若只看女人和財物,一定會成為魔鬼的擄物。雅各書不再給任何亞當以這樣的借口,要拆毀這一切無花果樹的葉子:μηδεὶς πειραζόμενος λεγέτω ὅτι Ἀπὸ τοῦ θεοῦ πειράζομαι,Let no man say when he is tempted, I am tempted of God。這句話的意思是:現在是開始,不要讓任何人或任何亞當再這樣說:我被神試探了。將犯罪歸咎於命運或上帝,只是一種騙子和妖精的戰術。他從不承擔責任,總是認為上帝對他不公平,而歷史、世道使然:我犯罪都怪日本帝國主義和西方列強,都怪制度和文化傳統……這樣的人永遠不可能悔改和重生,他越是苦大,越是仇深。當然,所有被「中國模式」試探的西方政客和奸商,現在也到了反省的時候。都需要彈劾。

這是上帝與試探的雙重關係:ὁ γὰρ θεὸς ἀπείραστός ἐστιν κακῶν πειράζει δὲ αὐτὸς οὐδένα,for God cannot be tempted with evil, neither tempteth he any man。第一、上帝是勝過那惡者試探的那位。第二、上帝不會惡意試探人。形容詞ἀπείραστος是這樣構成的:From ἄλφα (as a negative particle) and a presumed derivative of πειράω;that can not be tempted by evil, not liable to temptation to sin。上帝勝過了魔鬼的試探,這可以參見耶穌在曠野對魔鬼的勝利。另參希伯來書4:15,「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神不僅不會試探人,反而是試探人的那惡者的仇敵,並且勝過了那仇敵。我們要傚法基督。不過κακῶν(κακός)也可以歸到下一句話中:神也不以惡意試探任何人。這話可能有這樣的含義:神允許撒但攻擊約伯,但神有更高的美意。約伯靠自己無法穿透神的奧秘;但這一切試煉的真相都啟示在雅各書中了。落在百般試煉中的基督徒,必須仰望神;否則必落在魔鬼或「朋友」的網羅中。

3、人的失敗(14-15)

14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

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人在試探中並且失敗犯罪與污鬼同流合污,出於他們自己。這是披麻蒙灰的時候。所以我們說,這段經文進一步否定了雙重預定論。法老剛硬是他自己先剛硬而且惡貫滿盈,神才任憑他繼續剛硬。但起初並不是這樣,起初神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那時神從未預定任何人下地獄。讓我們高度重視14節的撥亂反正:人必須自己起來承擔罪責。因此這一節經文也可以平行約翰福音8:44,「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同時注意約翰福音8:44中的「私慾」一詞。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ἕκαστος δὲ πειράζεται ὑπὸ τῆς ἰδίας ἐπιθυμίας ἐξελκόμενος καὶ δελεαζόμενος,But every man is tempted, when he is drawn away of his own lust, and enticed。這個論斷適用於所有人(ἕκαστος,each, every),包括心裡剛硬的法老。動詞試探(πειράζω)第四次出現。牽引:ἐξέλκω,to draw out;驅使;metaph. lure forth: in hunting and fishing as game is lured from its hiding place, so man by lure is allured from the safety of self-restraint to sin. In Jas 1:14, the language of the hunting is transferred to the seduction of a harlot。這裡作動詞分詞:在被誘拐之中。主動詞是δελεάζω,to bait, catch by a bait,metaph. to beguile by blandishments, allure, entice, deceive(彼得後書2:14,18)。被動語態。原意是咬鉤上當,中了詭計,被引誘。其字根δόλος的意思是craft, deceit, guile(馬太福音26:4等)。這裡的核心概念是私慾:ἐπιθυμία,desire, craving, longing, desire for what is forbidden, lust。這個名詞在新約中出現了38次(馬可福音4:19;約翰福音8:44;羅馬書1:24等);在雅各書重複出現兩次(1:14-15)。而且這裡特別強調,這一切出於他自己(ἴδιος;pertaining to one』s self, one』s own, belonging to one』s self)。這是你自己的私慾,怪不得別人,更怪不得神。值得強調的是,約翰一書2:16-17三次使用了這個概念:「16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ἐπιθυμία),眼目的情慾(ἐπιθυμία),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17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ἐπιθυμία),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而這個「情慾」應該相當於創世記3:6中的「悅人的」(תַּאֲוָה,民數記11:4,詩篇10:3等)與「可喜愛的」(חָמַד,創世記2:9,出埃及記20:17,申命記5:21等)。תַּאֲוָה指充滿慾望,而חָמַד指佔為己有。希臘文ἐπιθυμία將二者合一。

人一旦被自己的情慾支配,就會起來犯罪,而且無惡不作。這是五千年歷史,這是70年歷史,這是崛起簡史,這是教會簡史:「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εἶτα ἡ ἐπιθυμία συλλαβοῦσα τίκτει ἁμαρτίανἡ δὲ ἁμαρτία ἀποτελεσθεῖσα ἀποκύει θάνατον,Then when lust hath conceived, it bringeth forth sin: and sin, when it is finished, bringeth forth death。人一旦有了邪情私慾,他自己是無法控制的,一定起來;甚至藉著虛假的「屬靈禱告」起來。這是常見的鬼把戲:我經過禱告,決定起來「人家才路德宗」。這甚至不是被污鬼附身了,而是私慾沖昏了頭腦,卻又假冒偽善,演神吃人。當然,這場寧錄事件有一個過程,加之人無長性,這個過程大致上表現為三年之癢,四年之亂。猶大也是三年半之後才付諸賣主行動的。

這個過程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ἶτα ἡ ἐπιθυμία συλλαβοῦσα τίκτει ἁμαρτίαν,Then when lust hath conceived, it bringeth forth sin。雅各書將這個萌芽狀態比作懷胎生子,深刻反映了叛亂本身不過就是一場屬靈的淫亂,這可能是蛇與人的淫合,也可能是罪人之間的淫合——彼拉多與希律王成了朋友,趙家人與白左成了真正的路德宗,兩個半吊子成了愛心大使……不一而足。動詞懷胎(συλλαμβάνω)是主動語態,沒有誰逼他們,只是自己上趕著互相擺設了鬼的筵席。不過這個動詞有這更為豐富的含義:to seize, take: one as prisoner;to conceive, of a woman,metaph. of lust whose impulses a man indulges;to seize for one』s self;in a hostile sense, to make (one a permanent) prisoner;to take hold together with one, to assist, help, to succour。它可以指女人懷孕,也可以指互相牢籠,抓捕並互為監獄獄卒和犯人(馬可福音14:48,路加福音1:24等)。動詞τίκτω的意思就是生育(馬太福音1:21等)。只是這場苟合不會生出任何好的出來,只有犯罪和連續拆毀。罪(ἁμαρτία)這個概念在這一節經文中承前啟後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姦夫淫婦的兒子,第二次是死亡它爹它媽。在某種意義上,罪是私慾的紅二代,而死是私慾的紅三代。

第二、「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ἡ δὲ ἁμαρτία ἀποτελεσθεῖσα ἀποκύει θάνατον,and sin, when it is finished, bringeth forth death。紅二代長大了,紅衛兵全面掌權了;紅二代就是罪。但死亡必將臨到他們和他們所控制的國家和民族。這是絕罰,「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罪的工價就是死」。長成:ἀποτελέω,to perfect, to bring quite to an end,accomplish。被動語態(魔鬼是保姆或奶媽,這孩子喝著狼奶長大了),只是戰狼或蟑螂長大成人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或者三年之癢,或者經過三代領導人薪火相傳或亞摩利人400年才會惡貫滿盈。這裡的「生出」使用的是另外一個動詞:ἀποκυέω,to bring forth,from the womb;give birth to,produce。甚至是一種迫不及待的剖腹產。生下紅三代,早產兒名叫死亡(θάνατος),或者「偉大鬥爭」。值得強調的是,雅各書1:18用同一個動詞宣告了救贖和自由的真理:「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兩種出生和人生,兩種童年和青春;非此即彼。

應用:紅二代的人格特徵

蛇用智慧、錢財和私慾捆綁了亞當和夏娃,而那些遠離甚至棄絕、逼迫基督和教會的「富人」,就會加倍生活在亞當和夏娃所陷入的網羅中。在這方面,紅二代是極為典型的例子。與智慧、錢財與私慾平行的,我們可以看見紅二代的三重人格:陰謀崇拜、錢財崇拜和權性餓鬼。為此我們可以看見魔鬼在紅二代身上成功的經營,而他們的確是魔鬼的子孫或龍的傳人。而這三重人格,一定導致殺人說謊直到惡貫滿盈。

第一、陰謀崇拜。紅二代所追求的「智慧」不是神的智慧,而是陰謀詭計。而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在這方面,說謊成為人性本身和國家政策,宣傳一詞道破一切天機,直到作惡自害,直到神讓惡人中了自己的詭計。在這方面不存在赤納粹。不僅納粹是真正的民族主義者因為從不殘害自己的族人,而赤納粹專業踐踏赤縣人;也不僅因為納粹政府幾乎是世界上最廉潔的政府,而「神州」是世界上最腐敗的政府;而是因為,赤納粹崇拜陰謀超過崇拜戰爭。他們可以意淫戰爭,但不會更不敢輕易發動戰爭。他們不是戰爭狂人,而是陰謀病人。因此紅二代絕不是輕易宣戰的瘋子,而是陰狠毒辣,就是在自己絕對安全的情況下,凌遲個體生命和私敵的變態者和變性者。所以不要相信爆料者的胡言亂語。中國不可能生產攻城略地甚至侵港略台的戰犯,只是繁殖坦克碾壓自己人,以及假警察開黑槍與特務綁架的流氓。與此相關,這些只會咬腳跟用肚子走路的密謀者或地下黨,並沒有公仇,只有私敵。而私報仇採取的一切手段,都是下三濫的陰謀,而非光明正大的決鬥。智慧在漢語中叫對策、上上策、策略、戰術戰略、兵者詭道也。

第二、瑪門崇拜。中國人真正的神祇是財神。當中國財神遇到德國資本論、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從猶太人那裡爬出來的蛇毒,兩獸一見鍾情,雲雨70年。希律和彼拉多就成了朋友。這是東西方瑪門崇拜者在中國誕生的兒女,這是螞蟥的三個女兒:打土豪分田地和國有化;發展是硬道理與悶聲發大財;大撒幣。不僅如此,只有資本論和財神教將國家權力和政治上升為暴力奪取財富並以改革之名政府經營財物的高度;以此證明,這是撒但的國。在一個沒有福音治理的國家,有錢了的中國人比妖精更邪惡。因為罪人如果不住在基督裡,他們的靈魂無法抵抗魔鬼藉著錢財對他們生命的扭曲和牽引。無神論民族越有錢越醜惡,越令人作嘔。實際上土豪根本不知道怎樣用錢,就只能用於炫富、消費和勾引。也勸勉那些天天「靠信心求財」的基督徒,如果神真的賜給你們財富,你們會更加敗壞。因為你的生命沒有能力而支撐物質生活上的福分。中國人窮瘋了,不顧一切求富又上百年,神任憑你富起來了,讓你看看自己是怎樣一種尊榮:一臉橫肉,滿目瘡痍,喪盡天良。「瑪渴死主義」在聖經中的代表人物除了該隱、寧錄、以掃、猶大以外;還有法利賽人(路加福音16:14)和腓力斯(使徒行傳24:24-27)。可以將法利賽人和腓力斯定義為「偽掌權者」——一方面,只有基督是真掌權者;另一方面,暴君的一切事工或信仰,都是為了物質第一性,為了崇拜瑪門;而不是為了按公義治理國家。換言之,保衛好色江山(帶血的GDP)的原因,是江山代有淫財出。這個偽掌權者及其國度,一定是敵基督的國度。因為真理與錢財是不能並存的。詩篇10:3,「因為惡人以心願自誇。貪財的背棄耶和華,並且輕慢他(或作他祝福貪財的,卻輕慢耶和華)」。雅各書像箴言一樣,將富人和暴君等同,他們都是逼迫教會和福音的(箴言23:1-12,28:16;雅各書2:6-7,5:5-6)。所以聖經教導: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6:6-19),這意味著中國永遠是萬惡的舊社會。必須出埃及。否則,西門(使徒行傳8:18-24)以及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使徒行傳4:33-5:11)就是前車之鑒。財神教和雞湯教無一倖免,必滅亡如被殺的埃及長子。

第三、權性餓鬼。私慾在紅二代之國只有兩種表現。首先是權欲。他們有一種病態的對一切受造之物,無論是世界還是人類霸佔為己有的愚妄和慾望,他們恬不知恥地追求要把世界管(關)起來。在古代中國是天下理想;而藉著大一統的香港腳,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內,餓鬼將一切權力收歸己有,使中國人淪為超級電子奴隸。假皇帝的病很簡單:無休止貪求控制別人,在別人身上作王。中國為此失去了所有的田角和自由,只剩下墳墓。民數記11:34,「那地方便叫作基博羅哈他瓦(就是貪慾之人的墳墓),因為他們在那裡葬埋那起貪慾之心的人」。而在國際上,這些餓鬼密謀統治全球直到2019年一枕黃梁。實際上紅二代是世界上最崇洋媚外的偽君子,他們只是認為普通中國人不配那麼洋氣,而他們追求將西方這一切的美好也納入他們的魔鬼筵席或滿漢全席。其次,私慾在中國表現為性飢渴,從數千年未有變局之一夫多妻和女人纏足及金瓶梅與性醜聞狂歡,到今天習國遍地充滿了行淫的人:「他們像餵飽的馬到處亂跑,各向他鄰舍的妻發嘶聲」(耶利米書5:8)。交配及其變態是習國人僅次於權力瑪門的信仰:紅燈照紅區。

但是感謝神,藉著雅各書讓我們看見得救的希望。上帝藉著雅各書對魔鬼三重試探重新作了解釋,讓我們認識那三大假神不過是虛妄。不僅如此,聖經堅決用公義取代錢財重新建國;而且呼喊基督徒必須離開瑪門崇拜。羅馬書14:17,「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雅各書中的智慧、財富和信心等概念,可以與耶利米書9:23-26平行。割禮預表洗禮,而教會呼喊餓鬼奔赴基督的筵席。阿門。

任不寐,2019年10月6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