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第三課: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1:16-27)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雅各書1:16-27:

16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17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18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19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26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感謝神的話語。雅各書1:16-27奠基或重構了教會事件或基督徒生活的四個基本方面;而基督教從來斷壁殘垣,從未完全。雅各書與符類福音之間還存在這樣的平行關係,如馬可福音第一章與雅各書第一章:耶穌首先勝過魔鬼的試探,平行雅各書1:1-15;然後呼召門徒(四個門徒)建立教會,相當於雅各書1:16-27。當雅各書不斷呼喊弟兄們的時候,可以理解為復活的基督在耶路撒冷、以馬午斯和加利利重新呼喚和尋找「散居」的門徒,呼喊他們回來建立教會,立起帳幕。因此加拉太書之於路德,不如雅各書之於我們(快來看哪,任不寐又驕傲啦)。這是我的雅各書或每日註釋雅各書的我們:「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吧的舌頭必能歌唱。在曠野必有水發出,在沙漠必有河湧流」(賽35:6);「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翅膀有醫治之能。你們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瑪4:2)。讓我們再一次為雅各書感謝神,她可以成為基督教回歸並重建聖殿和耶路撒冷的真理根基,也讓我們進一步看見基督教改革的極端必要。

引言: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立起帳幕

雅各書第一章可以一分為二,其中1-15節聚焦試探,而16-27聚焦聖道或教會的開端。這兩部分信息還可以這樣平行符類福音開幕中的曠野試探:一方面是魔鬼的三重試探;另一方面是耶穌藉著「經上記著說」或聖道對魔鬼試探的勝利。同時,也讓我們看見道成肉身的真理是新約歷史的根基: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起初,神在神說中創造天地,如今神在神說中重造天地,男人和女人。雅各書1:16-27節包括四個部分:一、真道(16-18);二、聽道(19-21);三、行道(22-25);四、善道(26-27)。其中第四部分可以理解為是對第三部分的進一步解釋:所謂行道包括兩個方面:管理舌頭(言)與秉行公義(行)。而這兩方面可以視為對魔鬼兩大手段(說謊與殺人)的勝利。因此第四部分也是對前三部分「道」的內容和意義的總結;而如此行道就是為了勝過魔鬼的試探,將神的百姓從撒但權勢下帶領出來進入神國。雅各書這段經文也帶領我們從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半吊子偽智慧中出來,進一步歸入惟道論。正如主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翰福音6:63)。約翰福音也反覆強調:聖靈是真理的聖靈;而今就是這真理的聖靈,運行在水面上,重造天地。而這是真教會:「31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32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1-32)。

雅各書1:26-27與1:16-18也存在首尾呼應的關係:前者聚焦道成肉身光照世界的基督事件;後者聚焦基督徒進入世界作光作鹽的教會事件。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雅各書與福音書之間存在一個新婦與新郎的聯姻關係:福音書聚焦基督事件,雅各書聚焦教會事件。基督事件包括四個基本方面:道成肉身、死而復活、升天並賜下聖靈、基督復臨。而雅各書1:16-27記述了教會事件的四個基本方面,可以相當於會幕或聖殿的四帷或聖城四面的城牆。由於教義對聖經的偏執性「總結」,重建聖殿和聖城的工作從未完成;而基督徒實際上根本不知道怎樣作基督徒,若非泛愛,便躺在廉價的恩典上吃喝玩耍,混吃等死,裝X以自欺,吃人以自義。路德論斷教會被擄於巴比倫,但我們今天來正視全面的真相:不是別人擄掠了教會,而是基督教自己就是巴比倫。但根基已經立好了,有基督自己作房角石;只是教會要不斷返回這個根基,就是不斷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以弗所書2:20)。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基督徒只是在這四面城牆的某一個牆腳上執迷不悟,我們從未看見同時擁有或建造這四面城牆的教會;只看見路德對雅各書的瞞,以及加爾文對雅各書的騙。這不是教義簡史嗎:圍繞聖禮之「是什麼」的偏執(包括天主教的塗油禮),聚焦聖道之因信稱義的新教正統神學,以及靈恩派將行道聚焦在肉身修行、異能成功上的裝神弄鬼……實際上都讓我們遠離了聖城聖殿聖會的整全信息。可以說所有宗派教義都是盲人摸象,卻口含天憲。我們必須在聖經面前永遠保持謙卑,知道自己一直走在從大流散或從散居之中歸回的路上(雅各書1:1)。起初,「1你要用皂莢木作壇。這壇要四方的,長五肘,寬五肘,高三肘。2要在壇的四拐角上作四個角,與壇接連一塊,用銅把壇包裹」(出埃及記27:1-2)。如今,弟兄們,「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做這善工」(參尼希米記2:17-18)。

散居十二支派的人,從哪裡開始建造呢?雅各書1:16-27開闢了天的四角,皆為「善道」。偏執一端必轉向異教邪教或雞湯。主啊,「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以色列民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賜給你民為業之地」(列王記上8:36,歷代志下6:27);「你也必明白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箴言2:9);「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他們卻說,我們不行在其間」(耶利米書6:16);「你若將這些事提醒弟兄們,便是基督耶穌的好執事,在真道的話語,和你向來所服從的善道上,得了教育」(提摩太前書4:6);「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提摩太后書1:14)……教牧書信這樣吩咐傳道人:「用善道教訓人」(提多書2:3)。而偏離善道的後果是悲慘的:「4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5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6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7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8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9親愛的弟兄們,我們雖是這樣說,卻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而且近乎得救」。願神繼續帶領我們,使我們的「行為強過這些」,阿門。

一、真道(16-18)

16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

17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18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首先提醒大家,有譯本將16節中的「不要看錯了」翻作「不要自欺」或不要被欺騙;這與26節中的「欺哄」可以平行。可以參考這個譯法,特別是我們將這種翻譯連接到撒但權勢之下的黑暗世界。因為雅各書1:16-18有返回創世記的異象,而魔鬼起初就是說謊的——罪人因為被騙而進入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可憐狀態。這也是基督教如今所處的基本狀態。但起初神在神說中首先創造了光。雅各書這兩個基本真理(神說與光)可以與創世紀1:1-5、約翰福音1:1-9與雅各書1:16-18平行。一方面,這仍然是一個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黑暗卻不接受光的世界(魔鬼用謊言欺騙了人類);或者是一個「錯」統治人心的世界;另一方面,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而光繼續照耀在黑暗中,繼續有人在真光中重生。雅各書1:16-18還可以這樣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錯謬之下的世人和教會(16);第二、神用光臨到世界(17);第三、神的話語就是光,並且使我們重生(18)。

1、罪人(16)

16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

雅各的呼喊當然也可以視為「神說」,而神說的對象首先是弟兄們,是教會;而弟兄們因為住在「看錯」或「被騙」以及自欺欺人甚至欺哄聖靈的可怕處境中,因此需要神說;正如黑暗中的百姓需要大光。路加福音1:76-79,「76孩子阿,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77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78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79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以賽亞書9: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另參馬太福音4:16);以賽亞書60:2,「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腓立比書2: 13-16,「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14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15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16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約翰一書2:8,「再者,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

注意雅各書每一次呼喊親愛的(ἀγαπητός)弟兄們,都是一次真光照耀;都因我們迷失在暗夜與陰霾中。這是真愛,這是真光,這是真道。而真愛首先就是糾錯,就是十誡中的「不」,「不可」。在這個意義上,雅各書更像申命記,在形式和內容上,雅各書更應該被理解為新約聖經的申命記:「45摩西向以色列眾人說完了這一切的話,46又說,我今日所警教你們的,你們都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們的子孫謹守遵行這律法上的話。47因為這不是虛空,與你們無關的事,乃是你們的生命。在你們過約旦河要得為業的地上必因這事日子得以長久」(申命記32:45-47)。摩西對面的也是以色列十二支派。

基督教「錯」了。真光首先照在教會身上。Μὴ πλανᾶσθε ἀδελφοί μου ἀγαπητοί,Do not err, my beloved brethren。這裡我們重點研究一下動詞πλανάω的含義:Tense: Present;Voice: Passive;Mood: Imperative。被動語態可以將這一節經文與上文的三大試探連接起來。雅各等於說,不要被魔鬼欺騙,被捆綁到錯謬與黑暗之中,因此,需要真光照耀,需要住在基督的話語裡。πλανάω的基本含義是:to cause to stray, to lead astray, lead aside from the right way,to go astray, wander, roam about;to lead away from the truth, to lead into error, to deceive;to be led into error;to be led aside from the path of virtue, to go astray, sin;to sever or fall away from the truth;of heretics;to be led away into error and sin。被帶偏離正道,進入異教、邪教、錯誤和罪惡。這個動詞在新約中出現了39次,一般翻作迷路或錯,如馬太福音18:12,22:29等。這個動詞另外出現在雅各書5:19,「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20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2、真光(17)

17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然後我們看神怎樣創造光,並判斷光是好的,並分別光暗。注意,現在不是人像神一樣按自己的標準分別善惡,而是神按神的標準分別善惡。πᾶσα δόσις ἀγαθὴ καὶ πᾶν δώρημα τέλειον ἄνωθέν ἐστιν,Every good gift and every perfect gift is from above。形容詞ἀγαθός(3:17)可以相當於創世記第一章中神看著是「好」的和創世紀第二章中分別善惡樹中的「善」;而形容詞τέλειος(perfect,完備,1:4,1:17,1:25,3:2)可以相當於創世記第一章中的「甚好」。而這一切都出於神,不是出於人和這個世界。這裡有兩個平行的名詞,用來表示恩賜(δόσις,a giving,a gift;腓立比書4:15)和賞賜(δώρημα,a gift, bounty, benefaction;羅馬書5:16)。既然是神賜下的,就應該接受;並且我們應該只接受神的恩賜和賞賜,如智慧,如稱義。副詞ἄνωθεν有三重含義:from above, from a higher place;from the first, from the beginning, from the very first;anew, over again(3:15,17)。要按山上的樣式建造會幕。第一、這從上面來的恩賜超越或棄絕了從下面的試探(約翰福音3:31等)。第二、這是從起初就有的真理,不是人類的傳統和發明(使徒行傳26:5等);第三、這是需要不斷更新、重生和歸正的真理(約翰福音3:3,7等)。

那麼「上頭」是哪裡呢?誰在上頭呢?不是異教的什麼宇宙真理,而是上帝。καταβαῖνον ἀπὸ τοῦ πατρὸς τῶν φώτων παρ᾽ ᾧ οὐκ ἔνι παραλλαγὴ ἢ τροπῆς ἀποσκίασμα,and cometh down from the Father of lights, with whom is no variableness, neither shadow of turning。首先,這智慧不是遙不可及的,不是靠人悟的;而是道成肉身降下(καταβαίνω)來的。這指向道成肉身的基督。其次,這恩賜是從父神那裡降下來的;而父神是眾光之父(τοῦ πατρὸς τῶν φώτων)。這首先指向創世記第一天和第四天的創造(另參約伯記38:4-33,詩篇136:7-9,以賽亞書40:26,耶利米書31:35)。最後這一句是形容父還是形容眾光?也許同時指向兩者。如約翰一書1:5,「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另參哥林多後書4:6;使徒行傳26:18,哥林多後書6:14,歌羅西書1:13;帖撒羅尼迦前書5:4等);詩篇119:105,「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106你公義的典章,我曾起誓遵守,我必按誓而行」。光也常指神的公義,如詩篇37:6,「他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另參以賽亞書62:1)。名詞παραλλαγή的意思是variation, change;名詞τροπή的意思是(天體)運行。不改變,不會「豈是真說」。

3、重生(18)

18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這光是生命(約翰福音1:4);這生命是道(約翰福音6:63)。這裡特別談到了「出生」,這是重生與重死對立:「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而與此同時,這裡用「他自己的旨意」解釋了何為神和神的光。βουληθεὶς ἀπεκύησεν ἡμᾶς λόγῳ ἀληθείας,Of his own will begat he us with the word of truth。動詞βούλομαι的意思是to will deliberately, have a purpose, be minded of willing as an affection, to desire(馬太福音1:19等;雅各書3:4,4:4);祂願意,祂愛,祂計劃,祂想要……神願意使我們出生:ἀποκυέω,to bring forth from the womb;give birth to;produce。問題是用什麼樣的光照使我們出生的呢?用真理的道:λόγῳ ἀληθείας,the word of truth(3:14,5:19;使徒行傳13:8;羅馬書1:5,16:26;哥林多前書16:13;哥林多後書6:7,加拉太書1:23,3:23;以弗所書1:13,4:13;帖撒羅尼迦前書1:6;帖撒羅尼迦後書2:13;歌羅西書1:5,提摩太前書1:19,2:4,2:7,3:9,3:13,4:1,4:3,4:6,5:8,6:10,6:12,6:20,6:21;提摩太后書2:15,2:18,2:25,3:7,3:8,4:4;提多書1:13,1:14;希伯來書10:26,12:2;彼得後書1:12,2:2;猶大書1:3,1:20;啟示錄14:12)。只有基督的道理是真道,是神的道理而非人的道理。

λόγος就是道成肉身的道,在雅各書第一章中出現了4次(18,21,22,23)。真道怎樣使我們出生呢?羅馬書10:17,「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而上帝在基督和祂的真道裡生了我們,目的是什麼呢?「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εἰς τὸ εἶναι ἡμᾶς ἀπαρχήν τινα τῶν αὐτοῦ κτισμάτων,that we should be a kind of firstfruits of his creatures。這裡有兩個概念需要特別強調。第一是創造。κτίσμα,thing founded;created thing。複數,指一切受造之物;而基督徒是所有受造物中特別的一種(τις)創造。第18節堅決地把雅各書第一章與創世記第一章平行在一切,並將教會視為創造的奧秘。第二是果子。果子同樣與創世記第一章的種子和果子連接。天主教不要生、不要正確地生,就要結果子。而路德宗和基督教只聚焦生,一直住在生產中。ἀπαρχή主要翻作初熟的果子,基督徒是所有受造之物中的選民,是專門獻祭於神的(尼希米記10:35,10:37;耶利米書2:3;何西阿書9:10;羅馬書16:5,哥林多前書15:20,15:23,16:15;啟示錄14:4等)。那什麼是神要的果子呢?光照耀我們或生出我們,是為了使我們也成為這世界的光。光首先指向神的公義,基督徒必須在這世界為公義作見證,並靠著復活的信仰,坦然無懼見證神的公義;如光照耀在黑暗中,並呼喊罪人出黑暗,進入光明(馬太福音5:14-16;以賽亞書60:1;彼得前書2:9)。

二、聽道(19-21)

19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

慢慢地動怒。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雞湯教不想聽也不想行。如靈恩派彎曲「字句叫人死」藐視傳道和聽道;其他雞湯以「一切都交給神」的詭詐放棄一切神要求的行道,以為因此就可以放心地與偶像行淫。但「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12)。再度感慨雅各書的美、邏輯之嚴謹,真理之深刻和正典,隨著我們的註釋不斷展現給我們。每一周都愛雅各書更深。從邏輯上看,上文論及真道與生命之間的關係,那麼相關的問題必然是:那我們從哪裡尋得這恩賜生命的真道呢?這個問題正是尼哥底母和撒瑪利亞婦人的問題。但還是這個基本真理:信道是從聽道來的;佛說你修,神說我喂。於是雅各書1:19-21撥雲見日、開門見山讓我們進入聽道的真理。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必須聽道(19a);第二、聽道最大的攔阻或試煉是聽道成仇(19b-20);第三、而聽道成仇的原因是自己的污穢與邪惡(21)。值得一提的是,箴言書關於言語的教導也可以平行雅各書1:19-27的相關信息:箴言10:19,11:12-13,13:3,17:27-28等等。

1、傳道聽道(19a)

19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

信道首先要聽道,而聽道首先需要傳道人。這個聖禮型教會的基本邏輯完全啟示在羅馬書10:13-18,「13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14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15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16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因為以賽亞說,主阿,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17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18但我說,人沒有聽見嗎?誠然聽見了。他們的聲音傳遍天下,他們的言語傳到地極」。當然,教牧書信集中講論的是同一個傳道人或聖職的真理。可能由於雅各本人就是傳道人,而且正在傳道,所以這裡將傳道的真理一言以蔽之:「我親愛的(ἀγαπητός)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16與18節兩次都強調「我」,這個我就是傳道人雅各——我與弟兄們的關係首先就是牧眾關係。這個弟兄們的呼告,等於傳道人呼喊會眾「凡有耳的都應當聽」。原文中並沒有這句:「這是你們所知道的」。第一個詞是ὥστε,用以連接上下文。so that, insomuch that;so then, therefore, wherefore。這個小品詞等於強調這個事實:既然惟道生人,所以你們需要傳道人,需要教會,需要聽道。而基督徒進入教會,壓倒一切的目的,就是領受神的道。

雅各在這裡重點呼喊散居十二支派的人要聚會聽道。正如耶和華神這樣呼喊:「以色列啊,你要聽」(申命記6:3-4)。而且雅各書進一步教導「以色列」應該怎樣聽道:「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ἔστω πᾶς ἄνθρωπος ταχὺς εἰς τὸ ἀκοῦσαι βραδὺς εἰς τὸ λαλῆσαι βραδὺς εἰς ὀργήν,let every man be swift to hear, slow to speak, slow to wrath。首先,每個人都需要聽道;不要覺得你比別人更高明,因此有理由起來一馬當先(πᾶς ἄνθρωπος);也不要以為只有你最聰明,不需要聽道也可以得救。其次,要快快聽(ταχύς,quick, fleet, speedy):因為你正在犯罪,快要死了。呼喊人進入教會聽道,這是上帝定義的教會緊急狀態法。這個形容詞在新約中只出現這一次。最後,慢慢說:βραδύς,slow(路加福音24:25)。外邦人特別是中國人,根本不瞭解聖經也不知道教會,因此最好先管理自己的舌頭。雅各書多次多方要人管理舌頭,主要不是針對傳道的,而是針對聽道的。慢慢說首先要求會眾謙卑和忍耐講道台;也要求初信者不要剛入教就起來作監督,剛受洗幾天就論斷牧師講錯了。「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提摩太前書3:6)。這經你們沒有讀過嗎?

2、聽道成仇(19b -20)

19b慢慢地動怒。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聽道最大的攔阻和試探是什麼?就是聽道成仇。這是雅各書極為深刻之處:人聽道一定會發怒。為什麼會發怒呢?因為所傳之道或真道一定與人性(驕傲、無長性、愚蠢無知)、人的傳統和人罪性(貪愛世界和愛罪或淫亂)是根本對立的,特別是會帶領你經歷政治恐懼。這三種原因都會導致「該隱大大發怒,變了臉色」。越在末世或大紅龍的國度,聽道成仇的現象越嚴重:「1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2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3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4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5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提摩太后書4:1-5)。而更深刻的原因,是因為聽道成仇的人是屬魔鬼的。「2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的。從此你們可以認出神的靈來。3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神。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你們從前聽見他要來。現在已經在世上了」(約翰一書4:2);「1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2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提摩太前書4:1-2)。

既然這世界是魔鬼掌權的世界,所以主耶穌說世界恨你們;我差你們去如羊進入狼群。因此需要提醒大家,魔鬼蹲在門前,等候該隱聽道發怒,這怒火針對的就是傳道人亞伯,或對亞伯的神。坐在或曾經坐在會眾席上的人,記住這個教訓吧「6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7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而該隱一旦發怒就會成為魔鬼的食物。怒髮衝冠的人也不可能秉行公義,只是在服事魔鬼的旨意,或個人的情慾。這也出於不信,因此最終不得稱義,不能得救。誰在生氣呢?箴言22:24,「好生氣的人,不可與他結交。暴怒的人,不可與他來往」;路加福音15:28,「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以弗所書4:26,「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聽道者會生氣的。ὀργή,anger, the natural disposition, temper, character(馬太福音3:7等)。這個名詞在19、20重複兩次。首先,遠離雞湯教和靈恩派的謊言:眾人聽了都阿門如潮。按人的本性,這是罪人對傳道唯一的反應:約翰福音8:45,「我將真理告訴你們,你們就因此不信我」;約翰福音8:46,「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我既然將真理告訴你們,為什麼不信我呢」;加拉太書4:16,「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當然也不是所有人或所有時候都聽道成仇。更常有的情況是:「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使徒行傳28:24)。但那信的,一定是因為同感一靈;出於神(哥林多前書12:3)。其次,雅各勸勉聽道者慢慢(βραδύς)發怒。最後,雅各教導人,這種怒氣從神那裡得不到任何的「義」。ὀργὴ γὰρ ἀνδρὸς δικαιοσύνην θεοῦ οὐ κατεργάζεται,For the wrath of man worketh not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可怒之子遠離因信稱義(羅馬書1:17,3:21-22),也不能見證神的公義(詩篇35:24;以賽亞書46:13;馬太福音5:6,10,20;6:33;希伯來書11:33)。長期以來基督教主流乖僻了聖經的「義」。神稱義只是義人因信得生的開端。稱義即神因信稱你是公義的人;而被稱為公義的人必見證公義。

3、亡羊補牢(21)

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必有人已經因為大大發怒而竄堂成瘋或離經叛道的。雅各這裡的勸勉也算亡羊補牢。這是常見的教會風波:罪人愛世界,發現講道台不能使之成功犯罪和使之更愛世界,甚至責備他們的罪惡與喪盡天良;他們就起來,開始背後議論,分門結黨,勾搭成群;企圖獲得多數意見,隨眾作惡;然後起來攻擊牧師,最後分裂教會,作惡自害。但是,這些撒謊者會將他們的背叛解釋為牧者的「錯」,或生命或教導。但雅各在這裡強調了罪人聽道成仇出於他們自己。雅各大致指出了可能存在的四種原因:不是講道台講錯了,而是你自己污穢、邪惡、驕傲(與溫柔對立)和唯物論(根本不關心靈魂的得救)。

第一、污穢。「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διὸ ἀποθέμενοι πᾶσαν ῥυπαρίαν,Wherefore lay apart all filthiness。不是她比你更髒,是你淫者見淫。動詞ἀποτίθημι的意思是to put off or aside or away;這個動詞常指脫去衣服或脫去舊人(使徒行傳7:58,羅馬書13:12,以弗所書4:22,4:25;歌羅西書3:8;希伯來書12:1;彼得前書2:1;撒加利亞書3:3-4)。而那人生氣,就是因為他自己充滿一切的(πᾶς)污穢。一個滿身污穢的人,遇見光照一定怒髮衝冠,氣極敗壞。輕者竄堂,重者殺害先知。這是怎樣的污穢呢:ῥυπαρία,這個名詞在新約中只出現一次,中文相當於污穢、骯髒、下流、卑劣、玷污、侮辱等等。這樣的生命在被光照之後若不肯悔改,一定大大發怒。防火牆不過是惱羞成怒展示的國家規模的罪人剛硬而已。

第二、邪惡。「和盈餘的邪惡」,καὶ περισσείαν κακίας,and superfluity of naughtiness。盈餘(περισσεία,abundance, superabundantly, superfluously;residue, remains;羅馬書5:17,哥林多後書8:2,10:15)與上文的一切(πᾶς)——壞到超限了。越是臭不可聞,越是惡貫滿盈,越是敏感易怒,至於隨時爆炸——強烈譴責誰又傷害了這個國家的玻璃之心,因為亞摩利人已經惡貫滿盈。香江是它的傷疤,誰提它咬誰,因為它在那裡惡貫滿盈。這個名詞也可以指剩餘和殘存的邪惡。一個人剛剛信主,舊人在他生命中以殘部或殘兵敗將的方式潛伏。當他發怒的時候,會立即集結,反攻倒算。邪惡:κακία,wickedness,evil,naughtiness。如魔鬼之惡。該隱屬於那惡者:「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為什麼殺了他呢?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約翰一書3:12)。

第三、驕傲。「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ἐν πραΰτητι δέξασθε τὸν ἔμφυτον λόγον,and receive with meekness the engrafted word。溫柔:πραΰτης,mildness of disposition, gentleness of spirit, meekness;這個名詞與謙卑相關。她也出現在雅各書3:13,「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另參彼得前書3:15)。形容詞ἔμφυτος的意思是inborn, implanted by nature, implanted by others instruction。這個詞也只出現一次,指的應該是藉著真理的教導得生命。這等於勸勉聽道者知道好歹。另外我們需要複習撒種的比喻(馬可福音4:3-20)——有人自以為有一套,必然好景不長。

第四、淫亂。唯物論,與唯物偶像行淫。「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這裡的兩個概念都很重要。首先是拯救(σῴζω);其次是靈魂(ψυχ)。如果那人根本不關心得救也不關心靈魂,只關心錢、權和欲,他們怎麼可能一直坐在講道台下面呢?實際上從起初他們進入教會就根本不關心「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他們不關心靈魂問題,因為他們的父是遊蕩在歐洲那個污穢的靈,即唯物主義污鬼幽靈。不要再把聖物扔給狗。

另外,注意彼得前書1:23-2:3與雅各書1:21的平行:「23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24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25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1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譭謗的話,2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3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彼得在這裡進一步解釋了污穢的主要表現: 陰毒,詭詐,假善,嫉妒,譭謗。這讓我想起「狠毒的懦夫」。

三、行道(22-25)

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讓我們再一次為雅各書感謝神,這段關於行道的經文徹底顛覆或歸正了「基要主義」,就是路德加爾文所引領的那種偏執一端的信義傳統;而這個不問行為的信仰,或者信心與行為二元論的虛構,實際上使基督教失去了在人間見證的能力,並從本質上否定了道成肉身的真理。而這是主耶穌明確的教導:「21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22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23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24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25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26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27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馬太福音7:21-27);「27耶穌正說這話的時候,眾人中間,有一個女人大聲說,懷你胎的和乳養你的有福了。28耶穌說,是卻還不如聽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加福音11:27-28)。教會從宗教改革開始進一步淪為人性的小廟和異教的丘壇。雞湯教藉著「一切都交給神」和「順服掌權者」土遁蛇行,一方面完全棄絕公義之行;另一方面沉迷肉身修行與裝神弄鬼的醜行,以及吃人自義的惡行。主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1、務要行道(22-24)

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務要行道(22-24);第二、如何行道(25)。首先注意「欺哄」一詞與16節「錯」的首尾呼應:魔鬼欺騙罪人,撒但進入了猶大的心;於是下一步就是雞湯教的自欺欺人。什麼是現代基督教,就是「自己欺哄自己」,或者自己騙自己玩也騙別人跟他們一起玩的世俗小學。誰不跟他們玩他們就咒詛誰驕傲,就「難道這麼多年就你看見了真理」……這是既不聽道也不行道的怪物或利維坦,唯有她配成為大紅龍的淫婦,兩者互相利用,彼此通姦。這不是常識嗎:信道就是為了行道。一切都交給神,這是人的謊言;順服世俗掌權者,這是魔鬼的謊言。亞當聽了神的道,就該起來修理看守。這本是常識。但信而不行的基督教,氾濫成災竟然主流。雅各書不是稻草,是精金,是寶石,安定在天。

雅各書說的何等清澈:「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Γίνεσθε δὲ ποιηταὶ λόγου καὶ μὴ μόνον ἀκροαταὶ παραλογιζόμενοι ἑαυτούς,But be ye doers of the word, and not hearers only, deceiving your own selves。這裡用一個詞組來描述「行為」:Γίνεσθε ποιηταὶ,直譯大約相當於說:你們要成為行動者。名詞ποιητής的基本含義是a maker, a producer, author;a doer, performer;a poet(1:22,23,25;4:11)。這個名詞也出現在使徒行傳17:28,「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們作詩的(ποιητής),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也許這個名詞的確與詩人相關,人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詩人是行動者,與殭屍、機器人或行屍走肉判若兩人。另參羅馬書2:13,「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值得強調的是,這個行為是道的行為,不是人自己的行為,更不是悖道的行為。與「行者」平行的概念是「聽者」(ἀκροατής);而只聽不行的就是騙子,是自欺,基督教顯然成功地欺騙了自己,需要雷霆儆醒。παραλογίζομαι,to reckon wrong, miscount;to cheat by false reckoning;to deceive by false reasoning;to deceive, delude, circumvent。這是一種精明的計算之後的繞行,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廉價的宗教:見壞就跑,見好就上。另參歌羅西書2:4,「我說這話,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迷惑你們」。

後面兩節經文解釋這種自欺或花言巧語的本質:「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ὅτι εἴ τις ἀκροατὴς λόγου ἐστὶν καὶ οὐ ποιητής οὗτος ἔοικεν ἀνδρὶ κατανοοῦντι τὸ πρόσωπον τῆς γενέσεως αὐτοῦ ἐν ἐσόπτρῳ,For if any be a hearer of the word, and not a doer, he is like unto a man beholding his natural face in a glass;κατενόησεν γὰρ ἑαυτὸν καὶ ἀπελήλυθεν καὶ εὐθέως ἐπελάθετο ὁποῖος ἦν,For he beholdeth himself, and goeth his way, and straightway forgetteth what manner of man he was。這是一個比喻,需要一一俚清。

首先,這裡的鏡子(ἔσοπτρον,哥林多前書13:12)應該指的是下文的律法或聖經。人(ἀνήρ)藉著聽道實際上至少認識三個事實,或人存在的真相:第一、自己是個罪人,虧欠了神的榮耀,這應該產生極大的悔改和更新的意願。第二、看見自己起初從神那裡獲得的形象和使命,應該起來活出基督的樣式。第三、看見基督的救恩,因為感恩而應該起來侍奉真理。這應該是照鏡子應該得到的三個基本收穫。名詞γένεσις的基本含義是source, origin;used of birth, nativity;of that which follows origin, viz. existence, life等等。馬太福音1:1用這個名詞指generation(家譜):「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雅各書3:6用之指生命(另參馬太福音1:18,路加福音1:14;何西阿書2:5;以西結書4:14,16:3-4)。所以這個詞可以指你要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現在在哪裡(如今成了何等樣人),應該往哪裡去。動詞κατανοέω在23-24重複出現,基本含義是to perceive, remark, observe, understand;to consider attentively, fix one』s eyes or mind upon(馬太福音7:3等)。

但是照過鏡子卻不行動或立即(εὐθέως)走掉的人,就等於白照了,並且忘記了自己是誰和應該是誰,或開始是誰,一直是誰。動詞ἦν的用法是imperfect。動詞ὁποῖος的含義是:of what sort or quality, what manner of。大約指怎樣的人,或真理本來應該是怎樣的(使徒行傳26:29,哥林多前書13:13,加拉太書2:6,帖撒羅尼迦前書1:9)。有選擇的遺忘也是忘記天恩:「4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5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6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7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8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希伯來書6:4-8)。而忘恩一定負義(出埃及記13:3,民數記15:39,申命記6:12,8:2,瑪拉基書4:4;彼得後書1:12-13,3:1,3:8)。

2、如何行道(25)

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

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這個花言巧語的基督教,這個正在焚燒的基督教——以賽亞書65:5且對人說,你站開吧,不要挨近我,因為我比你聖潔。主說,這些人是我鼻中的煙,是整天燒著的火——怎樣才能歸正呢?現在道理又回來了,還是要堅持和忍耐聽道,唯有從聖道中才能支取靈魂甦醒和行道的能力。因此我這裡說的「如何行道」不是具體怎樣行道(這是下文的內容),而是指人如何才能有行道的能力和意志;或者說,我們從那裡支取行道的動力與意願。簡而言之,我們需要從聖經中不斷支取行道的意志。這就要求基督徒必須一直住在聖道之中,一直需要基督和教會(約翰福音8:31-32)。值得強調的是,雅各書所說的律法,有時候大致相當於舊約聖經;雅各書說的行道不是為了被稱義,而是為見證義。

雅各強調的如此堅決:「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ὁ δὲ παρακύψας εἰς νόμον τέλειον τὸν τῆς ἐλευθερίας;But whoso looketh into the perfect law of liberty。首先,「惟有」(δέ)的意思是只有這一條路,只有教會這一條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教會之外並無救恩。而離開教會和信仰,人不可能秉行公義,無神論社會只能是地獄的輪迴。其次,詳細查看:παρακύπτω,to stoop to a thing in order to look at it;to look at with head bowed forward;to look into with the body bent;to stoop and look into;metaph. to look carefully into, inspect curiously of one who would become acquainted with something(路加福音24:12,約翰福音20:5,11;彼得前書1:12)。這個動詞與上文的κατανοέω(那是路德加爾文們閱讀雅各書的態度)不同;而它教導基督徒怎樣堅持教會生活和怎樣在教會中聽道。再次,這是雅各書第一次提及律法(νόμος)。最後,我們需要「詳細查看雅各書對律法的定義:νόμον τέλειον τὸν τῆς ἐλευθερίας,the perfect law of the liberty。一方面,律法的完全(τέλειος,1:4,17,25;3:2),這可能意味著你信聖經要信整全的真理,而且要堅信到底;不能片面,不能半途而廢。迄今為止,基督教經常性的錯誤是盲人摸象,並因此急吼吼地進入教義和宗派。另一方面,這律法的本質就是自由(ἐλευθερία;2:12)。這自由是什麼意思呢?這首先是主耶穌的教導:唯有真理使人得以自由:「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ἐλευθερόω)」(約翰福音8:32)。其次,這自由包括政治自由又超越政治自由,指從罪的奴僕變成基督的僕人:「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哪裡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後書3:17;另參羅馬書8:21,加拉太書2:4,5:1,5:13;彼得前書2:16;彼得後書2:19)。這裡的邏輯可能是這樣:那些只聽不行的人,實際上是被各種罪惡與偶像捆綁;而唯有靠著聖經的真理,才超越各種奴役,行使「言論自由」和「政治自由」;並向世人宣告真自由。

聽道不是一次性或偶然的觀光旅遊。「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καὶ παραμείνας οὗτος οὐκ ἀκροατὴς ἐπιλησμονῆς γενόμενος ἀλλὰ ποιητὴς ἔργου,and continueth therein, he being not a forgetful hearer, but a doer of the work。我們重點說說動詞παραμένω,to remain beside, continue always near;to survive, remain alive。這個動詞指居住(哥林多前書16:6),並且長久(希伯來書7:23)。唉,若有人「時常如此」或從10年前堅持到創世記,並從創世記堅持到馬可福音和雅各書,又何必半途而廢好景不長,何必那麼醜惡又作惡自害呢。最後一句可以平行12節: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ὗτος μακάριος ἐν τῇ ποιήσει αὐτοῦ ἔσται,his man shall be blessed in his deed。形容詞μακάριος見12節。動詞ἔσομαι是將來時,這個祝福是將來的;並且是在他的行為(ποίησις)中得到祝福。這是真的,我們愛,但會經歷愛。但無論如何,這也意味著,只聽不行的人,是不可能被祝福的。

弟兄們,我們需要再一次強調:返回聖經遇見律法與福音這些概念,不宜總是落入路德神學以及基督教神學那些相關教義之中。換言之,雅各寫雅各書的時候,他說的律法不一定完全周延於保羅書信的律法,更不可能等同於「律法與福音」的那個律法。更多的時候,雅各書說的律法就是神的話語,就是聖經本身;即25節的「律法」完全平行22-23中的「道」;只是律法這個概念更強調其絕對命令及法律後果。因此,雅各書這段經文幾乎完全平行詩篇這段話:「7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8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9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10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11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守著這些便有大賞」(詩篇19:7-11)。極端教義主義者是屬魔鬼的,「6耶穌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7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8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9又說,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馬可福音7:6-9)。不是藉著教義去讀聖經,而是常常用聖經超越教義。

四、善道(26-27)

26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但是,到底何為行出來?是肉身修行,還是進攻別人肉身,或以爆料別人下體和褲襠自娛自樂吃人自義呢?行道與天主教的善工稱義、贖罪券補贖以及解放神學,和靈恩運動以及循道宗的社會福音都毫無關係。雞湯教將行道彎曲為洗腳禮和各種異能,而那恰恰是主所咒詛的(馬太福音7:22-23)。雅各書1:26-27極為堅決而簡明扼要地讓我們看見何為行道,或行道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同時進一步讓我們認識何為神的義。行道或善道包括兩個基本方面,第一、話語:超越謊言(26)。第二、行為:秉行公義(27)。這雙重見證恰恰是針對魔鬼兩大品質或兩種手段的:說謊與殺人。教會和基督徒正是這樣站在世界之主的面前,並因為這樣的雙重見證,天路才是也必然是十字架的道路。

1、話語(26)

26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顯而易見,只聽不行的人,就是自以為敬虔的人。雞湯教上來攻打我們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關切,他們的道理就是「自以為虔誠」,如每個人都是罪人、不許論斷人等等。但是他們同時絕不會「勒住他的舌頭」,他們一定要起來「我很忙」地攻打我們。也許有人會指著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反駁我們,但我們需要強調,馬利亞也是聽了之後去行的。馬大的問題是根本不聽就要行,而她對自己的行是充滿自義或煩躁的。另外,聖經要亞當必須說話,要傳道人必須傳道,必須按神的真理分別善惡,秉行公義。雅各要「勒住他的舌頭」,就不會有雅各書了。因此這裡「勒住他的舌頭」必另有所指(另參雅各書第三章)。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舌頭」(γλῶσσα)就是靈恩派津津樂道的「方言」。根據這裡的語境,勒住舌頭針對的首先應該就是對上面道理的反擊。即當雅各教導人信道也要行道的時候,有人起來用敬虔的道理攻擊雅各的道理。而一旦假道理以敬虔的名義起興,就淪為魔鬼的謊言。所謂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我們還是考察原文:Εἴ τις δοκεῖ θρησκὸς εἶναι ἐν ὑμῖν μὴ χαλιναγωγῶν γλῶσσαν αὐτοῦ ἀλλ᾽ ἀπατῶν καρδίαν αὐτοῦ τούτου μάταιος ἡ θρησκεία,If any man among you seem to be religious, and bridleth not his tongue, but deceiveth his own heart, this man』s religion is vain。首先,這個責備是針對教會的,而且覆蓋教會中的任何一個人。其次,這句話特別針對「屬靈表演藝術家」:δοκεῖ θρησκὸς εἶναι,seem to be religious;看起來像是很敬虔。動詞δοκέω,to be of opinion, think, suppose;to seem, to be accounted, reputed;it seems to me。可以指自以為,或人以為。另參雅各書4:5,「你們想(δοκέω)經上所說是徒然的嗎?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嗎」。我們借此不僅看見雅各書中律法與聖經的平行;而且也可以明白敬虔主義常常是藉著肢解聖經假冒敬虔的,與乃父在曠野的勾當相同。形容詞θρησκός的基本含義是:fearing or worshipping God,to tremble,trembling, fearful。它只出現這一次;不過其動詞θροέω指驚慌或哭泣(馬可福音13:7,帖撒羅尼迦後書2:2)。這種敬虔常常偽裝成比任何人更敬畏上帝,因此一切都交給神那種「可愛」的樣式。我們已經審丑疲勞了。

但是,他們在撒謊。凡高調不要論斷人的敬虔者最喜歡起來論斷人;而所有鼓吹一切交給神或要順服掌權者的人,一直而且正在起來挑戰教會的權柄,甚至以虛空的家譜作為凶器和攻擊手段。這足以顯示他們就是魔鬼的兒子,起初就是說謊的,為要讓魔鬼自由地殺人。所以雅各書首先吩咐他們閉嘴,這是一種拉黑;因為雅各認出他們是騙子。首先,他們「卻不勒住他的舌頭」:μὴ χαλιναγωγῶν γλῶσσαν αὐτοῦ,and bridleth not his tongue。動詞χαλιναγωγέω的基本含義是to lead by a bridle, to guide;to bridle, hold in check, restrain(另參雅各書3:2,列王記下19:28,以賽亞書30:28,37:29)。「勒住舌頭」首先是平行19節「快快聽慢慢說」的,就是針對聽道者的。當然也可以這樣應用,敬虔主義者大約相當於歲月靜好婊;但實際上歲月靜好婊基本上都是長舌婦和男女人;他們不僅不能忍耐聽道而攻打傳道人,且挨家閒遊說長道短,背後說人蜚短流長。其次,他們不是敬虔,「反欺哄自己的心」,ἀλλ᾽ ἀπατῶν καρδίαν αὐτοῦ,but deceiveth his own heart。他們說的他們自己都不行。比如他們說主耶穌從來不為自己維權。姑且不論耶穌是否維權;我們單單問他們:你女人被抓起來,你會起來維權嗎?欺哄:ἀπατάω,to cheat, beguile, deceive(以弗所書5:6,提摩太前書2:14);似乎這個動詞更強調魔鬼的欺騙和人與鬼合作自欺,而女人更容易陷入這樣的網羅。注意16、22與26這些概念逐漸加強的平行:「看錯」(πλανάω)、欺哄(παραλογίζομαι)、欺哄(ἀπατάω)。

最後,願雅各對一切敬虔主義或雞湯教說:「這人的虔誠是虛的」:τούτου μάταιος ἡ θρησκεία,his man』s religion is vain。形容詞μάταιος的意思是:devoid of force, truth, success, result;useless, of no purpose(使徒行傳14:15,哥林多前書3:20,15:17;提多書3:9;彼得前書1:18)。這個虛空可以參考傳道書的相關論述。我們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基督教最終毫無意義,騙不了人,也騙不了神,而且最終失去救恩,面臨審判。而這恰恰是我們倡導基督教改革的根本原因——主流基督教最終不能得救。名詞θρησκεία可以指宗教(使徒行傳26:5)或崇拜(歌羅西書2:8)。這個名詞還將在下文出現——雅各在這裡實際上在區分兩種宗教,或真假基督教。而檢驗真偽教會的唯一標準是什麼呢?

2、行為(27)

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

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

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我們來到了雅各書第一章最後一節,而這一節經文可以理解為聖殿建造的最後一道工序,是至為重要的剪綵儀式和竣工典禮。或者說,這是分別真假基督教的唯一標準:「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一言以蔽之,真正的敬虔,真正的信仰,真正的崇拜,真正的宗教,真正的基督教,真正的基督徒,真正的教會,就是秉行公義去見證神的公義。不過這一節經文還可以進一步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概念是「清潔沒有玷污」與「不沾染世俗」;中間聚焦對孤兒寡婦的看顧——雅各書第二章幾乎都在解釋這個「公義」的真理。而這兩方面的信息,分別聚焦聖會與公義兩個不可或缺的教會真理,是行道或善行、善道的兩個基本方面,缺一不可。缺一都不是基督教。

首先,雅各將他即將要闡述的道理強調到這樣的高度:「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一方面,他自己要站在神的面前宣告這樣的真理,因此只訴諸心靈和誠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彎曲和謊言。另一方面,他要宣告的是真正的敬虔,真正的宗教,真正的信仰;與上文的貌似敬虔針鋒相對。θρησκεία καθαρὰ καὶ ἀμίαντος παρὰ τῷ θεῷ καὶ πατρὶ,Pure religion and undefiled before God and the Father。清潔的(καθαρός)的敬虔,與上文骯髒的敬虔對立。沒有玷污的(ἀμίαντος,not defiled, unsoiled;希伯來書7:26,13:4;彼得前書1:4)敬虔,與上文已經被玷污、被彎曲的敬虔對立。這也等於宣告那種基督教是大淫婦文化的一部分。而我們之所以倡導基督教改革,為要歸入這「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而這與分別為聖,進入聖安息日、進入聖地、聖會、聖城、聖殿等教會真理可以平行。基督徒首先必須是堅持主日的聖徒。

其次,真正的敬虔只有這一種:αὕτη ἐστίν,is this。是什麼呢?「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To visit the fatherless and widows in their affliction。我們說過,孤兒寡婦在聖經語境中相當於上文說的卑微的人。建議諸位檢索聖經中所有孤兒寡婦的相關經文。一方面,這指向謙卑認罪、悔改得救的道理;另一方面,上帝是孤兒寡婦的神,見證上帝的真愛與公義。而教會對這樣真理的見證,無可推諉地必須捲入政治公義和社會關懷。看顧:ἐπισκέπτομαι,to look upon or after, to inspect, examine with the eyes。一方面,你要看見這人間疾苦,你不能是瞎眼的基督教;另一方面,你要去關切孤兒寡婦,去幫助,去支持,至少與他們同在,而不是相反。不是喪盡天良的漠不關心,也不是喪盡天良的落井下石和助紂為孽,以光為暗,以罪為義。那個顛倒黑暗的基督教是當被咒詛的。注意馬太福音25章是怎樣使用這個動詞的,並將「社會公義」與終極審判連接在一起:「36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43)。這是我們的神:「但有人在經上某處證明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ἐπισκέπτομαι)他」。而之所以關切孤兒寡婦,是因為他們正在苦難之中:θλῖψις,a pressing, pressing together, pressure;metaph. oppression, affliction, tribulation, distress, straits。這個名詞常常就是指政治壓迫和世界災禍(馬太福音13:31,啟示錄7:14等)。

這是喪失ἐπισκέπτομαι的基督教。基督教教義史,為了論戰,為了我正確而不是為了正確,我們走偏了。敬虔主義是一種淫亂,與鬼和世界行淫。他們因此不會勒住舌頭來攻打我們。當然,他們雖然沒有聖經根據,但有教義根據。這是加爾文本人這句話經典的彎曲:James 「dose not define generally what religion is, but reminds us that religion without the things he mentions is nothing」。加爾文的目的是刻意迴避基督教與公義之間的本質聯繫;但他是瞎眼的——雅各書所有經文,特別是第二章都在總體上定義什麼是行道,都在貧富之間見證神的公義。這是我們與加爾文和雞湯教的區別:看顧孤兒寡婦是行道的定義,還是可以替代的偶然性舉例?你看雅各書所有的字句和語境。另外看顧孤兒寡婦這樣的教導,顯然首先與奴隸制的羅馬帝國的國家精神是對立的,這為大逼迫拉開了序幕。

但是,基督教仍然不以政治為目標,更不以權力終極目標。所以下面這句話同樣重要,不可或缺:「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ἄσπιλον ἑαυτὸν τηρεῖν ἀπὸ τοῦ κόσμου,to keep himself unspotted from the world。形容詞ἄσπιλος的意思是spotless(提摩太前書6:14,彼得前書1:19;彼得後書3:14)。政治關切和分別善惡,容易讓我們淪陷到政治邏輯之中,甚至陷入與人的血氣之爭。這是求神加倍憐憫我們;而我們唯有依靠聖禮型教會才能分別為聖。這其中的邏輯還可以參考加拉太書6:1-2,「1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2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換言之,基督徒可以關切政治,但是,教會和建立教會,永遠是我們的真正根基。另外,傳道也是一種行道,聖道與聖會從底線和終極目標上以確保行道是行道。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為什麼移民,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基督教的文明,仍然殘留著「看顧」孤兒寡婦甚至小動物的真理之愛。而我們要知道我們從哪裡來的,應該去哪裡。我們需要的只是誠實。而唯有不斷返回聖經,特別是超越教義地返回聖經,我們才可能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雅各書這裡所攻擊的不清潔、被玷污的敬虔以及沾染世俗,不是很清楚嗎:「1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2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3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4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淫亂的人原文作淫婦)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5你們想經上所說是徒然的嗎?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嗎?6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7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8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各書4:1-8)。「真」道的「真」,首先指的就是誠實。有了這樣的誠實,我們不僅可以超越「錯」、「欺哄」|「欺騙」;而且我們就會立即起來,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弟兄們,我邀請你們,當夜往野狗井去(野狗或作龍),到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夜間沿溪而上,察看城牆(參尼希米記2:12-15)。阿門。

任不寐,2019年10月13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