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第四課:復工與瘟疫之間的救贖(2:4-7)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雅歌2:4-7,

4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5求你們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給我蘋果暢快我心,因我思愛成病。

6他的左手在我頭下,他的右手將我抱住。

7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我指著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不要叫醒云云或作不要激動愛情等它自發)。

感謝神的話語。復活節前夕,在人類盛極而衰、清明祭奠的日子裡,雅歌第二章如寂靜的春雷。藉著雅歌第二章,那些歸入基督的人更深經歷十字架道路,經歷基督的晚餐、受難與復活,以及再來。而今天的證道經文,用詩的語言預表了最後的晚餐和耶穌的受難;同時延續了上文已經開始的聖餐主題:「王正坐席的時候」(1:12);「坐在他的蔭下,嘗他果子的滋味,覺得甘甜」(2:3)。另外這裡的「葡萄乾」可以連接第一章3次出現的葡萄園(1:6,14)。而「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在重複1:5的同時轉向這樣的呼喚: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或者:「37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38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39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馬太福音23:37-39)。如今,智慧仍在街上和殯儀館前呼喊,呼喊復工和悼亡之間的人群。

飢餓與死亡是人類兩大基本絕境,也是魔鬼統治世界的兩條鞭子——飢餓恐懼和死亡恐懼。世人當前的基本困局就是在飢餓(復工)與死亡(瘟疫)之間的艱難選擇。唯有聖餐與復活可以帶領我們出埃及走向自由,就是離開比東和蘭塞的苦工,告別埃及長子的屍骸,穿越紅海。中國獨特的悲劇是,異教在這裡完成了一場對真理的徹底山寨;假基督從紅瘟一直上溯到從故如斯。比如寒食節相當於大齋期,清明節相當於復活節——中國要用魔鬼的方式解決飢餓恐懼和死亡恐懼。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驪姬之亂而流亡國外,一日乏食,饑饉非常,隨臣介之推(介子推)取肉於股,煮紅肉湯以饗重耳。十九年後重耳為晉文公,如酒政忘恩約瑟。介之推隱於綿山。晉文公求之,山高路險,以火燒山。介之推母子皆亡。晉文公以焦柳做木屐,「悲哉足下」;定介之推忌日為寒食節……介之推「割股奉君」,簡直要說「我的肉是可吃的」,「這是我的身體,為你捨的」。

中國人惡搞了聖餐,也「悲哉足下」地跪拜死亡——祖先崇拜山寨了復活。一方面,介之推被火燒死了,水深火熱葬禮的另一側是屈原王國維老捨們;另一方面,紀念先人或聖人以及永垂不朽,取代了復活的真實及其盼望。唯有神的兒子進入世界真實捨命,真實天糧;也真實復活,並在祂的受難中將真愛臨到世人。愛,是今天證道經文的基本主題——神吩咐我們去愛(4);但不是我們能愛(5);而是祂先愛並定義著何為愛(7)。那麼神的愛具體怎樣臨在呢?雅歌2:4-7還可以交叉結構:一、聖餐(4-5);二、拯救(6);三、受難(7)——基督救拔或懷抱人類出離飢餓(飽足)和死亡(復活)。其中聖餐對應和終極解決人類的飢餓恐懼,從這裡廢棄撒旦的權勢。受難所指向的死而復活對應和終極解決人的死亡恐懼,從這裡除去魔鬼的作為。世界已經嚇成這熊樣了;願你們平安。「4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5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約翰一書5:4-5)。阿門。

一、聖餐(4-5)

4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

5求你們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給我蘋果暢快我心,因我思愛成病。

有人說世界和中國正在面臨一場糧食大饑荒。但更深刻的飢餓不是因為缺少包子和麥子,而是屬靈上的普遍飢渴和絕對貧困。喪盡天糧必然喪盡天良。於是耶穌降生在馬槽,在十字架錢擺設最後的晚餐。聖餐是基督真理的核心部分,可以結合雅歌這段經文重讀約翰福音4章(渴)和6章(饑)。雅歌可以開闢一個全新的聖餐論思路;當然聖餐真理的基本教義都是一致的,我們並非要發明新的章程。可以將這兩節經文分成兩部分,第一節指向聖餐的設立,第二節指向聖餐的派發,或僕人如何在壇前服侍信眾。

1、祂預備(4)

4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הֱבִיאַנִי אֶל־בֵּית הַיָּיִן וְדִגְלֹו עָלַי אַהֲבָֽהHe brought me to the banqueting house, and his banner over me was love

這節經文中的兩句話,可以依次平行符類福音中的聖餐設立——耶穌主動差遣門徒預備聖餐並親自服侍他們;和約翰福音中聖餐上的洗腳事件——基督借此教導教會何為神的愛,以及教會的彼此相愛。他帶我,הֱבִיאַנִי,He brought me。入筵宴所,אֶל־בֵּית הַיָּיִן,to the banqueting house。這裡的宴席是用יַיִן代表的,יַיִן就是酒。在聖餐設立中,酒扮演了相對更為重要的角色:「23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24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25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神的國裡,喝新的那日子」(馬可福音14:23-25)。另外注意這裡的每一個細節怎樣平行了馬可福音14:12-16,「12除酵節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門徒對耶穌說,你吃逾越節的筵席,要我們往哪裡去預備呢?13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進城去,必有人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14他進那家去,你們就對那家的主人說,夫子說,客房在哪裡?我與門徒好在那裡吃逾越節的筵席。15他必指給你們擺設整齊的一間大樓,你們就在那裡為我們預備。16門徒出去,進了城,所遇見的,正如耶穌所說的。他們就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特別注意其中進城、那家、客房、大樓、進城等概念——這是אֶל־בֵּית的具體應驗。祂在仇敵面前為我們擺設筵席。

「酒房」這個概念還可以平行客西馬尼園——那裡就是搾酒的地方。「36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就對他們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到那邊去禱告。37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馬太福音26:36-37)。注意「帶領」這個共通的概念。自古以來,酒是盛宴、婚宴和主的宴席的重要部分(申命記14:26;約伯記1:4,13,18;耶利米書35:2,6;以斯帖記7:7-8;何西阿書9:1-4;約翰福音2:3)。上文說「愛比酒更美」,同時也顯示酒在宴席現場,但是把酒放在愛之上是褻瀆。這一幕更平行了啟示錄中羔羊的婚筵(啟示錄19:6-9,21:3)。另外注意耶利米書35:1-2的平行信息:「1當猶大王約西亞之子約雅敬的時候,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2你去見利甲族的人,和他們說話,領他們進入耶和華殿的一間屋子,給他們酒喝」。「耶和華殿的一間屋子」與「酒」一起,顯示雅歌這間酒屋可以指向「耶和華的殿」;殿中有吃有喝,有餅有酒(撒母耳記下12:20;列王記上15:15;列王記下11:3;尼希米記10:35;耶利米書24:1,41:5;何西阿書9:4;約珥書1:9,3:18)。

以愛為旗在我以上,וְדִגְלֹו עָלַי אַהֲבָֽה,and his banner over me was love。旗:דֶּגֶל,banner, standard。除了雅歌,這個名詞全部出現在民數記中(民數記1:52,2:2-3,10,17-18,25,31,34;10:14,18,22,25)。因此這個旗幟可以指正式歸入祂的名下,建立屬於祂自己的軍隊。進軍應許之地的旗幟已經展開。這旗是用愛(אַהֲבָה)來定義的。或者用約翰福音的話說更為準確:「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約翰福音13:8);「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16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17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翰福音13:14-17)。約翰福音12-17,可以全部視為晚餐講道;其中除了洗腳指向愛,其中講論的內容主要論述的也是神的愛和弟兄彼此相愛。אַהֲבָה在舊約中出現40次,在雅歌中出現了11次(2:4,5,7;3:5,10;5:8;7:6;8:4,6,7)。在雅歌2:4-7,אַהֲבָה起了交叉呼應的結構性作用。עָלַי可以參考以賽亞書55:8-9,「8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9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神的愛高過我們的「本色」或「初心」;也高過我們的愛。在雅歌2:4-7中,אַהֲבָה首尾呼應出現了3次。

民數記譯旗為纛,屬天戰爭從聖餐開始啟程。這個邏輯不僅可以平行逾越節的宴席與以色列人出埃及並進入有奶有蜜應許之地的征戰;另參使徒行傳9:8-22,「8掃羅從地上起來,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什麼。有人拉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色。9三日不能看見,也不吃,也不喝……15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16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17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18掃羅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他就能看見,於是起來受了洗。19吃過飯就健壯了。掃羅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20就在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21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裡。22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2、祂餵養(5)

5求你們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給我蘋果暢快我心,因我思愛成病。סַמְּכוּנִי בָּֽאֲשִׁישֹׁות רַפְּדוּנִי בַּתַּפּוּחִים כִּי־חֹולַת אַהֲבָה אָֽנִיStay me with flagons, comfort me with apples: for I am sick of love

葡萄乾隱喻為聖餐中的葡萄酒,而蘋果隱喻為主的身體。動詞סָמַךְ的基本含義是:to lean, lay, rest, support, put, uphold, lean upon;使之養生,增補我力(創世記27:37),按手在頭上(出埃及記29:10)等。值得強調的是,這個動詞在這裡用的是第二人稱陽性複數(the second person masculine plural)。這一方面從「你」或「祂」突然「詩性」地轉向了「你們」;另外這個「你們」指向聖殿中的僕人或祭司,同時直接排除了女牧師服侍聖餐的可能性。有學者將之指向「耶路撒冷的眾女子」,也算半途而廢、昏昏昭昭了。葡萄乾:אֲשִׁישָׁה,raisin-cake, used in sacrificial feasts(撒母耳記下6:19;歷代志上16:3;何西阿書3:1);flagon of wine——酒壺或大酒杯,這可能是אֲשִׁישָׁה在這裡的基本含義。這句話也讓我們想起那位迦南婦人:「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馬太福音15:27)。與「增補我力」平行的動詞是רָפַד,to spread out, support,「暢快我心」;鋪開、梳理(約伯記17:13,41:30)。這個平行結構如同近體詩中的對仗。蘋果顯然在回應上文的蘋果樹和蘋果,指向基督的身體乃順理成章。

這是罪人的一種祈求。「8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9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10求魚,反給他蛇呢?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馬太福音7:8-11)。葡萄樹和蘋果還可以平行以下史實:「    17摩西打發他們去窺探迦南地,說,你們從南地上山地去,18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19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處是營盤是堅城。20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樹木沒有。你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那時正是葡萄初熟的時候。)21他們上去窺探那地,從尋的曠野到利合,直到哈馬口。22他們從南地上去,到了希伯侖。在那裡有亞衲族人亞希幔,示篩,撻買。(原來希伯侖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鎖安城早七年。)23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裡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掛葡萄,兩個人用槓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24(因為以色列人從那裡砍來的那掛葡萄,所以那地方叫作以實各谷。)25過了四十天,他們窺探那地才回來,26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的全會眾,回報摩西,亞倫,並全會眾,又把那地的果子給他們看。27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民數記13:17-27)。主說祂是真葡萄樹(約翰福音15:1)。另參詩篇92:12-14,「12義人要發旺如棕樹,生長如利巴嫩的香柏樹。13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神的院裡。14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

葡萄乾也讓我們想起希西家的「無花果餅」:「21以賽亞說,當取一塊無花果餅來,貼在瘡上,王必痊癒。22希西家問說,我能上耶和華的殿,有什麼兆頭呢」(以賽亞書38:21-22)。那是一場亡種滅族之戰,恐懼戰兢的希西家,進了神的顛;唯有在神的殿中,神重建了他對神、對猶太人的愛情。大軍壓境,希西家的病了——

因我思愛成病:כִּי־חֹולַת אַהֲבָה אָֽנִי,for I am sick of love。首先,這裡的我(אָֽנִי)是被特別強調的,如同聖餐設立中反覆強調的「為你(們)」。這個「我」也要求領受聖餐者自己「分辨」聖餐的真理,這是每個「我」自己的責任,是別人不能替代的。其次,何人「有資格」領取聖餐呢?一方面,承認自己有病的人,或認罪的人;另一方面,承認耶穌因愛而為我們捨命贖罪。實際上這句話直譯很困難,是否是思愛生病是存疑的。也可能有這樣的含義:因為(כִּי)愛(אַהֲבָה),因為病(חָלָה)。動詞חָלָה在這裡是分詞,也可以有名詞的意味:to be or become weak, be or become sick, be or become diseased, be or become grieved, be or become sorry。這是馬太福音平行的三次呼喊:馬太福音9:27,「耶穌從那裡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馬太福音15:22,「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馬太福音20:30,「有兩個瞎子坐在路旁,聽說是耶穌經過,就喊著說,主阿,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חָלָה也與死相關(以賽亞書38:1等)。

愛(旗)太難了。因愛而軟弱也是可能的,這是戰鬥中的傷或傷心(列王紀下8:29;士師記16:7等)。沒有傷比愛斷情傷更痛,也沒有人靠自己可以將愛進行到底。所以「聖禮型教會」是支取愛的能力的必須;使人不至於行善喪志:「1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2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3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4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5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6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7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8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9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10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拉太書6:1-10);帖撒羅尼迦後書3: 12-13還可以這樣理解:「12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13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每一次吃喝主的身體和血,紀念祂怎樣因愛為我犧牲,怎樣因愛即將復臨,我就再一次獲得了愛的能力。正如以弗所書2:10所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另參加拉太書2:20)。

當然,在無神論惡棍和槍桿子流氓看來,愛是軟弱的。我們也知道其中的軟弱。我們需要主將這一切翻轉,而祂必能藉著聖道和聖禮使軟弱變得剛強,用愛建造教會勝過一切惡棍和流氓,或者陰間的門。「26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27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28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29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哥林多前書1:26-29)。「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12:10)。

二、拯救(6)

6他的左手在我頭下,他的右手將我抱住。שְׂמֹאלֹו תַּחַת לְרֹאשִׁי וִימִינֹו תְּחַבְּקֵֽנִי,His left hand is under my head, and his right hand doth embrace me。

具體說,神也藉著教會之愛去幫助一切軟弱的人:「14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15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16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14-16)。這是教會論,基督徒一直需要教會。換言之,神藉著教會、特別是聖禮型教會懷抱著我們:

「3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要聽我言,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保抱,自從出胎,便蒙我懷搋。4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發白,我仍懷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5你們將誰與我相比,與我同等,可以與我比較,使我們相同呢?6那從囊中抓金子,用天平平銀子的人,雇銀匠製造神像,他們又俯伏,又叩拜。7他們將神像抬起,扛在肩上,安置在定處,它就站立,不離本位,人呼求它,它不能答應,也不能救人脫離患難。8你們當想念這事,自己作大丈夫。悖逆的人哪,要心裡思想」(以賽亞書46:3-8);「 2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3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4你舉目向四方觀看。眾人都聚集來到你這裡。你的眾子從遠方而來,你的眾女也被懷抱而來」(以賽亞書60:2-4)。

神的懷抱形象地表述為這裡的左手和右手的姿勢。而在交叉結構中,上文聖餐及下文聖餐預表的受難,都是為了第6節中的拯救和懷抱。或者說,神從飢餓和死亡中將我們懷抱出來。雅歌2:6簡單而具象,問題是我們如何理解這一節經文的屬靈含義。首先我們必須明白,這是詩歌的語言,未必是自然主義的描寫。比如左右、頭腰都可能僅僅是為了文學對仗的緣故,但實際上指整全的狀況等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左手:שְׂמֹאל,the left, the left hand, the left side;north (as one faces east)。不一定僅僅指左手,也可以指左邊(創世記13:9等)。同理,右手:יָמִין,right, right hand, right side;south (the direction of the right hand when facing East)。左右手交叉是雅各祝福約瑟雙子的狀態;因此左右手可以代表神的祝福。動詞חָבַק的基本含義是:to embrace, clasp;更多指同性的擁抱,或長幼之間的擁抱(創世記29:13,33:4,48:10;列王紀下4:16);或遮蓋與保護(約伯記24:8)。也指抽像意義的懷抱(箴言4:8;傳道書3:5,4:5;耶利米哀歌4:5);或者擁抱女人(箴言5:20)。這個動詞在雅歌中出現了2次:「他的左手必在我頭下,他的右手必將我抱住」(8:3)。聖經中「左手」這個詞使用的比較少,常用之作為「右手」的文學對偶(詩篇89:25;箴言3:16;以西結書39:3;約拿書4:11;馬太福音6:3)。

右手在聖經中常常指向神的大能、救恩和審判,因此這個動詞חָבַק重點是為了說明右手的工作。另如出埃及記15:6,「耶和華阿,你的右手施展能力,顯出榮耀,耶和華阿,你的右手摔碎仇敵」(另參出埃及記15:12;申命記33:2;詩篇16:11,17:7,18:35,20:6,21:8,44:3,45:4,48:10,60:5,63:8……使徒行傳2:33,啟示錄1:16等)。 但是,我們還可以更寬泛地理解這個左右的異象:「20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21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22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23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馬太福音12:20-23)。

雙手也是雙臂的擁抱,顯明父愛如山;而且是父親對浪子的愛,丈夫對行淫之妻回轉的愛:「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加福音15:20)。另參何西阿書11:1-8,「1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2先知越發招呼他們,他們越發走開,向諸巴力獻祭,給雕刻的偶像燒香。3我原教導以法蓮行走,用膀臂抱著他們,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他們。4我用慈繩(慈原文是人的)愛索牽引他們,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面前。5他們必不歸回埃及地,亞述人卻要作他們的王,因他們不肯歸向我。6刀劍必臨到他們的城邑,毀壞門閂,把人吞滅,都因他們隨從自己的計謀。7我的民偏要背道離開我,眾先知雖然招呼他們歸向至上的主,卻無人尊崇主。8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阿,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我們剛剛學過馬可福音,知道馬可福音怎樣兩次強調耶穌懷抱著孩童:馬可福音9:36,「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對他們說」;馬可福音10:16,「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這也是耶穌的左手和右手,用釘子釘在十字架上:「他們又把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馬可福音15:27)。基督一直向人類和耶路撒冷張開左手和右手;但是「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馬太福音23:37)。

這瘟疫遍地的時代,那皇家山上的翅膀啊。「6這百姓既厭棄西羅亞緩流的水,喜悅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7因此,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衝來,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必漫過一切的水道,漲過兩岸。8必衝入猶大。漲溢氾濫,直到頸項。以馬內利阿,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以賽亞書8:6-8,另參以賽亞書7:14)。祂第一次以馬內利張開雙臂是為懷抱,第二次為審判。

三、受難(7)

7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我指著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不要叫醒云云或作不要激動愛情等它自發)。

在神學上,聖餐是預表受難的;在時間上,最後的晚餐是聖周的序幕。因此在交叉結構中,第7節轉向了基督事件的核心內容,耶穌的受難。另外在雅歌上文中,更多出現的形象是植物,而這裡出現的則是動物,如羚羊和母鹿。這是星期五。這符合創世記中的創造程序。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唯有在基督裡,死亡被宣告為一場睡眠——人類都會死亡,也都會醒來。區別是,有人會進入永生;有人會進入第二次的死。

1、為什麼(7a)

7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我指著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  הִשְׁבַּעְתִּי אֶתְכֶם בְּנֹות יְרוּשָׁלִַם בִּצְבָאֹות אֹו בְּאַיְלֹות הַשָּׂדֶהI charge you, O ye daughters of Jerusalem, by the roes, and by the hinds of the field。

這是雅歌第二次呼喊耶路撒冷的女子。一方面,耶穌說死難在耶路撒冷。另一方面,耶路撒冷的女子是耶穌死難的見證者甚至也是施害者的代表。為什麼是耶路撒冷呢?「31正當那時,有幾個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離開這裡去吧。因為希律想要殺你。32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說,今天明天我趕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33雖然這樣,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34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35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路加福音13:31-35)

我囑咐你:שָׁבַע,to swear, adjure。同類句式在雅歌中重複出現了4次(2:7,3:5,5:8,8:4)。基本含義是起誓(創世記21:23等);但「學者們」一隻將至理解為「禁令」。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沒有否定概念的句子一律被翻作否定句的原因。但這真是合理的嗎?若沒有聖靈的教導,沒有人能明白基督事件。

羚羊,צְבִי在這裡是複數,beauty, glory, honour;roebuck, gazelle(雅歌2:7,9;2:17;3:5;8:14)。在申命記12:15,羚羊與鹿同時出現,用來類比頭生的祭牲:「然而,在你各城裡都可以照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福分,隨心所欲宰牲吃肉。無論潔淨人不潔淨人都可以吃,就如吃羚羊與鹿一般」(另參申命記12:22,15:22);羚羊和鹿的肉「真是可吃的」(申命記14:5;列王紀上4:23)。不僅如此,羚羊不同於普通的祭牲(祂本不屬於這世界),祂是獵人們和萬人獵捕的仇敵:「人必像被追趕的鹿(צְבִי),像無人收聚的羊,各歸回本族,各逃到本土」(以賽亞書13:14)翻作尊榮,可以參見撒母耳記下1:19,「歌中說,以色列阿,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另參歷代志上12:8)。約翰福音中反覆出現的「榮耀」、「得榮耀的時候」,都指向基督的死而復活。約翰福音中的「榮耀」可以相當於雅歌中的צְבִי,基督的榮耀勝過罪人一切的榮耀(以賽亞書4:2,23:9,24:16,28:1,28:4;葉耶利米書3:19;以西結書7:20,20:6,20:15,25:9,26:20;但以理書8:9,11:16,11:41,11:45)。אַו;or, rather。另外,צְבָאֹות也是「萬軍之耶和華」這個在舊約中重複259次的概念中的「萬軍」(這與上文的「旗」相關)。因此指著צְבָאֹות起誓,相當於聖靈指著聖父為聖子作見證。

母鹿:אַיָּלָה,doe, deer, hind(創世記49:21;撒母耳記下32:34;約伯記39:1;詩篇18:33,29:9;雅歌2:7,3:5;哈巴谷書3:19)——母鹿孕育著新生命,而且指向「快跑跟隨你」這個新生活(雅歌1:4)。不僅如此,אַיָּלָה與神的名字(אֱלוֹהַּ,אֵל)是非常接近的;因此,羚羊和母鹿同時可以指向神。也有學者將羚羊和母鹿解釋為容易被驚嚇的動物,或許可以指向真理的敏感——稍微有一點點彎曲,愛的真理就可能變成撒旦之理。

那麼為什麼要「指著羚羊或田野的母鹿」?我想大致有三個原因。第一、耶穌的死是在為這些「羊」捨命,而耶路撒冷的女子本應該就是神草場上的羊群;第二、耶穌捨命的本質是贖罪祭,正如舊約中那些贖罪的祭牲。而「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可以相當於「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第三、聖靈指著天父上帝,安慰神的百姓,基督必要從死裡復活。這正是耶穌為什麼三次向門徒預告祂的死難和復活一樣;並應許說聖靈保惠師降臨,要為基督作見證,聖靈將會教導我們關於這一切的真理。另外注意下面兩段福音經文怎樣一一平行了上述兩個主題:

路加福音23:26帶耶穌去的時候,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從鄉下來。他們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擱在他身上,叫他背著跟隨耶穌。27有許多百姓,跟隨耶穌,內中有好些婦女,婦女們為他號啕痛哭。28耶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29因為日子要到,人必說,不生育的,和未曾懷胎的,未曾乳養嬰孩的,有福了。30那時,人要向大山說,倒在我們身上。向小山說,遮蓋我們。31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

約翰福音10:7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8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們。9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10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11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12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13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14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15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16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最後,這個「囑咐」可以平行約翰福音11-17那些「嘮嘮叨叨」的囑咐,是也是死受難之前對門徒的教導。那時候的門徒的的確確不過也是耶路撒冷女子的一部分。不僅如此,主人椅拉撒路復活事件中的一些概念,怎樣平行雅歌2:1-7,「1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2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3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4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5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6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7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8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9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10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11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12門徒說,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13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14耶穌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15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吧」(約翰福音11:1-15)。

香膏。病人,因愛成病。拉撒路的意思是「神要幫助」。馬大馬利亞是耶路撒冷的女子。要等候直到祂願意。而新約聖經確實有一位死而復活的羚羊:「35凡住呂大和沙侖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服主。36在約帕有一個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利尼話,就是多加。(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廣行善事,多施周濟。37當時,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使徒行傳9:35-37)。從沙侖的玫瑰到的羚羊。

2、祂自願(7b)

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不要叫醒云云或作不要激動愛情等它自發)。אִם־תָּעִירוּ וְֽאִם־תְּעֹֽורְרוּ אֶת־הָאַהֲבָה עַד שֶׁתֶּחְפָּֽץthat ye stir not up, nor awake my love(the Love), till he please。

不要驚動:אִם־תָּעִירוּ וְֽאִם־תְּעֹֽורְרוּ,這是一個重複的句子用來加強語氣。學者們再一次告訴我們,「אִם」兩次出現,表示否定性的強調:In an oath אִם serves as an emphatic negative。動詞עוּר有這些含義:to rouse oneself, awake, awaken, incite;to stir up(雅歌2:7,3:5,4:16,5:2,8:4,8:5)。如申命記32:11,「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扇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士師記5:12,「底波拉阿,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 ,唱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阿,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撒母耳記下23:18,「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的兄弟亞比篩是這三個勇士的首領。他舉(עוּר)槍殺了三百人,就在三個勇士裡得了名」;以斯拉記1:5,「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這個動詞與「叫醒」和「復活」相關,其賓語在這裡是「愛」:אֶת־הָאַהֲבָה,the love。這是人格化的說法,神就是愛,基督就是愛(愛子,良人);拉撒路是耶穌所愛的。介詞עַד的意思是:as far as, even to, up to, until, while。他情願:שֶׁתֶּחְפָּֽץ,he please。動詞חָפֵץ的意思是:to delight in, take pleasure in, desire, be pleased with(創世記34:19等)。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句話。第一、這個句子也可能有肯定性的含義:耶路撒冷的女子要去叫醒他,只是要等到他自己願意醒來或叫醒別人的時候。這是復活節早晨的故事。「1七日的頭一日,黎明的時候,那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2看見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3她們就進去,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4正在猜疑之間,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5婦女們驚怕,將臉伏地。那兩個人就對她們說,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6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當記念他還在加利利的時候,怎樣告訴你們,7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8她們就想起耶穌的話來,9便從墳墓那裡回去,把這一切事告訴十一個使徒和其餘的人。10那告訴使徒的,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亞拿,並雅各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與她們在一處的婦女。11她們這些話,使徒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12彼得起來,跑到墳墓前,低頭往裡看,見細麻布獨在一處,就回去了,心裡希奇所成的事」(路加福音24:1-12)。

第二、祂願意強調的是,耶穌的死難和復活以及復臨都是祂 的自主決定,是對父神旨意的主動順服。這一點可以平行如下經文:約翰福音10:17-30,「17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18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19猶太人為這些話,又起了紛爭。20內中有好些人說,他是被鬼附著,而且瘋了。為什麼聽他呢?21又有人說,這不是鬼附之人所說的話。鬼豈能叫瞎子的眼睛開了呢?22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是冬天的時候。23耶穌在殿裡所羅門的廊下行走。24猶太人圍著他,說,你叫我們猶疑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訴我們。25耶穌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26只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27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28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29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30我與父原為一」。另參馬太福音26:39,「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介詞עַד所強調的時間概念,還可以平行下列「神學時間」:「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3:15);加拉太書4:4-5,「4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5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彼得後書3:8-10,「8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10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啟示錄6:9-11,「9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10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阿,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11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至於羚羊和母鹿與這等候忍耐到底直到主來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第一、祭牲都是預表基督獻祭的(希伯來書9-10);這指向耶穌第一次來。第二、神連動物都愛惜養育,豈不知我們的生命比麻雀和牲畜更貴重嗎(約拿書4:11,馬太福音10:29-31;羅馬書8:19-25;馬可福音1:13)。著指向耶穌的第二次來。

有史以來,律法主義和泛愛主義從兩個方向然「攪擾」著基督的「真愛」(הָאַהֲבָה),並進而攪擾教會。與此相關,基督事件包含兩個常常為誤解或被彎曲甚至被拆解的真理。第一、祂為什麼死——為羊捨命(7a);這消滅了律法主義。第二、祂的死難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祂按父神的旨意(!)自願捨命(7b)。這粉碎了泛愛主義。也可以這樣說,前者涉及贖罪真理,後者涉及復活的真理——正因為祂主動捨命,祂的愛才是真實的;正因為祂必然復活,因此祂才擁有勝過死亡的大能。換言之,自願捨命只向基督的大愛和大能。換一個人角度說,7a強調的是基督與人類或罪人以及基督徒的關係。而7b強調的是基督與父神的關係,簡介也涉及祂與魔鬼、世界和死亡的關係——祂勝過了這一切,並將在復臨中審判一切。正因為如此,赦罪代求、復活稱義和末世審判是基督事件的三個基本事實。「16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或作在靈性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1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2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前書3:16-4:2)。阿門。

應用:路上行人欲斷魂

感謝神,祂在基督裡重新定義了死亡——死亡只是一場暫時性的睡眠,死亡的盡頭是復活。只有耶穌稱死亡是睡眠,因為只有基督是神。「18耶穌說這話的時候,有一個管會堂的來拜他說,我女兒剛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19耶穌便起來,跟著他去,門徒也跟了去。20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21因為她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22耶穌轉過來看見她,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癒了。23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裡,看見有吹手,又有許多人亂嚷。24就說,退去吧。這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就嗤笑他。25眾人既被攆出,耶穌就進去,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26於是這風聲傳遍了那地方」(路加福音9:18-26)。男孩兒拉撒路睡了,又將醒來;這女孩兒也睡了,必將在基督裡醒來(另參創世記2:21;使徒行傳7:16,13:36;哥林多前書15:6,18,20;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5,5:10;彼得後書3:4)。

那個「全是假的」之國,死亡和骨灰盒卻是真的。「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然後就是一長串的陣亡名單:創世記5:1亞當的後代記在下面。當神造人的日子,是照著自己的樣式造的。2並且造男造女。在他們被造的日子,神賜福給他們,稱他們為人。3亞當活到一百三十歲,生了一個兒子,形像樣式和自己相似,就給他起名叫塞特。4亞當生塞特之後,又在世八百年,並且生兒養女。5亞當共活了九百三十歲就死了。6塞特活到一百零五歲,生了以挪士。7塞特生以挪士之後,又活了八百零七年,並且生兒養女。8塞特共活了九百一十二歲就死了。9以挪士活到九十歲,生了該南。10以挪士生該南之後,又活了八百一十五年,並且生兒養女。11以挪士共活了九百零五歲就死了……

就連紀念死者的文字也被厲害國了。武漢殯儀館,長江兩岸,2020年寒食節,紙灰飛作白蝴蝶,淚水染成紅杜鵑。這平原上的骸骨,有復活的指望嗎?以西結書37:1耶和華的靈(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耶和華藉他的靈帶我出去,將我放在平原中。這平原遍滿骸骨。2他使我從骸骨的四圍經過,誰知在平原的骸骨甚多,而且極其枯乾。3他對我說,人子阿,這些骸骨能復活嗎?我說,主耶和華阿,你是知道的。4他又對我說,你向這些骸骨發預言說,枯乾的骸骨阿,要聽耶和華的話。5主耶和華對這些骸骨如此說,我必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6我必給你們加上筋,使你們長肉,又將皮遮蔽你們,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你們便知道我是耶和華。7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正說預言的時候,不料,有響聲,有地震。骨與骨互相聯絡。8我觀看,見骸骨上有筋,也長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只是還沒有氣息。9主對我說,人子阿,你要發預言,向風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阿,要從四方(原文作風)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10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11主對我說,人子阿,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指望失去了,我們滅絕淨盡了。12所以你要發預言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民哪,我必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領你們進入以色列地。13我的民哪,我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在罪、死亡和復活的知識上,「國共」之別毫無意義;他們都是清明節中的酒家。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除了挪亞一樣借酒消愁,或含一樣爆料撕逼,習國人一籌莫展,中國人都是一樣。這算是中國式的良心了:「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淒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14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15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16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17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19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20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以弗所書5:14)。

親愛的弟兄姐妹,你是基督徒。你是基督徒嗎?「11不拘是我是眾使徒,我們如此傳,你們也如此信了。12既傳基督是從死裡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13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14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15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若死人真不復活,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16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17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18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19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20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21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22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哥林多前書15:11-22)。

春天來了,我去要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遍地宣告復活和自由。為此,我們可能面對中國人和中共人、面對逼迫和睡眠。這是我們的使命,這是我們的榮耀。「保羅看出大眾,一半是撒都該人,一半是法利賽人,就在公會中大聲說,弟兄們,我是法利賽人,也是法利賽人的子孫。我現在受審問,是為盼望死人復活」(使徒行傳23:6);「19他們若有告我的事,就應當到你面前來告我。20即或不然,這些人,若看出我站在公會前,有妄為的地方,他們自己也可以說明。21      縱然有,也不過一句話,就是我站在他們中間大聲說,我今日在你們面前受審,是為死人復活的道理」(使徒行傳24:19-21);「6現在我站在這裡受審,是因為指望神向我們祖宗所應許的。7這應許,我們十二個支派晝夜切切地事奉神,都指望得著。王阿,我被猶太人控告,就是因這指望。8神叫死人復活,你們為什麼看作不可信的呢」(使徒行傳26:6-8)。但是主啊,我們不過是人:「求你們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給我蘋果暢快我心,因我思愛成病」。阿門。

任不寐,2020年3月29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