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啟示錄1:1-8
1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2約翰便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3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
4約翰寫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但願從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和他寶座前的七靈。5並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有恩惠平安歸與你們。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脫離有古卷作洗去)6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神的祭司。但願榮耀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7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們。8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乃希臘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感謝神的的話語。我們首先就像上個主日的主題:啟示錄是基督教改革的總綱與歸結。這也是我們的生命歷程:500年與10年,從宗教改革到新教改革。2010-2020年十年一象:基督教必需改革。而我們所依據的只有聖經。這是我們的十年功課:從先知預言到基督啟示;從使徒書信到基督書信。這就是啟示錄。今天我們將這場新宗教改革正式命名為新教改革:繼續推動新教的改革或對新教的改革。新教改革不是回歸天主教——矯枉過正但矯為必要;不是山寨更具淫婦或異教特質的東正教。路德面對的局勢是教會被擄於巴比倫;今天教會「主流」連續返回埃及、山洞和肉身。啟示錄是新教改革世界歸結與總綱。
其次,我們將根據今天的證道經文,進一步鎖定或凸顯新教改革的三大目標:見證(道成肉身-第一次來)、君王(教會使命)與審判(基督復臨-第二次來)。啟示錄1:8可以交叉結構。第一部分(1-3)強調道成肉身、向死而生的真理:基督(1)、約翰(2)和信徒(3)是站在世界及世界之主面前的見證人和殉道者。第三部分與之呼應(7-8),強調基督復臨對世界及世界之主的終極審判或復仇。中間部分(4-6)分別從前後兩部分揀選了兩個概念(見證、昔在今在以後永在),聚焦基督和教會為位分:基督和基督徒才是真正的君王。另外,三個部分分別分佈著5個「祂」:一方面五個祂與五個祂首尾呼應(1-3,7-8);另一方面,中間有5個祂(KJV)。對祂者的信仰否決了任何人本主義和唯我主義的異教;同時,讓我們在這個交叉結構的中心,認識這個祂到底是誰:「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一方面,這才是我們所信所傳的基督;另一方面,祂是「眾王之元首」。換言之,新教改革重中之重在於:教會必須見證耶穌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而每一個基督徒都是「真理之王」。另外,這三組信息都包含在保羅的傳道之中了:「保羅講論公義,節制,和將來的審判」(使徒行傳24:25a)。因見證公義而殉道;宣告試產線眾王要節制和基督徒也要節制或聖潔;基督比回來審判萬人。
非政治與反政治的基督教,或不信耶穌是基督是王生來作王萬王之王而祂的國降臨;或錢是爹偶像崇拜;或本是趙家人撒但一會;或被東方惡俗弄瞎了眼;或膽怯者但終在火湖(啟21:8)。雞湯源於見證的恐懼(1-3)與復臨的不信(7-8)。將神學等同政治和割裂政治都是魔鬼的道理。從今天開始,基督教理直氣壯地指著政治見證基督對所有政治的更新與審判。啟示錄是福音大成或歡樂頌,而離開啟示錄的任何福音結構都是扁平的。但願啟示錄讓一切生來要作王的習國人明白:不是我們講錯了,是他們無知無畏不學有術更偶像崇拜。「小子們哪,你們要自守,遠避偶像」(約翰一書5:21)。阿門。
一、耶穌基督的啟示(1-3)
1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
2約翰便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
3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
啟示錄1:1-3與啟示錄22:6-8之間的平行顯而易見。我們當然還有更多證據將啟示錄首先交叉結構。而這3節經文本身也可以形成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概念如「啟示-指示-曉諭」與「念-聽見-遵守」;「必要快成」與「日期近了」……而中間第2節聚焦基督和約翰見證,兩者的見證(!)可以平行這樣的真理:「16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17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18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25學生和先生一樣,僕人和主人一樣,也就罷了。人既罵家主是別西卜,何況他的家人呢?(別西卜是鬼王的名)……32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33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39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0:16-39);「你們也要作見證,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約翰福音15:27)。當然這三節經文還可以依次指向三個主題:順命的基督(1)、順命的約翰(2)和順命的信徒(3)——三者都是神真理的見證者:「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翰福音19:37)。
1、基督(1)
1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
詳細解釋參考導論部分。這裡我們特別強調的是耶穌第一次來和道成肉身的真理: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進入世界;尋找僕人建立教會。這一節經文,可以平行約翰福音第1-2章和約翰福音第20-21章——耶穌基督兩次呼召和建立門徒,包括約翰。呼召門徒建立教會的目的,是吩咐後者繼續進入世界,作真理的見證。
2、約翰(2)
2約翰便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ὃς ἐμαρτύρησεν τὸν λόγον τοῦ θεοῦ καὶ τὴν μαρτυρίαν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ὅσα τε εἶδεν;Who bare record of the word of God, and of the testimony of Jesus Christ, and of all things that he saw
這個「定語從句」在解釋上文的約翰是誰。這個解釋類似施洗約翰的解釋:「6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7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8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約翰福音1:6-8);「28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見證。29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30他必興旺,我必衰微。31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從地上來的,是屬乎地,他所說的,也是屬乎地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32他將所見所聞的見證出來,只是沒有人領受他的見證。33那領受他見證的,就印上印,證明神是真的。34神所差來的,就說神的話。因為神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35父愛子,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36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原文作不得見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28-36)。這是三個平行的概念,也可以遞進:神的道,神的道的中心是基督的見證,約翰是基督的見證的見證人。當然有人另有解釋,不在話下。
「見證-證明-見證」(2,5)這組概念,在約翰福音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實際上指向仇敵面前的見證和殉道。所謂光照在黑暗中,黑暗卻不接受光;而世人恨你們——這是見證的基本語境。正因為如此,啟示錄1:9這樣說:「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道成肉身,而我們是耶和華的見證,這是見證的題中之意。另參啟示錄2: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啟示錄6:9,「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啟示錄12:17,「龍向婦人發怒,去與她其餘的兒女爭戰,這兒女就是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那時龍就站在海邊的沙上」;啟示錄20:4,「我又看見幾個寶座,也有坐在上面的,並有審判的權柄賜給他們。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沒有拜過獸與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它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示錄22:20,「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個人見證們,你們是如此「證明這事的」嗎?
這兩個概念合可並為「證道」:1神的道(τὸν λόγον τοῦ θεοῦ);2見證(ἐμαρτύρησεν)-證明(τὴν μαρτυρίαν)。動詞證明(μαρτυρέω)指向三個事實:第一、神的道。道就是太初有道、道成肉身的道(λόγος)。第二、耶穌基督的見證。名詞μαρτυρία的基本含義是:a testifying;the office committed to the prophets of testifying concerning future events;what one testifies, testimony, i.e. before a judge。這個見證至少包括三個特別的意涵。首先,這是奉差遣的職分行動或神差遣的聖職行為;其次,見證常指在仇敵法庭裡受審之時宣告證詞;最後,見證往往是、甚至必然是殉道的序幕(馬可福音14:55等)。第三、凡自己所看見的(εἴδω)。約翰是基督事件的重要證人——與一切異教密宗的荒緲對立——而且約翰必須知無不言,不說或彎曲都是罪,正如以西結(以西結書3:16-21)甚至以斯帖(以斯帖記4:14)的處境;即使被「掌權者」禁止,教會和傳道人仍然要作見證(使徒行傳4:19-20,哥林多前書9:16)。在真理上順服希律不過是耍流氓。
3、信徒(3)
3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μακάριος ὁ ἀναγινώσκων καὶ οἱ ἀκούοντες τοὺς λόγους τῆς προφητείας καὶ τηροῦντες τὰ ἐν αὐτῇ γεγραμμένα ὁ γὰρ καιρὸς ἐγγύς;Blessed is he that readeth, and they that hear the words of this prophecy, and keep those things which are written therein: for the time is at hand.
這個句式很像「八福」以及詩篇1-2:Blessed is he that……另參啟示錄22:7,「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形容詞μακάριος(blessed, happy;馬太福音5:3)首先更新或歸正了啟示錄的特質:這是歡樂頌,不是恐怖片;這是福音,是好消息;不是噩耗;這是教會的祝福,不是咒詛。相反,那些拒絕啟示錄的人,才是被咒詛的;與啟示錄賜予的福分是無關的。
其次,更重要的是,這一節經文從基督和約翰的見證,轉向所有基督徒的見證。像雅各一樣,約翰也強調信道與行道(遵守)的合一(聽與行合起來才是信)。不僅如此,這裡又多了一個概念,就是「讀道」—— 「念這書」。換言之,這裡有三個動詞,是基督徒與道或聖經或啟示錄的基本關係或何為因信稱義的信。第一是讀道。ἀναγινώσκω,to distinguish between, to recognise, to know accurately, to acknowledge;to read(啟示錄5:4,馬太福音12:3)。讀的對象就是這經。聖經取代心學。顯然,這個讀不是一般的讀,而是包括查考和求證等學習過程。第二是聽道(ἀκούω)。動詞讀和聽的的賓語都是τοὺς λόγους τῆς προφητείας。一方面,λόγος重複出現;但這裡是複數,the words;每句話都要讀、聽、守。另一方面,這裡特且強調,這道乃是預言:προφητεία,prophecy。這是啟示錄一個重要的概念(1:3,11:6,19:10,22:7,22:10,22:18-19)。特別是在啟示錄結束的部分和中間,啟示的預言性質,被重點強調。預言首先指神的話語或神啟;同時必然與未來相關。第三是行道。τηρέω,中譯遵守;to attend to carefully, take care of(馬太福音19:17等)。這個概念在啟示錄中也同樣重要(1:3,2:26,3:3,3:8,3:10,12:17,14:12,16:15,22:7,22:9)。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約翰與雅各、彼得,用行為在均衡保羅的因信稱義。特別是啟示錄中,神是按著τηρέω展開審判。τηρέω的對象是「其中所記載的」:τὰ ἐν αὐτῇ γεγραμμένα,those things which are written therein。這個詞組也可以視為三個動詞的共同賓語。動詞γράφω在這裡的用法是:Tense: Perfect;Voice: Passive;Mood: Participle。啟示錄這些話語是啟示完全的,是聖靈默示約翰,而約翰被動記錄的。「書寫」(馬太福音2:5等)這個概念也意味著,這不可更改,無可推諉,已經白字黑字了;而且經得起檢驗;並且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啟示錄1:3,1:11,1:19,2:1,2:8,2:12,2:17,2:18,3:1,3:7,3:12,3:14,5:1,10:4,13:8,14:1,14:13,17:5,17;8,19:9,19:12,19:16,20:12,20:15,21:5,21:27,22:18,22:19)。
傳道(1-2)與信道(3,讀-聽-守)被聖經視為人類的緊急狀態,原因是「因為日期近了」。ὁ γὰρ καιρὸς ἐγγύς,for the time is at hand。名詞καιρός 的意思是due measure;a measure of time(馬太福音8:29等,啟示錄11:18,12:12,12:14,22:10)。副詞ἐγγύς 的意思是near(馬可福音1:15等,啟示錄22:10)。「珍惜光陰」這是聖經一貫的神聖命令:天國近了,你們應當(立即)悔改。
二、教會與君王元首(4-6)
4約翰寫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
但願從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和他寶座前的七靈。5並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有恩惠平安歸與你們。
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脫離有古卷作洗去)6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神的祭司。
但願榮耀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現在轉向教會,這是啟示錄的教會論,這是聖經的教會論。啟示錄1:4-6可以這樣平行結構。其中4:1a在於強調,基督的啟示是藉著約翰傳給眾教會的;而教會是基督買來的國度(5b-6a)。這啟示來自三位一體上帝的祝福(4b-5a);所以「願榮耀權能歸給他」(6b)——「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加福音2:14)。這個歸於是對所有君王和信徒之權欲共同的「節制」。藉著這個平行結構,我們需要強調兩大真理:第一、基督是王。基督勝過世界或擄掠審判一切「君王」,而啟示錄中的眾王背後是魔鬼。這是平行的信息,「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翰一書 3:8);而魔鬼被約翰福音3次定義為世界的王(約翰福音12:31,14:30,16:11)。第二、信徒是王。基督是藉著教會勝過眾王,國度勝過世界。這是平行的信息:以弗所書1:17-23,「17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18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19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20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裡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21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22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馬太福音16:17-19,「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另參使徒行傳1:6-8,馬太福音28:-20,6:9-13)。
1、教會書信(4a)
4約翰寫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Ἰωάννης ταῖς ἑπτὰ ἐκκλησίαις ταῖς ἐν τῇ Ἀσίᾳ;John to the seven churches which are in Asia。
啟示錄是賜給教會的,「新約聖經基本上都是教會書信」。這裡不僅在重申基督和教會的愛情以及教會論;也在重申「約翰」所代表的牧者與他所牧養的眾教會之間的關係(論聖職)。我同意這個傳統:使徒約翰應該是以弗所等教會的「牧者」,而馬利亞後來可能到了以弗所。具體的七間教會可以參見啟示錄2-3章。教會(ἐκκλησία)一詞在啟示錄中也至關重要(1:4,1:11,1:20,2:1,2:7,2:8,2:11,2:12,2:17,2:18,2:23,2:29,3:1,3:6,3:7,3:13,3:14,22:16)。亞細亞:Ἀσία,Asia,orient;Asia proper or proconsular Asia embracing Mysia, Lydia, Phrygia, and Caria, corresponding closely to Turkey today(使徒行傳2:9,6:9,16:6,19:10,19:22,19:26,19:27,20:4,20:16,20:18,21:27,24:18,27:2;哥林多前書16:19;哥林多後書1:8;提摩太后書1:15;彼得前書1:1;1啟示錄1:11)。這些充滿缺陷的教會,有點兒諷刺東方正教的意思了。為什麼偏偏是7間?第一、約翰牧養的就是7間教會;第二、這7是象徵數字,表示完全(如利未記4-16,26:18-28)——這7間教會可以代指普世教會。比如我們教會的狀況不外於這7間教會狀況。啟示錄中具有代表性的數字7,從這裡開始出現了。第三、啟示錄1:4中7間教會與7靈是平行的——七會與七靈完全周延。這兩個7放在開篇處,如創世記的7天。值得一提的是,亞細亞七間教會的名字只強調地名,沒有一任何專有名詞或抽像名詞命名本地教會。
2、三一元首(4b-5a)
但願從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和他寶座前的七靈。5並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有恩惠平安歸與你們。
χάρις ὑμῖν καὶ εἰρήνη ἀπὸ τοῦ ὁ ὢν καὶ ὁ ἦν καὶ ὁ ἐρχόμενος καὶ ἀπὸ τῶν ἑπτὰ πνευμάτων ἃ ἐστιν ἐνώπιον τοῦ θρόνου αὐτοῦ;Grace be unto you, and peace, from him which is, and which was, and which is to come; and from the seven Spirits which are before his throne;
καὶ ἀπὸ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ὁ μάρτυς ὁ πιστός ὁ πρωτότοκος ἐκ τῶν νεκρῶν καὶ ὁ ἄρχων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τῆς γῆς,And from Jesus Christ, who is the faithful witness, and the first begotten of the dead, and the prince of the kings of the earth.
「但願」顯然是意譯,有祈禱的含義。一方面,不是傳道到哪裡,哪裡就有人相信;人最終信與不信,只在乎發憐憫的神。因此傳道人只需做「對」的事,確保傳對了;至於結果,只能藉著禱告交給神。而這裡再一次強調,啟示錄帶給教會的不是恐怖和咒詛,而是恩典(χάρις)與平安(εἰρήνη)。不僅如此,這段經文顯而易見強調聖道和祝福的主體是三位一體的神。
第一、聖父: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τοῦ ὁ ὢν καὶ ὁ ἦν καὶ ὁ ἐρχόμενος,him which is, and which was, and which is to come。在這句話中,並沒有父神這個詞。直譯應該是今在、昔在、以後在(中譯的順序是不對的)。可以將之平行出埃及記3:14-15,「14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אֶֽהְיֶה אֲשֶׁר אֶֽהְיֶה)。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15神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紀念,直到萬代」。
第二、聖靈:他寶座前的七靈。καὶ ἀπὸ τῶν ἑπτὰ πνευμάτων ἃ ἐστιν ἐνώπιον τοῦ θρόνου αὐτοῦ;and from the seven Spirits which are before his throne。為什麼是「七靈」?可以平行閱讀這些經文:啟示錄1:4,「約翰寫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但願從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和他寶座前的七靈」;啟示錄3:1,「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示錄4:5,「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中發出。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這七燈就是神的七靈(參出埃及記5:31-40)」;啟示錄5:6,「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一方面,啟示錄三次將七靈與寶座聯繫,這表明聖靈與教會不可分割的關係,更表明七靈與審判眾王相關。我們在導論中已經談到,寶座(王位)是啟示錄中可以平行十字架的第二個神學焦點(θρόνος,36x:1:4,2:13,3:21,4:2,4:3,4:4,4:5,4:6,4:9,4:10,5:1,5:6,5:7,5:11,5:13,6:16,7:9,7:10,7:11,7:15,7:17,8:3,11:16,12:5,13:2,14:3,14:5,16:10,16:17,19:4,19:5,20:4,20:11,21:5,22:1,22:3)。大致而言,啟示錄36次強調,基督是王位上的基督。而啟示錄中的七靈應該是在用典撒加利亞3-4章,特別是3:9,4:2。而我們還可可以將這兩節經文平行:「他說,這是兩個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邊」(撒加利亞4:14);「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約翰福音16:11)。另參以賽亞書11:2,「2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3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4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
另一方面,七代表完全因而七靈可以視為聖靈的一種說法;與此相關,七靈可以指向聖靈的七種工作或在七間教會中的工作(我不支持「七位天使」說,如1En.20:1-8)。換言之,七靈恰恰是為七會平行的——每一間真正的基督的教會教會,恰好都有聖靈的同在,無一例外。聖靈怎樣與耶路撒冷教會同在,也怎樣與安提阿教會同在;也怎樣與亞細亞教會同在。七靈實際上否定了教會等級制度,包括教皇制、牧首制與極端的教區制。
第三、聖子:並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καὶ ἀπὸ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ὁ μάρτυς ὁ πιστός ὁ πρωτότοκος ἐκ τῶν νεκρῶν καὶ ὁ ἄρχων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τῆς γῆς;And from Jesus Christ, who is the faithful witness, and the first begotten of the dead, and the prince of the kings of the earth。讓我們再一次強調:我們教會的三位一體教義,與改革們是不同的——我們的三一信仰仍然是基督中心論的。因此這裡對耶穌基督的有三重描述,超過了對聖父和聖靈的描述。
首先,誠實作見證的。ὁ μάρτυς ὁ πιστός,可以這樣翻譯:信仰或信仰的見證者或殉道者;祂是真正的殉道者。μάρτυς與1:2中的μαρτυρία在字根上使一致的。而形容詞πιστός的基本含義就是trusty, faithful等。一方面與「信」相關;另一方面,可以與啟示錄結束的地方所審判的「說謊」對立(另參啟示錄2:13,3:14)。見證的意義參考相關解釋。其次,從死裡首先復活。ὁ πρωτότοκος ἐκ τῶν νεκρῶν,and the first begotten of the dead。形容詞πρωτότοκος的意思是:the firstborn,首生的(馬太福音1:25,羅馬書8:29,歌羅西書1:18等)。正因為見證即殉道,因此才有首先復活。最後,為世上君王元首。καὶ ὁ ἄρχων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τῆς γῆς,and the prince of the kings of the earth。耶穌復活作王。元首:名詞ἄρχων,a ruler, commander, chief, leader(馬太福音9:18等)。羅馬書13:3中「作官的」就是這個詞。基督是誰的長官呢?祂不僅是教會的頭,同時是所有世俗君王或凱撒甚至「世界的王」的長官: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τῆς γῆς可以直譯為世上眾王(詩篇89:27)。啟示錄全面歸回了基督本來的含義:基督就是王(詩篇2:1-12)。基督不是你佛。另參啟示錄19:16,「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另參啟示錄3:14,21:6,22:13)。在這個意義上,啟示錄才是「政治的」。復活升天的基督,作為世界眾王的長官,根據啟示錄後文的語境,重點不在授權,而在審判:「21我的手必使他堅立。我的膀臂也必堅固他。22仇敵必不勒索他,兇惡之子,也不苦害他。23我要在他面前打碎他的敵人,擊殺那恨他的人」(詩篇89:22-3)。在啟示錄中,世上的王,世界之王,世界眾王,皆是敵基督或撒但的勢力(6:15,16:14,17:2,18:3,18:9,19:19)。其中或有歸正的?(21:24)。
我們可以這樣說,第一句指道成肉身和耶穌的十字架(witness);第二句指祂的死而復活與升天(firstborn);而第三句指升天之後的基督(prince)——福音的重點在見證復活的基督。祂是王,或世上眾王的元首!而我們震驚地看見,「信經」實際上略去了這重要的一環。至少,「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並沒有賦予「為世上君王元首」這樣精確的含義,彷彿遠避紅塵的世外高人。另需要說明的是,這三重表述並沒有完全,下文實際上是對基督進一步的定義。但正因為這裡的三位一體是基督中心論的三位一體,為了最後可以充分地用更多篇幅補充說明耶穌是誰,所以前文才將聖靈放在了聖子之前。
「……有恩惠平安歸與你們」;χάρις ὑμῖν καὶ εἰρήνη,Grace be unto you, and peace。這句問候完全平行哥林多後書13:14,「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只是這裡強調兩個祝福:第一是恩惠(χάρις),第二是平安(peace)。也可以說恩惠與關於平安的恩惠(約翰福音20:19,21,26)。而這雙重祝福是單單給「你們」的,就是七間教會或基督的教會。換言之,啟示錄這裡的恩惠與平安不屬於世人和君王,留給世人的只有審判和神的憤怒。讓我在強調一遍,在那樣的末世,或啟示錄中,沒有一間教會和傳道人再為「世俗掌權者」代禱。這是我們的神:「15我是耶和華你們的聖者,是創造以色列的,是你們的君王。16耶和華在滄海中開道,在大水中開路。17使車輛,馬匹,軍兵,勇士都出來,一同躺下不再起來,他們滅沒好像熄滅的燈火」(以賽亞書43:15-17)。
弟兄們,我們非常熟悉這樣的祝詞:「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他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約翰二書1: 3)。但到末世,「憐憫」終止了。但即使到了末世,我們的得救仍然「本乎恩」。
3、國王祭司(5b-6a)
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脫離有古卷作洗去)6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神的祭司。
Τῷ ἀγαπήσαντι ἡμᾶς καὶ λούσαντι ἡμᾶς ἀπὸ τῶν ἁμαρτιῶν ἡμῶν ἐν τῷ αἵματι αὐτοῦ;Unto him that loved us, and washed us from our sins in his own blood,
καὶ ἐποίησεν ἡμᾶς βασιλεῖς καὶ ἱερεῖς τῷ θεῷ καὶ πατρὶ αὐτοῦ;And hath made us kings and priests unto God and his Father。
如果說上文強調基督與上帝、死亡和世界的關係;那麼這裡轉向基督與教會或我們的關係。可以說這裡也包含三重關係。
第一、他愛我們。Τῷ ἀγαπήσαντι ἡμᾶς,Unto him that loved us。神就是愛(ἀγαπάω)。祂如何愛我們呢?為什麼說神就是愛呢?「2耶和華說,我曾愛你們。你們卻說,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耶和華說,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我卻愛雅各,3惡以掃,使他的山嶺荒涼,把他的地業交給曠野的野狗。4以東人說,我們現在雖被毀壞,卻要重建荒廢之處。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任他們建造,我必拆毀。人必稱他們的地,為罪惡之境,稱他們的民,為耶和華永遠惱怒之民。5你們必親眼看見,也必說,願耶和華在以色列境界之外,被尊為大」(瑪拉基書1:2-5)。神是愛,因為祂也是恨——祂恨惡罪惡,如以東人代表的罪惡。不恨以掃卻愛雅各的愛,是真愛嗎?
第二、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καὶ λούσαντι ἡμᾶς ἀπὸ τῶν ἁμαρτιῶν ἡμῶν ἐν τῷ αἵματι αὐτοῦ;and washed us from our sins in his own blood。這是在解釋祂怎樣愛我們。可以平行這些經文:「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瞭」(羅馬書5:8);「25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26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27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以弗所書5:25-27);「20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21我不廢掉神的恩。義若是藉著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拉太書2:20-21);「15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16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摩太前書1:15-16)……
愛的對象是複數的我們(ἡμᾶς)。動詞λούω的意思是to bathe, wash,至少指向聖洗禮。正如主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翰福音3:5);「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得前書3:21)。這應該從水和聖靈得救的我們,不包括我們的孩子麼?這逾越節羔羊之血不指向出埃及的事實、因為指向法老面前的摩西麼(約翰福音1:29)?洗禮的真理所依據的是耶穌的贖罪祭或代死救贖(羅馬書6:3-11)。因此這裡用血(αἵματι)指向基督的代死(另參啟示錄7:14,22:14)。是的,救主與偶像的區別也在這個地方:偶像用別人的血拯救自己;基督用自己的血拯救萬人。
第三、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神的祭司:καὶ ἐποίησεν ἡμᾶς βασιλεῖς καὶ ἱερεῖς τῷ θεῷ καὶ πατρὶ αὐτοῦ αὐτῷ,And hath made us kings and priests unto God and his Father。這句話應該是引證出埃及記19:6,「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גּוֹי,nation, people;וְגֹוי קָדֹושׁ,an holy nation)。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另參以賽亞書61:6)。但啟示錄這裡有強調的重點略有不同。וְגֹוי קָדֹושׁ不是指很多國民,而是指一個聖潔的國。這「國」的祝福是應許給亞伯拉罕的:「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1-3)。「愛國基督徒」是可笑的,因為你的國在別處。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動詞ἐποίησεν應該理解為「完成時」(Aorist,hath made)。我們既不單單是將來的祭司,也不僅僅是將來作王——我們一直是祭司和君王。基督用血洗淨我們或拯救了我們,不是讓我們成為山頂洞人或等候雞犬升天、在最安全的地方死磕教義的秀(修)士和癮(隱)者;而是讓我們成為見證天父上帝旨意的國王與祭司!一方面,我們才是國王,這指向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基督徒不是世俗掌權者面前的孌童妓女和開光和尚;相反,我們才是國王;至少首先是羅馬書13章當經文中的掌權者。很遺憾,中文生生將βασιλεύς彎曲為國民,但他就是上文的國王,最多是royal house。現在讓我們檢索一下βασιλεύς這個百分百的「政治概念」在啟示錄中怎樣舉足輕重,並將雞湯教天翻地覆(20x):1:5,1:6,5:10,6:15,9:11,10:11,15:3,16:12,16:14,17:2,17:10,17:12,17:14,17:18,18:3,18:9,19:16,19:18,19:19,21:24。魔鬼讓我們不問是非順服凱撒,魔鬼讓我們顛倒善惡政教分離。這應該是我們今天應該對他們宣告的審判:「10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11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暫且不見日光」(使徒行傳13:10-11a)。但啟示錄不斷強調:我們將與基督一同作王。
另一方面,我們是這世界的祭司(ἱερεύς),這首先是教會的職分,是教會與世界的另外一種關係:為罪人祈禱並宣告悔改的福音,帶領世人和會眾進入教會去仰望基督的祭壇和復臨。ἱερεύς在啟示錄中出現3次,另參啟示錄5:9-10,「9他們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10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啟示錄20:6,「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國王和祭司都是「祂的父神」的僕人(καὶ πατρὶ αὐτοῦ αὐτῷ):出於父神,為了父神。不是為人民服務,是服侍上帝,無用之僕。
啟示錄也是「列王記」的終結或最後的應驗。君王元首與下文的萬王之王同義。新教改革要改革的基督教,恰恰是僅僅停留在第二步的基督教。所謂十字架神學。但是,如果不進入第三步,基督教就必然淪為最廉價恩典、最假冒為善的宗教。但什麼是基督的教會呢?「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βασίλειος)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9)。在舊約聖經中,最為典型的君王+祭司是誰呢:「18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19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20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21所多瑪王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吧。22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23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24只有僕人所吃的,並與我同行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所應得的分,可以任憑他們拿去」(創世記14:18-24)。
注意麥基洗德、亞伯蘭與所多瑪王以及仇敵這四者之間的關係,並從中看教會的方位。羅馬書13:7說,「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納糧交稅的對象,在這裡首先是麥基洗德。該撒的歸該撒,所多瑪王的歸所多瑪王。「只有僕人所吃的,並與我同行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所應得的分」,這不需要順服給「希律王」。神更是「把敵人交在你手裡」的神,你要為之禱告嗎,要愛這仇敵嗎?
4、都歸給他(6b)
但願榮耀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αὐτῷ ἡ δόξα καὶ τὸ κράτος εἰς τοὺς αἰῶνας τῶν αἰώνων· ἀμήν;to him be glory and dominion for ever and ever. Amen.
啟示錄中有七場「榮耀頌」(4:11,5:12-13,7:10,7:12,19:1;另參4:9,12:10,14:7,19:7)。這是兩種「眾王」之間的對立,在這個意義上,基督教就是世界秩序的顛覆者。因此我們能理解大大小小的希律為什麼不安以及耶路撒冷合城不安。但是,這個「王者歸來」的啟示也同時可能使教會陷入試探。魔鬼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而我們需要靠主得勝:「8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9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10耶穌說,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馬太福音)。中了蛇的試探,我們更會淪為權力偶像的崇拜者,將兒女獻給巴力的丘壇。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這樣的禱告:「但願榮耀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首先,如果與上文的眾王無關,這個禱告是不合邏輯的——毫無榮耀(δόξα)和權能(κράτος)的人,不需要秀這個謙卑,「榮耀權能歸給他」。不是將榮耀權能歸給自己,也不是歸給該撒;而是歸給神。值得強調的是,κράτος遠遠超過世俗掌權者的權力。總之,基督徒作王不是為了侍奉權力以及權力指向的世界榮華富貴,而是為了侍奉上帝和真理。其次,永遠遠遠——任何時候都不要為自己搶奪神的榮耀和權柄,靠著教會生活甘心做一個人或僕人。最後,這句禱告豈不與主禱文的精義完全一致嗎?
三、耶穌基督的降臨(7-8)
7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
這話是真實的。阿們。
8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乃希臘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在交叉結構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啟示錄1:7-8與啟示錄1:1-3之間的呼應關係:「那必要快成的是」不是說說而已,祂是要來的,祂一定回來;看哪,祂已經來了。更重要的是,那因見證而釘死基督,逼迫教會的所有仇敵,末日到了。不僅如此,啟示錄1:1的「神賜給他」,確實留下了一個懸念:基督與神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啟示錄1:8是完全的回答:基督是神,與父本為一。同時,「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與第4節「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也是平行的——這三段經文都在啟示耶穌基督是神。另外,「這話」或這一切,與1-3中的這些概念都是平行的:啟示、指示、曉諭、道、書、預言。需要重複的是,注意啟示錄1:8與啟示錄21:6、22:13之間的首尾呼應。而啟示錄1:7-8本身還可以交叉結構:7a指向基督復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而與之呼應的8指向基督與神的關係;中間7b強調這一切見證的真實性,這是真理,是教會必須見證的真理。
1、基督復臨(7a)
7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Ἰδού, ἔρχεται μετὰ τῶν νεφελῶν καὶ ὄψεται αὐτὸν πᾶς ὀφθαλμὸς καὶ οἵτινες αὐτὸν ἐξεκέντησαν καὶ κόψονται ἐπ᾽ αὐτὸν πᾶσαι αἱ φυλαὶ τῆς γῆς;Behold, he cometh with clouds; and every eye shall see him, and they also which pierced him: and all kindreds of the earth shall wail because of him。
約翰領受的啟示也是但以理所看見的:「11那時我觀看,見那獸因小角說誇大話的聲音被殺,身體損壞,扔在火中焚燒。12其餘的獸,權柄都被奪去,生命卻仍存留,直到所定的時候和日期。13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14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但以理書7:11-14)。
這句呼告是天使對約翰,還是約翰對教會?也許都是。無論如何,這是聖靈的呼召。這「看哪」(Ἰδού)的對象,只能是一種異象。Ἰδού在啟示錄中出現了30次(1:7,1:18,2:10,2:22,3:8,3:9,3:11,3:20,4:1,4:2,5:5,5:6,6:2,6:5,6:8,6:12,7:9,9:12,11:14,12:3,14:1,14:14,15:5,16:15,19:11,21:3,21:5,22:7,22:12)。這不僅是在強調基督復臨是何等重要的核心真理;而且也讓我們知道約翰的見證是他「看見」的事實。看見的對象是「他駕雲降臨」,ἔρχεται μετὰ τῶν νεφελῶν;he cometh with clouds。這個啟示是一致的:「9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10當他往上去,他們定睛望天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旁邊,說,11加利利人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使徒行傳1:9-11;另參馬太福音26:64,帖撒羅尼迦前書4:17)。而在舊約中,雲與耶和華神的臨在常常密不可分。神是天上的神,而祂的臨在必然帶來重大的變化,或者祂來震動天地。
基督復臨都教會是福音,福音中的福音。但是,對整個人類並不是好消息,相反,人的末日到了。這與雞湯教的傳統完全對立。所以魔鬼和人類以及一切撒但一會有理由恨啟示錄,至少迴避她。人對基督復臨大致有三種反應。
第一、「眾目要看見他」:καὶ ὄψεται αὐτὸν πᾶς ὀφθαλμὸς,and every eye shall see him。即每一個地球人都能看見基督復臨。你可以不信,但有一天你會看見。動詞ὀπτάνομαι 的意思是to look at, behold,to allow one』s self to be seen, to appear(馬太福音5:8等;啟示錄11:19;12:1,3-4)——最終基督會向每個人顯現,包括無神論者。你不想看見神麼,好,你看見了。你不是「看見就相信」嗎?但沒有機會了。時候到了,你不想見都得見——祂非要顯給你看。
第二、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καὶ οἵτινες αὐτὸν ἐξεκέντησαν,and they also which pierced him。這是直接引用撒加利亞12:10。看見祂的人類中特別包括那些刺祂的人,這顯然指向羅馬軍團、希律黨、彼拉多和十字架現場的猶太人(約翰福音19:34;使徒行傳2:23,3:15,4:25-27);當然也可以指所有逼迫教會卻拒絕悔改的人(約翰福音7:7,使徒行傳26:24;哥林多前書3;17)。代詞ὅστις的意思是whoever, whatever, who。動詞ἐκκεντέω的意思是to put out, dig out;to dig through, transfix, pierce(約翰福音19:37,約翰一書5:6,路加福音2:34)。
第三、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καὶ κόψονται ἐπ᾽ αὐτὸν πᾶσαι αἱ φυλαὶ τῆς γῆς,and all kindreds of the earth shall wail because of him。為什麼哀哭呢?因為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罪被審判。這「地」(γῆς)就是上文「世上君王」中的「世上」。所有種族(φυλή,a tribe,a nation, people;撒加利亞12:12-14)意味著「中國特色」在審判面前無效。恩典是可以抗拒的,但審判是不可抗拒的。哀哭:κόπτω,to cut, strike, smite;to cut from, cut off;to beat one』s breast for grief(馬太福音11:17,21:8,24:30等;啟示錄18:9;另參路加福音23:27,約翰福音20:11)。這個動詞表達的含義應該是:「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創世記6:13;另參路加福音23:28)。
這裡有一個難題。基督復臨要向罪人包括十字架現場的仇敵復仇;那麼復仇是否與寬恕矛盾呢:「當下耶穌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路加福音23:34)。可以去思想神對該隱的饒恕:「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創世記4:15)。神的寬恕應該是有條件的,就是給該隱及其後裔預留了悔改的時間。但是當大洪水降臨,神就不再寬恕了。
另參使徒行傳17:30-31,「30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31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另參羅馬書3:25-26,「25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26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啟示錄10:6,「指著那創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遠遠的,起誓說,不再有時日了(或作不再耽延了)」。
2、如何阿門(7b)
這話是真實的。阿們。ναί ἀμήν;Even so, Amen。
小品詞ναί的基本含義是:yea, verily, truly, assuredly, even so。如馬太福音5: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是從惡裡出來的)」。另參啟示錄14:13,「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你可以說不,但聖靈說是的。啟示錄16:7,「我又聽見祭壇中有聲音說,是的,主神,全能者阿,你的判斷義哉,誠哉」。啟示錄22:20,「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阿,我願你來」。
啟示錄是扎心的(使徒行傳2:37),這話甚難(約翰福音6:60)。但既然如此,你還信嗎?即使如此,教會也阿門。即使「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教會也哈利路亞,這讓泛愛主義失魂落魄,繞行千里。啟示錄或聖經最後一卷書更是絆腳石。你要修改之更符合一碗雞湯嗎:「18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19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啟示錄22:18-19)。與其修改啟示錄,不如修改(悔改)自己。求主憐憫。
3、唯祂是神(8)
8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乃希臘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Ἐγώ εἰμι τὸ Α καὶ τὸ Ω ἀρχὴ καὶ τέλος, λέγει ὁ κύριος ὁ ὢν καὶ ὁ ἦν καὶ ὁ ἐρχόμενος ὁ παντοκράτωρ;I am Alpha and Omega,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ing, saith the Lord, which is, and which was, and which is to come, the Almighty.
NA版本中並沒有ἀρχὴ καὶ τέλος這一句。認識希臘文字母表的人,阿拉法(Α)與俄梅戛(Ω)不難理解(1:8,1:11,21:6,22:13;רֵאשִׁית,創世記1:1)。希臘文明或字母文明的確是人類文明之母。這個表述進一步堅固了所有聖徒的信心。按「普遍啟示」的邏輯,看一切受造之物;祂創造,就必然救贖和審判。按「特殊啟示」的邏輯,祂怎樣第一次來,也必怎樣第二次來。換言之,基督是創始成終的神:「 1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2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希伯來書12:1-2)。「昔在今在以後永在」,這個表述或類似的表述在啟示錄貫穿始終:1:4,1:8,4:8,11:17,16:5。而這也是舊約的傳統(以賽亞書41:4,44:6,48:12)。
在教會歷史上,啟示錄1:8的「主神」是指父神,還是子神,一直有爭議。我傾向於將之指向基督:「12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13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示錄22:12-13)。4b當然指向父神,但8恰恰在於說明父子本為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創世記1:1中,可以找到希伯來文字母表中首尾兩個字母組成的詞אֵת:בְּרֵאשִׁית בָּרָא אֱלֹהִים אֵת הַשָּׁמַיִם וְאֵת הָאָֽרֶץ。可以這樣來解釋這個אֵת:「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翰福音1:3)。或歌羅西書1:16,「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בְּרֵאשִׁית),又是為他造的(אֵת)。
這句話有兩個關於基督的認信是特別重要的。第一就是主神及主說:λέγει ὁ κύριος,saith the Lord。NA的寫法是:κύριος ὁ θεός。這個概念相當於創世記第一章中的「神說」及第二章以及更多舊約經文中的耶和華神說(另參啟示錄4:8,4:11,11:17,15:3,16:7,18:8,19:6,21:22,22:5-6);區別是,啟示錄中的主說,指向祂自己,這是基督的自我啟示。第二、全能者:ὁ παντοκράτωρ。名詞παντοκράτωρ的基本含義是:he who holds sway over all things;the ruler of all;almighty: God。這個概念在新約中出現了10次,其中9次都在啟示錄,另外8次都指Lord God Almighty或God Almighty(啟示錄4:8,11:17,15:3,16:7,16:14,19:6,19:15,21:22)。另參哥林多後書6:18,「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首先,這個概念可以相當於創世記1:1中的אֱלֹהִים。其次,對「君王元首」從另一個角度的解釋。最後,神不僅是愛,也是全能者:有能力愛,有能力審判並勝過一切仇敵。基督才是真正的王。
親愛的弟兄姐妹,這就是新教改革的目標:王者歸來。耶穌是王,教會與基督一同作王。看哪,「祂來到自己的地方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約翰福音1:11-49);「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作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馬太福音21:5);「看哪,他駕雲降臨」(啟示錄1:7a)。基督教自動或被動把所有國度讓給魔鬼及其兒子差役卻宣告要順順服且愛仇敵愛他們的日子;基督教任憑人類或受造之物或龍的傳人生來作王因此彼此糟蹋的黑暗歲月;基督教參與那殺人說謊者將黑暗歲月粉飾為歲月靜好的世代;並基督教以屬靈的名義瘋狂拜偶像特別是錢財名利又與世界眾王縱情淫亂的日子……都一去不復返了。王者歸來,祂來要震動天地。東方的博士們或教會主流們問:「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馬太福音2:2)?讓彼拉多羞辱你們吧,「看哪,這是你們的王」。更讓主自己責備你們吧:「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翰福音18:37)。最後讓我們打開啟示錄,讓王王位面前的七靈對你們雷霆萬鈞:「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啟示錄19:6)。「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神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22:5)。王者歸來,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阿門。
任不寐,2020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