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三課:這世代的新教改革A(2:1-17)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啟示錄2:1-17:

1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說,2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3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5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6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8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9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譭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10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11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12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刃利劍的說,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14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15你那裡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16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1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感謝神的話語。從這個主日開始,七封書信展開了教會改革的基本理由與簡單方案。我們將有用三個主日完成啟示錄2-3章的內容。先看七封書信的語境。就整卷聖經而言,啟示錄七封書信與創世記七天創造之間,確實存在一種一一平行的關係。這一點諸位可以自己查考。就新約聖經而言,七間教會的建立及其城市背景,可以在其他書卷,特別是使徒行傳及使徒書信中的找到平行的信息。就啟示錄而言,啟示錄中改革七間教會與後文審判萬國萬民之間的關係,正如彼得前書4:17所言:「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光照在黑暗裡,這黑暗首先也在教會中。偉光正是鬼魔的人論。人都會犯錯,但重要的是改革願景。這並非基督教的「自我反省能力」,這是聖靈的更新。「11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2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13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翰福音1:11-12)。但就啟示錄1-3章而言,基督的形象(1:9-20)構成了七封書信的基本框架。

其次,七封書信本身可以在交叉結構中加以研討(a-b-c-d-c-b-a);即圍繞第四封書信,前後三封書信之間存在邏輯嚴謹的對應關係。大三學生,此不贅言。不過首先提醒大家注意貫穿七封書信的一些共同概念,以及每封書信的突出特點。有學者討論七封書信各自包含七個基本方面,很難周延。貫穿七間教至少有7個共同的主題,第一是「我是」——這是神本主義的改革;一方面「有教無類」,另一方面「因材施教」。第二是「祂說」—— 神說(耶和華說,這是耶和華說的)取代蛇說與人說,是人類反敗為勝的基礎。第三是「我知道」—— 基督的「我知道」取代蛇的試探(「你們……知道」)。第四是「聖靈」—— 聖靈與每一間教會同在,聖靈「和子」;這裡沒有任何雞湯教的醫病趕鬼方言神跡。第五是「眾教會」與其「使者」——這七封書信的收信者不限於七間教會,而是賜給所有教會的;天使是天使,但首先與牧者相關。第六的是「凡有耳的就應當聽」——這讓給是「自由的福音」。第七是「得勝」——教會要勝過陰間的門(馬太福音16:18)、世界(以弗所書1-3,約翰一書5:4-5)、罪(約翰一書3:6,9;5:18;羅馬書8:1)與死亡(約翰福音5:24,11:26;約翰一書3:14)。其次,一些概念只是出現在多數教會或部分教會中;如「你要悔改」(以弗所、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老底嘉)與「你不用怕」(士每拿)、「你要持守」(非拉鐵非)。

教會敗壞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人性貪婪(肉體與錢財,首尾兩封書信)。第二是人性恐懼(第二封信與第六封信)。第三是邪教欺騙(中間三封書信)。魔鬼試探(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和人性軟弱(以弗所、老底嘉),兩條繩索捆綁了教會。唯有復活復臨的聖道,能重建教會。魔鬼不僅越過中線和街區恐嚇我們,而且會趁機輸入替代性的「中國方案」,即用異端取代真道。七封書信至少包含五大異端:第一、假使徒(聖職的廢棄與僭越);第二、假猶太人或撒但一會的人(假基督徒如律法主義、文化基督徒、生命神學等);第三、巴蘭的教訓(涉及權力偶像);第四、尼哥拉黨人的教訓(應該是人本主義);第五、耶洗別的教導與撒但深奧之理(女權與神秘主義)。推雅推喇教會面對的撒但與耶洗別,可以平行蛇與夏娃。至於「撒但深奧之理」,至少應用在雙重預定、一次得救永遠得救、肉身成道神跡奇事、反對嬰孩洗禮等等現代基督教教義上。請停止你們的表演,「不要彼此說謊」(歌羅西書3:9);「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拉太書6:8)。阿門。

一、以弗所(1-7)

1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說,

2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3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

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5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

6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

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啟示錄2:1-7形成交叉結構。其中1與7都可以定義為聖靈對教會說話;而2-3與6前後呼應,強調教會的優點。中間4-5節聚焦教會的缺點。我不同意這種解釋:基督深諳心理學,先說好聽的,然後再說難聽的。這是小人之心。而且完全不符合事實——在交叉結構中,最後還是「說好聽的」。不如說這個結構同時顯示了神的愛與聖,不可偏廢。因為愛,就為教會的美好而喜樂;因為聖,就恨惡任何罪惡。這裡可以用路德神學來解釋:一方面是福音,另一方面是律法。但無論是福音還是律法,都是為了教導教會悔改、更新和重建。但重建不是無條件的;繼續抗拒聖靈的,「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看見改革總的師傅們怎樣強解這句話,但願今天真理把你們都解放了。

1、約翰與以弗所(1)

1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說,Τ γγλ τς φσνης κκλησας γρψον· Τδε λγει κρατν τος πτ στρας ν τ δεξι ατο περιπατν ν μσ τν πτ λυχνιν τν χρυσν·Un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of Ephesus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he that holdeth the seven stars in his right hand, who walketh in the midst of the seven golden candlesticks;

以弗所:Ἐφεσῖνος,a native or inhabitant of Ephesus;From Ἔφεσος。permitted;a maritime city of Asia Minor, capital of Ionia and under the Romans, of proconsular Asia, situated on the Icarian Sea between Smyrna and Miletus。關於以弗所和以弗所教會,需要參考使徒行傳中的以弗所(使徒行傳18-20),保羅的以弗所書、提摩太書(寫給以弗所的提摩太),以及哥林多前書15:32,16:8。這一切顯示,建立這個福音基地,需要聖徒多次多方的同工,且志在必得。

以弗所首當其衝,一方面是因為地理上的特點(離拔摩島最近);另一方面因為是首善之區——基督教不是繞行中南海的密宗或退避以東洞穴中的山頂洞人。以弗所是大都市,當前的中心城市。此時的以弗所,正如起初的耶路撒冷。「雖然這樣,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路加福音13:33)。會有攔阻,諸如「以弗所與我們有什麼相干」。「21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22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23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6:21-23)。

但是,這是道成肉身的真理:「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10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11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2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翰福音1:9-12)。在征服西方和全世界之前,必須首先收復以弗所,如同當年征服耶利哥。但聖靈的光復之功在福音,如差遣亞伯拉罕首先在迦南建壇。不僅如此,基督在地上拯救的是生命,不是為在哪座城市建立千秋大業。演等會聖城從天降臨。

2、以弗所的信心(2-3)

2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Οδα τ ργα σου κα τν κπον σου κα τν πομονν σου, κα τι ο δν βαστσαι κακος κα πειρσω τος φσκοντας εναι ποστλους κα οκ εσν κα ερες ατος ψευδεςI know thy works, and thy labour, and thy patience, and how thou canst not bear them which are evil: and thou hast tried them which say they are apostles, and are not, and hast found them liars: 3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κα βστασας κα πομονν χεις κα δι τ νομ μου κεκοπακας κα ο κκμηκαςAnd hast borne, and hast patience, and for my name』s sake hast laboured, and hast not fainted.

這兩節經文本身還可以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概念包括「忍耐」與「勞苦」等。神看顧教會,並且知道(εἴδω)每一間教會的一切。而且神不僅看內心,也看行為。神悅納的行為首先是你和基督的關係。第一、為主作工(ἔργον)。第二,為主勞碌(κόπος,;a beating,a beating of the breast with grief, sorrow Labour,啟示錄14:13,馬太福音26:10)。不是一切都交給神,而且是為主受苦。第三、為主忍耐(ὑπομονή,1:9,2:2-3,2:19,3:10,13:10,14:12)。

其次,神看你和罪惡的關係,包括與世界之主以及惡人、異端的關係。這裡的「不能容忍」與第6節的恨惡顯然是平行的。另參詩篇45:7,「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希伯來書1:9);詩篇97:10,「你們愛耶和華的,都當恨惡罪惡。他保護聖民的性命,搭救他們脫離惡人的手」。動詞βαστάζω的意思是to take up with the hands,to bear, to carry等(17:7)。在其他古卷中,這個概念也出現在第3節。愛神與恨罪是密不可分的,愛與恨是不可分割的;否則,就是騙子了。不能容忍的對象是「惡人」:κακούς,κακός;這是神要除滅的惡人(馬太福音21:41等)。複數。怎樣知道他們是惡人呢?藉著「試驗」(πειράζω)。這是怎樣的惡人呢?假使徒。形容詞ψευδής的意思是lying, deceitful, false。他們是騙子。這個詞重複出現在啟示錄21:8,這種騙子是要下地獄的。另參使徒行傳6:12-13,「12他們又聳動了百姓,長老,並文士,就忽然來捉拿他,把他帶到公會去,13設下假見證說,這個人說話,不住地糟踐聖所和律法」。假使徒首先就是作假見證——他們自己知道知道那是假的或編造的——陷害弟兄的惡人。這裡面也涉及嫉妒,必如陰間般殘忍。但無論如何,針對牧職展開的控告,是教會必須面對的第一場屬靈戰爭;而控告者基本上是「大兒子」們,或更有「名望」的人。

第3節中的忍耐(ὑπομονή)與第2節重複;動詞勞苦(κοπιάω)與第2節的名詞勞碌(κόπος)字根相同。不過第3節進一步解釋了,忍耐與勞苦都是為主:διὰ τὸ ὄνομά μου,for my name』s sake。這是什麼意思呢?馬太福音10:22,「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可福音9:37,「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馬太福音18:20,「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9:29,「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添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馬太福音24:9,「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另參使徒行傳15:17,「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使徒行傳9:16,「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這個概念平行出現在啟示錄2: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啟示錄3:8,「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不要為自己的名去爭戰。

忍耐和勞苦,都需要堅持到底:「並不乏倦」。動詞κάμνω的意思是to grow weary, be weary;to be sick。就「有病」這個含義而言,我們借此就更知道聖經強調的醫治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這個動詞在新約共出現3次。另參希伯來書12:3,「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總被人民和教痞頂撞、棄絕、控告和審判,難免灰心喪氣。另參雅各書5:15,「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這才是醫治的真正含義。

3、以弗所要悔改(4-5)

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5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

沒有完美的教會,這間經過保羅、提摩太也經過約翰的「著名教會」,仍然有不堪的一面。聖靈在這裡特且指出以弗所教會的根本問題是「把起初的愛心(ἀγάπη)離棄了」。神絕不會容忍教會這種缺點(ἀλλά……κατὰ)。他們恨惡人和假貨,但卻不愛教會和真弟兄。約翰對這個愛的強調,特別平行了約翰書信的相關主題。如約翰一書2:10,「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約翰一書3:10,「從此就顯出誰是神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神。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約翰一書3:14,「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約翰一書4:21,「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安提帕是不是我們的弟兄?而起初(πρῶτος)這個概念表明,愛主、愛教會、愛弟兄,這份愛常常難以勝過「三年之癢」。我們談論很多次這種加拉太-哥林多定律:「15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裡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16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17那些人熱心待你們,卻不是好意,是要離間(原文作把你們關在外面)你們,叫你們熱心待他們」(加拉太書4:15-17)。不過τὴν πρώτην ἀφῆκας這組概念也可以指「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13)。動詞ἀφίημι的意思是to send away,to permit(以弗所),to leave。辭職、解散。

末世的一個基本徵兆,就是人類與教會整體上失愛。「10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11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12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24:10-12)。另參提摩太后書3:1-5,「1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2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譭謗,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3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4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5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因為末世充滿更多危險與誘惑。

這是神的愛,責備(κατὰ)是為了讓你悔改。怎樣悔改呢?第一、「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μνημόνευε οὖν πόθεν ἐκπέπτωκας。不要撒謊,不要編;要真正反省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背叛和拆毀。動詞ἐκπίπτω的意思是to fall out of, to fall down from, to fall off(馬可福音13:25,使徒行傳12:7等)。這句話可以平行創世記3:9,「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及創世記4 :9a,「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第二、要有悔改的行動:「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καὶ μετανόησον καὶ τὰ πρῶτα ἔργα ποίησον·動詞μετανοέω在啟示錄中出現了12次;其中在七封書信中出現了8次。這句話可以平行馬太福音3: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第三、不悔改後果很嚴重,「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εἰ δὲ μή ἔρχομαί σοι τάχει καὶ κινήσω τὴν λυχνίαν σου ἐκ τοῦ τόπου αὐτῆς ἐὰν μὴ μετανοήσῃς。一方面,一次永遠就這樣被打臉打碎了(平行3:11)。另一方面,那些「解散教會」的任性,實際上不是你解散;而是「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神已經「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你就不再是我們的弟兄。動詞κινέω另參啟示錄6:14。雞湯教啊,基督徒不會再犯罪嗎?這已經點著的明燈起初還沒有真信或真亮嗎?

4、以弗所的恨惡

6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λλ τοτο χεις τι μισες τ ργα τν Νικολαϊτν κγ μισBut this thou hast, that thou hatest the deeds of the Nicolaitans, which I also hate。

以弗所這間教會至少目前仍然是教會,也因為她有「可取的」見證(ἀλλὰ τοῦτο ἔχεις)。這裡兩次談到「恨惡」(μισέω)。雞湯教啊,愛仇敵嗎,為仇敵禱告嗎?神和教會恨惡什麼呢:τὰ ἔργα τῶν Νικολαϊτῶν,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Νικολαΐτης這個概念在七封書信中出現了兩次(2:6,2:15);他們應該是約翰世代一種流行的異端或某種「教會主流文化」。以弗所是亞底米女神的梁家河或Tik-Tok(使徒行傳19:24,27,28,34-35)。這是一種解釋,Nicolaitans = destruction of people;who were charged with holding the error of Balaam, casting a stumbling block before the church of God by upholding the liberty of eating things sacrificed to idols as well as committing fornication。但是啟示錄2:14-15是否意味著巴蘭的教訓與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是一致的,或者是同一種、至少類似的異端?這需要進一步的討論。我個人理解,這是兩種相互關聯但各有所長的邪教。

Irenaeus提到哥尼拉黨人屬於antinomian(唯信仰論者;道德律廢棄論者)。這可能是對的。這是一種教會主流,我們終於找到了極端因信稱義因而完全不顧公義的雞湯教的祖宗。而根據Victorinus的解釋,尼哥拉黨人熱心於驅邪、飲食、性慾及第八天的釋放。換言之,他們把蠓蟲變成了駱駝;利用人性的普遍軟弱,教會聚會中心被引誘到醫病趕鬼、飲食男女(如婚姻家庭神學)等方面。保羅這番話是有普遍針對性的:「13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14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15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16不可叫你的善被人譭謗。17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18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羅馬書14:13-18)。而所謂「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說的應該正是這件事:尼哥拉教會的愛心只是表演,在嗎沒有危險的地方互相洗腳;但他們的愛絕對不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來自首善之區以弗所的尼哥拉教義,最後更嚴重地影響到了別迦摩和撒狄。這正如當代很多極端教義都是從中心出發,在邊緣地帶結果。尼哥拉黨人出於名詞Νικόλαος,Nicolas = victor of the people。From νῖκος (勝利) and Λαοδικεύς(老底嘉,justice of the people;From a compound of λαός and δίκη)。這個概念本身大約有人民萬歲、人民權利、人民審判之意。另參見使徒行傳 6:5,「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這裡尼哥拉就是Νικόλαος。他是這場潮流的領軍人物嗎?他已經不再安分「管理飯食」反而起來冒充使徒了嗎?同時,尼哥拉黨與亞底米崇拜可能有密切的關係。Ἄρτεμις(Diana)被稱為「眾生之母」(創世記3:20)。它是混合母權崇拜、生命神學、生殖崇拜、環保主義、太監祭司及重商主義的「普世價值」。亞當最終被驅逐可能與此有關;而主耶穌兩次稱呼馬利亞為「婦人」可能也與此相關。

2、聖靈與眾教會(7)

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χων ος κουστω τ τ πνεμα λγει τας κκλησαις τ νικντι δσω ατ φαγεν κ το ξλου τς ζως στιν ν μσ το παραδεσου το θεοHe that hath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ith unto the churches; To him that overcometh will I give to eat of the tree of life, which is in the midst of the paradise of God.

神也是說人話的神,人本應該是聽神話的人(創世記3:17)。所以以色列阿你要聽(申命記6:3-4);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馬太福音13:7)。「聽」意味著福音是自由的福音——不聽就只能由他去吧。但既然你實際上有耳朵,那麼審判你的時候,你無可推諉。所謂「恩典是可以抗拒的,但審判是不可抗拒的」。「不可抗拒的恩典」完全是撒但深奧之理。嬰孩沒有耳朵嗎?動詞得勝νικάω正好是「尼哥拉」這個專有名詞中的一個部分,這是有意為之嗎?νικάω在新約出現了28次,絕大部分出現在約翰叢書中(路加福音11:22,約翰福音16:33;羅馬書3:4,12:21;約翰一書2:13-14,4:4,5:4-5)。其中在啟示錄中出現了17次(2:7,2:11,2:17,2:26,3:5,3:12,3:21,5:5,6:2,11:7,12:11,13:7,15:2,17:14,21:7)。啟示錄的意思就是神贏了,基督和教會贏了。我們有敵人,並且要勝過他們。但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抱勝利。雖然每封書信都應許了勝利,但對每一間教會的勝利獎賞不同。以弗所教會的「獎盃」是:「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這是帶領人類重返樂園了:「22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23耶和華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24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世記3:22-24)。啟示錄就這樣返回了創世記。唯有做工的有果子吃,而所有勞苦都不是徒然的。

二、士每拿(8-11)

8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

9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譭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10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11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士每拿書可以簡單地這樣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兩節經文讓我們知道寫信的是哪一位,或我們所信是誰。而中間9-10進一步以交叉結構的方式強調士每拿教會正在遭遇患難-譭謗-受苦-監禁-患難。不排除這種可能:以弗所的愛心失卻,與對士每拿、別迦摩的隔岸觀火有關。無論環境如何,基督教導士每拿教會「務要至死忠心」。在七封書信的交叉結構中,士每拿與非拉鐵非前後呼應:第一、都被試煉;第二、都沒有提到「你要悔改」;第三、都面對「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第四、冠冕——得勝的都有榮耀的冠冕。

1、祂是誰(8,11)

8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Κα τ γγλ τς κκλησας Σμυρναων γρψον· Τδε λγει πρτος κα σχατος ς γνετο νεκρς κα ζησεν·;And un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Smyrna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the first and the last, which was dead, and is alive; χων ος κουστω τ τ πνεμα λγει τας κκλησαις νικν ο μ δικηθ κ το θαντου το δευτρου

11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χων ος κουστω τ τ πνεμα λγει τας κκλησαις νικν ο μ δικηθ κ το θαντου το δευτρου;He that hath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ith unto the churches; He that overcometh shall not be hurt of the second death.

士每拿:Σμυρναῖος,Σμύρνα:Smyrna,myrrh。在以弗所北方40英里處。這裡遭遇的逼迫比以弗所嚴重,可能是因為那時候的「北京」畢竟是要臉的。距離首都越遠,逼迫約嚴重,如下文的別迦摩——他們已經開始殺人了。針對教會的不同情況,每封書信基督的自我啟示側重點都不同。如面對以弗所,「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面對別迦摩,「那有兩刃利劍的」;面對推雅推喇,「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面對撒狄,「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面對撒狄,「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面對老底嘉,「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而面對士每拿,則強調,「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但這一系列概念,基本上都啟示在啟示錄1:13-18的「基督形象」中了。這個強調與士每拿教會遭遇的具體問題相關:監獄和患難中,面對死亡威脅或死亡恐懼,唯有依靠永生與復活,才能持守信仰。結尾部分強調「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也與此相關。至於何為「第二次的死」,可以參考啟示錄20:14,21:18。另參提摩太后書4:11-12,「11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12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作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

2、你是誰(9-10)

9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

     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譭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

             10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

     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

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9Οἶδά σου τὰ ἔργα καὶ τὴν θλῖψιν καὶ τὴν πτωχείαν πλούσιος δὲ εἶ καὶ τὴν βλασφημίαν τῶν λεγόντων Ἰουδαίους εἶναι ἑαυτούς καὶ οὐκ εἰσὶν ἀλλὰ συναγωγὴ τοῦ Σατανᾶ;I know thy works, and tribulation, and poverty, (but thou art rich) and I know the blasphemy of them which say they are Jews, and are not, but are the synagogue of Satan.

10μηδὲν φοβοῦ ἃ μέλλεις πάσχειν ἰδού, μέλλει βάλειν ἐξ ὑμῶν ὁ διάβολος εἰς φυλακὴν ἵνα πειρασθῆτε καὶ ἕξετε θλῖψιν ἡμερῶν δέκα γίνου πιστὸς ἄχρι θανάτου καὶ δώσω σοι τὸν στέφανον τῆς ζωῆς。Fear none of those things which thou shalt suffer: behold, the devil shall cast some of you into prison, that ye may be tried; and ye shall have tribulation ten days: be thou faithful unto death, and I will give thee a crown of life.

這個交叉結構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首尾呼應的概念是患難。θλῖψις,a pressing, pressing together, pressure;metaph. oppression, affliction, tribulation, distress, straits(1:9,2:22,7:13)。這患難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只有「十日」。可能是具體所指,也可能同時是比喻。與患難相關的概念是貧窮(πτωχεία),另參哥林多後書8:2,「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哥林多後書8:9,「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所以主在這裡說,你實際上是富足的(πλούσιος,3:17,6:15,13:16)。魔鬼使用患難和貧窮,為摧毀我們的信心,正如約伯面對的局面。所以主說:γίνου πιστὸς ἄχρι θανάτου,你務要至死忠心。將信心堅持到死。

但這「第一次的死」不是終局,因為「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στέφανος在新約中出現了18次,啟示錄中8次(2:10,3:11,4:4,4:10,6:2,9:7,12:1,14:14)。在福音書中,它指荊棘的冠冕。另參哥林多前書9:25,「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帖撒羅尼迦前書2:19,「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什麼呢?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嗎」。提摩太后書4:7-8,「7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雅各書1: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彼得前書5:4,「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毫無疑問,我們不是無我的我們,我們是為冠冕而捨己的門徒。

第二、某些猶太人或撒但一會的人,與魔鬼前後呼應:「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譭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首先,撒但與魔鬼呼應。其次,「譭謗」與「監獄」呼應,這是控告與審判的呼應。譭謗:βλασφημία,slander, detraction, speech injurious, to another』s good name;impious and reproachful speech injurious to divine majesty。即褻瀆聖靈中的褻瀆(馬太福音12:31等;啟示錄13:1,13:5,13:6,17:3)。這裡的猶太人與「猶太復國主義」沒有一毛錢關係。猶太人本身在這裡就是猶太人,沒有給取代神學留下任何妄想的空間。而且這個猶太人本身是正面的概念;假猶太人才是該被咒詛的。願那些一聽見猶太人就要摸槍的「假使徒」也能悔改。他們自己說自己是猶太人;只是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他們在說謊。他們實際上是「撒但一會」:συναγωγὴ τοῦ Σατανᾶ,撒但會堂。逼迫主耶穌和使徒——他們也是猶太人——的猶太人,主要是藉著猶太教法起來控告。所以主這樣責備他們:「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8:44)。猶太人的控告,在約翰福音、使徒行傳和使徒書信都有大量相關見證。

但是,參與逼迫基督和教會的,絕不僅僅是某些「猶太教」中的訟棍,儘管他們本意是殺人說謊。假猶太人最終能行成功逼迫與殺害,必須要靠國家政權或流氓國家或世界眾王;因為唯有他們掌握了監獄(φυλακή,馬太福音5:25等;啟示錄18:2,20:7)並且可以專橫任性地使用國家暴力機器。在某種意義上,撒但一會不過是魔鬼迫害基督徒而利用的工具。所以在交叉結構中,魔鬼(ἰδού ……ὁ διάβολος;behold……the devil)就粉墨登場了。但是假猶太人向執政當局譭謗和控告傳道人能有效果,一定是因為傳道人所傳的,針對了政治罪惡,至少對現存秩序形成的挑戰和審判。這是猶太人能利用彼拉多們的根本原因。換言之,逼迫必然是政治與宗教互相利用的結果,所謂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同樣顯而易見的是,雞湯教不可能遭遇逼迫,他們自然也與神的國或冠冕無關無分了。相反,他們只是撒但一會或大祭司的使女。監獄是試煉(πειράζω)。不僅如此,在「猶太-基督教國家」,任性監禁基督徒的罪惡不可能結構性地發生。反猶太-基督教傳統的雞血們,真實瞎了眼了,這些偽類和騙子也是喪盡天良。

第三、面對患難、貧窮、譭謗和監獄,基督安慰我們說「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μηδὲν φοβοῦ ἃ μέλλεις πάσχειν,Fear none of those things which thou shalt suffer。動詞πάσχω特別指基督十字架的苦難,那是逾越節羔羊的犧牲(馬太福音16:21等)。要跟隨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形容詞μηδείς旨在加強語氣:nobody, no one, nothing;不要怕他們,而且一無所懼;放膽傳道。也可以將這三句話看成是平行的勸勉:「你卻是富足的」;「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務要至死忠心」。注意這裡使用的將來時態(μέλλω)。傳道人不要勾引人入教,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要提前告訴人:信基督一定意味著你要為祂受苦。但道理該均衡:受苦只有十日。「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13)。無論如何,向教會傳講受難的信息,也需要勇氣和忠心。在這個意義上,約翰也需要同樣的安慰:「他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1:17)。

三、別迦摩(12-17)

12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刃利劍的說,

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

14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15你那裡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

16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1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別迦摩:Πέργαμος,Pergamos,height or elevation。在士每拿以北55英里。一度是小亞細亞的省會。從以弗所經士每拿到別迦摩,試煉在加深——到別迦摩,已經出現殉道者,他們開始殺人了。「18年有期徒刑」之後有更黑暗的日子。別迦摩書同樣可以交叉結構。其中12與17首尾呼應,指向寫信的聖子和聖靈。另外需要注意以下概念:

這裡特別強調的是「隱藏的嗎哪」,可以平行第一封書信中「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並連同下文的巴蘭,將我們帶到曠野時代。而「白石」可以平行第二封書信中的「冠冕」與「新名」。關於石頭和名字,另參出埃及記28:9-12,「9要取兩塊紅瑪瑙,在上面刻以色列兒子的名字,10六個名字在這塊寶石上,六個名字在那塊寶石上,都照他們生來的次序。11要用刻寶石的手工,彷彿刻圖書,按著以色列兒子的名字,刻這兩塊寶石,要鑲在金槽上。12要將這兩塊寶石安在以弗得的兩條肩帶上,為以色列人作紀念石。亞倫要在兩肩上擔他們的名字,在耶和華面前作為紀念」。另參民數記11:7,「這嗎哪彷彿芫荽子,又好像珍珠」。「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得救的人少。進入神國的門是窄門。這部分內容總體上與上下文相關信息相類,這裡不作進一步的解釋。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苦難多,獎賞更多。為義受逼迫的人是福音的;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其次,13-16前後呼應,讓我們看見基督徒面對是兩種「擊殺」的夾擊,非此即彼。另外「我的道」與「我口中的劍」也是平行的。中間14-15具體聚焦別迦摩教會的問題——殉道的見證不能掩蓋異端的事實。神斷不以有罪無無罪。

1、兩難之間(13,16)

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Οδα τ ργα σου, κα πο κατοικες που θρνος το Σαταν κα κρατες τ νομ μου κα οκ ρνσω τν πστιν μου κα ν τας μραις ν ας ντιπς μρτυς μου πιστς ς πεκτνθη παρ μν που κατοικε ΣατανςI know thy works, and where thou dwellest, even where Satan』s seat is: and thou holdest fast my name, and hast not denied my faith, even in those days wherein Antipas was my faithful martyr, who was slain among you, where Satan dwelleth.

16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μετανησον ε δ μ ρχομα σοι ταχ κα πολεμσω μετ ατν ν τ ομφαίᾳ το στματς μου;Repent; or else I will come unto thee quickly, and will fight against them with the sword of my mouth.

保羅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23)。就別迦摩教會而言,第一難是面對撒但的殺戮。別迦摩教會所在之地,竟然是「有撒但座位之處」。換言之,不僅那座城市是「鬼城」,而且撒但在教會中設立了座位。這一點看三自們就一目瞭然。ὁ θρόνος τοῦ Σατανᾶ,Satan』s seat。這個座位(θρόνος)與啟示錄中的「寶座」(θρόνος)是對立的。也可以這樣問:誰是撒但的座位?帖撒羅尼迦後書2:3-4,「3人不拘用什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4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他可以任性殺害安提帕(Ἀντίπας,Antipas,like the father),表明這個撒但座位更可能是定宗教和政治權柄與一尊的不法之人或大罪人。動詞ἀποκτείνω的基本含義是to kill in any way whatever(馬太福音10:28等)。安提帕的見證才配稱為見證;KJV直接將μάρτυς翻作了martyr。我的道是τὴν πίστιν μου。我忠心的見證人:ὁ μάρτυς μου ὁ πιστός——注意πίστις與πιστός的平行。

關於撒但座位之處,可以參考這個詞條:Pergamos,a city of Mysia Minor, in Asia Minor, the seat of the dynasties of Attalus and Eumenes, famous for its temple of Aesculapius and the invention and manufacture of parchment。It was the birthplace of the physician Galen, and had a great royal library。大衛鮑森們說撒但的老巢在這裡,這是過度解釋;既然聖經明說那惡者遍地遊行,走來走去。最多我們說它在別迦摩設有「行宮」。那裡有宙斯、醫神(以蛇為志)甚至皇帝或該撒的廟宇,也存在求醫者在石頭上刻名字的習俗,有槍(劍)階級在那裡為所欲為。重要的是,別迦摩是第一個為奧古斯都建立神廟的城市(Caesar worship),也是小亞細亞帝王崇拜的「首都」(the capital of the whole area for the cult of the emperor, 「temple warden」)。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別迦摩是第一個喊皇帝萬歲的城市。顯而易見,在這樣的城市裡,不談政治,與異教和平相處;順服凱撒、凱撒歸凱撒,就成為基督教的主要試探。於是異端粉墨登場了。大衛鮑森們與台灣教痞白左木者,都可以盡情羞辱宙斯,但絕對繞行該撒。雞湯,雞血,雞精。θρόνος是單數。別迦摩的假神有多位,但該撒只有一位。「該撒是主」。在羅馬帝國,只有該撒及其代理人才有殺人的權柄(約翰福音18:31)。殺害安提帕的只能是政權,不會是宙斯。當然邪教都會支持皇帝向教會開刀。安提帕之死是孤獨之死。這是一個文化中心,擁有舉世聞名的圖書館(藏書20萬);但不會有一個「讀書人」或公知或羊皮卷們會起來聲援基督徒安提帕。但好消息是,教會站在安提帕一邊。你們去思想:神為什麼偏偏要在這個科學-文化-政治-宗教聯軍的地方建立教會呢?

安提帕(Ἀντίπας)被殺害的那些日子,是一段黑暗而恐怖的歲月(ἐν ταῖς ἡμέραις)。而那不法之人,就是要借此製造恐怖氣氛,讓更多的人閉嘴。為同樣的緣故,任志強獲罪18年,暴君只為殺一儆百,懦夫只剩下國家拳頭。但第16節宣告的後果,比第一封書信更嚴重。但道理相同:沒有一次永遠這回事。動詞πολεμέω的意思是to war, carry on war;to fight。可以用馬太福音地10章的相關信息,將13與16鏈接起來:「16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17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18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22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26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27我在暗中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說出來。你們耳中所聽的,要在房上宣揚出來。28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32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33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39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2、兩大異端(14-15)

14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λλ χω κατ σο λγα τι χεις κε κρατοντας τν διδαχν Βαλαμ ς δδασκεν ν τ Βαλκ βαλεν σκνδαλον νπιον τν υἱῶν σραλ φαγεν εδωλθυτα κα πορνεσαι;But I have a few things against thee, because thou hast there them that hold the doctrine of Balaam, who taught Balac to cast a stumblingblock before the children of Israel, to eat things sacrificed unto idols, and to commit fornication.

15你那裡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οτως χεις κα σ κρατοντας τν διδαχν τν Νικολαϊτν μισSo hast thou also them that hold the doctrine of the Nicolaitans, which thing I hate.

正是在政治恐怖的威脅之下,兩大異端(有人認為是一種異端;οὕτω(ς),in this manner, thus, so)趁機入侵,為要教擾教會,要基督徒作權力的淫婦和婢女。這應該是這段經文的內部邏輯關係。尼哥拉一黨人可以參考上文,只是以弗所面對的是哥尼拉一黨人的「行為」;而這裡進一步發成為教義或教訓(διδαχή)。這裡我們重點說說「巴蘭的教訓」:τὴν διδαχὴν Βαλαάμ。巴蘭-巴勒的事需要回到民數記22-24章;特別是民數記31:8-16,「8在所殺的人中,殺了米甸的五王,就是以未,利金,蘇珥,戶珥,利巴,又用刀殺了比珥的兒子巴蘭……16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另參彼得後書2:15,「他們離棄正路,就走差了,隨從比珥之子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可以平行申命記23:4-6);猶大書1:11,「他們有禍了。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並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我們需要研究的是,到底什麼是巴蘭-巴勒的絆腳石,或「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根據這些經文,巴蘭所侍奉的偶像至少包括三大類:政治權力(巴勒)、毗珥邪教與錢財(為利,貪愛不義之工價)。在政治重壓和暴政之下,基督教面對與這三大偶像行淫的威脅。這裡重點說說巴勒與毗珥。

第一是巴勒(Βαλὰκ,ἕν τῷ Βαλὰκ)。巴蘭本是是願意「為巴勒禱告」的,為錢是願意順服巴勒這位掌權者的。巴勒可以代表世界的王,是典型的撒幣大帝:「1以色列人起行,在摩押平原,約旦河東,對著耶利哥安營。2以色列人向亞摩利人所行的一切事,西撥的兒子巴勒都看見了。3摩押人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懼怕,心內憂急,4對米甸的長老說,現在這眾人要把我們四圍所有的一概舔盡,就如牛舔盡田間的草一般。那時西撥的兒子巴勒作摩押王。5他差遣使者往大河邊的毗奪去,到比珥的兒子巴蘭本鄉那裡,召巴蘭來,說,有一宗民從埃及出來,遮滿地面,與我對居。6這民比我強盛,現在求你來為我咒詛他們,或者我能得勝,攻打他們,趕出此地。因為我知道,你為誰祝福,誰就得福。你咒詛誰,誰就受咒詛。7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手裡拿著卦金,到了巴蘭那裡,將巴勒的話都告訴了他」(民數記2:1-72)。巴勒對以色列人不安與仇恨,與希律王如出一轍。巴蘭按自己的本性,是願意侍奉巴勒或巴勒的錢財的。「巴蘭和巴勒同行」(民數記22:39),是整個基督教淪陷的基本事實、秘密或核心教義的本質,無論東方和西方。巴蘭不會責備巴勒,相反藉著「約翰遜法案」一直與所有巴勒互相支援。巴勒如試探耶穌的魔鬼,「巴勒就領巴蘭到那下望曠野的毗珥山頂上」(民數記23:28)。另參彌迦書6:5,「我的百姓阿,你們當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設的謀,和比珥的兒子巴蘭回答他的話,並你們從什亭到吉甲所遇見的事,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

第二是毗珥。פְעוֹר,Peor,cleft。a false god worshipped in Moab; corresponds to Baal。因此舊約也有這樣的概念:巴力毗珥(民數記25:3,5;申命記4:3;詩篇106:28;何西阿書9:10)。毗珥教相當於三自教,是「官方教會」。相關信息如下:

民數記23:27巴勒對巴蘭說,來吧,我領你往別處去,或者神喜歡你在那裡為我咒詛他們。28巴勒就領巴蘭到那下望曠野的毗珥山頂上。29巴蘭對巴勒說,你在這裡為我築七座壇,又在這裡為我預備七隻公牛,七隻公羊。30巴勒就照巴蘭的話行,在每座壇上獻一隻公牛,一隻公羊。

民數記25:1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2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她們的神獻祭,百姓就吃她們的祭物,跪拜她們的神。3以色列人與巴力毗珥連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4耶和華吩咐摩西說,將百姓中所有的族長在我面前對著日頭懸掛,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氣可以消了。5於是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審判官說,凡屬你們的人,有與巴力毗珥連合的,你們各人要把他們殺了。6摩西和以色列全會眾正在會幕門前哭泣的時候,誰知,有以色列中的一個人,當他們眼前,帶著一個米甸女人到他弟兄那裡去。7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看見了,就從會中起來,手裡拿著槍,8跟隨那以色列人進亭子裡去,便將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刺透。這樣,在以色列人中瘟疫就止息了。9那時遭瘟疫死的,有二萬四千人……16耶和華曉諭摩西說,17你要擾害米甸人,擊殺他們。18因為他們用詭計擾害你們,在毗珥的事上和他們的姊妹,米甸首領的女兒哥斯比的事上,用這詭計誘惑了你們。這哥斯比,當瘟疫流行的日子,因毗珥的事被殺了」。

申命記4: 1以色列人哪,現在我所教訓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從遵行,好叫你們存活,得以進入耶和華你們列祖之神所賜給你們的地,承受為業。2所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3耶和華因巴力毗珥的事所行的,你們親眼看見了。凡隨從巴力毗珥的人,耶和華你們的神都從你們中間除滅了。4惟有你們專靠耶和華你們神的人,今日全都存活。

約書亞記22:11以色列人聽說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約旦河邊,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築了一座壇。12全會眾一聽見,就聚集在示羅,要上去攻打他們。13以色列人打發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見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14又打發十個首領與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個首領,都是以色列軍中的統領。15他們到了基列地,見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對他們說,16耶和華全會眾這樣說,你們今日轉去不跟從耶和華,干犯以色列的神,為自己築一座壇,悖逆了耶和華,這犯的是什麼罪呢?17從前拜毗珥的罪孽還算小嗎?雖然瘟疫臨到耶和華的會眾,到今日我們還沒有洗淨這罪。18你們今日竟轉去不跟從耶和華嗎?你們今日既悖逆耶和華,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會眾發怒。

詩篇106:28他們又與巴力毗珥連合,且吃了祭死神(或作人)的物。29他們這樣行,惹耶和華發怒,便有瘟疫流行在他們中間。30那時,非尼哈站起,刑罰惡人,瘟疫這才止息。31那就算為他的義,世世代代,直到永遠。

何西阿書9:10主說,我遇見以色列如葡萄在曠野,我看見你們的列祖如無花果樹上春季初熟的果子。他們卻來到巴力毗珥專拜那可羞恥的,就成為可憎惡的,與他們所愛的一樣。

巴勒就是該撒。「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原文是「在巴勒裡面教導」。這個「在巴勒裡」與「在基督裡」是對立的。「以色列人」原文是以色列的眾子(ῶν υἱῶν Ἰσραήλ,the children of Israel)。「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φαγεῖν εἰδωλόθυτα καὶ πορνεῦσαι,to eat things sacrificed unto idols, and to commit fornication。這個「吃」(φάγω,to eat;to devour, consume)如同蛇引誘亞當夏娃去吃知道樹的果子。形容詞εἰδωλόθυτος的基本含義是sacrificed to idols, the flesh left over from the heathen sacrifices(使徒行傳15:29,21:25;哥林多前書8:1,4,7,10,;10:19,28;啟示錄2:20)。這是實指,也可能同時是隱喻。這句話可以指基督徒分享了世界所有的異教偶像崇拜。這種吃食與嗎哪、天糧或聖餐對立。「19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什麼呢?或說偶像算得什麼呢?20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21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哥林多前書10:19-21)。基本上可以說,這種偶像崇拜就是將人或死人當神來崇拜的專制邪教。

與此平行的事實是,人與偶像行淫。動詞πορνεύω:to prostitute one』s body to the lust of another;to give one』s self to unlawful sexual intercourse;metaph. to be given to idolatry, to worship idols(2:20,17:2,18:3,18:9)。因此行姦淫不僅指兩性淫亂,更指屬靈淫亂。如以西結書23:35-39,「35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忘記我,將我丟在背後,所以你要擔當你淫行和淫亂的報應。36耶和華又對我說,人子阿,你要審問阿荷拉與阿荷利巴嗎?當指出她們所行可憎的事。37她們行淫,手中有殺人的血,又與偶像行淫,並使她們為我所生的兒女經火燒給偶像。38此外,她們還有向我所行的,就是同日玷污我的聖所,干犯我的安息日。39她們殺了兒女獻與偶像,當天又入我的聖所,將聖所褻瀆了。她們在我殿中所行的乃是如此」。

值得強調的是,巴蘭的計謀是魔鬼的惡謀:「1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2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她們的神獻祭,百姓就吃她們的祭物,跪拜她們的神」——藉著外女的淫合,將他們的邪教帶進國度。先有蛇與夏娃,然後是神的兒子與人的女兒(創世記6:1-5),再次亞伯拉罕與夏甲,以掃與外邦女子;再其次是所羅門晚年的教訓……直到以斯拉尼希米推動離婚休妻運動。肉身上的通婚和淫亂,最終必然導致女人教席捲教會。當前威脅川普政府的主要就是女權主義邪教,癱瘓基督教的主要就是女牧師風潮。所以保羅也說:「7也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如經上所記,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8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哥林多前書10:7-8);保羅更說,「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她轄管男人,只要沉靜」(提摩太前書2:12)。日光之下真無新事。

諸位,這是怎樣的世代?新教改革的呼喊是什麼意思?「6約西亞王在位的時候,耶和華又對我說,背道的以色列所行的,你看見沒有。她上各高山,在各青翠樹下行淫。7她行這些事以後,我說她必歸向我,她卻不歸向我。她奸詐的妹妹猶大也看見了。8背道的以色列行淫,我為這緣故給她休書休她。我看見她奸詐的妹妹猶大,還不懼怕,也去行淫。9因以色列輕忽了她的淫亂,和石頭木頭行淫,地就被玷污了。10雖有這一切的事,她奸詐的妹妹猶大還不一心歸向我,不過是假意歸我。這是耶和華說的。11耶和華對我說,背道的以色列比奸詐的猶大還顯為義。12你去向北方宣告說,耶和華說,背道的以色列阿,回來吧。我必不怒目看你們。因為我是慈愛的,我必不永遠存怒。這是耶和華說的。13只要承認你的罪孽,就是你違背耶和華你的神,在各青翠樹下向別神東奔西跑,沒有聽從我的話。這是耶和華說的。14耶和華說,背道的兒女阿,回來吧。因為我作你們的丈夫,並且我必將你們從一城取一人,從一族取兩人,帶到錫安。15我也必將合我心的牧者賜給你們。他們必以知識和智慧牧養你們」(耶利米書3:6-15)。阿門。

任不寐,2020年9月26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