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神的話語。極端靈恩派(在福音之外並因貪愛世界而火熱)和極端福音派(貌似「我們只講聖經」)都與生命冊無分。「白衣」在這三封書信中首尾呼應,而福音派和靈恩派不過是兩種裸奔——後者的「只講聖經」不過是無花果樹之裙。如果說啟示錄2章中的四封書信貌似離我們很遠(實際上她們深受靈恩運動的攪擾),那麼啟示錄3章中的三封書信就是現代基督教,或福音派基督教。這是基督教的衰敗:撒狄教會不死不活;非拉鐵非教會不強不弱;老底嘉教會不冷不熱。這三種情形反而更是教會的普遍狀態:有名無實、顛倒黑白、混吃等死,唯我獨信。這三間教會之所以如此不堪,很有可能與前四間教會的遭際有關:逼迫、恐懼和邪教試探使人喪志或失喪。非拉鐵非與士每拿教會相對而言缺點最少(但有恐懼),這似乎是為了讓我們看見希望。然而他們的未來仍然是不確定的,因此所有教會或基督教首先並一直是福音的對象(帖撒羅尼迦前書5:14-15)。
這是怎樣的衰殘或軟弱呢?使徒們首先經歷過這樣的軟弱與更新,記憶深刻:「37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38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39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40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嗎?41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42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43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睏倦。44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45於是來到門徒那裡,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作嗎)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46起來,我們走吧。看哪,賣我的人近了」(馬太福音26:37-46)。這種衰落或無精打采、了無生氣,有些時候是因為人性無常、三年之癢,如以弗所教會;但很多時候是暴政與試探的結果。這時候更需要真理的建造:
「6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7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8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9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10但如今藉著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才表明出來了。他已經把死廢去,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11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12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作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13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14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提摩太后書1:6-14)。阿門。
一、撒狄書(1-6)
1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2你要儆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衰微原文作死)。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3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
4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5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6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我們可以大致上將這封書信分成三部分,其中1-2強調撒狄教會的失敗;與之呼應的4-6強調撒狄教會的勝利;中間3教導撒狄教會悔改與儆醒。撒狄:Σάρδεις,Sardis,red ones;a luxurious city in Asia Minor, the capital of Lydia。我們因此注意到,七封書信送達的都是核心城市或者古國的都城。我們的神是道成肉身的神,是進入中心的神,或者說我們的神既在邊緣,更在中心。而為解放更多百姓的緣故,中心往往更是侍奉的禾場。打擊法老不是為政治,而是暴君權柄和淫威捆綁著更多百姓。不僅如此,「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翰福音1:11)。這才是事實。
1、你的行為(1-2)
1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Καὶ τῷ ἀγγέλῳ τῆς ἐν Σάρδεσιν ἐκκλησίας γράψον· Τάδε λέγει ὁ ἔχων τὰ πνεύματα τοῦ θεοῦ καὶ τοὺς ἑπτὰ ἀστέρας· Οἶδά σου τὰ ἔργα ὅτι τὸ ὄνομα ἔχεις ὅτι ζῇς καὶ νεκρὸς εἶ;And un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Sardis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he that hath the seven Spirits of God, and the seven stars; I know thy works, that thou hast a name that thou livest, and art dead.
2你要儆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衰微原文作死)。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γίνου γρηγορῶν καὶ στήριξον τὰ λοιπὰ ἃ μὲλλει ἀποθανεῖν οὐ γὰρ εὕρηκά σου τὰ ἔργα πεπληρωμένα ἐνώπιον τοῦ θεοῦ;Be watchful, and strengthen the things which remain, that are ready to die: for I have not found thy works perfect before God.
七靈和七星應該是為強調這個事實:基督有權柄審判和重建教會(對比2:1)。而這兩節經文首尾呼應再一次強調「你的行為」(σου τὰ ἔργα)。「我知道你的行為」這句話,在啟示錄2-3章中重複出現了5次。這不是根據外貌看人,而是根據你的行為或果子判斷真假。撒狄教會的問題是:「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νεκρός)」。名不副實,至少暫時是假基督徒。這些基督徒不僅僅是行屍走肉;而且在犯罪——罪的工價就是死;其中大罪除了殺人(恨弟兄也是殺人;出埃及記21:12)就是拜偶像:「我又要毀壞你們的丘壇,砍下你們的日像,把你們的屍首扔在你們偶像的身上,我的心也必厭惡你們」(利未記26:30)。儆醒(γρηγορέω,馬太福音24:42等)這個概念也重複在第3節中。這主要指末世論意義上的儆醒。另參啟示錄16:15,「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
儆醒是需要起來行動的,就是「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指向別人也指向自己。你不能將一切都交給神;你不能說神允許這一切發生了,或「不死不活」都是神允許發生的。神在這裡明確呼喊你起來去堅固:στηρίζω,to make stable, place firmly, set fast, fix。這個動詞首先出現在路加福音9:51,「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這是視死如歸的堅毅。另參路加福音22:32,「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教會主要是藉著福音堅固人,特別是被患難搖動的人:「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羅馬書1:11);「惟有神能照我所傳的福音,和所講的耶穌基督,並照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秘,堅固你們的心」(羅馬書16:25;另參帖撒羅尼迦前書3:2-3,13;彼得後書1:12;帖撒羅尼迦後書2:13-17,3:3;彼得前書5:10)。堅固的對象是:將要衰微的,μὲλλει ἀποθανεῖν,are ready to die。這組概念與上文的「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是平行的。不過這個「死」是動詞ἀποθνῄσκω,to die。根據這裡的語境,這個概念可以相當於「嚇死了」,或舊約常說的「心都消化了」(申命記1:28,20:8;約書亞記2:9-11等)。你不攔阻,他必死無疑(雅各書1:15)。
最後一句話在回到行為,而且這裡強調是神面前的行為:「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神面前的行為首先就是聖經面前的行為;不是任何人或你們偶像面前的行為。外邦人根本不是判斷基督徒行為的標準,而基督徒是判斷他們的標準或「王」。「文革基督徒」為一碗紅豆湯出賣了長子的名分。首先,這裡首尾呼應地強調了審判和察驗的主體是「我」(基督)與「神」。一方面,最終人不是人的主權者;另一方面,神必審判每個人的行為。其次,在神面前,撒狄教會沒有一樣是完全的。動詞πληρόω在這裡是被動語態完成時——你的事工沒有完成或完善:to make full, to fill up, i.e. to fill to the full,to render full, i.e. to complete。大約相當於這種情況:什麼事工都淺嘗輒止,半途而廢;或者,沒有人可以像神一樣完全,但又不可以以此推卸更新的責任。最後,任何教會都需要一直住在聖道聖禮之中。
2、你要悔改(3)
3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μνημόνευε οὖν πῶς εἴληφας καὶ ἤκουσας καὶ τήρει καὶ μετανόησον ἐὰν οὖν μὴ γρηγορήσῃς ἥξω ἐπὶ σέ ὡς κλέπτης καὶ οὐ μὴ γνῷς ποίαν ὥραν ἥξω ἐπὶ σε;Remember therefore how thou hast received and heard, and hold fast, and repent. If therefore thou shalt not watch, I will come on thee as a thief, and thou shalt not know what hour I will come upon thee.
這個「回想」(μνημονεύω)的教導平行了啟示錄2:5,「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這裡強調的是,「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這可以平行加拉太書1:6-9,「6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7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8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9我們已經說了,現在又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回想福音真理首先藉著聖道聖禮;但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長進;更需要起來行動;神的教會不僅僅是山洞裡的查經派或福音派,你還是要行動起來。這裡有三個概念都與行為有關:第一、遵守。τηρέω(1:3,2:26等)。第二、悔改。第三、儆醒。
基督徒必須一直住在回想、遵守、悔改和儆醒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道德自覺,而是神聖敬畏:「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這裡有三個末世論的基本真理:第一、祂一定回來;第二、沒有人知道祂什麼時候回來。第三、他回來如同賊一樣。κλέπτης,an embezzler, pilferer。賊這個名詞的含義大部分是負面的(馬太福音6:19,約翰福音10:1,12:6等)。但也用這個概念比喻基督的復臨(馬太福音24:42-44;另參帖撒羅尼迦前書5:2,4;彼得後書3:10;啟示錄16:15)。賊首先當然指人不知道祂什麼時候來。其次可能指「以賊還賊」這種公義。在某種意義上,罪人活在罪中就是對神的偷竊,他們配得神以賊的方式臨到,施以懲罰。這是神的律法:「不可偷盜」(出埃及記20:15);這是人的罪惡:「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箴言9:17;另參加拉太書2:4,以弗所書4:28等)。
3、你的得勝(4-6)
4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ἔχεις ὀλίγα ὀνόματα καὶ ἐν Σάρδεσιν ἃ οὐκ ἐμόλυναν τὰ ἱμάτια αὐτῶν καὶ περιπατήσουσιν μετ᾽ ἐμοῦ ἐν λευκοῖς ὅτι ἄξιοί εἰσιν;Thou hast a few names even in Sardis which have not defiled their garments; and they shall walk with me in white: for they are worthy.
5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 ὁ νικῶν οὕτος περιβαλεῖται ἐν ἱματίοις λευκοῖς καὶ οὐ μὴ ἐξαλείψω τὸ ὄνομα αὐτοῦ ἐκ τῆς βίβλου τῆς ζωῆς καὶ ἐξομολογήσομαι τὸ ὄνομα αὐτοῦ ἐνώπιον τοῦ πατρός μου καὶ ἐνώπιον τῶν ἀγγέλων αὐτοῦ;He that overcometh, the same shall be clothed in white raiment; and I will not blot out his name out of the book of life, but I will confess his name before my Father, and before his angels.
6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嚇大的」或淫為首的。還有幾名(ὄνομα)沒有與邪教行淫。污穢(μολύνω)這個概念就是指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參哥林多前書8:7,啟示錄14:4)。撒狄教會畢竟還有幾位弟兄姐妹沒有淪為撒但一會,反而起來與主同行。「與我同行」(περιπατήσουσιν μετ᾽ ἐμοῦ)這個概念則可以上溯到以諾和挪亞:「22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24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世記5:22,24);「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創世記6:9)。這也讓我們回想起主的話:「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馬太福音24:37)。另參瑪拉基書2:6,「真實的律法在他(利未人)口中,他嘴裡沒有不義的話。他以平安和正直與我同行,使多人回頭離開罪孽」。
而對基督徒而言,問題是,我們怎樣與神同行呢?我們也應該在平安和正直中與主同行。聖經說,人非聖潔不能見主。基督徒的「成聖」不可能指向我們肉身上的完全,而是指披戴基督。但是,與此同時,所謂披戴基督更指穿白衣與主同行;穿白衣基本上指兩大事實:行義,並且至死忠心。
這裡兩次強調「穿白衣」(ἐν λευκοῖς,in white, light, bright, brilliant);也可以指光明之子(φῶς;路加福音16:8,約翰福音2:36;帖撒羅尼迦前書5:5)。而在啟示錄中中,「白」涵蓋了這些概念:白髮、白石、白衣、白馬、白雲、白色大寶座(1:14,2:17,3:18,4:4,6:2,6:11,7:9,7:13-14,14:14,19:11,19:14,20:11)。特別注意啟示錄7:13-14,「13長老中有一位問我說,這些穿白衣的是誰?是從哪裡來的?14我對他說,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這個概念當然首先回溯到創世記3:21,「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另參創世記35:2,「雅各就對他家中的人並一切與他同在的人說,你們要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也要自潔,更換衣裳」(另參傳道書9:8)。首先要脫離偶像。穿白衣最終在「披戴基督」。先是經過聖禮:「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拉太書3:27)。然後住在聖道中並行義道,「21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22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23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24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1-24)。注意「仁義」,所謂行義的才是義人(約翰一書3:7)。
「白衣長風「這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要堅持並且得勝。「5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得勝(νικάω)的對象當然是仇敵,包括自己的罪,更指向福音的敵人、敵基督,撒但的座位和耶洗別,以及巴蘭的教訓,哥尼拉黨人等等。更指向別神與偶像。動詞περιβάλλω的意思是:to throw around, to put around;to surround a city with a bank (palisade);of garments, to clothe one等。這個動詞的主語是神,是神給亞當夏娃作衣服穿。皮衣與無花果樹的裙子,差別是何等的大呢?關於配得,可以參考啟示錄16:6及馬太福音10:38——他們是殉道者。為何殉道呢:「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示錄19:8)。
何為行義呢?為主。啟示錄2-3多次強調「名」(ὄνομα)。我的名(2:3,13)、新名(2:17);然後是假名(3:1,可以指假基督徒);最後在3:4-5出現3次。另參3:8,3:12,又回到神的名。這其中的道理可以平行:馬太福音10:32-33,「32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33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另參創世記11:4)。而「眾使者」這個概念可以平行馬可福音8:38,「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成敗關乎生死;但聖經不以肉身的生死論成敗。生命冊(τῆς βίβλου τῆς ζωῆς)參見詩篇69:28(義人名錄),以賽亞書4:3(關乎公義的靈);腓立比書4:3,路加福音10:20,希伯來書12:23,但以理書12:1-2;啟示錄13:8,17:8(沒有在生命冊上的都是畜類或拜獸教教徒);啟示錄20:12,20:15,21:27(是否在生命冊上,決定在天堂還是地獄)。需要說明的是,寫上的,還是可以塗掉的,不可能「一次永遠」:「31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作了金像。32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33耶和華對摩西說,誰得罪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出埃及記32:3-32)。
二、非拉鐵非書(7-13)
7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說,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說,8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
9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10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11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
12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我又要將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13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非拉鐵非:Φιλαδέλφεια,Philadelphia = 「brotherly love」。a city of Lydia in Asia Minor, situated near the eastern base of Mount Tmolus, founded and named by the Pergamene king, Attalus II Philadelphus. After the death of Attalus III Philometor, 133 BC, it together with his entire kingdom came by his will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Romans。我們可以將這7節經文這樣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概念是「門」(7-8)與「城」及「名」與「名」(12-13);中間聚焦城外和門外的人類,或者說,聚焦教會與「他們人類」的關係(9-11);這也涉及「開」與「關」的真理。對非拉鐵非與撒狄的教訓都涉及「名」的問題。撒狄那裡強調的額是「他的名」;而非拉鐵非這裡強調的是「我的名」。
1、門(7-8)
7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說,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說,Καὶ τῷ ἀγγέλῳ τῆς ἐν Φιλαδελφείᾳ ἐκκλησίας γράψον· Τάδε λέγει ὁ ἅγιος ὁ ἀληθινός ὁ ἔχων τὴν κλεῖδα τοῦ Δαβίδ, ὁ ἀνοίγων καὶ οὐδεὶς κλείει, καὶ κλείει καὶ οὐδεὶς ἀνοίγει· And 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Philadelphia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he that is holy, he that is true, he that hath the key of David, he that openeth, and no man shutteth; and shutteth, and no man openeth;
8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Οἶδά σου τὰ ἔργα ἰδού, δέδωκα ἐνώπιόν σου θύραν ἀνεῳγμένην, καὶ οὐδεὶς δύναται κλεῖσαι αὐτήν ὅτι μικρὰν ἔχεις δύναμιν καὶ ἐτήρησάς μου τὸν λόγον καὶ οὐκ ἠρνήσω τὸ ὄνομά μου I know thy works: behold, I have set before thee an open door, and no man can shut it: for thou hast a little strength, and hast kept my word, and hast not denied my name.
這兩節經文完美平行:第一、第7節中基督的自我描述,與第8節中的「我的名」平行;第二、「開與關」這組概念平行出現在兩節經文中。當然,這兩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只有這樣的基督,才是開與關的主權者;或只有這樣的主權者,才是我們信的基督。關於「開門」這個概念首尾呼應地重複兩次(關門只有一次),可以延伸閱讀使徒行傳14:27,「到了那裡,聚集了會眾,就述說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哥林多前書16:9,「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哥林多後書2:12,「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歌羅西書4:3,「也要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秘,(我為此被捆鎖)」。
這裡強調基督的形象是:「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1:5,1:18)。鑰匙這個概念與為了針對下文的「門」與「城」的。只是這裡增加了一個概念就是「聖潔」。ἅγιος首先指基督是「以色列的聖者」(列王紀下19:22等),與別人分別。另外與「關門」及「封城」的主題相關——最終聖民要向罪人分別為聖:「14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15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16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17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18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哥林多後書6:14-18;另參創世記1:4)。
大衛的鑰匙,首先參見以賽亞書22:22,「我必將大衛家的鑰匙放在他肩頭上。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另參馬太福音16:18-19,「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路加福音11:52,「你們律法師有禍了。因為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擋他們」;啟示錄1:18,「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示錄9:1,「第五位天使吹號,我就看見一個星從天落到地上。有無底坑的鑰匙賜給他」;啟示錄20:1,「我又看見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手裡拿著無底坑的鑰匙,和一條大鏈子」。第一句開(ἀνοίγω)的主語是基督;關(κλείω)的主語是οὐδείς(no one, nothing)——不一定限於「人」,也可以同時指鬼魔。第二句關開的主語正相反。這是偉大的應許:教會建立起來了,暴君是不能撲滅的。這是嚴重的警告,無論是誰,最終被神棄絕的時候,就不再有機會了。這是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因此這句話否定了非政治的撒但一會(教會要向世界宣示鑰匙權);也否定了泛愛的雞湯教:神開門,也關門——不會一直向所有人敞開大門。這是十個童女的比喻。另參馬太福音7:21-23,「21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22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23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我知道你的行為」,「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這些教導與眾教會是一致的。對非拉鐵非特別的教導是「你略有一點力量」;及「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這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首先,μικρὰν ἔχεις δύναμιν,thou hast a little strength。名詞δύναμις 的意思是:strength power, ability(權柄,馬太福音6:13等)。這首先涉及鑰匙權。形容詞μικρός的意思是small, little。也可能這是一小群,因此恐懼戰兢(路加福音12:32)。但行使力量和權柄是開門的前題——教會只要不放棄並行使鑰匙權,主必開門,而且無人能關。你自己面對陰間的門將自己關在山洞了,你就只有洞穴幻象和夾皮溝了——在那裡即使你百般「查經」以至於甘之如飴,也不會進入天國。因為神要「知道你的行為」。什麼行為?「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這是一場對外的戰爭,不可能發生在以東人的洞穴中。而這句話是下一句話的前提:「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你的行為必然是世人面前的行為;只能是在世人面前「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山頂洞人必沒有這樣的見證,也不得進神的國。告別「整理國故派」和「訓詁派」。當然我們絕非要離開查經的基礎課程;正相反,更是堅固了查經的真意。
吃奶的人不能上戰場。所以一年級吃奶,二年級要學習吃粗糧,開赴前線。這經我們也讀過:「14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15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16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17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4-17)。撒狄教會半死不活的死,就是雅各書這裡說的「死」。你要從撒狄到非拉鐵非,這是2020年。
2、人(9-11)
9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ἰδού, διδωμι ἐκ τῆς συναγωγῆς τοῦ Σατανᾶ τῶν λεγόντων ἑαυτοὺς Ἰουδαίους εἶναι καὶ οὐκ εἰσὶν ἀλλὰ ψεύδονται ἰδού, ποιήσω αὐτοὺς ἵνα ἥξωσιν καὶ προσκυνήσωσιν ἐνώπιον τῶν ποδῶν σου καὶ γνῶσιν ὅτι ἐγὼ ἠγάπησά σε;Behold, I will make them of the synagogue of Satan, which say they are Jews, and are not, but do lie; behold, I will make them to come and worship before thy feet, and to know that I have loved thee.
10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ὅτι ἐτήρησας τὸν λόγον τῆς ὑπομονῆς μου κἀγώ σε τηρήσω ἐκ τῆς ὥρας τοῦ πειρασμοῦ τῆς μελλούσης ἔρχεσθαι ἐπὶ τῆς οἰκουμένης ὅλης πειράσαι τοὺς κατοικοῦντας ἐπὶ τῆς γῆς;Because thou hast kept the word of my patience, I also will keep thee from the hour of temptation, which shall come upon all the world, to try them that dwell upon the earth.
11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ἰδού, ἔρχομαι ταχύ· κράτει ὃ ἔχεις ἵνα μηδεὶς λάβῃ τὸν στέφανόν σου;Behold, I come quickly: hold that fast which thou hast, that no man take thy crown.
但有人抵擋我們的話,無論人家路德宗還是人家東正教。這三節經文可以說針對了教會與三種人類的關係。而且顯而易見,這三種人不再屬於「你要為萬人求」的「萬人」。讓我們重申上個主日的論題:代禱的限度,不要為撒但一會的的人禱告。約翰一書5:15-16,「16人若看見弟兄犯了不至於死的罪,就當為他祈求,神必將生命賜給他。有至於死的罪,我不說當為這罪祈求。17凡不義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於死的罪」;耶利米書7:16-18,「16所以,你不要為這百姓祈禱。不要為他們呼求禱告,也不要向我為他們祈求,因我不聽允你。17他們在猶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街上所行的,你沒有看見嗎?18孩子撿柴,父親燒火,婦女摶面作餅,獻給天後,又向別神澆奠祭,惹我發怒」。
第一、面對撒但一會的人。非拉鐵非教會與士每拿教會遭遇的情況交叉呼應。但具體結局不同。在士每拿,撒但一會的人與世界之主淫合逼迫教會:「9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譭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10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但在非拉鐵非,對撒但一會的審判已經開始。一方面是定罪:說謊的:ψεύδομαι,to lie, to speak deliberate falsehoods;to deceive one by a lie, to lie to(馬太福音5:11,箴言14:5等)。在士每拿,只說他們是自稱使徒並且譭謗;但到了非拉鐵非,他們被清楚地定義為說謊者或騙子——而從士每拿一直撒謊到非拉鐵非的騙子只能在地獄(啟示錄21:8);因為他們實在是「喜好說謊言編造虛謊的」(啟示錄22:15)。另一方面是懲罰:「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神對我們的愛(ἀγαπάω)一定是藉著對我們仇敵的恨顯示出來的。而這裡的「拜」(προσκυνέω)並不指他們悔改了(「拜人」顯示及邪教本質或外邦人的特色),而是指他們認慫了——他們只聽得懂拳頭和力量。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大兒子們現在「服了」。CSMP五年,多少神跡奇事!(以賽亞書45:4,49:23,60:14)。
第二、面對普天下人。「你既遵守(τηρέω)我忍耐的道」,信道要行道,且行在普天下人的面前。這道在這裡被定義為「忍耐的道」(τὸν λόγον τῆς ὑπομονῆς μου)。這一非拉鐵非書這個邏輯關秀:首先是「遵守我的道」(8);然而是「遵守我忍耐的道」(10);最後是「得勝」(12)。關於忍耐的道,我們強調四個基本事實:1忍耐不是屈從而是堅持,不是順服和跪舔更不是淫合。2這種忍耐或堅持是、並只能是站在世界之主及其僕從人民面前的堅持。因此忍耐之道不可能是洞穴之道——洞穴裡查經不需要忍耐。你講的道,你所謂的聖禮型教會的聖道,是這忍耐的道嗎?正相反,你的福音派或極端查經派,或所謂「我們只講聖經」,不過是對人類和政治忍無可忍之後的逃跑,是在暴政之下建立的人性小廟,並在最安全的地方自嗨和互相收授榮耀的偽勇敢。3誰忍耐誰。傳道人不需要你忍耐,沒有傳錯更不需要你忍耐;你需要忍耐的是因為行道而面對的逼迫。4只有經歷「忍耐的道」,你才可能有這樣的祝福:「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τηρέω)你免去你的試煉」。你越怕約遭患難;相反,為主失去生命的反而得著生命。
泛愛主義也請停止你們的表演,這時候你不必用「神愛世人」去懟聖經——普天下人將受試煉。「遵守」與「保守」在原文中同一個動詞。試煉(πειρασμός)當然指啟示錄中的各種患難和大患難。普天下人:τῆς οἰκουμένης ὅλης……τοὺς κατοικοῦντας ἐπὶ τῆς γῆς,直譯:住在地上的所有世人。「住在地上的人」在啟示錄中有特別的含義:啟示錄6:10,「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阿,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啟示錄11:10,「住在地上的人,就為他們歡喜快樂,互相饋送禮物。因這兩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啟示錄13:12,「它在頭一個獸面前,施行頭一個獸所有的權柄。並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傷醫好的頭一個獸」;啟示錄13:14,「它因賜給它權柄在獸面前能行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說,要給那受刀傷還活著的獸作個像」;啟示錄14:6,「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啟示錄17:2,「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亂的酒」。我們是什麼人呢:「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立比書3:20)。
第三、面對「奪去你的冠冕」的人。「我必快來」,這樣的宣告更有三次重複在啟示錄22章(22:7,12,20)。這樣的應許也是為了堅固我們遵守忍耐的道,並「持守你所有的」。不僅是祂的死而復活,更是祂的「我必快來」,是我們堅持的理由和依靠。持守:κρατέω,to have power, be powerful;to get possession of;to hold(2:1,2:13-15,2:25等)。其中一個基本含義仍然是要堅持行使你的鑰匙權。冠冕一詞參見2:10。奪取(λαμβάνω)的主語是μηδείς:nobody, no one, nothing。可以平行第八節的οὐδείς,首先應該是撒但及其差役們。實際上這節經文本身也可以交叉結構:「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第一句指向基督,最後一句指向魔鬼;而在神的賞賜與鬼的擄掠,教會必須「要持守你所有的」。
3、城(12-13)
12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我又要將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ὁ νικῶν ποιήσω αὐτὸν στῦλον ἐν τῷ ναῷ τοῦ θεοῦ μου καὶ ἔξω οὐ μὴ ἐξέλθῃ ἔτι καὶ γράψω ἐπ᾽ αὐτὸν τὸ ὄνομα τοῦ θεοῦ μου καὶ τὸ ὄνομα τῆς πόλεως τοῦ θεοῦ μου τῆς καινῆς Ἰερουσαλήμ ἡ καταβαίνουσα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ἀπὸ τοῦ θεοῦ μου καὶ τὸ ὄνομά μου τὸ καινόν;Him that overcometh will I make a pillar in the temple of my God, and he shall go no more out: and I will write upon him the name of my God, and the name of the city of my God, which is new Jerusalem, which cometh down out of heaven from my God: and I will write upon him my new name.
13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殿在啟示錄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這是教會論。而這裡的殿(ναός)與城(πόλις),顯然是與開關的道理呼應的:聖殿和聖城的門,開有時,關有時。第12節經文中有三次「我神」(τοῦ θεοῦ μου),依次是我神的殿,我神的名,我神的城。另有一次與之平行的「我的新名」(τὸ ὄνομά μου τὸ καινόν)。在邏輯上可以說,「我與父原為一」。「我」另說,可能是為了強調「新名」——基督在啟示錄中有一些新的名字,這是復臨的基督,其形象或使命與第一次來有諸多不同——這是行公義審判的基督;這是高舉教會在世界之上的基督。以賽亞書62:1-2,「1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直到他的公義如光輝發出,他的救恩如明燈發亮。2列國必見你的公義,列王必見你的榮耀。你必得新名的稱呼,是耶和華親口所起的」(另參以賽亞書65:15)。顯而易見,教會與基督共享這個新名,或者這新名也賜給了教會。這一點還可以參考以賽亞書56:5,「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記念,有名號,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
值得強調的是,「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這一句話同時反對猶太主義也反對反猶太主義,後者主要表現就是取代神學。新耶路撒冷(τῆς καινῆς Ἰερουσαλήμ)最終並沒有排除以色列十二支派,雖然那時是更新過的十二支派;而且在新耶路撒冷,十二支派與十二使徒的名字是並列關係而不是取代關係((啟示錄21:2,12,14)。另參以西結書48:35,「城四圍共一萬八千肘。從此以後,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需要提醒的是,城的概念可以上訴到該隱的城(以諾城)和巴別城、巴比倫大城;這是兩座城市的對立,是新婦與淫婦的對立。這不是山洞與城市的對立,這是聖殿與丘壇、教會與世界、國度與國家之間的對立。在非政治和極端福音派以及一切雞湯教的神學框架內,根本沒有一座「中心城市」。換言之,啟示錄七封書信最終的目的,是見證天上的耶路撒冷對所有七座城市的徹底光復或更新:「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啟示錄21:5)。阿門。
城的中心是殿。柱子(στῦλος)是什麼含義呢:加拉太書2:9,「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提摩太前書3:15,「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啟示錄10:1-3,「1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從天降下,披著雲彩,頭上有虹。臉面像日頭,兩腳像火柱。2他手裡拿著小書卷是展開的。他右腳踏海,左腳踏地。3大聲呼喊,好像獅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雷發聲」。柱子不是立在那裡一動不動的石頭,是展開書卷的使者,是吼叫的獅子,或雷子。「柱子」連同「都寫在他上面」,這些概念應該是為了顯示這個真理:一方面,你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哥林多前書6:19);另一方面,神的殿就是你們(哥林多前書3:17)。「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得勝的」;而且神要繼續在這石頭上工作或創造(ποιέω,make,עָשָׂה;創世記1:26;2:18)。撒旦深奧之理再次被打。溝裡找人,殿裡造人。
三、老底嘉書(14-22)
14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說,15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16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17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18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19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
20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21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22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神建教會是為勝多陰間的門,開闢天國;而人間教會是為了侍奉錢財。老底嘉是一間歲月靜好並且自以為義的教會;根本原因是貪財。我們現在到了七封書信最後一封,看見的仍然是一間不堪的教會。這就是基督教的誠實,沒有偉光正的罪人,也沒有完美的教會;但聖經正視這個事實,這是完美的啟示,這是完美的真理。老底嘉書也可以分成三部分,每三節經文為一個單元:病症(14-16);醫治(17-19);寶座(20-22)。人和教會都常常是「根本有病」卻自我感覺良好;但基督愛教會,堅持醫治;而醫治的目的是讓教會起來和祂在一同作王,而不是跪在黑命貴和貴命黑面前作屬靈表演藝術家。
1、病情(14-16)
14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說,Καὶ τῷ ἀγγέλῳ τῆς ἐκκλησίας Λαοδικέων γράψον· Τάδε λέγει ὁ Ἀμήν ὁ μάρτυς ὁ πιστὸς καὶ ἀληθινός ἡ ἀρχὴ τῆς κτίσεως τοῦ θεοῦ· And un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of the Laodiceans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the Amen, the faithful and true witness, the beginning of the creation of God;
15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Οἶδά σου τὰ ἔργα ὅτι οὔτε ψυχρὸς εἶ οὔτε ζεστός ὄφελον ψυχρὸς εἴης ἢ ζεστός;I know thy works, that thou art neither cold nor hot: I would thou wert cold or hot.
16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οὕτως ὅτι χλιαρὸς εἶ καὶ οὔτε ψυχρός οὔτε ζεστὸς μέλλω σε ἐμέσαι ἐκ τοῦ στόματός μου;So then because thou art lukewarm, and neither cold nor hot, I will spue thee out of my mouth.
老底嘉:Λαοδικεύς,Laodicea,justice of the people。字根是Λαοδίκεια;而這個詞正是尼哥拉一詞的組成部分(νῖκος+Λαοδικεύς)。νῖκος的意思是勝利,與七封書信「得勝」這個概念對立。我們不妨這麼理解,尼哥拉黨人的教訓,是擄掠教會的人本主義思潮,並最終成了老底嘉教會的主流教義。老底嘉在歌羅西書中多次出現。在某種意義上,歌羅西教會的問題也是老底嘉教會的問題,而歌羅西書中的教會問題,也是啟示錄中老底嘉教會的問題,甚至愈演愈烈:
「1我願意你們曉得我為你們和老底嘉人,並一切沒有與我親自見面的人,是何等的盡心竭力……8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9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10你們在他裡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11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12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神的功用。13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或作我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14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15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16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17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18不可讓人因著故意謙虛,和敬拜天使,就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有古卷作這等人窺察所沒有見過的)隨著自己的欲心,無故地自高自大,19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20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什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21-22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23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歌羅西書2:1-22;另參歌羅西書4:13-16)。
歌羅西-老底嘉教會主要問題有五:第一、人本主義理學(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第二、否認割禮-洗禮的精義(因此必然反對嬰孩洗禮);第三、律法主義的控告;第四、政治上甘作妓女孌童;第五、全身心肉身成道。這種基督教就是現在的天主教、東正教、改革宗-信義宗、浸信會、以及一切靈恩派和雞湯教。不僅如此,在這五大思潮捆綁之下的基督教,最終一定是不冷不熱並被吐出去。我說的「喪盡天良的基督教」,聖經根據就在這裡。這種基督教已經不是信基督了,他們信人,偶像或自己。
那麼什麼是我們應該信的基督呢?老底嘉教會強調基督的形象有四個特點。第一、「那為阿們的(ὁ Ἀμήν)」。祂就是是;而基督徒應有基本的是非觀。第二、「見證者」(ὁ μάρτυς)。不僅是是,而且要起來為真理作見證甚至殉道。第三、「誠信真實」(ὁ πιστὸς καὶ ἀληθινός),信仰與真理,這兩個概念可以同時指見證的方式和見證的目標。第四、「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ἡ ἀρχὴ τῆς κτίσεως τοῦ θεοῦ·);如此見證不要怕他們,因為基督才是真正的元首。這些概念至少可以平行以下舊約經文:創世記1:1,箴言8:22,30;以賽亞書43:10-12,65:15-16。
而一旦遠離是非善惡、偏離見證的正經事業,忘記主才是主、王才是王,教會就必然陷入這種狀況:ὅτι οὔτε ψυχρὸς εἶ οὔτε ζεστός,hat thou art neither cold nor hot。這實際上進入了禪境,現代基督教稱之為「你看人家的生命」,喜怒不行於色;或者「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全面酵」。曾經哭泣和惱怒的基督,在這種「扭曲或虛假的生命」面前,也不如他們「屬靈」。他們沒有神經,更沒有良心;只有異教的裝X。「他們曉得義路,竟背棄了傳給他們的聖命,倒不如不曉得為妙」(彼得後書2:21)。ψυχρός參見馬太福音10:42,「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可以這樣說,這些寶相莊嚴的基督徒,即使給香港人一杯涼水也是不願意的,因為「我們不談政治」。這種狀況是神所不願意(ὄφελον)的。ὄφελον參見哥林多前書4:8,「你們已經飽足了,已經豐富了,不用我們,自己就作王了。我願意你們果真作王,叫我們也得與你們一同作王」(另參哥林多後書11:1,加拉太書5:12)。也許面對這樣的不冷不熱,與起初面對地上滿了強暴一樣,神的心憂傷後悔:地上已經滿了強暴,但是基督教仍然不冷不熱。
這是基督掌權的世界,不是陰謀掌權的世界。「溫水(χλιαρός,tepid, lukewarm)教」必然遭遇這樣的結局:「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這意味著什麼呢?會有西方教會的世俗化或連續衰敗,教堂被綠教和商人收購;東方面臨流氓的逼迫與拆毀十字架……事實很簡單:當流氓們殘害任何人類和生命之時,教會都以非政治之名冷眼旁觀、明哲保身有自以為義的時候,最後這些流氓就一定衝向教會;而到那時候,沒有人為教會說話——你們也算活該,非政治活該被政治禍害;而你那不叫殉道。溫不是冷,因為他們也秀愛,只是停留的在口頭上(雅各書2;14-19),表現在足底按摩和洗腳店上。人家叫中醫療法。動詞ἐμέω的意思是to vomit, vomit forth, throw up。神噁心的要吐,特別是看見那些主啊主啊、靈舞、以及不公義的公義之惡行的時候;特別是公然為偶像上街文革的時候。再讀利未記26:30,「我又要毀壞你們的丘壇,砍下你們的日像,把你們的屍首扔在你們偶像的身上,我的心也必厭惡你們」。你們發那也叫行公義,神吐了。
2、醫治(17-19)
17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ὅτι λέγεις ὅτι Πλούσιός εἰμι καὶ πεπλούτηκα καὶ οὐδενὸς χρείαν ἔχω καὶ οὐκ οἶδας ὅτι σὺ εἶ ὁ ταλαίπωρος καὶ ἐλεεινὸς καὶ πτωχὸς καὶ τυφλὸς καὶ γυμνός;Because thou sayest, I am rich, and increased with goods, and have need of nothing; and knowest not that thou art wretched, and miserable, and poor, and blind, and naked:
18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συμβουλεύω σοι ἀγοράσαι παρ᾽ ἐμοῦ χρυσίον πεπυρωμένον ἐκ πυρὸς ἵνα πλουτήσῃς καὶ ἱμάτια λευκὰ ἵνα περιβάλῃ καὶ μὴ φανερωθῇ ἡ αἰσχύνη τῆς γυμνότητός σου καὶ κολλούριον ἐγχρῖσον τοὺς ὀφθαλμούς σου ἵνα βλέπῃς;I counsel thee to buy of me gold tried in the fire, that thou mayest be rich; and white raiment, that thou mayest be clothed, and that the shame of thy nakedness do not appear; and anoint thine eyes with eyesalve, that thou mayest see.
19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ἐγὼ ὅσους ἐὰν φιλῶ ἐλέγχω καὶ παιδεύω· ζήλωσον οὖν καὶ μετανόησον;As many as I love, I rebuke and chasten: be zealous therefore, and repent.
一江溫水向西流。神知道,知道一切;知道病根在哪裡。而只有找到病根,才能醫治。這三節經文可以依次對應三個問題:病因(17);處方(18);臨床(19)。我們先看第一個方面。溫水教說穿了就一個病:錢。他們因為只信錢、只為錢的緣故,所以才進入教會;並對滿了強暴的世界不冷不熱且對「財主」或撒幣大地舔之有經;為基督作見證只是獻上溫水之祭。而且越是「經濟發展了」,越是不冷不熱。這是北國以色列比南國猶大更敗壞的原因,也是西方基督教衰敗的秘密;同時也是今天華人教會恨我們的根本原因:貪財並且炫富(何西阿書2:5-14,12:8-11;以賽亞書2:20);而我們擋住了他們的財路,拆毀了他們的丘壇,攪擾了商業主義的安寧或互相收授榮耀的表演。大教會大大恨我們。
他們誇耀自己的富足(πλούσιος)。他們恨人類,每一根神經都恨,唯獨用錢報仇雪恨。而且財寶在哪裡,心就在哪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這裡:「23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24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馬太福音19:23-24)。當然,約瑟仍然可能得救(馬太福音27:57)。不僅如此,這些財主進入教會是為了財產安全並且財上加財:πλουτέω這裡是完成時;to be rich, to have abundance,to be richly supplied(路加福音1:53,12:21等)。問題是這「教會」怎樣才能財上加財呢?這個詞3次出現了啟示錄18章:「因為列國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地上的客商,因她奢華太過就發了財」(啟示錄18:3,另參啟示錄18:15,19)。成為趙家人並堅持姓趙,是保財保命報仇唯一的指望。不僅如此,他們非常自滿:οὐδενὸς χρείαν ἔχω,have need of nothing。他們認為他們比你有錢,而且比你有知;因此「有資格」。所以,這些人一定會離開我們的,並且在責備(19)之後痛痛地恨我們。
責備這個概念在這三節經文中也算首尾呼應。因為這句話就是嚴厲的責備:「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第一是無知(οὐκ οἶδας)。這也是自以為有一套的那種無知。首先當然是對自己現狀的無知。他們實際上相信物質決定意識,但實際上物質消滅意識。財主的無知包括下述五個方面。第二、不知道自己困苦:ταλαίπωρος,enduring toils and troubles;afflicted, wretched(羅馬書7:22)。財主天天為錢受苦(提摩太前書6:9-10)。第三、可憐:ἐλεεινός,to be pitied, miserable。「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19)。第四、貧窮:πτωχός。像乞丐一樣貧窮。他們窮的只剩下錢了,除了錢一無所有。而且為了錢他們可以做出任何舔姿。第五、瞎眼:τυφλός。怎麼會這樣呢?因為一錢障目不見天國。因為「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哥林多後書4:4)。第六、赤身:γυμνός,赤貧,或在神在人面前醜態畢露,顯出淫亂之實(啟示錄16:15,17:16)。赤身奔走常常是鬼附之狀(使徒行裝19:16)。剝光了衣服也要演皇帝的小丑。或者因為恐懼在裸奔(馬可福音14:51-52)。
不僅入此,這5項判斷實際上也是預言,是未來即將發生在「強國」和一切土豪身上的事實。由於不義,一切富強和奢華,都將一夜之間被奪去。「11我必因邪惡,刑罰世界,因罪孽,刑罰惡人。使驕傲人的狂妄止息,制伏強暴人的狂傲……16他們的嬰孩,必在他們眼前摔碎。他們的房屋,必被搶奪。他們的妻子,必被玷污。17我必激動瑪代人來攻擊他們。瑪代人不注重銀子,也不喜愛金子。18他們必用弓擊碎少年人,不憐憫婦人所生的,眼也不顧惜孩子。19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誇的華美,必像神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一樣」(平行閱讀啟示錄17-19)。
基督不僅責備我們,責備是為了醫治我們。霹靂手段,父者心腸。「我勸你」:συμβουλεύω σοι,I counsel thee。何況你能拿這些財主溫水教怎麼辦呢?不過動詞συμβουλεύω也有正式商議的意思(馬太福音26:4)。祂愛,祂在乎。只是不聽勸的人會有後果的。針對上述病狀,對症下藥。
第一、針對貪財炫富,「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買(ἀγοράζω)意味著你要付出代價了。而且是向「我」買。不再與大淫婦作買賣,要轉向基督。因為只有祂有「火煉的金子」(約伯記23:10;箴言27:21;;撒加利亞13:9,瑪拉基書3:2-3;彼得前書1:7;路加福音16:9)。理解這個概念還可以參考馬太福音6:19-30,「19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20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30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第二、針對赤身,「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另參出埃及記20:26;以賽亞書43:3;以西結書16:36,23:29;那鴻書3:5)。羞恥:αἰσχύνη(以賽亞書20:4;西番雅書3:5),如路加福音14:9,「那請你們的人前來對你說,讓座給這一位吧。你就羞羞慚慚的退到末位上去了」。另參哥林多後書4:2,腓立比書3:19,希伯來書12:2,猶大書1:13——不知羞恥的土豪黨以及不知羞恥的不義之人),可以在這裡學習什麼是羞恥。起來行義。第三、針對瞎眼,「又買眼藥(κολλούριον)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約翰福音9:39-41;哥林多後書4:4)。原文的動詞不是買,而是ἐγχρίω:to rub in, besmirch, anoint;to anoint one』s self。赤裸與瞎眼,可以平行創世記3: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老底嘉教會的問題,也是亞當夏娃的問題——與蛇淫亂。不要盯著錢財和肉身,你要看基督。
責備和醫治,都是為了愛:「19凡我所疼愛(φιλῶ)的,我就責備(ἐλέγχω,馬太福音18:15;約翰福音3:20;提摩太后書4:2等)管教(παιδεύω,路加福音23:16,使徒行傳7:22;哥林多前書11:32等)他」。這是神的話語:「1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2你們為何花錢(原文作平銀)買那不足為食物的,用勞碌得來的買那不使人飽足的呢?你們要留意聽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樂。3你們當就近我來。側耳而聽,就必得活。我必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以賽亞書55:1-3)。看我們的神,怎樣忍耐我們對祂的「忍耐」,看祂怎樣苦口婆心:
「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申命記8:5);「耶和華阿,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訓的人,是有福的」(詩篇94:12);「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箴言12:1);「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領受責備的,必得尊榮」(箴言13:18);「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言13:24);「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箴言15:5);「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箴言15:32);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19:18);「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箴言22:15);「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箴言23:13);「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箴言29:17);「5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6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7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8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9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嗎?10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11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5-11)。
責備和管教的目的是什麼呢,「所以你要發熱心(ζηλόω),也要悔改(μετανοέω)」。或者說,你要用你的熱心去見證你的悔改。ζηλόω常指嫉妒和嫉恨;但也有正面的含義。首先就是建造教會,而且以先知的方式,不是義方言的方式:「1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2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秘。3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4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5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因為說方言的,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哥林多前書14:1-5)。其次,恨惡罪惡和淫亂:「2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3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哥林多後書11:2-3)。換言之,熱心至少是愛教會,恨大小淫婦。
3、寶座(20-22)
20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ἰδού, ἕστηκα ἐπὶ τὴν θύραν καὶ κρούω· ἐάν τις ἀκούσῃ τῆς φωνῆς μου καὶ ἀνοίξῃ τὴν θύραν εἰσελεύσομαι πρὸς αὐτὸν καὶ δειπνήσω μετ᾽ αὐτοῦ καὶ αὐτὸς μετ᾽ ἐμοῦ;Behold, I stand at the door, and knock: if any man hear my voice, and open the door, I will come in to him, and will sup with him, and he with me.
21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ὁ νικῶν δώσω αὐτῷ καθίσαι μετ᾽ ἐμοῦ ἐν τῷ θρόνῳ μου ὡς κἀγὼ ἐνίκησα καὶ ἐκάθισα μετὰ τοῦ πατρός μου ἐν τῷ θρόνῳ αὐτοῦ;To him that overcometh will I grant to sit with me in my throne, even as I also overcame, and am set down with my Father in his throne.
22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這份愛是真正的愛情,但不是所有人都認識真正的愛情。不是所有人都能順服責備和管教。實際上很少人悔改,得救的門是窄門。所以這裡再一次回到「門」(θύρα,4:1)這個概念上。而這一幕,正是雅歌中已經預表的:「9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他站在我們牆壁後,從窗戶往裡觀看,從窗欞往裡窺探。10我良人對我說,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雅歌2:9-10);「我身睡臥,我心卻醒。這是我良人的聲音。他敲門,說,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鴿子,我的完全人,求你給我開門,因我的頭滿了露水,我的頭髮被夜露滴濕」(雅歌5:2);「風茄放香,在我們的門內有各樣新陳佳美的果子。我的良人,這都是我為你存留的」(雅歌7:3)。「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這是婚筵,兩情相悅,也表明主的同在。基督沒有破門而入;基督徒要自己做出回應。另參約翰福音10:26-27,「2只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27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動詞δειπνέω的意思是to sup,吃飯,晚餐,逾越節的晚餐(路加福音17:8,22:20;哥林多前書11:25)。
唯有勝過自己和仇敵的基督徒,才可能與主一同作王。從未勝過自己和仇敵,失敗的人生,在教會再一次慘敗。愛情的失敗則會失去一切,而且是失去王位。土豪和洞人最終與王位無關。「21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θρόνος,1:4,2:13)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θρόνος)上與他同坐一般」(另參馬太福音19:27-30,路加福音22:28-30)。導論中我們重點論述了寶座或王位與十字架之間的均衡;而第七封書信開啟或聚焦了王位這個真理。他們因為錢財和暴政而瞎眼的人,看不見整個神國和王位。自以為聰明卻成了愚拙。中南海弄瞎了他們的眼睛,看不見玻璃海;梁家河嚇破了他們的肝膽,使他們走不到生命河;雞湯迷住了他們的心竅,使他們不能領受天上的嗎哪。但是感謝主,那學習並繼續順服啟示錄的有福了——啟示錄第四章,看哪,王位與寶座:
「1此後,我觀看,見天上有門開了,我初次聽見好像吹號的聲音,對我說,你上到這裡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2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3看那坐著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虹圍著寶座,好像綠寶石。4寶座的周圍,又有二十四個座位,其上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金冠冕。5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中發出。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這七燈就是神的七靈。6寶座前好像一個玻璃海如同水晶。寶座中,和寶座周圍有四個活物,前後遍體都滿了眼睛。7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臉面像人,第四個像飛鷹。8四活物各有六個翅膀,遍體內外都滿了眼睛。他們晝夜不住地說,聖哉,聖哉,聖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9每逢四活物將榮耀,尊貴,感謝,歸給那坐在寶座上,活到永永遠遠者的時候,10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11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示錄4:1-11)。阿門。
任不寐,2020年10月10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