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出埃及記2:1-15
1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2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3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4孩子的姐姐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5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她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她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6她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7孩子的姐姐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8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9法老的女兒對她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價。婦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
10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就作了她的兒子。她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
11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12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13第二天他出去,見有兩個希伯來人爭鬥,就對那欺負人的說,你為什麼打你同族的人呢?14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摩西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15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
感謝主的話語。新教改革聚焦公義,而摩西是一個義人,行公義之人。一直有人問何為公義,以摩西為證。第一、公義就是愛。而我們愛,乃是因為神先愛了我們(約翰一書4:19;約翰一書2:29)。摩西愛(11-15),是因為先蒙愛(1-10)。公義見證為愛與憐憫(彌迦書6:8)。第二、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13)。因此這最大誡命(馬太福音22:36-40)超過「順服掌權者」和「政治恐懼」;為公義之愛可以聽從神不聽從人(使徒行傳5:29),並且不怕王命(希伯來書11:3)、不怕王怒(希伯來書11:27)。第三、公與私對立。公義超越私人恩怨和名利報復。摩西作為埃及王子,為受欺壓的弟兄伸冤,本與他自己的利害毫無關係,而且行公義只能捨己(馬太福音16:24;詩篇82:3)。第四、信心加行為(以弗所書2:8-10,希伯來書11:1-40,雅各書2:13-26;約翰一書3:7)。公義的真理棄絕「唯獨信心」宗派教義。第五、公義者得救。這是清楚的經文根據:約翰福音5:29,詩篇106:3,箴言11;19,以賽亞書56:1,哈巴谷書2:4,羅馬書2:10,啟示錄22:11等。出埃及記2:1-15廓清了羅馬書3:1-2的應用邊界。
神是公義的,神就是愛。「你們若知道他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他所生的」(約翰一書2:29)。相應的,出埃及記2:1-15文可以很清楚地分成兩部分:摩西的出生及蒙愛(1-9)與摩西的成年及行義(10-15)。與此平行,這也是兩場逃生或面對法老的逃亡。這也說明,法老是起初就殺人的魔鬼。不僅如此,童年部分,我們可以注意摩西與四個女人的關係:母親、姐姐、法老的女兒和一位婢女(眾使女之一)。與此相關,法老存留女孩性命的政策再度被嘲笑。而成年部分,相應地注意摩西與一些男人的關係:一個埃及人、一個希伯來弟兄、兩個希伯來人、法老。至少在這段經文中,男人的敗壞是一個基本事實,他們是地上滿了強暴的原因。但其中有一位男人被寄托了人類的希望。當然,這段經文還可以進一步分成三部分:幼年(1-9)、童年(10)和成年(11-15)。中間經文聚焦摩西這個名字,如同挪亞方舟。但無論如何,摩西預表基督。「7小子們哪,不要被人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8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翰一書3:7-8)。阿門。
一、女人與童年(1-9)
1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2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3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
4孩子的姐姐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
5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她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她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6她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
7孩子的姐姐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8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
9法老的女兒對她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價。婦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
如果我們把出埃及記2:1-9放到結構中,就有一些有趣的看見:摩西從母親面前離開又返回母親身邊,這其中當然是神的保守。而姐姐前後呼應;中間是法老的女兒。摩西作為基督徒的樣式,就這樣奇妙地站到了法老面前,也是道成肉身的預表。注意「法老的女兒」與「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這兩者之間的對照。此外,女人的基本身份都在這裡了:妻子(1,意譯)、母親、姐妹和女兒。神在重造夏娃。這裡每個女人都是愛。女人不是用水作成的,而是用愛建造的。箴言中有「才德的婦人」與「爭吵的婦人」、外女及淫婦的對立;而出埃及記1-2中的十二個女人(兩個收生婆、摩西的母親、摩西的姐姐、法老的女兒、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不僅平行啟示錄中的七間教會和十二支派,也讓我們想起馬太福音27:55,「有好些婦女在那裡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這些婦人共享兩個基本特徵:第一、都不順服法老或掌權者;第二、都被愛充滿。這是以色列和人類歷史黎明前燦爛的星群。她們也讓我們記念我們教會和CSMP中每一位姐妹。是的,「30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31願她享受操作所得的。願她的工作,在城門口榮耀她」(箴言31:30-31)。
1、母親(1-3)
1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וַיֵּלֶךְ אִישׁ מִבֵּית לֵוִי וַיִּקַּח אֶת־בַּת־לֵוִֽי;And there went a man of the house of Levi, and took to wife a daughter of Levi.
2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וַתַּהַר הָאִשָּׁה וַתֵּלֶד בֵּן וַתֵּרֶא אֹתוֹ כִּי־ טוֹב הוּא וַֽתִּצְפְּנֵהוּ שְׁלֹשָׁה יְרָחִֽים;And the woman conceived, and bare a son: and when she saw him that he was a goodly child, she hid him three months.
3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וְלֹא־יָכְלָה עוֹד הַצְּפִינוֹ וַתִּֽקַּֽח־לוֹ תֵּבַת גֹּמֶא וַתַּחְמְרָה בַחֵמָר וּבַזָּפֶת וַתָּשֶׂם בָּהּ אֶת־הַיֶּלֶד וַתָּשֶׂם בַּסּוּף עַל־שְׂפַת הַיְאֹֽר;And when she could not longer hide him, she took for him an ark of bulrushes, and daubed it with slime and with pitch, and put the child therein; and she laid it in the flags by the river』s brink.
摩西出身於利未支派。諸位首先想到的不必是後來才出現的祭司家族,而應該是罪惡家族,是聯合,更是連累:摩西需要重生。創世記29:34,「她又懷孕生子,起名叫利未(就是聯合的意思),說,我給丈夫生了三個兒子,他必與我聯合」;創世記34:25,「到第三天,眾人正在疼痛的時候,雅各的兩個兒子,就是底拿的哥哥西緬和利未,各拿刀劍,趁著眾人想不到的時候來到城中,把一切男丁都殺了」;創世記34:30,「雅各對西緬和利未說,你們連累我,使我在這地的居民中,就是在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中,有了臭名。我的人丁既然稀少,他們必聚集來擊殺我,我和全家的人都必滅絕」;創世記49:5-6,「5西緬和利未是弟兄。他們的刀劍是殘忍的器具。6我的靈阿,不要與他們同謀。我的心哪,不要與他們聯絡。因為他們趁怒殺害人命,任意砍斷牛腿大筋」。這裡繼續用大丈夫(אִישׁ)定義這個利未人,同時注意בַּיִת這個概念,就是上文的「家室」。原文中並沒有「妻子」,只說「女兒」(בַּת)——利未人的女兒與法老的女兒平行。
女人:אִשָּׁה,與אִישׁ相對。注意兒子(בֵּן)這個概念。俊美:טוֹב,good, pleasant, agreeable;神看著是好的(創世記1:4等);摩西的降生象徵了人類歷史重新啟程。所以這個概念不一定限於形象俊美。每個母親看自己的孩子都是「好的」。使徒行傳7:20和希伯來書11:23使用的希臘文是ἀστεῖος,也不限於形象俊美。不「順服掌權者」或不怕王命的,不僅僅是兩個收生婆,還有這位母親和下文的姐姐。這都是這個世代的月亮:「就藏了他三個月」,何等勇敢,何等艱辛。另參使徒行傳7:20,「那時,摩西生下來,俊美非凡,在他父親家裡撫養了三個月」;希伯來書11:23,「摩西生下來,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就因著信把他藏了三個月,並不怕王命」。摩西的父親並不是膽小鬼,看來是參與了抗命行動。צָפַן;to hide, treasure, treasure or store up。另參約書亞記2:4,「女人將二人隱藏,就回答說,那人果然到我這裡來。他們是哪裡來的我卻不知道」。喇合是另外一位因為敬畏神而不怕王命的女人。
不能再藏了,也可能因為周邊有很多告密者。當我們無法躲藏世界之主的追殺,最終只能藏身基督裡,那裡是唯一的避難所。蒲草箱:תֵּבַת גֹּמֶא,an ark of bulrushes。תֵּבָה就是方舟;這使歌斐木方舟變成了蒲草方舟:גֹּמֶא,rush, reed, papyrus(約伯記8:11,以賽亞書18:2,35:7)。神若願意,草木可勝過厲害國。動詞「塗抹」(חָמַר, to boil, foam, foam up, ferment;約伯記16:16,詩篇46:3等)類似創世記6:14,「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裡外抹上(כָּפַר)松香」。石灰:חֵמָר(創世記11:3,14:10),可能是建造積貨城的材料。石油:זֶפֶת,pitch, tar, asphalt(以賽亞書34:9),瀝青、焦油、煤焦油之類。可能是為了防水,也增加「方舟」的穩定性。臨行密密縫,心有千千結。動詞שׂוּם不僅僅是「放置」,更指端放,立正。如耶穌在馬槽。而且是放在「河邊的蘆荻中」。סוּף,reed, rush, water plant。這個名詞後來出現在「紅海」中(出埃及記10:19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原因之一是他自己先行紅海。
有學者說,摩西的母親可能熟悉或實現知道埃及法老的女兒經常洗澡之地,所以故意將摩西放在附近。這一點只能是僅供參考。值得強調的是,如果石漆和石油正是積貨城的建築材料,我們可以看見兩種工程的對比:聖靈建造生命,邪靈建造城市。這也是創世紀中聖壇與城市、方舟與偉人之間的對比。「強國」從來不建造生命,只是建造墓地。
2、姐姐(4)
4孩子的姐姐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וַתֵּתַצַּב אֲחֹתוֹ מֵרָחֹק לְדֵעָה מַה־יֵּעָשֶׂה לֽוֹ;And his sister stood afar off, to wit what would be done to him.
救恩不是藉著一個人完成的,需要同工。這裡沒有提到米利暗的名字,只是強調姐姐(אָחוֹת)這個身份。想起後來這一幕,令人不勝唏噓,如果「不長大」該多好啊:「1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譭謗他,2說,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這話耶和華聽見了」(民數記12:1-2)。「遠遠站著」,米利暗站在河邊,出於自己的信。遠遠,有恐懼,更有愛;可能也是擔心靠近了,摩西會被人發現。這不是出於父母的吩咐,「55有好些婦女在那裡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56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馬太福音27:55-56)。另參馬太福音26:58,「彼得遠遠地跟著耶穌,直到大祭司的院子,進到裡面,就和差役同坐,要看這事到底怎樣」。同樣,米利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祂在天上看著。經歷了摩西的「復活」,米利暗的信心也會被建造。她曾經歷過神,為此後來成了摩西的幫手,成了以色列的歌者。但人仍然會軟弱。「遠遠站著」比因政治恐懼而逃跑的俄珥巴好,但是,求主賜給力量,「靠主更近」。教會這麼小,還在嬰孩期,需要你。在蒲草箱中的小孩兒至少現在應該沒有哭,原因之一可能是,他能感覺到姐姐在身邊。三個月的時間,朝夕相處。
3、女兒(5-6)
5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她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她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וַתֵּרֶד בַּת־פַּרְעֹה לִרְחֹץ עַל־הַיְאֹר וְנַעֲרֹתֶיהָ הֹלְכֹת עַל־יַד הַיְאֹר וַתֵּרֶא אֶת־הַתֵּבָה בְּתוֹךְ הַסּוּף וַתִּשְׁלַח אֶת־אֲמָתָהּ וַתִּקָּחֶֽהָ;And the daughter of Pharaoh came down to wash herself at the river; and her maidens walked along by the river』s side; and when she saw the ark among the flags, she sent her maid to fetch it.
6她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וַתִּפְתַּח וַתִּרְאֵהוּ אֶת־הַיֶּלֶד וְהִנֵּה־נַעַר בֹּכֶה וַתַּחְמֹל עָלָיו וַתֹּאמֶר מִיַּלְדֵי הָֽעִבְרִים זֶֽה׃;And when she had opened it, she saw the child: and, behold, the babe wept. And she had compassion on him, and said, This is one of the Hebrews』 children.
事情發生了逆轉,這就是神跡。神使用法老的女兒作了「施恩之具」;而希伯來人的女兒與法老的女兒就這樣奇妙在在河邊相聚了。當是這也是對法老的反諷,是對這位「養母」的恩典。是洗澡還是洗什麼,רָחַץ(創世記18:4等)很難確定。נַעֲרָה(girl, damsel, female servant,創世記24:14等,用之指利百加)用作複數,使女們,他們也都成了這場救恩行動的「同工」。這些女性也可能是「公主」的同伴,在後來殺埃及長子的災禍中,這些女孩兒無疑都倖免了。神真是公義的。是法老的女兒看見了方舟。而婢女用的是另外一個名詞:אָמָה,maid-servant, female slave, maid, handmaid, concubine。創世記21:10用這個名詞指夏甲。當然,在這裡這個婢女也與基督的性情有份。
是法老的女兒打開了箱子。וַתִּרְאֵהוּ אֶת־הַיֶּלֶד,這個句子可以平行馬太福音2:11與路加福音2:12。הִנֵּה,看哪!第一、第三個「孩子」是יֶלֶד(child, son, boy, offspring, youth),第二個孩子是נַעַר(a boy, lad, servant, youth, retainer)。可以預表這樣的真理:完全的神(女人的後裔),完全的人。或者,法老的女兒看見的只是普普通通的男孩兒。哭了(בָּכָה);現在才哭也是神跡。注意這個動詞:חָמַל,to spare, pity, have compassion on(申命記13:8等)。她有愛,最大的就是愛,愛裡沒有懼怕:「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翰一書4:18)。而且愛的對象竟然是她父親而且是國王的仇敵。這又是一位不怕王命的女人,眾女子中極美麗的。這是我們所信的:雅各書2:13,「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馬太福音5: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公主的愛是真愛,因為「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言外之意,這是法老要誅殺的對象。而且這裡沒有提到「俊美」。所以我們說,埃及公主的愛是大的,是公義之愛。摩西是在這愛中重生的。那麼她是如何立即判斷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基本上可以肯定,摩西是受過割禮的。而這一事實對後文判斷「耶和華要殺摩西」很有幫助。在出埃及記第一章中,除了摩西,其他當事人都沒有名字:摩西的父母、埃及公主、摩西的姐姐,法老、以及後文的兩個希伯來人,埃及人和希伯來人等等。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摩西這個名字是埃及公主命名的,那麼摩西的父母是否給過他另外一個名字,那個名字沒有任何人知道了。聚焦摩西這個名字,就是聚焦人的重生。
4、姐姐(7-8)
7孩子的姐姐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תֹּאמֶר אֲחֹתוֹ אֶל־בַּת־פַּרְעֹה הַאֵלֵךְ וְקָרָאתִי לָךְ אִשָּׁה מֵינֶקֶת מִן הָעִבְרִיֹּת וְתֵינִק לָךְ אֶת־הַיָּֽלֶד;Then said his sister to Pharaoh』s daughter, Shall I go and call to thee a nurse of the Hebrew women, that she may nurse the child for thee?
8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וַתֹּֽאמֶר־לָהּ בַּת־פַּרְעֹה לֵכִי וַתֵּלֶךְ הָֽעַלְמָה וַתִּקְרָא אֶת־אֵם הַיָּֽלֶד;And Pharaoh』s daughter said to her, Go. And the maid went and called the child』s mother.
「小摩西遇到的都是好人」,甚至連告密者也沒有。那麼多使女婢女,即使出了一個女猶大,也不稀奇。但沒有這樣的告密者,這事歸根結底出於神。米利暗實際上站的並不遠,她看清了這一幕,也能立即現身。既然是「洗澡」,現場應該沒有任何男人和御林軍,這使米利暗有了難得的機會。無論如何,米利暗是勇敢的姐姐,也是有智慧的姐姐。她看見了法老女兒的憐恤之心,所以敢上前說話,並且表現出「冰雪聰明」。她這裡提到的「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יָנַק,to suckle, nurse, suck;創世記21:7,24:59,35:8)」,當然是自己的母親,就是摩西的母親。
這是一個為救小孩子一直在奔跑的姐姐,為了愛,她不怕王命,也不辭勞苦。她不也是那位馬利亞嗎:「12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的。13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馬太福音26:12-13)。在埃及400年黑暗之中,這個女孩兒不顧一切為我們守護著希望。她是摩西的姐姐,也是我們的姐姐。詩人海子的姐姐,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讀聖經吧。
法老的女兒是明明知道摩西是希伯來人的孩子,她的愛是真愛。只是因為愛,法老的女兒立即應允了米利暗的建議。公主不僅有愛,也有智慧,她相信米利暗,她不是一個陰謀論者。而且立即就答應,也出於愛——小摩西正在大聲啼哭。這讓我們想起馬可福音中的「立即」。這裡特別提到童女:עַלְמָה,virgin, young woman(創世記24:43)。也是以賽亞書預言「童女懷孕」之童女(以賽亞書7:14)。「孩子的母親」也是為了說明這個事實:孩子吃奶的時間到了。感謝神,童女不是雞湯教那些屬靈表演藝術家,甚至起來大義滅親,教導埃及公主:你要順服掌權者;或者,「我要為這小孩子禱告先」……
5、母親(9)
9法老的女兒對她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價。婦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וַתֹּאמֶר לָהּ בַּת־פַּרְעֹה הֵילִיכִי אֶת־הַיֶּלֶד הַזֶּה וְהֵינִקִהוּ לִי וַאֲנִי אֶתֵּן אֶת־שְׂכָרֵךְ וַתִּקַּח הָאִשָּׁה הַיֶּלֶד וַתְּנִיקֵֽהוּ;And Pharaoh』s daughter said unto her, Take this child away, and nurse it for me, and I will give thee thy wages. And the woman took the child, and nursed it.
愛主導了整個故事,愛圍繞著摩西。甚至沒有盤問,法老的女兒直接把孩子交給了希伯來婦人。愛沒有繁文縟節。急忙交託,就是為了「奶他」。公主能切身體諒小孩子的飢餓,儘管她自己錦衣玉食。埃及公主這份天使般的愛,與埃及法老那種魔鬼式的凶殘,形成如此強烈的對比。這讓我們相信:這世界真有神,這世界真有魔鬼。「對她說」中的「她」指摩西的母親。而且法老的女兒強調,這是「為我」,這是愛。而且她說:「我必給你工價(שָׂכָר,創世記15:1,30:18等)」。這是愛。當然,這更是神的賞賜,是神在藉著法老女兒對摩西一家的的賞賜與愛;如同藉著博士們送來黃金給約瑟瑪利亞。這也是摩西母親屬天的工價。恩上加恩。最終,神從不虧待人,因為神是公義的。
摩西的母親和姐姐顯然沒有跟法老的女兒說明一切真相,但這又是可以理解的「謊言」。出埃及,是一項複雜浩大的「神學工程」。雞湯教和律法主義者出不了埃及,只能全軍覆沒,禍國殃民。於是,摩西又神奇地又回到了母親的身邊。這是第一場「摩西出埃及記」。這個過程也預表道成肉身:「17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18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翰福音10:17-18)。也不必過分強調公主的高貴和摩西出身的低賤。從神學上看正相反,神的兒子或神的眾子,才是真正的王子,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但願厲害國的每一個「貴族」都知道,服侍這小孩子,「是神給我臉了」。
二、女人的後裔(10)
10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就作了她的兒子。她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וַיִגְדַּל הַיֶּלֶד וַתְּבִאֵהוּ לְבַת־פַּרְעֹה וַֽיְהִי־לָהּ לְבֵן וַתִּקְרָא שְׁמוֹ מֹשֶׁה וַתֹּאמֶר כִּי מִן־הַמַּיִם מְשִׁיתִֽהוּ;And the child grew, and she brought him unto Pharaoh』s daughter, and he became her son. And she called his name Moses: and she said, Because I drew him out of the water.
女性的愛,厚厚地澆灌在摩西的童年。施弗拉和普阿,法老的女兒和女伴婢女,摩西的母親和姐姐……這是以色列的月亮和星群。這使人類歷史、特別是以色列歷史最黑暗的世代,有了一個最燦爛和溫暖的黎明。神的恩典真是夠用的。而愛才是公義的本質和基礎,女性的愛,使以愛為核心內容的行義擁有了更為內在的根基和受眾。摩西蒙愛,使他成為一個義人。男人在哪裡?摩西的父親和哥哥亞倫呢?或許父親在勞改營(亞倫只比摩西大三歲,出埃及記7:7),作奴隸修建積貨城、萬里長城和雄安新區……但願。但是我們可以聚焦另外一個男人,就是摩西——神在重造夏娃之後,更要重造亞當。但亞當必須重生,所以摩西是從水中被拉上來的。法老的女兒所說的水如啟示錄中的眾水;這水就是大洪水,是紅海,是洗禮的水。
讓我們回到新約:「3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4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5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6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7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8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翰福音3:3-8)。說摩西經歷了嬰孩洗禮,也不算勉強。從出生到逃亡米甸到底有多長時間,「猶太教」不能確知。但我們從新約中知道一些信息:「20那時,摩西生下來,俊美非凡,在他父親家裡撫養了三個月。21他被丟棄的時候,法老的女兒拾了去,養為自己的兒子。22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23他將到四十歲,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24到了那裡,見他們一個人受冤屈,就護庇他,為那受欺壓的人報仇,打死了那埃及人。25他以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他們卻不明白」(使徒行傳7:20-25)。
「孩子漸長(וַיִגְדַּל הַיֶּלֶד)」之後。גָּדַל,to grow, become great or important, promote, make powerful, praise, magnify, do great things(創世記12:2等)。不僅僅是生理的成長,也預表道成肉身:希伯來人變成了世人或埃及人的兒子(בֵּן,加拉太書4:4)。法老的女兒給他取名叫摩西:מֹשֶׁה,מָשָׁה,to draw(埃及文字中有出生、孩子之意)。撒母耳記下2:17,「他從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詩篇18:16;另參以賽亞書63:11)。法老的女兒沒有向埃及人隱藏摩西的身份,她是勇敢的;她也沒有向摩西隱藏他的身份,她誠實而充滿真愛。而這是先知:「那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強健,住在曠野,直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路加福音1:80)。
三、男人與成年(10-15)
11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12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
13第二天他出去,見有兩個希伯來人爭鬥,就對那欺負人的說,你為什麼打你同族的人呢?14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摩西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
15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
如何看摩西的「殺人罪」,如同如何看收生婆的謊言一樣,是另外一個神學難題。深受雞湯教毒害,我們也曾論斷摩西。但今天我們要對這些成見作一些調整:神不定罪,我們也不定罪。嚴格來說,十誡和聖經所定的殺人罪,應該是指「流無辜人的血」(出埃及記23:7,;申命記19:10-13,21:8-9;撒母耳記上19:5,25:30;列王記上2:31,24:4;列王紀下21:16;詩篇10:8,15:5,94:21,106:38;箴言6:17;以賽亞書59:7;耶利米書2:34,7:6,19:4,22:3,22:17,26:15;約珥書3:19;約拿書1:14;馬太福音27:4)。這是我們的基本領受:第一、誅殺該死之人,神不就會定罪,或許是行義;但不可以殺為美。如「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以及以色列好王在戰爭中保家衛國。第二、流無辜之人的血,神必審判(創世記9:6,出埃及記20:13)。第三、曾流無辜人血但後來真正悔改的,神會赦免,看大衛(烏利亞);另參疑似案例保羅(司提反及眾多基督徒)與哥尼流(意大利百夫長)。不僅如此,這是司提反的見證:「到了那裡,見他們一個人受冤屈,就護庇他,為那受欺壓的人報仇,打死了那埃及人」(使徒行傳7:24)——這是對摩行為極為正面的評價;而司提反是被聖靈充滿的。
1、埃及人與希伯來人(11-12)
11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וַיְהִי בַּיָּמִים הָהֵם וַיִּגְדַּל מֹשֶׁה וַיֵּצֵא אֶל־אֶחָיו וַיַּרְא בְּסִבְלֹתָם וַיַּרְא אִישׁ מִצְרִי מַכֶּה אִישׁ־עִבְרִי מֵאֶחָֽיו; And it came to pass in those days, when Moses was grown, that he went out unto his brethren, and looked on their burdens: and he spied an Egyptian smiting an Hebrew, one of his brethren.
12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וַיִּפֶן כֹּה וָכֹה וַיַּרְא כִּי אֵין אִישׁ וַיַּךְ אֶת־הַמִּצְרִי וַֽיִּטְמְנֵהוּ בַּחֽוֹל; And he looked this way and that way, and when he saw that there was no man, he slew the Egyptian, and hid him in the sand.
正是因為法老的女兒從未向摩西隱藏他的身份,所以摩西才能在愛和公義中成長,並且一直有清晰的民族認同或信仰歸屬。這非常類似:「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摩太后書1:5)。摩西繼續成長,而且是在「長大」之後才出去行公義的。所以嬰孩期或教會初建,「你們不要像我這樣講道」。仔細研究這個句子,注意其中的時間概念:וַיְהִי בַּיָּמִים הָהֵם וַיִּגְדַּל מֹשֶׁה,And it came to pass in those days, when Moses was grown。動詞גָּדַל重複出現在在10與11中。原文中並沒有後來;很有可能,摩西擊殺埃及人與獲得摩西這個名字的時間很接近,甚至是得知自己希伯來人身份的同時,於是「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
這是摩西的美好見證。第一、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埃及王子」而不認希伯來人是弟兄。希伯來書11:24,「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換言之,他要作希伯來人。第二、他沒有因為法老女兒的恩情、自己的平安和富足而失去愛心和公義,「看他們的重擔」。摩西極度關切受欺壓的人,特別是受欺壓的以色列和弟兄,如埃及公主。所以雞湯教,你們應用這段經文的時候,要到這裡為止:「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摩太前書2:2)。摩西如果要平安無事,根本不會「看他們的重擔」。事實上主耶穌若為平安無事,根本不需要進入這邪惡淫亂的世界。何況按原文根本沒有「平安無事」這個概念。第三、摩西的愛與義不僅僅停留在「關起門來代禱」上,而是付諸行動,是信心再加上行為:出去(וַיֵּצֵא),看(וַיַּרְא)。他不躺平也不避世;他不是故意瞎眼,不看世界的罪惡與教會的苦難。這個世界絕對不是一個歲月靜好的世界,這世界的基本特徵是:「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世界之主及其差役正在逼迫和殺害無辜的人、義人,正在踐踏教會和聖城。從來如此:「當時那按著血氣生的,逼迫了那按著聖靈生的。現在也是這樣」(加拉太書4:29)。這裡再次強調:受害者是「他的希伯來人弟兄」(אִישׁ־עִבְרִי מֵאֶחָֽיו)。摩西聽見了類似的神聖追問:「你的弟兄在哪裡」。這追問如此真實,太平洋日夜哽咽,從未平息。特別注意動詞נָכָה的含義:to strike, smite, hit, beat, slay, kill(創世記4:15,8:21,14:5-7,14:15-17,19:11,34:30,37:21等)。因此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肉體傷害和侮辱,這是要殺人。所以,摩西起來是在殺死了正在殺人的兇手。這應該是公義的。
是的,我們需要重新講解這節經文:「12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我們曾傚法雞湯教,人云亦云說「他左右觀看(וַיִּפֶן כֹּה וָכֹה)」卻不向上看神。今天看來,這種釋經才是私意解經。我們從原文中根本找不到這樣的用意。「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馬可福音3:34)——也要這樣解釋這個「四面觀看」嗎?摩西這個動作很簡單:他很謹慎,也有恐懼。僅此而已,不過是人。פָּנָה,to turn。這裡用的動詞完完全全就是上文的נָכָה。和合本在這裡真是奇葩:同樣的動詞卻採取雙重翻譯標準,使雞湯教控告摩西殺人罪大行其道。埋葬並藏於沙土,同樣處於謹慎和恐懼。僅此而已。טָמַן,to hide, conceal, bury(創世記35:4)。
2、希伯來人與希伯來人(13-14)
13第二天他出去,見有兩個希伯來人爭鬥,就對那欺負人的說,你為什麼打你同族的人呢?וַיֵּצֵא בַּיּוֹם הַשֵּׁנִי וְהִנֵּה שְׁנֵֽי־אֲנָשִׁים עִבְרִים נִצִּים וַיֹּאמֶר לָֽרָשָׁע לָמָּה תַכֶּה רֵעֶֽךָ; And when he went out the second day, behold, two men of the Hebrews strove together: and he said to him that did the wrong, Wherefore smitest thou thy fellow?
14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摩西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וַיֹּאמֶר מִי שָֽׂמְךָ לְאִישׁ שַׂר וְשֹׁפֵט עָלֵינוּ הַלְהָרְגֵנִי אַתָּה אֹמֵר כַּאֲשֶׁר הָרַגְתָּ אֶת־הַמִּצְרִי וַיִּירָא מֹשֶׁה וַיֹּאמַר אָכֵן נוֹדַע הַדָּבָֽר; And he said, Who made thee a prince and a judge over us? intendest thou to kill me, as thou killedst the Egyptian? And Moses feared, and said, Surely this thing is known.
摩西沒有就此停止「社會關懷」或對希伯來人的愛:「第二天他出去」,他是一個繼續行義的義人,一切都開始了。約翰一書3:7,「小子們哪,不要被人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約翰一書3:10,「從此就顯出誰是神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神。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但是,第二天摩西看見的事實更令他震撼(וְהִנֵּה):「見有兩個希伯來人爭鬥」。(נָצָה,),to fly,to struggle,to strip off, make desolate, fall in ruins(出埃及記21:22等)。這是世界另外一個真相。雞湯教不僅僅是彼此爭戰,而且使用下三濫的手段在別人身上演天使,特別是恃強凌弱。希伯來人也是罪人;而這種相咬相吞也為自己贏得了埃及人的逼迫。
摩西沒有為了「平安無事」而放棄「對教會的攻擊」,也沒有僅僅限於「代禱」。他起來責備他們,公開責備希伯來人或基督徒的罪。而且不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偽公義,所謂「我們都是一樣的罪人,你和他都是一樣的罪人」;而是首先責備「那欺負人的」。רָשָׁע,wicked, criminal(創世記18:23等)。與此相關,傳道人應該起來責備仗勢欺人、陞官斂財的趙家人。這是牧者的責任:提摩太后書4:2,「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多書2:15,「這些事你要講明,勸戒人,用各等權柄責備人。不可叫人輕看你」。責備要給出理由,陳明事實:「你為什麼打你同族的人呢」。這裡的「打」仍然是נָכָה——希伯來人並不比埃及人更義。同族人:רֵעֶֽךָ,thy fellow。名詞רֵעַ的基本含義是:friend, companion, fellow, another person(創世記11:3等)。這個名詞不僅僅指同族人,就是「另外一個人」。摩西在這裡講論的道理是普世性的:一個人為什麼要殺害另外一個(同樣的)人呢?這是在傳道,如同在講創世記9:5-6,「5流你們血,害你們命的,無論是獸,是人,我必討他的罪,就是向各人的弟兄也是如此。6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
還需要回到司提反:「26第二天,遇見兩個以色列人爭鬥,就勸他們和睦,說,你們二位是弟兄,為什麼彼此欺負呢?27那欺負鄰舍的,把他推開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使徒行傳7:26-27)——司提反強調那人有身體暴力:「把他推開」。所以這次摩西把聖物丟給了豬狗。這豬狗不會在埃及人面前這麼勇敢,但是會在希伯來人面前和「牧者」面前耍大刀。嫖客教痞從來如此。也是聽道成仇。
假弟兄不看摩西說的是否對,而是控告摩西的身份;這個對「首領和審判官」的控告恰恰顯示了這個希伯來人真實的信仰:他相信權力也追逐權力,及權力必然附帶的利益和虛榮。那場爭鬥很有可能就是為了爭奪「第一思想家」或第一把交椅。動詞שׂוּם顯示,他在質疑摩西的「按立」是否合法。首領,שַׂר:prince, ruler, leader, chief, chieftain, official, captain(創世記12:15,21:22等)。審判官,שָׁפַט,本是動詞:to judge, govern, vindicate, punish(創世記16:5,18:25等)。而且這裡面還夾雜一個謊言:עָלֵינוּ,over us。複數的「我們」是要捆綁他正在殺害的另外那個希伯來人。如果那人也起來附和,你就看見「主流教會」的「合一」了。也算學到了埃及人的精髓,毒本充斥了這樣偽造或強姦的「我們」。其次,他也不看摩西殺了埃及人是否是公義的,現在反而將之用來要挾和控告摩西,以義為罪,顛倒黑白,以惡報善。當你的義被當成控告你的罪狀,這教區或公會就是撒但一會了。而且這貨看見了摩西殺埃及兇手的一幕,甚至也目睹了埃及人的暴行,但從未挺身而出。相反,他要像埃及人一樣作龍的傳人,在弱勢群體或希伯來人身上演人上人。不僅如此,他用הָרַג彎曲了摩西的行為:to kill, slay, murder, destroy, murderer, slayer, out of hand。他將摩西殺埃及殺人者誣告為該隱之謀殺(創世記4:8)。他將摩西對他的責備誇張、誣告為要謀殺他(第二個הָרַג)。
他這樣喊叫也是在向埃及人告發。這個「假弟兄」的邪惡令人髮指。歎為觀止。摩西現在是真怕了:「摩西便懼怕(יָרֵא),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注意這個句子:אָכֵן נוֹדַע הַדָּבָֽר,Surely this thing is known。應該是:現在這事被人知道了。那人的「廣告」成功。הַדָּבָֽר,這話。應該指那個希伯來人控告的話,現在傳開了。理解摩西的恐懼。以利亞也怕,亞伯蘭也怕。都是人。怕的也有道理:得罪希伯來人或「基督徒」更危險。主耶穌和使徒遭遇的是猶太人和羅馬人聯合的嫉妒與逼迫。向流氓政府和白左貢桑中控告我們,甚至向加略人一樣為30塊錢告密、出賣、背叛的,不是前CSMP的人嗎?
3、摩西逃離法老(15)
15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וַיִּשְׁמַע פַּרְעֹה אֶת־הַדָּבָר הַזֶּה וַיְבַקֵּשׁ לַהֲרֹג אֶת־מֹשֶׁה וַיִּבְרַח מֹשֶׁה מִפְּנֵי פַרְעֹה וַיֵּשֶׁב בְּאֶֽרֶץ־מִדְיָן וַיֵּשֶׁב עַֽל־הַבְּאֵֽר; Now when Pharaoh heard this thing, he sought to slay Moses. But Moses fled from the face of Pharaoh, and dwelt in the land of Midian: and he sat down by a well.
但是當時摩西並沒有逃亡。摩西逃亡是在這個前提之下:「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控告者直接或間接告到了法老面前,所以法老要起來「大義滅親」。הַדָּבָר הַזֶּה,這事,也可能指「這話」。告密是流氓政府殺人的一大動因。而這就是流氓國家或暴君特色:埃及人殺希伯來人他不管,甚至命令如此;希伯來人殺希伯來人他不管,甚至看戲;但是,希伯來人殺埃及人,他就要起來「法制」了。正如警察殺人他不管,抗暴他就「我不能呼吸了」。動詞הָרַג第三次出現:法老殺摩西才是真正的謀殺,真正的該隱殺害亞伯。而且這暴君甚至根本就沒有聽證的計劃,他一聽見告密的話就要殺摩西。
法老的父起初就是殺人的,因此殺人迫不及待。面對這樣的「在上掌權的」,弟兄姐妹,摩西要順服掌權者嗎?摩西要愛這個仇敵嗎?摩西要為這個法老禱告嗎?摩西後悔當初沒有「平安無事地度日」嗎?這暴君「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4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你們雞湯教這樣彎曲聖經不怕神嗎?你們查遍66卷書,看「神的用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再去思想,主耶穌為了說最大的誡命是愛,這最大是什麼意思。
40歲那年,摩西離開了「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或者偉大祖國埃及。同時離開了「希伯來人弟兄」,或者基督教主流。這是「天之驕子」的流亡,這是一個人的流亡,面前是大而可畏的曠野。這世界就是米甸曠野,人間就是浩瀚沙漠。找出地圖,大致確定米甸的位置——摩西可能穿越了整個西奈半島,幾乎經歷了以色列人出埃及將要經歷的「曠野42站」。但摩西沒有成為沙漠洞穴中的異教徒或隱士、也沒有成為天主教的修士,東正教的聖徒。王子成了寄居者,成了牧羊人。只是他那時候不知道,曠野裡有一個溫暖的家,更有燃燒的荊棘或主的顯現。他更沒有想到,因神聖的領命和差遣,再過40年,他被迫返回埃及,站在法老和以色列人的面前。「基督教」留在曠野了,基督教要歸來。歸來,歸回;基督教需要一場改革。
勢單力孤,摩西只有流亡,也不順服。בָּרַח,to go through, flee, run away, chase, drive away, put to flight, reach, shoot (extend), hurry away(創世記16:6)。眾女士的不順服,歸結為摩西的不順服。流亡者也帶著深深的絕望:不僅是對埃及人,更是對希伯來人。不僅僅是法老要他死,更有自己為之爭戰的民族、朋友恨他不死。「基督教」更恨我。這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和絕境呢?無處可逃,無家可歸。唯有面向曠野:「逃往米甸地居住」。有版本把16節也歸入到15節:「一日,他在井旁坐下」。或者說這兩句話是連在一起的:וַיֵּשֶׁב בְּאֶֽרֶץ־מִדְיָן וַיֵּשֶׁב עַֽל־הַבְּאֵֽר,and dwelt in the land of Midian: and he sat down by a well。
首先,摩西在米甸是「安居」的(יָשַׁב,to dwell, remain, sit, abide)。感謝神。其次,米甸也算是亞伯拉罕的子孫:「1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2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創世記25:1-2;另參創世記36:35)。至少與埃及這個含族後裔相比,那時候米甸更像「基督教國家」,可以收留摩西(士師時代出現敵意)。最後,在曠野摩西到了可安歇的水邊。動詞יָשַׁב再次出現。注意創世記中的井(בְּאֵר,well, pit, spring;創世記16:14等)。摩西逃往生命的源泉,歸入基督。加拿大是我的米甸。逃亡那天,北京大雨如注。米甸那口井,也叫聖勞倫斯河。
任不寐,2021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