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出埃及記2:16-25
16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她們來打水,打滿了槽,要飲父親的群羊。17有牧羊的人來,把她們趕走了,摩西卻起來幫助她們,又飲了她們的群羊。
18她們來到父親流珥那裡,他說,今日你們為何來得這麼快呢?19她們說,有一個埃及人救我們脫離牧羊人的手,並且為我們打水飲了群羊。20他對女兒們說,那個人在哪裡,你們為什麼撇下他呢?你們去請他來吃飯。
21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兒西坡拉給摩西為妻。22西坡拉生了一個兒子,摩西給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說,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23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24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25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
感謝神的話語。首先繼續思想這個主題:米甸祭司和他的七個女兒也不順服法老(16-22);所有以色列人也不為法老禱告,只是歎息祈求神拯救他們脫離奴役(23-25)。其次,這段經文相應地分成兩個單元:摩西在米甸的公義見證和家庭生活,這一切出於神(16-22);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但神仍然憐憫了他們;因為神是公義的神(23-25)。最後,暫時米甸與埃及的對立,如同閃族與含族的對立。但無論在米甸還是在埃及,神是全地的神,聖經從未說把全地的一部分作為該撒的領地和特區。正如經上所記:「他是耶和華我們的神,全地都有他的判斷」(歷代志上16:14)。「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天天傳揚他的救恩」(歷代志上16:23)。「耶和華我們的主阿,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詩篇8:9)。「因為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詩篇47:2)。「因為神是全地的王。你們要用悟性歌頌」(詩篇47:7)。「因為他來了。他來要審判全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他的信實審判萬民」(詩篇96:13)。「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詩篇72:19)。
一、米甸(16-22)
16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她們來打水,打滿了槽,要飲父親的群羊。17有牧羊的人來,把她們趕走了,摩西卻起來幫助她們,又飲了她們的群羊。
18她們來到父親流珥那裡,他說,今日你們為何來得這麼快呢?19她們說,有一個埃及人救我們脫離牧羊人的手,並且為我們打水飲了群羊。20他對女兒們說,那個人在哪裡,你們為什麼撇下他呢?你們去請他來吃飯。
21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兒西坡拉給摩西為妻。22西坡拉生了一個兒子,摩西給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說,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這一部分還可以進一步交叉結構:16-17,摩西藉著繼續行義與米甸一家相遇;21-22與之呼應,摩西因行義受賞賜,娶妻生子(21-22)。中間18-20聚焦父女對話,女兒們將摩西的義行定義為拯救,這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有一個埃及人救我們脫離牧羊人的手」;第二、「並且為我們打水飲了群羊」——前者指向基督,後者平行教會的侍奉。米甸祭司、牧羊人和摩西,可以代表三種宗教:「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詩篇146:8)。而出埃及記2:16-22藉著摩西在米甸的經歷,為這真理做了生動的見證:「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4):「你們要論義人說,他必享福樂。因為要吃自己行為所結的果子」(以賽亞書3:10);「義人的道,是正直的,你為正直的主,必修平義人的路」(以賽亞書26:7);「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篇34:19 );「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詩篇37:23);「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詩篇37:29);「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長存」(詩篇72:7);「在義人的帳棚裡,有歡呼拯救的聲音。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詩篇118:15);「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箴言2:20);「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言4:18)……阿門,阿門。
1、行義(16-17)
16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她們來打水,打滿了槽,要飲父親的群羊。 וּלְכֹהֵן מִדְיָן שֶׁבַע בָּנוֹת וַתָּבֹאנָה וַתִּדְלֶנָה וַתְּמַלֶּאנָה אֶת־הָרְהָטִים לְהַשְׁקוֹת צֹאן אֲבִיהֶֽן;Now the priest of Midian had seven daughters: and they came and drew water, and filled the troughs to water their father』s flock.
17有牧羊的人來,把她們趕走了,摩西卻起來幫助她們,又飲了她們的群羊。וַיָּבֹאוּ הָרֹעִים וַיְגָרְשׁוּם וַיָּקָם מֹשֶׁה וַיּוֹשִׁעָן וַיַּשְׁקְ אֶת־צֹאנָֽם;And the shepherds came and drove them away: but Moses stood up and helped them, and watered their flock.
首先複習祭司(כֹּהֵן)這個概念在創世記中的使用(創世記14:18,41:45,41:50,46:20,47:22,47:26)。摩西和約瑟都是異教祭司的女婿。米甸(מִדְיָן)的意思是爭戰(strife)。那地一直圍繞水資源進行著偉大鬥爭。而作為那地的祭司,對這種充滿強暴的現狀是有責任的;而祭司的女兒自己深受其害。「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箴言20:7)。米甸祭司的女兒一直在受欺壓。這種宗教總來不談論公義。他們不是義人,他們不能得救:因為「義人知道查明窮人的案。惡人沒有聰明,就不得而知」(箴言29:7)。當下文這位父親問到「今日你們為何來得這麼快呢」,我們應該為他感到羞愧和無語。但雞湯教會指著世間一切苦難說:我們正在為女兒和惡人一起禱告。另外這樣「應用」是可以的:七個女兒,平行啟示錄七間教會。井邊打水與餵養羊群,平行利百加與以撒(創世記24:10-51)、雅各與拉結(創世記29:1-14)的故事。另參撒母耳記上9:11-14,約翰福音第4章。槽:רַהַט,trough, hollow(創世記30:38,41;雅歌7:5)。這個概念應該就是聖誕中的馬槽。
無論如何,米甸祭司與以色列人都是牧羊人,這一點與埃及人不同:「因為凡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厭惡」(創世記46:34)。但是井邊這群牧養人(רָעָה,創世記4:2等)另當別論。他們是邪惡的,相當於假師傅、假先知、假弟兄。他們像新約中的猶太人,或主說的披著羊皮的狼。他們更像不忘初心的假皇帝,牧羊如同為人民服務或牧民。動詞驅趕גָּרַשׁ參見創世記3:24與下文革舜這個名字。摩西被法老驅趕,他對七個女子的苦難感同身受。他們真正的目的是逼迫教會,「分散羊群」。在這裡我們再一次看見不畏強權、扶危救困、堅持行義、為弱者伸冤的摩西。יָשַׁע不是幫助,而是拯救:to save, be saved, be delivered。如出埃及記14:30,「當日,耶和華這樣拯救(יָשַׁע)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手,以色列人看見埃及人的死屍都在海邊了」。最終目也是拯救羊群,如好牧人為羊捨命。摩西的動機很簡單:「秉公行義,使義人喜樂,使作孽的人敗壞」(箴言21:15)。這群強人不堪一擊原因也很簡單:「惡人雖無人追趕也逃跑,義人卻膽壯像獅子」(箴言28:1)。剛和氣,都是惡人過墳地吹口哨而已。
2、拯救(18-20)
18她們來到父親流珥那裡,他說,今日你們為何來得這麼快呢?וַתָּבֹאנָה אֶל־רְעוּאֵל אֲבִיהֶן וַיֹּאמֶר מַדּוּעַ מִהַרְתֶּן בֹּא הַיּֽוֹם;And when they came to Reuel their father, he said, How is it that ye are come so soon to day?
19她們說,有一個埃及人救我們脫離牧羊人的手,並且為我們打水飲了群羊。וַתֹּאמַרְןָ אִישׁ מִצְרִי הִצִּילָנוּ מִיַּד הָרֹעִים וְגַם־דָּלֹה דָלָה לָנוּ וַיַּשְׁקְ אֶת־הַצֹּֽאן;And they said, An Egyptian delivered us out of the hand of the shepherds, and also drew water enough for us, and watered the flock.
20他對女兒們說,那個人在哪裡,你們為什麼撇下他呢?你們去請他來吃飯。וַיֹּאמֶר אֶל־בְּנֹתָיו וְאַיּוֹ לָמָּה זֶּה עֲזַבְתֶּן אֶת־הָאִישׁ קִרְאֶן לוֹ וְיֹאכַל לָֽחֶם;And he said unto his daughters, And where is he? why is it that ye have left the man? call him, that he may eat bread.
這三節經文還可以交叉結構:18與20都是父親對女兒說,他也愛女兒,關切她們,也願意關切愛他們女兒的人;而中間19是女兒對父親說,並成為「救恩的見證」。首先這七個女子是感恩的人,他們提前回家是為了把「好消息」告訴父親,也算「報好消息的婦女一大群」。也許在米甸,遇到一個摩西這樣的義人是一件新事,或重要事件。流珥:רְעוּאֵל,friend of God。這個合成詞是由רְעוּ 與אֵל構成;而רְעוּ作為專有名詞,參見創世記11:18,「法勒活到三十歲,生了拉吳」—— 拉吳是亞伯拉罕的祖爺爺。我們無法論斷流珥信仰的實際情況,但他應該是一個信神的人,但無法將之歸入的「基督教」之內。動詞מָהַר不僅僅是「快」,而且非常緊急和匆忙。הַיּֽוֹם:這一天,今天,對這一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以往井邊可能常有有爭執或「排隊」,但流珥和他的女兒們一直逆來順受。
女兒們沒有添油加醋,沒有講一番文青版的個人見證。她們用兩句話講清楚了兩大基本事實。第一、「有一個埃及人救我們脫離牧羊人的手」。摩西的裝束和語言是埃及人(מִצְרִי);或者,摩西向他們自稱是埃及人。不知道這番講論是否包含著對「米甸祭司」的抱怨——父親不如埃及人,「基督徒」不如外邦人。救:נָצַל,to snatch away, deliver, rescue, save, strip, plunder(創世記31:9等,另參馬太福音1:21,6:13,哥林多後書1:10,加拉太書1:4,歌羅西書1:13,帖撒羅尼迦後書3:2,提多書2:14,啟示錄1:5)。一方面是拯救;另一方面是從仇敵手中(מִיַּד הָרֹעִים)拯救;缺一不可。你不能說「我沒有敵人」,「我永遠愛仇敵」。米甸女子脫離牧羊人的手,與以色列脫離埃及王的手,都關乎「救贖」。第二、「並且為我們打水飲了群羊」。這也是她們提前返回的原因。我們可以這樣說,神拯救我們最終是未了把我們建成祂的教會,餵養羊群。這正是基督三次堅固彼得的目的。在某種意義上,摩西是為餵養群羊而救了這些女子。不知道這番講論是否也包含著對「米甸祭司」的抱怨——米甸祭司並不「親自」餵養羊群(猶大書1:12;以西結書34:8),只是將羊群全部(七)交給「女牧師」,讓她們獨立面對流氓和暴君,「雞湯教」的核心教義唯有一味的屈從和家長裡短。這是基督教可憐、可悲、可惡的現狀。記住上文明說:這羊群是「父親的群羊」。但願人心裡是有善惡觀念的,只是都在期盼別人能夠秉公行義。米甸還不是中國。
流珥比主流更有指望,沒有第一時間偽善地反應:「神僕怎麼可以不順服權柄,公開講政治或私意解經呢」?恐懼把「基督教」淪喪的如此假醜惡。但立即做出報恩的反應。「20他對女兒們說,那個人(הָאִישׁ)在哪裡(אַיֵּה),你們為什麼(מָה)撇下他呢?你們去請他來吃飯(וְיֹאכַל לָֽחֶם)」。連續而急促的反應,顯明流珥(葉忒羅應該是尊稱)知恩圖報,苦秦久矣。也恢復了慈父的心腸——為愛女報恩。這愛也勝過了對法老的恐懼。「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10:42);「耶和華不使義人受飢餓。惡人所欲的他必推開」(箴言10:3)。這裡的父女關係與希律希羅底與女兒的關係不同——邪惡家族不是請恩人吃飯,而是把恩人——責備他們罪惡的施洗約翰實在是他們的恩人——作成了國宴。
3、祝福(21-22)
21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兒西坡拉給摩西為妻。וַיּוֹאֶל מֹשֶׁה לָשֶׁבֶת אֶת־הָאִישׁ וַיִּתֵּן אֶת־צִפֹּרָה בִתּוֹ לְמֹשֶֽׁה;And Moses was content to dwell with the man: and he gave Moses Zipporah his daughter.
22西坡拉生了一個兒子,摩西給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說,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וַתֵּלֶד בֵּן וַיִּקְרָא אֶת־שְׁמוֹ גֵּרְשֹׁם כִּי אָמַר גֵּר הָיִיתִי בְּאֶרֶץ נָכְרִיָּֽה;And she bare him a son, and he called his name Gershom: for he said, I have been a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貌似這是一場相見恨晚的聚餐。在逃亡路上遇到這樣一家人的加納,摩西有理由感恩。「1顧貧窮的有福了。他遭難的日子,耶和華必搭救他。2耶和華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求你不要把他交給仇敵,遂其所願」(詩篇41:1-2)。所願即יָאַל,to begin, make a beginning, show willingness, undertake to do, be pleased, be determined(創世紀18:27,申命記1:5等)。此時此刻,流珥也是個男人或大丈夫(הָאִישׁ),他也不怕王怒;而且也算「用愛心接待了天使」(希伯來書13:2)。與這人同住:לָשֶׁבֶת אֶת־הָאִישׁ。這是對比:「24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25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26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希伯來書11:24-26)。另參詩篇133:1,「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流珥實在愛摩西,或許更實錘地愛摩西所信靠的神,所以「那人把他的女兒西坡拉給(נָתַן)摩西為妻」。
一般罪人把政治犯或法老的敵人摩西視為最大的危險避如瘟疫,但流珥看摩西如同至寶。西坡拉:צִפֹּרָה,bird(創世紀15:10等)。這讓我們想起主耶穌的安慰:「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馬太福音6:26)。這也是詩篇23描述的水邊婚筵。政治流亡不是絕境,而是神要為摩西打開一扇更大的門。馬太福音5: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彼得前書3:14,「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的威嚇或作所怕的)」。這是同樣的祝福:「20神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來,極其強盛。21收生婆因為敬畏神,神便叫她們成立家室」。米甸的婚筵是神跡,摩西想不到,追殺他的法老想不到,要害他的希伯來人也想不到。好吧,在大河那邊,在太平洋更東的新世界,有一隻美麗的小鳥,名字是教會。
恩上加恩,「西坡拉生了一個兒子」。這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否摩西沒有把米甸視為安樂修道院。「摩西(原文是「他」)給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說,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摩西應該知道亞伯拉罕之約;所以也沒有將米甸視為應許之地或自己的國度,反而教導兒子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約翰一書2:15),同時三省己身。有多少「義人因家忘義,為妻兒離棄真道,以婚家神學取代了聖約。革舜,גֵּרְשֹׁם,foreigner(גֵּרְשׁוֹן,exile;放逐,流亡者)。17節的「驅逐」即גָּרַשׁ。利未的長子也叫革舜(歷代志上6:1,創世紀46:11)。系動詞הָיִיתִי是是完成時,גֵּר הָיִיתִי בְּאֶרֶץ נָכְרִיָּֽה,是否也指在埃及的40年?גָּר,sojourner,寄居者。 創世紀15:13,「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גָּר)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另參創世紀23:4)。形容詞נָכְרִי的基本含義是foreign, alien(創世紀31:15)。家在天上。在地上秉公行義不意味著獻凡火,而是為了將自己的名字記在天上(希伯來書11:13-16)。
二、埃及
23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
24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
25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
摩西是否會常常回想埃及的以色列人,我們不知道。但神不會忘記。這是一種交叉結構:4個「神」字貫穿始終。三節經文可以對應三位一體;總之神不會棄絕自己的百姓。正如祂與摩西的同在。「苦」這個概念首尾呼應;中間的相關概念是「哀」——「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5:4)。我們可以藉著這3節經文討論一下何為禱告和蒙神垂聽的禱告,依次對應三個方面的道理:第一、為何禱告(23):不濫求,不為仇敵或該死的惡人禱告;不貪求,不求富貴更富貴,只求脫離埃及人的奴役。這與政治相關。第二、因何禱告(24)。即指著聖經或神的應許禱告,這裡是「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換言之,要按著聖經之國度的真理禱告。第三、何時應驗(25)。神垂聽了以色列人的禱告,但是的確祂有自己的時間。一方面,祂一直看顧並保守,使以色列人不為埃及人所滅,祂的恩典是夠用的;但另一方面,最終的救贖要經歷很多重大的功課,包括以色列人接受摩西亞倫作為「牧者」,更要一起經歷埃及的十災事件;特別是領受以逾越節為中心的神的律法。因此,祈禱者必須在「聖禮」中忍耐等候。
1、求什麼(23)
23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וַיְהִי בַיָּמִים הָֽרַבִּים הָהֵם וַיָּמָת מֶלֶךְ מִצְרַיִם וַיֵּאָנְחוּ בְנֵֽי־יִשְׂרָאֵל מִן־הָעֲבֹדָה וַיִּזְעָקוּ וַתַּעַל שַׁוְעָתָם אֶל־הָאֱלֹהִים מִן־הָעֲבֹדָֽה;And it came to pass in process of time, that the king of Egypt died: and the children of Israel sighed by reason of the bondage, and they cried, and their cry came up unto God by reason of the bondage.
原文說很多(רַב)時間(יוֹם)過去了。大約過了40年。הָהֵם וַיָּמָת מֶלֶךְ מִצְרַיִם,這個埃及王死了。罪的工價就是死,也可以說神讓他死了。無論如何不可一世,暴君也難逃一死。神又忍耐「偉人」40年,這也是對埃及人和迦南人的憐憫,同時也在造就或試煉以色列。但是「新一代領導人」繼續上一代暴君的暴政,繼續逼迫教會;而摩西成功逃避了這場變本加厲的苛政。我們是有福的。甚至上一代暴君暴政之下,還有移民和逃亡的可能,如今在法老新時代,牆更高了,羅波安是紅二代。但是他父親怎樣死,他也會怎樣死。「埃及王死了」,這是政治史最簡明扼要的總結。但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19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20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馬太福音2:19-20)。但是在黎明之前,教會進入至暗時刻。古稀之年的暴君,要垂死掙扎。
在暴政之下,以色列或基督教是為暴君禱告如三自教會雞湯躺平呢,還是以非政治的名義歸隱山林修身養性、我們只查考聖經呢?長此以往,基督教比埃及奴隸會更可憐,將無立錐之地。所有在埃及王「全過程暴政」之下,所謂我哦們「只建立聖禮型教會」,不過是另外一種中國夢。學習以色列人的禱告吧。
「以色列人(בְנֵֽי־יִשְׂרָאֵל)因作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歎息:אָנַח,sigh, groan (in pain or grief), gasp;moan (of cattle)。如箴言29:2,「義人增多,民就喜樂。惡人掌權,民就歎息」。哀求:זָעַק,to cry, cry out, call, call for help(士師記3:9等)。歎息哀求的原因是הָעֲבֹדָֽה,עֲבֹדָה,labour, service(出埃及記1:14)。就是奴役。也許新王上位之前他們沒有這樣祈求神,或 以為「新時代」會改變現狀,但是看見新舊同罪,以色列只能轉向神。埃及根本沒有希望。不過וַתַּעַל שַׁוְעָתָם אֶל־הָאֱלֹהִים מִן־הָעֲבֹדָֽה也有這樣的含義:因這奴役他們的哀聲達於神。這也提醒一切流氓國家,你們對神兒女的逼迫,包括請人喝茶,神都在天上(עָלָה)看著。你們怎樣殘害神的兒女,你們的兒女就將怎樣遭報,如埃及人失喪他們的長子:「因為耶和華喜愛公平,不撇棄他的聖民。他們永蒙保佑。但惡人的後裔,必被剪除」(詩篇37:28)。
2、靠什麼(24)
24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וַיִּשְׁמַע אֱלֹהִים אֶת־נַאֲקָתָם וַיִּזְכֹּר אֱלֹהִים אֶת־בְּרִיתוֹ אֶת־אַבְרָהָם אֶת־יִצְחָק וְאֶֽת־יַעֲקֹֽב;And God heard their groaning, and God remembered his covenant with Abraham, with Isaac, and with Jacob.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5:4)。神聽見他們的哀聲,神垂聽了他們的哀聲:וַיִּשְׁמַע אֱלֹהִים אֶת־נַאֲקָתָם,And God heard their groaning。哀聲:נְאָקָה,groan, groaning。如出埃及記6:5,「我也聽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聲,我也記念我的約」。神垂聽一方面是出於祂的公義、愛和憐憫;另一方面是出於祂的信實:「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約(בְּרִית)這個概念首先指向挪亞之約(創世紀6:18,9:9等);然後指向「他與亞伯拉罕(創世紀15:18,17:2-21),以撒,雅各所立的約」。神的記念(זָכַר)對教會是最大的安慰:祂不會忘記我們,而我們一定如約興旺,沒有什麼能攔阻。在創世記17章中,這約的外交標誌就是割禮之約。聖約首先意味著以色列人必須經歷重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肉身的節制。祈禱首先讓自己改變。
但神記念對暴君是噩耗:你最終不會成功,你必要受到刑罰。這約對埃及人和迦南人都是惡訊:「18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19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20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21亞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創世紀15:18-20)。這是關於國度也關於後裔繁多的約,但神向亞伯拉罕重申聖約的時候,強調了亞伯拉罕的作為立約乙方的責任,就是你必須作一個完全人。換言之,唯義人因信得生:「1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2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3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說,4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創世記17:1-4)。這約必然意味著「多國」天翻地覆的改變。
3、時間性(25)
25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וַיַּרְא אֱלֹהִים אֶת־בְּנֵי יִשְׂרָאֵל וַיֵּדַע אֱלֹהִֽים;And God looked upon the children of Israel, and God had respect unto them.
弟兄姐妹們,無論現在你正在經歷怎樣的政治黑暗和心靈絕境,要相信「神看顧(רָאָה)以色列人(בְּנֵי יִשְׂרָאֵל),也知道(יָדַע)他們的苦情」。只是我們需要反省:我們之中的收生婆在哪裡,摩西在哪裡,摩西的父母、姐姐、法老的女兒和侍女們在哪裡甚至米甸祭司和他的七個女兒在哪裡?同時,要看見神當下的看顧,不可一味抱怨神站在遠處袖手旁觀。即使最終出埃及的時間還沒有到,到神一直看顧以色列。只是小信的人常常抱怨神沒有聽我們的禱告。若沒有神的垂聽並憐憫,以色列早就被消滅了。看不見每天的恩典,只是一味的貪求,這是人的普遍罪性。這話用在他們身上正合適:「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4:3)。
值得強調的是,最初是一個埃及人見證神是看顧人的神,而且在井邊:「13夏甲就稱那對她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神。因而說,在這裡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14所以這井名叫庇耳拉海萊。這井正在加低斯和巴列中間」(創世記16:13-14)。但是埃及舉國都忘記了。基督教和埃及人或中國人,一起一字一句地讀詩篇第10篇吧:「4惡人面帶驕傲,說,耶和華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4);「他心裡說,神竟忘記了。他掩面,永不觀看」(11);「惡人為何輕慢神,心裡說,你必不追究。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無倚無靠的人,把自己交託你。你向來是幫助孤兒的」(13-14);「耶和華阿,謙卑人的心願,你早已知道(原文作聽見)。你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為要給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強橫的人不再威嚇他們」(17-18)。而這是傳道人應該傳講的神:「24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顧你們,領你們從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25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創世記50:24-25)。
埃及人和雞湯教不認識神。在這節經文中,神這個概念(אֱלֹהִים)出現兩次:神看見,神知道;神是看見以色列眾子的神;神是知道我們苦情的神(原文中沒有「苦情」,只是強調神知道,知道每一個以色列的兒子);神也知道報警和惡警在敲打教會的門。正因為有神,是我們的神,一方面,我們仍然存活;另一方面,政治上和生命上的變局終將到來。神正在為以色列預備摩西。「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13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14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慇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彼得後書3:9-14)。阿門。
任不寐,2021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