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1:1-17,
1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後裔子孫原文都作兒子下同)
2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3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侖。希斯侖生亞蘭。4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5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6耶西生大衛王。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
7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8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亞。9烏西亞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10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11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
12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13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14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15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16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
17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感謝主的話語。家譜首先是一本書或書面記錄(創世記5:1סֵפֶר,馬太福音1:1βίβλος)。其次,家譜是關於起源或生命的書(創世記2:1תּוֹלְדוֹת,馬太福音1:1γένεσις)。而將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解釋,最合適的名詞應該就是生命冊(βίβλῳ ζωῆς,腓立比書4:3)。儘管不是所有人的家譜都是生命冊(如以實瑪利等),也不能說家譜涵蓋了所有的永生之人;但與基督相關的家譜可以定義為生命之書(我們從中學習得生命的真理)。這是聖經家譜的一個悖論:一方面是死人名錄,家譜上的人基本上都已去世,死亡在他們身上表面上作了王。但另一方面他們都在基督裡活著(待判),因此基督家譜更是活人名錄。這一事實在馬太福音1:2中表達的極為充分。
舊約至少兩次談到生命冊,都與義人或公義相關:詩篇69:28,「願他們從生命冊(מִסֵּפֶר חַיִּים)上被塗抹,不得記錄在義人之中」;以賽亞書4:3,「主以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將錫安女子的污穢洗去,又將耶路撒冷中殺人的血除淨,那時,剩在錫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冊上記名的(כָּל־הַכָּתוּב לַחַיִּים),必稱為聖」。生命與公義的見證相關:「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4,另參羅馬書1:17,加拉太書3:11,希伯來書10:38)。當然,並非所有進入耶穌家譜中的人都可以被稱為義人,他們的存在旨在提醒世人怎樣棄惡從善得生命。耶穌家譜中至少有三位惡王:約蘭、亞哈斯與亞們(瑪拿西最終有悔改的見證)——他們進入家譜可能是因為他們兒子或後裔的緣故——家譜的繼任者是猶太曆史中最著名的三位改革家。
另外關於家譜中出現的「漏代」現象(亞哈謝、約阿施、亞瑪謝、亞他利雅與約雅敬),有很多不同的研究和解釋,基本上可以統一這種觀點:他們「實際上」不是真正的猶大王。關於耶穌的家譜,雞湯或主流師傅們一直無病呻吟這幾乎亡種的危機。這些胡扯是典型的為神擔憂——祂應許了,這事一定成就;用不著你瞎操心。所謂幾乎亡種滅族的的驚詫,不僅無視神的應許,更將基督的降生歸因於人的遺傳。事實上亞伯拉罕很很多兒子,但唯有從以撒生的才是按應許生的;以撒生雙胞胎,但神卻恨以掃。換言之,與單傳對立的多子多孫現象,與彌賽亞的降生毫無關係。家譜的意義在別處。我們先從聖經的相關結構分析中認識耶穌的家譜;然後我們具體解釋馬太福音1:1-17中家譜的含義。
引論:基督家譜的意義
首先,平行創世記中的家譜特別是亞當的家譜(生死之別)。羅馬書5:14,「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創世記5:28,「拉麥活到一百八十二歲,生了一個兒子,29給他起名叫挪亞,說,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這裡不討論三份家譜(路加福音中的家譜)的差異,因為那不是神學重點。
其次,對馬太福音1:1-17作結構分析:可以將之放在上述交叉結構中:1與17首尾呼應,人的兒子與神的兒子,都強調耶穌是基督或君王;而中間三部分對應1節中的大衛和17中的三個十四代,並進一步形成交叉結構:女人的後裔與萬王之王。最後,我們需要在整體上認識基督降生的意義。
第一、對馬太福音第1章作整體上的結構分析,可以將之放在「綜合交叉結構中」:1-17講耶穌的肉身來源:他是完全的人;18-23講耶穌出於聖靈:祂是完全的神;最後24-25是總結:藉著義人約瑟(人的後裔)和馬利亞的生產(聖靈感孕),耶穌降生,道成肉身。肉與靈的關係,可以平行約翰福音3:5-8,「5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6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而就「聖誕」這個事實而言,馬太福音1:24-25可以平行約翰福音1:4,「4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1: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第二、將馬太福音1:1-2:1a視為一個單元:耶穌基督的降生。注意這個近似概念的結構性作用:名詞γένεσις(起源或創世記,出生,1:1)、名詞γενεά(fathered, birth, nativity;an age,1:17)、形容詞γέννησις(begat, engendering;nativity, birth,1:18)、動詞γεννάω(of men who fathered children,1:2-2:1共42次)。相應的,我們可以認識耶穌降生或道成肉身的四重含義:1勝過死亡(生命之源);2勝過罪惡(聖靈生的);3勝過魔鬼(女人後裔);4勝過世界或世界的王(面對希律)。
第三、將馬太福音1-4章視為一個單元,可以看見上述四重真理得到進一步的闡釋。1藉著復活勝過死亡(2):屠嬰慘案充分預告了復活的絕對必要性,否則,這樣的悲劇是無法接受的(哥林多前書15:19)。2藉著洗禮(最終是十字架:馬太福音26:28,路加福音12:50,彼得前書1:19,啟示錄1:5等)及「盡諸般的義」洗去人的罪(3)。3藉著禁食和神的道勝過魔鬼的試探(4:1-11,另參以弗所書6:11等)。4藉著傳道特別是傳講悔改的真理,站在世界之王的面前(4:12-25;根據路加福音3:1。監禁約翰的希律是加利利分封的王,注意加利利這個概念的重複使用:12,15,23,25。因此馬太福音4:12中的動詞ἀναχωρέω不應該翻作退去,而是從曠野返回加利利,如馬太福音2:22等。另參啟示錄1:16,19:15等)。
第四、將馬太福音1-7章視為一個單元。其中1-4章講耶穌的降生和出世為勝過死、罪、魔鬼及列王;而5-7章讓我們看見如何得勝:藉著真理建立教會或天國。其中的邏輯正如馬太福音16:18所說,「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阿門。
一、人的兒子,生來作王(1)
1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後裔子孫原文都作兒子下同)Βίβλος γενέσεως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υἱοῦ Δαβίδ, υἱοῦ Ἀβραάμ; The book of the generation of Jesus Christ, the son of David, the son of Abraham.
新約聖經第一個概念是家譜或書(βίβλος),一方面,聖經是關於起源和終局以及生命的書(γένεσις),上接歷代志;另一方面,聖經是關於耶穌基督的書——祂就是起初和末了,祂是生命之主。而聖經的主人公是耶穌基督(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也可以理解為「耶穌是基督」。耶穌即約書亞——祂來征服迦南和迦南眾王。而基督這個概念,在舊約中主要指兩大事實。第一、受膏的祭司(出埃及記28:41,利未記4:5,6:20等)。第二、受膏的君王,特別指向大衛王(撒母耳記上2:10,16:12-13,詩篇2:2等)和古列王(以賽亞書45:1)。而但以理書9:26將三者歸向耶穌。而在馬太福音1:1中,有兩個概念來強調基督是王這個核心思想:
第一,他是大衛的兒子(υἱοῦ Δαβίδ)。首先參見撒母耳記下7:12-16(歷代志上17:11-14),「永遠的國」。大衛的兒子至少可以有如下三重含義:首先,耶西的本和耶西的根,祂是人類的審判者和以色列以及萬民的救主(以賽亞書11:1-16)。注意以賽亞書這一章最後出埃及這個概念:「16為主余剩的百姓,就是從亞述剩下回來的,必有一條大道,如當日以色列從埃及地上來一樣」。其次,我們的主,為我們勝過魔鬼和一切仇敵:詩篇110:1(大衛的詩),「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另參約翰一書3:8,「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翰福音12:31,「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最後,祂是君王,而且是萬王之王,是神的兒子(詩篇2)。
第二,他是亞伯拉罕的兒子(ἱοῦ Ἀβραάμ)——大衛也是亞伯拉罕的兒子。首先返回創世記12:1-3。如果不是指向基督,這樣的應許從未應驗:「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另參創世記15:4-6,「4耶和華又有話對他說,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後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5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其次創世記17:6,「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另參約翰福音8:56-57,「56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57猶太人說,你還沒有五十歲,豈見過亞伯拉罕呢?58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
另外注意加拉太書3:16,「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神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保羅的引經至少指向創世記13:15,「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וּֽלְזַרְעֲךָ),直到永遠」;以及創世記17:8,「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וּלְזַרְעֲךָ)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這涉及國度或永遠的國度。
二、女人後裔,罪人救主(2-6)
2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
3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侖。希斯侖生亞蘭。4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
5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
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
6耶西生大衛王。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
從亞伯拉罕到所羅門,以色列人從族長時代進入王國時代,君王的應許第一次應驗。這段經文我們可以討論兩個問題:四位族長與四位女性。
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首先,「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家譜就是人及其歷史,人及其死亡,人及其復活。所以馬太福音22:31-32這樣說:「31論到死人復活,神在經上向你們所說的,你們沒有念過嗎?32他說,我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另參出埃及記3:15,「神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紀念,直到萬代」。
但是,不是所有的罪人都會復活進入永生。「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猶大和他的弟兄是殺害弟兄約瑟的惡人,這些信息應該平行閱讀創世記49:1-12。其中猶大也算罪人中的罪魁,但猶大悔改了;並且行公義(攻擊世界與攻克己身)成為猶大悔改最核心的見證:「8猶大阿,你弟兄們必讚美你。你手必掐住仇敵的頸項。你父親的兒子們必向你下拜。9猶大是個小獅子。我兒阿,你抓了食便上去。你屈下身去,臥如公獅,蹲如母獅,誰敢惹你。10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11猶大把小驢拴在葡萄樹上,把驢駒拴在美好的葡萄樹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12他的眼睛必因酒紅潤。他的牙齒必因奶白亮」。「細羅」指向基督,「歸順」說明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關於四位女性的神學含義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在預表馬利亞。不過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四位女性本身身上,首先從中可以看見如下重要信息:耶穌是罪人的救主。這四位女性都是罪人(是否都是外邦人有爭議):亂倫者、妓女(是否是耶利哥的喇合有爭議)、摩押寡婦、淫婦。但是她們都成了悔改重生的新人。換言之,罪人唯有在聖靈裡重生才能進入神的國(約翰福音3:5,馬太福音1:20)。在這個意義上,四位女性將罪魁猶大與馬利亞連接起來。
其次,平行創世記3:15-20,「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16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17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18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19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20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
最後,平行閱讀創世記6:1-3,我們會有更深刻的看見。「1當人在世上多起來,又生女兒的時候,2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3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以色列人也是在罪孽中生的,而罪的工價就是死;因此耶穌實在是罪人的救主。
三、萬王之王,萬主之主(7-11)
7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8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亞。9烏西亞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10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11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
從所羅門到耶哥尼雅,這裡共有14代君王(至少有三代或五位君王被「省略了」,歷代志上3:10-17,列王紀下23:30-24:20)。這樣安排顯然是故意的。我們可以再7-10經文中找到每節經文最後一位君王,他們實際上都是重要的改革君王,儘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值得強調的是,一方面,這段家譜碾壓了所有非政治的邪教徒和一切政教分離的偽教義和偽君子;另一方面,耶穌基督是所有以色列君王最後的歸結——祂生來作王,並且是萬王之王:
提摩太前書6:15-16,「15到了日期,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16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但願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阿們」。提摩太前書6:15-16可以平行馬太福音6:13b,「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馬太福音28:18,「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沒有非政治,不可能政教分離。不僅如此,萬王之王對世界眾王或這些畜生(獸)意味著什麼呢?啟示錄17:14,「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著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也必得勝」;啟示錄19:13-16,「13他穿著濺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稱為神之道。14在天上的眾軍,騎著白馬,穿著細麻衣,又白又潔,跟隨他。15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作牧)並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搾。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從所羅門到耶哥尼雅,以色列如日中天逐漸日薄西山。悲劇與創世記第6章「神的兒子娶了人的女兒」如出一轍:「1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2論到這些國的人,耶和華曾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不可與她們往來相通,因為她們必誘惑你們的心去隨從她們的神。所羅門卻戀愛這些女子。3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4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傚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
關於耶哥尼雅,可以閱讀耶利米書的相關信息。首先,耶哥尼雅的父親(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是一位不講政治公義的惡王。所以,「24耶和華說,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哥尼雅(又名耶哥尼雅下同),雖是我右手上帶印的戒指,我憑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將你從其上摘下來。25並且我必將你交給尋索你命的人和你所懼怕的人手中,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和迦勒底人的手中。26我也必將你和生你的母親趕到別國,並不是你們生的地方。你們必死在那裡,27但心中甚想歸回之地,必不得歸回。28哥尼雅這人是被輕看,破壞的器皿嗎?是無人喜愛的器皿嗎?他和他的後裔為何被趕到不認識之地呢?29地阿,地阿,地阿,當聽耶和華的話。30耶和華如此說,要寫明這人算為無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為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耶利米書22:24-30)。
當然,耶哥尼雅並不是歷史的終局。耶利米書28:3-4,「3二年之內,我要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這地掠到巴比倫的器皿,就是耶和華殿中的一切器皿都帶回此地。4我又要將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耶哥尼雅,和被擄到巴比倫去的一切猶大人,帶回此地,因為我要折斷巴比倫王的軛。這是耶和華說的」。巴比倫大淫婦啊,你有禍了。
四、女人後裔,罪人救主(12-16)
12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13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14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15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16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
在交叉結構中,被擄的猶太人再一次顯為罪人本色,等候拯救。而耶穌家譜中的第五位女性馬利亞,成了歷史的總結;也是上文那四位女性的完全更新。一方面,以色列人是等候救主的罪人;另一方面,在基督裡,馬利亞代表以色列成了新造的人。其中的真理可以參見路加福音中的馬利亞頌歌——基督的拯救不僅在洗淨我們的罪,同時也在傾覆一切世界的權柄(注意這些概念:「狂傲的」、「有權柄的」與「富足的」):「46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47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48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49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50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51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52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53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54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55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路加福音1:46-55)。
在這段經文中,實際上至少有9位是名不見經傳的人。人不知道他們是誰,但神知道。實際上在生命冊上的人,絕大部分從未出現在人類的歷史記錄之中。
另外關於所羅巴伯,參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哈該書和撒加利亞中的相關信息——神是藉著建造聖殿或教會,帶領百姓勝過世界。而哈該書2:20-23中的「政治信息」,與馬利亞頌歌一脈相承:「20這月二十四日,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哈該說,21你要告訴猶大省長所羅巴伯說,我必震動天地。22我必傾覆列國的寶座,除滅列邦的勢力,並傾覆戰車,和坐在其上的。馬必跌倒,騎馬的敗落,各人被弟兄的刀所殺。23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僕人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阿,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我揀選了你。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教會勝過陰間的門或世界眾王,可以平行以弗所書及啟示錄中的教會論。如以弗所書1:20-23,「20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裡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21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22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五、神的兒子,永世君王(17)
17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Πᾶσαι οὖν αἱ γενεαὶ ἀπὸ Ἀβραὰμ ἕως Δαβὶδ γενεαὶ δεκατέσσαρες καὶ ἀπὸ Δαβὶδ ἕως τῆς μετοικεσίας Βαβυλῶνος γενεαὶ δεκατέσσαρες καὶ ἀπὸ τῆς μετοικεσίας Βαβυλῶνος ἕως τοῦ Χριστοῦ γενεαὶ δεκατέσσαρες;So all the generations from Abraham to David are fourteen generations; and from David until the carrying away into Babylon are fourteen generations; and from the carrying away into Babylon unto Christ are fourteen generations.
在耶穌家譜中,基督這個概念共出現3次(1,16,17),也算首尾呼應。而這裡的三個十四代,表明一個完全的數字,並是一個完全的時間概念。這裡存在兩場糾紛。第一、十四的含義。有人認為大衛這個名字可以理解在十四;有人將之平行歷代志上1-2章中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個人的名字。第二、馬太福音1:12-16只有13代,沒有14代(耶哥尼雅不能計算,因為已經算在1:11中)。第二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耶哥尼雅可以計算兩次,原因是「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遷到巴比倫之後」——在一個人身上,發生了兩個時代的交接或轉折(關於耶哥尼雅可能是兩個人的說法,這裡不予採信)。不僅如此,馬太福音的家譜本身就是選擇性的記載,為達到一個神學目的。至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可以「以經解經」。
十四這個概念最初見諸於創世記14:5,「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6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7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8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9就是與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第十四年可能意味著和平的終結,人類重啟戰端。其次,創世記31:41,「我這二十年在你家裡,為你的兩個女兒服事你十四年,為你的羊群服事你六年,你又十次改了我的工價」。十四指向神的百姓長久的受苦和忍耐。再次,利未記23:5,「正月十四日,黃昏的時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十四與逾越節平行,這是舊約中最常見的現象。無論多難,我們仍有出埃及的盼望(馬太福音2:15)。基督就是我們的逾越節。最後,與三個十四相關的概念是四十二:啟示錄11:2,「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啟示錄13:5,「又賜給它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又有權柄賜給它,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
總而言之,十四這個概念可以指「在爭戰中忍耐」這個教導。馬太福音10:22,「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13,「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人類再一次進入一個黑暗年代,而且似乎沒有盡頭。但經上怎麼說呢?加拉太書4:4-6,「4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5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6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原文作我們)的心,呼叫阿爸,父」。這是耶穌家譜最直接的應用:在至暗年代,我們不喪膽;我們有得救的指望。「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羅馬書13:11)。耶穌的家譜就是耶穌歸來的旅程,每一代或每一個名字是祂曾經或正在停靠的站點,這是真正的曠野42站。家譜實際上就是人類特別是重壓之下的百姓的呼喊。一方面,這是人在埃及的盼望:「23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24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25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出埃及記2:23-25)。另一方面,這是僕人在監獄或拔摩島上的呼告:「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示錄20:20b)
所以我們可以將馬太福音1:17指向基督是神的兒子這個身份,以及我們對基督降臨和復臨的信心與守望。祂不僅是王,也不僅是萬王之王;而且是永世的君王。提摩太前書1:17,「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另參啟示錄1:8,「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乃希臘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示錄11:16-18,「16在神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長老,就面伏於地敬拜神,17說,昔在今在的主神,全能者阿,我們感謝你,因你執掌大權作王了。18外邦發怒,你的忿怒也臨到了。審判死人的時候也到了。你的僕人眾先知,和眾聖徒,凡敬畏你名的人連大帶小得賞賜的時候也到了。你敗壞那些敗壞世界之人的時候也就到了」。阿門。
任不寐,2022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