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六課:耶穌基督的洗禮(3:13-17)

      馬太福音第六課:耶穌基督的洗禮(3:13-17)已關閉評論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3:13-17,

13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14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15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於是約翰許了他。

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感謝主的話語。耶穌受洗是神學史中的一個重要事件,但是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則是見仁見智;甚至不仁不智。求神幫助我們認識這其中的真理。主流的基本觀點是:無罪的基督之所有接受約翰的洗禮,乃是因為祂是擔罪者(sin-bearer,8:17,20:28,26:28;另參以賽亞書53:11)。我們強調兩個事實:第一、祭司30歲任職的洗禮(民數記4;出埃及記30:17-21;路加福音3:23)。第二、為義而死(路加福音12:50)。

這段經文可以這樣交叉結構:人(施洗約翰)對耶穌受洗的反應(13-14);神(聖靈聖父)對耶穌受洗的反應(16-17);耶穌自己關於受洗的見解(15)。這是我們認識這場洗禮的一個基本角度:「4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5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6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原文作我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加拉太書4:4-6)。阿門。

一、人的反應(13-14)

13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Ττε

14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1、耶穌來了(13)

13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παραγνεται ησος π τς Γαλιλαας π τν ορδνην πρς τν ωννην το βαπτισθναι π ατοThen cometh Jesus from Galilee to Jordan unto John, to be baptized of him.

「當下」(Τότε)可以平行2:7,2:16中的「希律時間」。耶穌應該一直住在加利利,直到這個時候,來到約旦河——約書亞開始征服迦南。名詞Ἰορδάνης本身有降卑(the descender)之意。目的只有一個,「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這是什麼意思呢?「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6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9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立比書2:5-11)。

2、約翰攔阻(14)

14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δ ωννης διεκλυεν ατν λγων, γ χρεαν χω π σο βαπτισθναι κα σ ρχ πρς μεBut John forbad him, saying, I have need to be baptized of thee, and comest thou to me?

這是一個悖論。一方面,約翰認識耶穌是基督;也承認自己不過是人,是需要基督拯救的罪人(「我當受你的洗」)。但另一方面,即使約翰開始也無法理解耶穌的洗禮,他需要教導。動詞διακωλύω的基本含義是:to hinder, prevent。這個動詞在新約中只出現這一次。不過另外有類似但更極端的情況:「20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21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22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23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6:20-23)。

二、耶穌回答(15)

15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

於是約翰許了他。

1、我們就義(15a)

15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ποκριθες δ ησος επεν πρς ατν, φες ρτι οτως γρ πρπον στν μν πληρσαι πσαν δικαιοσνην;And Jesus answering said unto him, Suffer it to be so now: for thus it becometh us to fulfil all righteousness.

耶穌並沒有責備約翰,只是教導或回答他(ἀποκρίνομαι)。「你暫且許我」:Ἄφες ἄρτι,Suffer now。動詞ἀφίημι的基本含義是to send away;to leave, go way from one;to permit, allow, not to hinder, to give up a thing to a person(4:11)。副詞ἄρτι的基本含義是just now, this moment。因此這個句子強調的是:現在或此時此刻你要許我。主耶穌繼續解釋:οὕτως γὰρ,因為這樣作,因為如此行……然後我們看這個詞組,πρέπον ἐστὶν,是應當的。動詞πρέπω的基本含義是to stand out, to be conspicuous, to be eminent;to be becoming, seemly, fit(哥林多前書11:13,提摩太前書2:10;希伯來書7:26等)。而且這裡的主語是「我們」(ἡμῖν),如果從洗禮是「同死」這個角度上理解,主耶穌已經預告了約翰的殉道及復活(羅馬書6:3-5)。動詞πληρόω就是馬太福音經常使用的「應驗」。應驗或滿足什麼呢?義。不是成功,不是升天;而是義。換言之,神所關切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功與失敗,天國的價值判斷標準在義與不義。

需要重點考查這個核心概念。πᾶσαν δικαιοσύνην,all righteousness。名詞δικαιοσύνη(「義」)在馬太福音中出現了6次(另參以賽亞書51:1-14,詩篇71:15-16等)。首先,人應該追求神的義,並唯有義人是蒙福的(5:6,6:33)。其次,飢渴慕義並且秉公行義的義人,一定遭遇政治逼迫(馬太福音5:10)。再次。基督徒的義,就是行義(不是唯獨信心)必須超過宗教領袖們的義(5:20);不可自以為義,也不可以迴避行義(23:23)。最後,值得強調的是,那些否定約翰責備希律的義行,進而否定約翰進入天國的邪教之徒,肯定無法面對主耶穌最後關於約翰的講論:「31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那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32因為約翰遵著義(δικαιοσύνη)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馬太福音21:31-32)。πᾶσαν可以指所有的義;或者,行義直到以身殉義(路加福音12:50)。

2、約翰順服(15b)

於是約翰許了他。ττε φησιν ατν;Then he suffered him.

義,行義愛神,這是聖經的核心教訓,這是我們信仰的結構性見證。你若信主,你照著去行吧。動詞ἀφίημι在這節經文中首尾呼應或前後平行。我們只能說約翰順服基督的教導,就是順服主向他所解釋的義。這種順服出於神。「1弟兄們,論到屬靈的恩賜,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2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隨事被牽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啞吧偶像。這是你們知道的。3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哥林多前書12:1-3);「14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15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16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哥林多前書2:14-16)。

三、神的反應(16-17)

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1、聖靈降臨(16)

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κα βαπτισθες ησος νβη εθς π το δατος· κα δο, νεχθησαν ατ ο ορανο κα εδεν τ πνεμα το θεο καταβανον σε περιστερν κα ρχμενον π ατν·;And Jesus, when he was baptized, went up straightway out of the water: and, lo, the heavens were opened unto him, and he saw the Spirit of God descending like a dove, and lighting upon him:

耶穌受洗這一幕神跡,可以平行創世記1:1-3,創世記6:6-14;以及以色列人過紅海:「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干地」(出埃及記14:21)。這是第四個歷史的起點。ἀνέβη εὐθὺς,立即上來,有復活氣象。驚人的一幕出現了(ἰδού):「天開了」。參見創世記3:24,7:11;列王紀下7:2,7:19;以賽亞書64:1;以西結書1:1;約翰福音1:51;使徒行傳7:56,啟示錄4:1,19:11……而基督與聖靈的關係,約翰已經這樣預告:「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3:11;另參以賽亞書11:1-5,42:1,61:1-11)。這些概念至少讓我們看見如下幾個基本真理或事實:第一、神從天上在義人死難事件中始終掌權,這意味著魔鬼、世界和死亡不可能真正吞噬神的兒女。第二、神喜悅義人,必為他們打開天國之門,供應他們並最終接他們進入新天新地。第三、神同時必向惡人傾倒天罰。

2、聖父悅納(17)

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κα δο, φων κ τν ορανν λγουσα Οτς στιν υἱός μου γαπητς, ν εδκησα;And lo a voice from heaven, saying, This is my beloved Son, in whom I am well pleased.

這裡再一次論及「天」,並指向「我們在天上的父」。這聲音出於父神。天父上帝指著約旦河上的基督,向人類宣告兩大事實:第一、「這是我的愛子」——耶穌是神的兒子,耶穌是神。神子即基督,祂來作王(詩篇2:6-9,何西阿書11:1,出埃及記4:22,耶利米書31:20)。第二、「我所喜悅的」,耶穌是人,是神喜悅的人。神與什麼樣的人和好,神抬舉什麼樣的人?或者說聖靈與什麼樣的人同在,聖靈充滿誰?「愛」(ἀγαπητός)連同「喜悅」(εὐδοκέω)表達的是真正的愛情或神的悅納:神喜愛耶穌這樣的「人」。那麼僅就這裡的語境而言,耶穌是怎樣的人呢?「盡諸般的義」。這是聖經一貫的真理:「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詩篇118:20);以賽亞書3:10,「你們要論義人說,他必享福樂。因為要吃自己行為所結的果子」;「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4)。

動詞εὐδοκέω馬太福音中出現了3次,讓我們進一步思想,到底何為神愛之人。第一、將公理傳給外邦人或罪人的人,或傳義道者。馬太福音12:17-18,「17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18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第二、即將離開黑門山或異教巔峰前往耶路撒冷十字架的人。馬太福音17:5,「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阿門。

任不寐,2022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