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七課:勝過魔鬼的試探(4:01-11)

      馬太福音第七課:勝過魔鬼的試探(4:01-11)已關閉評論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4:1-11,

1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2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3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4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5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頂原文作翅)6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7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8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9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10耶穌說,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11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

感謝主的話語。曠野試探與耶穌洗禮之間的邏輯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的愛子」與「你若是神的兒子」之間存在尖銳的對立;另一方面,三重試探與「諸般的義」之間存在替代關係:神要基督和基督的門徒盡諸般的義;但魔鬼要耶穌和人類以食為天(經濟,人與物)、以神為用(宗教,人與神,「唯獨信心」),以鬼為父(政治:人與鬼及人與人;唯獨權力,以人為役,以人為仇)。

當「魔鬼掌權了」,他會成為神子以及人類的試探;而天父藉著聖靈也要聖子面對並勝過魔鬼的試探(1,11)。這世界正如曠野,那裡有嚴肅的考試或試探。選擇自由,審判在天。三重試探(2-10)首先可以平行亞當面對蛇的試探:創世記3: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其次,耶穌勝過魔鬼的試探,教會也要相應地在基督裡經歷這三場勝利:約翰一書2:16,「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最後,教會傳統一直強調耶穌在曠野經歷的試探及其勝利,平行或取代了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經歷的試探及其失敗——基督事件因此是一場新的出埃及運動,最終目標仍然是審判迦南諸族與眾王。另外注意路加福音4:1-13相關記載與馬太福音4:1-11之間的異同。

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唯有依靠聖靈或神的話語,勝利才是可能的。「3我們遵守神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4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5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6這藉著水和血而來的就是耶穌基督。不是單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7並且有聖靈作見證,因為聖靈就是真理」(約翰一書5:4-5)。阿門。

一、聖靈(1)

1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當時(Τότε),就是魔鬼作王的日子;同時也是耶穌受洗、聖父愛子和聖靈充滿基督的時刻。特別是,這是耶穌向約翰和人類見證「諸般的義」的高光時刻。而上個主日我們專門講聖靈充滿的含義之一,就是勇敢面對世界的王。這是馬太福音4章與3章之間的邏輯關係之一,或者說是曠野試探與耶穌受洗之間的邏輯關係。魔鬼是依靠人的不義掌權的,普遍的喪盡天良是魔鬼統治的政治基礎。因此,當「諸般的義」被基督重建為新歷史的根基,魔鬼必然要發動一場抵擋政治黎明的決戰。我們已經將曠野視為毫無靈魂的荒涼世界,而魔鬼是這種世界的王。不僅如此,耶穌在曠野受試探與亞當在樂園受試探也形成對比:耶穌面對更嚴酷的外在環境,因此,也需要更強大的對抗意志、能力和智慧。這裡我們重點認識試探這個動詞:πειράζω,to try whether a thing can be done;to try, make trial of, test: for the purpose of ascertaining his quality, or what he thinks, or how he will behave himself。試探的存在,即自由或選擇自由的存在。這意味著人並非處於決定論和雙重預定論之下,人有「選擇自由」。換言之,你可以按魔鬼的目的做出選擇,它就是要滅毀你;但你也可以棄絕魔鬼的試探,選擇侍奉神;正如第11節中眾天使以及後文門徒和眾人所行的。

二、生活(2-4)

2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

3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

4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三重試探,每一場戰爭都有三節經文組成:第一、處境;第二、鬼說;第三、神說。耶穌進入第一場絕境是飢餓或肉身的軟弱。從人類的角度說,可以指向生活貧困——魔鬼掌權常常意味著經濟蕭條。四十天代表完全的苦難期或重要的裝備時間;但重點在摩西與以利亞(創世記7:17,8:6,50:3;出埃及記24:18,34:28;民數記13:25,14:35;申命記9:9;撒母耳記上17:16,以西結書4:6,約拿書3:4;列王紀上19:8)。絕境之下必有魔鬼利用肉身軟弱來控制靈魂。這也是蛇的第一試探:好作食物。耶穌的禁食可以說首先是為了棄絕世界藉著肉身對祂的捆綁,並成為人在祂裡面繼續得勝的根源(希伯來書4:15,5:2-9)。其次可以說這場禁食也關涉神的公義:「6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7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8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以賽亞書58:6-8;另參撒迦利亞8:18-23)。貪食的畜類不可能行公義,相反,食餌,這是一切家畜淪落的原因。

魔鬼在暗中注視著我們肉身的軟弱或經濟的貧困,那是它捆綁和吞噬我們的機會。實際上龍正是這樣在五千年災民大國做了王。先是以食為天,後有經濟基礎、硬道理、人民經濟、全民富裕和小康社會。魔性也不改變。這裡對魔鬼有一個定義:「那試探人的」(ὁ πειράζων,帖撒羅尼迦前書3:5),這是魔鬼的本性之一。它為什麼非要作王,非要專制或控制人,因為它是魔鬼。正如以弗所書6:12所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摔跤)」。因此它必「進前來」(προσέρχομαι)。「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食物試探的目的是雙重的。一方面,魔鬼要你利用神子的身份去謀取食物或物質利益,滿足肉身的需求。所以說成功神學和靈恩運動本是撒但一會。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絕不擇手段(把石頭變成食物,滅絕生態式的發展模式)改變生活發展經濟……那麼你就應該投靠食物或生存資源的壟斷者,就是世界的王;而它要偽造你的衣食父母;因此你必然因為食物而淪為它的奴僕,這是中國悲劇的全部秘密。

也許為真理的緣故必須面對魔鬼,也許為我們和人類的緣故,必須勝過試探者的第一試探。所以,「4耶穌卻回答說」。不僅如此,魔鬼是世界的王,我們的主沒有順服所謂的「掌權者」,相反,要責備它。如何面對魔鬼的第一試探呢?第一、引用聖經:經上記著說。因為唯有聖道是聖靈的寶劍,可以抵擋並勝過魔鬼。這也意味著,學習聖經並堅持聽道乃是得勝的基本前提。如果你不明白和根本沒有神的話語,你只能在魔鬼的謊言面前一敗塗地。第二、耶穌這裡引用的是申命記8:3,「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首先,申命記的背景是以色列人面對征服迦南的大使命,而基督來要勝過整個世界,且要藉著教會「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以弗所書1:21)。其次,耶穌勝過食物的試探,也成為祂教導門徒要如此信靠神之供應的基本前提:「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最後,食還是道,天壤之間,生死之別。

三、宗教(5-7)

5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頂原文作翅)

6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7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在經濟絕境的盡頭,人可能轉向宗教生活或被魔鬼帶進聖城聖殿;但你未必會進入真正的信仰,反而可能進入魔鬼已經為你預備好的邪教之旅或撒但一會。所有邪教和撒旦教基本上都是剽竊聖經的隻言片語;但為存人欲,滅天理。而且撒旦騙人從來如此(創世記3:1-5)。首先「那試探人的」在這裡被還原為魔鬼(1,5,8,11διάβολος,prone to slander, slanderous, accusing falsely)。其次,聖城即耶路撒冷。殿即希律建造的「聖殿」。魔鬼的第二重試探是引誘耶穌用違背常識的冒險行動去試探神,這不僅是在利用人「悅人眼目」的虛榮心;更在於醞釀「主流教會」的全面顛覆或背叛。換言之,第二重試探的關鍵在於以神為用。人本主義宗教就此誕生。

所有的宗教都是人利用神滿足私慾的運動,並借此「你們便如神」。但是「基督教」利用神與各種異教不同,她的方法就是「唯獨信心」。比如各種靈恩運動共同的旗幟或試探是:「因為你的信心不夠大」,或者「只要你有足夠的信心」。「唯獨信心」不僅迴避行為,而且要使神成為人達成私慾和目的的工具。主流這條教義實際上全面淪為這樣的宗教實踐:「只要有信心,無論怎樣臭不要臉的欲求,神都會滿足,哪怕你的『祈禱』與諸般的義毫無關係甚至對立」。當然這些毒蛇的種類或外女、淫婦、爭吵的婦人,能找到所謂的聖經根據——耶穌稱讚人的信心。然而你如果仔細研究相關經文,你就會發現兩個基本事實:第一、耶穌稱許的信心與義相關,正所謂「唯義人因信得生」——那些憑著信心求醫治的人主要是為別人的生命利益,而不是為了自私和貪婪(參見馬太福音8:5-10)。第二、主流引用經文的套路,與魔鬼第二重試探如出一轍;她們的確是魔鬼的使女。

與此相關,魔鬼引用或彎曲的經文是詩篇91:11-12,「11因他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12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魔鬼的彎曲顯而易見;因為神保護的乃是這樣的義人:「13你要踹在獅子和虺蛇的身上,踐踏少壯獅子和大蛇。14神說,因為他專心愛我,我就要搭救他。因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處。15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他。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貴。16我要使他足享長壽,將我的救恩顯明給他。」。耶穌再一次引用申命記責備魔鬼。我們的主這次引用的是申命記6:16,「你們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神,像你們在瑪撒那樣試探他」(另參出埃及記17:7)。

四、政治(8-10)

8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9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10耶穌說,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第三重試探在某種意義上是政治試探,或「順服掌權者」的試探:拜世界之王就可以榮華富貴。最高的山可以指最高的智慧(創世記3:6),或世界之中最高的地位,最強大的國家等等。形容詞λίαν的意思是greatly, exceedingly, exceedingly beyond measure。如同川普被帶到紫禁城。世上的萬國,如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魔鬼絕不會讓你看神的榮耀,也不會讓你看萬國的罪惡,而是讓你看萬國的榮華(δόξα),即人的榮耀。現在它露出本相:一切試探的目的是讓人崇拜魔鬼,順服世界之王。換言之,魔鬼就是借此把全世界都管起來。

一方面,魔鬼的確是世界的王(約翰福音12:31,14:30,16:11;哥林多後書4:4,以弗所書6:11-12;約翰一書5:19;啟示錄12:9-17)。但另一方面,這個世界的王是不法之人(帖撒羅尼迦後書2:7-9)。換言之,世界之王的權柄及其運用都是不合法的,魔鬼只是基督權柄的篡奪者(馬太福音2:2-3,6:13,10:1,28:18)。正因為如此,哥林多後書10:3-5才這樣說:「34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4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5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另參哥林多前書15:24-25,「24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25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俄巴底亞書1:21,「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啟示錄11:15,「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所以,撒旦所謂「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也是謊言,因為一切都屬於神,魔鬼只是強盜。這個謊言後來在主流教義中共同退而求其次:「該撒的國屬於凱撒,教會必須順服或繞行」。主耶穌最後稱魔鬼為撒但:Σατανᾶς,adversary;抵擋者。一方面,魔鬼自以為神而抵擋神替代神;另一方面,它是眾善的仇敵。退去:ὑπάγω,to lead under, bring under;下去吧,滾開。這裡引用的經文仍然是申命記,申命記6:13,「13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他,指著他的名起誓。14不可隨從別神,就是你們四圍國民的神」。基督徒不可跪拜世界的王。

五、天使(11)

11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

在交叉結構中,天使與聖靈平行;「伺候」與「試探」平行——天使選擇伺候基督也表明他們也棄絕了魔鬼。διακονέω:to be a servant, attendant, domestic, to serve, wait upon;to minister i.e. supply food and necessities of life。伺候也與第1節的「飢餓」首尾呼應。天使也是有「自由意志」的,有三分之一的曾經與撒但一起墜落。但是在基督勝過魔鬼之後,眾天使選擇順服並伺候基督。一方面,「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希伯來書1:14)。另一方面,天使對基督的順服,也拉開了人類或門徒順服基督的序幕,因此,馬太福音第四章的第二部分,耶穌開始呼召門徒——門徒「選擇」了跟從基督,而不是全力以赴投奔希律以及魔鬼的三重試探。不僅如此,如果說馬太福音4:1-11聚焦基督進入世界對靈界的震動;而馬太福音4:12-25,則聚焦耶穌「出世」對人類的更新。一個全新的時代開始了:一方面,「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另一方面,「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8)。阿門。

任不寐,202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