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八課:耶穌與世界巨變(4:12-25)

      馬太福音第八課:耶穌與世界巨變(4:12-25)已關閉評論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4:12-25,

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13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14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15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18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19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21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感謝主的話語。如果說馬太福音4:1-11聚焦基督進入世界對靈界的震動;而馬太福音4:12-25,則聚焦耶穌「出世」對人類的更新。新的時代開始了,世道巨變:一方面,「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另一方面,「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可以將馬太福音4:12-25分成三部分:耶穌傳道(12-17);門徒跟從(18-22);眾人跟隨(23-25)。或者依次對應三大主題:道成肉身、建立教會或呼召門徒、醫病趕鬼。正如路加福音19:10所說你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平行馬太福音18:11)。另參約翰一書3:8,「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阿門。

一、道成肉身(12-17)

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

13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14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15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1、直面魔鬼(12)

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

首先注意第12節、18節及23節圍繞加利利交叉呼應的關係:「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其次,監禁和殺害施洗約翰的希律就是加利利分封的王:路加福音3:1,「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另參馬可福音6:21,「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擺設筵席,請了大臣和千夫長,並加利利作首領的」。正因為如此,耶穌在加利利有被希律殺害的危險:「31正當那時,有幾個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離開這裡去吧。因為希律想要殺你。32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說,今天明天我趕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33雖然這樣,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路加福音13:31-33)。至於馬太福音14:13,主流繼續將之解釋為「政治上的退讓」或「政治智慧」;同樣是不符合常識的——如果希律王要害耶穌,「猶太曠野」並非世外桃源;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曠野為侍奉耶和華。最後,「退到」(ἀναχωρέω)的翻譯應是不準確的,參見馬可福音1:14,「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ἔρχομαι)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另參路加福音4:14,4:31,4:44)。

2、世上的光(13-16)

13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

14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15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拿撒勒與迦百農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兩個「故鄉」,迦百農甚至是耶穌的一個傳道中心。離開拿撒勒進入迦百農,可以平行創世記2:24,「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耶穌在迦百農開始呼召門徒建立教會。超越了以賽亞書關於海的定義,這裡的海並非地中海,而是加利利海,如說紅海。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參見創世紀49:13,21。約旦河外可以聯繫摩西與約書亞的史記。加利利在這裡特別被強調為「外邦人的加利利」(列王紀下25:19,17:24-34),這一切都與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相關:以賽亞書9:1-2,「1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馬太是在「意譯」,因此不必執著個別用詞的不同,如「行走」變成了「坐在」;「住在」變成了「坐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光與黑暗的關係,神就是光(創世記1:3;約翰福音9:5,11:9;約翰一書1:5;雅各書1:17)。這是基督與世界或希律掌權之世界的關係。這是以賽亞書第9章膾炙人口的經文:「6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7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另外注意「黑暗」與「死蔭」之間的關係,「4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5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翰福音1:4-5)。光與暗的爭戰全面展開。

3、基督福音(17)

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神的兒子如何征服黑暗與死蔭統治的世界?第一次降臨的核心武器是「傳道」或者「神說」(創世記1:3等)。顯而易見,這又是一次神學意義上的創世記,身在基督裡要徹底更新或審判周鍔個「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世界。但是更新的手段不是軍事、政治、經濟或文化……或者說是真正本源性的軍事、政治、經濟與文化:傳道。而且不求成敗,只在說對。動詞κηρύσσω的含義非常豐富:to be a herald, to officiate as a herald;to publish, proclaim openly: something which has been done;used of the public proclamation of the gospel and matters pertaining to it, made by John the Baptist, by Jesus, by the apostles and other Christian teachers(3:1,4:23,9:35,10:7等)。傳道不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而是公開宣講,並呼召門徒。這是對現存惡人獨裁秩序的公開宣戰,因此傳道必是殉道。「從那時候……起」(Ἀπὸ τότε),耶穌開始預備走向十字架。不僅如此,注意耶穌所傳的,就是施洗約翰所傳的:馬太福音3:1,「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那些堅持貶低施洗約翰的人又可以入座了:「這百姓還沒有歸向擊打他們的主,也沒有尋求萬軍之耶和華」(以賽亞書9:13)。

二、呼召門徒(18-22)

18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19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21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1、彼得與安德烈(18-20)

18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19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第18節再一次強調了「加利利」這個概念——耶穌在希律作王的世界堅決地行動。基督來沒有呼召牧羊人,而是呼召漁夫(13:47-50);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與「大魚」(詩篇74:13,以賽亞書27:1,51:9,51:34;以西結書29:3,32:2;約拿書1:17;馬太福音12:40,13:47-50;約翰福音21:11等;另參耶利米書16:16,阿摩司書4:1-3,哈巴谷書1:15;士師記16:23等)所代表的魔鬼相關;既然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的權下,我們都曾經是可怒之子;漁夫打魚指向對罪人的拯救與審判。耶穌在這裡共呼召了四位門徒,他們可以被稱為教會的柱石:「32要把幔子掛在四根包金的皂莢木柱子上,柱子上當有金鉤,柱子安在四個帶卯的銀座上。33要使幔子垂在鉤子下,把法櫃抬進幔子內,這幔子要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出埃及記26:32-33)。而且這四位使徒分別是兩位親兄弟,首先是被稱為彼得(Πέτρος,a rock or a stone)的西門(שִׁמְעוֹן,heard;西緬,創世記29:33)與安德烈(Ἀνδρέας,manly)。彼得與安德烈應該都是希臘名字。漁夫(ἁλιεύς)這個概念可以參見以西結書47:10,「必有漁夫站在河邊,從隱基底直到隱以革蓮,都作曬(或作張)網之處。那魚各從其類,好像大海的魚甚多」。

耶穌對他們的呼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來跟從我」:Δεῦτε ὀπίσω μου,Follow me。第一個動詞δεῦτε的基本含義是come hither, come here, come『』interjection, come!, come now!第二個副詞ὀπίσω的意思是behind, after(3:11)。最後是代詞μου。這話是非常肯定性的命令;同時也是對個人自主或其他主宰的否定——你不可以跟從、順從別人如希律。換言之,這是十誡第一誡的另外一種表達: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別的神。不僅如此,跟從這是一個清楚的動詞,因此信心之外必須加上行為。當然,耶穌自己走在前面。這兩方面的信息可以平行馬太福音10:38,「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ἀκολουθεῖ ὀπίσω μου)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第二、「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καὶ ποιήσω ὑμᾶς ἁλιεῖς ἀνθρώπων,and I will make you fishers of men。注意英譯與中譯的不同,原文中並無「得」這個概念。跟從基督的目的不是為了修身養性,或者雞犬升天。只有一個大使命:從海中漁獵人類,即從魔鬼作王的海中打撈人類,拯救或者審判。這是一場戰爭。這場海戰平行格拉森豬群洶湧入海,以及法老及其軍隊下海,或大洪水。

跟隨基督是一個嚴肅而沉重的選擇:「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οἱ δὲ εὐθέως ἀφέντες τὰ δίκτυα ἠκολούθησαν αὐτῷ,And they straightway left their nets, and followed him。首先,你必須改變,或者悔改;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以及傳統模式。至少,你要離開現有的工作和職分以及產業。這不是對平信徒的要求(哥林多前書7:24),這是對門使徒以及牧者的要求。其次,做門徒必須付出代價:「捨了網」,捨去過去的生活方式,也包括經濟來源。他們此後要依靠神的供應。再次,離開過去不是進入空門,而是緊跟耶穌。這是什麼意思呢?完全的答案應該參考啟示錄14:4,「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哪裡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神和羔羊」。最後,這兄弟二人為什麼可以立即(εὐθέως)跟從(ἀκολουθέω)耶穌呢?當然他們一直在聖經中有預備,又是施洗約翰的門徒並有約翰的指示(約翰福音1:40);而且也一直在聽耶穌傳道。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聖靈的預備:哥林多前書12:3,「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2、雅各與約翰(21-22)

21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

耶穌就招呼他們。

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另外一對弟兄應召的情況基本類似。不過這裡特別強調他們的父親以及對他們父親的離別——這對弟兄顯然比彼得安德烈有更重的家庭負擔;而且「網」在這裡也變成了「船」(πλοῖον),他們算是小業主。雅各與約翰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父親與家業(19:21-22,27-30,;8:19-22,10:34-37)。回應完全一樣:立即捨……跟從了耶穌。雅各(Ἰάκωβος)這個名作即舊約的那位雅各,以撒的兒子(יַעֲקֹב,創世記25:26)。西庇太,Ζεβεδαῖος,זַבְדִּי,endowment;撒底(約書亞記7:1等)。而且他們還有這樣的母親:「20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21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馬太福音20:20-21);「55有好些婦女在那裡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56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馬太福音27:55-56)。父母本來對這對弟兄有望子成龍的「中國夢」,而且他們也算是中產階級。因此雅各約翰跟從基督,會遭遇世界之主加倍的憤恨。正因為如此,雅各成了第一位殉道的使徒:「1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2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3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使徒行傳12:1-3)。而「老約翰」最終被該撒們監禁在拔摩島上。

三、醫病趕鬼(23-25)

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耶穌進入世界(12-17),呼召門徒建立教會並差遣他們進入世界(18-22),目的就是「醫病趕鬼」(23-25)。這兩個論題我們在相關聖經課程中講過:第一、病平行罪,而耶和華是醫治你的。第二、鬼指向世界的王,它要被審判。因此這兩方面的聖工還可以平行「攻克己身」(十字架)與「攻擊世界」(大寶座)兩大主題,此不贅言。這段經文如果按地名分類,可以依次指向加利利(23)、敘利亞以及全部的以色列版圖。

1、加利利(23)

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我們已經強調,12、18與23三次對加利利這個地方的重複,而監禁約翰的希律是加利利分封的王。第23節特別強調耶穌走遍(Καὶ περιῆγεν ὅλην)了加利利;不存在「希律的歸希律」。而且不是旅遊,而是開始三大事工(另參馬太福音9:35,10:1)。第一、「在各會堂裡(ἐν ταῖς συναγωγαῖς αὐτῶν,in their synagogues)教訓(διδάσκω)人」,這是以猶太會堂為中心發起的「聖戰」。這是教會中心論。第二、「傳天國的福音(τὸ εὐαγγέλιον τῆς βασιλείας)」。這是福音(9:35,24:14,26:13)中心論,或唯道論。而且天國是針對世界的,是對世界的否定。第三、「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再加上行為!καὶ θεραπεύων πᾶσαν νόσον καὶ πᾶσαν μαλακίαν ἐν τῷ λαῷ:and healing all manner of sickness and all manner of disease among the people。仔細讀這句話的原文與英譯,完全可以看見聖經所論及的醫治與靈恩派邪教的臆想妄求毫無關係。一方面,這裡有兩個並列的名詞:νόσος(disease, sickness,參見出埃及記15:26,申命記7:15,28:59;使徒行傳19:12等);μαλακία(softness,infirmity, debility;參見申命記7:15,28:61;以賽亞書38:9)。另一方面,這些病症是在眾人之內的(ἐν τῷ λαῷ,in the people)——這是流行於大眾之中的「主流文化」,如同瘟疫。

2、敘利亞(24)

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敘利亞:Συρία,Syria,」exalted」;a region of Asia bounded on the north by Taurus and Amanus ranges, on the east by the Euphrates and Arabia, on the south by Palestine, and the west by Phoenicia and the Mediterranean。大致在「應許之地」北部廣泛的地區,以加利利為中心。耶穌的名聲(ἀκοή,the sense of hearing)或影響,開始震動該撒的國:「1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2這是居裡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路加福音2:1-2,另參加拉太書1:23,使徒行傳15:23等)。羅馬帝國及其行省,充斥了根本有病的人民:πάντας τοὺς κακῶς ἔχοντας,all sick people。形容詞κακῶς的基本含義應該是「邪惡」:miserable, to be ill;improperly, wrongly;to speak ill of, revile, one。在這個總概念下面,又包括五大類「各樣的」(ποικίλος)病症,而這五種狀況也圍繞「被鬼附的」形成交叉結構:第一、νόσος(23)。第二、βάσανος,a touchstone;torture, torment, acute pains(路加福音16:23,28)。第三、 「被鬼附的」,δαιμονίζομαι,to be under the power of a demon(8:16,28,33;9:32,12:22,15:22);都是龍的傳人。第四、癲癇的,σεληνιάζομαι,to be moon-struck or lunatic;to be epileptic(17:15)——核心概念是月亮(σελήνη)。第五、癱瘓的:παραλυτικός,paralytic(8:6,9:2,9:6)——都是躺平的,唯獨信心棄絕行為的,沒有骨頭和脊樑的。「耶穌就治好(θεραπεύω,23,24)了他們」,祂是神:「25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26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埃及記15:25-26);「你們這背道的兒女阿,回來吧。我要醫治你們背道的病。看哪,我們來到你這裡,因你是耶和華我們的神」(耶利米書3:22)。

3、以色列(25)

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耶穌的影響繼續增長,從加利利覆蓋到整個巴勒斯坦,甚至超越以色列:從北向南;由西向東。低加波利:Δεκάπολις,Decapolis,ten cities(馬可福音5:20,7:31);a track of land so called from the ten cities that were in it,according to Pliny, these cities were: Damascus, Opoton, Philadelphia, Raphana, Scythopolis, Gadara, Hippondion, Pella, Galasa, and Canatha (Gill)。影響巨大最明顯的見證是:「當下,有許多人……來跟著他」。καὶ ἠκολούθησαν αὐτῷ ὄχλοι πολλοὶ:And there followed him great multitudes of people。值得強調的是,動詞ἀκολουθέω在這段經文中共出現了3次(20,22,25)——如同那四位門徒,越來越多的人跟隨基督。當然,這種狀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約翰福音6:66);直到後來,很多曾經跟隨耶穌的人起來隨眾作惡,在耶路撒冷一起呼喊「釘他十字架」。起初有人被真理的力量感動;但耶穌與日俱增的影響一定會遭致世界之王及其兒女陰間般殘忍的嫉恨。

舉目可見,這世界長滿酸葡萄:「18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跡,就去迎接他。19法利賽人彼此說,看哪,你們是徒勞無益,世人都隨從他去了」(約翰福音12:18-19)。但這些酸葡萄都是潛在的兇手與污鬼,而不僅僅是暴君走狗、巫婆神漢和教痞神棍以及網絡流氓。這些標榜「唯獨信心」的主流邪教,不會停留在「信心」上,因為嫉妒,他們會勞勞碌碌地作孽、控告,窮追不捨,直到將基督和祂的僕人釘上十字架。「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馬太福音27:18);「他原曉得祭司長是因為嫉妒才把耶穌解了來」(馬可福音15:10);「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譭謗」(使徒行傳13:45);「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伙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裡」(使徒行傳17:5);「先祖嫉妒約瑟,把他賣到埃及去。神卻與他同在」(使徒行傳7:9)。「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僕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創世記26:14)。阿門。

任不寐,2022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