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課:你們是世上鹽光(5:13-16)

      馬太福音第十課:你們是世上鹽光(5:13-16)已關閉評論

感謝主的話語。重讀馬太福音5:10-12,「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這段經文與今天證道經文之間的邏輯關係是雙重的:第一、馬太福音5:13-16解釋了「為義受逼迫」的原因;第二、雖然受「逼迫」,但堅持或者更要是鹽是光。而這段經文清晰地分成兩部分內容:第一、鹽(13);第二、光(14-16)。我們只能以經解經並結合語境來闡釋和領受其中的含義。但是二者之間共同的真理是:行為、行義或行道。

感謝主在山上的教訓。真理再一次打臉獨信教以及各種更慘不忍睹厚顏無恥的「訣學」。基督教必須重建,求主繼續添加智慧、力量和同道。「他們回答說,我們是天地之神的僕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就是以色列的一位大君王建造修成的」(以斯拉記5:11);「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尼希米記2:17)。「所以耶和華如此說,現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憐憫。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撒迦利亞1:16)。阿門。

一、鹽(13)

13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鹽與光這個雙元比喻,緊接著「為義受逼迫」的主題;邏輯上密不可分,互為因果。「你們」首先指門徒(5:1)。「世上」原文是「地上」(τῆς γῆς);這是基督徒與世界的關係:基督教不是避世修行的宗教;而聖禮型教會絕不意味著是一個關起門來的「地下教會」。鹽:ἅλας在新約中出現了8次,可以逐一考查每一次的用法:

首先是馬可福音9:43-50,「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44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裡去。45倘若你一隻腳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46你瘸腿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腳被丟在地獄裡。47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隻眼進入神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裡。48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49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鹽醃)50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εἰρηνεύω)」。在這裡,鹽的意義在兩個方面:第一、責備罪惡並且教導人悔改;第二、悔改之後的新人才可能彼此和睦。

其次是路加福音14:33-34,「33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34鹽本是好的,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35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糞裡,都不合式。只好丟在外面。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在這裡進一步指出:悔改首先在於捨己歸主。

最後是歌羅西書4:5,「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6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這裡的用法可以與馬可福音9:50平行——鹽是教會合一的基礎。

另外參考舊約中的相關用法。創世記19:26,「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出埃及記30:35,「你要用這些加上鹽,按作香之法作成清淨聖潔的香」;利未記2:13,「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約的鹽。一切的供物都要配鹽而獻」;民數記18:19,「凡以色列人所獻給耶和華聖物中的舉祭,我都賜給你和你的兒女,當作永得的分。這是給你和你的後裔,在耶和華面前作為永遠的鹽約(鹽即不廢壞的意思)」;歷代志下13:5,「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曾立鹽約(鹽即不廢壞的意思;מֶלַח,),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你們不知道嗎」;以賽亞書30:24,「耕地的牛和驢駒,必吃加鹽的料。這料是用木掀和杈子揚淨的」;以西結書16:4,「論到你出世的景況,在你初生的日子沒有為你斷臍帶,也沒有用水洗你,使你潔淨,絲毫沒有撒鹽在你身上,也沒有用布裹你」;以西結書43:24,「奉到耶和華前。祭司要撒鹽在其上,獻與耶和華為燔祭」;以西結書47:11,「只是泥濘之地與窪濕之處不得治好,必為鹽地」;西番雅書2:9,「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摩押必像所多瑪,亞捫人必像蛾摩拉,都變為刺草,鹽坑,永遠荒廢之地。我百姓所剩下的,必擄掠他們,我國中所餘剩的,必得著他們的地」。

上述經文基本上包含這些信息:鹽首先代表對罪的審判,或者潔淨——罪人潔淨之後,為神悅納,並且可以進入永生或永約。當然,鹽也是生活必需品;無鹽的世界是不可容接受的。其次,歷代志下13:5很重要——鹽約指向基督徒與基督一起作王的「政治之約」。

值得強調的是,翻作「失了味」的動詞μωραίνω,基本含義是to be foolish, to act foolishly;to make flat and tasteless。參見羅馬書1:20,「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哥林多前書1:21,「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最後這句話顯示,拒絕悔改和潔淨的人,特別是聚焦成為大衛子孫的「主流基督教」,將被神棄絕,他們與神國是無分的:「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二、光(14-16)

14你們是世上的光。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15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1、世上的光

鹽在於否定(世界與自我),光在於肯定。我們不僅僅要攻擊罪惡,同時也要自己秉公行義。所以光重點在於「好行為」,這是對「唯獨信心」更清楚的揚棄。事實上,馬太福音對行為的強調奠定了新約的真理根基。而「世上」這個概念再一次平行地否定了出世的異教和邪教。光(φῶς)在新約中出現了70次,基本含義是基督是光,而我們在黑暗恨光中作這光的見證。相關的信息至少包括:

馬太福音4: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約翰福音1:4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5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6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7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8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約翰福音3:19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20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21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約翰福音8: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5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約翰福音9: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5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約翰福音11:8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9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10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約翰福音12: 35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36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

使徒行傳26:18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使徒行傳26:23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

羅馬書13:12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

哥林多後書6:14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

哥林多後書8:21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

哥林多後書11:14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

以弗所書5:8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

以弗所書5:9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

歌羅西書1:12又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

腓立比書2:15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帖撒羅尼迦前書5:5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

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約翰一書1: 5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6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7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約翰一書2:9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

約翰一書2:10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

啟示錄19:7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8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

這是舊約的相關信息:創世記1:3-4,「3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4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5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世記1:14,「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15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16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以賽亞書2:5,「雅各家阿,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以賽亞書42:6,「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中保原文作約)作外邦人的光」;以賽亞書49:6,「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以賽亞書60:1-21,「1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2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3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19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你神要為你的榮耀。20你的日頭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縮。因為耶和華必作你永遠的光,你悲哀的日子也完畢了。21你的居民都成為義人,永遠得地為業,是我種的栽子,我手的工作,使我得榮耀」;箴言9:6,「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箴言13:9,「義人的光明亮。(明亮原文作歡喜)惡人的燈要熄滅」;傳道書2:13,「我便看出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

根據上述信息,我們可以結論說,「好行為」首先就是行義。

2、山上的城

這裡同時設了兩個比喻。第一是「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這是主耶穌基督對所謂的「地下教會」(不是在「官方教會」對立的意義上)或洞穴教會完全的否定。「城造在山上」首先可以指當下山上寶訓對教會的建造。動詞κρύπτω的基本含義是:to hide, conceal, to be hid;escape notice——你往哪裡躲,你往哪裡藏,你往哪裡逃?正如詩人所說:「7我往那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那裡逃躲避你的面。8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9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10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篇139:7-10)。

與此相關,神憎惡一切洞穴爬物。利未記11:23,「但是有翅膀有四足的爬物,你們都當以為可憎」;利未記11:29-30,「29地上爬物與你們不潔淨的乃是這些,鼬鼠,鼫鼠,蜥蜴與其類,30壁虎,龍子,守宮,蛇醫,蝘蜓」;利未記11:41-44,「41凡地上的爬物是可憎的,都不可吃。42凡用肚子行走的和用四足行走的,或是有許多足的,就是一切爬在地上的,你們都不可吃,因為是可憎的。43你們不可因什麼爬物使自己成為可憎的,也不可因這些使自己不潔淨,以致染了污穢。44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

3、台上的燈

第二,「15人點燈(λύχνος,24),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明燈的比喻首先指向施洗約翰:約翰福音5:35,「約翰是點著的明燈。你們情願暫時喜歡他的光」。所以台上的燈與公義相關,另參以賽亞書62:1,「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直到他的公義如光輝發出,他的救恩如明燈發亮」。只是這義是聖經定義的義:彼得前書1:19,「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

馬可福音4:21-22的相關比喻有「床」這個概念平行「斗」(μόδιος,):「21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台上嗎?22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另參路加福音11:33,「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κρυπτός,hidden, concealed, secret)裡,或是斗底下,總是放在燈台上,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這兩方面的信息讓人想起婚姻家庭神學和訣學。

而「照亮一家的人」,指向對兒女和家人的教導,也指向傳道人對會眾的言傳身教:καὶ λάμπει πᾶσιν τοῖς ἐν τῇ οἰκίᾳ,and it giveth light unto all that are in the house。其中οἰκία指房間。家長不可以教導兒女學詭詐,講道台也不可以用卓越去試探人。龍的傳人的教育學基本上與「光」無關,只求成功或作人上人;而主流基督教根本迴避了好行為。

馬太福音關於燈的比喻,還可以平行閱讀25:1-13,「1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2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3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4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裡。5新郎遲延的時候,她們都打盹睡著了。6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7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8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9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夠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10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預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11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12他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13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

4、你們的父

唯有基督強調「好行為」,並將之定義為獻祭:「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這裡涉及兩組關係。第一,你們與人類(ἀνθρώπων)或「他們」的關係;基本上是光照在黑暗中的關係。光照首先涉及向世人傳道,然後是行義。好行為:τὰ καλὰ ἔργα,good works;「善工」。基督徒在世人面前,不是炫富,不是臭美,不是演技;而是行義。

這個「好」是什麼意思呢?形容詞καλός出現了102次,首先在馬太福音3:10,「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相關概念隨後重複在馬太福音7:17-20,「17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18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19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20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馬太福音12:33,「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好行為是從福音的種子中長出來的:馬太福音13:23,「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馬太福音13:37-38,「37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38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

第二、好行為最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世人「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天上的父」這個概念足以表明,耶穌教導的對象就是門徒(另參5:45,48;6:1,4,6,8,9,14,15,18,26,32;7:11等)。神是眾光之父。自私與瞎眼成就了主流基督教,但聖經怎麼說呢:「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16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17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18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各書1:15-18)。

如何理解「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一方面,世人是因為基督徒秉公行義認識神;一個冷血自私、關門修行的宗教或雞犬升天喪盡天良,只會吸引一些豬豬狗狗,豬者更豬;不可能使罪人悔改,建造山上之城。無良宗教沒有任何說服力和見證力,只是乾嚎、撒謊、表演和內鬥。另一方面,好行為最終是為取悅於神,不可市恩和自義。這一道理是在進一步打開上文的相關教導:「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根據摩西律法和先知書,最後還可以這樣平行這個雙元比喻:鹽針對以色列或基督徒或約民:潔淨、更新、合一、作王;為主悅納(5:17-6:21)。而光針對外邦人,基督和祂的僕人都是外邦人的光。責備罪惡,以公義帶領人出黑暗進入光明(6:22-7:29)。「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10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11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12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譭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鑒察或作眷顧),歸榮耀給神」(彼得前書2:9-12)。阿門。

任不寐,2022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