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二課:停止你的表演(6:1-18)

      馬太福音第十二課:停止你的表演(6:1-18)已關閉評論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6:1-18。

1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2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處報答你)

5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6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8你們不可傚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14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15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16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17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18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感謝神的話語。上個主日證道視頻中,我們將馬太福音5、6、7章視為一個單元;第5章重點在「以色列」內部的人際關係;第7章重點在「以色列」與外部仇敵的關係;而第6章,重點可以是「以色列」與上帝,以及那惡者的關係。不僅如此,馬太福音第6章還可以這樣分成兩大部分:第一、批評宗教表演(1-18);第二、勝過錢財的試探(19-34)。馬太福音6:1-8還可以進一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禁止施捨的表演(1-4);第二、禁止禱告的表演(5-15);第三、禁止禁食的表演(16-18)。這三重表演或宗教的三大支柱可以一一對應魔鬼的三重試探:「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3:16)。施捨對應食物,禱告對應眼目,禁食對應智慧或成功。

但是食物試探是第一試探,所以馬太福音6:19-14實際上是反過來全面論述對瑪門的應對。而馬太福音第5章與第6章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5:20);第6章全面解釋何為文士與法利賽人的義,以及到底應該怎樣勝過他們的義。值得強調的是,「義」仍然是聖道的中心。而義最大的仇敵是「演義」或假冒為善。實際上,假冒為善這個希臘文,原初的含義就是戲子的表演。對世界而言,皇帝壟斷影帝;而基督教的敗壞在相當程度說,就是信仰淪為了表演。所以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23章中,集中攻擊了種種演義戲子。之所以如此,除了宣告公義的審判,也為將門徒與戲子分別出來。「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翰福音4:23)。阿門。

一、施捨(1-4)

1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2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處報答你)

雖然天父「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但是,基督徒仍然要作個義人。馬太福音強調行為(ποιέω),行善,行義。第1節翻作「善事」的名詞是ἐλεημοσύνη,mercy, pity;the benefaction itself, a donation to the poor, alms;即2、3、4節中的「施捨」。但基督徒行善不是向人表演;否則得不到天父的賞賜(μισθός,5:12,46)。這也意味著,基督徒作家在孤兒院照相,雞犬升天堂在老人院剪刀手,都與神國無分,與這道無關。事實也是如此,那些藉著撒幣在全地收買人心的政治戲子,最終什麼也得不到;處處爛尾,「以怨報德」。

「慈善家」或屬靈表演藝術施捨喜劇主要分兩場。第一是「在你前面吹號」;廣而告之。比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才是影帝,影帝在主耶穌的話語中平行「那假冒為善的人」:ὑποκριτής,one who answers, an interpreter;an actor, stage player;a dissembler, pretender, hypocrite。這個名詞在新約中出現了20次;在馬太福音第6章出現了3次,在馬太福音其餘篇章中出現了12次;特別集中在馬太福音23章;另參馬太福音24:51,看戲子的下場。動詞ὑποκρίνομαι是一個合成詞,其動詞詞根是κρίνω,就是第7章中的「論斷」——神禁止表演式論斷,比如吃人自義。因此可以這樣說,慈善表演有兩個人本主義的目標:一方面,市恩;另一方面,論斷和否定別人——我比你善,: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路加福音18:9-14)。但無論如何,他們根本沒有神的愛。第二、「在會堂裡和街道上」行善。道德影帝要在人最集中的地方表演他們的義舉,目的是「故意要得人(ἄνθρωπος)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這裡的賞賜可能指「報應」(5,16;彼得後書2:13,15;猶大書1:11;啟示錄22:12)。或者這三處經文(2,5,16)也有這樣的含義:他們得到了人的賞賜,但最終「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第3-4節從正面教導門徒怎樣行善:「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處報答你)」。總而言之,不要向人表演。這是兩個偉大的應許。第一、「你父在暗中察看」,神看得見,你不用擔心。第二、「必然報答你」,行善一定有善果,或者「義人必因信得生」。值得強調的是,基督徒行善並非「無私」,無私是假冒為善的極致。但我們的私心在基督裡,我們只向神求回報。只有基督教信仰,同時解決了偽道學和冷血病雙重中國病毒:或者為人民服務旨在作人民上帝;或者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二、禱告(5-15)

影帝到處有,「教會特別多」。作為神的選民或人類的祭司,當宗教領袖和基督徒開始將信仰轉換為表演的時候,人類從中心開始潰爛,而且毒瘡越濫越大。主流基督教的宗教表演最普遍的舞台是禱告,而且已經到了令人髮指不知羞恥以恥為榮的地步了。不過大致而言,基督教的禱告表演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形式,故意在人前表演(5-8);如教會中的長篇禱告,輪流禱告以及聚餐中的謝飯禱告等等。第二是內容(9-15),主要表現為為了邪情私慾妄求(雅各書4:3),操練禱告強吻基督;自欺欺人地創造了新邪教兩大禱告教義:「求必得著」;「得不著是因為信心小」。換言之,整體上說,主流基督教的禱告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與主耶穌的教導都是顛倒的。

1、形式(5-8)

5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6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8你們不可傚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這裡的邏輯結構可以平行1-4。不過5-8可以交叉結構,「假冒為善的人」與「外邦人」前後呼應。而「外邦人(ἐθνικός)」這個概念進一步表明,山上寶訓的對象不包括「他們」。不僅如此,「不可像外邦人」、「不可傚法他們」;已經表明這樣的「外邦人」及其追求或「愛情」(φιλέω)和廢話(πολυλογία),並不是「愛仇敵」和「代禱」的對象。最後,「施捨」與「需用」都與錢財或瑪門相關,與魔鬼的第一試探相關。就此我們也能看見,馬太福音第6章整體上也是交叉結構,前後重點都在否定「財神教」。大致而言,宗教表演不是為了信仰,乃是為了錢財。相當多數的基督徒,禱告是妄求錢財;而教會領袖表演禱告或騙人操練禱告,也是為了騙錢。另外注意這兩處在馬太福音第6章的平行:「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8);「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1-33)。

2、內容(9-15)

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14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15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關於主禱文,在約翰福音系列課程中,我們有專門一集視頻,此不贅言。可以移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eUTObQ5DI。需要補充的是,馬太福音6:12在馬太福音6:14-15中被進一步強調,兩者共同指向基督十字架上的赦罪救恩,指向基督事件。今天重點要強調的信息是,主在教導禱告應該棄絕形式上的表演之後,在內容上規定了基督徒禱告的基本內容,從而完全否定了主流所有的妄求;而理解這些教導,應該將主禱文與十誡平行,舊市場馬太福音6:9-13摔出埃及記20:1-26的平行。

第一、以天為天,尊神為聖;馬太福音6:9平行出埃及記20:1-3。

第二、以地為地,道成肉身;馬太福音6:10平行出埃及記20:4-7。基督和教會極度關切並進入這個世界,這就是「政治」:一方面,攻擊世界的國和一切偶像(世界的王,出埃及記20:4-5,7);另一方面,在世上藉著遵行主名作光作鹽名且蒙愛,所謂為義人必因信得生(出埃及記20:6)。這些平行的真理不僅均衡了約翰福音18:36「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神的國不是出於這世界,而是從天上向世界降臨);而且否定了一切「神永遠愛我」的淫詞艷曲——神的永愛在義人或遵行天父旨意和誡命的人(出埃及記20:6,約翰福音14:15;馬太福音7:21,12:50;約翰一書2:17)。不僅如此,這裡對「行」(γίνομαι)的強調也再一次否定「唯獨信心」的主流教義,結合約翰一書4:1-11和約翰二書1:5-11,可以將之一概定義為邪教,是敵基督的撒但一會。

第三、以人為人,節制貪慾。馬太福音6:11平行出埃及記20:8-11。安息日指向教會的真理,主日聚會要勝過七天繼續做食物採集者的人本主義和物質主義的狂熱。這裡與上文的邏輯關係是:基督教關切政治公義與社會正義,但不可借此追求權力、情慾與錢財。「革命」不是為了政權和分田地。在這個意義上,該撒的「臭錢」還給該撒;但為了公義可以擄掠法老和埃及人。

第四、以鄰為鄰,為罪求赦。馬太福音6:12平行出埃及記20:12-17。我們求神饒恕我們在世界上的各種犯罪(免我們的債),並且悔改更新,「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11)。而我們在人間所犯的罪,完全表現在出埃及記20:12-17所列舉的各種關係中。而神饒恕我們,我們也當彼此饒恕,借此建造教會的和平(馬太福音6:14-15)。如果我們缺乏饒恕弟兄的能力(馬太福音18:23-35),就將之放在禱告中。當然這些過犯是私人性質的,屬於是私人恩怨;不可以延伸到對基督和教會的敗壞。

第五、以鬼為鬼,遠離試探。馬太福音6:13平行出埃及記20:18-26;並且馬太福音6:13與馬太福音6:9首尾呼應。這節經文內部也包含這樣的邏輯關係:「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才可能「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魔鬼中給人最大的試探是讓人自以為神。

學習和註釋馬太福音第六章讓人痛苦不已:基督教敵基督嗎?網上有一位叫蕭祥修的牧師,生前教導人說「上帝必會回應你的禱告」。這是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鬼話」,而主流基督教的禱告及操練,整體上(形式與內容)與主的相關教導針鋒相對。主也說,「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4:3)。「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篇66:18);「所以,你不要為這百姓祈禱。不要為他們呼求禱告,也不要向我為他們祈求,因我不聽允你」(耶利米書7:16)。那麼如何解釋這些「矛盾」呢?

「求必得著」的所謂聖經根據是馬太福音7:8,「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但是,主耶穌這裡並沒有說「求」的內容,而毒蛇的種類一位有了可趁之機,這種詭詐和貪慾就給魔鬼留了地步。然而我們主要參考上下文或具體語境,實際上主耶穌已經清清楚楚第教導我們,「求」的到底是什麼,並且唯有求主教導我們當求的,神才會回應我們的禱告。

首先,上文特別是主禱文,已經全面而清晰地規定了基督徒應當祈求的基本內容。而且馬太福音6:31-33進一步對這樣的禱告內容加以強調,所以才在下文說「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我們向神求什麼呢?「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其次,下文進一步說明了這個「求仁得仁」的禱告常識:「9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10求魚,反給他蛇呢?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12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13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14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15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16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17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18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19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20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21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22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23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7:9-23)。

換言之,所謂求必得著,就是好樹得好果。相關的經文另參約翰福音14:13,「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14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這裡的「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的前提不僅是「奉我的名求」;而且在於「你們」是誰。「你們」是誰呢?一方面,約翰福音14:12,「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必須是信基督並且要行出來的義人;另一方面,約翰福音15: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你們就是蒙召奉差遣去結果子的使徒。這不是明顯的嗎?約翰福音9:31,「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

三、禁食(16-18)

16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17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18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這裡的話語結構,完全平行上述兩個主題敘事方式。禁食(νηστεύω,x21;4:2,9:15)主要涉及人的攻克己身,認罪悔改,從不義轉向行義(以賽亞書58:1-7;約拿書3:5)。悔改是人與神的關係,不是人與人的關係。這一點很重要。有人悔改並非為了重生或神的國神的義,而是為了藉著「胯下之辱」和「臥薪嘗膽」向人求更大的成功,於是禁食變形為「孫子兵法」,只為屈人之兵,險中求勝,辱中反敗。正因為如此,我們把禁食平行第三試探:「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翻作智慧的動詞שָׂכַל,在舊約聖經中常常有「亨通」和「成功」的含義(創世記48:14,申命記29:9,約書亞記1:7-8;列王紀上2:3,列王紀下18:7,箴言17:8,耶利米書10:21,20:11,23:5,50:9)。當披麻蒙灰也淪為求勝兵法的時候,主流教會和主流社會誠然是撒但一會了。

求主醫治。你是否悔改了,不需要「把臉弄得難看(ἀφανίζω,6:19-20,銹壞),故意叫人看出」來。不要作雨神。主流基督教盛產神棍,他們是基督教的中紀委,負責鑒定和頒發別人是否悔改的許可證;並以示眾的流氓手段相威脅。正是在這種淫威之下,很多基督徒練就了在「屬靈考官」面前修煉「愁容」(σκυθρωπός,路加福音24:17)的功夫。這是基督教公開醜聞。然而我們交賬的對象只有主,使我們向人可以得自由。但是與此同時,「你父在暗中察看」,這種神聖的臨在後果更嚴重:「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馬太福音10:28)。然而神並不喜悅人滅亡。「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5:3-4)。

結語:人神與瑪門是一切表演之實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證道經文。這三組反對宗教表演的教導之間有這樣的邏輯關係:向人的表演歸根結底是不信神,沒有神;從而把人怎麼看自己看的過於當看的,即以人為神。但是影帝和戲子所有表演真正的目的,在有求於人:求人點贊,求人奉獻;只是他們絕不行義。政治影帝為了錢;非政治宗教戲子也是為了錢。正所謂,不義的人不知羞恥。然而今天證道經文的三個基本方面,即施捨、祈禱和禁食,都是為了教導人學義,並且教導基督徒要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這是所有邪教的兩個基本特徵:第一、以人為神,即人是賞賜者。所以這裡反覆強調,拽不神才是賞賜的主體。正因為如此,馬太福音第7章開篇禁止人論斷人;而保羅進一步將論斷與賞賜結合起來:「4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5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哥林多前書4:4-5)。第二、認錢作父,要人的榮耀,要人的獻祭。表演是一種交易和市場行為,是為了向衣食父母買票,是為了敬拜瑪門,是魔鬼用第一試探成功捆綁人的明證。

二流演員表演宗教非政治,只是為了與一線明星以及世俗消費者進行市場交易。正因為如此,主禱文帶領我們返回唯一真神,並且重置了瑪門在心靈中的位置。而相關的教導將在馬太福音第6章餘下的部分全面展開。勝過第一試探,是教會得勝之本。而有人堅持撕裂,不過如此。「14父老阿,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裡,你們也勝了那惡者。15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16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17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18小子們哪,如今是末時了。你們曾聽見說,那敵基督的要來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19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20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或作都有知識)」(約翰一書2:14-20)。阿門。

任不寐,202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