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6:19-34。
19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20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21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22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25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26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27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28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29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30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感謝主的話語。這時代黑暗。埃及的黑暗由三部分組成:法老(出埃及記第一章中的新王,與啟示錄11章中無底坑中的獸可以平行)、積貨城(積攢財富在地上)與瘟疫或埃及惡疾。歸根結底是錢財取代公義上升為神,或瑪門取代基督,於是埃及人一生為錢焦慮,憂愁至死,並且永死。聖誕中的東方博士連鎖獻上極貴香膏的女人,示範了人離暗入光的福音之旅。基督教重建旨在公義克服吃喝;最大攔阻仍是第一試探。這是亞當、以掃以及加略人猶大失敗的根源;也是今日主流基督教「非政治」的主要原因。正因為如此,馬太福音6:8和6:11已經將這個問題提出來,而馬太福音6:19-34將之全面展開。後來的「資本論」和「國富論」是對主耶穌相關講道的全面彎曲,出於邪靈——邪靈的核心教義在於否定道成肉身或神的愛,神的義(約翰一書4,約翰二書1)。
在新約聖經的使徒書信中,其結束部分常常也論及教會面對錢財的態度,如羅馬書第16章,哥林多前書第16章,加拉太書第6章,腓立比書第4章,帖撒羅尼迦後書第3章,提摩太前書6章,提多書第3章,希伯來書第13章,雅各書第5章,彼得前書第5章……也因同樣的緣故,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26:13)。記住猶大和少年財主的教訓。馬太福音6:19-34也可以交叉結構如上。第一、19-21與31-34首尾呼應,這是兩種財寶和兩種信仰的對立。第二、22-23與26-30之間前後呼應,光暗分別(哥林多後書4:3-4;約翰一書2:15-17)。第三,24-25強調侍奉兩個主決定永生和永死。正如主耶穌已經宣告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阿門。
一、兩種財寶(19-21)
19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20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21因為你的財寶在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不要為自己積攢(θησαυρίζω,羅馬書2:5等)財寶在地上」——當生命淪為積財奴,人失去了真正的自由,並因變得極度醜惡和犯罪而失去永生(19:25-26,路加福音12:16-21)。魔鬼深諳此道,第一試探獵取無數靈魂。名詞θησαυρός的基本含義是:the place in which good and precious things are collected ad laid up;the things laid up in a treasury, collected treasures(2:11,12:35,13:44,13:52,19:21)。「東方博士」的重生也是從脫離財神教開始的;而少年財主離開耶穌是因為愛錢。錢財失喪有三個原因:第一、蟲咬(סָס,以賽亞書51:7-8,詩篇39:11,49:16-20;另參路加福音16:9-11)。第二、吃光。名詞βρῶσις的基本含義是act of eating;that which is eaten, food, aliment(約翰福音4:32等)。動詞ἀφανίζω的基本含義是「看不見了」:to snatch out of sight, to put out of view, to make unseen(雅各書4:14,使徒行傳13:41)。第三、賊挖:κλέπται διορύσσουσιν καὶ κλέπτουσιν·,thieves break through and steal。
財神教徒的重生和救贖之道是:「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即在馬太福音5:10-12,「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另參馬太福音19:21-30,「21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22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23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24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25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26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27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28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29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添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30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財動人心,也決定生死存亡(申命記8:16-19,17:15-20;歷代志上29:17,箴言11:18-19;腓立比書4:5-8)。財寶在地上,心與生命就在地上;財寶在天上,人就是天上的居民。只是人不能分辨自己心的位置,守財奴願意標榜自己並非心非物役。「心學」是欺騙,騙人騙神而且「欺哄自己的心」(雅各書1:26)。路加福音多次談到「你們的心」:路加福音9:55,「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路加福音16:15,「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神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路加福音21:34,「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路加福音24:25,「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另參哥林多後書11:3,「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另參雅各書4:7-8,5:5;腓立比書3:17-21等)。
二、第一試探(22-23)
22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
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錢財弄瞎人眼,世界黑暗。了亮:ἁπλοῦς,simple, single;whole;good fulfilling its office, sound。這個形容詞指「簡單」;其中含義可以參考腓立比書3:8,「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昏花:πονηρός,full of labours, annoyances, hardships;bad, of a bad nature or condition(5:11,5:37,5:39,5:45,6:13;7:11等);可以平行苦難與邪惡。黑暗:σκότος,參見 馬太福音4:16-17,「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關於黑暗另參馬太福音8:12,22:13,25:30——黑暗之子最終不能得救,黑暗是「外邊的黑暗」。
不要以為馬太福音6:22-23是突然插入的斷片,與上下文關於錢財的論述無關。理解眼睛與錢財的關係,首先參見箴言23:5-6,「5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6不要吃惡眼人的飯。也不要貪他的美味」。其次,思想以掃的「輕看」:「於是雅各將餅和紅豆湯給了以掃,以掃吃了喝了,便起來走了。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創世記25:34)。最後應該返回創世記3:4-7,「4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人的眼睛「明亮」,是因受獸蛇的試探,特別是第一試探,實則瞎眼了。再也沒有眼睛裡只有錢的人更瞎眼了:只看錢財的人一定不看基督,一定是深刻的無神論者,一定無視公義,一定「唯獨信心」,一定天良喪盡,該國必然罪惡滔天,遍地黑暗。所以保羅說:「3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4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哥林多後書4:3-4)。總是至暗時代,原因也在這裡: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類眼中只有錢;而一個家庭常常為錢財憂慮和爭吵,這家就是黑暗的無底坑。注意這兩種現象之間的邏輯關係:出埃及記1:11,「於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出埃及記10:22,「摩西向天伸杖,埃及遍地就烏黑了三天」。
三、生死攸關(24-25)
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25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世界的主用錢財取代基督,是它在屬靈爭戰的始終目標。上帝(θεῷ)或瑪門(μαμωνᾶς,מַטְמוֹן;創世記43:23,約伯記3:21,箴言2:4,以賽亞書45:3,耶利米書41:8),兩個主(κύριος),兩個神,非此即彼。這是生命的基本處境和終極抉擇。人的感情或恨(μισέω)愛(ἀγαπάω)重(ἀντέχω)輕(καταφρονέω),都與你的信仰互為因果。但人不可能同時愛上帝和瑪門,二者不可得兼。成功神學一定是謊言。侍奉瑪門的人最終會失去生命和永生。注意這雙重平行:上帝與瑪門,生命與衣食。在這兩難之間,神為我們開闢出一條新路:將生命放在吃穿之上,「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憂慮:μεριμνάω,to be anxious,to care for, look out for。這個動詞在馬太福音第6章出現了5次(25,27,28,31,34)。但人如何得生命呢?唯義人必因信得生(33)。
不僅如此,「憂慮」是魔鬼的機會,魔鬼就是利用人的生存焦慮在世界作王,並世人無視公義並且義嘲笑政治公義為生存常識、宗教智慧與政治正確。所以彼得前書5:7-9告誡普世教會:「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8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9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被生存焦慮充滿的「災民」不僅不關心公義,而且憎惡公義和一切傳講義道的人。正在這方面,傳道人與媒體人截然不同:媒體人諂媚人的焦慮,極端關切「財經問題」和經濟危機,必然也只為求人點贊;但傳道人只求神悅納,均衡食物與聖道的之間原初秩序,見證基督,分明生死。
那麼何為侍奉神並且不去侍奉瑪門呢?箴言27:23-27,「23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牛群。24因為貲財不能永有。冠冕豈能存到萬代。25乾草割去,嫩草發現,山上的菜蔬,也被收斂。26羊羔之毛,是為你作衣服。山羊是為作田地的價值。27並有母山羊奶夠你吃,也夠你的家眷吃,且夠養你的婢女」。首先就是做好忠僕,牧羊羊群(25:21-23)。彼得前書5:1-4,「1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2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3也不是轄制所托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4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所以主才這樣對彼得說:「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翰福音21:15;另參希伯來書13:5)。
四、普遍啟示(26-30)
26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27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28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29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30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在上述平行結構中,27與30節都強調「人生苦短」——與其活在無意義且危險的錢財憂慮中,不如活在信仰中。瑪門弄瞎了人眼,主要醫治這瞎眼的,包括生來瞎眼的。醫治首先是去看神的創造,神所造的生命;而非去看人所造的錢財。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翻作「貴重」的動詞是διαφέρω,並非「黑名貴」的「貴」,基本含義是to bear or carry through any place;to carry different ways……我們與飛鳥並無不同。
生活在生存焦慮之下的人類,與生活在天父供應中的動物相比,人實在畜生不如。約伯記12:7-8,「7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8或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另參耶利米書8:7)。飛鳥在神的眼中看為美好:「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創世記1:21)。疫苗風波的時候,有海外習國人或龍的傳人說:一隻鸚鵡不過就是一隻鳥,死不足惜。我們責罵這些格拉森二師兄,因為只有傳道人才應該為一隻小鳥斥責毒蛇。因為主不是尋找那第一百隻羊的好牧人嗎?被用作比喻的生命同樣有價值,正因為如此,所有祭牲都指向基督。正因為「動物」在神那裡有重要的位置,所以「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
論榮華或美好,在神的眼中,所羅門不如百合花(12:42)。這不是犬儒主義的文學抒情或古典文學的精神勝利,這是神的智慧。「13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14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15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16經風一吹,便歸無有。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17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18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詩篇103:13-18;另參以賽亞書40:6-10)。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在基督裡完全明白這經文的真正含義:「19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20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創世記2:19-21)。婚姻家庭神學的假師傅尊尊教導、煞有其事地說:亞當在想動物學習交配和夫妻生活。但以經解經,主耶穌的教導為我們指明了一條返回創世記的光明之路。另參列王紀上4:32-34,「32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33他講論草木,自利巴嫩的香柏樹直到牆上長的牛膝草,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34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也可以平行閱讀詩篇104篇,看其中神與動物植物的關係,「願罪人從世上消滅。願惡人歸於無有」。
神帶領亞當和約伯看動物。先知以賽亞和所羅門在箴言中(如箴言6:6-11)也教導人從動物身上學習敬虔和信仰。同時主耶穌先知使徒也常常指著樹木花草等植物教導人。也許正因如此,那在任何意義上都具有撒旦之國的國度,對動物的虐殺之匪夷所思,對植被和生存環境的破壞之登峰造極,也許有靈界的背景——他們如此恨神和真理,於是就連神所造的一切,也嫉恨得如陰間般殘忍了。習國人與上帝及其一切造物有仇。
五、特殊啟示(31-34)
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這是神的醫治或聖誕大好的信息:人需要從飲食和時裝信仰中走出來,轉向神的國和神的義。一方面,聖經不否定人的衣食需求,因為「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只要6日作工,神會供應。所以「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創世記3:21);所以,「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創世記2:16)。但前提仍然是:「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世記2:15)。所以另一方面,神要求人必須活出生神的形象出來,就是「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國可以指向政治,義是聖經核心價值或進入天國和永生的窄門——唯義人因信得生。這是基督徒與外邦人的根本區別——外邦人的確畜生不如,甚至不如植物或百合花。馬太福音6:34節可以平行6:27,6:34——三節經文都強調「時間苦短」這個概念,並指出為明天憂慮的生命會毀掉今天,進而毀滅人生和永生。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人一直準備生活,卻從未生活過。
馬太福音6:33可以平行創世記2:15-16,「15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也可以平行創世記1:26-30,「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27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28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29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30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它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先有人的責任,再有食物供應。而人的責任核心在「治理這地」與「耕種這園」,這就是「國」與「義」。
必須強調的是,加上冠詞的名詞κακία,其基本含義是malignity, malice, ill-will, desire to injure,wickedness, depravity;wickedness that is not ashamed to break laws;evil, trouble(使徒行傳8:22,羅馬書1:29,哥林多前書5:8,14:20;以弗所書4:31,歌羅西書3:8,提多書3:3,雅各書1:21,彼得前書2:1,16)。這個名詞實際上是指罪惡,尤其是不知羞恥的罪惡。就是不義的人不知羞恥那種罪惡。比如妄求衣食卻對罪惡毫無廉恥的人。所以這個概念在這裡的含義應該不是說基督徒應該為今天的生活難處憂慮,而是今天就應該認罪悔改、攻擊罪惡。這真理是一貫的:「35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36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約翰福音12:35-36;另參羅馬書13:11-14, 以弗所書5:16,歌羅西書4:5,彼得前書4:2等)。
應用:基督教巨嬰的非政治之褥
關於明日之死的憂慮,會製造一個轉向今日吃喝而躺平並仇視公義的巨嬰之族。所以保羅說:「31弟兄們,我在我主基督耶穌裡,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地說,我是天天冒死。32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θηριομαχέω),那於我有什麼益處呢?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1-34;另參以賽亞書22:13)。33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34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神。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非政治是巨嬰的共同症狀,躺平及癱瘓。馬太福音9:1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裡。2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相關問題請參考下列推文(相關辯題為眾人所關切)。
【回網友:我的國不出於這世界(約18:36)】介詞ἐκ根本沒有「屬於」的含義,也不僅應翻作of(KJV);更準確的含義是out of(太2:6,15etc.);「出於」。所以說:「我的國不出於這世界」,只有均衡「願你的國降臨,願你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才可能逃離非政治主流邪教的網羅。
【回網友:不可整體否定基督教】1此論調俗不可耐,且無知聖經。2眾先知整體否定猶大和以色列。3約翰福音和使徒行傳整體否定猶太人。4啟示錄7間教會都有問題,也是一種整體否定。5每間教會的禱告都違背主耶穌的教導,為什麼不整體否定?6否定不為棄絕,而為重建或重建耶路撒冷。
【回網友:外女】「整體否定」是神學邏輯,為重生在罪中有份的所有人。聖經不僅針對選民整體否定,針對列國也是如此;比如論埃及人巴比倫推羅大馬色……無一例外。新約也是如此,比如提多書1:12-14,保羅整體上否定了革哩底人和猶太人——儘管他自己就是猶太人。聖經高於人的女兒。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保羅書信為初建教會,濡養嬰孩;如CSMP第一屆課程。使徒書信借彼得雅各約翰和猶大書,從信心轉向行為;並在啟示錄中90%甚至100%在「抨擊」世界的國、大淫婦和你們這些獸。而教會位於基督兩次降臨之間。刪去啟示錄,正是被咒詛的族類。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2】不僅啟示錄中90%甚至100%在「抨擊」世界的國;實際上聖經66卷書90%都在攻擊世界眾王和外邦人及以色列人的「(政治)不義」。反諷的是,那些彎曲後偏執保羅書信的人,就是支持女牧師而專門踐踏保羅教導的騙子。而保羅果真不攻擊獸國嗎?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3】以羅馬書為例。1:5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18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詩2:1-2)。阻擋者首先不是你習大大世上君王臣宰假基督麼?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4】以哥林多書為例。林前15:24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25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另參林後10:4-5)。現在就是末期(太24:14)或末期的開始。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5】以色列人在埃及400年也「不談政治」,又「順服法老」。神也不會讓嬰孩起來爭戰。直到興起摩西和約書亞,不僅向法老和埃及人宣告十災直到傾覆暴君和人民軍隊;而且除滅迦南諸王。這就是聖經整全的真理:教會從小孩子長大成人。聖誕快樂!
【每日讀經】帖後1:6神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7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那時,主耶穌同他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8要報應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9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保羅不抨擊羅馬嗎?)
這500多歲的基督教巨嬰,就是總是口舌期義食物為主、侍奉瑪門的巨嬰,該長大了吧。長大就是從追求口腔快感轉向求國去義。「12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13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14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來書5:12-14)。阿門。
任不寐,202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