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四十三課:教會的使命(28:18-20)

      馬太福音第四十三課:教會的使命(28:18-20)已關閉評論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28:18-20,

18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感謝主的話語。一年風雲激盪,拾階而上;我們終於到達了馬太福音最後一課。與主登頂,君臨天下。這3節經文也可以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兩處經文之基本概念都是道成肉身以馬內利的基督。中間第19-20a節聚焦門徒或教會在天下萬國中的基本使命。我們也可以將這段經文放在教會這個主題之下。到底什麼是教會?教會建立在基督或基督權柄基礎之上(18),奉命在萬國之中呼召門徒、以神之名施洗、教導人行道(19-20),並因此有主的同在直到基督復臨。而根據這3節經文,十字架神學幾乎沒有核心的地位。不僅如此,這是平行的的信息:「24至於你們推雅推喇其餘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我告訴你們,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25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26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27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作牧),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28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29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示錄2:24-29)。阿門。

一、基督的權柄(18)

18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κα προσελθν ησος λλησεν ατος λγων, δθη μοι πσα ξουσα ν οραν κα π γςAnd Jesus came and spake unto them, saying, All power is given unto me in heaven and in earth.

第一、基督論。這裡的基督不是正在釘十字架的基督,而是復活的基督,並且是「進前來」並且「說話」以及即將復臨的基督:「38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39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40第三日神叫他復活,顯現出來,41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42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使徒行傳10:38-42)。復活和復臨的基督才是審判萬國萬民的主神,永生上帝,掌權作王。所以我們不能只傳正在釘十字架的基督。哥林多前書1-2章中的釘十字架都是過去式。

第二。鑰匙權。一方面,這權力覆蓋天上和地下(世界);基督是天地的主:「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 創世記14:19)。另一方面,這權柄是教會存在、順服和見證的中心。注意馬太福音16章中的教會真理的完全平行:「17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17-19)。教會行使的權力主要是鑰匙權,並且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兩處經文都同時提到天與地;而這個天地的概念,又與地20節中的「世界」平行。基督和祂的權柄充滿了所有時空。所以以弗所書1:19-23說,「19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20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裡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21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22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第三、教會論。注意第19節中的「所以」(οὖν)這個概念,它非常重要:then, therefor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these things being so。這個小品詞第一次出現在馬太福音1:17,「這樣(οὖν),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所以」足以說明基督在地上建立教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彰顯祂的權柄,讓萬國的人無不屈膝。絕不是教會在萬國中要順服外邦君王的權柄;正相反,乃是教導世界眾王和萬民順服基督的權柄:羅馬書1:5,「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ὑπακοή,obedience)真道」;羅馬書15:18,「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跡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ὑπακοή)」;羅馬書16:26,「這奧秘如今顯明出來,而且按著永生神的命,藉眾先知的書指示萬國的民,使他們信服(ὑπακοή)真道」。以弗所書中的教會論充分證明了這一真理。

教導萬民順服基督的權柄,當然也適用於基督徒。正因為如此,羅馬書13:1-8與羅馬書16:17-27可以平行,「17弟兄們,那些離間你們,叫你們跌倒,背乎所學之道的人,我勸你們要留意躲避他們。18因為這樣的人不服事我們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語,誘惑那些老實人的心。19你們的順服,已經傳於眾人,所以我為你們歡喜。但我願意你們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20賜平安的神,快要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和你們同在。21與我同工的提摩太,和我的親屬路求,耶孫,所西巴德,問你們安。22我這代筆寫信的德丟,在主裡面問你們安。23那接待我,也接待全教會的該猶,問你們安。24城內管銀庫的以拉都,和兄弟括土,問你們安。25惟有神能照我所傳的福音,和所講的耶穌基督,並照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秘,堅固你們的心。26這奧秘如今顯明出來,而且按著永生神的命,藉眾先知的書指示萬國的民,使他們信服真道。27願榮耀因耶穌基督歸與獨一全智的神,直到永遠。阿們」。

二、教會的使命(19-20a)

19所以你們要去,

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教會的使命或教會真理可以用一個主動詞和三個修飾它的動詞分詞來定義。主動詞就是「使萬民作基督的門徒」。第一個動詞分詞是「去」(在路德神學中,這個動詞分詞一直沒有被強調)。第二個動詞分詞是「施洗」。第三個動詞分詞是「教訓」。這四個概念不僅建造了一個行動的教會,而且規定了教會及其行動的具體內涵。

1、入世,go

所以你們要去;πορευθντες ον,Go ye therefore

不是唯獨信心,而是行動。不是避世,而是入世。不是修身養性,而是教人歸主。動詞分詞πορευθέντες在這裡是被動語態(Passive Deponent)。看摩西和以利亞奉差遣,就是知道沒有人自己願意去。「祂逼我們去」,甚至以死威脅。摩西就是這樣去的:「13摩西說,主阿,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14耶和華向摩西發怒說,不是有你的哥哥利未人亞倫嗎?我知道他是能言的,現在他出來迎接你,他一見你,心裡就歡喜……24摩西在路上住宿的地方,耶和華遇見他,想要殺他。」(出埃及記4:13-24)。以利亞也是一樣:「1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2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3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裡,4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羅騰,小樹名,松類。下同),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阿,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5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列王紀上19:1-5)。使徒也一樣,若沒有差遣,不可能去:「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馬書10:15)。

2、歸主

使萬民作我的門徒。μαθητεσατε πντα τ θνη,and teach all nations。

去的方向是天下萬國,正如進入埃及,進入迦南。πάντα τὰ ἔθνη,all nations。所有的國家,每一個民族。所以主才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24:14)。動詞μαθητεύσατε這個句子的主動詞。注意它的用法:Voice:Active;Mood:Imperative;Number:Plural。雖然是主動的,但卻同時是被祈使的。進入萬國之中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把匍匐在世界眾王權柄之下的人,呼召出來作基督的門徒。這是一種政變,而是釜底抽薪的政變——讓以色列、君王和人民更換一個新的教師,新的君王,新的神;並且還要跟隨新王。

這是馬太福音中的「萬民」: 馬太福音24:9,「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24:14,「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另參24:30-31);25:32,「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

這是舊約中完全相同的信息:「19耶和華在米甸對摩西說,你要回埃及去,因為尋索你命的人都死了。20摩西就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叫他們騎上驢,回埃及地去。摩西手裡拿著神的杖。21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回到埃及的時候,要留意將我指示你的一切奇事行在法老面前。但我要使(或作任憑下同)他的心剛硬,他必不容百姓去。22你要對法老說,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23我對你說過,容我的兒子去,好事奉我。你還是不肯容他去。看哪,我要殺你的長子」(出埃及記4:19-23);「5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6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埃及記19:5-6);「12我要在你們中間行走,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13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曾將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使你們不作埃及人的奴僕,我也折斷你們所負的軛,叫你們挺身而走」(利未記26:12-13);「我已立他作萬民的見證,為萬民的君王和司令」(以賽亞書55:4);「我必刑罰巴比倫的彼勒,使他吐出所吞的。萬民必不再流歸他那裡。巴比倫的城牆也必坍塌了」( 耶利米書51:44);「我必顯我的榮耀在列國中。萬民就必看見我所行的審判與我在他們身上所加的手」( 以西結書39:21);「他們在本地安然居住,無人驚嚇,是我將他們從萬民中領回,從仇敵之地召來。我在許多國的民眼前,在他們身上顯為聖的時候,他們要擔當自己的羞辱和干犯我的一切罪」( 以西結書39:26);「4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5迦勒底人因酒詭詐,狂傲,不住在家中,擴充心欲,好像陰間。他如死不能知足,聚集萬國,堆積萬民,都歸自己……12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的有禍了……20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哈巴谷書2:4-20)。

這是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說的就是這個世代:「2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3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4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5雅各家阿,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以賽亞書2:2-5,另參以賽亞書11:10,12:4,25:6-7,49:22,51:4-5,56:7,61:11,62:10,66:18)。

3、施洗

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βαπτζοντες ατος ες τ νομα το πατρς κα το υο κα το γου πνεματοςbaptizing them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Ghost:

如何使萬民作基督的門徒,首先有一個儀式,第一程序就是洗禮。動詞βαπτίζω的基本用法是:Number:Plural;Gender:Masculine。顯然,施洗者沒有女性。而βαπτίζω並不強調洗禮之水的多少,浸信會純粹是無病呻吟,蠓蟲駱駝。βαπτίζω的神學重點在於認罪、悔改、歸主、行義(馬太福音3:6,11,13-16;20:22-23——馬可福音10:38-39)。所以羅馬書6:3-13這樣說:「3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4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5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6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7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8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9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裡復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10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著。11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穌裡卻當看自己是活的。12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13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裡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

不僅如此,傳統教會藉著這句話確立三位一體教義(連同馬太福音3:16-17):雖然神是三位,但「名」( ὄνομα)卻是單數),但顯然這不是神學重點。在使徒行傳中,洗禮並非完全以三位一體之名義。如使徒行傳2:38,「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使徒行傳8:15-16,「15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16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使徒行傳10:48,「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使徒行傳19:5,「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 使徒行傳22:16,「現在你為什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羅馬書6:3,「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加拉太書3:27,「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哥林多前書6:11,「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 如何解釋新約關於洗禮的不同記載呢?仔細研究上面所引用經文及其語境,可以看見所有洗禮實際上都涉及「三位一體」神的工作。因此,兩處關於洗禮的記載是不矛盾的;但對外邦人(「萬民」)而言,需要同時教導父神和聖靈的真理。

4、教訓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διδσκοντες ατος τηρεν πντα σα νετειλμην μν·Teaching them to observe all things whatsoever I have commanded you:

教訓:διδάσκω,to teach(4:23,5:2,5:19,7:29等)。我們麼至少需要注意四個基本事實。第一、教導在洗禮之後或同時。這意味著洗禮之後,生命需要繼續更新。因此,洗禮考試是不符合真理的;一次永遠也沒有聖經根據。第二、洗禮和教導的主體都是男性、第三人稱複數,所以排除了女牧師及其洗禮的合法性。正因為如此,διδάσκω出現在提摩太前書2:12,「我不許女人講道(διδάσκω),也不許她轄管(αὐθεντέω)男人,只要沉靜」。But I suffer not a woman to teach, G1321 nor to usurp authority over the man, but to be in silence。第三、教導的內容是並且只能是「凡我所吩咐你們的」。易言之,只能教導基督所教導的,或聖經本身。因此教義必須被至於聖經之下,並且不可以稱為教會講道的經常性內容。第四、教導真理的目的是為了讓每一位門徒遵行:τηρέω在這裡用作不定式,表示目的。其基本含義是to attend to carefully, take care of,o reserve: to undergo something……因此這個動詞否定了「唯獨信心」這個主流教義。另參馬太福音23:3,「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傚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所以 雅各書1:22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那麼具體而言,何謂「我所吩咐的」?至少可以參見馬太福音19:17,「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18他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19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20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21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22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23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24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25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26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27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28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29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添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30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三、基督的同在(20b)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κα δο, γ μεθ μν εμι πσας τς μρας ως τς συντελεας το αἰῶνος μν,lo, I am with you alway, even unto the end of the world. Amen.

基督的同在是有前提的:祂與遵行誡命的門徒和教會同在。換言之,唯獨信心和只知道十字架的基督教,根本就沒有基督的同在。這是常識。所以主流基督徒的控告者們上來攻擊我們說:你們如何知道主語你們同在呢?這個控告恰恰反應了一個基本事實:他們從來沒有主與同在的經歷,當然也更沒有「得救的確據」。沒有行為或貶抑行義的基督教,沒有主的同在,也沒有開始得救。主與同在是什麼意思呢?

馬太福音1:18-23,「18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19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20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進一步解釋這個概念,可以上溯到以賽亞書兩處經文。第一、以賽亞書7:14,「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歷史背景是:「1烏西雅的孫子約坦的兒子猶大王亞哈斯在位的時候,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以色列王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卻不能攻取。2有人告訴大衛家說,亞蘭與以法蓮已經同盟。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動,好像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以賽亞書7:1-2)。第二、以賽亞書8:8,「必衝入猶大。漲溢氾濫,直到頸項。以馬內利阿,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這是語境:「5耶和華又曉諭我說,6這百姓既厭棄西羅亞緩流的水,喜悅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7因此,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衝來,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必漫過一切的水道,漲過兩岸。8必衝入猶大。漲溢氾濫,直到頸項。以馬內利阿,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9列國的人民哪,任憑你們喧嚷,終必破壞。遠方的眾人哪,當側耳而聽。任憑你們束起腰來,終必破壞。你們束起腰來,終必破壞。10任憑你們同謀,終歸無有。任憑你們言定,終不成立。因為神與我們同在」。另參以賽亞書9:1-7,「1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3你使這國民繁多,加增他們的喜樂。他們在你面前歡喜,好像收割的歡喜,像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4因為他們所負的重軛,和肩頭上的杖,並欺壓他們人的棍,你都已經折斷,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樣。5戰士在亂殺之間所穿戴的盔甲,並那滾在血中的衣服,都必作為可燒的,當作火柴。6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7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還可以檢索全本聖經中「我與你同在」的相關經文(從創世記28:3開始,到啟示錄22:21),都與僕人和選民進入萬國並與之爭戰相關——在戰爭中,神站在遵行祂誡命的人這邊,以確保「義人必因信得生」,教會最終是得勝的教會。如約書亞記1:5,「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士師記6:16,「耶和華對他說,我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如擊打一人一樣」;撒母耳記下7:9,「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列王記上11:38,「你若聽從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謹守我的律例誡命,像我僕人大衛所行的,我就與你同在,為你立堅固的家,像我為大衛所立的一樣,將以色列人賜給你」;列王記下6:16,「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列王紀下18:5-8,「5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6因為他專靠耶和華,總不離開,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7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他背叛,不肯事奉亞述王。8希西家攻擊非利士人,直到迦薩,並迦薩的四境,從了望樓到堅固城」;歷代志下32:7-8,「7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因亞述王和跟隨他的大軍恐懼,驚慌。因為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8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他必幫助我們,為我們爭戰。百姓就靠猶大王希西家的話,安然無懼了」;歷代志下36:23,「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以斯拉記1:3,「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殿(只有他是神)。願神與這人同在」;以賽亞書41:10,「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3:2,「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趟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著在你身上」;耶利米書1:19,「他們要攻擊你,卻不能勝你。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15:20,「我必使你向這百姓成為堅固的銅牆。他們必攻擊你,卻不能勝你。因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搭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20:11,「然而,耶和華與我同在,好像甚可怕的勇士。因此,逼迫我的必都絆跌,不能得勝。他們必大大蒙羞,就是受永不忘記的羞辱,因為他們行事沒有智慧」;耶利米書30:11,「因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也要將所趕散你到的那些國滅絕淨盡,卻不將你滅絕淨盡,倒要從寬懲治你,萬不能不罰你(不罰你或作以你為無罪)。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42:11,「不要怕你們所怕的巴比倫王。耶和華說,不要怕他。因為我與你們同在,要拯救你們脫離他的手」;耶利米書46:28,「我的僕人雅各阿,不要懼怕。因我與你同在。我要將我所趕你到的那些國滅絕淨盡,卻不將你滅絕淨盡,倒要從寬懲治你,萬不能不罰你(不罰你或作以你為無罪)。這是耶和華說的」;阿摩司書5:14,「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這樣,耶和華萬軍之神,必照你們所說的,與你們同在」;哈該書2:4,「耶和華說,所羅巴伯阿,雖然如此,你當剛強。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阿,你也當剛強。這地的百姓,你們都當剛強做工,因為我與你們同在。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撒迦利亞10:5,「他們必如勇士,在陣上將仇敵踐踏在街上的泥土中。他們必爭戰,因為耶和華與他們同在。騎馬的也必羞愧」;使徒行傳18:10,「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大致而言,以馬內利或神與這樣的人同在:第一、行道者;第二、行義者;第三、建殿者;第四、爭戰者;第五、站在世界之王或地上眾王面前的見證者。

不僅如此,主與我們同在,復活的基督與教會同在,有一個同時指向時間和空間的區域,就是從馬太福音28:20開始,一直到世界的末了。名詞αἰών可以指世代或永遠的時間(馬太福音6:13,21:19);這意味著,教會的使命覆蓋所有的世代,主耶穌這裡的教導適用於任何世代。另一方面,αἰών也可以指這個世界(馬太福音12:32,13:22,13:39,13:40,13:49,24:3)。這意味著,教會不可以是出世的教會,而是寄居在世界,出埃及進迦南,攻擊世界和世界的王而最終得勝的教會。

這也意味著,十字架墓地已經被拋在背後了,基督教存在於基督升天和復臨之間。這就是教會歷史和現實。所以使徒保羅說,「7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8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9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10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傚法他的死。11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12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所以得著我的或作所要我得的)13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14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7-14)。阿門。

任不寐,2023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