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懸崖系列

懸崖系列之六:為什麼批判加爾文主義

在一些「坐下吃喝起來玩耍」的短暫蜜月中,在眾人面前公開指控「前夫洗禮」攸關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改革宗的洗禮神學。這主要涉及兩個問題。第一、洗禮之後的軟弱和跌倒,是否構成對他施洗的否定。當然,這與編造、構陷和控告某位私敵洗禮前的罪錯並將之偷換到當下「大家」面前性質不同;這更多是真理上的分歧,而不是品質的敗壞。但對基督教信仰基要真理上的無知,是一致的。第二、改革宗的教師們對洗禮的事持可有可無的態度,至少是第二等重要的態度。這其中,即使不反對嬰孩洗禮的人,也覺得這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孩子洗禮重生,是不值得討論的極小的事。我不想嚴厲責備這些聲音,因為對他人洗禮的控告和對洗禮的輕賤,完全出於改革宗的洗禮神學。

懸崖系列之四:為什麼批判加爾文主義

寫,還是不寫,藉著魔鬼給我興起的環境,我知道這持續是一個問題。寫。

最近我遇到一件事,使我決定將懸崖之五提前到懸崖之四,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是嬰孩洗禮問題,這是路德神學與加爾文主義神學的主要分歧之一。事情是這樣,一位宣道會的教師抱怨一個慕道友不願意將他們的孩子帶到教會來。

懸崖系列之五:為什麼批判加爾文主義

加爾文主義是內部宗派林立的思潮。正如不是所有的加爾文主義教會都反對嬰孩洗禮一樣,今天我們討論的問題同樣不是所有加爾文主義教會的問題。但是,我出於兩個原因仍然使用這個全稱判斷。第一、加爾文主義從加爾文本人開始,其理性主義觀念,為後來的各種加爾文主義極端派別提供了最初的風向。雖然加爾文不等於加爾文主義,而這個加爾文主義不等於另外一個加爾文主義,但我所批判的,乃是他們之間的聯繫和共同方面。

懸崖系列之三:為什麼批判加爾文主義

在極為殘酷的攪擾和攔阻中,在「我還能否堅持寫完這個系列」的試探中,我們沐浴了上帝更為豐富和及時的恩典與祝福。感謝主,我們現在到了「懸崖系列」的第三站。這次我推介的是最富盛名的路德神學家Carl Ferdinand Wilhelm Walther (October 25, 1811 – May 7, 1887)。我在上一篇講章結束的地方已經介紹了這個人物,今天所轉引他的文字,均出於他的代表作品The Proper Distinction Between Law and Gospel。

懸崖系列之二:為什麼批判加爾文主義

每次我們發出改革的聲音,都會有一些風波乍起作為印證,讓我們為此感謝讚美神。使徒行傳27:14說,「不多幾時,狂風從島上撲下來,那風名叫友拉革羅」。這個攔阻在羅馬之行的εὐρακύλων,就是「風波」的意思。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是一個歷盡劫波的教會,在友拉革羅中,我們總被指示一條舊路:回到代號為埃及的座位上去,閉嘴。撲向我們的第一場風的名字曾叫「法老窮追惡犬瘋」,第二場風叫「名牧張膽蒼蠅飛」;第三場被稱之為「黑門山上搖頭急」。

懸崖系列之一:為什麼批判加爾文主義

早上起來開始撰寫「懸崖系列」,想起羅馬書1:14,「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這樣的聯想,與「資格」無關。兩年多來,對加爾文主義及其中式代表人物的批評,我虧欠那些真誠的尋找者和不斷增多的憤怒者一個更「神學」的解釋:你為什麼批評加爾文及其主義。我被逼到懸崖上撰寫這個系列,但「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哥林多前書9:16)。這個系列一如既往地拒絕和開書單的宗派主義者對話:「我們這些書你看過嗎?」我不僅看經院神學是什麼,也看實踐神學是什麼。我也無意回應「要合一要搭配」的高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