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第三屆CSMP

馬太福音第十四課:是誰不要論斷誰(7:1-12)

神禁止不義的人論斷義人以及彼此論斷;卻賜給義人或教會論斷和管理世界的權柄與責任。所以復活並且復臨的主說:「26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27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作牧),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28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29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示錄2:26-29);「15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萬民原文作凡受造的)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κατακρίνω)」(馬可福音16:15-16;另參馬太福音28:18-20)。

馬太福音第十三課:勝過第一試探(6:19-34)

這時代黑暗。埃及的黑暗由三部分組成:法老(出埃及記第一章中的新王,與啟示錄11章中無底坑中的獸可以平行)、積貨城(積攢財富在地上)與瘟疫或埃及惡疾。歸根結底是錢財取代公義上升為神,或瑪門取代基督,於是埃及人一生為錢焦慮,憂愁至死,並且永死。聖誕中的東方博士連鎖獻上極貴香膏的女人,示範了人離暗入光的福音之旅。基督教重建旨在公義克服吃喝;最大攔阻仍是第一試探。這是亞當、以掃以及加略人猶大失敗的根源;也是今日主流基督教「非政治」的主要原因。正因為如此,馬太福音6:8和6:11已經將這個問題提出來,而馬太福音6:19-34將之全面展開。後來的「資本論」和「國富論」是對主耶穌相關講道的全面彎曲,出於邪靈——邪靈的核心教義在於否定道成肉身或神的愛,神的義(約翰一書4,約翰二書1)。關於明日之死的憂慮,會製造一個轉向今日吃喝而躺平並仇視公義或非政治的巨嬰之族。

馬太福音第十二課:停止你的表演(6:1-18)

這三組反對宗教表演的教導之間有這樣的邏輯關係:向人的表演歸根結底是不信神,沒有神;從而把人怎麼看自己看的過於當看的,即以人為神。但是影帝和戲子所有表演真正的目的,在有求於人:求人點贊,求人奉獻;只是他們絕不行義。政治影帝為了錢;非政治宗教戲子也是為了錢。正所謂,不義的人不知羞恥。然而今天證道經文的三個基本方面,即施捨、祈禱和禁食,都是為了教導人學義,並且教導基督徒要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這是所有邪教的兩個基本特徵:第一、以人為神,即人是賞賜者。所以這裡反覆強調,拽不神才是賞賜的主體。正因為如此,馬太福音第7章開篇禁止人論斷人;而保羅進一步將論斷與賞賜結合起來:「4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5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哥林多前書4:4-5)。第二、認錢作父,要人的榮耀,要人的獻祭。表演是一種交易和市場行為,是為了向衣食父母買票,是為了敬拜瑪門,是魔鬼用第一試探成功捆綁人的明證。二流演員表演宗教非政治,只是為了與一線明星以及世俗消費者進行市場交易。

馬太福音第十一課:論律法的精義(5:17-48)

千百年來,「山上寶訓」一直被主流基督教引申和彎曲為不問是非,顛倒善惡的泛愛主義;所以今天撥亂反正任重道遠。當我們把主流基督教和雞犬升天堂定義為撒但一會的時候,至少有兩個明顯的事實根據:第一、他們的聖經只能到達馬太福音第5章,無法與馬太福音第7章,以及馬太福音23-25章周延;更從神學上完全刪除了啟示錄的所有常識——神向惡人或仇敵宣告咒詛與審判。第二、無論是無敵論的文學嫖客,還是愛敵論的雞湯淫婦,一方面用愛仇敵指控我的講道,一邊痛痛地恨我——我是愛敵戲子們偏偏不愛的仇敵。如果說仇恨涉嫌殺人,加上他們如此公然撒謊,說他們的父就是起初殺人說謊的魔鬼(約翰福音8:44),豈不正對嗎?

馬太福音第十課:你們是世上鹽光(5:13-16)

根據摩西律法和先知書,最後還可以這樣平行這個雙元比喻:鹽針對以色列或基督徒或約民:潔淨、更新、合一、作王;為主悅納(5:17-6:21)。而光針對外邦人,基督和祂的僕人都是外邦人的光。責備罪惡,以公義帶領人出黑暗進入光明(6:22-7:29)。「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10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11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12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譭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鑒察或作眷顧),歸榮耀給神」(彼得前書2:9-12)。阿門。

馬太福音第九課:天國八福與神的義(5:1-12)

不僅如此,聖經對「幸福」的定義與有神論或信仰密切相關。馬太福音定義的幸福或喜樂,與肉身享福及個人卓越無關,甚至對立。這一偉大事實,可以繼續在八福的結構分析中得到加強:幸福與行義平行;而與不公不義以及成功神學或卓越決學對立。

馬太福音第八課:耶穌與世界巨變(4:12-25)

如果說馬太福音4:1-11聚焦基督進入世界對靈界的震動;而馬太福音4:12-25,則聚焦耶穌「出世」對人類的更新。新的時代開始了,世道巨變:一方面,「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另一方面,「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巨變開始了。

馬太福音第七課:勝過魔鬼的試探(4:01-11)

曠野試探與耶穌洗禮之間的邏輯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的愛子」與「你若是神的兒子」之間存在尖銳的對立;另一方面,三重試探與「諸般的義」之間存在替代關係:神要基督和基督的門徒盡諸般的義;但魔鬼要耶穌和人類以食為天(經濟,人與物)、以神為用(宗教,人與神,「唯獨信心」),以鬼為父(政治:人與鬼及人與人;唯獨權力,以人為役,以人為仇)。

馬太福音第六課:耶穌基督的洗禮(3:13-17)

耶穌受洗是神學史中的一個重要事件,但是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則是見仁見智;甚至不仁不智。求神幫助我們認識這其中的真理。主流的基本觀點是:無罪的基督之所有接受約翰的洗禮,乃是因為祂是擔罪者(sin-bearer,8:17,20:28,26:28;另參以賽亞書53:11)。我們強調兩個事實:第一、祭司30歲任職的洗禮(民數記4;出埃及記30:17-21;路加福音3:23)。第二、為義而死(路加福音12:50)。

馬太福音第五課:傳義道的施洗約翰(3:1-12)

弟兄姐妹,今天,我們站在這裡,記念一位被暴君以掌權之名而殺害、「教會」以屬靈之名而棄絕的義人。他就是施洗約翰,基督的先鋒。從人的角度說,約翰是耶穌的表兄;從神的角度說,約翰是主的先知。這盞明燈不僅曾經照亮了希律和法利賽人撒度該人的黑暗與邪惡,今天更照亮的這個世代的惡王以及主流基督教的邪惡與黑暗。面對基督復臨,我們都是施洗約翰。或者說,末世的教會首先就是復臨基督的先鋒。這是基督教重建的核心目標。